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_第1页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_第2页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_第3页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_第4页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四大题型】TOC\o"13"\h\u【题型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题型2物理变化的特点】 5【题型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7【题型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12【题型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2022秋•克东县校级期末)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A.火星四射 B.发热 C.生成黑色固体 D.固体形状变化了【答案】C【分析】化学变化的判断要从本质也就是根本依据去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依赖于反应的现象.【解答】解:铁丝在氧气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在过程中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其余均是伴随的现象,辅助判断,但不是根本依据。故选:C。2.(2022秋•金凤区校级月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产生气体 B.有其他物质生成 C.有颜色改变 D.有能量放出【答案】B【分析】从概念上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新物质的形成过程,所以本质特征就是新物质的生成.而伴随的现象可以用来辅助说明变化的发生,但是发生变化最确凿的证据.【解答】解: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放光发热、颜色、气体的生成,但是这些现象能够说明变化的发生,但是却无法说明该反应的本质,即到底属于哪一类的变化,而新物质的生成,证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故选:B。3.(2022秋•潞州区月考)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B.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C.燃烧过程中镁条逐渐变短 D.燃烧后镁条变成白色固体【答案】D【分析】根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解:镁条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条逐渐变短均不能体现出有新物质生成;燃烧后镁条变成白色固体,则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故选:D。4.(2022秋•荣成市校级月考)下列关于新物质说法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答案】C【分析】可以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也可能属于新物质,例如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来说,水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该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故A不正确;B、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故B不正确;C、化学变化中生成的新物质是相对于反应物来说的,即生成了与反应物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故正确;D、元素相同也可能是新物质,例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过氧化氢和水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不正确;故选:C。5.(2021秋•青浦区校级月考)(多选)不能判断大理石上滴加稀盐酸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大理石变小 B.产生气泡 C.有固体剩余 D.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答案】AC【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有固体剩余、大理石变小不能说明了有有新物质生成,产生气泡、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都能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故选:AC。6.(2021秋•东平县校级月考)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判断它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描述是生成白色固体,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答案】生成白色固体;化学。【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结合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解答】解: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判断它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描述是生成白色固体;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答案为:生成白色固体;化学。7.(2021秋•广丰区校级期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化学变化时,总会伴随着如发热、吸热、放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或者构成物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进行重组,重新构成新的物质(或分子)。【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和微观实质进行解答。【解答】解: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故填: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1)化学变化的特征:有新物质生成。故填:新物质;(2)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物的分子分解为原子,这些原子又重新构成新的分子,故填:微粒;分子;原子;原子;分子。8.(2021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根据化学变化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回答本题.【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有时候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吸收热量,有的反应发出白光等,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例如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物质为氧化镁,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有新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9.(2022秋•西峰区校级月考)【实验目的】研究物质的变化。【方案设计】实验名称实验装置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1)研磨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晶体由块状变成粉末状变化过程中无(填“有”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变化过程中有(填“有”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实验反思】(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结合上述实验及所学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填字母)。A.物质的三态变化或形变都属于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C.变化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此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变化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此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答案】(1)粉末;形状;无;物理;(2)蓝色沉淀;有;化学;(3)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C。【分析】【方案设计】(1)根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实验反思】(3)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分析;(4)根据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判断方法来分析。【解答】解:【方案设计】(1)硫酸铜晶体研磨时,由块状变成粉末状;此变化过程中,硫酸铜晶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由于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2)此实验过程中,看到有蓝色沉淀生成,由于有不溶性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实验反思】(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A、物质的三态变化或形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说法正确;C、变化过程中有气体产生,此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加热生成水蒸气,有气体产生,但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D、变化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此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无色的氧气在加压和降温时变为淡蓝色的液氧,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粉末;无;物理;(2)蓝色沉淀;有;化学;(3)是否有新物质生成;(4)C。【题型2物理变化的特点】 10.(2021•天山区校级一模)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答案】B【分析】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关系已经伴随的形象进行分析.【解答】解: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瓷碗破碎,故A错误,B、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故B正确,C、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故C错误,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水加热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11.(2021•靖西市模拟)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 B.食物腐烂 C.燃放礼花 D.切割玻璃【答案】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钉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燃放礼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切割玻璃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12.(2021秋•安丘市校级月考)(多选)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B.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D.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答案】B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逐项分析判断.【解答】解:A、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例如折断木条,故A错误;B、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B正确;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不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铁矿石的粉碎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故选:BD。13.(2021秋•萨尔图区校级月考)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答案】物理;化学;生成新物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故答案为:物理;化学;生成新物质。14.(2021春•西城区校级期中)根据实验内容选择最恰当选项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填写字母)(1)用试管将水加热至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2)如图所示,在盛有少量石灰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注意观察并记录两支试管中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有:A.产生大量无色气体B.水沸腾变成蒸气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蒸气遇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1)液态的水BD液态的水(2)块状的石灰石等AC二氧化碳气体等【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根据水的三态变化来分析;(2)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给试管中的液态水加热时,会观察到水沸腾变成蒸气,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移近试管口,蒸气与冷的玻璃片凝结成无色液滴;(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所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实验序号变化时发生的现象(1)BD(2)AC【题型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15.(2023•天宁区校级一模)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 B.蛋白质变性 C.石油分馏 D.干冰升华【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B、蛋白质变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C、石油分馏是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故选:B。16.(2023•市南区二模)《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图文并茂地记载了农业、工业、手工业等各项技术。下列产品制作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生铁冶炼 B.榨取蔗汁 C.烧制陶瓷 D.树皮造纸【答案】B【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冶炼生铁,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B、榨取蔗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C、陶瓷烧制过程中有硅酸盐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树皮造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B。17.(2023•武汉)《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纺纱织布 B.伐木制舟 C.烧制陶瓷 D.海水晒盐【答案】C【分析】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纺纱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伐木制舟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18.(2022春•临淄区期中)(多选)齐文化博物院是一座集文物收藏、展陈、保护、研究、教育、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珍藏许多珍贵文物,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书画等。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冶炼金属 B.雕刻玉石 C.锤打黄金 D.古法造纸【答案】AD【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雕刻玉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捶打黄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古法造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故选:AD。19.(2023•船营区一模)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方法。下列实验过程中有放热现象,请从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角度,将下列实验A与C(填字母)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主要都是由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放热现象。【答案】C;化学。【分析】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解答】解:A、实验中硫燃烧放出热量,并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实验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但溶解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实验中镁粉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并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与C可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主要都是由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放热现象;故答案为:C;化学。20.(2022•天津模拟)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一书中记载有“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压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是:①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成黑色硫化汞;③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1)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有(填“有”或“无”)物理变化,若有,请写出标号:③,理由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变化。(2)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有(填“有”或“无”)化学变化,若有,请写出标号:①②(3)步骤②研磨应该在研钵中进行。(4)根据以上分析,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答案】(1)有;;③;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变化;(2)有;①②;(3)研钵;(4)有无新物质生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1)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黑色硫化汞隔绝空气加热变成红色硫化汞晶体,颜色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则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有物理变化,标号:③,理由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变化;故答案为:有;;③;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颜色变化;(2)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红色的硫化汞(即丹砂,化学式为HgS)在空气中灼烧有汞生成,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汞和硫在一起研磨成黑色硫化汞,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则在上述三点含义中,描述的有化学变化,标号:①②;故答案为:有;①②;(3)研磨固体需要在研钵中进行,则步骤②研磨应该在研钵中进行;故答案为:研钵;(4)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则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故答案为:有无新物质生成。21.(2022•杭州模拟)折断铁丝是物理变化,这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铁丝生锈是化学变化,这是因为有新物质铁锈生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物质。【答案】物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折断铁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丝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物质。故答案为:物理;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22.(2022秋•洪泽区校级月考)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②④⑦,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③⑤⑥。(填序号)①汽油燃烧②粉笔折断③食物腐烂④矿石粉碎⑤铁钉生锈⑥糯米酿酒⑦甘蔗榨汁【答案】②④⑦;①③⑤⑥.【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②粉笔折断④矿石粉碎⑦甘蔗榨汁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①汽油燃烧③食物腐烂⑤铁钉生锈⑥糯米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②④⑦;①③⑤⑥.23.(2022秋•环翠区校级期中)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和放热,许多物质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和放热的现象。小李同学认为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收集证据)(1)将干冷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水雾;b.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c.手摸烧杯外壁热的感觉;d.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直到熄灭。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燃烧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观察白炽灯泡(灯管为钨丝)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发烫灯丝为银白色固体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获得结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得出猜想一(填“—”或“二”)正确的。【答案】(收集证据)(1)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物理;(获得结论):一。【分析】(收集证据)(1)根据将干冷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以及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来分析;根据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来分析;根据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来分析;(2)根据通电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来分析;(获得结论):根据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来分析。【解答】解:(收集证据)(1)将干冷的烧杯罩住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b.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和水;该过程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蜡烛燃烧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能量转化形式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只是能量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获得结论):综合上述两个实验可知,有发光和放热的变化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所以猜想一正确。故答案为:(收集证据)(1)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2)物理;(获得结论):一。【题型4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24.(2023•宜昌)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裁玻璃 B.金属铜作导线 C.石墨作铅笔芯 D.稀硫酸除铁锈【答案】D【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解答】解:A、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金属铜作导线是利用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C、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其硬度小,且呈深灰色,这些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其能与铁锈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铁,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25.(2023•开福区二模)“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A.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B.用黏土烧制陶瓷 C.用焦炭冶炼金属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答案】D【分析】A、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B、根据用黏土烧制陶瓷,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D、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解答】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氢气用作清洁燃料,体现其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B.用黏土烧制陶瓷,发生了化学反应,体现其化学性质,故B不正确;C.焦炭具有还原性,所以可以用焦炭冶炼金属,体现其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D.干冰升华吸热,所以用于人工降雨,体现其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选:D。26.(2023•云南)空气的成分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下列属于氮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答案】D【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无色无味,描述的是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难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密度略小于空气,描述的是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不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27.(2023•江岸区模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硫黄的国家,在东汉《神农本草经》中曾提到纯硫提炼法。下列关于硫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淡黄色固体 B.难溶于水 C.熔点低 D.能在空气中燃烧【答案】D【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淡黄色固体,描述的是硫的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难溶于水,描述的是硫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熔点低,描述的是熔点,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硫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28.(2022•静安区二模)(多选)物质的用途涉及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A.石墨用于做电极 B.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 C.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 D.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答案】BD【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解答】解:A、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二氧化碳用于制作碳酸饮料,包含着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用氢氧化钠做干燥剂,是利用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用氢氧化钙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氢氧化钙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BD。29.(2022秋•潞州区月考)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生活中经常见到各种铝制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铝的性质,搜集了铝制易拉罐和铝箔,进行如下实验:①用剪刀剪下一段铝片,用砂纸打磨光亮,观察到铝片为银白色,用小刀在铝片上刻画可以看到明显的划痕。再将其代替导线连接至电路中,小灯泡发光。②将上述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铝片表面很快变成灰白色,失去光泽,表面生成一层膜,膜内部的铝也很快熔化。③再取一片铝箔卷成柱状,末端系一根小木条,点燃木条,待木条快燃尽时,立即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等烟散尽后可看见白色固体。(1)根据以上探究,归纳铝的主要性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硬度较小、有导电性、熔点较低。化学性质:在氧气中能燃烧。(2)写出铝箔在氧气中被点燃时,产生的现象:剧烈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3)以上实验证明,金属镁和铝的性质比较相似,但也有区别,你认为它们的区别是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而铝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答案】(1)银白色固体、硬度较小、有导电性、熔点较低;在氧气中能燃烧;(2)剧烈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3)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而铝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分析】(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2)根据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来分析;(3)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用砂纸打磨光亮,观察到铝片为银白色,说明铝是银白色固体;用小刀在铝片上刻画可以看到明显的划痕,且能用剪刀剪断,都说明铝的硬度较小;将铝片代替导线连接至电路中,小灯泡发光,说明铝具有导电性;将铝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表面生成一层膜,膜内部的铝也很快熔化,说明铝的熔点较低,所以铝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固体、硬度较小、有导电性、熔点较低;取一片铝箔卷成柱状,末端系一根小木条,点燃木条,待木条快燃尽时,立即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铝箔剧烈燃烧,说明铝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铝的化学性质有:在氧气中能燃烧;(2)根据题意可知,铝箔在氧气中点燃后,发现铝箔剧烈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等烟散尽后可看见白色固体;(3)金属镁条为银白色固体,硬度较小,有导电性,熔点较低,在空气中和氧气中都可剧烈燃烧;而铝片只在氧气中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答案为:(1)银白色固体、硬度较小、有导电性、熔点较低;在氧气中能燃烧;(2)剧烈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产生浓厚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3)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而铝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30.(2023春•丰城市校级期中)阅读以下描述语句,选取数字序号填空。①常温下氯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③氯化钠不能燃烧④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摄氏度,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态⑤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⑥氯化钠用于配制医疗上的生理盐水⑦工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来制取碳酸钠、氯气等(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①②。(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③。(3)描述化学变化的是:⑤。(4)描述物理变化的是:④。【答案】(1)①②;(2)③;(3)⑤;(4)④。【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解答】解:(1)①常温下氯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描述的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②易溶于水,描述的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2)③氯化钠不能燃烧,描述的物质不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3)⑤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描述的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4)④给氯化钠固体升温至801摄氏度,氯化钠固体熔化变为液态,描述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1)①②;(2)③;(3)⑤;(4)④。31.(2022秋•乳山市期末)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酒精易燃烧,⑤因此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⑥酒精在灯芯边汽化,⑦边燃烧,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根据上述描述,请你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①②③;(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④;(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有⑥;(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有⑦;(5)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⑧;(6)描述酒精用途的有⑤。【答案】(1)①②③。(2)④。(3)⑥。(4)⑦。(5)⑧。(6)⑤。【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1)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是物理性质,则题文中酒精的物理性质有: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2)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是化学性质,则题文中酒精的化学性质是酒精易燃烧。(3)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题文中,酒精燃烧时发生汽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酒精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酒精燃烧后生成了新物质,即酒精燃烧属于化学变化。(5)描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现象的有: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6)酒精具有可燃性,因此常被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是酒精的用途。故答案为:(1)①②③。(2)④。(3)⑥。(4)⑦。(5)⑧。(6)⑤。32.(2022秋•代县期末)某化工厂发生氯气(Cl2)泄漏事故,继而发生氯气罐爆炸,周围的许多群众紧急撤离。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毒、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1)根据以上信息,氯气的物理性质有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据报道:氯气罐内为液氯,因氯气罐泄漏处置不当使液氯急剧挥发产生爆炸,造成氯气罐爆炸的直接原因属于物理变化(填“物理”或“化学”)。【答案】(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物理.【分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2)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这些描述的都是氯气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为: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剧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2)液氯挥发,由液体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在有限度的空间内发生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33.(2022•海南模拟)某研究人员将等体积等浓度的84消毒液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环境中恒温加热,测得溶液ORP(ORP越大,消毒效果越好)的变化如图1所示。另将一装有84消毒液的烧杯在光源下持续照射,溶液中ORP变化如图2所示。(1)从图1中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