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第一章至第二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赶海是指居住在海边的人们,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潮差越大,退潮速度越快,赶海的效果越好。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沿海地区高、低潮线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潮差角度看,下列时间中赶海效果最好的是() A.农历初七 B.农历十五 C.农历十二 D.农历二十二2.图中最适宜赶海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B2.C〖解析〗【1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潮差越大,退潮速度越快,赶海的效果越好。因此,如果从潮差角度分析,农历十五时,日月地运动轨迹在同一条直线上,引潮力较大,潮差最大,赶海效果最好,B正确,排除ACD。故选B。【2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赶海是指居住在海边的人们,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因此适宜赶海的地区位于沿海地区,甲乙位于海洋中,排除AB;且沿海地区潮涨潮落较为明显,丙地深入海洋中,潮涨潮落明显,因此丙地比丁地更加适宜赶海,C正确,排除D。故选C。纺锤树又名酒瓶树、瓶子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m。纺锤树疏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个特殊的“储水室”,一棵大树可储水2吨左右。雨季时,纺锤树体内水分增加明显;旱季来临,纺锤树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下图为纺锤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纺锤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群落主要为() A.热带雨林 B.温带荒漠 C.热带草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4.纺锤树所在区域() A.植被群落无季相变化 B.树冠全年郁闭度高 C.植被垂直结构较差 D.藤本、附生类植物多〖答案〗3.C4.C〖解析〗【3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雨季时,纺锤树体内水分增加明显;旱季来临,纺锤树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该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因此纺锤树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代表性的植被群落为热带草原,C正确;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温带荒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排除ABD。故选C。【4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纺锤树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群落在旱季时一片枯黄,在雨季时郁郁葱葱,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排除A;热带草原气候区以热带草原为主,零星分布着树木,树冠全年郁闭度较低,植被垂直结构较差,C正确,排除B;藤本、附生类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排除D。故选C。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较高,热量条件差,降水少。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人口密度的经度地域分异(东西方向)、纬度地域分异(南北方向)和垂直地域分异(不同海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青藏高原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主要特征是() A.较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多 B.人口分布集中度较低 C.高海拔地区人口分布较少 D.西部地区人口多于东部6.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 C.光照 D.土壤〖答案〗5.C6.A〖解析〗【5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在35°N~40°N人口较多,高海拔地区人口分布较少,东部地区人口分布多于西部,C正确,排除ABD。故选C。【6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人口大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于热量,属于气候方面,A正确;植被、光照和土壤对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影响较小,排除BCD。故选A。我国西北某内流河区存在甲、乙两聚落,两聚落资源禀赋大致相同,水资源条件是甲、乙两聚落人口容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下图示意甲、乙两聚落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两聚落()①甲聚落生态环境压力小②乙聚落人地关系较协调③乙聚落人口容量变化大④甲聚落环境承载力变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甲、乙两聚落人口控制的关键时期为() A.T1 B.T2 C.T3 D.T49.未来,甲、乙两聚落() A.甲聚落应发展节水农业 B.乙聚落应大力鼓励生育 C.均应增大聚落开发强度 D.均应鼓励外来人口迁入〖答案〗7.D8.A9.A〖解析〗【7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人口数量超过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会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压力变大,未来环境承载力会自我调整,比如今环境承载力变小,④正确,排除①;乙聚落人口数量没有超过该地区环境承载力,人地关系较协调,但人口容量并没有很大变化,②正确,排除③。故选D。【8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容纳人口规模的最大值,因此本地区人口数量控制应在未超过环境承载力时进行控制,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T1时期符合这一条件,T2、T3、T4已经超过环境承载力,A正确,排除BCD。故选A。【9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水资源条件是甲、乙两聚落人口容量的重要限制因素,甲地人口超过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A正确;乙地环境承载力较小,不适合大力鼓励生育,也不适合增加聚落开发强度,也不适合鼓励外来人口迁入,排除BCD。故选A。我国南北方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其聚落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差异较大。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某聚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亩≈666.6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聚落最可能为() A.南方的城市聚落 B.北方的城市聚落 C.南方的乡村聚落 D.北方的乡村聚落11.2000—2018年该聚落在土地利用上() A.水田向旱地转化较多 B.林地面积减少速度快 C.水域用地增加量最大 D.部分草地转化为林地〖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主要以水田耕地为主,因此本地区属于南方乡村地区,C正确,排除ABD。故选C。【11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2000—2018年该聚落在土地利用上水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有可能是由于水田转向旱地,A正确;林地面积增加,排除B;水域面积有所增加,但不是最大,不如林地增加量大,排除C;草地面积减少,但不能推测草地是否转化为林地,排除D。故选A。工业化是促进区域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人口规模、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等经济要素的变化。下图示意工业化与区域城镇化曲线随时间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①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城市②优化城市生态环境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④增加城市第二、三产业比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工业化对城镇化促进作用最明显的阶段为() A.前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所有阶段14.后期阶段,推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A.交通线路 B.工厂数量 C.科技条件 D.人口数量〖答案〗12.B13.B14.C〖解析〗【12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区域工业化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①正确;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可能变差,②错误;工业化导致人口空间迁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城乡差距增大,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③错误;城镇化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比重会增加,④正确。故选B。【13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工业化对城镇化促进作用即工业化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才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图中中期阶段最明显,B正确,排除ACD。故选B。【14题详析】结合图示可知,后期阶段,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减弱,工业化水平在下降,但城镇化水平依然在提升,说明工厂数量、人口数量和交通等工业生产要素不再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ABD错误;科技、互联网等智能要素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C正确。故选C。我国南方水乡河流、湖泊、山地多。南方水乡在民居建设中多采取“出挑”的建筑形式,利用大型的悬臂将房屋挑出,“出挑”的部分可以成为房屋的一部分,为居民提供乘凉、晒太阳、观赏景色的功能。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水乡“出挑”式民居。完成下面小题。15.南方水乡民居采用“出挑”的建筑形式的主要目的是() A.冬季便于透光取暖 B.便于生活,临街取水 C.观察河流水位,防洪 D.拓宽民居使用空间16.南方水乡民居多采用“出挑”的建筑形式,体现了地域文化的() A.相对稳定性 B.多样性并存 C.地域分布性 D.代际传承性〖答案〗15.D16.C〖解析〗【15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南方地区河流、湖泊、山地多,平地少,用地紧张,民居沿河向外“出挑”,“出挑”的部分可以成为房屋的一部分,为居民提供乘凉、晒太阳、观赏景色的功能,因此可以拓宽民居使用空间,D正确;“出挑”会遮挡太阳光,阳光不容易照进室内,不利于冬季透光取暖,A错误;“出挑”与临街取水和观察河流水位无关,BC错误;故选D。【16题详析】南方地区多山、多河,土地面积有限。为适应多山、多河的自然环境,民居采用“出挑”的建筑形式,既可以增加空间利用面积,也可起到通风、透气、排水、遮阳的作用,是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演化的结果,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地域分布性,并没有体现地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并存、代际传承性,C正确,排除ABD;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北方冬季教室内外温差较大,在教室门开启的同时,因教室内外气压不同,教室门口附近出现局地性环流。下图为我国北方冬季教室门开启时教室门口附近的空气环流图,A、B、C、D表示教室内外的四个点。(1)图中A、B、C、D四点,位于室内的是____点,位于室外的是____点。(2)图示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点。(3)在下图中A、B处画出等压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情况。(4)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暖御寒的角度阐述如何减少图示空气环流的产生。〖答案〗(1)ACBD(2)AB(3)(4)教室门上下做好挡风措施,减少教室内外空气流动。〖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冬季室内外温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析】冬季时教室内外温差并不相同,教室内部受人类活动、取暖等影响温度较高,因此气流上升,教室外部气温较低,因此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因此位于室内的是AC,位于室外的是BD。【小问2详析】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室内温度较高,因此做上升运动,室外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因此,室内温度高于室外,A比C海拔较低,因此A处温度最高;室外由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气压最高的为B点。【小问3详析】结合上题可知,A处由于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B处由于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等压面在B处上凸,在A处下凹,绘图如下:【小问4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冬季时教室内外温差较大,可以在教室门下部做好挡风措施,减少室外冷空气进入,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同时在教室门上部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室内暖空气流出,更好的保暖御寒。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我国跨省人口迁移数量增多,规模增大。下表示意1990-2020年我国前五大跨省区迁移流的规模占比(单位:%)。排名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1广西—广东(5.4)湖南—广东(7.8)湖南—广东(5.4)广西—广东(5.6)2江苏—上海(3.8)四川—广东(6.7)广西—广东(4.1)湖南—广东(4.1)3河北—天津(3.1)广西—广东(5.2)四川—广东(3.0)安徽—浙江(2.5)4湖南—广东(2.4)江西—广东(3.8)安徽—上海(3.0)安徽—江苏(2.5)5山东—天津(2.2)湖北—广东(3.5)安徽—江苏(3.0)贵州—浙江(2.3)(1)表格所示迁移流中,始终为人口迁出区的省(区、市)是____和____。(2)指出表格所示迁移流中始终为人口迁入区的省级行政区,并分析其吸引人口迁人的原因。(3)说出1990-2020年我国前三大跨省区迁移流规模占比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归纳表格所示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答案〗(1)广西湖南(2)省级行政区:广东;原因: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经济收入高;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条件好;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健全。(3)变化:1990-2020年我国前三大跨省区迁移流规模占比先增加后减少;原因:199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跨省迁移流规模占比增加;2010年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逐步发展,跨省迁移流规模占比下降。(4)迁移规模大,以自发迁移为主;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由农村迁往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解析〗本题以1990-2020年我国前五大跨省区迁移流的规模占比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析】根据表格可知,表格中始终为人口迁出区的省是广西省和湖南省,从1990-2020年,广西省人口主要迁往广东省;湖南省人口也主要迁往广东省。【小问2详析】根据表格可知,表格中始终为人口迁入区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199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广东省积极发展速度快,工业发达,就业机会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啊,工资水平高,经济收入高;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条件好;与中西部地区相比,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小问3详析】读图可知,2000年我国前三大跨省区迁移流规模占比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因此变化为1990-2020年我国前三大跨省区迁移流规模占比先增加后减少;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具体原因为199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吸引大量劳动力从中西部地区跨省迁入东部地区,跨省迁移流规模占比逐渐增加;2010年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逐步发展,吸引劳动力在省内就业,跨省迁移流规模占比下降。【小问4详析】1990年以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随着改革开放,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户籍政策不断放开,人口迁移规模大,以自发迁移为主;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由农村迁往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国伦敦某工业城市在原有传统工业基础上,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本着“生态、环保”的原则,该城市周边区域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下图为该城市的功能区空间分布图,①②③④为该城市住宅区的四个部分,该城市住宅区已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化现象。(1)图中甲功能区为____,阐述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__________。(2)高级住宅区为图中的____(填序号),并说出理由____。(3)乙功能区为____,说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4)阐述影响该城市高新技术园空间布局的有利条件。〖答案〗(1)工业区位于河流的下游,可以减少对城市水源的污染;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减少工业区排放的废气对城市的影响;紧邻铁路,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工业产品的运输。(2)①位于河流上游,且位于盛行风上风向;位于郊区,且临近文化区和绿地,环境较好。(3)商业区面积最小;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或主干道交会处。(4)临近文化区,人才条件较好;紧邻绿地,生态环境条件优越;临近主干道,交通较为便捷。〖解析〗本大题以某城市的功能区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原则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可分为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行政区等。读图可知,该地河流由自西向东流,甲功能区布局在河流附近,水源充足,且位于河流下流,可减少对城市水源的污染;由风向频率图可知,甲位于该地最小风向的上风向,可减少工业区排放的废气对城市的影响;甲附近铁路、公路线密集,交通便利,利于运输原料和工业产品。因此甲功能区为工业区。【小问2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居住区分为高级住宅区和普通居住区,由图可知,①处位于郊区,附近绿地多,处于河流上游,且处于该地盛行风的上风口,环境优美;①临近文化区,文化氛围好。因此①适合布局高级住宅区。【小问3详析】由图可知,乙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位于城市市中心或主干道交会处,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符合商业区的特征,因此乙是商业区。【小问4详析】高新技术园布局在人才多、科技发达、交通便利的地方,且对环境要求较高。由图可知,高新技术园临近文化区,人才条件较好;紧邻绿地,生态环境条件优越;临近主干道,交通较为便捷。广东省湛江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必修2第一章至第二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赶海是指居住在海边的人们,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潮差越大,退潮速度越快,赶海的效果越好。下图为我国北方某沿海地区高、低潮线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潮差角度看,下列时间中赶海效果最好的是() A.农历初七 B.农历十五 C.农历十二 D.农历二十二2.图中最适宜赶海的区域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1.B2.C〖解析〗【1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一般情况下,潮差越大,退潮速度越快,赶海的效果越好。因此,如果从潮差角度分析,农历十五时,日月地运动轨迹在同一条直线上,引潮力较大,潮差最大,赶海效果最好,B正确,排除ACD。故选B。【2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赶海是指居住在海边的人们,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因此适宜赶海的地区位于沿海地区,甲乙位于海洋中,排除AB;且沿海地区潮涨潮落较为明显,丙地深入海洋中,潮涨潮落明显,因此丙地比丁地更加适宜赶海,C正确,排除D。故选C。纺锤树又名酒瓶树、瓶子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最粗的地方直径可达5m。纺锤树疏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个特殊的“储水室”,一棵大树可储水2吨左右。雨季时,纺锤树体内水分增加明显;旱季来临,纺锤树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下图为纺锤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纺锤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群落主要为() A.热带雨林 B.温带荒漠 C.热带草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4.纺锤树所在区域() A.植被群落无季相变化 B.树冠全年郁闭度高 C.植被垂直结构较差 D.藤本、附生类植物多〖答案〗3.C4.C〖解析〗【3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雨季时,纺锤树体内水分增加明显;旱季来临,纺锤树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该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因此纺锤树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其代表性的植被群落为热带草原,C正确;热带雨林位于热带雨林气候,温带荒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位于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排除ABD。故选C。【4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纺锤树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植被群落在旱季时一片枯黄,在雨季时郁郁葱葱,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排除A;热带草原气候区以热带草原为主,零星分布着树木,树冠全年郁闭度较低,植被垂直结构较差,C正确,排除B;藤本、附生类植物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排除D。故选C。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较高,热量条件差,降水少。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人口密度的经度地域分异(东西方向)、纬度地域分异(南北方向)和垂直地域分异(不同海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青藏高原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主要特征是() A.较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多 B.人口分布集中度较低 C.高海拔地区人口分布较少 D.西部地区人口多于东部6.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青藏高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植被 C.光照 D.土壤〖答案〗5.C6.A〖解析〗【5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不均,部分地区人口分布较为集中,在35°N~40°N人口较多,高海拔地区人口分布较少,东部地区人口分布多于西部,C正确,排除ABD。故选C。【6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人口大多分布于低海拔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于热量,属于气候方面,A正确;植被、光照和土壤对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分布影响较小,排除BCD。故选A。我国西北某内流河区存在甲、乙两聚落,两聚落资源禀赋大致相同,水资源条件是甲、乙两聚落人口容量的重要限制因素。下图示意甲、乙两聚落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随着时间的推移,甲、乙两聚落()①甲聚落生态环境压力小②乙聚落人地关系较协调③乙聚落人口容量变化大④甲聚落环境承载力变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甲、乙两聚落人口控制的关键时期为() A.T1 B.T2 C.T3 D.T49.未来,甲、乙两聚落() A.甲聚落应发展节水农业 B.乙聚落应大力鼓励生育 C.均应增大聚落开发强度 D.均应鼓励外来人口迁入〖答案〗7.D8.A9.A〖解析〗【7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人口数量超过该地区的环境承载力,会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压力变大,未来环境承载力会自我调整,比如今环境承载力变小,④正确,排除①;乙聚落人口数量没有超过该地区环境承载力,人地关系较协调,但人口容量并没有很大变化,②正确,排除③。故选D。【8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容纳人口规模的最大值,因此本地区人口数量控制应在未超过环境承载力时进行控制,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T1时期符合这一条件,T2、T3、T4已经超过环境承载力,A正确,排除BCD。故选A。【9题详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水资源条件是甲、乙两聚落人口容量的重要限制因素,甲地人口超过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应大力发展节水农业,A正确;乙地环境承载力较小,不适合大力鼓励生育,也不适合增加聚落开发强度,也不适合鼓励外来人口迁入,排除BCD。故选A。我国南北方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其聚落在土地利用类型上差异较大。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某聚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1亩≈666.6m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聚落最可能为() A.南方的城市聚落 B.北方的城市聚落 C.南方的乡村聚落 D.北方的乡村聚落11.2000—2018年该聚落在土地利用上() A.水田向旱地转化较多 B.林地面积减少速度快 C.水域用地增加量最大 D.部分草地转化为林地〖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主要以水田耕地为主,因此本地区属于南方乡村地区,C正确,排除ABD。故选C。【11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2000—2018年该聚落在土地利用上水田面积减少,旱地面积增加,有可能是由于水田转向旱地,A正确;林地面积增加,排除B;水域面积有所增加,但不是最大,不如林地增加量大,排除C;草地面积减少,但不能推测草地是否转化为林地,排除D。故选A。工业化是促进区域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人口规模、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等经济要素的变化。下图示意工业化与区域城镇化曲线随时间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①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城市②优化城市生态环境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④增加城市第二、三产业比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工业化对城镇化促进作用最明显的阶段为() A.前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所有阶段14.后期阶段,推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 A.交通线路 B.工厂数量 C.科技条件 D.人口数量〖答案〗12.B13.B14.C〖解析〗【12题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区域工业化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①正确;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可能变差,②错误;工业化导致人口空间迁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城镇化的中期阶段城乡差距增大,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③错误;城镇化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比重会增加,④正确。故选B。【13题详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工业化对城镇化促进作用即工业化水平高于城镇化水平,才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图中中期阶段最明显,B正确,排除ACD。故选B。【14题详析】结合图示可知,后期阶段,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减弱,工业化水平在下降,但城镇化水平依然在提升,说明工厂数量、人口数量和交通等工业生产要素不再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ABD错误;科技、互联网等智能要素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C正确。故选C。我国南方水乡河流、湖泊、山地多。南方水乡在民居建设中多采取“出挑”的建筑形式,利用大型的悬臂将房屋挑出,“出挑”的部分可以成为房屋的一部分,为居民提供乘凉、晒太阳、观赏景色的功能。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水乡“出挑”式民居。完成下面小题。15.南方水乡民居采用“出挑”的建筑形式的主要目的是() A.冬季便于透光取暖 B.便于生活,临街取水 C.观察河流水位,防洪 D.拓宽民居使用空间16.南方水乡民居多采用“出挑”的建筑形式,体现了地域文化的() A.相对稳定性 B.多样性并存 C.地域分布性 D.代际传承性〖答案〗15.D16.C〖解析〗【15题详析】结合材料可知,南方地区河流、湖泊、山地多,平地少,用地紧张,民居沿河向外“出挑”,“出挑”的部分可以成为房屋的一部分,为居民提供乘凉、晒太阳、观赏景色的功能,因此可以拓宽民居使用空间,D正确;“出挑”会遮挡太阳光,阳光不容易照进室内,不利于冬季透光取暖,A错误;“出挑”与临街取水和观察河流水位无关,BC错误;故选D。【16题详析】南方地区多山、多河,土地面积有限。为适应多山、多河的自然环境,民居采用“出挑”的建筑形式,既可以增加空间利用面积,也可起到通风、透气、排水、遮阳的作用,是南方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演化的结果,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地域分布性,并没有体现地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并存、代际传承性,C正确,排除ABD;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北方冬季教室内外温差较大,在教室门开启的同时,因教室内外气压不同,教室门口附近出现局地性环流。下图为我国北方冬季教室门开启时教室门口附近的空气环流图,A、B、C、D表示教室内外的四个点。(1)图中A、B、C、D四点,位于室内的是____点,位于室外的是____点。(2)图示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点。(3)在下图中A、B处画出等压线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情况。(4)结合所学知识,从保暖御寒的角度阐述如何减少图示空气环流的产生。〖答案〗(1)ACBD(2)AB(3)(4)教室门上下做好挡风措施,减少教室内外空气流动。〖解析〗本题以我国北方冬季室内外温差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及其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析】冬季时教室内外温差并不相同,教室内部受人类活动、取暖等影响温度较高,因此气流上升,教室外部气温较低,因此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因此位于室内的是AC,位于室外的是BD。【小问2详析】结合热力环流原理可知,室内温度较高,因此做上升运动,室外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因此,室内温度高于室外,A比C海拔较低,因此A处温度最高;室外由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气压最高的为B点。【小问3详析】结合上题可知,A处由于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B处由于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等压面在B处上凸,在A处下凹,绘图如下:【小问4详析】结合所学知识,冬季时教室内外温差较大,可以在教室门下部做好挡风措施,减少室外冷空气进入,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同时在教室门上部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室内暖空气流出,更好的保暖御寒。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我国跨省人口迁移数量增多,规模增大。下表示意1990-2020年我国前五大跨省区迁移流的规模占比(单位:%)。排名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1广西—广东(5.4)湖南—广东(7.8)湖南—广东(5.4)广西—广东(5.6)2江苏—上海(3.8)四川—广东(6.7)广西—广东(4.1)湖南—广东(4.1)3河北—天津(3.1)广西—广东(5.2)四川—广东(3.0)安徽—浙江(2.5)4湖南—广东(2.4)江西—广东(3.8)安徽—上海(3.0)安徽—江苏(2.5)5山东—天津(2.2)湖北—广东(3.5)安徽—江苏(3.0)贵州—浙江(2.3)(1)表格所示迁移流中,始终为人口迁出区的省(区、市)是____和____。(2)指出表格所示迁移流中始终为人口迁入区的省级行政区,并分析其吸引人口迁人的原因。(3)说出1990-2020年我国前三大跨省区迁移流规模占比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归纳表格所示阶段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答案〗(1)广西湖南(2)省级行政区:广东;原因: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经济收入高;基础设施完善,生活条件好;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健全。(3)变化:1990-2020年我国前三大跨省区迁移流规模占比先增加后减少;原因:1990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大量劳动力迁入,跨省迁移流规模占比增加;2010年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逐步发展,跨省迁移流规模占比下降。(4)迁移规模大,以自发迁移为主;由中西部地区迁往东部地区;由农村迁往城市;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解析〗本题以1990-2020年我国前五大跨省区迁移流的规模占比为背景材料,涉及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析】根据表格可知,表格中始终为人口迁出区的省是广西省和湖南省,从1990-202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CAD》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蒙文信息处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呼伦贝尔学院《初级和声(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说课
- 《急性酒精中毒后猝》课件
- 2024劳务分包合同范本劳务工程分包合同范本
- 《R活动教育训练》课件
- 《妊娠病异位妊娠》课件
- 2024直系亲属赠与房产合同
- 柴油发电机组招标文件备案
- 大学生创业英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西师范大学
- S7-1500 PLC应用技术 习题及答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八 人教 部编版
- 防火门安装施工方案
- 无损检测射线常见缺陷图集及分析
- 最新外科疾病诊疗指南(精品课件)
- 外墙门头改造脚手架施工(完整版)
- PICC+CVC+输液港使用及维护
- 钻孔灌注桩报监表格[记录图表]
- 2012第十讲 粉末涂料的制备和配方技术
- 高压旋喷桩技术参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