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汇中学2022学年预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出卷人:吴雯娴审卷人:李年珍一、文言文(27分)1.古诗文默写、①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七律·长征》)②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七律·长征》)③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④《宿建德江》中诗人傍晚停船,直抒羁旅之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万水千山只等闲②.金沙水拍云崖暖③.望湖楼下水如天④.移舟泊烟渚⑤.日暮客愁新【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闲、崖、湖、渚、暮”等字要正确书写。阅读诗歌,完成小题。【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甲诗乙词均为宋代名家所作,一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人名),另一位是与之齐名的豪放派代表________(人名)3.下列对两首诗词理解有误一项是()A.两首诗词体裁不同,甲诗为七绝,乙词是小令,其中“西江月”是词牌名。B.甲诗用“翻墨”形容暴雨将至的态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景。C.甲诗用比喻描绘了夏季西湖阵雨图,乙词用典型景物描绘了秋夜乡村丰收图。D.甲诗乙词都寓情于景,动静相映,虽景色不同,但作者都在雨后生出喜悦之情。【答案】2.①.苏轼
②.辛弃疾3.D【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甲诗的作者是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乙词的作者是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西江月》是词牌名。【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D.“都在雨后生出喜悦之情”理解有误,甲诗是在雨中生出喜悦之情。故选D。阅读下文,完成小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善哉乎鼓琴善:(2)汤汤乎若流水若: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6.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出自《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由秦相吕不韦集门客共同编写而成。B.文中的伯牙善奏,子期善听,看似相辅相成,却始终还是伯牙之技更胜一筹。C.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充分表现其失去知音的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D.成语“高山流水”源自这对好友的故事,用来形容乐曲高妙或比喻知音难觅。【答案】4.(1)好(2)好像5.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6.B【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句意:你弹得真好呀。善:好。(2)句意: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若:好像。【5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以为(认为)、足(值得)、复(再)、鼓琴(弹琴)”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B.文中的伯牙善奏,子期善听,赞美了他们之间真挚的友谊,同时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并没有表达“伯牙之技更胜一筹”的意思。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沈复《浮生六记》7.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见二虫斗草间见:(2)方出神方: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9.从这件幼时趣事中可见儿时的沈复是个_______的孩子。10.请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成语:_______【答案】7.(1)看见(2)正在8.(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9.充满童趣且有同情心10.明察秋毫【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见二虫斗草间”的句意是: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见:看见。(2)“方出神”的句意是:看得正出神。方:正。【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尽(全,都)、为(被)、吞(吞噬)”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分析。从“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可以看出儿时的沈复充满了童真童趣;从“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可以看出儿时的沈复具有惩罚强暴、有同情弱小的朴素感情。据此概括作答。【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明察秋毫:本义为视力好到能查辨秋天鸟兽的细毛。明:视觉敏锐。察:看。秋毫:鸟兽秋天新长出的细毛。后多形容人精明,目光敏锐,能洞察一切。【点睛】参考译文:我回忆自己年幼的时候,能够张大眼睛直视太阳,也能注意到最细微的事物。(当我)见到微小的事物,必定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有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便蹲下来观察。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庞然大物,推倒山压倒树地走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它)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就全被它吞掉了。我那时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大吃一惊。我定了定神,捉住了这只蛤蟆,鞭打蛤蟆,(把它)驱赶别的院子去了。二、现代文(28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竹节人(节选)①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②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③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④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⑤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pòzhàn。⑥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⑦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⑧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⑨我也凑过来,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⑩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⑪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⑫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⑬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11.看拼音写汉字。pòzhàn()12.根据选文概括主要情节。_______我和同桌摆开场子斗竹节人,吸引一众同学观战。上课了(2)_______下课后(3)_______13.第⑦段画线句中两处加点词分别运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人物描写,其表达作用是_________。1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第①②段连用五个短句和感叹号,营造出竹节人紧张激烈“战斗”氛围。B.第③段通过对观战同学的侧面描写,烘托出大家对斗竹节人的入迷。C.第⑫段中我和同桌因自己的竹节人竟也受到老师的青睐而心满意足。D.选文最后我和同桌捡回了被老师没收的竹节人,沮丧和怨恨化为乌有。【答案】11.破绽12.①.下课时②.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与同桌搏将,被老师发现并没收了竹节人③.无奈的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随后发现老师在专心的玩耍着刚才收去的竹节人,我和同桌怨气消失13.①.神态②.动作③.生动形象表达了我玩耍竹节人的渴望,内心沮丧14.D【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破绽(pòzhàn):衣物上的裂口,比喻讲话或做事时暴露出来的漏洞。【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第一空:根据文章第③段“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可知,下课时,“我”和同桌摆开场子斗竹节人,吸引一众同学观战,故此空填写“下课时”。第二空:根据文章第④段“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和文章第⑥段“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可知,上课时,“我”与同桌依旧兴奋盎然的搏将,被老师发现了,没收了“我们”的竹节人,故此空填写“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与同桌搏将,被老师发现并没收了竹节人”。第三空:根据文章第⑦段“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文章第⑩段“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和文章第⑬段“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可知,下课后,“我”和同桌眼巴巴看别的同学玩耍,无奈的去转悠,发现老师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令“我们”内心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故此空填写“无奈的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随后发现老师在专心的玩耍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我和同桌怨气消失”。【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描绘了“我”和同桌无奈的看着其他同学玩耍的神态,故为神态描写。“转悠”描写了“我”和同桌因没有竹节人可玩耍而无奈的到处走的动作,运用了动作描写。根据文章第⑥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可知,“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了。通过神态、动作描写,展现出了想要玩耍竹节人的渴望和因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的沮丧。【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D.根据文章第⑩段“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文章第⑫段“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和文章第⑬段“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可知,“我们”并没有捡回被老师没收的竹节人,而是看到老师在专心的玩耍竹节人,内心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本项对“我们”沮丧和怨恨化为乌有的原因分析错误;故选D。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有一次梅子涵①有一次,在一个小学讲作文,一个男孩子突然举手问:“你写作文的水平比我们高吗?”我有点意外。“我小时候写作文的水平不一定比你们高,但我现在写的是小说、散文。”“你写的不是作文,可为什么也经常写‘有一次’?我们写作文也都写‘有一次’一件事。”我笑起来,感觉他问的天真得像一个可爱的玩笑,可又让人觉得必须得思考思考,好像走在一条多年走惯的林荫道上,突然被人喝住、拦下,让你回答这是为什么,而且是一个小孩。他的声音是稚嫩的,可神情特别负责、正义。②“有一次”的确是小时候写记叙文就学会的。只需顺手写下,不用具体年月,特别省事。后来写小说、散文,也常这么顺手一下。虽然同样是“有一次”,但里面具体的景象、气息肯定超过童年,要细绵得多。我猜想他的意思是不是作家写作文怎么也和孩子一样,不高级。小孩都认为作家是高级的,虽然那认为也十分懵懂。③不过我没有这样问。和童年交谈,不要急着弄清楚他们的意思,不要把他们弄得结结巴巴;在他们认为自己不高级的时候,一定不要赞同他们的认为;他们露出幼稚的马脚,我们也要宁可装作没有看见——拆穿不如欣赏。事实上,童年即使有许多的无知,也往往比长大之后成熟得沟壑交错要多很多的干净和滑稽。我越想这个小孩问的“有一次”,就越觉得可爱,并看见了些哲学的光线、思想的羽翼从隐隐的远处走近!④于是我回答道:“可能我一直还在写作文吧,却以作家自居,以为自己是写小说写散文的了。大概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事情都是发生在‘有一次’的,就好像,有一次,我在一个小学里,有一个同学问我,你写的作文水平比我们高吗?我说,我写的是小说、散文,他又问,既然不是作文,为什么也经常会写‘有一次’呢?”大家哈哈大笑。童年齐声的哈哈大笑仿若最天籁的无伴奏合唱。我请他到台上来,说要送一本我写的新“作文”给他,看看是不是有水平。我在新“作文”上写了几个字:“送给‘有一次’的你,很多美好的‘有一次’会在你长大的路上!”⑤其实“有一次”也全在我们的路上,只是我们没有总能看见。家中的光阴,学校的光阴,世界的光阴,都等着我们捧出一小束鲜艳,一星点善意。这个我们总是顺手写下顺口说出的三个字,一个特别简单的叙事代词、寻常方式,被一个小学生认真、天真地提出,居然就是一个大命题!不能把童年看低了啊,我心想。⑥离开的时候,那个男孩子站在教室窗口,一直目送我。我想,留下十年的期许,如果再相遇,我会记得他。(文章有删改)15.文章①——③段中,“我”对男孩提问的态度变化:____→重视→_____16.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17.第①段划线句中作者分别用“稚嫩”与“负责、正义”来形容男孩,是否矛盾?作者为何要这样写?请说说理由。1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孩子眼中作家写作都是高级的,是不该用“有一次”这类词语的。B.男孩的提问让“我”感到是一个滑稽的玩笑,以至于懒得去拆穿他。C.我们的生活中也充满着很多美好的“有一次”等着我们去发现。D.通过男孩的提问让“我”反思童年的纯粹和天真是不能小看的。【答案】15.①.意外②.欣赏16.①.比喻②.写出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17.不矛盾。“稚嫩”是形容小男孩的声音,符合年龄特点,“负责、正义”形容小男孩的神情,表明孩子对于这个问题是经过认真思考的。这样的反差恰恰表明了孩子的认真和天真,为下文作者的思考做铺垫。18.B【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由第①段“有一次,在一个小学讲作文,一个男孩子突然举手问:‘你写作文的水平比我们高吗?’我有点意外”可知,第一空表明我的态度是意外;由第③段“事实上,童年即使有许多的无知,也往往比长大之后成熟得沟壑交错要多很多的干净和滑稽。我越想这个小孩问的‘有一次’,就越觉得可爱,并看见了些哲学的光线、思想的羽翼从隐隐的远处走近”可概括出第二空为欣赏。【16题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由“仿若最天籁的无伴奏合唱”可知,此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童年齐声的哈哈大笑”比作“最天籁的无伴奏合唱”,写出孩子们笑声的悦耳和天真、这是发自内心的最纯真无邪的笑声,可见童年的美好,作者对童年的赞美。【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由“他的声音是稚嫩的”可知,稚嫩是用来形容男孩的声音,这是符合男孩的年龄特点的,作为一个孩子,他的声音自然是稚嫩的,由“神情特别负责、正义”可知,“负责、正义”是来形容男孩的神情的,说明这个问题并非男孩为了搞笑或者无聊而提出来的,这是经过他认真思索后的问题,看似滑稽,却真正值得大人思考和体味。声音和深情的反差体现出童年的纯真,也启发大人要认真对待童年的问题。同时正因他认真的神情,才有了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认真对待和思考,因此为下文的内容做铺垫。可据此作答。【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第①段“我笑起来,感觉他问的天真得像一个可爱的玩笑,可又让人觉得必须得思考思考”可知,男孩的提问让我感到是一个“滑稽的玩笑”但是却需要认真对待,此项理解和表述有误;故选B。三、综合运用(5分)19.《童年》是苏联作家________(人名)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答案】高尔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的基本常识。《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20.小说不仅描绘了作者苦难的童年,而且折射出19世纪末俄国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请从以下小说人物中选出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位,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性格特点。A.阿廖沙B.外祖母C.外祖父D.小茨冈人物性格特点【答案】示例:A.阿廖沙: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有同情心,坚强,勇敢,能干,独立,自信。
B.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宽厚仁慈,热爱生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名著人物形象的能力。《童年》是著名作家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10岁之前,寄养在外祖父家的悲惨遭遇,里面主要人物有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母亲、继父等人。A.阿廖沙的形象:①心地善良,有正义感,有同情心。他喜欢外婆的上帝;痛恨外祖父和舅舅虐待小茨冈的行为,同情小茨冈和格里戈里;继父欺负母亲时,用刀子刺继父;为了替外婆报仇,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②坚强,勇敢,能干。为了生存,利用课余时间捡破烂;遇到学校非难,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三年级才离开学校。③独立,自信。母亲再婚,他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想独自生活;母亲死后不久,便到“人间”谋生。B.外祖母的形象:①慈祥善良:外祖母在父亲死后对我和母亲的照顾;收养小茨冈;帮助乞讨的格里戈里;②聪明能干:外祖母在火灾中抢出硫酸盐,有序指挥大家救火;挺身拦住受惊的马;很小就能织精美的花边补贴家用。③宽厚仁慈:默默承受生活中的种种不幸;经受丈夫的打骂和孩子的粗鲁行为,还为他们开脱。④热爱生活:外祖母在船上欣赏两岸景色;用诗一样的语言讲故事;充满激情地跳舞、唱歌。C.外祖父的形象:①吝啬:与外祖母分家;分家后该他出钱做饭时吃的不好;一起泡茶要数茶叶片。②贪婪:怂恿小茨冈偷窃;卖外祖母的衣物换钱放债;到处借钱放债。③专横:不同意女儿的婚事曾一度与之断绝关系;强迫母亲改嫁。④残暴:把“我”打昏;打骂外祖母。⑤慈爱:提醒外祖母保护母亲;给“我”讲故事,教“我”读书;母亲改嫁后教导我自立。D.小茨冈的形象:在童年是高尔基的知心好友。性格乐观淳朴、聪明伶俐、争强好胜、喜欢逞能、为得到别人的夸奖而不择手段。最后在一次搬十字架的时候被压死。四、写作(40分)21.文题我们读到了沈复的幼时趣事,体验了斗竹节人的快乐,感慨于《童年》小主人公的苦难,也对梅子涵笔下的童真感同身受。童年稚嫩,更充满意义,相信你也珍藏着一件童年趣事。题目:那件事,真有意思要求:(1)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的信息;(3)不得抄袭。【答案】例文:那件事,真有意思我们一行人,走在长满青苔草叶的路上。这是我们去往秦岭游学的第一天。突然间,一个纤小的物体从我眼前飞过去。我视线一转,急忙掏出用于装昆虫和蜘蛛的离心管。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蛾子!它有着白的翅膀,还有明黄的带着类似豹纹图案的黑色斑点,正趴在绿叶上歇息呢。我缓缓把管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鲁教版选修5历史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沪科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度新型门窗技术研发与承揽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美容美发行业美容院会员积分体系开发与运营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进口奶粉批文申请及市场准入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南京市房产局发布的房产抵押权转让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度智能门窗控制系统供应合同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服务业农民工劳动合同范本大全4篇
- 2025年度绿色生态面料生产加工合作合同4篇
- 疥疮病人的护理
- 人工智能算法与实践-第16章 LSTM神经网络
- 17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中学安全办2024-2025学年工作计划
- 网络安全保障服务方案(网络安全运维、重保服务)
- 2024年乡村振兴(产业、文化、生态)等实施战略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开发标准与规范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有机农业种植模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