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汇编_第1页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汇编_第2页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汇编_第3页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汇编_第4页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汇编TOC\o"1-2"\h\u21939第1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5298981.1结构设计原则 5263161.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保证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使用寿命。 5117491.1.2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震烈度等因素,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83041.1.3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5214371.1.4结构设计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计算模型,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保证结构设计的准确性。 5127311.2设计荷载与作用 597301.2.1设计荷载应包括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荷载组合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6318951.2.2设计荷载的取值应基于实际情况,结合建筑物使用功能、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 610331.2.3对于特殊荷载和作用,如温度作用、湿度作用、化学侵蚀等,应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进行考虑。 671231.2.4荷载与作用的组合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 669171.3结构材料功能 658661.3.1结构材料的选择应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耐久功能和施工功能。 638971.3.2结构材料的功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664041.3.3结构材料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材料功能的变异性和可靠性,合理确定材料的设计参数。 6162401.3.4对于新型、特殊结构材料,应进行材料功能试验和研究,保证其应用于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278921.3.5结构材料的选用和配置应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资源条件、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632127第2章地基与基础设计 6200392.1地基处理与加固 6111732.1.1地基处理 6244742.1.2地基加固 6281532.2基础类型及设计 7227392.2.1基础类型 7226062.2.2基础设计 7214912.3地下结构设计 710762.3.1地下室设计 755242.3.2地下通道设计 761402.3.3地下停车场设计 722106第3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8202073.1构件受力分析 8319613.1.1本节主要阐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受力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包括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受力特性及计算方法。 8215183.1.2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根据构件的受力状态,确定其受力模型,采用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8296333.1.3受弯构件的计算:介绍受弯构件的受力特性,给出弯矩、剪力、轴力的计算公式,并对不同荷载组合下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 831053.1.4受压构件的计算:分析受压构件的受力特性,给出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并对稳定性问题进行讨论。 8261893.1.5受拉构件的计算:阐述受拉构件的受力特性,介绍钢筋和混凝土在受拉过程中的应力分配,给出受拉构件的计算方法。 843093.2钢筋配置与混凝土强度 8156883.2.1钢筋配置原则:根据构件受力要求,合理配置钢筋,保证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 8282213.2.2钢筋的选用:介绍不同类型钢筋的力学功能,给出钢筋的选用原则和计算方法。 8187283.2.3混凝土强度要求:阐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受力特性。 8319903.2.4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功能:介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分析粘结滑移对构件受力功能的影响。 8107663.3构件连接与构造 8181003.3.1构件连接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构件连接形式,如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 8196223.3.2构件连接的设计原则:分析连接部位的受力特性,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941113.3.3构件连接的构造要求:给出连接部位的详细构造要求,包括焊接长度、螺栓数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9192703.3.4构件连接的施工要求:阐述连接部位的施工工艺,保证连接质量。 9147793.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 9155453.4.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其受力功能和优点。 9319013.4.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方法:给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预应力损失计算和构件设计方法。 916783.4.3预应力钢筋的配置与锚固:介绍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原则,分析锚固长度、锚固方式对结构功能的影响。 9244003.4.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给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细节,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布置、锚固、张拉等。 9140743.4.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阐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保证结构质量。 931005第4章钢结构设计 9190694.1钢结构材料与连接 9300714.1.1钢结构材料 991904.1.2钢结构连接 993294.2轴心受力构件设计 10290514.2.1轴心受力构件的定义及分类 1019944.2.2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 10205514.2.3轴心受力构件的稳定性计算 1024384.3受弯构件设计 10181344.3.1受弯构件的定义及分类 10123364.3.2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 10150884.3.3受弯构件的刚度计算 1115884.4稳定与疲劳设计 11251064.4.1稳定设计 11217414.4.2疲劳设计 1127309第5章木质结构设计 1165015.1木材性质与选用 11195845.1.1木材的种类与性质 1120115.1.2木材的选用原则 11246985.2木质构件设计 12236745.2.1木质构件的分类 1294905.2.2木质构件的设计方法 12273825.2.3木质构件的设计要求 12312195.3木结构连接与构造 12112425.3.1木结构连接方式 12139335.3.2木结构连接设计要求 12159025.3.3木结构构造设计 1222540第6章砌体结构设计 12171966.1砌体材料与强度 13131206.1.1本节主要阐述砌体结构设计中常用的砌体材料及其强度标准。砌体材料主要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各类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分类。 13312576.1.2砌体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功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施工工艺及结构要求,合理选用砌体材料。 1376826.2墙体与柱设计 13204406.2.1墙体设计 1332846.2.1.1墙体应根据其功能、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合理选用砌体材料及构造形式。墙体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 1373846.2.1.2墙体的厚度应满足结构受力、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墙体的砌筑方式应根据施工条件、材料功能及设计要求确定。 1373146.2.2柱设计 13163936.2.2.1柱的设计应考虑其受力功能、稳定性、构造要求及与梁、板等构件的连接。 1361176.2.2.2柱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及配筋应根据柱的受力特点、高度、跨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1328116.3墙体连接与构造 13157206.3.1墙体连接 13204856.3.1.1墙体之间的连接应保证整体性、稳定性和传递受力功能。墙体的连接方式包括搭接、错缝、对缝等。 13296176.3.1.2墙体与梁、板等构件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拉结措施,保证连接部位的受力功能。 13109036.3.2构造要求 13171146.3.2.1墙体构造应考虑其受力、保温、隔热、防火、防水等功能,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1369446.3.2.2墙体构造应合理设置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等,以减小温度、湿度、地震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 13264466.3.2.3墙体构造应考虑施工方便、经济合理,并保证结构的整体功能。 146966第7章混合结构设计 14122467.1混合结构类型与特点 14132777.1.1类型概述 14105607.1.2特点 14120637.2结构受力分析 14276737.2.1受力特点 1418797.2.2分析方法 14177397.3构件连接与构造 1425207.3.1连接方式 14308827.3.2构造要求 154063第8章施工技术要求 1552548.1施工准备与质量控制 1520268.1.1施工准备 15185358.1.2质量控制 1568878.2钢筋混凝土施工 15316658.2.1钢筋工程 15214768.2.2模板工程 1544228.2.3混凝土工程 1597598.3钢结构施工 16255448.3.1钢材检验 16196188.3.2钢结构制作 16105588.3.3钢结构安装 1661098.4砌体与木质结构施工 1684088.4.1砌体施工 1683998.4.2木质结构施工 16173758.4.3屋面施工 1622210第9章建筑抗震设计 16151229.1抗震设防与分类 16173219.1.1抗震设防目标 1692159.1.2抗震设防分类 1611799.2抗震结构设计 17199989.2.1抗震设计原则 1779409.2.2抗震设计方法 1755519.2.3抗震设计基本要求 17247099.3构造措施与减震技术 17293629.3.1构造措施 1798749.3.2减震技术 1717518第10章建筑防火设计 18520510.1防火分区与消防设施 182621010.1.1防火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面积、高度等因素合理划分,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和防火隔墙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181238510.1.2消防设施应包括灭火系统、疏散指示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其设计和布置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和疏散。 181679610.2防火材料与构件 182898210.2.1建筑防火设计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火材料,主要包括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涂料等。 182604210.2.2防火构件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相关规范,保证其在火灾发生时的耐火功能和稳定性。 181398910.3防火隔离与疏散通道设计 182027310.3.1建筑物内的防火隔离应合理设置,保证在火灾时能有效隔离火势蔓延,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 182446810.3.2疏散通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保证疏散通道的宽度、长度和疏散楼梯的设置,以便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快速、安全地疏散。 182778610.4建筑防火施工要求 182629610.4.1防火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国家现行标准进行,保证防火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181707010.4.2防火材料的施工应遵循产品说明书和施工工艺要求,保证其防火功能。 18159310.4.3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火施工应及时整改,保证建筑防火安全。 19第1章建筑结构设计基本规定1.1结构设计原则1.1.1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保证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和使用寿命。1.1.2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震烈度等因素,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1.3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1.1.4结构设计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计算模型,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保证结构设计的准确性。1.2设计荷载与作用1.2.1设计荷载应包括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荷载组合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1.2.2设计荷载的取值应基于实际情况,结合建筑物使用功能、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1.2.3对于特殊荷载和作用,如温度作用、湿度作用、化学侵蚀等,应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进行考虑。1.2.4荷载与作用的组合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情况,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安全性。1.3结构材料功能1.3.1结构材料的选择应满足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功能、耐久功能和施工功能。1.3.2结构材料的功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材料。1.3.3结构材料的使用应充分考虑材料功能的变异性和可靠性,合理确定材料的设计参数。1.3.4对于新型、特殊结构材料,应进行材料功能试验和研究,保证其应用于结构设计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3.5结构材料的选用和配置应考虑建筑物所在地的资源条件、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2章地基与基础设计2.1地基处理与加固2.1.1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中的一环,其目的是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减小地基沉降。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特性及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a)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换填垫层、压实、预压、排水固结、深层搅拌、高压旋喷、冻结法等。b)地基处理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处理方案及施工参数。2.1.2地基加固地基加固旨在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小地基变形,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a)地基加固方法包括:注浆加固、锚杆加固、微型桩加固、地下连续墙等。b)地基加固设计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用途及规模,合理选择加固方法。2.2基础类型及设计2.2.1基础类型基础是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递至地基。基础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a)浅基础:包括扩展基础、联合基础、独立基础等。b)深基础:包括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等。2.2.2基础设计基础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地质条件、水文地质、荷载特性等因素进行。a)基础设计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变形及耐久性等要求。b)基础设计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基础类型,保证基础安全、经济、合理。2.3地下结构设计2.3.1地下室设计地下室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用途、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等因素,保证结构安全、合理。a)地下室结构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建筑物荷载、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b)地下室抗浮设计应考虑地下水压力、建筑物自重等因素,保证结构稳定。2.3.2地下通道设计地下通道设计应满足通行、排水、通风、照明等要求,同时考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等因素。a)地下通道结构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通行要求、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b)地下通道设计应考虑防水、排水措施,保证通道内环境舒适、安全。2.3.3地下停车场设计地下停车场设计应考虑停车需求、地质条件、交通组织等因素,实现合理布局、方便使用。a)地下停车场结构形式应根据地质条件、停车需求、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b)地下停车场设计应满足通风、照明、排水等要求,保证停车场内环境舒适、安全。第3章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3.1构件受力分析3.1.1本节主要阐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受力过程中的分析方法,包括梁、板、柱等基本构件的受力特性及计算方法。3.1.2钢筋混凝土构件受力分析的基本原则:根据构件的受力状态,确定其受力模型,采用弹性理论和塑性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3.1.3受弯构件的计算:介绍受弯构件的受力特性,给出弯矩、剪力、轴力的计算公式,并对不同荷载组合下的计算方法进行说明。3.1.4受压构件的计算:分析受压构件的受力特性,给出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方法,并对稳定性问题进行讨论。3.1.5受拉构件的计算:阐述受拉构件的受力特性,介绍钢筋和混凝土在受拉过程中的应力分配,给出受拉构件的计算方法。3.2钢筋配置与混凝土强度3.2.1钢筋配置原则:根据构件受力要求,合理配置钢筋,保证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3.2.2钢筋的选用:介绍不同类型钢筋的力学功能,给出钢筋的选用原则和计算方法。3.2.3混凝土强度要求:阐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确定方法,分析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受力特性。3.2.4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功能:介绍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分析粘结滑移对构件受力功能的影响。3.3构件连接与构造3.3.1构件连接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构件连接形式,如焊接、螺栓连接、铆接等。3.3.2构件连接的设计原则:分析连接部位的受力特性,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3.3.3构件连接的构造要求:给出连接部位的详细构造要求,包括焊接长度、螺栓数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3.3.4构件连接的施工要求:阐述连接部位的施工工艺,保证连接质量。3.4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3.4.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其受力功能和优点。3.4.2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方法:给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受力分析、预应力损失计算和构件设计方法。3.4.3预应力钢筋的配置与锚固:介绍预应力钢筋的配置原则,分析锚固长度、锚固方式对结构功能的影响。3.4.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要求:给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构造细节,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布置、锚固、张拉等。3.4.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阐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保证结构质量。第4章钢结构设计4.1钢结构材料与连接4.1.1钢结构材料本节主要阐述钢结构设计中常用材料的功能、分类及选用原则。钢结构材料主要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及耐候钢等。应根据工程性质、使用环境及经济性等因素合理选择。(1)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适用于一般钢结构工程。(2)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良好的焊接功能,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钢结构。(3)耐候钢:具有良好的耐大气腐蚀功能,适用于室外钢结构。4.1.2钢结构连接钢结构连接主要包括焊接、螺栓连接和铆接。连接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和疲劳功能要求。(1)焊接:焊接连接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施工简便,应用广泛。(2)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和可拆卸性,适用于需要经常拆卸的结构。(3)铆接:铆接连接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适用于重要结构和特殊要求的部位。4.2轴心受力构件设计4.2.1轴心受力构件的定义及分类轴心受力构件是指受力时其应力状态为轴心受压或轴心受拉的构件。根据截面形状,轴心受力构件可分为圆管、方管、H型钢等。4.2.2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应符合以下原则:(1)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构件的强度。(2)考虑截面分类,选用合适的强度折减系数。(3)计算时,应考虑构件的初始缺陷、残余应力及稳定功能。4.2.3轴心受力构件的稳定性计算轴心受力构件的稳定性计算应符合以下原则:(1)按弹性稳定理论计算构件的稳定性。(2)考虑构件的长度、边界条件及截面形状等因素。(3)稳定性计算时应采用合适的稳定性系数。4.3受弯构件设计4.3.1受弯构件的定义及分类受弯构件是指受力时其应力状态为弯曲应力的构件。根据截面形状,受弯构件可分为矩形梁、工字梁、箱型梁等。4.3.2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受弯构件的强度计算应符合以下原则:(1)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构件的弯曲强度。(2)考虑截面分类,选用合适的强度折减系数。(3)计算时,应考虑构件的初始缺陷、残余应力及稳定功能。4.3.3受弯构件的刚度计算受弯构件的刚度计算应符合以下原则:(1)按弹性弯曲理论计算构件的刚度。(2)考虑构件的截面形状、尺寸及材料功能等因素。(3)刚度计算时应采用合适的刚度折减系数。4.4稳定与疲劳设计4.4.1稳定设计稳定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轴心受力构件的稳定性设计。(2)受弯构件的稳定性设计。(3)考虑整体结构稳定性,合理设置支撑和加强部位。4.4.2疲劳设计疲劳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构件受力特点,选用合适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2)考虑构件的应力集中、材料功能及焊接质量等因素。(3)疲劳设计时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第5章木质结构设计5.1木材性质与选用5.1.1木材的种类与性质木材作为建筑结构材料,具有天然、可再生的特点。在进行木质结构设计前,应对木材的种类、性质有深入了解。木材按树种可分为硬木和软木,其力学功能、耐久性和密度各有差异。设计师应依据工程需求、环境条件和木材功能选用合适的木材。5.1.2木材的选用原则选用木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木材种类、等级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3)选用木材时应考虑其生长环境、树龄、纹理方向等因素;(4)考虑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保证木材适应环境变化。5.2木质构件设计5.2.1木质构件的分类木质构件包括梁、柱、桁架、楼板等,其设计应满足承载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5.2.2木质构件的设计方法(1)确定构件的受力类型和计算简图;(2)依据相关规范,计算构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3)考虑木材的力学功能、缺陷和环境影响,对计算结果进行修正;(4)保证构件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5.2.3木质构件的设计要求(1)构件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足够的受力面积;(2)构件连接方式应合理,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性;(3)构件应考虑防腐、防虫、防火等要求;(4)构件设计时应预留施工和安装误差。5.3木结构连接与构造5.3.1木结构连接方式木结构连接方式包括榫卯连接、螺栓连接、钉连接等。设计师应根据结构形式、受力特点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5.3.2木结构连接设计要求(1)连接部位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连接件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连接的可靠性;(3)考虑木材的干缩湿胀特性,预留适当的伸缩缝;(4)防止连接部位因应力集中而导致破坏。5.3.3木结构构造设计(1)构造设计应满足结构稳定性和功能要求;(2)木结构节点应简化,便于施工和安装;(3)适当考虑木结构的抗震、抗风功能;(4)结构细部设计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整体美观和安全性。第6章砌体结构设计6.1砌体材料与强度6.1.1本节主要阐述砌体结构设计中常用的砌体材料及其强度标准。砌体材料主要包括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各类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分类。6.1.2砌体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等力学功能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施工工艺及结构要求,合理选用砌体材料。6.2墙体与柱设计6.2.1墙体设计6.2.1.1墙体应根据其功能、受力特点及构造要求,合理选用砌体材料及构造形式。墙体的设计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6.2.1.2墙体的厚度应满足结构受力、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墙体的砌筑方式应根据施工条件、材料功能及设计要求确定。6.2.2柱设计6.2.2.1柱的设计应考虑其受力功能、稳定性、构造要求及与梁、板等构件的连接。6.2.2.2柱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及配筋应根据柱的受力特点、高度、跨度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6.3墙体连接与构造6.3.1墙体连接6.3.1.1墙体之间的连接应保证整体性、稳定性和传递受力功能。墙体的连接方式包括搭接、错缝、对缝等。6.3.1.2墙体与梁、板等构件的连接应采用可靠的拉结措施,保证连接部位的受力功能。6.3.2构造要求6.3.2.1墙体构造应考虑其受力、保温、隔热、防火、防水等功能,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6.3.2.2墙体构造应合理设置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等,以减小温度、湿度、地震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6.3.2.3墙体构造应考虑施工方便、经济合理,并保证结构的整体功能。第7章混合结构设计7.1混合结构类型与特点7.1.1类型概述混合结构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或不同结构形式组成的结构体系。常见的混合结构类型包括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木混凝土混合结构、钢木混合结构等。各类混合结构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7.1.2特点(1)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优势,提高结构整体功能;(2)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降低建设成本;(3)适应性强,能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需求;(4)施工方便,缩短建设周期;(5)具有良好的抗震功能,提高建筑安全性。7.2结构受力分析7.2.1受力特点混合结构受力分析需考虑不同材料或结构形式的相互作用。在受力过程中,各种材料或结构形式承担相应的内力,通过合理的受力分配,使整个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受力功能。7.2.2分析方法(1)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合结构进行整体和局部的受力分析;(2)根据不同材料或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采用相应的理论公式和计算方法;(3)考虑各种因素(如材料功能、施工误差、环境作用等)对结构受力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评估。7.3构件连接与构造7.3.1连接方式混合结构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粘结等。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应考虑以下因素:(1)连接件的材质、强度和可靠性;(2)连接部位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点;(3)施工条件和工艺要求;(4)维护和使用寿命。7.3.2构造要求(1)保证连接部位的受力传递可靠,避免应力集中;(2)考虑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和收缩功能,合理设置伸缩缝和构造措施;(3)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如隔声、防火、防水等;(4)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合理设置施工缝和后浇带;(5)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混合结构的构造安全合理。第8章施工技术要求8.1施工准备与质量控制8.1.1施工准备施工前应认真审查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掌握工程特点及关键部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技术措施及质量要求。8.1.2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严格原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的检验制度,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严格执行施工工艺标准,对关键部位和易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控。8.2钢筋混凝土施工8.2.1钢筋工程钢筋应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加工、绑扎和安装。严格控制钢筋规格、间距、锚固长度及焊接质量。保证钢筋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8.2.2模板工程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保证结构构件的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模板安装应牢固,接缝严密,拆模时间应符合施工技术要求。8.2.3混凝土工程混凝土应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配制、浇筑和养护。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浇筑速度及养护条件,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8.3钢结构施工8.3.1钢材检验钢材应具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对钢材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及力学功能试验,保证钢材质量符合规范要求。8.3.2钢结构制作钢结构制作应遵循施工图纸和工艺要求,严格控制焊接质量、构件尺寸和组装精度。加强构件运输和堆放管理,防止变形和损伤。8.3.3钢结构安装钢结构安装应按照施工方案进行,保证安装顺序、标高、轴线及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合理的焊接工艺,保证焊接质量。8.4砌体与木质结构施工8.4.1砌体施工砌体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严格控制砌块、砂浆的强度等级和配合比,保证砌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8.4.2木质结构施工木质结构施工前,应对木材进行防腐、防虫处理。严格控制木材的含水率、材质及连接方式,保证木质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8.4.3屋面施工屋面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进行。严格控制防水层、保温层及屋面瓦的施工质量,保证屋面防水、保温及排水功能良好。第9章建筑抗震设计9.1抗震设防与分类9.1.1抗震设防目标我国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抗震设防应遵循预防为主、分类指导、重点设防、合理布局的原则。9.1.2抗震设防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