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卷092021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成都专用)_第1页
黄金卷092021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成都专用)_第2页
黄金卷092021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成都专用)_第3页
黄金卷092021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成都专用)_第4页
黄金卷092021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成都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中考•黄金20卷】备战2021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成都专用)第九模拟(本卷满分90分,考试用时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B1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K39Ca40Cr52Mn55Fe56Ni59Cu64La139第I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B.“泪”说明蜡烛燃烧只发生物理变化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D.“泪”说明石蜡不能燃烧【答案】C【解析】“泪”指的是高温下蜡烛融化变为液态,属于物理变化,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有物理变化。【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2.“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氮 B.细颗粒物 C.臭氧 D.二氧化碳【答案】D【详解】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粉尘包括可吸入颗粒物。答案选:D。3.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答案】A【解析】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核内质子数为63,A项正确;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则中子数=15263=79,B项错误;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铕元素的核电荷数为63,其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C项错误;由题意,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而不是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D项错误。答案选A。4.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C.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电子质量决定的D.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原子【答案】B【解析】原子不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普通氢原子中没有中子,A项错误;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B项正确;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质子和中子质量决定的,电子的质量很小,C项错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氮分子,D项错误。答案选B。5.根据文献记载古代炼锡原理可表示为:,从该反应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CO属于氧化物B.CO是还原剂C.完成该反应需要加热D.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答案】B【详解】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A项正确;碳夺取了SnO2中的氧,具有还原性,作还原剂;一氧化碳是生成物,不是还原剂,B项错误;SnO2+2Ceq\o(══,\s\up8(加热))Sn+2CO,完成该反应需要加热,C项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变化,D项正确。答案选B。6.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31.6g的高锰酸钾(相对分子质量为158),记录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因为反应还未进行;t4~t5时段固体质量不变,因为反应结束B.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3.2gC.高锰酸钾分解只生成一种氧化物D.图2表示的是固体中氧元素质量的变化曲线【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量,根据氧气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只有二氧化锰是氧化物。根据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求算氧元素的质量,进而求算出完全分解后剩余的氧元素的质量,即可解答。【详解】t0~t1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还未进行;t4~t5时段固体质量不变,是因为反应结束,A项正确;t4时,制得氧气质量是31.6g28.4g=3.2g,B项正确;根据KMnO4→K2MnO4+MnO2+O2可知,高锰酸钾分解只生成一种氧化物是二氧化锰,C项正确;高锰酸钾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1.6g×eq\f(16×4,39+55+16×4)×100%=12.8g;加热完全反应后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3.2g=9.6g,D项错误。答案选D。7.下列实验的操作、原理、方法均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检验二氧化碳C.验证分子运动 D.收集氧气【答案】D【解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温度很高,为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需要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少量的水,A项错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将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如图所示装置,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B项错误;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所以不能用此方法来检验分子的运动,C项错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进入,D项正确。答案选D。8.根据如示实验分析得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B.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D.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做题时可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及碳酸的酸性证明方法;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研究燃烧的条件,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等分析。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或和水反应,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项能达到实验目的;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C项能达到目的;通过在纯铜片上的刻画,软的留下痕迹,故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选A。9.依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探究红磷燃烧所需的条件(夹持仪器略去)。实验操作过程如下:①先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②停止通入N2,改通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①的a,b中均无明显现象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C.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a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D.对比实验过程②的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红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答案】C【解析】过程①通入的是氮气,因氮气没有助燃性,所以a和b中红磷都不燃烧,无明显现象,A项不符合题意;过程②中,a和b都与氧气接触,但a中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b中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b燃烧,a不燃烧,B项不符合题意;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可知可燃物燃烧不但需要氧气,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C项符合题意;对比实验过程②的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红磷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元素观:电解氯化钠溶液制取氯气B.微粒观:保持甲烷(CH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C.守恒观:2g镁和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2g氧化镁D.转化观:铁和四氧化三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答案】C【解析】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反应中元素种类是不变的,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故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制取氯气,A项正确;微粒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故保持甲烷(CH4)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甲烷分子,B项正确;守恒观: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参加反应的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质量,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Mg+O2eq\o(══,\s\up8(点燃))2MgO,假设2g镁完全反应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y。2Mg+O2eq\o(══,\s\up8(点燃))2MgO4832802gxyeq\f(48,32)=eq\f(2g,x)x=1.3geq\f(48,80)=eq\f(2g,y)y=3.3g,C项错误;转化观: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铁和四氧化三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项正确。答案选C。11.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答案】D【解析】从甲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受温度的影响很大,A项正确;在t1℃时,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项正确;由于在t2℃时,N点在甲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因此代表的是甲的不饱和溶液,C项正确;由于在t1℃时,乙的溶解度是25克,即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25克乙,D项错误。答案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固体的溶解度的概念的应用和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12.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点溶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B.b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0D.d点溶液中溶质是Ba2+、OH﹣【答案】D【解析】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H2O,从a到c点的过程,随着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逐渐增加,硫酸逐渐减少到完全反应,c点时,氢氧化钡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烧杯中物质为沉淀硫酸钡和水,从c到d的过程氢氧化钡溶液过量,烧杯中溶液质量增加。【详解】a点溶液为稀硫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项错误;b点时,反应了一段时间,但生成的硫酸钡不溶于水,所以溶质只有硫酸一种,B项错误;c点时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杯中为硫酸钡沉淀和水,水呈中性,pH=7,C项错误;d点时氢氧化钡溶液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钡,所以溶液中有Ba2+和OH,D项正确。答案选D。13.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A.B.C. D.【答案】C【解析】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能体现酸的通性,A项错误;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体现酸的通性,B项错误;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不能体现酸的通性,C项正确;碳酸钾溶液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盐、水和二氧化碳,能体现酸的通性,D项错误。答案选C。1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蒸馏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糖类、油脂两种营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则不能C.葡萄糖酸锌和葡糖糖酸钙都可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D.任何地区的任何人都必须食用加碘食盐【答案】A【解析】用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蒸馏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A项正确;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三大供能物质,B项错误;葡糖糖酸钙中的碳、氢、氧、钙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C项错误;高碘地区无需补充碘元素,不能食用碘盐,D项错误。答案选A。第II卷(非选择题,共48分)二、(本题只有一个小题,共8分)15.(8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1)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______②调节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________④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_(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玻璃钢属于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②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③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_____________。【答案】(1)①CH4②Ca(OH)2③NaHCO3④OH(2)①复合材料导电性②4Al+3O2=2Al2O3③H2SO4【解析】(1)①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化学会为:CH4;②调节酸性土壤的碱是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③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化学式为:NaHCO3;④不同的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由于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符号为:OH;(2)①玻璃钢是玻璃纤维和塑料制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汽车电路中的导线一般为铜芯线,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②铝制品具有“自我保护”能力,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防止铝进一步氧化,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③车用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硫酸,化学式为:H2SO4。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16.(10分)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分析计算:实验组别一二三四稀盐酸质量/g100.0100.0100.0100.0混合物质量/g3.06.09.012.0所得溶液质量/g101.9103.8105.0a剩余固体质量/g00mn(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__组;(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的质量之比________;(3)求表中a的值为________;(4)求表中m的值____。【答案】(1)一、二(2)5∶1(3)105.5(4)1.25g【解析】(1)根据图表中数据分析,每消耗3.0g混合物,溶液增加1.9g,第三次加入混合物9.0g,溶液增加质量为5.0g小于1.9g×3,说明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第一、二组稀盐酸还有剩余;

(2)由第一组数据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3.0g101.9g=1.1g设3.0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x1.1geq\f(100,44)=eq\f(x,1.1g)x=2.5g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2.5g:(3.0g2.5g)=5:1。(3)由于第三组混合物剩余,稀盐酸完全反应;所以第四组比第三组多溶解了12.0g9.0g=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3.0g混合物中的氯化钙质量为3.0g×eq\f(1,6)=0.5g,所以a=105.0+0.5=105.5;(4)第三组中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0g+9.0g105.0gm=4.0gm;设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y4.0-meq\f(100,44)=eq\f(y,4.0-m)x=eq\f(100(4.0g-m),44)g9.0g混合物中的碳酸钙质量为9.0g×eq\f(5,6)=7.5g所以eq\f(100(4.0g-m),44)+m=7.5g,m=1.25g。四、(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7分)17.(8分)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在日常生活和和生产实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1图2图3图4(1)水的净化①图1所示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因为其中的活性炭具有______性。②图2为水的蒸馏装置图,图1与图2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硬度的净水方法是图_____(填“1”或“2”)。(2)水的组成。①图3是水的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玻璃璃管里加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可以增强导电性。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则该处溶液呈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电解后,待溶液混合均匀后测得溶液的pH=7,则图4中能表示电解时管b中水在电极端所发生变化得到的粒子是_____(填对应选项的字母)。(3)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5所示),关闭K,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打开K,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出。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吸附②2(2)①氧气2H2Oeq\o(══,\s\up8(通电))2H2↑+O2↑②碱B(3)铁丝生锈消耗氧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液面上升;打开活塞稀盐酸与铁丝反应生成氢气,液面下降。【解析】(1)①图1所示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因为其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蒸馏能降低水额硬度,②在图1和图2示意的净水原理中,能降低水硬度的净水方法是图2;(2)①图3是水的电解装置,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连接的是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eq\o(══,\s\up8(通电))2H2↑+O2↑;②电解水的实验中,在玻璃璃管里加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可以增强导电性。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管a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则该处溶液呈碱性。电解后,待溶液混合均匀后测得溶液的pH=7,则图4中能表示电解时管b中产生的是氢气,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故水在电极端所发生变化得到的粒子是B;(3)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如图5所示),关闭K,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打开K,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出。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铁丝生锈消耗氧气,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液面上升;打开活塞稀盐酸与铁丝反应生成氢气,液面下降。18.(9分)有一瓶气体,可能是CO、CO2、H2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该气体的成分,取适量该气体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提示:Ⅰ.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某些气体;Ⅱ.假设每一步都吸收完全;Ⅲ.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1)上述可能存在的气体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气体是________。(2)通过步骤a能确定一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3)实验中如没有用浓H2SO4干燥气体1,对气体检验______(选填“有”或“无”)影响。(4)若现象X为“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结论是气体中__________;若现象X为“无水硫酸铜不变色”,结论是气体中_________。(5)b中一定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6)该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H2O蒸汽,改进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O(2)CO2(3)有(4)一定含有H2一定不含H2(5)CO+CuOeq\o(══,\s\up11(Δ),\s\do4())Cu+CO2(6)在操作a前先通入装有无水CuSO4的装置【解析】(1)CO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死亡;(2)步骤a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故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3)实验中如没有用浓H2SO4干燥气体1,将会无法证明H2O是混合气体中的,还是气体3反应生成的,故对气体检验有影响;(4)若现象X为“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证明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发生了,故该气体中一定含有H2;若现象X为“无水硫酸铜不变色”,证明氢气与氧化铜的反应没发生,故该气体中一定不含H2;(5)因为气体3中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发生了,化学方程式为CO+CuOeq\o(══,\s\up11(Δ),\s\do4())Cu+CO2(6)该实验因为混合气体首先通入澄清石灰水,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含有H2O蒸汽,改进方案为在操作a前先通入装有无水CuSO4的装置【点睛】该题为气体的检验及净化题,解题关键是检验每种气体的先后顺序,如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水蒸气,水蒸气要首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然后用浓硫酸除去,再进行其他气体检验。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3分)19.(1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忘了滴加酚酞溶液,不知道盐酸是否过量。于是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只有CaCl2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溶质中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溶质中含有CaCl2、HCl和Ca(OH)2。[交流讨论]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表格。方案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不变色猜想一正确酚酞变红色猜想三正确二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溶液至过量_____________猜想二正确[反思交流]方案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若要完善此方案,可将酚酞溶液换成______________。[拓展与应用]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有CaCl2,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然后过滤。[拓展延伸]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还伴随着温度的变化。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