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威转型跨越发展研究思路的回顾与展望概述_第1页
对武威转型跨越发展研究思路的回顾与展望概述_第2页
对武威转型跨越发展研究思路的回顾与展望概述_第3页
对武威转型跨越发展研究思路的回顾与展望概述_第4页
对武威转型跨越发展研究思路的回顾与展望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纲一、发展现状二、发展思路三、发展任务一、发展现状(一)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二)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三)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四)农业主体生产模式强力推进(五)现代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六)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一、发展现状立足于武威城市小、农村大,城镇化水平低和工业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带动农村能力弱、工业无力反哺农业的现状。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一)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加速城乡空间融合、加快特色产业聚集、促进公共资源共享、统筹城乡发展、富裕群众生活的有效载体。一、发展现状规划提出按照“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模式,建成金大快速通道,构建核心区脊椎和主动脉,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组团发展,形成“一轴双城三组团”的主体布局,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一)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规划范围为西北起于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东南至古浪县大靖镇的带状区域。包括中心城区、29个乡镇、黄羊河农场及马路滩林场。共涉及364个行政村,总人口88.91万人。总面积2484平方公里,约占市域总面积的7.5%。一轴双城三组团空间结构示意“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模式一、发展现状(一)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2年,基本完成绿化景观林带和特色林果长廊建设任务。沿线开工建设加油站6个、候车亭134个。核心区新改建学校27所,新建新型农村社区22个,新建综合服务中心18个,培育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区8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9个、生态经济林示范区10个、节水灌溉示范基地1.3万亩。一、发展现状(一)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013年,金色大道主线路基工程全面完工,铺油99公里,新开工建设干支联接公路498.7公里。优化布局中心镇和重点小城镇,新建续建300户以上新型农村社区50个、1.17万户,开工建设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0个,产业集聚、工农互惠和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武威城镇化率对比表年份武威市甘肃省全国2010年27.56%35.1%47.5%2011年28.86%37.2%51.27%2012年30.88%38.75%52.57%2013年33.38%39.7%53.7%一、发展现状坚持引项目、找矿藏、建园区、上规模、增效益,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体系。挺起了武威工业经济的脊梁。(二)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在市域内没有大型骨干企业,中小企业少,且以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等低税赋和低附加值的行业为主。传统产业比重高、新兴产业比重低的情况下。一、发展现状2012年全市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869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0项。实施重点工业项目291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7项,预计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增长66.11%。先后赴外招商引资70多批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94项,拟引进资金2067.1亿元。(二)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2年以来,武威市围绕建设5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培育5个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打造10个百亿级产业链。一、发展现状以“中国葡萄酒城”为契机,大力发展以葡萄酒为主包括啤酒、白酒和食醋、矿泉水的“液体经济”,目前在建葡萄酒、矿泉水产能分别达17.4万千升、60万千升。(二)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3年全年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02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5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15项,项目总投资1055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00项,落实到位资金570亿元,增长45.85%。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5户。一、发展现状(二)工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至2013年底,中央及省级地勘基金项目天祝县臭牛沟煤炭勘查项目已完成勘查工作,地质详查报告已提交省国土资源厅;其余地勘基金项目正在按项目设计实施勘查。武威长城乡腾格里沙漠一带铜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已完成物探工作,目前已进入钻孔验证,勘查前景看好。武威市三产比重变化年份农业工业服务业2010年26.440.033.62011年24.5642.3333.112012年24.2244.0431.742013年22.545.132.4一、发展现状2012年,完成了黄羊、古浪河、古丰灌区节水改造骨干工程184公里,配套田间节水面积26.7万亩,景电二期向民勤调水渠延伸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投入试运行。(三)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随着石羊河流域治理的有力推进,我市着力破解“结构性缺水”命题,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的方针,统筹抓好“节水、治沙、造林、防污”四个重点,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的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一、发展现状2013年,深入推进生态屏障行动。加快水权水价改革,优化水资源配置,全市水权配置总量控制为16.5亿立方米。(三)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施103个“以奖促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1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通过水利部正式验收。生活、生态、工业、农业用水占比变化图年份生活生态工业农业20062.31.45.091.320114.26.412.576.920135.111.515.468年份治沙生态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通道绿化义务植树2012年104.7万亩46.5万亩34.5万亩1128公里1042万株2013年150.9万亩51.8万亩37.4万亩1275公里1137万株累计255.6万亩98.3万亩71.9万亩2403公里2179万株一、发展现状(四)农业主体生产模式强力推进结合生态恶化、耕地压减、水资源短缺的的实际。提出以现代农业为方向,农民增收为核心,构建“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即着力壮大以日光温室为主的瓜菜业,以暖棚养殖为主的畜牧业,以红枣、葡萄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和节水高效的大田农业。“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一、发展现状(四)农业主体生产模式强力推进经过四年的快速发展,设施农牧业生产区域从城郊乡镇、平川井泉灌区向远郊乡镇、河水灌区和山旱区扩展,发展设施农牧业的乡镇达到93个,至201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设施农牧业59万亩。其中2010年以来新建设施农牧业45万亩(其中2010年7.52万亩、2011年8.89万亩、2012年9.84万亩、2013年18.2万亩)。一、发展现状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位居全省前列;畜禽饲养量达到2000万头只左右,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0万吨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武威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蔬菜生产基地、肉类生产供应基地和国家“西菜东运”生产基地。武威市设施农牧业生产基地迅速扩大,基本形成规模化。(四)农业主体生产模式强力推进一、发展现状(四)农业主体生产模式强力推进正如希克斯诱导创新理论所指出的:如果一个生产要素的价格相对其他要素上涨或昂贵,会导致这种要素的相对使用量的一系列技术变革。结果是,由资源的稀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制约,以相对丰富要素的技术进步消除了。一、发展现状(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建设改造专业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商品配送中心28个,设立甘肃银行武威办事处、工行古浪支行、建行民勤支行和天祝支行,在农村设立76个便民金融服务点,实现了金融服务网点全覆盖。引进民间资本1亿元,新设立民营担保公司2家。争取省级金融机构授信740亿元、省级工业发展财政引导基金3亿元,获准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首期筹资3亿元。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4.75亿元,天祝、古浪两县被列为全省双联惠农贷款重点县。一、发展现状(五)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新建续建商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27个。新增市、区(县)级粮食储备1.3万吨,建立“放心粮油”网点39家。全年接待游客5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24.9亿元,增长37.1%。新增银行授信额度1000亿元,累计达到2240亿元。甘肃银行凉州区支行挂牌成立,新增保险公司市级分支机构3家、小额贷款公司8家,准金融机构发展到22家。一、发展现状(六)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4%,高考综合录取率达到81.3%。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4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6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安置高校毕业生1579名,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98%。城乡低保对象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5%和28%。一、发展现状(六)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城镇居民医疗、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101.4%、98%,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改扩建市儿童福利院,床位达到350张。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1个,建成村卫生室15个、乡镇及社区体育健身中心9个。解决了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城区天然气入户8007户、农村户用沼气100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3.45万套,建成新农宅2.82万户,改造农村危房3.05万户,实施棚户区改造1500户。一、发展现状(七)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市政府行政审批项目由69项减为9项,市级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由453项减为230项,证照办理事项由129项减为101项。清理并登记核准执法单位449个、执法人员5883名。加强对机关和干部作风、纪律、效能的监督检查,对274个单位的353名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干部作风明显转变。2010-2013年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图年份生产总值(亿元)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速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速大口径财政收入(亿元)增速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速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增速2010228.7713.5%205.253.34%75.3617.59%12.9630.41%6.4332.74%1155110.57%455114.6%2011267.511.9%30331.6%90.317.5%2025.9%1026.1%1305311.8%518811.3%201340114.5%689.335%123.218%1786016%717817%201660014%200020017.2%50252410013%1000014%近几年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总量不断扩大、效益稳步提升,在武威的历史上呈现建设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综合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发展的成效是检验发展思路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发展实践和数据充分证明,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武威市委确立了科学的、符合发展实际的思路。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严重匮乏、矿藏稀缺、发展基础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综合实力弱。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品种少、储量小。民勤、古浪县是典型的生态恶化沙区和干旱区,天祝县是地处青藏高原高海拔藏区,凉州区是人口超百万的传统农业大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全省后位,城镇化率仅为28.9%,比全省低8.2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达56.1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6.1%。二、发展思路回顾2010年武威市与全省及三市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指标甘肃省武威市兰州市金昌市嘉峪关市常住人口(万人)2557.53181.51361.6246.4123.19GDP(亿元)4119.46228.771100.39210.51183.91人均GDP(元)16107.212603.730429.545358.879305.7财政收入(亿元)745.2512.96304.1323.4926.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369.475.36545.1137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188.551155114061.841767916741.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424.74551458759537865二、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凝聚人心、用项目衡量政绩,不拘一格用人才、无中生有抓项目,竭力实施城乡融合、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二、发展思路思路武威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说明思路对头,定位准确,用人得当,立足于武威市情,既体现了武威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又考虑到武威长远的发展,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有强烈的捕捉机遇、认识机遇、珍惜机遇的机遇意识,又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自从思路确定后,全市上下认定这个思路既是武威眼前的又是长远的发展战略,是引导武威经济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二、发展思路三、发展任务2014年,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市市委三届六次会议决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王三运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确定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是指导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三、发展任务主要是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特别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还没有理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受到诸多制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一)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三、发展任务一是解决当前社会突出问题的迫切要求;二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迫切要求;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二)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三、发展任务一是经济体制是社会各种体制的“连接点”和基础;二是立足“三个没有变”的战略选择;三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三)重点:经济体制改革三、发展任务一是突出激发市场和社会组织活力导向;二是突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导向;三是突出建立新型工业化体系导向;四是突出对外开放导向;五是突出利民富民惠民导向;六是突出持续优化生态导向。(四)突出的六个导向三、发展任务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发展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简政放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突破;夯实发展基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上取得突破;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质量上取得突破;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改善民生上取得突破;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上取得突破;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强化金融保障服务上取得突破。(五)七个方面的突破口三、发展任务一要坚决贯彻落实省委“两先一放一管”要求;“两先”,就是把中央已经明确的改革事项先做起来,把我们已经看准的事情先干起来;“一放”,就是加快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一管”,就是政府要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六)两个要求1、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从武威发展基础薄弱,经济总量小,质量低,人均水平差距大,对外开放度低,缺乏活力的实际出发,深刻理解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带动全面深化改革。准确把握速度与质量的黄金平衡点,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安全相协调,坚持增加经济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2、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着力营造“能赚钱、不受气、条件好”的发展环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拓展发展领域,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3、构建新型工业体系围绕打造5个销售收入百亿元的企业、5个销售收入百亿元的产业园区和10个百亿级产业链,培育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材工业、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特色化工、汽车装备进出口。探索地质找矿新机制,实现找矿行动新的重大突破,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进程。探索建立现代载能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机制。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经营机制,创新营销模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4、培育多元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发展现代种养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兴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健全营销网络体系,推行新型经营形式加快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配置股权和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5、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推进“双联富民”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把脱贫致富与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小康目标相结合,突出抓好古浪、天祝国扶重点县和凉州区、民勤县“插花型”片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以培育产业和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改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开展扶贫开发融资方式改革试点。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实现了“四个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缺吃少穿到基本温饱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单点扶贫到连片开发的历史性转变;从被动脱贫到主动致富的历史性转变;从政府主导到“三位一体”的历史性转变。还有“四个尚未根本改变”:一是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二是连片特困区域多、发展难度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三是致贫因素较多、返贫压力大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四是收入差距拉大、相对贫困凸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1236目标任务“1”: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2”: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3”: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6”:实现实现六大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易地扶贫搬迁、金融资金支撑、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6、创新投资融资机制持续大力招商引资,加大产业发展投资。努力培育地方金融体系,改革设立武威银行、武威农商银行,新设一批村镇银行。探索荒漠沙漠作为融资平台资产的融资途径。设立物权融资公司,试行以土地预期收益作保证的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7、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科技支撑能力。创新武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运行和投融资机制,建设中科院近物所武威核技术应用综合产业园和西北高原生物所武威绿洲现代农业科研站、甘肃省辐照诱变育种工程试验室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祝云计算中心。健全完善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技术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技术服务承包责任制,实现农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8、深化水权水价改革实行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供用水制度,健全完善水权分配、管理、保护和交易机制。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建立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供取水成本与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立水权交易市场,推进水资源向高效产业和高效作物配置。农业用水按照用水效益推行差别水价,非农业用水实行分类定价,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实行定额管理、阶梯式水价或累进加价制度。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9、建立土地统筹使用机制坚持管好用活土地资源,“以土地换项目”、“以资源换项目”。统筹利用城乡土地,建立投资、用地协调机制,完善土地资产收购、储备、开发、出让和招、拍、挂交易制度。推进“下山入川”移民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原宅基地变更为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置换城市(镇)建设用地指标。对移民安置区占用未利用地,按实际用途予以变更。在适宜建设的未利用土地区域划定建设用地备用区。国有土地划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出让,向投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融资平台倾斜。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10、创新园区运行机制探索推行“园区带乡镇”模式,试行产业园区与乡镇“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以园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加大放权扩权力度,扩大园区在服务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实行园区用地“一揽子报批,分项目办证”体制,开辟园区项目审批便捷通道。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综合效益好的骨干工业项目,布局在园区“零地价”地段,在新城区供给与投资、效益相匹配的土地,用于企业发展服务业和生活基地建设。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11、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统领全市总体发展规划,形成多规协调、统筹城乡的规划体系。加大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度,把移民搬迁、“下山入川”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住宅与产业同步规划。理顺市、区城建管理体制,将凉州城区城市建设管理和土地审批管理等事权下放凉州区,市级重点做好宏观指导、制定规划、确定目标、监督实施、组织考核。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12、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居住、公共服务、产业“三区分离”,科教文化、卫生体育、商业网点、农村养老“四进社区”,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在物业管理服务、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垃圾、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13、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地下水、地表水统一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三条红线”控制实施方案,建立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河道水域确权登记。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级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建设和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建设旱区、库区和荒漠湿地。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14、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特色文化市建设,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武威项目区建设。整合资源,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创办网络电视台,打造个性化、多样化视听产品。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15、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交通区位、文化传承、现代农业、食品工业优势和“天马故乡·葡萄酒城”品牌效应,坚持内强实力、外增活力,畅通东西、南拓北展,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节点”。构建推动现代农业、食品工业、现代物流、建材工业、汽车装备与进出口、文化产业、职业教育等特色产业开放发展的体制机制。三、发展任务(七)具体任务16、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重点实施好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三大工程。统筹推进医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