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1页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2页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3页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4页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顺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下列有关子代(数量足够多)的各种性状分离比情况,分析错误的是()A.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具有A或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B.若子代出现6: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AA或BB纯合致死现象C.若子代出现1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杂合子能稳定遗传的现象D.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2种杂合子自交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下列有关生物个体、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调节或传递过程,不正确的是()A.胰腺→促胰液素→胰岛B.雌蛾→性外激素→同种雄蛾C.次级消费者→气味分子→初级消费者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下丘脑或垂体4.某兴趣小组探究两种植物激素类似物对梨树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激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B.激素处理的时长、季节因素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C.预实验可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D.图示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A和B的作用相反5.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所示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6.由于远洋捕获技术的限制,近海海域过度捕捞,多种鱼类的捕获量日益降低,近海渔业面临危机。若要研究某种海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下列最不急于获得的该种海鱼的生物学数据是()A.种群大小和年龄结构 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C.出生率和死亡率 D.捕获量和捕获率7.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B.优势种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C.种群间可发生竞争D.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8.(10分)下列哪一组生物无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①蓝藻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小球藻⑤水绵⑥青霉菌⑦葡萄球菌⑧大肠杆菌A.①⑦⑧ 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 D.①⑥⑦⑧二、非选择题9.(10分)人血清白蛋白(HSA)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在维持血浆渗透压、抗凝血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如图是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1)获取的HSA基因可以利用________技术进行快速扩增,这一过程需要以HSA基因的一段序列合成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酶等条件。(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3)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为了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需添加________物质。为了提高Ⅱ过程的导入成功率,通常用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所以,选择________构建(填“Ⅰ”或“Ⅱ”)获取rHSA更有优势。(5)为了鉴定宿主细胞中是否产生rHSA,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进行检验。10.(14分)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常见的室内害虫,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发现其抗药性增强。(1)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第一年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Ss、ss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0%、20%、70%,则抗性基因s的频率为____________%。因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频率增长到90%,则第二年抗性个体比例为____________。(2)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杀虫剂杀灭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____________。(3)德国小蠊雌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若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____性,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11.(14分)图甲、乙是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其中A、a、B、b表示染色单体,1、2、3、4表示染色体。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它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阶段。(2)图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_个四分体,同源染色体1与2的分离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阶段。(3)图丙中,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曲线④⑤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若图乙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子细胞,其中一个极体的染色体组成为AB,则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选自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为研究百草园某种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有人构建了数学模型,过程如表所示,请完善B、C两处步骤。研究方法构建模型的主要步骤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A.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B.___________B.资源和空间充足,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C.___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Nt=N0·(其中Nt代表t天后细菌的数量,t表示天数,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细菌的数量)D.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D.观察、统计细菌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3)“百草园”中某昆虫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信息,说明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4)下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_,则C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能出现新基因控制的新性状,能提高突变率,加快育种进程,D正确。不一定是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A错误。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所以不一定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C错误。2、D【解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正常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9:3:3:1,其变形包括1:4:6:4:1、9:7、15:1、9:6:1、9:3:4等。【详解】A、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具有A或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同一性状,即后代中9A_B_:3A_bb:3aaB_是同一种表现型,A正确;B、若子交后代是6:2:3:1=(3:1)(2:1),说明AA或BB纯合致死现象,B正确;C、若自交后代12:3: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A_B_、A_bb表现同一性状,则存在杂合子自交后能稳定遗传的现象,如AAB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C正确;D、若自交后代为9:7,则A_B_表现一种性状,aaB_、A_bb、aabb表现型相同,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杂合子有AaBb、AaBB、AABb共3种,D错误。故选D。3、A【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详解】A、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B、雌蛾在繁殖季节释放出性外激素作用于雄蛾,引诱其前来交尾,B正确;C、生物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交流,次级消费者产生的气味分子可以被初级消费者获取,引起初级消费者的反应,C正确;D、当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水平时,可以通过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或垂体,最终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D正确。故选A。4、C【解析】分析图解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插条生根数,随着激素类似物A浓度的逐渐升高,插条生根数先逐渐增多后降低;随着生长素类似物B浓度的逐渐升高,插条生根数逐渐降低。【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激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A正确;B、实验时,激素处理的时间长短会影响激素的浓度,进而影响实验结果,季节因素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C、预实验可以为正式实验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但是不能减少实验误差,C错误;D、与对照组相比,图示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A都促进了插条生根,图示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B都抑制了插条生根,故图示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A和B的作用相反,D正确。故选C。5、A【解析】DNA中含有C、H、O、N、P五种元素,蛋白质中主要含有C、H、O、N四种元素,若含有S等元素,则位于R基上。图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含氮碱基、R基、肽键。【详解】由于P元素存在于DNA的磷酸部位,S元素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所以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磷酸和R基团,即①和④部位。故选A。6、B【解析】1、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2、S型增长曲线中,在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种群增长速率为0,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要研究海鱼的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A正确;B、基因频率和亲缘关系与种群数量无关,B错误;C、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加,当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减少,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C正确;D、捕获量一般不能超过K值的一半,因为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正确。故选B。7、B【解析】种群是某一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竞争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起,因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因为空间、食物有限,两种生物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弱者最终被淘汰如果两个物种生存能力相当,因为竞争和种内斗争的双重调节,使两种生物互为消长,能长期共存于同一环境中,表现出趋同进化。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群落的边界、优势种、群落的演替,丰富度和群落的物种组成等【详解】A、生物群落是某一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可见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A正确;B、优势种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B错误;C、种群间可因为空间、资源而发生竞争,C正确;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群落的重要特征,D正确。故选B。8、A【解析】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3、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详解】①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①正确;②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②错误;③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③错误;④小球藻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④错误;⑤水绵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⑤错误;⑥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⑥错误;⑦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⑦正确;⑧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⑧正确。综上分析可知,①⑦⑧生物无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二、非选择题9、①.PCR②.引物③.Taq酶④.启动子⑤.终止子⑥.标记基因⑦.酚类⑧.Ca2+⑨.Ⅰ⑩.抗原-抗体杂交【解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2)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获取的HSA基因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快速扩增,PCR过程中,需要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合成引物,还需要Taq酶等条件。(2)一个基因表达载体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酚类物质会吸引农杆菌移向水稻受体细胞,在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故需添加酚类物质。将目的基因导入Ⅱ大肠杆菌细胞时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处理微生物细胞,使之成为易于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态。(4)由于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能有活性,所以,选择I途径获取rHSA更有优势。(5)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形成蛋白质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0、①.80②.81%③.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④.雄⑤.11或12【解析】1、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第一年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Ss、ss三种基因型比例分别为10%、20%、70%,则抗性基因s的频率为70%+1/2×20%=80%。因杀虫剂的持续使用,第二年抗性基因s的频率增长到90%,则第二年抗性个体比例为90%×90%=81%。(2)由于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的个体容易生存,而不抗药的个体易被淘汰,使德国小蠊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升高。(3)德国小蠊雌性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XO)。若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说明其性染色体组成为XO,则该个体的性别是雄性,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而X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故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是11或12。【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频率、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的特点;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1)①.有丝分裂后②.⑥(2)①.初级卵母细胞②.2③.①(3)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受精作用(4)AB或ab【解析】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丙图:①-③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④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⑤-⑦段表示有丝分裂。【小问1详解】甲图着丝点分裂,有同源染色体,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对应乙图的⑥时期。【小问2详解】由于图示是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故表示初级卵母细胞,该细胞中含有2个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