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二中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辽宁省凌源二中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辽宁省凌源二中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辽宁省凌源二中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辽宁省凌源二中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凌源二中2025届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通常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B.验证淀粉解对淀粉和麦芽糖的催化作用时,用斐林试剂检测无法区分实验结果C.探究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用卡诺氏液可将染色体染色D.调査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2.从蛙体内分离出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固定之后,在相距较远的a、b两点膜外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然后在图中①位置给予一适宜强度的刺激,在某一时刻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呈现如图所示的偏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则b点膜处于极化状态B.a点钠离子通道一定为关闭状态,钾离子通道开放C.①位点收到适宜刺激,腓肠肌一定能发生收缩反射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3.人体被蝎子蜇伤后将引发如图所示的免疫过程,其中a~e表示不同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a与b的表面均含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B.细胞c的增殖分化需要两方面信号的刺激C.若无抗原进入机体,则B淋巴细胞无法产生抗体D.图中的细胞e的表面不存在特异性受体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自然选择学说相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以种群为单位、以可遗传变异为基础C.新物种的形成一般离不开变异、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生物变异和进化的不定向性,导致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5.下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a中,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有折叠的膜上B.图b中,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C.两图所示意的结构中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D.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6.下图是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方式示意图,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a过程有关B.胰岛素通过a过程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经b过程分泌到细胞外D.经b过程出细胞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大分子物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1)化合物A为“目的菌”生长提供_____。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筛选该目的菌所用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划分属于_____。(2)若培养基需要调节pH,则应在灭菌之_____(填“前”或“后”)调节。(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4)若要测定培养液中选定菌种的菌体数,可用_____法统计活菌数目。(5)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化合物A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2小时、45小时、1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___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____。8.(10分)为提高粮食产量,科研工作者以作物甲为材料,探索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1)图1是叶肉细胞中部分碳代谢过程______________的模式图。其中环形代谢途径表示的是光合作用中的反应。(2)如图1所示,在光合作用中R酶催化C5与CO2形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在某些条件下,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______后通过膜上的载体(T)离开叶绿体。再经过代谢途径Ⅰ最终将2分子乙醇酸转换为1分子甘油酸,并释放1分子CO2。(3)为了减少叶绿体内碳的丢失,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编码某种藻类C酶(乙醇酸脱氢酶)的基因和某种植物的M酶(苹果酸合成酶)基因转入作物甲,与原有的代谢途径Ⅲ相连,人为地在叶绿体中建立一个新的乙醇酸代谢途径(图2中的途径Ⅱ)。①将C酶和M酶的编码基因转入作物甲,能够实现的目的是:利用途径Ⅱ,通过_______,降低叶绿体基质中该物质的含量,减少其对叶绿体的毒害作用。②转基因操作后,途径Ⅲ能够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原因是_______。(4)在图2所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人提出“通过敲除T蛋白基因来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设想。你认为该设想是否可行并阐述理由___________。9.(10分)下图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的接受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_______,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2)方式_______可表示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在免疫调节中也存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方式B中的靶细胞只能是甲状腺细胞,此时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__,其分泌量受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是__________调节机制。(4)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传递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填字母);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增多,由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5)若方式C中的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图中a段表示__________电位,b点时Na+________(内、外)流,c点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此时K+________(内、外)流。若添加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则a段电位的变化曲线是(______)10.(10分)科学工作者欲培育能产生含铁量较高的转基因花生新品种,Ti质粒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具体步骤如图:(1)完整的Ti质粒除了图示结构外,还应该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等,其中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段,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获取该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将目的基因(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为确定转基因花生是否培育成功,首先应检测___________,这是目的基因能否在受体细胞内稳定遗传的关键;其次,利用___________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相应的mRNA;最后,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4)图中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1中经过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培养基2中筛选的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某湖泊部分区域爆发水华(大量蓝藻占据水面),科研人员对该湖泊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区域水深(m)pH总磷含量(mg/L)总氮含量(mg/L)沉水植物鲜重(kg/m2)未爆发水华的区域0.977.840.041.1666.53爆发水华的区域0.937.790.704.4136.06请回答:(1)蓝藻和沉水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2)据表可知,水华的爆发主要与__________有关。爆发水华的区域,沉水植物鲜重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3)已知四大家鱼中的鲢鱼、草鱼和青鱼分别以蓝藻、沉水植物和底栖动物为主要食物,则应在该湖泊投放_______(选填“鲢鱼”、“草鱼”或“青鱼”)防治水华。测算表明,该鱼每生长1公斤可消耗近40公斤蓝藻,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二者比例悬殊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当地政府这种“保水渔业”措施达到了以鱼护水、以水养鱼、以鱼富民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麦芽糖和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都能属于还原糖,都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验证淀粉解对淀粉和麦芽糖的催化作用时,用斐林试剂检测无法区分实验结果,B正确;

C、探究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用于材料的固定,C错误;

D、调査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故选B

2、A【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①处给予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兴奋先后传导到b、a所在部位,电流表先后观察到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详解】A、图示中指针向左偏转,说明b处膜外为正电荷,a处膜外为负电荷,即当指针偏转角度为最大值时,b点膜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A正确;B、a点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钠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通道关闭,B错误;C、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图示从①点到腓肠肌不能构成完整反射弧,且①位点受到适宜刺激产生兴奋,若该神经细胞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则腓肠肌也不发生收缩反应,C错误;D、兴奋传至腓肠肌需要借助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错误。故选A。3、B【解析】

据图分析,图示免疫过程产生了抗体,因此为体液免疫过程,其中a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B细胞,d是记忆细胞,e是浆细胞。【详解】A、细胞a与b的表面不都含有抗原-MHC复合体的受体,A错误;B、细胞c是B细胞,期增殖分化需要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B正确;C、浆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抗原的刺激,C错误;D、图中的细胞e是浆细胞,其表面不存在抗原的特异性受体,但是存在其他物质如胰岛素的特异性受体,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抗体为突破口判断特异性免疫的种类以及图中各个字母代表的细胞的名称,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4、D【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在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基础上形成的,但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A正确;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可遗传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进化的基础,B正确;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C正确;D、变异为进化提供基础,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性的,进化的方向是定向的,D错误。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C【解析】

图中显示ab都具有两层膜。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第二、三阶段都发生在线粒体中;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因为上面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详解】A、a为线粒体,NADH与氧结合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反应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A正确;B、b为叶绿体,直接参与光合作用的膜是类囊体薄膜,膜上有光合色素,发生光反应,B正确;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没有分布在叶绿体内膜上,C错误;D、线粒体中发生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叶绿体发生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两者可共存于同一个细胞中,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识记其结构和功能,易错点是C项中区分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6、B【解析】a、b图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摄取和处理与胞吞有关,A项正确;胰岛素不进入靶细胞,而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进而引起靶细胞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B项错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是分泌蛋白,抗体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经胞吐分泌出细胞的物质是大分子物质,但也有例外,如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的过程也是胞吐,D项正确。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碳源、氮源有氧呼吸固体培养基前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稀释涂布平板丙微生物丙分解化合物A的能力比甲、乙强【解析】

1、培养基的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是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因此用有机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有机化合物A为“目的菌”生长提供碳源、氮源。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是有氧呼吸。筛选该目的菌所用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划分属于固体培养基。(2)制备培养基时应该先调pH再灭菌。(3)该小组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白平板先培养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4)接种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统计活菌数目。(5)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丙用时最少,说明微生物丙分解有机磷农药的能力比甲、乙强,因此应选择微生物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营养构成,掌握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填写相关内容。8、碳(暗)乙醇酸将乙醇酸转换为苹果酸由于途径Ⅱ提高了苹果酸的含量,使叶绿体基质内CO2的浓度增加,直接增加了碳(暗)反应的反应(底)物该设想可行。理由是:叶绿体膜上的载体T仍有可能输出部分乙醇酸,造成叶绿体中碳的丢失。找到并敲除载体T的基因,即可减少这一部分碳的丢失,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解析】

1.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联系见下表:项目光反应碳反应(暗反应)实质光能→化学能,释放O2同化CO2形成(CH2O)(酶促反应)时间短促,以微秒计较缓慢条件需色素、光、ADP、和酶不需色素和光,需多种酶场所在叶绿体内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物质转化2H2O→4[H]+O2↑(在光和叶绿体中的色素的催化下)ADP+Pi+能量→ATP(在酶的催化下)CO2+C5→2C3(在酶的催化下)C3+【H】→(CH2O)+C5(在ATP供能和酶的催化下)能量转化叶绿素把光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并储存在ATP中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如图1叶绿体中所示的环形反应的生理过程为卡尔文循环,该循环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在光合作用中R酶催化C5与CO2形成2分子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转化成C3,然后C3接受来自光反应产生的NADPH的还原剂氢以及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C5。除外在某些条件下,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乙醇酸后通过膜上的载体(T)离开叶绿体。再经过代谢途径Ⅰ最终将2分子乙醇酸转换为1分子甘油酸,并释放1分子CO2。结合题意分析图2可知,通过转基因技术人为地在叶绿体中建立一个新的乙醇酸代谢途径,即将乙醇酸通过C酶和M酶的催化作用转化为苹果酸的途径Ⅱ,由于途径Ⅱ提高了苹果酸的含量,苹果酸通过代谢途径Ⅲ,使叶绿体基质内CO2的浓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是叶肉细胞中部分碳代谢过程表示暗反应的过程图。(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在某些条件下,R酶还可以催化C5和O2反应生成1分子C3和1分子2-磷酸乙醇酸,后者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转换为乙醇酸后通过膜上的载体(T)离开叶绿体。(3)①根据以上对图2的分析可知,通过转基因技术将C酶和M酶的编码基因转入作物甲,增加了途径Ⅱ,通过该途径将乙醇酸转换为苹果酸,降低叶绿体基质中乙醇酸的含量,减少其对叶绿体的毒害作用。②转基因操作后,通过途径Ⅱ提高了叶绿体中苹果酸的含量,然后苹果酸经过途径Ⅲ代谢产生了CO2,从而使叶绿体基质内CO2的浓度增加,提高暗反应所需的底物浓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4)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T蛋白是膜上的将乙醇酸运出叶绿体的载体,乙醇酸运出叶绿体造成叶绿体中碳的丢失。因此找到并敲除载体T的基因,即可减少这一部分碳的丢失,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所以“通过敲除T蛋白基因来进一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设想是可行的。【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特别是掌握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过程以及物质变化。能够正确识图分析图1和图2中的代谢途径以及与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结合图示获取有效信息,结合光合作用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9、受体A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效应T细胞识别裂解靶细胞等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反馈B和C抗利尿激素静息电位内流外负内正外流A【解析】

题图分析:上图中,A表示通过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B表示信号分子通过血液循环与靶细胞进行信息交流;C表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下图中,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由于K+外流所致,Na+与动作电位形成有关,所以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对静息电位没有影响。【详解】(1)在A、B、C三图中,靶细胞对信息能够接受,是因为具有相似的结构基础,即受体,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因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而具有特异性。(2)精卵细胞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完成的,如图中A方式;在免疫调节中也存在这种信息交流方式,例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效应T细胞识别裂解靶细胞等。(3)B图中的靶细胞若是甲状腺细胞,则信息分子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两种信息分子的调节,这属于反馈调节机制。(4)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下丘脑传递信息的方式有B和C,例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可通过B方式,即下丘脑通过释放相关激素分级调控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肾上腺素分泌直接受下丘脑的传出神经支配,即C方式。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下丘脑细胞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由垂体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5)图中a段表示静息电位。受到适宜的刺激后,Na+内流逐渐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点时Na+内流,当达到峰值后,Na+通道关闭,K+外流,逐渐恢复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此时c点膜两侧的电位仍表现为外负内正。若添加了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通道蛋白抑制剂)后,会抑制动作电位产生,但对静息电位没有影响,故a段电位的变化曲线如A所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的信息交流和兴奋产生的形成机理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0、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的转录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农杆菌转化法转基因花生的DNA上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分子杂交法植物组织培养潮霉素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解析】

据图分析,重组Ti质粒中铁结合蛋白基因称为目的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将重组Ti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开花后未成熟的胚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作为受体细胞,最终培育形成转基因花生,过程中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进行调节。基因工程的一般操作步骤有: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三种: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②利用PCR技术扩增③人工合成(化学合成)。【详解】(1)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段,它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驱动基因的转录。(2)若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获取该目的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3)图中将目的基因(铁结合蛋白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为农杆菌转化法;为确定转基因花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