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1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2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3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4页
2024届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3页)2024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24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一)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3.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突出表现为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前者的指是一个民族的“自决权”,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宣传、介绍和接受的是德国的民族主义.究其原因是()A.中国经济发展更接近于德国经济B.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C.梁启超企图效法德国君主立宪制D.法国大革命过于激进与改良不符4.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说明()A.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 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 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5.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 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公民意识淡漠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缺乏民本思想7.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8.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据此分析,国王认为()A.共和国是非法的新权威 B.英国国王乃人民选出C.革命者企图贬其为庶民 D.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9.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10.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之后第五个加入全球货币篮子的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领域的合作B.为成员国经济复兴建设提供长期贷款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的地位被动摇D.人民币此后开始成为最重要世界货币11.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这一观点()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C.揭露社会财富悬殊 D.使人们摆脱宗教束缚12.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维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从小就有抱负.当他踏上社会后,才发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的正直、嫉恶如仇的个性,也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他甚至还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无法自拔.最后,社会遗弃了维特,而他在郁闷中产生了厌世的心理.在威廉这位好友的劝告下,维特在绝望中自杀了.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理性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自由主义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时最好的科学意见,是反对这个新体系(指哥白尼体系)的.罗马和日内瓦都认为是异端的布鲁诺(GiordanoBruno,1548﹣1600,意大利人)等革命知识分子或许赞成哥白尼的见解,但比较谨慎的哲学家都敬而远之.布鲁诺也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庭烧死.﹣﹣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LIGO的“两条腿”都有4000米长,最近的一次升级就花去了几十亿美元)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虽然引力波在现时段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引力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LIGO天文台的执行官莱兹说:“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以及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之际完美地续写爱因斯坦的传奇.”﹣﹣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有何不同,并分析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及发现的过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小车票,大变迁”。小小的车票,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火车票变化的主要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1997年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2007年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了二维码防伪标记2011年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2013年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2015年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新的购票、改签、退票政策出台,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请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严复,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早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他就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后来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5年他发表介绍西学的政论文章《原强》,他提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至深之根本”.﹣﹣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17.【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海明威一代年轻人当时极为崇拜的英雄老罗斯福号召青年:“目前,每个优秀的美国青年都要在不利或不完善的条件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如果他到了打仗的年龄,就应该让他去参加战斗的行列.…身强力壮、心灵健康的青年应当有自己的自由去战斗的行列担任合适工作.”但海明威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被视为美国文学“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之一.其梗概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情.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整个世界都失去意义,他陷入无边的迷惘中.﹣﹣詹志和《海明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欧美年轻人对战争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谈谈海明威的小说对你有何启示?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章士钊于1922﹣1926年间先后有两年四个月的时间担任农大校长,时间不长,但其影响很大.“五四运动”中,章士钊是一个“新旧调和论”者,因此遭到新文化运动中革命派的批评.1921年,他决意脱离政界,遂去欧洲游历一番.1922年9月回国,章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用他的话说:“我以前研究中国的政治,失点在什么地方?多久没有答案.近几年来,往欧美考察,得着了一个答案,就是:中国忘记了他的本身是以农立国的,当注重农业”,“觉悟这层,所以要提倡以农村立国.所以我愿意来办本校的,也就是因为可以促成我的主张”,“今之主持农大,盖以其校适为农”,他自称是个“农迷”.章士钊的农业立国论一出笼,即遭到当时陈仲甫(陈独秀)的反对,陈曰农村立国论是“祸国殃民,亡国灭种的议论”,是拒绝现代化,复古倒退“和野人接近一步”的谬论.陈仲甫全盘否定“农村立国”的历史背景,自然与章士钊在新文中所持“新旧调和”的立场有关,章鼓吹礼教复兴,坚持文言文学,反对新文化运动.但,章氏农村立国论,并非没有市场,他的主张深受农大师生的赞赏.﹣﹣转自中国农业大学校史档案﹣﹣章士钊的农村立国论与农大办学宗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否定章士钊农业立国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章士钊农业立国论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发展,材料信息中理解“劝农”即重农抑商政策,认为此政策并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联系所学,他主张农商皆本的思想.【解答】根据材料大意,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这一事件的态度是进行抨击的.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就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他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课农事进行抨击,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解读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要求了解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产生新思想的原因.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意在考查汉代儒学发展的情况.【解答】A、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迎合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B、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故B错误;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题意相反,故C错误;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的表述错误,故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通过父子关系的变化来考查儒学的发展,关键要掌握儒学发展的演变历程,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3.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突出表现为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前者的指是一个民族的“自决权”,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宣传、介绍和接受的是德国的民族主义.究其原因是()A.中国经济发展更接近于德国经济B.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C.梁启超企图效法德国君主立宪制D.法国大革命过于激进与改良不符【考点】维新思想.【分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维新思想主要存在于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民国初年民主共和思想之间,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领袖人物.发端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但在清末民初,转向保守而渐趋沉默.【解答】中国经济状况与德国不同,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可知,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故B项正确;梁启超效仿的是日本,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谈论的是德国,不是法国,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可知,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4.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说明()A.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 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 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考点】评价孙中山.【分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解答】根据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可知孙中山是真正为民主谋福利的,故A项正确;袁世凯是篡夺革命果实,没有得到人民的认可,故B项错误;“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民主革命的任务任重道远,此时没有完成,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解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材料““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分析可知孙中山对民主的执着追求.5.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 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考点】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的成就与失误.【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十年探索的成就与失误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0年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这一时期,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但是,这十年间,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党内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等.十年中“左”倾错误的积累和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解答】材料讲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形式,没有讲到地方自主权,故A项错误;邓小平只是针对当时农村的经济状况,提出要改变经济形式,看不出有没有彻底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可知,要调整农村经济形式,故C项正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20世纪80年代,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可知,要调整农村经济形式.6.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他还说,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精于农耕便是一个好农夫;精通医术的便是一个良医;精通政治的便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对在雅典实行民主制 B.公民意识淡漠C.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D.缺乏民本思想【考点】苏格拉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在苏格拉底看来,雅典民主制的最大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解答】A.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不是反对雅典的民主制,而是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故A项错误;B.材料意思是什么人就应该做什么事,没有提到公民意识淡薄,故B项错误;C.雅典民主实行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不同素养的人都能参与国家政权,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所以苏格拉底认为什么人就应该做什么事,治理国家就应该是由精通政治的政治家来做.所以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民主制的弊端,故C项正确;D.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以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7.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但他并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认为要统治人们,宗教是不可少的.“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材料主要说明伏尔泰()A.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宗旨C.没有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 D.意识到宗教的社会功能【考点】启蒙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伏尔泰思想.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主张有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解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是要为政治服务,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倡理性,反对天主教会,但不反对宗教,未背离启蒙运动的主旨,故B项错误;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材料“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目的就是服务于政治,故D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伏尔泰思想,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即使没有上帝,也要造出一个上帝来”以及识记伏尔泰的思想主张.8.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据此分析,国王认为()A.共和国是非法的新权威 B.英国国王乃人民选出C.革命者企图贬其为庶民 D.君权神授和君权至上【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材料中是光荣革命前,国王权利对自己权力的认识,联系所学知识,注意君主立宪制确立前后国王权利的变化.【解答】材料中查理一世说认为“我是…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体现他的“君权神授”和君权之上的观点.故D符合;国王说共和国是非法新权威,主要是强调自己君权之上的权威受到威胁,故A不是国王所说的主旨.故A排除;英国国王是世袭的,故B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理解光荣革命对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影响,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9.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 D.亚洲人口的膨胀【考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引发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增加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封建制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随着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和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打击天主教会的神学,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解答】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20世纪初,此时是明末,故A项错误;明末大致是17世纪初,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人口的膨胀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10.2015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继美元、日元、欧元及英镑之后第五个加入全球货币篮子的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和欧元,意味着人民币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下列有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其资金可用于国际间金融领域的合作B.为成员国经济复兴建设提供长期贷款C.美国在SDR货币篮子中的地位被动摇D.人民币此后开始成为最重要世界货币【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在金融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国际贸易方面: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解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间的金融组织,故A项正确;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将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欧元、英镑作为世界货币,并没有提到美元地位下降,故C项错误;“最重要”表述不准确,没有对这五种货币进行排位,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提供短期贷款,帮助成员国解决金融危机,如国际收支、货币贬值等问题.11.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财富从一件教徒可以随时抛弃的斗篷变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这一观点()A.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B.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C.揭露社会财富悬殊 D.使人们摆脱宗教束缚【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分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通过新航路,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第二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列强纷纷加人殖民扩张行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人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四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在世界范围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建立起来.【解答】马克斯•韦伯出生于1864年,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是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财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因素,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财富悬殊,故C项错误;材料中着重讲财富,而不是宗教,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属于中档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马克斯•韦伯认为财富是一个不可撼动的铁笼,财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因素.12.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了:维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从小就有抱负.当他踏上社会后,才发现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的正直、嫉恶如仇的个性,也不被这个社会所接纳,他甚至还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无法自拔.最后,社会遗弃了维特,而他在郁闷中产生了厌世的心理.在威廉这位好友的劝告下,维特在绝望中自杀了.上述材料描述的是()A.理性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自由主义【考点】浪漫主义文学.【分析】本题考查了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解答】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存在时间17﹣18世纪,歌德生活时间大致是19世纪初,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存在于19世纪初,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大量描述主人翁的内心世界,符合浪漫主义的特点,故B项正确;现代主义是20世纪的文学流派,与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自由主义是经济思想,不是文学流派,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浪漫主义文学,解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材料以及识记各个文学流派的时间、特点.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当时最好的科学意见,是反对这个新体系(指哥白尼体系)的.罗马和日内瓦都认为是异端的布鲁诺(GiordanoBruno,1548﹣1600,意大利人)等革命知识分子或许赞成哥白尼的见解,但比较谨慎的哲学家都敬而远之.布鲁诺也相信宇宙是无限的,而星星则散布于无尽的空间里.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他受到教会法庭的审判,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他于1600年被教庭烧死.﹣﹣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LIGO的“两条腿”都有4000米长,最近的一次升级就花去了几十亿美元)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虽然引力波在现时段已经被发现了,但是引力波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生活,目前还是无法确定的.…LIGO天文台的执行官莱兹说:“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直接探测难以捕捉的事物,更好地理解宇宙,以及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之际完美地续写爱因斯坦的传奇.”﹣﹣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有何不同,并分析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及发现的过程.【考点】材料解析题;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的科技文化成就.考查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在科技方面的贡献以及两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及发现的过程的认识与评价.【解答】(1)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异端的布鲁诺等革命知识分子或许赞成哥白尼的见解,布鲁诺也相信宇宙是无限的”、“布鲁诺是热忱的泛神论者,公开地攻击一切正统的信仰,不是为了他的科学,而是由于他的哲学,由于他热衷于宗教改革”可以得出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日心说科学理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其所信奉的宗教泛神论.依据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被填补了”、“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可以得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及其指导下的重要科学预言,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所学布鲁诺、爱因斯坦两人的时代,可以得出布鲁诺时,由于欧洲在中世纪长期受神学统治,文艺复兴虽然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但近代自然科学刚刚兴起,科学发展还未能摆脱对神学的依附.爱因斯坦时,科学已彻底打破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已经形成,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更呼唤科学理论实现重大突破.(2)本小问是评述题,首先阐述引力波从预言到探测及发现的过程,依据材料二“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引力波的直接探测实现了50年前就设定好了的伟大目标”等信息回答即可,即对引力波的探测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50年前设定目标,最后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才得以实现;然后对这一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时主要从探测成果的影响以及成功经验进行说明即可,即这一成果填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的最后空白,作为基础领域的科技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政府的政策支持、原有的科技基础、国际间的合作、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科学家的辛勤付出;这一成果的取得对科学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故答案为:(1)不同: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日心说科学理论,认为宇宙是无限的;但他的目的不是为了科学,而是为了其所信奉的宗教泛神论.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及其指导下的重要科学预言,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背景:布鲁诺时,由于欧洲在中世纪长期受神学统治,文艺复兴虽然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定的解放,但近代自然科学刚刚兴起,科学发展还未能摆脱对神学的依附.爱因斯坦时,科学已彻底打破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已经形成,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的发展更呼唤科学理论实现重大突破.(2)评述:对引力波的探测基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预言,50年前设定目标,最后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努力才得以实现.这一成果填补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的最后空白,作为基础领域的科技突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强大的经济基础、政府的政策支持、原有的科技基础、国际间的合作、长远的战略眼光以及科学家的辛勤付出;这一成果的取得对科学研究工作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点评】关于布鲁诺,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以及科技成就、影响;关于爱因斯坦,应注意掌握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科技贡献、地位以及影响.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小车票,大变迁”。小小的车票,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火车票变化的主要历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1997年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票机现场打印2007年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了二维码防伪标记2011年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2013年12306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2015年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新的购票、改签、退票政策出台,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请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考点】阐述见解题;中国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分析】本题以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为内容,考查中国近代以来时代的变迁.涉及的知识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答】(1)纵观整则材料,从第一代硬板式火车票﹣﹣电子票﹣﹣票面上加了二维码﹣﹣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网上售票的过程可知,火车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从另一面看到火车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人们的经济意识也越来越强,很多“黄牛”从中牟取暴利,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稳定市场秩序,火车票的印制技术也就不断更新换代.(2)纵观材料,从硬板式火车票﹣﹣电子票﹣﹣实名制﹣﹣客户端下载﹣﹣网络预售可知,人们的购票方式越来越便利,同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购票方式逐渐多样化.(3)从材料“网上购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可知,火车票的售卖过程更加的人性化,这与经济发展有关,同时也与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的政策有关,当代提倡更多的人性化服务.故答案为:(1)技术手段先进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法分子伸入到车票领域,制售假票、票贩子哄抬票价、从中渔利的现象不断涌现,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车票也就从最初的只有简单印有乘车信息的硬纸板票,发展到印有防伪二维码的高科技火车票.(2)购票方式便利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段很长时期,由于经济的滞后,计划体制的影响,人们只能到车站排队购买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以往那种单一的购票方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网络购票等快捷的购票方式.(3)服务体制人性化:近几年,在政府重视民生思想的影响下,铁路部门越来越重视旅客的感受,不断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网上购票预售期的延长、改签、退票等更具人性化政策的相继出台,彻底打破了计划体制下那种单一的服务模式.【点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伴随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开始是突破完全排除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观念.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考点】材料解析题;郡县制;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到近代乡村治理变革.考查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原因、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解答】(1)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可以得出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2)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第二小问是开放型题,言之有理即可.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故答案为:(1)趋势: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转变;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原因:国家的统一;封建专制的强化;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2)原因: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清末新政的实施.启示:国家既要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又要保障村民享有自治权,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方可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保持农村发展的活力.【点评】乡村治理变革属于“三农”问题,这是高考的热点,在复习中注意掌握有关三农问题的知识,如在农村农业的政策、惠民制度等.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严复,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早在英国学习海军期间,他就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说:“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后来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1895年他发表介绍西学的政论文章《原强》,他提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至深之根本”.﹣﹣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考点】材料解析题;维新思想.【分析】本题考查严复的思想.考查严复的主要观点以及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解答】(1)根据材料“赋税贡助者,国民之公职也,取之于民者,还为其民”可知,主张公民自觉纳税;根据材料“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可知,主张强体魄、学习西学、实行君主立宪;根据材料“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至深之根本’”可知,主张妇女自强.(2)严复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答他的思想的背景即答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从政治上说,此时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导致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从经济上说,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从思想上说,严复的思想都是来源于西方,西方的民主思想传入中国.故答案为:(1)观点: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强体魄,启民智,废专制是强国之本;重视女性的作用.(2)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入.【点评】严复,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先后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和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曾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朝学部名辞馆总编辑.在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任教期间,培养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人才,并翻译了《天演论》、创办了《国闻报》,系统地介绍西方民主和科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清末极具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17.【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海明威一代年轻人当时极为崇拜的英雄老罗斯福号召青年:“目前,每个优秀的美国青年都要在不利或不完善的条件下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如果他到了打仗的年龄,就应该让他去参加战斗的行列.…身强力壮、心灵健康的青年应当有自己的自由去战斗的行列担任合适工作.”但海明威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被视为美国文学“迷惘的一代”代表作之一.其梗概如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情.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整个世界都失去意义,他陷入无边的迷惘中.﹣﹣詹志和《海明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欧美年轻人对战争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谈谈海明威的小说对你有何启示?【考点】材料解析题;现代主义文学;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分析】本题考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考查一战前后欧美年轻人对战争态度的变及其原因、对战争和和平的认识.涉及的知识有一战的性质和影响、对战争和和平的认识.【解答】(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海明威一代年轻人当时极为崇拜的英雄老罗斯福号召青年”可知,此时青年以应征为伍为傲;根据小说梗概可知,此时的青年对战争是反对的;第二小问原因,根据小说梗概“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可知,战争是残酷的,人们更加的热爱生命与自由;根据材料“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情’”可知,人们识破了政府的欺骗;根据课本知识可知,一战是一场不正义的战争,它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产物.(2)根据材料可知,人们对战争是反对的,和平时来之不易的,我们今天更加珍爱和平;面对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建立国际组织,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如联合国组织.故答案为:(1)变化:从对战争盲目狂热到失望与反战.原因:战争的残酷性;识破政府的欺骗性宣传;一战是一场不义之战;对和平及美好生活的向往.(2)启示: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理性看待战争;加强国际合作,健全协作机制.【点评】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原因、措施以及认识.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章士钊于1922﹣1926年间先后有两年四个月的时间担任农大校长,时间不长,但其影响很大.“五四运动”中,章士钊是一个“新旧调和论”者,因此遭到新文化运动中革命派的批评.1921年,他决意脱离政界,遂去欧洲游历一番.1922年9月回国,章的思想发生重大转折,用他的话说:“我以前研究中国的政治,失点在什么地方?多久没有答案.近几年来,往欧美考察,得着了一个答案,就是:中国忘记了他的本身是以农立国的,当注重农业”,“觉悟这层,所以要提倡以农村立国.所以我愿意来办本校的,也就是因为可以促成我的主张”,“今之主持农大,盖以其校适为农”,他自称是个“农迷”.章士钊的农业立国论一出笼,即遭到当时陈仲甫(陈独秀)的反对,陈曰农村立国论是“祸国殃民,亡国灭种的议论”,是拒绝现代化,复古倒退“和野人接近一步”的谬论.陈仲甫全盘否定“农村立国”的历史背景,自然与章士钊在新文中所持“新旧调和”的立场有关,章鼓吹礼教复兴,坚持文言文学,反对新文化运动.但,章氏农村立国论,并非没有市场,他的主张深受农大师生的赞赏.﹣﹣转自中国农业大学校史档案﹣﹣章士钊的农村立国论与农大办学宗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否定章士钊农业立国论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章士钊农业立国论的认识.【考点】材料解析题;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章士钊的事迹.考查章士钊农业立国论与陈独秀观点的不同、对章士钊农业立国论的认识.【解答】(1)根据材料“陈仲甫全盘否定‘农村立国’的历史背景,自然与章士钊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持‘新旧调和’的立场有关,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对传统儒家思想全盘否定,而章士钊复兴礼教,坚持文言文学,自然与陈独秀的观点相悖.(2)辩证地看待他的思想,有积极也有消极的一面,他的思想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中国自古以来重农抑商,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农业兴,则百姓兴,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可辅助工业的近代化;但若过分强调农业,就会忽视工业现代化的主导作用.故答案为:(1)原因:新文化运动期间两人观点相左;陈独秀认为农业立国论不利于现代化,是复古倒退.(2)认识:有一定积极意义:中国是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国人口众多,需农业保证温饱问题;农业是现代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更多的人对中国农村农业的关注和重视.也有不足:一味强调农业立国而没有认识到工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点评】调和立国论是章士钊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1910﹣1919年间其思想言论的基本线索.这也可以说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思想总结.他提出“农国”论,几乎全盘否定了自己过去的社会政治理念.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反对现代化的理论.其要点是:中国一贯以农立国,必须坚持这个传统.抛弃一切与工商立国相关联的追求与制度.在政治领域,一反前期的主张,不要总统、国会、政党等等与工商国有关的一切制度.进入20年代,章士钊的思想起了巨大变化,引人注目的是他坚决反对新文化运动.2024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正在热播的《芈月传》讲述战国晚期,楚国公主芈姝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芈月嫁给秦惠王为后为妃.惠王死后,芈姝儿子武王即位,武王死后,芈妹准备立幼子继位.芈月却依靠弟弟、将军魏冉等人支持拥立自己的儿子为昭襄王.这表明()A.秦国宗法制较早的崩溃 B.秦楚不受礼制约束C.王位交接受多因素影响 D.秦国初具皇帝制度2.西汉初,“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犊车”.至武帝之初,“七十余年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材料最能说明()A.汉武帝的“有为”以汉初的“无为”为基础B.黄老“无为”思想取得全面成功C.随着经济发展西汉政权开始腐败D.古人修史往往浮夸溢美,不足采信3.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这说明()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B.少数民族汉化完成接受儒家思想C.三教归于儒的现象在边地已经普遍化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4.雍正年间,苏州地方官府告示:“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停工),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个月示儆”.材料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地方政府保护B.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C.政府维护雇佣关系的正常秩序D.资本家勾结政府压制工人罢工5.1887年山东牛庄,土纱每包售价白银87两,洋纱每包售价57两,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说明自然经济有抵制经济侵略的作用B.洋纱滞销退出后代之资本输出C.属于外国廉价商品倾销行为D.有加速自然经济瓦解的作用6.蔡元培《释仇满》中写道:“苛满人自觉,能放弃其特权,则汉人决无仇杀满人之必要”。这一主张()A.对当时流行的“反清”与“排满”做出区别B.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具有夷夏之防的狭隘民族观D.直接促使清帝宣布“逊位”7.如表是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5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前相比,其最主要的变化在于()纪念周年枚数和内容20周年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50周年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队、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以全国的视角来看待整个战争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8.学者张鸣说:“整个中国,在文革十年,整了上亿人,整死几百万人,把国民经济搞到崩溃的边缘,其中在运动中,很多人即使不是凶手,也做过帮凶,罪魁祸首却只有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那几个人…”他要阐明的是()A.文革罪恶深重涉及面广 B.文革使普通民众丧失人性C.林彪、四人帮不是文革罪魁 D.对文革的清查反思不够9.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雅典城邦时期亚里士多德说:“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二者看法如此接近,主要是()A.同时代同文明下相互借鉴吸取B.儒家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C.城邦体制和诸侯割据下小国寡民的产物D.都仅着眼于男女在社会活动中不同作用10.1855年,日本学者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B.成为日本以后对外扩张的“路线图”C.日本很早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D.日本政府发动甲午战争蓄谋已久11.如表是根据有关数据编制而成的《西方国家1968﹣1975年经济发展情况表》这表明()年份GD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率1968﹣19724.3%3.2%4.8%1973﹣19752.4%5.3%9.4%A.凯恩斯经济理论已经过时 B.经济危机使西方经济倒退C.第三次科技革命走向尾声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12.2014年12月,奥巴马和古巴最高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两国关系将恢复正常化,美国将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封锁.2015年7月20日,美古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而今年3月,奥巴马访问古巴,成为自1928年以来,时隔88年后美国首位访问古巴的在任总统.这表明()A.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也可以和睦相处B.危机使美国再次全球战略收缩C.全球化背景下对和平发展的强烈要求D.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开始行动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9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对比图.材料二: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完成产业革命,成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国.1820年,英国只有2000万人口,而它的工业生产却占了世界工业总产量的50%.到1870年仍然占到32%,居世界第一位.到19世纪中叶,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英国的出口贸易额从1820年到1870年增加4倍以上.1820年英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为18%,1840年上升为21%,1870年上升为22%.英国不仅是各国工业消费品的供应者,也是各国工业生产资料的最大供应者,19世纪中叶,英国棉纺织品的80%输出国外.英国在大量出口工业品的同时,国内工业消费的大部分原料,特别是棉花、羊毛、生丝、木材以及谷物,要靠外国来供应.1841~1850年间,英国输入的棉花年平均达7.9亿磅,其中3/4来自美国,其余分别来自印度、巴西、埃及和西印度等地.英国为了把工业品远销到世界各地,从各国输入廉价原料,并控制世界贸易,大力发展海运业.1870年,英国的商船从1840年的276.8万总吨增加到569.1万总吨,超过了荷兰、法国、美国、德国和俄国的商船吨位的总和.从19世纪20年代起,英国逐步降低了进口关税和出口限制,到50年代最后消除了保护关税的残余,成了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世界工厂”的经济地位和自由贸易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使英国走上了大规模进行对外经济扩张和殖民侵略的道路.(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首航美洲的意义并评价郑和下西洋.(2)依据材料分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古代丝路市场和英国开拓的市场的区别.14.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七出”“三不去”是西周时期对于婚姻的解除所作的习惯性规定。正式归入律法,是从唐代开始。“七出”指的是: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多言、窃盗。特别要说明的是以下几点:无子,是就妻子过了五十岁以后来说;口多言,指拨弄是非、离间亲属;妒,更多是认为妻子对丈夫纳妾的忌嫉有害于家族的延续;恶疾是指耳聋、眼瞎、腿残疾等严重的疾病。丈夫可以根据七条中的理由之一休弃妻子。三不去包括:一、“有所取无所归”:指妻子无娘家可归;二、“与更三年丧”:指妻子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三、“前贫贱后富贵”:指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三不去”是作为“七出”规定的补充规范,但指出“恶疾及奸者不在此列”。也就是说,妻子若符合“七出”中的“有恶疾”及“淫”两项,则不在“三不去”的保障范围之内。依据材料指出上述规定的任两个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合理解释。(要求:明确指出特点,史论结合。)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淳安,地瘠民贫,所产只有茶、竹、杉、柏.田亩悉归豪右,穷者卒岁不粒食,百姓“疾苦万状”,“民之逃亡者过半”.海瑞下民间,访其故.盖由于赋役不均,浮粮数多,大户转嫁.“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产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不均之事,莫甚于此.赔貱则困苦,困苦不堪,相继逃亡,皆虚税所压为之,不可不加意也”.又淳安位于新安江下流,诸官舫日五六次,夫役迎往,费不可支.于是定《兴革条例》三十六项,悉心规划,认真清丈土地,度田定税,均平赋役.同时雷厉风行清查积弊,严行革除一切陋规,裁冗费,革冗役,息词讼,惩贪官,肃吏治,民困渐苏.(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海瑞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瑞改革的内容并作简要评价.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德国对世界大国的向往有牢固的地理学及地缘政治学的根基.帕奇等地理学家以及瑙曼等政治学家强调,与奥匈帝国结盟对于德国而言至关重要…同时人们深信,只有通过发展海权,才能真正夺取世界权力.因此,威廉二世重申了他的信条:德国的未来铺设“在水上”.﹣﹣《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材料二:时任德国海军上将的穆勒认为:如果战争在奥地利﹣﹣塞尔维亚冲突中爆发,政府必须让人民了解德国的利益所在:“不应该让人民对一场欧洲大战的爆发一味地猜测…应该(让他们)预先就习惯于这样一场战争的思维模式.”﹣﹣《大战的起源》(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对德国政治走向的具体作用.(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战争在奥地利﹣﹣塞尔维亚冲突中爆发”的可能性.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邓小平南巡讲话摘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点火”作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1.正在热播的《芈月传》讲述战国晚期,楚国公主芈姝与其同父异母的妹妹芈月嫁给秦惠王为后为妃.惠王死后,芈姝儿子武王即位,武王死后,芈妹准备立幼子继位.芈月却依靠弟弟、将军魏冉等人支持拥立自己的儿子为昭襄王.这表明()A.秦国宗法制较早的崩溃 B.秦楚不受礼制约束C.王位交接受多因素影响 D.秦国初具皇帝制度【考点】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解答】A项说法片面,故A错误;BD与材料不符,故BD错误;材料信息包含宗法制的沿用(嫡长子武王继位),也有宗法制的破坏(庶子昭襄王继位),前者普遍,后者特殊,故C正确.故选C.2.西汉初,“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犊车”.至武帝之初,“七十余年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材料最能说明()A.汉武帝的“有为”以汉初的“无为”为基础B.黄老“无为”思想取得全面成功C.随着经济发展西汉政权开始腐败D.古人修史往往浮夸溢美,不足采信【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汉初的思想和政策的演变,汉初由于秦末战争导致经济凋弊,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经过几代休养生息,国力恢复,汉武帝时期为加强大一统,政策上调整,在政治、民族关系、经济和思想上实行“有为”而治.【解答】据所学,汉初经济凋弊,被迫采用的休养生息政策,汉武帝时国力恢复,采取了“有为”政治,先后解决王国问题、对匈奴的出击、独尊儒术、经济上的抑商政策等,故A项符合;汉武帝时的政策措施表明放弃了无为思想,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腐败内容,故C排除;材料叙述的问题与是无信史无关.故排除D.故选A.3.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这说明()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B.少数民族汉化完成接受儒家思想C.三教归于儒的现象在边地已经普遍化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考点】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蝗发展演变历程,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确立正统地位后,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作为中原先进文化制度的标志,深深地影响周边少数民族.因些儒家思想在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方面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解答】材料中大背景:在魏晋南北朝大分裂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进入中原地区,中原政局动荡,北方少数民族受到儒家思想的冲击.材料中仅提及前秦和北魏,不能代表所有统治者,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提及前秦和北魏接受儒学,不能代表所有统治者,故B项“少数民族汉化完成接受儒家思想”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三教合一是在隋唐,故C项错误;前秦和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它们推崇儒学,说明在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后也为少数民族政权接受,故D项正确;故选D.4.雍正年间,苏州地方官府告示:“嗣后如有不法棍徒,胆敢挟众叫歇(停工),希图从中索诈者,许地邻机户人等,即时扭禀地方审明.应比照把持行市律究处,再枷号一个月示儆”.材料表明()A.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地方政府保护B.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冲击C.政府维护雇佣关系的正常秩序D.资本家勾结政府压制工人罢工【考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出现,经历了近三百年,但始终没有得到正常的成长.原因是复杂的.首先,是由于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的顽固性.以男耕女织的个体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基本上不需求市场上的供应而自己解决简约的衣食需要.封建的朝廷、官府和地主加在农民身上的剥削和压迫,迫使他们很难得到改善生活的条件.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的时候,受益者首先是地主阶级,而农民很少有份.第二,手工业行帮限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第三,封建国家对于商业手工业的压迫剥削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第四,在手工业商业必须经常承担风险的情况下,封建地租和高利贷有更大的吸引力.第五,明代朝廷对海外贸易作了严格的限制,甚至有时根本不许商民下海,这是人为地削弱、封锁商品的对外销路,很不利于商品生产的发展.【解答】材料主要反映“机匠罢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