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_第1页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_第2页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_第3页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_第4页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及其实现路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道德塑造、思想塑造、激励导向、精神凝聚等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志愿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对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三观”、塑造良好道德品质具有深远影响。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中依旧存在岗前培训不足、志愿服务体系不全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健全志愿服务育人体系、加强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等策略,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以促进高职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

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实现路径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志愿服务作为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重要构成,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高职学生提升思想、升华精神的重要方式。但是,当下各高职院校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加强志愿服务平台建设,重视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自我教育,以促进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得以实现,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的历练中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一、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一)道德塑造功能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书本教育相比,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体验式的实践育人活动,这种活动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的机会。志愿服务的道德塑造功能包括个人道德与社会公德。其一,个人道德。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高职学生通过助老爱幼、帮残助残、文艺表演等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深化道德认知、提高道德品质、强化道德情感体验。举例来说,在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中,组织高职学生为孤寡老人送去爱心演出、暖心“饺子宴”等,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适时组织学生志愿者进行常态化走访,有助于深化学生志愿者的道德认知,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其二,社会公德。通过开展扶贫济困、结对帮扶、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规范。学生在志愿文化的熏陶下,需要以身作则,自觉践行社会公德,向社会群体传递正能量,有助于高职学生完善自我,实现道德品质的升华[1]。(二)思想塑造功能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首先,公民意识。通过志愿服务体验式活动,学生可以在社会场景中进一步提高志愿者对社会事务的认知和了解,深化对公民教育内容的理解,能够在服务过程中明确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强化国家意识,加强政治认同,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公民。其次,奉献精神。通过组织高职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扶贫帮困、敬老助残、支教助学等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奉献精神。最后,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包含专项性志愿服务(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等)、公益性志愿服务(服务国际会议、赛事等公益服务的志愿活动)、社区性志愿服务(扶贫帮困、文体辅导、敬老助老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能够让高职学生志愿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社会、集体、他人的责任,在服务与奉献中提高社会责任感。(三)激励导向功能通过志愿服务活动,高职学生可以与榜样同行,从而在实践中提升、完善自我。志愿服务具有激励导向功能,主要包括价值激励与榜样激励两方面:一方面,价值激励。价值激励是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思想动力,有助于学生树立奉献与公益统一的主流价值观,形成实践性与科学性统一的认知方法。通过志愿服务能够促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践行公益理念,传递奉献精神,提高思想觉悟,也有助于加强其公德自律;另一方面,榜样激励。榜样示范法是德育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切实发挥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重要动力。在志愿服务中,学生身边均是乐于奉献的人,他们乐于助人的正能量可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实现情感共鸣,使学生愿意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现状为全面深入地把握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现状,进一步优化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路径,本文在对西安市某高校353名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一)对志愿服务内涵的了解较深入,但高校还需加强支持力度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选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有68.27%的高职学生,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内涵有较深入的了解。各高校对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与引导作用不明显。在对“您了解所在学校的志愿服务组织吗”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中,仅有63.17%的高职学生比较了解所在学校的志愿服务组织,而其余参加调查的学生中,有31.16%的学生选择了不太了解,5.67%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对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学校还需进一步加强。(二)高职学生自身认同感高,但行动缺乏持久性当前高职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了解不够透彻,导致虽然部分学生有参与志愿服务的想法,却未落实到行动上,积极性不高,在调查“您是否有过参加志愿服务的想法”时,有96.32%的学生表示有参加志愿服务的想法。此外,3.68%的学生则表示没有很明确的参与志愿服务的想法。据此可以了解,多数在校高职学生有参加志愿服务实践的意愿,但是具体落实到行动上的却比较少。在对“您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参加过志愿服务实践的学生比例较之前有参加想法的学生比例下降了17.28%,这表明真正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上的学生变少,学生的实际参与率不高。而关于为什么没有参与志愿服务的原因,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9.35%的学生选择“学习紧张,没时间参加”这一选项,“不了解有关志愿服务信息,无从下手”的有18.41%,这说明高职学生虽对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身认同感较高,但其行为缺乏持久性和连续性,难以切实有效地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说明高校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和宣传力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需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三、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一)岗前培训不足在进行大型赛事、会议等活动前,政府与学校均会组织志愿者开展常识培训工作,引导志愿者知悉并了解志愿服务的原则、程序和标准,提升志愿服务技能。随着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要求日渐提升,在志愿服务开展前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部分社区性志愿服务、公益性志愿服务中,缺少对学生志愿者的培训,而且就是进行培训,工作大多也流于形式,表面化严重,很难有效满足志愿者的实际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忽视了志愿服务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即使是进行培训也更倾向于辅导员、学生处工作者来开展,由于这些教师缺少志愿服务经验,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所以很难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训。甚至有的学生为了增加学分,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存在“功利化”动机,没有真正地将志愿服务当作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而是被动参与,直接导致志愿服务实践育人效果大打折扣[2]。(二)志愿服务体系不全健全完善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管理机制,是推动高职学生志愿服务规范化进行的强力保障,也是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志愿服务工作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共青团改革以来要求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倘若高职院校轻视志愿服务,势必会影响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方面,由于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实践教育,缺少相应的激励保障机制,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自觉能动性;另一方面,由于激励机制的不健全,缺少相应的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大打折扣。四、高职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具体路径(一)健全志愿服务体系1.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一方面,健全政策鼓励和法律保障机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志愿服务条例》《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等文件。同时,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为志愿者购买专项保险,在文体场所享受优惠等,以调动和激励社会成员投身于志愿服务事业。比如,2023年,共青团绵阳市委联合绵阳市委组织部等部门印发了《绵阳市青年志愿服务激励办法》,指出注册志愿者可依据志愿服务时长,从低到高被评定为一至五星级志愿者,并围绕干部选任及评优评先、学校志愿、生活服务等多个方面明确了具体激励措施,为青年学子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全面且系统的法律体系。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志愿保护法》《服务美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社情及现状有针对有目的地制定志愿服务法律法规,加快完善国家层面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有效解决全社会层面的广泛性志愿服务缺乏法理依据问题,从而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健全志愿服务经费保障机制[3]。从国家与政府层面来看,应通过财政拨款、生活优惠、就业创业激励等形式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志愿服务活动经费短缺的问题,以保障志愿服务的有序开展和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从高职院校层面来看,应开通志愿服务专项经费通道,加大专项服务经费拨款比例,同时对志愿者服务时长设置见习、初级、一级、二级、特级志愿者登记,对优秀志愿者予以推优入党、奖励学分、实物奖励等,为志愿服务提供有效保障。2.健全志愿服务管理机制第一,完善招募选拔机制。高职院校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设置志愿项目、志愿团体、志愿快讯、志愿者申请等板块,让有参加志愿服务意向的学生登录平台进行实名登记。共青团工作者则利用平台对申请信息进行整理汇总,以便后续招募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健全的招募机制,制定详细的选拔标准,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性质和学生需求,按需招募和选拔学生志愿者。第二,完善服务培训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专业知识,高职院校应围绕两方面进行培训:基础培训,包括志愿服务的概念和意义、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和道德伦理、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活动类型、志愿服务的常用术语和相关知识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并熟悉志愿服务基本知识、职责任务;专业技能培训,包括社区性、专项性志愿服务技能。(二)加强志愿服务平台建设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新时代,为有效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作用,高职院校应增设志愿服务特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折射力和覆盖面。其一,完善志愿服务课程。志愿服务是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思政教育者要将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服务理念、基本原则等渗透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进一步拓宽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高度,加强学生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与认知。高职院校可将志愿服务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制定完善的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特色志愿服务课程,如志愿服务学习、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实务等课程,旨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其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共青团可利用官方微博、官方抖音、校园广播等平台大力宣传志愿精神、推送优秀志愿者事迹等,在校园展板、长廊、黑板报张贴服务标语、志愿者故事,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育人作用;遴选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骨干开展校园分享会,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此外,学校可以国际志愿者日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全校、全市掀起志愿服务新热潮[4]。2.强化学生实践体系一是搭建品牌化志愿服务基地。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学生情况,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形成“专业+品牌”服务模式,如机电工程系开展免费汽车检修志愿服务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开展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等;也可经常性举办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交流活动,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品牌项目评比等,学习优秀学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区域特色、办学特色、专业特色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还可加强校政、校企之间的合作,结合社会公共、服务对象需求与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打造具有烟火气、生活气的志愿服务项目,构建品牌化志愿服务基地,为学生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提供广阔平台。二是建立多元化志愿服务基地。高职院校要坚持学校特色与服务地方、多元化基地建设与创新服务形式有机融合,以社情民意为导向,依托乡村振兴、科教兴国等国家重点战略,围绕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搭建多元化志愿服务基地,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拓宽实践育人广度和宽度,为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提供机会和场所[5]。(三)强化学生自我教育1.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是引领高职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对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应不断加强自我教育,正确了解志愿服务的意义,自觉形成志愿精神。一方面,正确认识志愿服务。高职学生应从服务对象、社会、个人三方面来认识志愿服务。对于服务对象而言,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让服务对象感受社会关怀、获得社会认同、增强归属感的重要机会与途径;对于社会来说,高职学生志愿服务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过程,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志愿者个人来说,可以在服务中丰富生活体验,促进自我的全方位发展;另一方面,形成志愿精神。高职学生要在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参与社会基层治理中感悟帮助他人的快乐,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树立自觉意识,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将志愿服务精神内化为自身需求,从而在社会实践中更好地奉献社会、奉献他人。2.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高效、高质、高能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证志愿服务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