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0)

一、学科简介

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和解决各种机械在设计、制造、安装、运

行和修理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的一门工程应用学科。它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

生产制造技术的重要工程领域。机械工程学科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和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形成了一支以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为核心,多名方向带头人为主

体,学历、职称、年龄层次结构合理,具有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学术梯队。机械工程学

科建立了“我运工具与装备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智能诊断实验室”,、“光机电技术

及应用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研究所”、“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实验平台。近年来主

持国家“十二五”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

世纪优秀人才计戈心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铁道部及各铁

路局项目100余项,有十余项成果通过国家、省、部级技术鉴定和验收,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

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省部级科技和教学奖励1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修养,具

有艰苦奋斗、献身科学技术精神,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本学科毕业生应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研究前沿

与动态;较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的研究分析方法和实验测试技术;熟悉现代化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能

独立地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一定的项

目组织才能。

本学科毕业生可胜任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工作或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等专门技术工作及经营管理等工

作。

三、培养年限

基本学制3年,在校时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学位授予

完成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答辩,符合《华东交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相关规定者,按一

级学科名称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五、对学位论文的要求

执行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的规定。

六、培养方式与方法

在本培养方案基础上,研究生与导师协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按个人培养计划完成课程学习、中期筛

选考核,并在提交答辩申请前完成所有实践环节;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报告、学位论文开题、进行

学位论文相关课题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从通过学位论文开题为起点,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为终点计算,

从事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七、对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

1、文献综述报告

撰写开题报告之前,研究生应至少阅读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包

括主要理论、方法、成果、代表人物及代表著作(论文)、发展方向、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对上述

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撰写不少于8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为学位论文选题和确定研究重点奠定基础等。

同时,要以学科组或导师组的形式组织报告会,由研究生宣讲文献综述主要内容,并由学科组或导师组按

五级分制评定成绩。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主要回答五个问题:一是学位论文欲研究和解决什么问题?从学位论文题目开始,题目要具

体:对主要研究内容的描述,应明确回答论文力求解决的问题,采用什么理论、什么方法、从哪些方面展

开研究等应有详细说明,而且应说明理由;研究重点也是研究的难点,是有别于他人、本人需要重点突破

并能反映研究亮点和创新点的研究内容。二是为什么要研究?先从选题来源背景说明研究意义:再从研究

现状的需要说明研究意义。在研究现状的综述方面,应归纳前人对该选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采用了

什么理论和方法从哪些方面进行了研究、效果怎样(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效果)、以及值得进一步

研究的内容等。三是准备怎样开展研究?包括技术方案和计划进度等内容,技术方案主要指研究思路(步

骤),重点描述研究重点和难点的技术方案,包括理论、方法、技术路线等。四是预期目标是什么?研究

想达到的目标及预期成果,甚至包括具体的技术指标、推广应用价值等。五是研究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

样的困难以及应对的措施。这些困难可能来自理论方面、技术方面、经费方面、实验条件、数据收集方面

等,是否存在本人无法克服的困难,万一遇到这样的困难(比如你的选题存在理论难点)而导致你的研究

无法继续进行,准备采取的应对措施(应对方案)等。

因此,开题报告要对选题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进行

详细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审

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应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开题报告至少应该早于学位论文评阅前一年完成。

3、学术交流活动

在学期间至少应参加5次以上学术活动,其中本人进行正规性的学术报告或学位论文阶段性报告1次

以上。每次参加学术活动要有10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

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提倡参加跨学科学术活动。

提交答辩申请前,研究生汇总各次参加学术活动的总结报告,填写本人参加学术报告活动汇总表,交

导师审核后,由导师按两级分制评定成绩。

4、“三助”实践

研究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一项“三助”(助教、助研、助管)项目,由“三助”项目设岗负责人下达

“三助”任务,任务完成后,由研究生本人填写考核表,设岗负责人签署考核意见和结论,按两级分制评

定成绩。

八、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机械产品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主要从事机械设备故障振动机理及振动控制、动态信号特征提取、故障智能识别以及机械系统智能维

护等研究。

2、制造业信息化技术

主要从事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数字建模、优化设计、工程分析、工艺设计、数控加工及现代加工等研

究。

3、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

主要从事光谱诊断技术、光电子探测技术、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数字化与信息化技术以及光机电

一体化装备等方面的研究。

4、机电产品设计及传动控制

主要从事机器人、数控机床、焊接自动化、工艺装备及检测等机电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开发;同时,从

事新型流体元器件的开发及传动控制、消防灭火装备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5、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主要包括机器人机械学理论、控制及应用研究,如机器人尤其并联机器人结构综合、工作空间分析、

运动学、并联机器人多源误差分析、动力学及其控制等方面;同时进行机械强度分析,以及现代机械设计

理论与方法研究。

6、车辆现代设计制造及智能控制

主要从事车辆现代设计技术、整车及零部件设计计算、车辆可靠性及结构强度、车辆现代制造技术、

车辆现代化设备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从事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与仿真、车辆动力传动及智能控制、

车辆性能检测及故障诊断、电动汽车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

九、课程设置

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2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在满

足学位课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在制订个人培养计划时,可将多选的学科基础课程指定为选修课程;允许硕

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其他学科开设的课程作为选修课;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硕士生原则上必

须补修3门以上相应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不计学分。英语六级考试成绩500分以上(含500分)可申请免修

硕士生英语。当某门课程选修人数少于3人时,学院和研究生处有权要求研究生改选其他选课人数较多的

课程。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开课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单位备注

类别A学期

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22.01人文

课必修

硕士生英语1444.01、2外语

计算方法与程序设计4831机电

矩阵理论及其应用322.01基础

机械动力学322.01机电必修

有限元法4831土建

现代控制理论322.()1机电

2机电

学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22.0

位2机电

课现代机械制造工程322.0

-TT

基现代加工技术322.02机电

课人工智能及其应用322.01机电

机电系统计算机控制322.02机电

现代光电测试技术322.02机电选修

机械优化设计322.02机电

机器人机械学及控制322.01机电

现代设计方法322.02机电

车辆动力学322.01机电

车辆现代设计技术322.02机电

自然辩证法概论161.02人文必须

公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61.02人文选1门

选国学241.01人文

专利与文献检索161.02研究生处

第二外国语(日语)642.01、2外语选修

第二外国语(法语)642.01、2外语

第二外国语(德语)642.01、2外语

机械工程专业英语及科技写作322.02机电必选

新型传感器技术322.02机电

模式识别3机电

选322.0

微机接口技术322.02机电

研计算机仿真技术322.03机电

2机电

方液压伺服系统322.0

现代数控技术322.02机电

修无损智能检测技术322.01机电

材料强度与断裂机电

史322.02

一车辆安全技术322.02机电

车辆结构强度322.03机电

车辆传动与控制322.02机电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322.02机电

可靠性工程322.03机电

高级程序设计322.02机电

补修工程力学6402土木跨学科、同

机械原理6401机电等学力考

生选修

机械设计6401机电

文献综述报告(机电)361.0机电

开题报告(机电)1次1.()机电

必修

学术交流活动(机电))5次1.0机电必修

环节

“三助”实践(机电)1次1.0机电

学位论文(机电)>1年0导师

注.研究生可在全校各专业范围内选课,所修课程一律视为选修课(非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大纲(0712000001)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适应的学科专业:全校各专业

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与课程论文相结合(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课程主要负责人:李卫东、王俊文

先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

一、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将本门课重点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形成专题,实施专题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处理好教学内

容上重点与基础、点与面的关系,加强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与督促检查。

二、课程的内容说明及授课安排

序号授课方

内容名称主要内容学时

式注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

1A+B8

研究治发展道路的探索。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

关联性、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方式转

变、经济波动与稳定;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如

居民收入形式与来源、居民收入差距、政府对居

2经济建设研究A+B8

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居民消费水平与行为;社会

主义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如国民经济的总量平

衡、产业结构与结构平衡、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

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如民族精神的科学涵义与重要作用,民族精

神的形成与发展,培育民族精神的基本途径;全

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如全球化概

念,从经济全球化到政治、文化全球化,文化全

3文化建设研究A+B8

球化与文化多样化,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发

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提升文化软实力,如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概念、特点和关系,发展文化

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意义;文化体制改革与社会主

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软实力。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如当

前中国社会公正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设中国特色

的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体系,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利

益矛盾及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社会稳定

发展研究,如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稳定

4社会建设研究A+C8

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新

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社会管理创探讨,如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的目

标与内容;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路与对

策。

注:A一课堂讲授,B一自学指导,C一学术研讨,11专题报告,E—实验

三、主要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郭杰忠主编,待出;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卜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和1994年版;

6.《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8年版;

8.《政治学》,王惠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政治学原理新编》,吴志华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吴志华,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1.《中外政党制度比较》,梁琴、仲德涛著,商务印书馆北京,2000年版;

12.《权力政治学》,李景鹏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3.《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塞缪尔•亨廷顿著,三联书店1989年版;

14.《经济与社会》,马克斯•韦伯著,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

1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文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16.《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刘世军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7.《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塞缪尔•亨廷顿著,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8.《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克著,商务印书饵,1988年版;

19.《政治学说史》,萨拜因著,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0.《文明社会史论》,佛格森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张秀生、曾国安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第二版),杨瑞龙、陈秀山、张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3.《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第二版),吴敬琏著,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

2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张银杰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2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黄楠森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7.《中国共产党文化研究》,刘文江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2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9.《全球化:文化冲突与共生》,苏国勋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0、《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涂成林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魏恩政主编,中国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周振国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3.《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魏礼群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34.《中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研究》,张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5.《和谐社会与执政党建设》,陆学峰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英语》课程教学大纲(0906000001)

课程性质:学位课适应的学科专业:全校各专业

学时与学分:144学时,4学分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程主要负责人:王雅丽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硕士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理解性掌握5000个左右的常用单词及500个左右常用词组,

复用性掌握其中2000个左右的基本词。认知120个左右常用词根和词缀,并能根据构词法识别派生词。

能较熟练地运用语法知识,能理解语法结构复杂的长难句。

掌握并能运用各项阅读技能(如概括中心思想,猜词悟意,预见,推理和推论等),具有语篇水平的分

析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并正确理解有相当难度的一般性题材文章和其它读物,速度达到每分钟60-70

词,读后能够理解中心思想及内容。计时阅读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2%的材料,速度达到每分钟

100—120词,读后能理解中心思想及主要内容。总阅读量:精读30000词左右,泛读80000词左右。

掌握基本写作技能(如文章结构、段落展开和起承转合等)。能按具体要求,在一小时内写出250词左

右的短文(如文章摘要和常用应用文等),正确表达思想,语意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

英译汉:能借助词典,将有相当难度的一般性题材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笔译速度达

到每小时350个左右英文词。汉译英:能借助词典,将一般难度的短文译成英语,无重大语言错误,笔译

速度达到每小时250个左右汉字。

对题材熟悉、难度不大、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20词的听力材料,一遍可以听懂,理解中

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稍加准备,能就所讨论的问题进行1―2分钟的连续发言,表达思想基本清

楚。

二、课程的内容说明及授课安排

序号内容名称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学时

1阅读词组,修辞及难句理解;文章结构及写作特点A48

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及对课文中常用词组,短

2课后练习语的理解;要求学生会运用所学词组和短语做英0.5A+0.5E24

汉互译练习。;针对课文进行问答练习。

重点放在对所听语言的理解和练习上;结合听力课后

3听力0.4A+0.6E48

练习,检查学生听力理解情况。

4写作讲解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A4

能就短小文章进行英汉或汉英翻译;能翻译论文

5翻译A8

摘要。

强化英语II常生活会话能力。开展专题讨论,增

强语言识别能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争取每个学

6口语O.5A+O.5E12

生都有机会连续用英语表达思想或讨论某一专题达

2--3分钟以上。

注:A一课堂讲授,B一自学指导,C一学术研讨,D一专题报告,E—实验

三、主要教材及参考资料

1、《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A)、(B)(第一版)。王哲等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朗文英语听说教程》(1、2、3)(第一版)。EllenKisslinger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培生教育

出版集体,2003年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大纲(0712230102)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适应的学科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

学时与学分:16学时,1学分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程主要负责人:余维海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们了解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性质、发展历史和现状;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在熟悉当代科学、

技术与社会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具体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的基本理论

以及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的内容说明及授课安排

序号内容名称主要内容授课方学时

式注

绪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和内容、自然辩证

1法的创立和发展、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意义A2

与方法

第一章科学、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科技学革命与文明转

2技术与人类文型、科学与人文的融通A2

第二章辩证人类自然观的演变、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化

3唯物主义自然A2

第三章人与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G然的协调发A2

第四章科学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创

5认识与科学方新思维及其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理论的发展A3

法模式

第五章技术技术的本质、功能和范式、技术发明的过程与方

6进步与创新型法、推进技术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A2

国家的建设

第六章科学科学的社会价值观、技术的社会价值观、现代西

7技术的社会价方科技术思潮评析、当代高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A3

值观题探讨

第七章科学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科

8A2

技术与社会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

注:A一课堂讲授,B一白学”府导,C一学术研讨,D一专题报告,E—实验

三、主要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1.《自然辩证法概论》,胡伯项,待出。

参考资料: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

2.《自然辩证法概论》,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3.《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孙道进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

4.《环境与社会——人文视野中的环境问题》,肖显静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5.《科学技术哲学导论》,刘大春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0712003102)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适应的学科专业:全校文、管各专业

学时与学分:16学时,1学分

考核方式:考查,开卷考或写论文

课程主要负责人:王小军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社会科学研究需要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按照社会历史的本来面目来观念地掌握和再现社会

历史,就要求有符合社会历史本性的科学方法。这-方面对方法的探索成为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社会历史的

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对社会历史本性的科学理解又成为人们进一步探索科学的认识方法的重要条件。马克

思主义强调以唯物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观点认识社会,它为人们更加科学、合理地认识社会提供了迄

今最为先进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的开设旨在使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能

够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来了解社会发展状况,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研究生在进行社会科学研

究中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掌握正确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这门课程集理论探讨、方法探析与研究实践为一体,如果只让学生

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理论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社会科学研究的全过

程,能单独或合作完成一个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因此,课程在展开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将会实践环节指

导来加强本课程的教学,即在本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自行设计一项社会科学

课题并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完成研究工作,老师给予充分的指导。通过这些实践环节,不仅帮助学生理解、

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运用的能力,让他们逐渐树立起认真、合作、严谨、求实等

与社会科学研究有关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了他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有效提升社会

科学研究的质量。

二、课程的内容说明及授课安排

序号内容名称主要内容授课方式学时

导论:坚持以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

1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课堂讲授2

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第•讲社会科学的

2对象、特征及发展回社会科学的特征、社会科学发展的回溯课堂讲授2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课堂讲授、

32

究方法的理论基础论取向讨论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

4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课堂讲授2

方法

系统分析的由来与发展、系统分析的操作及

5第四讲系统分析法课堂讲授2

要求

课堂讲授

6第五讲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研究综述的撰写2

及讨论

7第六讲实地研究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课堂讲授2

第七讲社会科学研自愿原则、不伤害原则、保密原则、诚信原课堂讲授

82

究的伦理原则则及讨论

三、主要教材及参考资料

主要教材:

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汪荣有主编,待出。

参考教材:

1、《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陈锐主编,人民出版社,2010年;

3、《社会研究方法》(上、下),(美)艾尔・巴比著,华夏出版社,2000年。

参考资料: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

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欧阳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4、《开放社会科学》,华勒斯坦著,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5、《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斯•韦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6、《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拉尔森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

7、《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贝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国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6000101)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适应的学科专业:全校各专业

学时与学分:24学时,1学分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与课程论文相结合。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

课程主要负责人:李卫东

先修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史

一、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通过对本门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把握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总体特征,以此进一步厚实学生的人文知识基础,提高人文素养,增

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认同感。

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新的视角对国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方法,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努力揭示古今联系,对传统的学术思想观点

做出科学的解释与阐述,挖掘其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二、课程的内容说明及授课安排

内容名称主要内容授课方式注学时

国学概念;国学研究状况;学习国学的意义方法与要

1导言A2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特征;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结构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

2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国传统社会经济A、C2

政治文化与国学

政治文化对国学的影响

儒、道思想的基本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总体特征;道家思想的基本内

3A、C6

内容和总体特征容和总体特征

《论语》概说;《论语》《里仁篇》、《述而篇》、《泰伯

4《论语》选讲A、B6

篇》、《颜渊篇》、《子路篇》、《阳货篇》等选讲。

《道德经》概说;《道德经》第1、8、22、24、28、33、

5《道德经》选讲A、B6

45、63等章选讲

《大学》、《中庸》《大学》《中庸》概说;《大学》《中庸》导读

6B2

导读

注:A一课堂讲授,B一自学指导,C一学术研讨,D一专题报告,E—实验

三、主要教材及参考资料

1、中国传统文化精讲,主编:李卫东、李余华,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

2、《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中华书局,2003年6月;

3、《老子今译》,任继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

4、《大学•中庸》,梁海明译注,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

《专利与情报检索》课程教学大纲(1106000101)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适应的学科专业:全校各专业

学时与学分:16学时,1学分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平时作业(各占40%,课堂表现和考勤各占10%)

课程主要负责人:廖汉鲁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研究生了解专利和情报检索的相关概念,了解全校各硕士点和各学科在国

内、外最为著名的手工情报检索与参考咨询工具的范围、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情报检索的原理、

方法、主要途径和发展趋势,使研究生尽可能掌握手工和计算机查找新学科领域各文种、各类型文献的方

法与途径,掌握满足其在学期间的论文工作和毕业以后从事科研工作中各种信息需求的技能。

二、课程的内容说明及授课安排

序号内容名称主要内容授课方式注学时

1信息检索基础概述;概念和作用;信息检索的系统和效果A2

检索语言与信息著检索语言的概念与基础;功能和分类;分类检索语言;

2A2

录标引主题检索语言:著录和标引

检索策略方法;信息检索材料与方法;参考工具书概念特点:种类与

3A2

排检方法;

参考工具书概述使图书与知识型信息检索;数据与事实型信息检索;特

4A2

用种文献检索

5光盘检索光盘检索系统;主要光盘数据库介绍A2

联机检索与网络信最近最新的检索方法和途径介绍

6A2

息检索

7参观与实习图书馆和各学院资料室的参观和具体检索工具实习E2

作业与练习讲解;针对作业与练习的讲解;针对毕业论文相关内容的介

8D2

考试要求安排绍与讲解

合计16

注:A一课堂讲授,B一自学指导,C一学术研讨,D一专题报告,E—实验

三、主要教材及参考资料

1、信息检索教程(04年第•版)。冯惠玲、王立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其他参考书在课堂指定

《二外(日语)I》课程教学大纲(0906000101)

课程性质:选修课适应的学科专业:全校各专业

学时与学分:64学时,2学分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40%、口试20%、平时作业20%、考勤20%

课程主要负责人:万艳红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全校各专业研究生二外选修课,主要目的是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