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30826第1章物流信息交换概述 399491.1物流信息交换的基本概念 3150071.2物流信息交换的关键技术 326141.3物流信息交换的标准与规范 3592第2章物流信息交换协议 438622.1EDI技术与应用 4195752.1.1EDI技术概述 4246802.1.2ED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468572.2XML技术与应用 4147782.2.1XML技术概述 583502.2.2XML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5222652.3Web服务技术与物流信息交换 541592.3.1Web服务技术概述 5141082.3.2Web服务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521356第3章物流跟踪技术概述 5289173.1物流跟踪的基本概念 544473.2物流跟踪的关键技术 650613.3物流跟踪系统的架构 613716第4章条码技术与应用 764794.1条码的起源与发展 715644.2常见条码及其特点 7239144.3条码技术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 73403第5章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 8285355.1RFID技术概述 8312235.2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8297245.3RFID技术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 929357第6章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 9169426.1传感器网络概述 9316146.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9316796.2.1传感器节点 10192926.2.2汇聚节点 10114186.2.3数据管理中心 1053956.2.4用户接口 104456.3传感器网络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 10106026.3.1实时监控 1024536.3.2精准定位 10171356.3.3数据分析与优化 11110046.3.4节能降耗 1144736.3.5安全保障 1112619第7章GPS与GIS技术 1126637.1GPS技术概述 11322697.1.1GPS系统组成 11276807.1.2GPS定位原理 11135727.2GIS技术概述 1257417.2.1GIS系统组成 1275907.2.2GIS功能 1298737.3GPS与GIS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 1233907.3.1实时监控 12320897.3.2路径优化 1218747.3.3仓储管理 12180417.3.4风险评估 12281597.3.5应急救援 125098第8章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13108558.1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3299928.1.1设计原则 13136738.1.2总体设计 13290638.1.3详细设计 13274488.2物流信息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13179068.2.1平台架构 13103838.2.2核心功能 1325078.3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 13262538.3.1大数据技术 13153178.3.2云计算技术 14293198.3.3物联网技术 14325778.3.4数据交换技术 1423848.3.5信息安全技术 1421084第9章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的实施策略 1465939.1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的实施步骤 1449729.1.1明确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的目标 14206179.1.2设计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系统架构 1435229.1.3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与技术 14244709.1.4系统开发与集成 14225399.1.5人员培训与制度建设 14178059.1.6系统试运行与优化 14221079.2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 15159089.2.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514349.2.2构建企业级物流信息平台 1526739.2.3创新物流业务模式 1590089.2.4强化物流信息安全保障 15308109.2.5培养信息化人才 1569409.3政策与法规对物流信息交换的影响 1527579.3.1国家政策对物流信息交换的支持 15143139.3.2法律法规对物流信息交换的规范 15287519.3.3行业标准对物流信息交换的指导 15110329.3.4政策与法规的动态关注 159343第10章案例分析 153121710.1国内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应用案例 161429610.1.1案例一:某大型电商平台物流跟踪系统 163120210.1.2案例二:某知名物流企业信息交换平台 162386210.2国外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应用案例 16840410.2.1案例一:美国某大型零售企业物流跟踪系统 16392910.2.2案例二:欧洲某物流企业信息交换平台 162076310.3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163060910.3.1技术发展趋势 161790010.3.2产业应用展望 161813910.3.3政策与法规建议 17第1章物流信息交换概述1.1物流信息交换的基本概念物流信息交换是指在物流活动中,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实现物流相关信息在各个参与主体间的传递与共享。物流信息交换涉及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企业、部门等多个主体,涵盖了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各个环节。物流信息交换的目标是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供应链管理提供决策支持。1.2物流信息交换的关键技术物流信息交换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技术:包括条码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用于实现对物流过程中各种数据的实时采集。(2)数据传输技术: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技术,如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为物流信息交换提供稳定、高效的传输通道。(3)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等,用于对物流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支持。(4)系统集成技术:通过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实现不同企业、不同业务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5)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证物流信息交换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1.3物流信息交换的标准与规范为了实现物流信息交换的顺利进行,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物流信息交换的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信息编码标准:统一规定物流活动中各种实体、属性、关系等信息的编码规则,便于信息交换与处理。(2)物流信息传输协议:明确物流信息交换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格式、内容、时序等要求,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一致性。(3)物流信息系统接口规范:规范物流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无缝对接。(4)物流信息安全规范:制定物流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保证物流信息交换过程的安全可靠。通过以上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物流信息交换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第2章物流信息交换协议2.1EDI技术与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是一种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商业文档的电子方式。该技术通过标准化格式,实现不同组织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物流信息交换的效率与准确性。2.1.1EDI技术概述EDI技术通过将商业文档转换为标准化格式,实现计算机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EDI软件、翻译器、传输系统、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2.1.2ED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运输管理:通过EDI技术,运输企业可以与客户、承运人、港口等合作伙伴实时交换运输订单、运输状态、货物跟踪等信息。(2)仓储管理:利用EDI技术,仓库可以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的库存信息、入库通知、出库通知等数据的实时交换。(3)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通过EDI技术,企业可以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交换采购订单、订单确认、发票等业务数据,提高采购效率。2.2XML技术与应用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是一种用于存储和传输数据的文本格式。XML技术具有自描述性、可扩展性和平台无关性,适用于物流信息交换。2.2.1XML技术概述XML技术通过定义一套规则,用于编写标记语言,实现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和传输。其主要特点包括:易于理解和维护、可自定义标签、支持国际化等。2.2.2XML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物流单证:采用XML技术,可以将物流单证(如订单、发票、装箱单等)转化为结构化数据,便于系统间交换和处理。(2)货物跟踪:利用XML技术,企业可以实时获取货物的运输状态、位置信息等,提高物流透明度。(3)供应链协同:通过XML技术,企业可以与合作伙伴共享供应链数据,实现业务协同,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2.3Web服务技术与物流信息交换Web服务技术是基于互联网的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通过标准化的协议和接口,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业务协同。2.3.1Web服务技术概述Web服务技术主要包括: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ObjectAccessProtocol,SOAP)、Web服务描述语言(WebServicesDescriptionLanguage,WSDL)、统一描述、发觉和集成(UniversalDescription,DiscoveryandIntegration,UDDI)等。2.3.2Web服务在物流领域的应用(1)物流信息查询:通过Web服务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实时查询,如运输状态、库存情况等。(2)业务协同:利用Web服务技术,企业可以与合作伙伴实现订单处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业务环节的协同。(3)系统集成:Web服务技术有助于实现不同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提高物流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第3章物流跟踪技术概述3.1物流跟踪的基本概念物流跟踪作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对物流过程中物品流动状态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反馈。物流跟踪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跟踪的定义:物流跟踪是指通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物流过程中物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以获取物品的位置、状态、速度等信息,并提供给相关主体,从而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可视化、透明化管理。(2)物流跟踪的目的:物流跟踪旨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对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保证物品在规定时间内安全、准确地送达目的地。(3)物流跟踪的作用:物流跟踪有助于企业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同时为供应链各环节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促进供应链协同运作。3.2物流跟踪的关键技术物流跟踪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信息采集技术:信息采集技术是物流跟踪的基础,主要包括条码技术、RFID技术、GPS定位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对物流过程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定位和跟踪,为物流跟踪提供实时数据支持。(2)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是物流跟踪的核心,主要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大类。有线传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等,无线传输主要包括GPRS、3G、4G、5G等通信技术。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技术保证了物流跟踪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等。通过对采集到的物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物流过程的监控、预测和优化。(4)物流跟踪系统平台技术:物流跟踪系统平台技术是指将各种物流跟踪技术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对物流过程的全方位、多层次监控和管理。该技术涉及到系统架构、软件开发、数据接口等方面。3.3物流跟踪系统的架构物流跟踪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负责对物流过程中的物品进行标识、定位和跟踪,采集物流数据。主要包括条码扫描器、RFID读写器、GPS定位设备等。(2)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处理层。传输层可以采用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3)处理层:处理层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通过对物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物流过程的监控、预测和优化。(4)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物流跟踪的各类应用服务,如物流查询、预警、报表等。用户可以通过PC、手机等终端设备,实时掌握物流过程信息。(5)展示层:展示层负责将物流跟踪信息以图形、表格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给用户,提高用户体验。展示层可以采用Web、APP等多种方式实现。第4章条码技术与应用4.1条码的起源与发展条码技术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最初用于铁路行业的库存管理。电子技术的进步,条码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条码是一种图形化的数据表示方式,通过黑白相间的条纹组合,编码一定的信息。它具有数据输入速度快、准确性高、成本低等优点,逐渐成为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的重要技术手段。4.2常见条码及其特点在物流行业中,常见的条码包括以下几种:(1)一维条码:一维条码是最早的条码类型,如EAN13、UPCA等。其特点为:数据存储容量较小,适用于商品标识、库存管理等简单应用场景。(2)二维条码:二维条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能存储信息,如QR码、PDF417等。其特点为:数据存储容量大、信息密度高,适用于复杂的信息管理和跟踪。(3)复合条码:复合条码将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相结合,如DataMatrix码。其特点为:兼具一维和二维条码的优点,适用于对信息存储和识别有较高要求的场合。4.3条码技术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条码技术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品标识:通过为每个商品分配唯一的条码,实现商品的快速识别和跟踪。(2)库存管理:利用条码技术,对库存商品进行实时盘点,提高库存管理效率。(3)运输管理:在运输过程中,通过扫描条码,实时记录货物的运输状态,实现物流跟踪。(4)仓储管理:在仓库内部,利用条码技术进行库位管理、出入库操作等,提高仓储效率。(5)订单处理:在订单处理环节,通过扫描条码,快速准确地将商品信息录入系统,降低人为错误。(6)防伪追溯:利用二维条码等高容量条码,存储商品的详细信息,实现防伪和追溯功能。通过以上应用,条码技术在物流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手段。第5章射频识别技术与应用5.1RFID技术概述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波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对标签上存储信息的识别、读取和写入,从而实现物体跟踪与信息管理。RFID技术在物流、制造、医疗、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我国,RFID技术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已成为物联网战略的关键技术之一。5.2RFID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应用系统(ApplicationSystem)。(1)标签:标签是RFID系统中的数据载体,由芯片和天线组成。标签根据供电方式可分为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和半有源标签。(2)读写器:读写器负责与标签进行无线通信,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读写器具有发射信号、接收信号和处理信号等功能。(3)应用系统:应用系统负责对读写器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实现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分析。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1)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向标签发射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2)标签接收到射频信号后,利用自身的天线将芯片内的信息通过调制后的射频信号反射回读写器;(3)读写器接收标签反射的射频信号,对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获取标签上的信息;(4)读写器将获取到的信息传输给应用系统,实现数据的处理和管理。5.3RFID技术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RFID技术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货物安全性。(1)货物跟踪:通过在货物上粘贴RFID标签,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状态和流向,提高物流透明度。(2)仓储管理:在仓库中应用RFID技术,实现库存的实时盘点、精确定位和自动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仓储效率。(3)运输管理:利用RFID技术对运输过程中的车辆、集装箱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货物丢失。(4)防伪溯源:通过RFID技术对产品进行唯一标识,实现产品的防伪和溯源,保障消费者权益。(5)智能配送:结合RFID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智能化的配送管理,提高配送效率,减少错误配送。RFID技术在物流跟踪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提高物流行业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第6章传感器网络技术与应用6.1传感器网络概述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分布式传感器组成的网络系统,用于感知、收集和处理环境信息。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获取技术,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物流跟踪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传感器网络具有自组织、高密度、动态性、实时性等特点,为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6.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s,WSN)主要由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数据管理中心和用户接口等组成。传感器节点负责感知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发送至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聚合,然后传输至数据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对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6.2.1传感器节点传感器节点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通常包括传感器、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等。传感器节点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易于部署等特点。6.2.2汇聚节点汇聚节点负责收集传感器节点感知的数据,并进行初步处理和聚合。汇聚节点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较大的存储空间,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数据管理中心通信。6.2.3数据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负责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数据管理中心可采用分布式或集中式结构,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处理和管理。6.2.4用户接口用户接口为用户提供与无线传感器网络交互的途径,包括数据查询、参数设置、系统控制等功能。6.3传感器网络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传感器网络在物流跟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6.3.1实时监控通过在物流环境中部署大量传感器节点,实现对货物状态的实时监控,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参数。当货物状态异常时,传感器网络可及时发出警报,保证货物安全。6.3.2精准定位利用传感器网络对货物进行定位,提高物流运输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数据,如GPS、RFID、惯性导航等,实现高精度定位。6.3.3数据分析与优化收集物流过程中的大量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为物流企业提供优化决策支持。例如,根据货物运输速度、路径、时间等数据,优化运输方案,降低物流成本。6.3.4节能降耗传感器网络具有低功耗、自组织等特点,可在物流跟踪过程中实现节能降耗。通过合理设计传感器节点的工作模式和通信策略,延长网络寿命,降低能源消耗。6.3.5安全保障利用传感器网络对物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火灾、盗窃等,提高物流运输的安全性。通过以上应用,传感器网络为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有助于提高物流行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第7章GPS与GIS技术7.1GPS技术概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是美国国防部为满足军事需要而开发的一种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空间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站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GPS系统自1994年全面建成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为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7.1.1GPS系统组成(1)空间卫星星座:由24颗卫星组成,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保证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2)地面控制站:负责监控卫星运行状态,调整卫星轨道,更新卫星星历等。(3)用户设备:包括GPS接收器、数据处理软件等,用于接收卫星信号,解算用户位置、速度等信息。7.1.2GPS定位原理GPS定位基于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用户设备接收这些信号后,根据信号传播时间计算用户与卫星之间的距离。通过同时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可以确定用户的三维位置、速度和时间。7.2GIS技术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集成、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信息系统。GIS技术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为基础,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应用,为物流跟踪提供可视化、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7.2.1GIS系统组成(1)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GPS接收器、绘图仪等。(2)软件系统:包括GIS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二次开发软件。(3)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时间数据。(4)人员:GIS系统操作、管理和维护的专业人员。7.2.2GIS功能(1)数据采集:通过数字化、扫描等手段获取地理空间数据。(2)数据管理: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存储、查询、更新和维护。(3)空间分析:进行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4)可视化:将地理空间数据以图形、图像等形式展示。7.3GPS与GIS在物流跟踪中的应用7.3.1实时监控利用GPS技术,可以实时获取运输车辆的位置、速度等信息,通过GIS系统将这些信息与地图相结合,实现物流运输的实时监控。7.3.2路径优化GIS系统可以根据道路网络数据,结合车辆类型、速度等因素,为物流企业提供最优的运输路径,提高运输效率。7.3.3仓储管理GIS技术在仓储管理中可以用于货物存储位置优化、库存查询、出入库管理等,提高仓储效率。7.3.4风险评估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控信息,GIS系统可以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7.3.5应急救援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如遇突发事件,GIS系统可以快速制定应急救援方案,指导救援力量迅速到达现场。第8章物流信息平台建设8.1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8.1.1设计原则物流信息平台的设计应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可扩展性和易用性原则,以满足不同物流业务需求,提高物流运作效率。8.1.2总体设计物流信息平台总体设计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数据层负责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层提供物流业务处理与数据交换服务;应用层实现物流业务流程管理;展示层提供用户界面展示。8.1.3详细设计详细设计包括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以满足物流业务的具体需求。8.2物流信息平台的架构与功能8.2.1平台架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数据服务中心、业务处理中心、用户服务中心和接口服务中心。8.2.2核心功能(1)物流信息采集与处理:对物流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存储,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更新。(2)物流跟踪与查询:提供实时物流跟踪查询服务,方便用户了解货物状态。(3)物流业务管理:实现物流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4)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与上下游企业、部门等外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促进物流信息化协同。(5)金融服务:提供物流金融服务,如在线支付、融资等,降低物流成本。8.3物流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8.3.1大数据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物流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物流决策提供数据支持。8.3.2云计算技术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平台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企业运维成本。8.3.3物联网技术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提高物流效率。8.3.4数据交换技术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集成与共享,促进物流业务协同。8.3.5信息安全技术采取信息安全技术,保障物流信息平台的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第9章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的实施策略9.1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的实施步骤9.1.1明确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的目标企业需明确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的目标,包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库存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等方面。9.1.2设计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系统架构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合理的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查询等环节。9.1.3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与技术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交换协议(如EDI、RosettaNet等)与技术(如条码、RFID、GPS等),保证信息的实时、准确、高效传输。9.1.4系统开发与集成根据选定的技术方案,进行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系统的开发与集成,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9.1.5人员培训与制度建设对相关人员进行物流信息交换与跟踪技术的培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与规范。9.1.6系统试运行与优化在系统上线前进行试运行,发觉问题并及时优化,保证系统稳定、可靠、高效。9.2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9.2.1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等硬件设施。9.2.2构建企业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构建企业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的统一管理、分析与决策支持。9.2.3创新物流业务模式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