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1页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2页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3页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4页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目录一、一除法 1.1分苹果 1.2搭一搭(一) 1.3搭一搭(二) 1.4分草莓 1.5租船 1.6练习一 1.7本章复习与测试二、二方向与位置 2.1东南西北 2.2辨认方向 2.3本章复习与测试三、三生活中的大数 3.1数一数(一) 3.2数一数(二) 3.3拨一拨 3.4比一比 3.5有多少个字 3.6练习二 3.7本章复习与测试四、四测量 4.1铅笔有多长 4.2一千米有多长 4.3本章复习与测试五、五加与减 5.1买电器 5.2回收废电池 5.3十年的变化 5.4小小图书馆 5.5练习三 5.6小蝌蚪的成长 5.7算得对吗 5.8练习四 5.9本章复习与测试六、六认识图形 6.1认识角 6.2认识直角 6.3长方形与正方形 6.4平行四边形 6.5欣赏与设计 6.6练习五 6.7本章复习与测试七、七时、分、秒 7.1奥运开幕 7.21分有多长 7.3淘气的作息时间 7.4本章复习与测试八、数学好玩 8.1上学时间 8.2“重复”的奥妙九、八调查与记录 9.1评选吉祥物 9.2最喜欢的水果 9.3本章复习与测试十、总复习 10.1数与代数 10.2图形与几何 10.3统计与概率 10.4本单元与综合测试一除法分苹果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一除法分苹果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除法分苹果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分苹果的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运用除法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提升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分苹果的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步骤。

难点:

1.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刻,容易混淆除法与加法、减法的关系。

2.学生在除法运算中可能存在找不到合适的除数和商的问题。

解决办法:

1.利用实物分苹果的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除法是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过程,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2.通过具体例题演示,引导学生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如从最小的除数开始尝试,逐步找到合适的除数和商。

3.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除法运算,提高解题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本质,克服学习难点。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

2.软件资源:数学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

3.教学材料: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除法练习题

4.辅助工具:苹果模型或图片、计数器、小卡片

5.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游戏化学习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除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情况?你们知道怎么做吗?”

-展示一些分苹果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平均分的概念。

-简短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说明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除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除法的定义,包括除数、被除数和商的概念。

-使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过程。

-通过简单的除法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除法运算的步骤。

3.除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除法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除法案例进行分析,如分苹果、分蛋糕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全面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如何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如何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计算步骤。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除法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使用除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除法解决至少一个生活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知识点梳理1.除法的基本概念

-除法的定义:将一个数(被除数)分成若干份相等的部分,每份的数量就是除数,这样的操作称为除法。

-除法的符号:÷

-除法的基本组成:被除数、除数、商

2.除法运算的步骤

-确定被除数和除数。

-从被除数的最左边数字开始,用除数去试除。

-如果被除数的某一位小于除数,则在商的相应位置写上0,并将下一位数字与当前被除数合并,继续进行试除。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被除数的每一位数字都被处理完毕。

3.除法运算的规则

-除数不能为0。

-当被除数小于除数时,商为0。

-当被除数等于除数时,商为1。

4.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配物品:如将一定数量的苹果分给几个孩子。

-计算平均值:如计算一组数的平均值。

-比较大小:通过除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5.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如果a×b=c,那么c÷a=b,c÷b=a。

-通过乘法口诀可以帮助记忆除法运算。

6.除法运算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需要注意保持数字的顺序,不要颠倒。

-在除法运算中,可能会遇到余数,需要正确处理余数。

7.除法运算的练习

-通过练习不同难度的除法题目,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练习包括但不限于:简单的除法题目、带有余数的除法题目、除法应用题。

8.除法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

-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除法可以看作是分数的一种表达形式,如a÷b可以写作a/b。

-除法与比例的关系:在比例中,除法用来计算比例的两边对应的数值。

9.除法的扩展

-多位数除法:当被除数和除数都是多位数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除法运算。

-小数除法:处理小数除法时,需要将除数和被除数都转换成整数进行运算。教学反思与改进今天的除法分苹果课程已经结束了,我感到学生们对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我可能没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虽然我使用了分苹果的实例,但可能因为我讲述的方式不够生动,一些学生并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下次我可以尝试使用故事化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比如讲述一个关于分苹果的有趣故事,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在教学除法运算步骤时,我发现一些学生对试除的过程理解不够深刻。我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提供足够的直观演示。未来我计划使用计数器或者小卡片来模拟除法运算的过程,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步的操作。

另外,我在小组讨论环节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只是简单地重复了案例中的操作,而没有深入探讨除法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下次我会提前准备一些更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关于改进措施,我有以下几点计划:

1.在导入环节,使用更加生动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被吸引进课堂。

2.在讲解除法运算步骤时,增加直观演示,使用计数器或小卡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试除的过程。

3.在小组讨论环节,提前准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同时也会在讨论后进行小组间的分享,以扩大讨论的影响。

4.在课后,我会收集学生们的作业和反馈,以此来评估他们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会在下一堂课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练习。

5.我还会定期与同事们进行教学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以便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板书设计①除法基本概念

-除法定义

-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符号“÷”

②除法运算步骤

-从被除数的最左边数字开始试除

-处理不够除的情况(添0继续除)

-处理余数

③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分苹果实例

-计算平均值

-比较大小课后拓展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数学世界探险记》——一本介绍数学基本概念和应用的儿童读物,特别是关于除法的章节。

2.视频资源:《数学岛》系列视频——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数学视频,其中包含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

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数学世界探险记》中关于除法的章节,以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观看《数学岛》系列视频中的除法相关内容,通过视频中的故事和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在阅读和观看视频过程中的疑问,并在下一次课堂上提出,教师将提供解答和指导。

-学生尝试创作一个关于除法的简单故事或小剧本,通过创作活动来巩固对除法的理解。

-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进行除法相关的家庭活动,如在家中分水果、计算家庭开销的平均值等,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除法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除法的起源、除法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等,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一除法搭一搭(一)主备人备课成员教材分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一除法搭一搭(一)”章节主要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通过直观的“搭一搭”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本节课以学生已有的一年级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具体实例引入除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为后续学习除法的运算规律打下基础。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聚焦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通过“除法搭一搭”活动,学生将发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以及在操作活动中锻炼手眼协调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即一个数被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②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将除法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解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培养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如“搭一搭”活动,来感知和建立除法概念,进而能够将这一概念抽象为数学算式。

③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除法算式,尤其是除号和商的位置,以及如何简洁明了地表达除法运算过程。

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如除法的交换律,以及如何通过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人手一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

2.辅助材料:准备相关教学PPT,包含除法概念、例题和练习题。

3.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学具,如小棒、计数器等,用于学生动手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活动操作区,确保学生能分组进行“搭一搭”活动。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5分钟)

2.新课讲授(15分钟)

①解释除法的概念,使用教材中的例子,如“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这个例子,介绍除法算式6÷2=3,强调除法是表示平均分配的过程。

②展示不同的除法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例如8÷4=2,12÷3=4,引导学生发现除数和商的关系。

③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小棒或其他学具,实际进行“搭一搭”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除法的理解,例如将10个小棒平均分成2组,让学生数一数每组有多少根小棒,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3.实践活动(10分钟)

①让学生分组进行“除法搭一搭”游戏,每个小组有一组学具,要求学生按照指定的除法算式用学具搭出相应的图形,如3÷1,学生需要搭出3个相同的图形。

②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简单的除法题目,并与同伴交换题目进行解答,以此检验他们对除法的理解程度。

③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如“如果有5个苹果,每个小朋友想要同样多的苹果,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让学生尝试用除法解答。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①让学生讨论在“搭一搭”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分享他们的解题策略。

②讨论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除法如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讨论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并尝试总结出除法的基本性质。

5.总结回顾(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除法的概念和算式构成,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例如:“除法是解决什么问题的?除法算式由哪些部分组成?”同时,让学生分享在课堂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教师总结并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故事书:推荐学生阅读包含数学元素的儿童故事书,如《数学岛历险记》,通过故事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和理解除法概念。

-数学游戏:介绍一些数学游戏,如“除法接龙”和“数学华容道”,这些游戏能够提高学生对除法的兴趣,同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动画:推荐观看数学相关的动画片段,如《数学乐园》中的除法主题,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除法。

-实际物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糖果、小玩具等,进行除法操作,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除法的应用。

2.拓展建议

-家庭活动: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游戏,如使用家庭中的物品进行除法分配,如分苹果、分糖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查找生活中的除法实例,并记录下来,如购物时物品的分组、分享食物等,通过记录和分享,增强学生对除法的认识。

-小组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活动,探讨除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家庭预算、购物打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除法解决问题。

-阅读拓展: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数学课外书籍,如《数学万花筒》,扩展数学视野,了解除法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

-实践作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如设计一个除法主题的游戏,或者编写一个包含除法问题的故事,让学生在创作中巩固除法知识。

-定期复习:鼓励学生定期复习除法知识,通过做练习题、复习课堂笔记等方式,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和记忆。

-互动讨论:在课堂上或课后,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讨论,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的除法经验,以及如何解决遇到的除法问题。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除法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除法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我采用了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搭一搭”活动,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3.通过引入多媒体资源,如数学动画和故事书,我在课堂上创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得抽象的除法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刻,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

2.在实践活动环节,由于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到“搭一搭”活动中,导致他们对除法的实际应用体验不足。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主要依赖于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除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对除法概念理解不足的问题,我将在教学中增加更多针对性的例题和练习,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实践活动,我计划将实践活动时间延长,并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组和任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和体验。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1.课堂评价

-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例如,我会随机挑选学生回答关于除法的问题,如“除法是做什么用的?”或者“你能给我举一个除法的例子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我了解学生对除法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我会观察学生在“搭一搭”活动中的表现,注意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操作学具,是否能够理解除法算式的构成,以及他们是否能够将操作过程转化为数学语言。观察可以帮助我发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在课堂小结时,我会进行小测试,让学生快速回答一些除法题目,以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将帮助我了解哪些知识点需要进一步巩固,哪些学生需要额外的关注和辅导。

2.作业评价

-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会注意解题过程的逻辑性和步骤的完整性。对于错误较多的学生,我会单独与他们交流,找出错误原因,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作业批改后,我会及时向学生反馈他们的作业表现,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我会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

-我会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订正情况,确保他们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掌握正确的知识点。同时,我会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板书设计①除法概念

-重点知识点:除法的定义、除法算式的构成(被除数、除数、商)

-重点词汇: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重点句子:“除法是表示平均分配的一种运算。”

②除法算式

-重点知识点:除法算式的书写规则、除号的使用

-重点词汇:除号、算式、分配

-重点句子:“除法算式由被除数、除数和商组成。”

③实际应用

-重点知识点: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重点词汇:分配、分组、平均分

-重点句子:“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除法搭一搭(二)主备人备课成员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一除法搭一搭(二)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3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探索除法运算规律。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探究精神。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级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生对乘法的初步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学生对物体的分类和配对有一定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游戏和动手操作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喜欢通过实践活动学习。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思考。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倾向于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除法概念的理解较慢,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加深理解。

-在进行除法运算时,学生可能会混淆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除法运算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需要通过具体情境的引导来培养应用能力。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2.设计“搭积木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除法运算的动态过程,增强直观性,辅助学生理解。

4.安排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解题策略,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个分苹果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苹果。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乘法,例如2×3=6,并提出如果要将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除法的定义,即找到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次数。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如将8个积木分成4组,每组有几个积木,引导学生理解8÷4=2的含义。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组积木,要求学生尝试将积木分成几组,每组相同数量的积木,并讨论如何用除法表达这个过程。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包括简单的除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教师指导: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规则。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如“如果10个苹果要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还剩几个苹果?”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结果。

5.总结反馈(约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学习体会,总结除法运算的关键点。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中继续努力。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包括除法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长监督下完成,并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数学故事书:《数学岛历险记》等,这些故事书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概念。

-数学游戏:如“除法接龙”、“除法消消乐”等,这些游戏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数学视频:搜索“小学二年级除法教学视频”,可以找到一些教育机构或教师制作的除法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运算。

2.拓展建议:

-阅读数学故事书: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数学故事书,通过故事中的情境,加深对除法概念的理解。

-家庭互动游戏:家长可以和学生一起玩数学游戏,如使用扑克牌进行除法接龙游戏,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巩固学生的除法知识。

-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观看除法教学视频,家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视频中的内容,并引导孩子进行相关练习。

-制作除法教具: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除法教具,如使用积木、糖果等物品进行除法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际应用练习:家长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如分水果、分零食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除法知识。

-小组学习:鼓励学生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一些除法练习题,通过讨论和互助,提高解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定期复习:学生应该定期复习除法知识点,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回顾课堂笔记等方式,巩固和深化对除法的理解。

-参加数学竞赛:如果有机会,学生可以参加学校或地区的数学竞赛,这样可以在竞赛中挑战自己,提高数学能力。内容逻辑关系①重点知识点:

-除法的定义和符号(÷)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平均分配的概念

②重点词汇:

-被除数、除数、商

-平均分、组、份

③重点句子: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几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除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配的问题。”

-“当我们知道乘法的结果时,可以用除法来找出原来的因数。”教学反思今天的除法教学课堂,我感到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们对于除法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而且通过互动和实践活动,他们能够将除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分苹果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方法很有效,学生们立刻被故事吸引了。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思考如何平均分配苹果的过程中,这为后续学习除法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讲解新知时,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解释除法的定义和符号。我发现,通过具体例子的演示,学生们更容易理解除法的含义。比如,当我用积木分组时,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除法的结果。

互动探究环节中,我让学生们分组进行操作,这个活动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尝试不同的分组方法,并在过程中自然地理解了除法的运算规律。我觉得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运算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对于较大的数进行除法运算时。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我也发现,在总结反馈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不如前面的环节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这个环节感到疲劳,或者是对自己的表现不够自信。我需要在下一节课调整这个环节,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学习体会。

此外,我在布置作业时,意识到我应该更加细致地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后作业1.请将以下每组物品平均分给指定的人数,并用除法算式表示:

-12个苹果分给4个人

-18个小球分给3个人

-24支笔分给6个人

-15个橘子分给5个人

-9块巧克力分给3个人

答案:12÷4=3,18÷3=6,24÷6=4,15÷5=3,9÷3=3

2.小明有20个糖果,他想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他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请用除法算式表示。

答案:20÷4=5,每个朋友能分到5个糖果。

3.一个篮子里有30个鸡蛋,如果要平均放到5个鸡蛋盒中,每个鸡蛋盒应该放几个鸡蛋?请用除法算式表示。

答案:30÷5=6,每个鸡蛋盒应该放6个鸡蛋。

4.小华有36个彩色笔,他想把这些彩色笔平均分给他的6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分到几支彩色笔?如果有剩余,请一并说明。

答案:36÷6=6,每个同学能分到6支彩色笔,没有剩余。

5.一个班级有25名学生,他们要排队拍毕业照,如果每排站5名学生,需要排几排?请用除法算式表示。

答案:25÷5=5,需要排5排。

6.一个农场有23只鸡,农民想要把这些鸡平均分到几个鸡舍中,每个鸡舍放4只鸡,可以放几个鸡舍?还剩几只鸡?

答案:23÷4=5余3,可以放5个鸡舍,还剩3只鸡。

7.小李有50元,他想买一些每本书10元的书籍,他最多可以买几本书?请用除法算式表示。

答案:50÷10=5,小李最多可以买5本书。

8.一个水果店有48个苹果,如果每个包装盒可以装8个苹果,需要几个包装盒来装这些苹果?请用除法算式表示。

答案:48÷8=6,需要6个包装盒来装这些苹果。

9.一个家庭有7个成员,他们一共买了42个饺子,如果每个人吃相同数量的饺子,每个人能吃几个饺子?请用除法算式表示。

答案:42÷7=6,每个人能吃6个饺子。

10.一个花园里有60朵花,如果每3朵花种在一个花盆里,需要几个花盆来种植这些花?请用除法算式表示。

答案:60÷3=20,需要20个花盆来种植这些花。一除法分草莓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一除法分草莓设计意图本节课通过“除法分草莓”的情境,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分草莓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为后续学习除法运算打下坚实基础。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数感以及问题解决能力。通过“除法分草莓”的情境,学生将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运用除法概念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发展数学抽象思维。同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激发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奠定基础。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步骤。

难点:将除法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尤其是理解除法与分配的关系。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如分草莓),让学生亲身体验平均分配的过程,从而形象地理解除法的含义。

2.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除法过程,如“每人分几个草莓”,强化除法与分配的联系。

3.设计渐进式的练习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难度,帮助学生建立除法运算的信心。

4.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分草莓问题,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个别理解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通过具体事例解释除法的意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讲解除法概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加深理解。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分草莓的场景,亲自实践除法运算,增强体验感。

3.利用游戏化学习,通过互动游戏巩固除法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4.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草莓分配过程,辅助视觉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除法原理。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除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要将一些东西平均分给几个人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除法就是帮助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展示草莓图片,提问:“如果这里有10个草莓,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应该分到几个呢?”

简短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除法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符号和简单除法运算。

过程:

讲解除法的定义,介绍除号“÷”的写法和意义。

详细介绍除法的运算步骤,强调除法的运算顺序和结果。

3.除法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

呈现“分草莓”的案例,让学生跟随案例操作,理解除法的应用。

展示不同数量的草莓和人数,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除法运算,如8÷4、12÷3等。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除法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如分糖果、分苹果等。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除法相关的实际情境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应用除法,例如分零食、分配学习任务等。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除法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实际情境的描述、除法的应用等。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除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除法概念、运算步骤和实际应用。

强调除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一周内遇到的除法应用场景,并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1)数学故事:介绍数学历史中与除法相关的小故事,如《数学家的故事》中的除法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发展历程和趣味性。

(2)数学谜语:收集一些与除法有关的数学谜语,如“我有若干个苹果,每人分两个,最后剩一个,问:我原来有几个苹果?”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3)数学游戏: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如“除法接龙”、“除法猜谜”等,通过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除法知识。

(4)数学实践活动:设计一些与除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家庭分水果”、“班级分奖品”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除法。

2.拓展建议:

(1)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数学故事书籍,了解数学家的趣事,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数学谜语,与同学分享,共同解答,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组织数学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知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除法应用,如购物找零、家庭分配等,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除法。

(5)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如家庭分水果、班级分奖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除法的实用性。

(6)教师可以定期组织数学讲座,邀请数学专家或优秀学生分享数学学习心得,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7)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数学教育平台、数学论坛等,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提高数学素养。教学反思与总结这节课通过“除法分草莓”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深感在教学方法、策略、管理等方面有不少收获,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采用了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除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分草莓,他们能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同时,小组讨论也让学生有机会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今后我将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调整分组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在教学策略上,我注重了由浅入深的引导,先从简单的分草莓情境入手,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除法运算。这样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除法概念,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除法问题时仍感到困惑。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这类问题的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思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努力营造了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但有时在维持纪律方面还是显得力不从心。今后,我将加强对学生的规范教育,同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和进步。他们不仅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还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有所提高,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部分学生在除法运算过程中仍然存在错误,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除法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针对他们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课堂小结,当堂检测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除法,通过分草莓的例子,我们理解了除法是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配问题的。我们知道了除法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运算,它告诉我们如何将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我们还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体验了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分水果、分糖果等。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学到的除法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大家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现在进行一个简单的当堂检测。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

1.填空题:我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人可以分到()个苹果。

2.选择题:以下哪个算式表示将8个橘子平均分给4个人?()

A.8+4=2

B.8-4=4

C.8÷4=2

D.8×4=32

3.判断题:除法就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必须相同。()

4.应用题:小明有15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5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几个糖果?请写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完成后将答案提交给我。我会逐一检查,并对大家的答案进行点评。如果有同学在检测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可以在课后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掌握除法知识。现在,请大家开始作答吧!重点题型整理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下是针对这一重点的题型整理,包括填空题、解答题和应用题,旨在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题型一:填空题

1.小华有12个橘子,他想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____个橘子。

答案:3

2.一篮子里有18个苹果,如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得到____个苹果。

答案:3

题型二:解答题

3.小红有24个糖果,她想要平均分给她的3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多少个糖果?请写出算式并解答。

答案:24÷3=8,每个朋友可以得到8个糖果。

4.学校有30个足球,想要平均分给10个班级,每个班级可以得到多少个足球?请写出算式并解答。

答案:30÷10=3,每个班级可以得到3个足球。

题型三:应用题

5.小明有15个饼干,他想将这些饼干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请问每个朋友可以得到多少个饼干?请写出算式并解答。

答案:15÷5=3,每个朋友可以得到3个饼干。

6.一个农场有24只鸡,农场主想要将这些鸡平均分给4个鸡舍。请问每个鸡舍可以有多少只鸡?请写出算式并解答。

答案:24÷4=6,每个鸡舍可以有6只鸡。

题型四:连线题

7.请将下面的除法算式和它们的结果连起来。

-9÷3=____

-12÷4=____

-18÷6=____

-20÷5=____

A.6

B.3

C.4

D.5

答案:9÷3=B(3),12÷4=C(4),18÷6=A(6),20÷5=D(5)

题型五:简答题

8.请简述除法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应用除法。

答案:除法是一种将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份的运算。例如,如果有10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人,就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人应得多少个苹果,即10÷2=5。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零食、分糖果、计算物品的单价等,都需要用到除法。一除法租船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除法租船”这一具体情境,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教材,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核心素养目标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解决“除法租船”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激发探究欲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对数字的组成和分解有了初步的认识。此外,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简单的平均分概念,这为学习除法打下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二年级的学生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学习。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能力,有的学生可能对数字敏感,有的则擅长逻辑推理。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则倾向于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在理解除法的概念上遇到困难,尤其是理解除法与加法、减法的关系。此外,将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如“除法租船”的情境中,学生可能会对如何分配和计算感到困惑。同时,对于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将除法运算转化为具体情境可能会是一个挑战。教学资源-教科书及配套练习册

-教学PPT

-小组讨论卡片

-实物模型(如小船和乘客模型)

-互动式白板

-计算器(作为辅助工具)

-数学游戏软件(如除法练习游戏)

-教学视频片段

-纸质和电子版的数学故事书

-学生作业本和铅笔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哪些数学运算?”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有若干人要坐船,每艘船可以坐同样多的人,我们应该怎么计算需要多少艘船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除法,并板书课题“除法租船”。

2.新课讲授(15分钟)

a.解释除法概念:通过实物模型,展示如何将一定数量的人平均分配到几艘船中,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运算。

b.示例讲解:使用教科书上的示例,讲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如“12÷4=3”,解释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c.除法运算规则:介绍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如不能除以0,以及除法与加法、减法的关系。

3.实践活动(15分钟)

a.小组分配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乘客”模型和“船”模型,让学生尝试将乘客平均分配到船中,并记录分配结果。

b.解决问题:每组根据分配的结果,写出对应的除法算式,并尝试解决“除法租船”的问题。

c.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分配过程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小组的解决方法,并讨论哪种方法更为有效。

4.学生小组讨论(5分钟)

a.讨论除法的实际应用:学生讨论在哪些生活情境中会遇到除法问题,例如分水果、分零食等。

b.分析除法算式的意义:学生解释除法算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以及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c.探讨除法运算的注意事项:学生讨论在计算除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不能除以0的原因,以及如何处理有余数的除法。

5.总结回顾(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除法的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运算的规则等。重点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即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如何将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数学故事书:《数学岛历险记》中关于除法的章节,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线数学游戏:如“除法英雄”等在线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除法的兴趣和练习。

-数学练习册:额外提供一些除法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进阶题,帮助学生巩固除法运算技能。

-数学视频:搜索“除法教学视频”,特别是那些通过动画或生活实例解释除法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除法概念。

-实物操作材料:如计数珠、小石子等,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除法分配,如分苹果、糖果等,并记录下分配过程和结果。

-建议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除法相关的家庭活动,如制作除法卡片游戏,家长和学生轮流提问和解答。

-让学生收集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家庭购物时如何平均分配物品,然后在班级内分享并讨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利用在线数学游戏进行自主学习,但要注意控制时间,避免过度沉迷于电子游戏。

-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故事书,通过故事中的情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并尝试编写自己的数学故事。

-提供一些除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鼓励他们在完成后自我检查,提高自我纠错能力。

-利用数学视频作为课堂辅助教学资源,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理解除法概念的学生,视频可以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除法。

-在课堂上使用实物操作材料,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除法,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学习兴趣。课堂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问学生:“除法是做什么用的?”或者“你能给我举一个除法的例子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

-观察: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以及他们如何使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小组成员沟通。

-测试:在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的形式,让学生解决一些除法问题,以评估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涵盖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及时反馈: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即时给予学生反馈,对于正确的回答给予肯定,对于错误的回答则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并纠正错误。

2.作业评价:

-批改:教师应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要注意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维方法。对于错误答案,教师应指出错误原因,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

-点评:在批改作业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课堂点评,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以及如何避免这些错误。同时,也要表扬那些解题方法巧妙或进步明显的学生。

-反馈:教师应及时将作业评价的反馈信息传达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对于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课后辅导。

-鼓励: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应注重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通过积极的鼓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课后作业1.基础练习题:

a.请将2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答案:6个苹果

b.小华有18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个糖果?

答案:6个糖果

c.一艘船可以坐6人,如果有24人要坐船,需要几艘船?

答案:4艘船

2.进阶练习题:

a.小明有30个橘子,他想平均分给一些朋友,但每个朋友得到的橘子数必须是相同的,请问小明最多可以有多少个朋友?

答案:小明最多可以有5个朋友,每个朋友得到6个橘子

b.一个班级有36名学生,他们要排队拍毕业照,每行站8人,请问需要排几行?

答案:需要排4行

c.一个水果篮里有27个葡萄,如果每个小盘子放3个葡萄,需要几个小盘子?

答案:需要9个小盘子

3.实际应用题:

a.一个家庭有15个苹果,家庭成员有3个大人,每个大人可以吃5个苹果,请问剩下的苹果应该怎么分?

答案:剩下的苹果可以平均分给3个大人,每人再分2个苹果

b.一辆校车可以坐18个学生,如果有54个学生要坐校车去郊游,需要几辆校车?

答案:需要3辆校车

c.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他们要参加运动会,每队需要10名学生,请问可以分成几队?

答案:可以分成4队

4.探究题:

a.请你找出一个生活中需要用到除法的例子,并计算出结果。

答案:例子:如果你有20元钱,想买每本书5元,你可以买几本书?

结果:可以买4本书

b.请你设计一个除法问题,让你的朋友解答,并告诉他答案。

答案:问题:如果我有25个铅笔,想要平均分给5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得到多少个铅笔?

答案:每个小组可以得到5个铅笔

5.拓展题:

a.请你用10个相同的小物品(如小石头、小玩具等)进行除法操作,记录下你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答案:举例:我用10个小石头,想要平均分到2个碗里,每个碗里放5个小石头。

b.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除法的概念,并给出一个除法的例子。

答案: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它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运算。例子:8÷2=4,意思是将8分成2个相同的部分,每部分是4。教学反思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除法租船”这一内容,总体来说,学生们对于除法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课堂上,我通过实物模型和故事情境引入了除法的概念,学生们对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很感兴趣,参与度很高。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尝试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点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发现了平均分配的规律,这对于他们理解除法的意义非常有帮助。

然而,在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面对除法运算时,仍然存在困惑,特别是在处理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是好。这让我意识到,我可能没有足够强调除法运算的规则,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余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讲解这一点。

此外,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时,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者胆怯,没有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这让我思考,如何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言,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在作业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基础练习题的掌握情况良好,但在一些需要思考的实际应用题上,他们的解答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说明我们在课堂上可能过于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未来,我打算在课堂上加入更多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觉得可以做一些调整。例如,我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数学游戏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或许能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板书设计①除法概念:

-重点知识点:“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相同部分的运算。”

-重点词:除法、分、相同部分

-重点句: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即“平均分”

②除法算式组成:

-重点知识点:除法算式的构成(被除数、除数、商)

-重点词:被除数、除数、商

-重点句:“12÷4=3”中的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③除法运算规则:

-重点知识点:除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如不能除以0,有余数的处理

-重点词:除以0、余数

-重点句:讲解“当我们不能用一个数去除另一个数时,比如说除以0,这是不允许的。”以及“当有余数时,我们要说明余数是多少。”一除法练习一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的“除法练习一”。主要内容包括:

1.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如除法算式的组成、除号的含义等。

2.练习解答简单的除法问题,包括一位数除以一位数、一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3.学习如何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分组等。

4.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5.巩固对除法算式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扩展打下基础。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感:通过练习除法,增强学生对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数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发现除法的运算规律。

3.应用意识: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4.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除法这一概念还较为陌生。在知识方面,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但可能在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计算上存在困难。在能力方面,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在发展中,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尚需培养。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方面还有待提高。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除法知识的掌握。

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由于除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因此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除法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如果教学内容过于抽象或者教学方法单一,可能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知识。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除法。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动画等展示除法算式的形成和运算过程,增强直观性。

-教学软件:使用数学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除法运算技能。

-实物操作:通过实物分组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除法的实际意义。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除法概念介绍、除法运算规则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除法练习,设计问题如“如何将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反馈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预习任务。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资料,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并提出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中的理解和疑问记录下来,通过平台提交给教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的监控。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为课堂深入学习除法运算做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分物品的故事,引出除法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除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具体例子演示如何进行除法运算。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解释除法算式的意义,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除法运算过程。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尝试解答。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通过角色扮演,动手操作,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一起探讨答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规则。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除法运算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除法运算的规则,掌握除法运算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除法练习题,巩固除法运算技能。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除法相关的数学故事、游戏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通过练习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并改进。

-作用与目的: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除法知识,通过拓展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数学故事:收集与除法相关的数学故事,如《数学岛历险记》中的除法篇,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除法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2)数学游戏:设计除法相关的数学游戏,如“除法接力赛”、“除法消消乐”等,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除法运算的技能。

(3)数学谜语:编写与除法相关的数学谜语,如“我有若干物品,平均分给若干人,每人得到若干,请问总数是多少?”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数学论文:选择适合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论文,如《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了解除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数学视频:收集与除法相关的教学视频,如《除法运算演示》、《除法应用实例》等,通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除法运算的过程和应用。

2.拓展建议

(1)开展数学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开展数学主题活动,如“除法日”,让学生在这一天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等,全面了解除法知识。

(2)家庭作业拓展: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数学学习,布置一些与除法相关的家庭作业,如让孩子帮助家长分配家庭物品,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除法知识。

(3)小组研究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小组研究项目,如调查生活中常见的除法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4)数学日记: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除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疑问解答等,培养学生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5)数学竞赛:组织数学竞赛,如除法运算比赛、除法应用题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1.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一种四则运算,用来求一个数被另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每份是多少。

2.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由被除数、除数和商组成,如a÷b=c。

3.除法的符号:除法算式中的除号“÷”表示除法运算。

4.除法的运算规律:除法运算具有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性质。

5.除法的应用:除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等。

6.除法与分数的关系:除法与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a÷b可以表示为a/b的分数形式。

7.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即a÷b=c等价于a=b×c。

8.除法的错误处理:在除法运算中,要注意避免出现错误,如除数不能为零、被除数小于除数时商为零等。

9.除法的简便方法:掌握除法的简便方法,如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长除法等。

10.除法的实际应用案例:收集生活中的除法应用案例,如购物找零、土地分配、工程预算等,让学生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内容逻辑关系

①除法的基本概念

-重点知识点:除法的定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号的含义。

-重点词语:被除数、除数、商。

-重点句子:除法是求一个数包含另一个数的次数的运算。

②除法的运算规则

-重点知识点:除法的运算规律、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重点词语: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逆运算。

-重点句子: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即乘法和除法是互逆的。

③除法的实际应用

-重点知识点: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词语:分配、平均分、计算。

-重点句子:通过除法,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人应该分得的数量。八、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讨论。

-评估学生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是否能正确解释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记录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是否能够有效地运用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对除法概念的理解、除法运算的步骤等。

-教师根据展示内容评价各小组的合作效果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的相互学习和提高。

3.随堂测试:

-设计随堂测试,测试学生对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除法算式的识别、运算规则的运用等。

-测试题目应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测试后,及时批改并反馈测试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4.课后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正确率、解题过程的逻辑性等。

-对作业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

-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除法过程中的困惑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除法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可以通过写数学日记、绘制思维导图等方式,总结学习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7.家长反馈与沟通:

-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收集家长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九、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教学内容创新:在教学中,我尝试将除法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除法运算,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除法。

2.教学方法创新: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我需要更加细致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

2.教学组织:在教学组织方面,我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3.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三)改进措施

1.教学管理改进:我计划利用在线平台和班级微信群,更加细致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2.教学组织改进:我计划在教学组织中更加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教学评价改进:我计划在教学评价中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一除法本章复习与测试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一除法本章复习与测试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二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5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感:通过复习除法概念,增强学生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关系的理解,提升数感。

2.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策略。

3.应用意识: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除法知识,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复习和总结除法知识的能力,提高自我学习和反思能力。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包括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意义。

②能够熟练地进行表内除法计算,包括一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③能够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分组等。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除法算式中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特别是当被除数不是除数的整数倍时。

②在进行除法计算时,学生可能会混淆余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尤其是如何处理余数。

③将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问题转化为除法算式,或者无法准确地从问题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2024)》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除法相关的练习题、PPT课件,以及用于展示除法应用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粉笔、计算器等教学工具,以辅助教学演示和练习。

4.教室布置:合理安排座位,确保学生易于观看演示和参与小组讨论。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除法的概念和例题,明确要求学生预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除法与加法、减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独特性。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群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除法的内容,理解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步骤。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预习问题,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除法的概念。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中的疑问和自己的理解通过微信私发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除法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预习资料的共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分苹果的故事,引出除法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除法的计算步骤,强调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作用。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除法的应用实例。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