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图1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分布图,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于2023年12月7日开始建设,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建站期间,某日科研人员每隔4小时面向太阳拍摄一张照片,合成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1.拍摄甲位置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A.正北 B.东南 C.正南 D.西北2.拍摄乙位置太阳时,北京可能()A.晨光初现 B.日悬中天 C.夕阳斜照 D.夜幕降临3.为期两个月的建站过程中,扬州()A.日出方位不断向南移动 B.昼夜长短差值不断减小C.正午阳光照入室内的面积变小 D.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达到最小值〖答案〗1.A2.D3.D〖解析〗【1题详析】由图示可知,甲位置的太阳高度为最大太阳高度,时间为当地的正午12时,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北方,所以拍摄甲位置的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正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析】已知甲处为正午12时,科研人员每隔4小时拍摄一次,根据图中太阳视运动方向,可得乙处地方时为前一日的22时。读图可知,秦岭站的经度大致为165°E,故165°E为22时,计算得北京时间22-(165°-120°)÷15=19时,秦岭站建设期间是北京的冬季,此时北京夜幕降临,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2023年12月7日到2024年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移动。扬州日出东南,日出方位先偏南,再偏北,A错误;在建站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差值在冬至日达到最大,所以昼夜长短的差值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冬至日正午阳光照入室内面积最大,在建站过程中,正午阳光照入室内面积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正午太阳高度在冬至日达到最小,所以在建站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达到最小,D正确。故选D。下图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示意图,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植被最茂盛。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当地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完成下面小题。4.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山坡 D.山顶5.影响山坡表面堆积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崩塌堆积 B.冰川堆积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6.影响该地冲积平原比冲积扇农牧业发展条件更优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降水 C.土壤 D.自然灾害〖答案〗4.B5.D6.C〖解析〗【4题详析】从图中看,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冲积平原草原茂盛,且与山坡之间有冲积扇相隔,不可能是主要来源,A错;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因此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主要来源是冲积扇,B正确、CD错。故选B。【5题详析】该地位于我国祁连山西段,气候干旱,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D正确。崩塌堆积物应该位于冲积扇,或冲积平原,A错误。图中最高海拔是4200米,没有冰川堆积,B错误。流水堆积应该堆积在冲积扇或冲积平原,C错误。故选D。【6题详析】该地冲积平原比冲积扇农牧业发展条件更优,据图可知,冲积平原表面是粉沙、黏土,冲积扇表面上沙砾,因此土壤差异导致冲积平原比冲积扇农牧业发展条件更优,C正确。热量、降水、自然灾害差异不大,ABD错误。故选C。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为了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衢州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山海协作战略的推动下,衢州在杭州建设了“创新飞地”(孵化在杭,产业在衢;研发在杭,生产在衢),推动了衢州快速融入杭州都市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衢州在杭州建设“创新飞地”,主要原因是杭州()A.科技力量发达 B.产业基础雄厚 C.生产成本较低 D.劳动力较丰富8.山海协作对推动杭州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A.实现产业转型,全面发展科创产业 B.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杭州城市规模C.依托山水生态,加快山区资源开发 D.加强分工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协作〖答案〗7.A8.D〖解析〗【7题详析】杭州高等教育发达,拥有人才、技术的优势,衢州在杭州建设“创新飞地”主要是利用杭州丰富的人才储备,科技力量发达,A正确。产业基础雄厚不是其最主要的因素,B错误。杭州生产成本较高,C错误。衢州在杭州建设“创新飞地”主要是利用杭州丰富的人才储备,劳动力较丰富不是决定因素,D错误。故选A。【8题详析】杭州都市圈全面发展科创产业不切实际,A错误。孵化在杭,产业在衢,对扩大杭州城市规模作用不明显,B错误。“依托山水生态,加快山区资源开发”是对衢州的作用,不是对杭州都市圈的作用,C错误。山海协作工程利于加强分工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协作,D正确。故选D。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崛起,江苏更多制造业向越南转移。下图为2011-2022年第一季度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情况。完成下面小题。9.2017年后,江苏对越南投资新项目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从越南的进口占比增加 B.江苏制造业生产成本增加C.中国出台产业转移优惠政策 D.越南的制造业产业链完善10.制造业转移对江苏的有利影响是()A.提高城镇化水平 B.增加环境承载力 C.优化产业结构 D.增加贸易出口额〖答案〗9.B10.C〖解析〗【9题详析】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崛起,江苏更多制造业向越南转移。产业转移一般是为了寻求最优区位,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制造业成本上升,此时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崛起,这些地区制造业成本较低,吸引江苏对越南等东南亚经济体投资,B正确。美国从越南的进口占比增加是江苏对越南投资新项目增加的结果,A错误。中国出台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只是次要因素,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才是主要原因,C错误。越南的制造业产业链不如中国完善,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制造业转移对江苏的有利影响是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发展高精尖的产业及现代服务业,C正确。制造业转移暂时不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A错误。制造业转移短期对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随着经济、技术发展,环境承载力会提高,B错误。制造业转移,贸易出口额会降低,D错误。故选C。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中要实施“绿源、绿江、绿岸、绿洲”四位一体战略。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表为长江经济带部分区域生态安全状态分析表(I为最差)。完成下面小题。省区20102012201420162018江苏ⅠⅡⅡⅣⅣ浙江ⅢⅢⅢⅢⅤ湖北ⅢⅢⅡⅢⅡ湖南ⅢⅢⅢⅡⅣ四川ⅢⅠⅢⅡⅣ重庆ⅡⅡⅡⅡⅡ1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状态变化及最可能的原因是()A.成渝城市群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B.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恶化—城市化进程快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改善—实现零排放 D.整体环境得到改善—上中下游的协同治理12.实施“四绿”战略,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措施是()A.打造航运廊道,建设绿色源头 B.禁止滨海开发,建设绿色江河C.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两岸 D.开展森林保护,建设绿色三角洲〖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析】根据题意及“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状态分析表”可知,数字越大,代表生态安全状态越好。重庆的数字始终为Ⅱ,说明生态安全状态没有恶化,四川生态安全状态处于变化中,到2018年达到最好,所以成渝城市群环境恶化错误,排除A;湖南的生态安全状态到2018年达到最好,所以中游城市群环境恶化错误,排除B;江苏和浙江的生态安全状态整体变好,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改善,但实现零排放不现实,排除C;2010-2018年表中大部分省份的数字整体来看是变大的,说明整体环境得到改善,流域的综合治理得到加强,D正确,故选D。【12题详析】长江源头地势高,地形起伏大,不适合打造航运廊道,A错误;滨海地区应该合理开发,不应禁止开发,B错误;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绿色产业,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C正确;三角洲地区应因地制宜治理水污染,D错误;故选C。“引江济淮”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对沿线地区影响深远。图1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图2为安徽省内淮河及长江流域部分数据占比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3.“引江济淮”工程线路依次穿越的三大区域是()A.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 B.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C.中原经济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 D.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14.“引江济淮”工程沿线()A.北段水土资源匹配度较高 B.地势南高北低,均自流供水C.引江济巢段工程难度最大 D.人口稠密,工程移民数量多15.“引江济淮”工程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水能开发,优化能源供给 B.增加淮河水量,缓解城乡争水C.贯通南北水运,利于南粮北运 D.增加入湖水量,降低巢湖水质〖答案〗13.A14.D15.B〖解析〗【13题详析】“引江济淮”工程线路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沿着图中线路由南部的长江、巢湖向北到达河南省,工程线路依次穿越的三大区域是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A正确。故选A。【14题详析】“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北段土地面积大、水资源少,水土资源匹配度较差,A错误。据图中河流流向分析,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不能自流供水,B错误。引江济巢段应该是平原,工程难度最小,C错误。“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在安徽、河南境内,人口稠密,工程移民数量多,D正确。故选D。【15题详析】“引江济淮”工程经过淮河,可以使淮河水量增加,缓解城乡争水,B正确。“引江济淮”工程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引江济淮”工程利于航运,但不是南粮北运,C错误。增加入湖水量,提高巢湖水质,D错误。故选B。陕西省洋县草坝村地处秦岭南麓,是朱鹮保护的核心区域。区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经济发展一度陷入“绿色贫困”困局。近年来该村立足优势,发展绿色有机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完成下面小题。16.草坝村陷入“绿色贫困”时的突出问题是()A.农村劳动力流失 B.大气污染严重 C.土壤有机质减少 D.机械化水平低17.草坝村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的重要机遇是()A.地处南北过渡带,有利于有机农业多样化经营 B.生态环境质量高,区域生态优势转化经济优势C.传统种植方式久,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D.农户生存矛盾大,个体农户向合作社经营转变18.草坝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体现在()A.逐年扩大有机农业规模 B.种植+加工+旅游 C.打造有机农业特色品牌 D.发展乡村旅游业〖答案〗16.A17.B18.B〖解析〗【16题详析】由题意可知,草坝村是朱鹮保护的核心区域,区域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陷入“绿色贫困”困局,会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寻找就业机会,A正确;区域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减少大气污染,B错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有利于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C错误;机械化水平低是一直都有的问题,不是草坝村陷入“绿色贫困”时突出的问题,D错误;故选A。【17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近年来该村立足优势,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此处的“优势”即为草坝村是朱鹮保护的核心区域,生态环境好,所以能够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正确;发展绿色有机产业需要生态环境质量高,与地处过渡带,有利于多样化经营无关,A错误;传统种植方式久,精耕细作生产经验丰富,与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无关,C错误;个体农户向合作社经营转变会促进绿色有机产业的发展,但不是重要机遇,D错误,故选B。【18题详析】根据该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图,可知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种植”到“种植+加工”再到“种植+加工+旅游”的过程,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体现在“种植+加工+旅游”的模式上,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B正确;ACD选项只体现出来单个产业的发展,未体现出产业融合发展,ACD错误。故选B。耕地“非粮化”是指在耕地上从事一切非粮食种植的行为。河南省耕地“非粮化”呈现上升趋势。下图示意河南省不同年份耕地“非粮化”水平时空演变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9.2010年—2020年,河南省()A.低度非粮化区域面积明显增加 B.高度非粮化区域集中在东部C.中度非粮化区域始终占比最大 D.总体以高度非粮化区域为主20.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技术进步,机械化水平提高 B.后备耕地不足,开发难度较大C.城镇化率上升,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人口流失,人均耕地增加21.河南省防止“非粮化”程度上升,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是()A.禁止施用农药化肥,保证耕地质量安全 B.长期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C.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粮食集约化种植 D.建立生产补偿机制,鼓励城乡人口流动〖答案〗19.A20.C21.C〖解析〗【19题详析】根据图示,2010-2020年,河南省低度非粮化区域的面积增加明显,A正确;高度非粮化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南部,中部地区高度非粮化的区域面积增大,B错误;根据图示,2010-2020年中度非粮化区域面积逐渐减少,到2020年低度非粮化面积占比最大,C错误;根据图示总体上高度非粮化区域占比最小,D错误,故选A。【20题详析】根据材料,耕地“非粮化”是指在耕地上从事一切非粮食种植的行为。主要原因为2010年-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增加,部分耕地用来进行城镇化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C正确;农业技术进步,机械化水平提高会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非粮化”无关;A错误;“非粮化”是在耕地上从事一切非粮食种植的行为,与后备耕地无关,B错误;农业人口流失是“非粮化”产生的现象,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C。【21题详析】耕地“非粮化”是指在耕地上从事一切非粮食种植的行为,防止“非粮化”程度上升需要保障粮食的种植。禁止施用农药化肥,保证耕地质量安全,不一定能够增加粮食产量,A错误;长期增加耕地面积(耕地不一定只种植粮食),扩大农业(不一定只种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不一定会增加粮食生产,B错误;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粮食集约化种植,可以保障粮食种植,增加粮食产量,C正确;D选项没有强调建立粮食生产的补偿机制,且鼓励城乡人口流动也不利于粮食生产,D错误,故选C。我国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成功实现深远海养殖。该船首创游弋式“船载舱养”方式每日不间断换水,养殖密度大、周期短,是“移动的海洋牧场”。该船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下图为“国信1号”及游弋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国信1号”养殖工船利用()A.南北不同水温的海水,扩大养殖面积 B.智能化的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化养殖C.深海海水的自净能力,杜绝环境污染 D.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降低养殖成本23.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A.抵抗海洋灾害 B.扩大营销市场 C.提升养殖技术 D.改善物流运输〖答案〗22.B23.C〖解析〗【22题详析】养殖工船本身面积有限,虽然南北游弋,但是难以扩大养殖面积,A错误。“国信1号”是智慧养殖工船,智能化的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化养殖,B正确。养殖工船不能杜绝环境污染,C错误。虽然有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但是其造价较高,不一定能降低养殖成本,甚至成本会上升,D错误。故选B。【23题详析】据“船载舱养”方式每日不间断换水,养殖密度大、周期短,是“移动的海洋牧场”。该船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分析,智慧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对技术要求较高,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养殖技术,C正确;抵抗海洋灾害、扩大营销市场、改善物流运输不能体现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AB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螬上”位于重庆中梁山顶部的平缓谷地。该地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瘠薄。“螬上”村民通过改善水土状况种植萝卜,种植范围限定在“螬上”4个行政村。下图示意“螬上”位置及地层结构。(1)简述“螬上”地区形成平缓谷地的地质过程。(2)判断当地若扩大萝卜种植规模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3)针对上述生态问题提出治理措施。〖答案〗(1)地壳下沉,接受堆积形成沉积地层;地壳挤压抬升,螬上地区形成背斜;背斜顶部泥岩、砂岩接受风化与侵蚀,石灰岩出露地表形成谷地(2)水土流失(荒漠化或石漠化)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地表有起伏,石灰岩广布,易受侵蚀;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3)营建防护林;控制种植规模;修筑梯田;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可知,“螬上”为平缓谷地,是背斜谷地,是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该处背斜有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不同岩石的软硬程度有差异,泥岩、砂岩抗蚀能力弱,而石灰岩易溶蚀,因此风化、侵蚀的速度不同,在差异性风化、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螬上”。其具体的形成过程为:在早期地壳下沉,接受堆积形成沉积地层;在地壳水平挤压的作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螬上”所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该处背斜顶部有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不同岩石的软硬程度有差异,泥岩、砂岩石质疏松,抗蚀能力弱,遭到较强的风化,而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易溶蚀,出露地表后遭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溶蚀,最终形成背斜谷地。【小问2详析】该地位于山区,若扩大萝卜种植规模可能引发水土流失(荒漠化或石漠化)问题,原因是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地表有起伏,石灰岩广布,石灰岩易受侵蚀导致石漠化;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如坡地开垦、破坏植被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小问3详析】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措施从植被角度分析,应该营建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行水土保持;控制萝卜及其它农作物的种植规模,减少农业不合理活动;修筑梯田,减少对坡地破坏;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爆火出圈后,鹤岗市借势省城热度,积极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奏响冰雪经济“协奏曲”。2024年4月哈尔滨举办了第9届亚洲冬季运动会300天倒计时启动仪式。“绿色、智慧”的亚冬会将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发展良机。材料二图1为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2为哈尔滨冰雪产业构成示意图。(1)分析鹤岗能借势哈尔滨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的主要原因。(2)从冰雪产业联系的角度,说明哈尔滨能承办亚冬会的优势条件。(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亚冬会给哈尔滨带来的有利影响。〖答案〗(1)地理位置临近;省会城市对省内城市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鹤岗冰雪资源也较为丰富;鹤岗重工业基础好,利于与哈尔滨形成产业协作。(2)冰雪旅游业发达,为冰雪赛事提供交通、餐饮等服务支持;冰雪装备产业发达,提供服装器械等冰雪产品支撑;政府支持度高,宣传力度大,冰雪营销产业扩大赛事影响力;冰雪运动培训专业化程度高,为赛事运营提供安全保证。(3)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对冰雪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低碳的场馆建设和冰雪装备制造。〖解析〗【小问1详析】鹤岗能借势哈尔滨,原因是鹤岗地理位置临近哈尔滨,便于联系、协同发展;哈尔滨是省会城市,哈尔滨对省内城市--鹤岗具有辐射带动作用,鹤岗可以借助哈尔滨促进经济发展;鹤岗纬度较高,冰雪资源也较为丰富,利于发展冰雪旅游;鹤岗有煤炭资源,工业发展历史悠久,重工业基础好,利于与哈尔滨形成产业协作。【小问2详析】从冰雪产业联系的角度,哈尔滨能承办亚冬会,首先考虑的是哈尔滨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冰雪旅游业发达,省会城市可以为冰雪赛事提供交通、餐饮等服务支持;哈尔滨经济在该区域经济较发达,冰雪装备产业发达,提供服装器械等冰雪产品支撑;哈尔滨是省会城市,政府支持度高,利于产业发展,省会城市宣传力度大,冰雪营销产业扩大赛事影响力;哈尔滨是省会城市,人才较多,冰雪运动培训专业化程度高,为赛事运营提供安全保证。【小问3详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亚冬会可以促进哈尔滨产业发展,可以发展第三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冰雪产业利于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亚冬会发展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亚冬会举办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亚冬会需要大量冰雪资源,可以促进对冰雪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亚冬会利于推动绿色、低碳的场馆建设和冰雪装备制造。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碳储区,也是“中华水塔”之地。如何提升三江源区碳储量和碳汇能力成为生态安全关注的热点。图1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简图,图2为1990-2020年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体碳储量变化示意图。(1)说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主要原因。(2)推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995-2000年碳储量减少的原因。(3)列举2005年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保障生态安全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高,众多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高原湿地面积广阔;高寒气候,气温低,雪山冰川广布,固体水源丰富。(2)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雪融化;冰川消退,湖泊、沼泽等湿地萎缩;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草场退化严重(3)全面禁猎禁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沼泽湿地;退牧还草;实施天然牧场保护;强化人地和谐观,提高保护意识。〖解析〗【小问1详析】据图可知,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其平均海拔在3500~4800米之间,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汇水区,众多大江大河发源于此;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海拔高,气温低,有冰川、积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等成为河流的补给来源;面积大,有较好植被覆盖,涵养水源能力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高原湿地面积广阔;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小问2详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995-2000年碳储量减少,一方面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冰雪融化,原来固定的碳释放出来;二是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冰川消退,湖泊、沼泽等湿地萎缩,导致原来固定的碳释放出来;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草场退化严重,植物固碳作用减弱。【小问3详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采挖药材,破坏植被,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全面禁猎禁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沼泽湿地,稳定生态环境及生物生存空间;进行合理规划,退牧还草,恢复生态;出台政策,实施天然牧场保护;强化人地和谐观,提高保护意识,共同保护环境。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图1为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分布图,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于2023年12月7日开始建设,2024年2月7日正式开站。建站期间,某日科研人员每隔4小时面向太阳拍摄一张照片,合成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图2)。完成下面小题。1.拍摄甲位置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A.正北 B.东南 C.正南 D.西北2.拍摄乙位置太阳时,北京可能()A.晨光初现 B.日悬中天 C.夕阳斜照 D.夜幕降临3.为期两个月的建站过程中,扬州()A.日出方位不断向南移动 B.昼夜长短差值不断减小C.正午阳光照入室内的面积变小 D.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达到最小值〖答案〗1.A2.D3.D〖解析〗【1题详析】由图示可知,甲位置的太阳高度为最大太阳高度,时间为当地的正午12时,秦岭站位于南极地区,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北方,所以拍摄甲位置的太阳时,该科研人员面朝正北方,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题详析】已知甲处为正午12时,科研人员每隔4小时拍摄一次,根据图中太阳视运动方向,可得乙处地方时为前一日的22时。读图可知,秦岭站的经度大致为165°E,故165°E为22时,计算得北京时间22-(165°-120°)÷15=19时,秦岭站建设期间是北京的冬季,此时北京夜幕降临,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析】2023年12月7日到2024年2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移动。扬州日出东南,日出方位先偏南,再偏北,A错误;在建站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差值在冬至日达到最大,所以昼夜长短的差值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冬至日正午阳光照入室内面积最大,在建站过程中,正午阳光照入室内面积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正午太阳高度在冬至日达到最小,所以在建站期间,正午太阳高度可以达到最小,D正确。故选D。下图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示意图,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植被最茂盛。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当地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完成下面小题。4.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A.冲积平原 B.冲积扇 C.山坡 D.山顶5.影响山坡表面堆积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崩塌堆积 B.冰川堆积 C.流水堆积 D.风力堆积6.影响该地冲积平原比冲积扇农牧业发展条件更优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降水 C.土壤 D.自然灾害〖答案〗4.B5.D6.C〖解析〗【4题详析】从图中看,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冲积平原草原茂盛,且与山坡之间有冲积扇相隔,不可能是主要来源,A错;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因此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主要来源是冲积扇,B正确、CD错。故选B。【5题详析】该地位于我国祁连山西段,气候干旱,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D正确。崩塌堆积物应该位于冲积扇,或冲积平原,A错误。图中最高海拔是4200米,没有冰川堆积,B错误。流水堆积应该堆积在冲积扇或冲积平原,C错误。故选D。【6题详析】该地冲积平原比冲积扇农牧业发展条件更优,据图可知,冲积平原表面是粉沙、黏土,冲积扇表面上沙砾,因此土壤差异导致冲积平原比冲积扇农牧业发展条件更优,C正确。热量、降水、自然灾害差异不大,ABD错误。故选C。山海协作工程,是浙江省为了实现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衢州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山海协作战略的推动下,衢州在杭州建设了“创新飞地”(孵化在杭,产业在衢;研发在杭,生产在衢),推动了衢州快速融入杭州都市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衢州在杭州建设“创新飞地”,主要原因是杭州()A.科技力量发达 B.产业基础雄厚 C.生产成本较低 D.劳动力较丰富8.山海协作对推动杭州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表现在()A.实现产业转型,全面发展科创产业 B.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杭州城市规模C.依托山水生态,加快山区资源开发 D.加强分工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协作〖答案〗7.A8.D〖解析〗【7题详析】杭州高等教育发达,拥有人才、技术的优势,衢州在杭州建设“创新飞地”主要是利用杭州丰富的人才储备,科技力量发达,A正确。产业基础雄厚不是其最主要的因素,B错误。杭州生产成本较高,C错误。衢州在杭州建设“创新飞地”主要是利用杭州丰富的人才储备,劳动力较丰富不是决定因素,D错误。故选A。【8题详析】杭州都市圈全面发展科创产业不切实际,A错误。孵化在杭,产业在衢,对扩大杭州城市规模作用不明显,B错误。“依托山水生态,加快山区资源开发”是对衢州的作用,不是对杭州都市圈的作用,C错误。山海协作工程利于加强分工合作,积极推动产业协作,D正确。故选D。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崛起,江苏更多制造业向越南转移。下图为2011-2022年第一季度部分经济数据统计情况。完成下面小题。9.2017年后,江苏对越南投资新项目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从越南的进口占比增加 B.江苏制造业生产成本增加C.中国出台产业转移优惠政策 D.越南的制造业产业链完善10.制造业转移对江苏的有利影响是()A.提高城镇化水平 B.增加环境承载力 C.优化产业结构 D.增加贸易出口额〖答案〗9.B10.C〖解析〗【9题详析】近年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崛起,江苏更多制造业向越南转移。产业转移一般是为了寻求最优区位,降低成本,获取最大利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制造业成本上升,此时东南亚新兴经济体崛起,这些地区制造业成本较低,吸引江苏对越南等东南亚经济体投资,B正确。美国从越南的进口占比增加是江苏对越南投资新项目增加的结果,A错误。中国出台产业转移优惠政策只是次要因素,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才是主要原因,C错误。越南的制造业产业链不如中国完善,D错误。故选B。【10题详析】制造业转移对江苏的有利影响是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发展高精尖的产业及现代服务业,C正确。制造业转移暂时不利于提高城镇化水平,A错误。制造业转移短期对环境承载力影响不大,随着经济、技术发展,环境承载力会提高,B错误。制造业转移,贸易出口额会降低,D错误。故选C。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中要实施“绿源、绿江、绿岸、绿洲”四位一体战略。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表为长江经济带部分区域生态安全状态分析表(I为最差)。完成下面小题。省区20102012201420162018江苏ⅠⅡⅡⅣⅣ浙江ⅢⅢⅢⅢⅤ湖北ⅢⅢⅡⅢⅡ湖南ⅢⅢⅢⅡⅣ四川ⅢⅠⅢⅡⅣ重庆ⅡⅡⅡⅡⅡ1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状态变化及最可能的原因是()A.成渝城市群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B.长江中游城市群环境恶化—城市化进程快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改善—实现零排放 D.整体环境得到改善—上中下游的协同治理12.实施“四绿”战略,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措施是()A.打造航运廊道,建设绿色源头 B.禁止滨海开发,建设绿色江河C.推进绿色产业,建设绿色两岸 D.开展森林保护,建设绿色三角洲〖答案〗11.D12.C〖解析〗【11题详析】根据题意及“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状态分析表”可知,数字越大,代表生态安全状态越好。重庆的数字始终为Ⅱ,说明生态安全状态没有恶化,四川生态安全状态处于变化中,到2018年达到最好,所以成渝城市群环境恶化错误,排除A;湖南的生态安全状态到2018年达到最好,所以中游城市群环境恶化错误,排除B;江苏和浙江的生态安全状态整体变好,长三角城市群环境改善,但实现零排放不现实,排除C;2010-2018年表中大部分省份的数字整体来看是变大的,说明整体环境得到改善,流域的综合治理得到加强,D正确,故选D。【12题详析】长江源头地势高,地形起伏大,不适合打造航运廊道,A错误;滨海地区应该合理开发,不应禁止开发,B错误;促进流域产业结构优化,推进绿色产业,减少对流域环境的破坏和污染,C正确;三角洲地区应因地制宜治理水污染,D错误;故选C。“引江济淮”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对沿线地区影响深远。图1为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图2为安徽省内淮河及长江流域部分数据占比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3.“引江济淮”工程线路依次穿越的三大区域是()A.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 B.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C.中原经济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 D.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14.“引江济淮”工程沿线()A.北段水土资源匹配度较高 B.地势南高北低,均自流供水C.引江济巢段工程难度最大 D.人口稠密,工程移民数量多15.“引江济淮”工程产生的影响是()A.促进水能开发,优化能源供给 B.增加淮河水量,缓解城乡争水C.贯通南北水运,利于南粮北运 D.增加入湖水量,降低巢湖水质〖答案〗13.A14.D15.B〖解析〗【13题详析】“引江济淮”工程线路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沿着图中线路由南部的长江、巢湖向北到达河南省,工程线路依次穿越的三大区域是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A正确。故选A。【14题详析】“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北段土地面积大、水资源少,水土资源匹配度较差,A错误。据图中河流流向分析,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不能自流供水,B错误。引江济巢段应该是平原,工程难度最小,C错误。“引江济淮”工程沿线在安徽、河南境内,人口稠密,工程移民数量多,D正确。故选D。【15题详析】“引江济淮”工程经过淮河,可以使淮河水量增加,缓解城乡争水,B正确。“引江济淮”工程位于地势第三阶梯,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引江济淮”工程利于航运,但不是南粮北运,C错误。增加入湖水量,提高巢湖水质,D错误。故选B。陕西省洋县草坝村地处秦岭南麓,是朱鹮保护的核心区域。区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经济发展一度陷入“绿色贫困”困局。近年来该村立足优势,发展绿色有机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振兴。下图示意该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完成下面小题。16.草坝村陷入“绿色贫困”时的突出问题是()A.农村劳动力流失 B.大气污染严重 C.土壤有机质减少 D.机械化水平低17.草坝村发展绿色有机产业的重要机遇是()A.地处南北过渡带,有利于有机农业多样化经营 B.生态环境质量高,区域生态优势转化经济优势C.传统种植方式久,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D.农户生存矛盾大,个体农户向合作社经营转变18.草坝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体现在()A.逐年扩大有机农业规模 B.种植+加工+旅游 C.打造有机农业特色品牌 D.发展乡村旅游业〖答案〗16.A17.B18.B〖解析〗【16题详析】由题意可知,草坝村是朱鹮保护的核心区域,区域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陷入“绿色贫困”困局,会导致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寻找就业机会,A正确;区域内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减少大气污染,B错误;禁止开矿、砍伐等活动,有利于保持水土,增加土壤有机质,C错误;机械化水平低是一直都有的问题,不是草坝村陷入“绿色贫困”时突出的问题,D错误;故选A。【17题详析】根据材料信息,近年来该村立足优势,发展绿色有机产业,此处的“优势”即为草坝村是朱鹮保护的核心区域,生态环境好,所以能够发展绿色有机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正确;发展绿色有机产业需要生态环境质量高,与地处过渡带,有利于多样化经营无关,A错误;传统种植方式久,精耕细作生产经验丰富,与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无关,C错误;个体农户向合作社经营转变会促进绿色有机产业的发展,但不是重要机遇,D错误,故选B。【18题详析】根据该村有机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模式图,可知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种植”到“种植+加工”再到“种植+加工+旅游”的过程,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体现在“种植+加工+旅游”的模式上,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B正确;ACD选项只体现出来单个产业的发展,未体现出产业融合发展,ACD错误。故选B。耕地“非粮化”是指在耕地上从事一切非粮食种植的行为。河南省耕地“非粮化”呈现上升趋势。下图示意河南省不同年份耕地“非粮化”水平时空演变状况。完成下面小题。19.2010年—2020年,河南省()A.低度非粮化区域面积明显增加 B.高度非粮化区域集中在东部C.中度非粮化区域始终占比最大 D.总体以高度非粮化区域为主20.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技术进步,机械化水平提高 B.后备耕地不足,开发难度较大C.城镇化率上升,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人口流失,人均耕地增加21.河南省防止“非粮化”程度上升,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是()A.禁止施用农药化肥,保证耕地质量安全 B.长期增加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C.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粮食集约化种植 D.建立生产补偿机制,鼓励城乡人口流动〖答案〗19.A20.C21.C〖解析〗【19题详析】根据图示,2010-2020年,河南省低度非粮化区域的面积增加明显,A正确;高度非粮化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南部,中部地区高度非粮化的区域面积增大,B错误;根据图示,2010-2020年中度非粮化区域面积逐渐减少,到2020年低度非粮化面积占比最大,C错误;根据图示总体上高度非粮化区域占比最小,D错误,故选A。【20题详析】根据材料,耕地“非粮化”是指在耕地上从事一切非粮食种植的行为。主要原因为2010年-2020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人口增加,部分耕地用来进行城镇化建设,导致耕地面积减少,C正确;农业技术进步,机械化水平提高会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非粮化”无关;A错误;“非粮化”是在耕地上从事一切非粮食种植的行为,与后备耕地无关,B错误;农业人口流失是“非粮化”产生的现象,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C。【21题详析】耕地“非粮化”是指在耕地上从事一切非粮食种植的行为,防止“非粮化”程度上升需要保障粮食的种植。禁止施用农药化肥,保证耕地质量安全,不一定能够增加粮食产量,A错误;长期增加耕地面积(耕地不一定只种植粮食),扩大农业(不一定只种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不一定会增加粮食生产,B错误;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粮食集约化种植,可以保障粮食种植,增加粮食产量,C正确;D选项没有强调建立粮食生产的补偿机制,且鼓励城乡人口流动也不利于粮食生产,D错误,故选C。我国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成功实现深远海养殖。该船首创游弋式“船载舱养”方式每日不间断换水,养殖密度大、周期短,是“移动的海洋牧场”。该船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下图为“国信1号”及游弋路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2.“国信1号”养殖工船利用()A.南北不同水温的海水,扩大养殖面积 B.智能化的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化养殖C.深海海水的自净能力,杜绝环境污染 D.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降低养殖成本23.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A.抵抗海洋灾害 B.扩大营销市场 C.提升养殖技术 D.改善物流运输〖答案〗22.B23.C〖解析〗【22题详析】养殖工船本身面积有限,虽然南北游弋,但是难以扩大养殖面积,A错误。“国信1号”是智慧养殖工船,智能化的养殖方式,实现集约化养殖,B正确。养殖工船不能杜绝环境污染,C错误。虽然有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但是其造价较高,不一定能降低养殖成本,甚至成本会上升,D错误。故选B。【23题详析】据“船载舱养”方式每日不间断换水,养殖密度大、周期短,是“移动的海洋牧场”。该船拥有苗种培育、饲料加工、物流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分析,智慧养殖工船深远海养殖对技术要求较高,深远海养殖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养殖技术,C正确;抵抗海洋灾害、扩大营销市场、改善物流运输不能体现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AB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螬上”位于重庆中梁山顶部的平缓谷地。该地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瘠薄。“螬上”村民通过改善水土状况种植萝卜,种植范围限定在“螬上”4个行政村。下图示意“螬上”位置及地层结构。(1)简述“螬上”地区形成平缓谷地的地质过程。(2)判断当地若扩大萝卜种植规模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3)针对上述生态问题提出治理措施。〖答案〗(1)地壳下沉,接受堆积形成沉积地层;地壳挤压抬升,螬上地区形成背斜;背斜顶部泥岩、砂岩接受风化与侵蚀,石灰岩出露地表形成谷地(2)水土流失(荒漠化或石漠化)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地表有起伏,石灰岩广布,易受侵蚀;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3)营建防护林;控制种植规模;修筑梯田;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可知,“螬上”为平缓谷地,是背斜谷地,是背斜顶部受侵蚀形成的。读图可知,该处背斜有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不同岩石的软硬程度有差异,泥岩、砂岩抗蚀能力弱,而石灰岩易溶蚀,因此风化、侵蚀的速度不同,在差异性风化、流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螬上”。其具体的形成过程为:在早期地壳下沉,接受堆积形成沉积地层;在地壳水平挤压的作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螬上”所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该处背斜顶部有泥岩、砂岩和石灰岩,不同岩石的软硬程度有差异,泥岩、砂岩石质疏松,抗蚀能力弱,遭到较强的风化,而石灰岩为可溶性岩石,易溶蚀,出露地表后遭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溶蚀,最终形成背斜谷地。【小问2详析】该地位于山区,若扩大萝卜种植规模可能引发水土流失(荒漠化或石漠化)问题,原因是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地表有起伏,石灰岩广布,石灰岩易受侵蚀导致石漠化;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如坡地开垦、破坏植被等都会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小问3详析】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治理措施从植被角度分析,应该营建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行水土保持;控制萝卜及其它农作物的种植规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