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衡中同卷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与T2噬菌体相同B.内质网与性激素的合成密切相关C.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氨基酸的场所D.高尔基体是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2.下列相关叙述中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A.果树的修芽剪枝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C.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D.种子萌发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3.下列关于优生措施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对预防遗传病有重要意义B.基因诊断出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也可能患先天性疾病C.孕妇血细胞检查无法确定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D.经B超检查无缺陷的胎儿也可能患遗传病4.将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离体神经上,在某一位点给予适宜电刺激﹐观察到指针发生了两次偏转,其中第一次发生的偏转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据图分析,刺激位点位于b点右侧B.电流表第二次偏转的方向与第一次相同C.若提高溶液中K+浓度﹐相同刺激后电流表指针偏转幅度增大D.刺激a、b之间任意一点,依据电流表偏转情况均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5.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型增长B.森林群落中各类生物的垂直分层都由阳光条件直接决定C.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初生演替过程中,种间竞争可能会导致原有优势种的消失6.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性,现用红果与黄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计算,其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出现的比例是()A.1:0或1:1 B.1:0或1:2:1C.1:2:1或1:1 D.1:1:1:1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会感染人和动物并引发严重呼吸道疾病的病毒。为寻找防控IAV的新思路,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请回答问题:(1)IAV必须在_____内增殖,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_____道防线。除此防卫功能之外,免疫系统还具有_____功能。(2)研究人员用不同的饲料喂养小鼠,7天后再用一定浓度的IAV感染小鼠。统计小鼠的生存率,以及效应T细胞和γT细胞(一种新型T细胞)的相对数量,结果并别如图1和图2所示。①实验组小鼠应用_____饲料饲喂。②分析图1结果显示_____,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③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_____,而γT细胞的数量_____。研究人员推测,_____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8.(10分)下图是某水库生态系统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__。(2)图中肉食性鱼类占据的营养级有第__________营养级。(3)碳在图中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的。(4)若由于意外事故导致该水库中含有汞,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含录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像这样,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积蓄某种元素,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5)图中鲤鱼体内的能量直接来自__________;鲤鱼体内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____。9.(10分)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___、注入、壳生物合成、组装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流感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主要由NA1、NA2、NA3等蛋白组成,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康复者体内产生针对NA1蛋白的抗体。为探究NA1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者进行了实验。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1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1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1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___。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阅读以下资料,回答(1)~(4)题。20世纪70年代,哈维·阿尔特发现了一种通过输血途径感染的新型慢性肝炎—丙肝,但由于技术限制未能分离出相应病原体。十几年后迈克尔·霍顿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出了丙肝病毒(HCV)的RNA片段。查理斯·莱斯比较了大量从丙肝患者体内分离出的HCV-RNA,找到了HCV的“共有序列”,将其注入到黑猩猩体内后引起了丙肝感染,建立了目前唯一能模拟HCV感染的动物模型,最终确认HCV就是引发丙肝的真正“元凶”。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丙肝病毒”方面的贡献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非结构蛋白NS3和NS4A可形成蛋白酶复合物,对HCV复制过程中的多聚蛋白进行加工;NS5A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NS5B则是一种RNA聚合酶。编码这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组装成新的病毒后释放,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过去10年内,全球HCV感染人数高达2亿,其中约15%~35%的感染者在急性期可自发清除病毒,但大多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慢性丙肝患者在感染后的20~30年,有10%~20%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1%~5%肝硬化患者会发展为肝癌。由于HCV感染者在慢性肝炎期几乎无症状,很容易造成感染的进一步扩散。迄今为止,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没有用于预防的特异性疫苗。如何防止HCV传播及持续感染并最终消灭HCV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_____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_____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_____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_____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2)当HCV感染进入慢性期后,由于病毒蛋白对淋巴细胞抑制作用,导致机体对HCV的免疫应答效果差,病毒难以被清除,尽早检测确诊成为防治丙肝的关键。下列受检者血液中的哪些指标可以作为诊断依据_____A.HCV抗体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C.HCVRNAD.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3)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DAAs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作用的靶点包括非结构蛋白NS3、NS4A、NS5A、NS5B等。研究人员发现包膜蛋白E1不适合作为药物靶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4)WHO提出2030年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丙肝,结合文中信息,提出两种你认为可行的措施_____。11.(15分)天竺葵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其花色彩绚丽,常用作景观植物。某实验小组将天竺葵放在特定的装置内做实验,统计的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的释放量(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的吸收量(mg/h)0.500.751.001.502.253.003.50(1)据表格分析,该小组进行以上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2)天竺葵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上产生的。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被用来和___________结合。(3)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___来影响植物的代谢。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__℃。一天中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是__________mg(用氧气的变化量表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1、高尔基体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的高尔基体则参与细胞壁形成)。2、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详解】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NA,T2噬菌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A错误;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其合成场所是内质网,B正确;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体是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C错误;D、原核细胞没有高尔基体,真、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B。2、B【解析】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1)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即生长素具有双重性。【详解】A、果树的修剪,意在解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有关,A不符合题意;B、豆科植物有利于固氮菌生长,种植豆科植物能够增加土壤肥力,与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C、“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指乙烯,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应用实例,C不符合题意;D、种子萌发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是由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及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导致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B。3、C【解析】优生措施包括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措施。产前诊断包括基因诊断、孕妇血细胞检查、B超检查等手段。【详解】A、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可以减少患遗传病婴儿的出生,对预防遗传病有重要意义,A正确;B、基因诊断出不含致病基因的胎儿也可能患先天性疾病,如21三体综合征,B正确;C、通过孕妇血细胞检查可确定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X-连锁和/或Y-连锁遗传病,C错误;D、B超只能检查婴儿形态发育是否正常,经B超检查无缺陷的胎儿也可能患遗传病,D正确。故选C。4、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详解】A、据图分析刺激位点位于b点右侧或者a和b点之间靠近b点的位置,A错;B、电流表第二次偏转方向与第一次相反,B错;C、动作电位主要与膜内外Na+浓度差有关,提高溶液中K+浓度对动作电位无影响,故偏转幅度不会增大,C错;D、刺激a、b之间任意一点,依据电流表偏转情况均可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正确。故选D。5、D【解析】1、种群数量变化曲线:S型曲线(自然条件下)和J型曲线(理想条件下)。2、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影响植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详解】A、限制社鼠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除了食物以外,还有天敌、生存空间等,因此食物充足时社鼠种群数量可能呈“S”型增长,A错误;B、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由阳光条件直接决定,动物的垂直分层由食物、栖息空间直接决定,B错误;C、生态系统中的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C错误;D、初生演替往往是一个优势种代替另一个优势种的过程,D正确。6、A【解析】红果可为纯合子,也可为杂合子,若为纯合子,则子代全为红果,比例为1:0;若为杂合子,则为测交,子代为红果和黄果,比例为1:1.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活细胞(2).二(3).监控和清除(4).高脂肪低糖类(KD)(5).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无明显变化(7).显著增加(8).γT细胞【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实验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否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因变量是小鼠的生存率。分析图1结果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分析图2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详解】(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IAV必须在活的动物细胞内增殖,侵入人体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这属于免疫防卫功能的第二道防线,除防卫功能外,免疫系统还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2)①实验目的是研究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的效果,因此实验组小鼠应用高脂肪低糖类(KD)饲料饲喂。②由图1分析可知,IAV感染3天后,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饮食方案可以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的能力。③由图2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效应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而γT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据此推测γT细胞在KD饮食增强小鼠抵御IAV感染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点睛】本题结合图文信息,考查高脂肪低糖类(KD)的饮食对抵御IAV感染效果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图表信息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进一步设计实验、分析实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对实验作出准确判断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8、(1)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或答生产者)(2)三、四、五(3)二氧化碳(CO2)(4)①.白尾海雕②.生物富集(5)①.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②.鲤鱼体内的能量一部分在自身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部分流向分解者【解析】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石。②消费者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生物群落,异养型生物,包括草食动物和食肉动物,称为消费者。消费者能加速物质循环。③分解者又称“还原者”。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2、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2、生物富集: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积蓄某种元素,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小问1详解】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图中的生产者有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食物链可知,肉食性鱼类占据第三、四、五营养级。【小问3详解】碳在图中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CO2)的形式进行的。【小问4详解】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积蓄某种元素,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由于生物富集作用,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汞含量越高,根据图中的食物网可知,白尾海雕的营养级最高,因此体内含汞量最高的生物是白尾海雕。【小问5详解】根据图中的食物链可知,鲤鱼体内的能量直接来自底栖生物和有机碎屑。某营养级的同化量=该营养级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鲤鱼体内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原因是鲤鱼体內的能量一部分在自身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流向分解者。【点睛】本题结合某水库生态系统结构简图,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理解营养级的概念,识记碳的存在形式,掌握生物富集的定义和能量流动的过程,并能结合题意准确分析作答。9、(1)①.活细胞②.吸附(2)①.记忆B②.浆细胞(3)①.ace②.D63③.可选用NA1制备流感疫苗(4)包括遵医嘱治疗和避免病毒传播两个方面【解析】1、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流感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病毒增殖过程:①吸附: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依靠尾部的小勾吸附在细菌等宿主细胞的表面;②穿入:病毒与细胞表面结合后,可通过胞饮、融合、直接穿入等方式进入细胞;③脱壳:病毒脱去蛋白衣壳后,核酸才能发挥作用。④生物合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环境和物质合成大量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⑤成熟释放: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进行组装,子病毒被释放出来。2、利用免疫学原理制备流感病毒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小问1详解】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代谢,必须在活细胞(宿主细胞)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小问2详解】流感病毒的抗原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在该过程中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小问3详解】①抗体和抗原可以特异性结合,进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病毒必须侵入细胞才能增殖,因此要观察NA1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首先应该培养易感细胞,然后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结合(a),这种抗体通过抑制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来对抗流感病毒。再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的细胞培养瓶进行培养(c),过一段时间检测病毒的增殖量(e),即可得到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因此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a、c、e等。②由图可知,当抗体浓度大于2.37μg/mL时,D63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高于对D21抗体对病毒的抑制率,据此可推知: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是D63抗体”。③NA抗体是蛋白质,可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进行提纯和结构分析,制备疫苗,其实验思路为可选用NA制备流感疫苗。【小问4详解】由题意知,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因此对已经被确诊为流感的患者,应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有:要遵医嘱进行治疗;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戴口罩),避免病毒传播感染他人;另外还要注意多喝水,多休息等。【点睛】1、病毒增殖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五个步骤。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浆细胞能产生抗体。3、利用蛋白质工程对抗体进行结构分析,可用于疫苗的研制。10、①.体液②.辅助性T③.抗体④.细胞毒性T⑤.AC⑥.编码结构蛋白(E1)的基因变异率高⑦.研制有效疫苗;早期诊断,切断血液制品的传播途径;进一步研究清楚侵染的全部机理;抑制HCV-RNA在肝细胞内复制【解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详解】(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淋巴细胞识别HCV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为其提供第二信号和细胞因子,B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此外,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接触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并发生免疫应答。(2)A,能检测体内含有HCV抗体说明患者已经感染了该病毒,A正确;B、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被检测出来不能说明是否感染该病毒,B错误;C、HCVRNA的存在意味着患者体内已经感染了该病毒,C正确;D、机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感染也会产生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因此检测出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不能说明患者感染该病毒,D错误。故选AC。(3)目前已经开发出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安全生产案例
- 培训构合同模板
- 2024年度版权许可使用合同:音乐公司与音乐人之间的音乐版权许可协议2篇
- 2024年房屋装修合同:甲方与乙方之间的房屋装修合同3篇
- 《水利工程制》课件
- 南瑞继保培训
- 二零二四年度二手叉车交易合同
- 《皖智中考历史》课件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中介服务退出策略2篇
- 2024年度短视频拍摄场地租赁合同3篇
- 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机遇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年广西公需科目参考答案
- 硬件研发工程师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 网络传播法规(自考14339)复习必备题库(含答案)
- 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实施方案
- 中医保健温通灸
- Scarlet Letter《红字》英文版
- 麻醉机的操作流程、维护保养和注意事项
- 工程施工日志封面(最新整理)
- 德朗热综合征的临床及分子诊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