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2文言文比较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1页
考点12文言文比较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2页
考点12文言文比较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3页
考点12文言文比较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4页
考点12文言文比较阅读-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高频考点专题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高频考点专题训练考点11文言文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资治通鉴》)【乙】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2)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成语。(1)但当涉猎()(2)见往事尔()(2)刻削之道()(4)举世亦然()2.用现代汉语写出两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1)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3.乙文着重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4.选出【甲】【乙】两文的解读与分析又错误的一项()A.甲文“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乙文“为其后可复者也”的“为”的用法是不一样的。B.甲文中“吴下阿蒙”意指“在吴下时没有才学的吕蒙”,现在指才识尚浅的人。C.乙文主要是用比喻的方法来阐述道理,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语言简练畅达。D.甲文的“何见事之晚乎”与乙文的“则事寡败矣”两者所阐释的道理是一样的。【答案】1.①只②了解③方法④这样2.(1)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2)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3.对于不可恢复挽回的事,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的去对待,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4.D【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根据句意解释词义。(1)句意: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但:只是。(2)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3)句意:雕刻方法是。道:方法。(4)句意:办事情也是这样。然:这样。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逐字对译,直译、意译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补充省略成分,关键词语的翻译等。重点词语:遂,于是;拜,拜见;别,分别;目,眼睛;可,可以。3.本题考查文言语段的理解。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概括作答。根据乙文中“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一句的意思是:办事情也是这样:一件事做了以后还能再弥补,这样做事情就很少会失败。告诉我们:对于不可恢复挽回的事,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的去对待,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4.本题考查文言语段的理解。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D选项中,甲文的“何见事之晚乎(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阐释的道理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人;乙文的“则事寡败矣(这样做事情就很少会失败了)”阐释的道理是:对于不可恢复挽回的事,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的去对待,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二者所阐释的道理是不一样的;故选D。【点睛】乙参考译文:雕刻的方法是:鼻子不如先雕刻得大些,眼睛不如雕刻得小些。因为鼻子刻得大了,可以修改小些,刻小了就不能再改大了;眼睛刻得小了,可以修改的大些,如果刻得大了,就不能再改小了。”办事情也是这样:一件事做了以后还能再弥补,这样做事情就很少会失败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辨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鲫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晓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青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余近日以军务倥偬(4)然此策尚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3.【甲Ⅱ【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_______”的品质。4.【甲】【乙】两文中有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答案】1.(1)推脱(2)到,等到(3)因为(4)但是2.(1)只应当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3.结友;有恒(勤朴)4.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理解句意,推断文言文实词含义。(1)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脱;(2)句意: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3)句意:我最近因为军务繁忙。以:因为;(4)句意:但是这个计策要执行下去。然:但是。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罢了;(2)如是:像这样;数:多;未尝:不曾;亦:也。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要理解文意,然后从文中搜集信息。【甲】文写的是孙权劝吕蒙学习的事,起初吕蒙用各种理由推脱,在孙权的劝说下,终于开始学习。时隔不久,当鲁肃见到吕蒙,在交谈中发现吕蒙的长进特别大,出于对他的钦佩,于是与吕蒙“结友”;【乙】文中“吾家本诗礼门阀,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一句意思是“我们家本是知书达礼名门贵室,勤奋和朴实是我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心又是勤劳朴实的根源”,由此可知作者最终培养了自己“有恒”的品质。据此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整理出自己的观点。【甲】文中孙权提到“但当涉猎”也就是粗略地阅读,这样能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借鉴【乙】文中的“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每天写一页字,看二十页书)”“决不肯今日耽搁(我绝不肯今天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也不会因为明天有事,今天提前完成)”可知,在固定时间,给自己布置固定的人物来完成,提高自身;根据“用朱笔圈批”可知,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勾画重点语句,做好批注。据此回答意对即可。【点睛】【乙】参考译文:我最近因为军务繁忙,睡不好觉,吃不好饭。我家本是诗礼名门贵室,勤朴是我处世立身的原则,而坚持又是勤朴的根本。我虽然在军中,尚能每天写一页字,看二十页书,看完之后,用蘸红色的毛笔圈点批注,每天以完成这件事情为最好。有时遇到事务繁忙复杂,即使第二天补上看书写字也不高兴,所以一定会抽出时间来完成这件事情。然而这个计策要执行下去,就必须早起数小时来完成。我绝不肯今天耽搁,明天再补;也不会因为明天有事,今天提前完成。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注释】①张咏:宋朝名臣。②准:寇准,宋朝宰相。③学术:学问。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研究儒家经典)C.但当涉猎(但,但是)D.及准出陕(等到)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⑵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4.两篇选文的主旨都是劝别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5.甲文是谈学习的重要性,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C2.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⑵张咏将要离开,寇准送他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3.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4.乙文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而甲文中孙权是直截了当地劝说吕蒙要加强学习。5.示例: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解析】1.C.但当涉猎: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但,只,只是。)故选C。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本题重点词:(1)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去:离开。何:什么。教:教导。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这句话意思是:寇准没有领会到张咏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归”是“莫喻其意”后的动作,因而“取其传读之”。故断句为: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由“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可知,孙权跟吕蒙讲解了学习重要性,是直截了当劝学的;乙文先是对下属说“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再是对寇准说“《霍光传》不可不读也”。由此可以看出乙文是委婉劝学的。5.本题考查阅读理解与启示。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文本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谈启示答案不唯一,如:要虚心接受别人建议,认真治学,就一定能够成功;读书学习可以使人进步,增强自身的素质。【点睛】乙参考译文:张咏在成都做官,听说寇准做了宰相,就对自己的同僚下属说:“寇准是少见的人才,可惜他知识学问不够啊。”等到寇准出使到陕西的时候,恰好张咏从成都被罢官回来,寇准隆重设宴,准备酒食款待张咏。张咏将要离开的时候,寇准把他一直送到郊外,寇准问他:“您有什么话要教导我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能不去看啊。”寇准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回去以后拿出《霍光传》来看,看到里面有“不学无术”这句话的时候,才明白过来。笑着说:“这是张公在教导我啊。”(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①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撤②,批亢捣虚③,形格势禁④,则自为解耳。今梁⑤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⑥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⑦,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①辎车: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②撤:以手指叉人。③亢:强,盛。批亢捣虚: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④形格势禁:犹言“形势急转”“形势变化”。⑤梁:魏国都城,也称大梁。⑥罢:同“疲”。⑦邯郸:赵国都城。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田忌欲引兵之赵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B.卿言多务,孰若孤若躇步跐蹈(《杞人忧天》)C.齐威王欲将孙膑出郭相扶将(《木兰诗》)D.魏果去邯郸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3.甲乙两文都有“劝”,请分别概述两文“劝”的内容,并结合原文分析“劝”的结果。【答案】1.D2.①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②现在魏国与赵国相攻打,轻装、精锐的士兵一定全部在外,老弱士兵在国内疲惫不堪。3.甲文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先声明学习的目的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之后又以自己为例劝导吕蒙。根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吕蒙学有所成;乙文中田忌想要带兵去赵国,孙膑分析形势,认为魏国国内空虚,建议田忌带兵攻打大梁,从而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根据“田忌从之”“大破梁军”可知,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最终大破梁军。【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A.之:到……去/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两个“之”的意思不同;B.若:比得上/如果。两个“若”的意思不同;C.将:使……为将/搀扶。两个“将”的意思不同;D.去:离开/离开。两个“去”的意思相同。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①重点词: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治,研究;邪,同“耶”,语气词。②重点词:轻兵锐卒,行动轻捷迅疾的精锐部队;竭,全部;罢,同“疲”,疲惫。3.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把握。甲文孙权劝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分析,吕蒙以军事繁忙为由推脱,孙权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之后他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根据“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吕蒙最终学有所成;乙文中田忌想要带兵到赵国去,孙膑分析了战争形势,根据“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劝说田忌“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最后大破梁军。【点睛】(乙)参考译文: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威王想要让孙膑做将领。孙膑辞谢说:“受过刑的人不可以做将领。”于是就用田忌做将领,让孙子做军师,在有帷幕的车子里,坐着为田忌谋划。田忌想要带兵到赵国去,孙子说:“解乱丝不能整团地抓住去拉,劝解打架不能在相持很紧的地方去搏击。打击要害处,直捣空虚处,形势变化,就自然化解。现在魏国与赵国相攻打,轻装、精锐的士兵一定全部在外,老弱士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带兵直接奔向大梁,占据它的要路,冲击它的正空虚的地方,它就会放弃赵国回兵自救,这样我们就一举解救了赵国的围困而把军队疲惫的弊端留给了魏国。”田忌听从了孙膑。魏国果然离开了邯郸,跟齐军在桂陵交战。齐军大败魏军。(五)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德修期耳。”(节选自《北史·傅永》,有删改)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①卿言多务,孰若孤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③寻复南奔④涉猎经史,兼有才干2.翻译句子。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答案】1.①谁,②知晓事情,③不久,④广泛阅读2.①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②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3.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4.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①句意为: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孰,谁。②句意为: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见事,知晓事情。③句意为:不久又投奔南方。寻,不久。④句意为: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涉猎,广泛阅读。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当涂,当道、当权。②与,给。书,信。而,却。答,回复。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他听取了孙权的劝说,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乃始就学”,所以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因为他朋友给他写信,他不会回信,求教洪冲,洪冲不但没帮他回信,反而责骂他,他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从此发奋读书。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从身份上来看,吕蒙是孙权手下的一员武将,从“蒙辞以军中多务”可以看出。傅永也是武将,从“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可以看出。两人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后,都能刻苦学习,有了惊人的长进。甲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谈话从侧面表现出来。乙文“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和皇帝对傅永的评价体现了这一点。【点睛】乙参考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叔父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做了崔道固的城局参军,与崔道固一起投降北魏,做了平齐郡的平民。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六)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吕蒙传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注释】①代:代理。②屯:屯兵之处。③顾:拜访。④虞:意料,预料。⑤造次:鲁莽,轻率。⑥画五策: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及鲁肃过寻阳(2)因为肃画五策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见()(2)轻()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4.请结合甲、乙两选文内容说说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的原因。【答案】1.(1)及/鲁肃过寻阳(2)因/为肃画五策2.(1)了解(2)轻视3.(1)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2)吕子明,我不知道你的才智和谋略竟然到了如此(高妙)的境地!4.答题要点,吕蒙因为勤读书而变得富有才略,不再是当年的一介武夫,这让鲁肃刮目相看,一改原有的轻视之心而生敬佩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1)句意为: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及/鲁肃过寻阳;(2)句意:于是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因”是句首的连接词,后面要停顿,再根据句意可知,正确的停顿应为:因/为肃画五策。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1)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2)句意: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轻:轻视。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一般要求直译。(1)“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才略(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泛指吴地)”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2)“才略(才干和谋略)”“乃(竟然)”“至(到)”是此句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甲文突出的是吕蒙的变化,乙文还表现出鲁肃对吕蒙的态度由轻视到叹服的变化。结合两文内容,从甲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乙文中“肃意尚轻蒙”“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等语句中可知,吕蒙因为勤奋读书而变得富有才略,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说明鲁肃改变了轻视吕蒙的态度,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也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从侧面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点睛】乙参考译文: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扬,不可以用原来的态度对待他,您应该去拜访他。”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迷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共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不饬无类,无类失亲,失亲不忠,不忠失礼,失礼不立。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①,水潦②注焉,萑苇③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释】①污池:水池。②水潦:雨水。③萑(huán)苇:芦苇。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过寻阳_________(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3)勇力不足惮_________(4)孰知其源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蒙辞以军中多务4.乙文划线句子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答案】1.①经过②对朋友辈的敬称③使人害怕④谁,哪一个2.(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3.蒙/辞以军中多务4.我们年轻的容貌、强壮的体力、显赫的家族名声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消逝,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赢得长久的声誉。(意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经过寻阳的时候。过:经过;(2)句意: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3)句意:他的勇武气力(不够)不值得让人忌惮。惮:使人害怕;(4)句意: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孰:谁,哪一个。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罢了;(2)故:所以;容:容貌;饰:修饰。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蒙辞以军中多务”为完整语句,可在“主谓间断句”,可在主语“蒙(吕蒙)”后断句;故断为:蒙/辞以军中多务。4.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寄寓的道理。“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意思是:一个人的容貌形体(不美)不值得让人观赏,他的勇武气力(不够)不值得让人忌惮,他的祖先(没有名声)不值得让人称赞,他的家族姓氏(不显赫)不足以让人称道,最终有很大的名气,让天下人显著地听到,名声在子孙后代中流传,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可知,一个人的容貌、武力、家族所带来的名声都不足以为人称道,最终有所得,名声流传的原因在于学习;可见我们要不断努力学习,涵养自己的能力,以赢得长久的声誉。【点睛】【乙】参考译文:孔子对孔伯鱼说:“孔鲤啊,我听说能够和人整天不停地谈论而不厌倦的,大概只有学问吧。一个人的容貌形体(不美)不值得让人观赏,他的勇武气力(不够)不值得让人忌惮,他的祖先(没有名声)不值得让人称赞,他的家族姓氏(不显赫)不足以让人称道,最终有很大的名气,让天下人显著地听到,名声在子孙后代中流传,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够不修饰。不修饰就是不礼貌,不礼貌就会失去别人的亲近,就没有了别人对你的忠诚,没有了忠诚也就没有了礼,失去了礼也就不能自立。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譬如污水池,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九)【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建本》)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解释划横线的词。(1)及鲁肃过寻阳()(2)恐已暮矣()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卿言多务,孰若孤?(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答案】1.①到,等到②迟、晚2.(1)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日出时的阳光;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3.示例(甲)文: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乙)文: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想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技巧:把握句子翻译,然后明确文言实词的意思。(1)及鲁肃过寻阳: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及,到,等到。(2)恐已暮矣:恐怕已经晚了。暮,迟,晚。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技巧:完整流畅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展现重点字词的意义。(1)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言,说。孰,谁。若,像。孤,古时王侯的自称。(2)少,少年时。好,喜欢。如,好像。阳,阳光。壮,壮年。日中,中午。之,的。光,光明。3.本题考查主题。答题思路: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关键性的句子,谈自己在学习上获得的启示,一般启示都是道理性的。(1)【甲】结合“蒙辞以军中多务”“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等句子可知,吕蒙最开始用军中多务来推辞,拒绝读书学习,后来吕蒙听从孙权劝说,开始学习,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吕蒙一样,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知错能改,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2)【乙】结合“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等句子可知,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但是师旷却用比喻的方法,把不同年龄段的学习和不同的光芒联系在一起,告诉晋平公虽然随着年龄增长,光芒逐渐减弱,但是总比黑暗要好,这启示我们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想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点睛】乙参考译文:【乙】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年龄七十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说:“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人戏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壮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强烈的阳光;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晋平公说:“说得真好啊!”(十)【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乙】初,张咏①在成都,闻准②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③不足尔。”及准出陕④,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⑤。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张咏劝学》【注】①张咏:宋朝名臣。②准:寇准,宋朝宰相。③学术:学问。④出陕:出任陕州知州。⑤大为具待:盛情地款待。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3)但当涉猎 ( )(4)及准出陕 ( )(5)准莫谕其意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3.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两篇选文的主旨都是要劝人学习,两文中劝说的方式有何不同?【答案】1.(1)推托(2)研究儒家经典(3)只,只是(4)等到(5)明白(每小题1分)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张咏将要离开,寇准送他到郊外,寇准问张咏:“您有什么要教导我的吗?”3.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展,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4.《张咏劝学》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而《孙权劝学》中孙权是直截了当地劝说吕蒙要加强学习。【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中重点要注意“治经”是“研究儒家经典”的意思。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题中注意“卿”“治”“博士”“何以”等字词的翻译。3.本题考查情节安排的妙处。写鲁肃过寻阳时的情节主要写了鲁肃跟吕蒙谈论博学、结友等情节,突出了孙权的善劝和吕蒙的惊人长进,也就是说明孙权劝学取得良好效果,吕蒙学有所成。所以不是赘笔。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疏通文意。从原文内容中寻找答案。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不难总结出,《张咏劝学》中张咏是委婉地劝说寇准要加强学习,而《孙权劝学》中孙权是直截了当地劝说吕蒙要加强学习。【点睛】【乙】参考译文张咏在成都的时候,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边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后来寇准出知陕州,适逢张咏从此路过,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张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寇准听了,一时没有弄清张咏的用意;回家后取出《霍光传》来读,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大悟地笑着说:“这就是张咏对我的规劝啊!”(十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节选自《木兰诗》)(二)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①,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②。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③,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选自《木兰从军》)注:①习骑:练习骑马。②当行:在征发之列。③驱驰:策马疾驰。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当户理红妆理:________(2)著我旧时裳著:________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3.语段(一)写木兰一连串富有女儿情态的行为有什么作用?4.语段(一)与语段(二)分别侧重塑造木兰哪方面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答案】1.①整理,梳理②穿2.(可汗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3.示例:既写出了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又表现出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4.语段(一)侧重塑造木兰淡泊名利、珍惜亲情普通人形象;语段(二)侧重塑造木兰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对着门梳妆打扮起来。理:整理,梳理;(2)句意: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著:穿。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中重点词有:策勋(记功)、十二转(形容功劳极高)、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作答此题,首先要联系全文,深刻理解句段含义;其次,要体会该段在文中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选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一段即“木兰一连串富有女儿情态的行为”,句意为: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写出木兰对自己曾经生活的家充满着亲切的回忆与感情,抒发木兰深深的思乡之情;“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写出木兰从军归来,终于能以女孩儿形象示人,迫不及待恢复女装的情形,由此可见木兰对女儿装的喜爱和怀念;“开、坐、脱、著、理、帖”连用六个动词,生动具体写出木兰代父从军归来,衣锦还乡恢复女儿装后的愉悦之情。4.本题考查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由选文(一)“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木兰不慕名利,不求功名利禄,只愿和家人团聚。由此可见,选文(一)侧重描写木兰作为一名普通女孩,对故乡的思念、对家人牵挂的思想感情;由选文(二)“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可知,作者笔下的木兰驰骋沙场、英勇善战、不输男子。由此可知,选文(二)侧重塑造一个骁勇善战,能力超群,建功立业的英雄花木兰形象。【点睛】(二)参考译文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她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当时正碰上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队伍中。因为她的父亲年老多病不能胜任。木兰于是女扮男装,在集市买了马和马具,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四处征战了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哈!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领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的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乙】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言。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选自欧阳修《归田录》)注释:①吕文穆公: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②孝卫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为卫国公。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徐以杓酌油(2)笑而遣之(3)尤所眷遇(4)昔贤之所难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陈康肃公善射②择其善者面从之B.①但手熟尔②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C.①不为物累②为人谋而不忠D.①欧因公弟献以求知②以我酌油知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闻者叹服,以为贤于李卫公远矣。5.【甲】文的陈康肃公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乙】文中的吕蒙正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性。【答案】1.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2.(1)慢慢地(2)打发(3)尤其(格外/特别)(4)从前(过去/以前)3.B4.(1)陈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2)听说这件事的人都赞叹佩服(吕蒙正),认为他比李卫公更贤良。(或:认为他比李卫公贤良得多。)5.恃才傲物傲慢无礼、(性情暴躁、通达爽快)吕蒙正为官清廉、不为物欲所累为人宽厚、幽默风趣【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意: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员,家里藏有(一面)古镜,自己说这面镜能照二百里。注意限断两处,故断句: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徐,慢慢地;遣,古今异义词,打发;“尤所眷遇”意思是:尤其赏识。尤,尤其,特别;“昔贤之所难”意思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昔,过去。3.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擅长/名词,优点;B.副词,只,只是/副词,只,只是;C.介词,被/动词,替;D.连词,来/介词,凭、靠;故选B。4.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忿然,气愤的样子。然,……的样子。安,怎么。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2)闻者,听到的人;叹服,赞叹佩服;于,比。5.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人物的相关描写和事迹分析。从“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体现陈康肃恃才傲物;“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能看出陈康肃骄傲自大,性情暴躁的性格特点;从“康肃笑而遣之”能看出陈康肃通达爽快。从“吕文穆公蒙正以宽厚为宰相”能看出吕蒙正宽厚的性格特点,从“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能看出吕蒙正幽默风趣,不役于物,淡泊的品性。【点睛】乙参考译文: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宽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赏识。有一位朝庭中的官员,家里藏有(一面)古镜,自己说这面镜能照二百里。(朝士)想凭借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他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闲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告诉他,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他的弟弟于是不敢再说这事了。听到这话的人都赞叹佩服吕蒙正,认为他比李卫公更贤德。大概他的嗜好很少并且能够不被外物牵累,(这)是过去的贤人也很难做到的。(十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北宋欧阳修《卖油翁》)【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清袁枚《卖蒜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3)观者如堵_____________(4)叟能如是乎_____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2)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愿为市鞍马B.公亦以此自矜以拳打砖墙C.但微颔之但见杨双膝跪地D.以我酌油知之垂死之年4.陈尧咨和杨二相公的性格有什么相似处?你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答案】1.①点头②怎么③一堵墙④这,这样2.(1)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2)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3.C4.他们都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哗众取宠,炫耀于世。教训:要虚心,不要目中无人,不要骄傲自满,要知道强中更有强中手……【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确定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1)大意:只是微微点点头。颔:点头。(2)大意: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安:怎么。(3)大意: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堵:一堵墙。(4)大意:你能够像我这样吗?是:这,这样,代词。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本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尽量字字落实,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特殊句式等现象。本题注意下列重点词语:(1)汝:你。知:懂得。射:用作名词,箭法。精:高明。(2)叟:老人。不绝:不断。旁睨:斜着眼睛看。揶揄:嘲笑。3.A.成为/为此;B凭/用;C.均是“只”;D.这,这个道理,代词/的,助词;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概括人物形象并谈教训。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提炼关键语句分析概括,再结合人物特点总结应该吸取的教训。【甲】文“公亦以此自矜”“尔安敢轻吾射”体现陈尧咨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特点,“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体现陈尧咨仗着自己武艺高强,炫耀自己。【乙】文“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和“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等动作、语言描写,也体现杨二相公骄傲自大的性格。教训:这两个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最后都遇到高手,有些难堪。可见,不要目中无人,更不要骄傲自满,要懂得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点睛】【乙】参考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相公,精通拳术,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杨二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儿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十四)(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 B.但微颔之/但当涉猎C.睨之,久而不去/旦辞爷娘去 D.但手熟尔/尔安敢轻吾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岂汝先人志邪?3.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答案】1.D2.(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这)难道是你死去父亲的心愿吗?3.因为卖油翁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而已;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不务正业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A.安:都是“怎么”的意思;B.但:都是“只”的意思;C.去:都是“离开”的意思;D.尔:同“耳”,罢了/代词,你;故选D。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发矢(射出的箭)、但(只)、颔(点头)”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岂(难道)、汝(你)、先人(指父亲)、志(遗志,心愿)”几个词是重点词语。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阅读甲文,根据卖油翁所说的话“无他,但手熟尔”,可知他“但微颔之”的原因是:一方面是对陈尧咨射技精湛的认可,另一方面觉得陈尧咨射技高超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阅读乙文,根据陈尧咨母亲的话语“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可以看出她之所以会“杖之”,是因为陈尧咨只顾自己的玩乐,辜负了父亲对他的期盼。据此理解概括分析作答。【点睛】(乙)参考译文:陈尧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尧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陈尧咨说:“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服的。”他的母亲说:“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力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他的母亲)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十五)【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节选自《卖油翁》【乙】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①,相和悲鸣。后游郢②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③,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④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山人默然而反。[注释]①鹘(gŭ):一种凶猛的鸟。②郢(yĭng)楚: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阙:止息,终了。④款扉:款,真诚;扉,门。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或短语在文中的意思。(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__(2)康肃笑而遣之_______________(3)尝得异人传授_______________(4)既阙_______________(5)山人默然而反。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2)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4.下面关于甲、乙两文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B.乙文中“每于断林荒荆间,……凄禽寒鹘,相和悲鸣。”正面表现了乔山人技艺高超。C.甲文通过对卖油翁动作、神态传神细腻地描写,是为了表现卖油翁的沉着、冷静。D.甲文中“康肃公”对“油翁”流露的是一种敬佩之情;乙文中“乔山人”对“邻媪”流露的则是一种失望之情。【答案】1.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2.①只是对此微微点头②打发③曾经④已经⑤同“返”,返回3.(1)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地没有离开。(2)现在我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声,像极了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4.B【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我弹琴大半辈子,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知音!题干限制只画一处。“吾抱此半生”与“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是两层意思,故断为: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但微颔之: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句意:陈尧咨笑着打发他走了。遣:打发。(3)句意: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尝:曾经。(4)句意:已经弹奏完了。既:已经。(5)句意:山人听了后默默地离开了。反:同“返”,返回。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释,放下;睨,斜着眼看;去,离开。(2)重点词:鼓,弹琴;酷类,极像。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B.乙文中“每于断林荒荆间,……凄禽寒鹘,相和悲鸣”,是通过禽鸟的反应,侧面表现乔山人技艺高超。本项中“正面表现”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点睛】乙参考译文:在开国初年,有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曾经得到过奇异的人传授。他常常在荒山野岭,多次地弹奏,使飞鸟凄凉,使鹘鸟寒冷,一起应和着悲哀地鸣叫。一次他游历到楚国,在旅店独自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已经弹奏完了,乔山人说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敲门问她。老妇人说道:“我的丈夫活着的时候,是把弹棉花当作职业的。现在听见你在这里弹的琴声,极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罢了!”山人听了后默默地离开了。(十六)[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辑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公亦以此自矜(2)康肃笑而遣之(3)但手熟尔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但当涉猎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B.大兄何见事之晚见其发矢十中八九C.自以为大有所益以钱覆其口D.当世无双但当涉猎3.翻译下列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4.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1)自矜:自夸(2)遣:打发;(3)尔:同“耳”,相当于“罢了”2.A3.(1)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4.示例:【甲】文,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并告诉我们人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乙】文,我领悟到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踏踏实实地学习,认认真真地操练。【解析】1.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矜:自夸、夸耀;(2)句意: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遣:打发;(3)句意: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尔:同“耳”,相当于“罢了”。2.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A.但:均为只,只是;B.见:知晓/看到;C.以:认为/用;D.当:处在某个时候/应当;故选A。3.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句重点词语:矢,箭;但,只;颔,点头。(2)句重点词语:日,每天;居,居住;则,于是;道,方法。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围绕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进行叙述。甲文,写卖油翁酌油入葫芦的故事,表现其倒油技艺的高超和熟练,却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告诉我们所有技能都能通过长期反复苦练而达至熟能生巧之境;;乙文,“南之没人,日与水居,十五可没”这是因为他们熟悉水性,经过长年累月与水打交道,才一点一点掌握了水性。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知识,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验证,都是纸上谈兵,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才能出真知;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刻苦钻研,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据此作答即可。【点睛】乙参考译文: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方法。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即便是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十七)(一)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二)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之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洑旋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公亦以此自矜②徐以杓酌油沥之③不能前进至于宝所④举船商人没水而死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限断三处)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至洄洑旋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4.读了文章(一),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至少两点)?如果用一个成语表现文章(二)主题,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恰当?请说明理由。A.刻舟求剑B.纸上谈兵C.夜郎自大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凭②慢慢地③……的地方(地方)④全2.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3.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②当船行驶到有漩涡的急流中,他大声说:“应当这样掌舵,这样掌舵才能正确地航行。4.①获得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人外有人”、不能“骄傲自满”等的道理。B因为大长者之子只知道书本的知识,却没有亲身实践,积累经验,导致了悲剧发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以:凭。②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③句意:无法继续前进到达采宝的地方。所:……的地方(地方)。④句意:全船人最终都落水而死。举:全。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结构进行分析。句意:船行驶到了大海后,没有多久,船师生病,忽然死了。“既至海中”“未经几时”,是并列的时间状语,“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是相承接的两层意思。限断三处,故断为: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发,射。矢,箭。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