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 古诗词诵读《书愤》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起课件专注教学课件制作教材分析《书愤》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本诗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品味诗歌语言。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深入探究“愤”的内涵与根源。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诗歌中用典等手法,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传承诗人及作品传达出的民族精神。教学重点理解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传承诗人及作品传达出的民族精神。教学难点学习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深入探究“愤”的内涵与根源。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导入:南宋是个盛产爱国文人的时代,你想到了谁?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情境任务:“一寸赤心惟报国”诗词研讨会研讨篇目:陆游的《书愤》研讨形式:1.知人论世,深悟爱国情2.反复诵读,走进诗人心3.一字入诗,品读有境界活动一:知人论世,深悟爱国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出身在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以至痛苦流泪,饭都吃不下。陆游从小就饱受战乱的苦难,出生第二年就碰上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信念。晚年时,壮志难酬,只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临终时,心念恢复,嘱其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播放视频《陆游的一生:位卑未敢忘忧国》探寻背景:本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活动二:反复诵读,走进诗人心1.聆听范读,划分节奏解读标题:“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2.抓住诗眼,读出诗情: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奠定了怎样的情感基调?“愤”,慷慨、悲愤、沉郁3.诵读指导:怎样才能读出其中的“愤”?活动三:一字入诗,品读有境界数十载宦途沉浮,化作短短五十六字!虽无一“愤”字,却句句皆“愤”,悲愤之情力透纸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究竟在“愤”什么?哪些字、词最能体现诗人的“愤”?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此联哪里能体现作者的悲愤之情呢?“那知”一词道出了年轻时的血气方刚、天真纯真。深沉地吐露了时过境迁之后,有志之士的辛酸失望和忧愤创痛。其悲其恨,其愤其忧都是出于“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坚定信守和“扫胡尘”、“靖国难”以“见九州同”的忠心赤胆。“艰”道出了辛酸和坎坷,“世事艰”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主战的爱国人士打压、排挤和迫害。2.“中原北望气如山”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想要收复失地)3.通过这句诗,我们能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气如山”足见诗人的早年形象,是一个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再读,品诗情陆游用一生痴心看透了这世事艰辛,胡儿欺我,家园离我,天子疏我,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时不待我,年华凋零,一切关于理想与希望的火花都渐渐熄灭。让我们齐声再读“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思考:该联有何特点?不用动词,不用虚词,纯意象的组合。楼船、铁马:紧张的战争氛围夜雪、秋风:酷烈的战争坏境瓜洲渡、大散关:险要的军事据点知识卡片:列锦“列锦”又称“列词”,是一种修辞格,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具有凝炼美和意境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2.读着此联,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陆游壮岁从戎,气吞残虏,在瓜洲渡,他参与抗金战斗的谋划,目睹将士乘夜雪、登楼船;在大散关,他身披铠甲,手持刀戈,立马秋风。展现了一幅声势浩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3.颔联写到了两次抗金战役,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1)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2)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对朝廷的不满。再读,品诗情“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这军旅的经历给了陆游多少希望啊,在未来的岁月里,这“铁马冰河”的情景无数次“入梦来”,无数次唤醒斗志,点燃期许,也无数次抚慰那希望难成、家园难复的心头伤口。让我们齐声再读“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此联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

“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北伐有功,因遭猜总被宋文帝冤杀,死前曾怒叱:"坏汝长城"!用典明志。诗人以檀道济自许,表明守家卫国、恢复中原的志向。2.思考:诗人的愿望实现了吗?请在文中找出依据。“空”字表明诗人大志落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沉重的失落感。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已”字又刻画出诗人功业未成人已将老的悲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一“空”一“已”便道出了诗人早年与暮年、“塞上长城”的理想与“世事多艰”的现实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对比手法、虚实结合)再读,品诗情知这塞上长城的伟志成空,知这复国还家的乡恋成空,知这衰鬓先斑,皓首皤皤,人生大梦一场空。陆游看着这未曾收复的故土和镜中先斑的白发,可曾会摇头苦笑,感慨当初的少年意气呢?这了悟一生虚度、希望终成绝望的一刻,是何等悲愤,何等不甘,何等苍凉!让我们齐声再读“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诗人为什么要写诸葛亮的事迹?用典明志。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追慕先贤的业绩,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2、陆游仰慕出师表中的哪些精神品格?北定中原、还于旧都——陆游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毕生心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忠心报国、矢志不渝的情怀;亲贤臣,远小人——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借鉴的。3、“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借古讽今,以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贬斥朝野上下主降的小人,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再读,悟诗情读《出师表》,陆游无比敬仰诸葛亮,即便是世事艰难,也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陆游非常羡慕诸葛亮,他得遇朝廷支持,可以六出祁山,矢志北伐,死也死在兴复汉室的北伐路上。陆游读《出师表》,哪里是读诸葛亮,那明明是读自己的一片痴心啊!让我们齐声再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小结:诗人如何抒“愤”?①用典:塞上长城、出师一表。效果:委婉间接、言简意赅。②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③对比: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④虚实结合:颈联上句“塞上长城”写理想,气势雄伟,意境高远,从大远处落笔,是虚写;下句“镜中衰鬓”写现实,感情沉郁,格调凝重,从细处近处用墨,是实写。在虚实的映衬中,加重了诗歌雄壮悲愤的基调。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一愤:“世事艰”,朝廷主和,阻挠北伐二愤:“空自许”,壮志难酬、请缨无路三愤:“鬓先斑”,岁月蹉跎,年华空老四愤:“谁堪伯仲间”,苟且偷安、无人领军根源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收复失地的绊脚石。联系时代,谈谈你如何理解陆游的“愤”?愤,是因为爱。古往今来,打动我们的从来都是那份朴实又厚重的深情。然而,若仅有愤,愤却无所作为,中华民族又怎能走到今天呢?个人如此渺小,渺小的个人却能撑起民族的未来。当今时代,我们仍需要传承陆游以及无数如他一样的爱国志士们的精神,我们当如何做呢?不妨听听范仲淹的回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用行动为爱国做出最好的诠释!由一诗到一人,由入情到入心请你为此次诗词研讨会写个总结语吧!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本诗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爱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对接高考,巩固训练1.《书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慨叹世事艰难,追述了作者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2.《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徒自抒发蹉跎岁月,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追诉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表达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4.《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三国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2020·全国3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2.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