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1页
2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2页
2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3页
2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4页
2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过程个性(人格)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意志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心理过程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社会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个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一般能力、特殊能力等)气质性格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1、什么是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0——1岁:乳儿期;1——3岁:婴儿期;3——6、7岁:幼儿期;6、7岁——11、12岁:童年期;11、12岁——14、15岁:少年期;14、15岁——25岁:青年期;25岁——65岁:成年期;65岁以后:老年期。二、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儿童期:1、童年期是指6、7岁至11、12岁时期,相当于小学时期。2、是个体发展的最基础的时期。3、主要特点:(二)少年期:1、是指11、12岁~14、15岁年龄阶段的个体。2、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3、主要特点:(三)青年初期:1、青年初期相当于我国学制中的高中时期。2、是个体在生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3、主要特点:三、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纵向的:是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成熟、心理发展水平的学习准备;横向的:是指每一年龄阶段中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作用水平的学习准备。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知识结构等。(二)关键期:教育的关键期是指心理对教育影响的敏感期。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属性时,发现了“印刻”现象。——提出了关键期理论。2、心理学家在研究儿童行为学习时引入了“关键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同样存在着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三)教育意义:依据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适时的教育。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一)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维开始萌芽。2、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处于形象思维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三山实验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用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思维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二)影响发展的因素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提出四个基本因素。1、成熟成熟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2、练习和经验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的作用,区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3、社会性经验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4、平衡化平衡化指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自我调节。二、维果斯基理论

(一)社会文化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自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低级心理机能是动物进化的结果,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二)内化论维果斯基强调,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三)最近发展区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二)适当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三)适应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维果斯基)第三节学生的人格发展一、人格的发展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一)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儿童的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发展危机,解决危机可以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岁半)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它三个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二)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意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含义: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知);自我体验(情);自我监控(意)。(二)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从内容上看)

生理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

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它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1、场独立与场依存2、深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1)比纳—西蒙量表(2)斯坦福—比纳量表(3)韦克斯勒量表(见下表):

“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1905);“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量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韦克斯勒2、智力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个体间差异:呈正态分布个体内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

全部人口智力水平分布表智商智力水平占全部人口的﹪130以上超常2.275110~129偏高22.86890~109中常49.71470~89偏低22.86869以下低常2.275(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核心(二)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对待现实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教育要适应个体的性格差异。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特殊儿童的概念广义特殊儿童是指因在身心发展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