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7/0D/wKhkGWcYOtWAID6-AARfo4kWWmc810.jpg)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7/0D/wKhkGWcYOtWAID6-AARfo4kWWmc8102.jpg)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7/0D/wKhkGWcYOtWAID6-AARfo4kWWmc8103.jpg)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7/0D/wKhkGWcYOtWAID6-AARfo4kWWmc8104.jpg)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27/0D/wKhkGWcYOtWAID6-AARfo4kWWmc81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各诸侯国对人才的渴求。铁器的使用牛耕的开始“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根本:社会大变革①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四起,“士”阶层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在这一时期受到重用;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思想氛围宽松。
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儒
孟子,名轲。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称为“亚圣”。“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就是流传下来的关于孟子的故事,至今仍有教育意义。材料一:“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的思想
(1)“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
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轻税敛”。——贯穿着民本思想。儒家著名代表孟子孟子“民为贵”的主张()A、否定了君主制度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D、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解析:“民贵”、“民本”思想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以适应封建君主统治的需要。它并非是从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也没有否定君主制度,当然更没有民主的性质,但客观上对劳动人民是有利的。C【练一练】【开拓思维】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材料二:“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思想孟子像(2)“性善论”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认为人先天就有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统治者把内心固有的“恻隐之心”发扬出来,推行到治国实践中,即为“仁政”。——孟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阐述“人性”问题的思想家,其“性善论”对中国古代伦理学说有深刻影响。材料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重义轻利思想-----义利观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传统的道德和眼前的利益发生冲突。重义轻利:孟子提倡“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重义轻利。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1.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地位影响: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
《易》《春秋》荀子生平
荀子(前313年—前238年),赵国人,名况,字卿,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在稷下学宫讲学,对各家学说进行了批判吸收,成为融汇百家的大学者、大思想家。韩非和李斯都曾是他的学生。晚年失官在家,专事著书立说。现存的《荀子》一书保存了荀子的主要思想。荀子材料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材料二:“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材料三:“治之经,礼与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学以致用】
中国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说:“地球第一次爆炸是我的祖师爷定的,第二次是我的师傅定的,第三次是由我定的。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接见我,让我推迟地球爆炸的时间,我使了点劲,让地球晚爆炸了30年。”
思考:李洪志违背了荀子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体现了荀子的什么思想?三峡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中国古代四种不同的天命观1、春秋之前:天是最高主宰2、老子:“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万物本原,凌驾于“天命”之上,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3、孔子:立足于怀疑鬼神的存在和人事优先的考虑,既重视人的主观努力,又不完全否定和承认“天命”的存在。4、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天命”指自然规律。人要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异同以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为背景,深度刻画了人类在面对战乱纷扰时最原始的人性,剧中的主角是来自于墨家的革离,他带领人民抵抗庞大的军队攻击。墨1、墨子生平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出身于“贱人”。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墨子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墨子为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曾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材料:“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调和,天下之人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贵不傲贱,诈不欺愚”把“兼爱”称为“仁”,但和孔子的“仁爱”有所不同:孔子为有差别的“爱”,而墨子则是“博爱”(1)兼爱的境界:“爱人若爱其身”(2)“非攻”:即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反对好战国家“攻伐无罪之国”。治国思想:墨子的思想(3)墨子还提出“尚贤”,即推崇贤士,让贤能之人主政;提倡“尚力”,即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主张“节用”
、“节葬”,即节省丧葬的花费,反对铺张浪费。3、历史影响(1)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一度成为显学,也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2)战国以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思考:墨家学派为什么能够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战国以后为什么不受重视?参考答案:1、战国时期,奴隶制已走向瓦解,大量小生产者应运而生。墨家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有深厚的社会基础;2、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地位的上升;3、后来统治者重农抑商,手工业受限制。1、下列思想家中,认为后天教育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是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2、下列关于荀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A.性本恶B.礼法并施C.是战国思想的集大成者D.与传统儒家思想完全一致DC3、春秋战国时期在人性论上持截然相反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和荀子B、孟子和老子C、老子和孔子D、荀子和墨子4.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清心寡欲,顺其自然C.善用权术,建立权威D.爱人如己,崇尚和平D5.关于墨子及其思想评价不正确的是()A、创立了严密组织,他是墨者团体第一个巨子C、其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引D、战国以后其思想继续备受人们重视B、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道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哲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隐居生活。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其文章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形式,想象丰富。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庄周梦蝶图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qu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庄子的思想万事万物没有界限差别,天地万物为一(齐物论)庄子的思想
在人生观方面庄子从“齐物”的观点出发,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即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齐物”——“逍遥”——“无所恃”庄子认为:天与人“不相胜”。庄子说的“天”是指自然,“人”是指人为。属于自然的东西本来就有,是人所不能改变的,人为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天与人“不相胜”1、积极: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2、消极:没有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如何评价天与人“不相胜”?法韩非生平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战国后期的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曾师事荀况,与李斯是同学。著作有《孤愤》、《五蠹》、《说难》等。其文章深受秦王政的赞赏。韩非至秦后,遭李斯等人嫉妒。最终被谗陷入狱,自杀死于狱中。他的思想得到秦的推崇,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成《韩非子》一书。“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明其法禁,必其赏罚,尽其地力以多其积,致其民死以坚其城守,……此必不亡之术也。”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加强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政治主张
“法”,是指官府制定的法律,它好比马的笼头,是起规范作用的;“术”,是指控制臣下的方法,它好比是人驾驭马的方法,也就是权术;“势”,是指君主的政权、威势,君主要做到令行禁止,就必须以掌握权势为前提,它好比马鞭,是具有惩罚作用的权威。课堂设问“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样的政治观点?①认为社会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江泽民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对今天中国社会依然影响深远3、法家思想在历史中的影响(1)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2)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思考:战国时期到秦,法家思想为何备受推崇?1、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体制2、适应当时社会改革和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3、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孙膑
灵活利用战略战术。
重视人的作用,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
强调懂得战争的规律。主要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同时吸收法家和其他各家的思想,构建了影响后世的军事理论。四、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
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道家学说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变法革新——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等孔子的教育思想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练一练1、百家争鸣局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大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C、文化教育的发展D、言论自由2、对孟子学说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思想核心是仁政学说B、否认天命C、民贵君轻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12月黄山屯溪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1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时尚北京》杂志2023年第11期
- 新上岗护士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课件
- 第5课《黄河颂》课件【高效课堂】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时尚北京》杂志2024年第10期
- 二零二五年度土石方爆破作业安全培训与考核合同
-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2025危重孕产妇转诊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高清版)JJF(皖) 206-2025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校准规范
- 《定量预测方法》课件
- 4月23日幼儿园世界读书日读书绘本名人读书故事春暖花开日正是读书时课件
- 上海天文馆分析
- 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方案
- 中医睡眠养生中心方案
- 生活中的逻辑学
-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报告
-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件
- 初中生物中考真题(合集)含答案
- 2022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附课标解读)
-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