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0课西学东渐[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见。这表明()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变更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D.华夷观念被打破解析:材料分别描述了林则徐和魏源两人的观点,不是表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故A项错误;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但魏源在1842年鸦片斗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见,反映出中国人相识到了西方的特长,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变更,故B项正确;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与魏源主见不符,故C项错误;魏源仍称西方为“夷”,可见没有打破华夷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B2.“他虽然不懂外语,却留意采访夷情,派人特地收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报纸书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材料中的“他”()A.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C.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D.主见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解析:依据题干中“采访夷情”“钦差”“翻译”等信息推断“他”是指林则徐。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A项;B项指的是魏源,C、D两项分别指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答案:A3.19世纪中期,日本一位闻名维新思想家在读到一本由中国翻译到日本去的书后,拍案感慨,在该书“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见的引导下,他在思想上实现了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的重大变更。这本书是()A.《海国图志》 B.《四洲志》C.《天演论》 D.《孔子改制考》解析:由题干中“19世纪中期”“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排斥西方到学习西方”,可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故选A项。答案:A4.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凡我普天臣庶,遭此特别变局,忧愤同心,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力变以前积弊,其兴勃焉,又何难雪此大耻。”说明此时的张之洞()A.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 B.仍坚持洋务派的主见C.打算彻底地改弦更张 D.对戊戌变法表示赞同解析:依据材料“《马关条约》签订后……正可变通陈法,以图久大,不泥古薄今”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张之洞希图通过变法革新来挽救危亡,深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故A项正确。答案:A5.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兼考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A.主见全盘西化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解析:本题考查基础学问再现和材料信息解读实力。材料“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说明此人认可中学的地位;材料“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说明此人认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就是“昌明”中学,故选C项。答案:C6.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扬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依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心情”的影响有()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④激励有识之士探究救国救民的道路A.①③ B.②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解答本题,可接受解除法。梁启超的文章发表于1902年(20世纪初),维新思想的形成和戊戌变法的开展都在19世纪,故解除①③,本题选B项。答案:B7.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充满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头,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结合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解析:依据题干供应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结合维新派宣扬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特点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B项。答案:B8.中国近代某部作品动摇了清儒正统派的立脚点,从而推衍为一切古书,皆须重新检察估价。在思想上冲破古文经学“述而不作”之旧说,打击了顽固派的“恪守祖训”,梁启超称为之“思想界之一大飓风”。这部作品是()A.《变法通议》 B.《劝学篇》C.《新学伪经考》 D.《孔子改制考》解析: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是“伪经”,对全部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在政治上打击“恪守祖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做了舆论打算,故C项正确。答案:C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需改革政治体制,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实行君主立宪,从制度上学习西方,故选C项。答案:C10.“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起先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C.客观上有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依据题干“起先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说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客观上有利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故C项正确;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为宣扬变法提出理论依据,故A项错误;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促使国人思想解放,但是不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故B项错误;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的是辛亥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C11.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指责时政,非其旨也。”那么,其旨在()A.推动思想启蒙 B.鼓吹政治革命C.提倡文学革命 D.宣扬马克思主义解析:依据材料“《青年杂志》”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为了宣扬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传统儒家思想,解放人民的思想,因此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指责时政,非其旨也”,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新文化运动史实,解除;提倡文学革命是思想启蒙的内容之一,故C项错误;宣扬马克思主义是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转向,《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知之甚少,故D项错误。答案:A12.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辩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辩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解析:材料强调了洋务派、维新派与革命派之间的共同主见,洋务派强调发展经济,维新派主见变革政治制度,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也强调政治改革,但主见废君主而实行民主共和,他们的共同目的相同,即如何实现救亡图存,故B正确;A是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主见,解除;C是洋务派的主见,解除;D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资产阶级的主见,解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起来。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仅限于耶稣会会士努力传播天主教方面。耶稣会会士力图证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相容的。耶稣会对儒家学说的迁就,导致了它与天主教其他修会之间的争辩及其最终的灾难。1745年,罗马教皇最终判耶稣会败诉。这时,中国皇帝早已因这种长期的争吵和间或来其朝廷的教皇使节的高傲无礼而心怀敌意,所以,进行了报复,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事实上,当时,中国的考试制度和儒家伦理观给欧洲留下的印象,较之欧洲的科学和数学给中国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罗马教皇作出裁决后的那个世纪里,中国和西方之间无任何思想沟通。中国人在与欧洲发生第一次冲突之后,依旧极度自信和独立。他们只是对耶稣会关于科学和神学的教化表示过一时的爱好,但这些教化最终还是为他们所抛弃和遗忘。有史以来,从未有过一个民族面对将来竟如此自信,却又如此缺乏依据。——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掀起了一个翻译、引介、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的热潮。这时的“西学”并非特指一科一门之学,而是囊括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总汇。其实,早在明末,徐光启在与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的接触中就已经意识到中国缺少西方人所具备的那种“实学”,于是提倡“实学救世”,提出“欲求超胜,必先会通”的主见。鸦片斗争之后,魏源提倡“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与当年徐光启的主见一脉相承。清末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实质上旨在接受西学为我所用。严复提倡“中西体用一样”,并大量翻译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各种社会科学学说,引入“天赋人权论”“进化论”等近代西方思潮,提出“统新故而观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其目的在于推行变法维新。——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指出19世纪中后期西学东渐的变更及启示。解析:(1)据材料一“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才持续不断起来”可知受新航路开拓的影响;据材料“中国和西方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仅限于耶稣会会士努力传播天主教方面”和魏源、严复的宣扬可知沟通具有双向性,传教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少数中国人参加;结合材料一“耶稣会会士力图证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学说是相容的”可知教会试图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学问可知传播内容限于科学和神学;结合材料一“中国皇帝……禁止基督教的一切传教活动”可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导致西学在中国传播受阻。(2)第一小问“变更”结合材料及所学学问从内容、时代特征、媒介三方面进行概括;其次小问“启示”从不同角度,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特点:受新航路开拓的影响;沟通具有双向性;传教士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少数中国人参加;教会试图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传播内容限于科学和神学;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导致西学在中国传播受阻。(2)变更:伴随列强侵略,西学东渐内容渐渐深化和广泛;先进学问分子学习西方,具有爱国救亡的时代特征;传播媒介更加多元,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启示:吸纳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反对全盘西化或民族文化虚无主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之洞说:“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盖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粗者使精,贱者使贵,朽废者使有用。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张文襄公全集》卷54材料二欲攘外,亟须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敬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著《盛世危言后编·自序》材料三康有为曾说:“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以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中国近代史教学资料选辑》材料四辛亥革命后,康有为说:“吾用法国责任内阁之制,则总统、总理日相争轧,黎宋卿、冯华甫、徐菊人之与段祺瑞,至于之战德国、战湖南。甚至于军事二十一条与日本为争具,前几亡国,后起争裂,幸而德败美胜,日本解约,否则中国亡之久矣。此法国共和制之不行行也。瑞士七总裁制广东行之,岑、伍、孙、唐争祸至今,瑞制又不行行矣……十二年来号称共和,而实共争、共乱、共杀,以召共管而已。”因此,他认为民国是以“秦始皇专制之戮,而冒称共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张之洞与郑观应思想的主要异同点。(2)材料三中,我国传统经济政策是什么?康有为的经济主见相比传统经济思想有何新突破?(3)依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认为在中国共和制度无法实现的缘由。(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对康有为的政治和经济主见进行客观评价。解析:第(1)问,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人物,郑观应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结合两人身份及材料内容来归纳答案。第(2)问,前一小问结合所学作答;康有为的经济主见要对比明清时期的经济主见来归纳。第(3)问,可依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来归纳。第(4)问,评价康有为的政治和经济主见,要留意结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主题来归纳分析。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