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应链协同作业指导书TOC\o"1-2"\h\u20887第1章供应链协同概述 4115281.1供应链协同理念 470841.2协同作业价值与意义 447501.3供应链协同发展趋势 521609第2章供应链协同战略规划 537122.1协同战略制定 5183592.1.1市场环境分析 5292642.1.2企业内部资源评估 524902.1.3协同目标设定 5286822.1.4协同策略设计 584222.1.5协同机制构建 6262662.2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 6167882.2.1合作伙伴选择标准 6198582.2.2合作伙伴评估方法 6121002.2.3合作伙伴筛选与谈判 691822.2.4合作伙伴关系建立 6145782.3协同战略实施与优化 685092.3.1制定实施计划 6125932.3.2资源整合与配置 6103762.3.3信息共享与沟通 620142.3.4风险监控与应对 6104932.3.5持续优化与调整 76826第3章供应链协同组织与管理 7202753.1协同组织构建 7150633.1.1组织架构设计 7108513.1.2岗位职责设定 766033.1.3人员配置与培训 7207653.1.4流程优化与标准化 770293.2协同管理机制设计 7104203.2.1目标协同机制 7175543.2.2信息共享机制 7196723.2.3风险管理机制 7277283.2.4利益分配机制 8167023.3协同沟通与协调 8214783.3.1沟通机制建设 895393.3.2协调机制建设 871973.3.3冲突解决机制 886843.3.4持续改进机制 84056第4章供应链信息协同 8196414.1信息共享机制 8133384.1.1共享目标与原则 8199934.1.2共享内容与范围 8207764.1.3共享方式与流程 8206164.1.4信息安全与保密 814534.2信息系统集成 996344.2.1集成目标与框架 9153714.2.2集成标准与规范 9145014.2.3集成实施策略 9233674.2.4集成效果评估 9251514.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961874.3.1数据采集与处理 939984.3.2数据分析方法 9124314.3.3决策支持系统 9325314.3.4决策优化与实施 927120第5章供应链协同计划 1099355.1需求预测协同 10137575.1.1预测数据收集 10160015.1.2预测模型建立 10125425.1.3预测结果共享 10273535.1.4预测协同调整 1087715.2库存管理协同 10169625.2.1库存数据共享 10286715.2.2安全库存协同设置 10236325.2.3库存优化策略 1068355.2.4库存异常处理 10270605.3生产计划协同 10249945.3.1生产能力协同 111805.3.2生产计划制定 11117415.3.3生产进度协同跟踪 11272535.3.4生产计划调整 1132483第6章供应链协同采购 11244836.1采购战略协同 11115756.1.1战略目标一致性 11223216.1.2采购策略协同 11149906.1.3采购风险共担 11246526.2供应商管理协同 11257316.2.1供应商选择协同 1122326.2.2供应商关系协同 1156306.2.3供应商绩效评价协同 1269516.3采购执行协同 12298676.3.1订单协同 1275086.3.2物流协同 12294836.3.3采购执行监控 12296686.3.4支付协同 1222000第7章供应链协同物流 126017.1物流网络规划协同 12184047.1.1物流网络规划概述 1240017.1.2物流网络规划协同流程 12177317.1.3物流网络规划协同策略 12153577.1.4物流网络规划协同关键成功因素 1257207.2运输协同 13315837.2.1运输协同概述 1384357.2.2运输协同策略 13244267.2.3运输协同机制 13201877.2.4运输协同关键成功因素 1358157.3仓储协同 13308577.3.1仓储协同概述 13294587.3.2仓储协同策略 13324877.3.3仓储协同机制 1358337.3.4仓储协同关键成功因素 13214897.3.5仓储协同实施案例分析 1310563第8章供应链协同服务 13290258.1客户服务协同 13136868.1.1目标与原则 13301708.1.2客户信息共享 13104918.1.3客户服务流程协同 1492468.1.4客户服务质量管理 14247838.2售后服务协同 1475188.2.1售后服务流程协同 14227818.2.2售后服务资源整合 14139908.2.3售后服务质量管理 14324608.2.4售后服务成本控制 1427908.3价值链协同 14248688.3.1价值链协同目标 14138808.3.2价值链环节协同 1464668.3.3价值链协同策略 14195288.3.4价值链协同评价 1422008第9章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与应对 15274069.1风险识别与评估 1515519.1.1风险识别 1551719.1.2风险评估 15170239.2风险预防与控制 1527859.2.1风险预防 15244719.2.2风险控制 1583979.3应急协同处理 1611109.3.1建立应急协同机制 16298729.3.2应急协同处理流程 16249499.3.3事后评估与改进 1630106第10章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与持续改进 161177510.1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62297410.1.1供应链协同效率 173210610.1.2供应链协同成本 172780810.1.3供应链协同质量 172546910.1.4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 173068210.2绩效评价方法 171551310.2.1平衡计分卡法 172528910.2.2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172588610.2.3模糊综合评价法 181865810.2.4主成分分析法 181663110.3持续改进策略与实施 1890410.3.1强化供应链协同管理 181933810.3.2优化供应链协同流程 183148510.3.3创新供应链协同模式 183065510.3.4培养供应链协同人才 18第1章供应链协同概述1.1供应链协同理念供应链协同是指在一定市场环境下,供应链各环节企业为实现整体最优,通过信息共享、资源整合、能力协同等手段,共同协作完成供应链的各项活动。这一理念强调各企业间的紧密合作,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1.2协同作业价值与意义供应链协同作业具有以下价值和意义:(1)降低成本:通过协同作业,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成本。(2)提高效率:协同作业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运作效率。(3)增强竞争力:协同作业有助于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4)风险共担:协同作业使得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共同承担市场风险,降低单一企业的风险压力。(5)促进创新:协同作业有利于企业间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交流与共享,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1.3供应链协同发展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协同发展趋势如下:(1)协同范围不断扩大:从单一企业内部协同,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乃至跨行业、跨地区协同发展。(2)协同模式不断创新:如电商平台、共享经济等新型协同模式不断涌现,为供应链协同提供更多可能性。(3)信息技术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为供应链协同提供实时、高效的信息支持。(4)绿色供应链协同成为趋势:在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绿色供应链协同将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5)供应链协同向智能化发展: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供应链协同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决策和运作。第2章供应链协同战略规划2.1协同战略制定供应链协同战略制定是企业实现供应链高效运作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协同战略的制定过程:2.1.1市场环境分析分析市场环境,了解行业趋势、竞争对手、客户需求等外部因素,为供应链协同战略制定提供依据。2.1.2企业内部资源评估对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等资源进行全面评估,明确企业在供应链协同中的优势和劣势。2.1.3协同目标设定根据市场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资源评估,设定明确的供应链协同目标,包括合作层次、合作领域、合作效果等。2.1.4协同策略设计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协同策略,如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风险共担等。2.1.5协同机制构建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包括激励机制、沟通机制、协调机制等,保证协同战略的顺利实施。2.2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估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估是供应链协同成功的关键。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2.2.1合作伙伴选择标准明确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如企业规模、信誉度、技术实力、服务质量等。2.2.2合作伙伴评估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综合评估,如SWOT分析、层次分析法等。2.2.3合作伙伴筛选与谈判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出合适的合作伙伴,并进行商务谈判,保证双方利益最大化。2.2.4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在谈判达成一致后,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2.3协同战略实施与优化协同战略实施与优化是保证供应链协同效果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实施与优化的主要措施:2.3.1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协同战略,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责任人和工作要求。2.3.2资源整合与配置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提高整体运作效率。2.3.3信息共享与沟通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保证供应链各方及时了解协同进展,提高决策效率。2.3.4风险监控与应对对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监控,制定应对措施,保证协同战略的顺利推进。2.3.5持续优化与调整根据协同战略实施效果,不断进行优化与调整,提高供应链协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第3章供应链协同组织与管理3.1协同组织构建3.1.1组织架构设计在供应链协同组织构建过程中,首先需明确协同组织的目标与功能,进而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应包括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和监督层,以保证供应链协同运作的高效与顺畅。3.1.2岗位职责设定根据组织架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保证各部门和岗位在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各司其职,协同推进。3.1.3人员配置与培训合理配置人员,保证各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具备所需的技能与素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供应链协同运作的专业水平。3.1.4流程优化与标准化梳理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各项业务流程,优化流程设计,提高运作效率。同时制定标准化流程,保证协同组织在不同环节的一致性和稳定性。3.2协同管理机制设计3.2.1目标协同机制明确供应链协同的目标,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保证各参与方在目标上形成共识,共同推进供应链协同运作。3.2.2信息共享机制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畅通,提高协同运作的透明度和实时性。3.2.3风险管理机制识别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降低风险对协同运作的影响。3.2.4利益分配机制合理设计利益分配方案,保证各参与方在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公平受益,促进协同合作的稳定性。3.3协同沟通与协调3.3.1沟通机制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包括定期会议、即时通讯、专项协调等,保证协同组织内部及与外部合作伙伴之间的有效沟通。3.3.2协调机制建设设立专门的协调岗位或部门,负责处理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通过协调机制,保证各参与方在协同运作中协同一致,消除障碍。3.3.3冲突解决机制建立完善的冲突解决机制,针对供应链协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争议,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协同运作的顺利进行。3.3.4持续改进机制鼓励各参与方积极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供应链协同组织与管理,提高协同运作的效率与效果。第4章供应链信息协同4.1信息共享机制4.1.1共享目标与原则本节主要阐述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目标、原则及其重要性。信息共享旨在提高供应链各环节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整体运作效率。4.1.2共享内容与范围详细列举供应链各环节所需共享的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订单信息、库存信息、物流信息、生产计划等。同时明确信息共享的范围,以保证信息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流动。4.1.3共享方式与流程介绍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具体方式,如电子数据交换(EDI)、云计算平台等。同时阐述信息共享的流程,包括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环节。4.1.4信息安全与保密分析供应链信息共享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如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等。同时强调信息保密的重要性,保证各环节信息的安全与合规。4.2信息系统集成4.2.1集成目标与框架明确信息系统集成的目标,即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提高信息流转效率。介绍集成框架,包括集成架构、关键技术等。4.2.2集成标准与规范阐述信息系统集成所需遵循的标准与规范,如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以保证各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与稳定性。4.2.3集成实施策略从技术、管理和业务三个方面提出信息系统集成的实施策略,包括项目规划、技术选型、人员培训等。4.2.4集成效果评估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用于衡量信息系统集成的效果,包括集成进度、系统功能、业务流程优化等指标。4.3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4.3.1数据采集与处理介绍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采集方法、处理流程,以及数据质量保证措施,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4.3.2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供应链业务特点,阐述适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趋势分析、关联分析、预测模型等,为决策提供依据。4.3.3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供应链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实时、智能的决策支持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可视化、预警机制、决策模型等模块。4.3.4决策优化与实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优化供应链决策,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同时跟踪决策实施效果,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第5章供应链协同计划5.1需求预测协同5.1.1预测数据收集在供应链协同计划中,需求预测协同是关键环节。各环节需共同参与收集历史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季节性因素等影响需求的相关信息,保证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1.2预测模型建立基于收集到的数据,运用统计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需求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需求的影响,提高预测精度。5.1.3预测结果共享将预测结果在各供应链环节进行共享,以便各环节根据预测结果调整生产和库存策略,降低库存风险。5.1.4预测协同调整定期评估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合市场变化和实际销售情况,及时调整预测结果,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优化。5.2库存管理协同5.2.1库存数据共享各供应链环节应实时共享库存数据,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库存信息,以便各环节合理安排生产和库存。5.2.2安全库存协同设置结合需求预测、供应链周期等因素,协同设置安全库存,保证供应链稳定运行。5.2.3库存优化策略通过协同分析,制定合理的库存优化策略,如JIT(准时制)库存管理、VMI(供应商管理库存)等,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5.2.4库存异常处理当库存出现异常时,各环节应共同分析原因,制定应对措施,保证供应链顺畅运行。5.3生产计划协同5.3.1生产能力协同各生产环节应共享生产能力信息,包括设备、人员、工艺等,以便供应链各环节合理制定生产计划。5.3.2生产计划制定基于需求预测和库存情况,协同制定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按时完成。5.3.3生产进度协同跟踪实时跟踪生产进度,协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生产计划顺利执行。5.3.4生产计划调整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如设备故障、人员变动等,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保证供应链整体协同效率。第6章供应链协同采购6.1采购战略协同6.1.1战略目标一致性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在制定采购战略时,应保证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通过共享市场信息、预测需求变化,协同制定采购计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6.1.2采购策略协同采购策略协同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采购周期等方面的协同。各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及供应链整体利益,共同协商确定采购策略,以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6.1.3采购风险共担在采购战略协同过程中,各企业应共同承担采购风险,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合理分配风险责任,保证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6.2供应商管理协同6.2.1供应商选择协同在供应商选择阶段,各企业应共同参与供应商评估,从质量、价格、交货期、服务等多方面综合评价,保证选定的供应商符合整个供应链的要求。6.2.2供应商关系协同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实现供应链的长期稳定。各企业应共同维护供应商关系,通过定期沟通、合作共赢等方式,提升供应商的合作意愿。6.2.3供应商绩效评价协同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定期评价,保证供应商持续改进。各企业应共同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6.3采购执行协同6.3.1订单协同在采购执行过程中,各企业应实现订单信息的实时共享,保证订单的准确性、及时性。通过订单协同,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6.3.2物流协同协同优化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各企业应共同制定物流方案,实现运输、仓储等环节的协同,保证供应链的高效运作。6.3.3采购执行监控建立采购执行监控机制,实时跟踪采购进度,保证采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各企业应共同参与监控,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6.3.4支付协同在支付环节,各企业应协同制定支付策略,保证支付流程的顺畅。同时通过支付协同,优化资金运作,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第7章供应链协同物流7.1物流网络规划协同7.1.1物流网络规划概述本节主要介绍物流网络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原则及其在供应链协同中的重要性。7.1.2物流网络规划协同流程分析物流网络规划的协同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资源整合、实施与优化等环节。7.1.3物流网络规划协同策略从合作伙伴选择、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物流网络规划协同策略。7.1.4物流网络规划协同关键成功因素探讨影响物流网络规划协同的关键成功因素,如协同机制、信息技术、组织结构等。7.2运输协同7.2.1运输协同概述介绍运输协同的概念、类型及其在供应链协同中的作用。7.2.2运输协同策略分析运输协同的策略,包括运输方式选择、运输路径优化、运力共享等。7.2.3运输协同机制阐述运输协同的机制,如定价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等。7.2.4运输协同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影响运输协同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如合作伙伴关系、信息技术、运输能力等。7.3仓储协同7.3.1仓储协同概述介绍仓储协同的定义、意义及其在供应链协同中的应用。7.3.2仓储协同策略分析仓储协同的策略,包括库存管理、仓储资源整合、仓储作业协同等。7.3.3仓储协同机制阐述仓储协同的机制,如库存共享、仓储能力共享、信息共享等。7.3.4仓储协同关键成功因素探讨影响仓储协同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如协同策略、信息技术、人员素质等。7.3.5仓储协同实施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仓储协同实施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第8章供应链协同服务8.1客户服务协同8.1.1目标与原则本节旨在阐述供应链各方在客户服务过程中的协同目标与原则。通过共享客户资源,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互利共赢。8.1.2客户信息共享介绍客户信息共享的具体措施,包括客户基本信息、消费习惯、需求预测等,以便供应链各方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8.1.3客户服务流程协同分析客户服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并提出相应的协同措施,以提高客户服务效率。8.1.4客户服务质量管理探讨供应链各方在客户服务质量控制方面的协同策略,保证客户服务质量。8.2售后服务协同8.2.1售后服务流程协同阐述售后服务流程中各环节的协同措施,包括售后服务需求收集、服务实施、服务评价等。8.2.2售后服务资源整合分析售后服务所需资源的整合方式,以提高售后服务效率。8.2.3售后服务质量管理探讨供应链各方在售后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的协同策略,提升客户满意度。8.2.4售后服务成本控制研究售后服务成本控制的方法,实现供应链各方在售后服务环节的成本优化。8.3价值链协同8.3.1价值链协同目标明确价值链协同的目标,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8.3.2价值链环节协同分析价值链各环节的协同措施,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以实现价值链的优化。8.3.3价值链协同策略探讨价值链协同的策略,如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风险共担等。8.3.4价值链协同评价提出价值链协同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便对协同效果进行持续监控和优化。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协同服务,供应链各方将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第9章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与应对9.1风险识别与评估9.1.1风险识别本节主要阐述在供应链协同作业过程中,如何识别潜在的风险。包括以下方面:(1)市场风险:分析市场需求波动、竞争对手行为等因素,识别可能影响供应链稳定性的风险。(2)供应风险:评估供应商质量、交货时间、产能等方面的风险。(3)运输风险:识别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交通、运输延误等。(4)信息风险:分析信息传递不准确、不及时等因素,可能导致供应链协同作业失误的风险。(5)合同风险:评估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约、纠纷等风险。9.1.2风险评估本节主要介绍如何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以下方面:(1)定性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如高、中、低等级划分。(2)定量评估:运用数学模型、统计方法等,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以便于更直观地了解风险程度。9.2风险预防与控制9.2.1风险预防本节主要阐述如何预防供应链协同风险,包括以下措施:(1)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收集市场、供应、运输等方面的信息,提前发觉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2)完善供应链管理体系: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3)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供应链协同过程中的合同风险。9.2.2风险控制本节主要介绍如何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控制,包括以下措施:(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对策略。(2)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管理计划付诸实践,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3)监控风险变化:持续关注风险动态,及时调整风险控制策略。9.3应急协同处理9.3.1建立应急协同机制本节主要阐述如何建立应急协同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包括以下方面:(1)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对措施。(2)建立应急协同组织:设立专门的应急协同小组,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应对突发事件。9.3.2应急协同处理流程本节主要介绍应急协同处理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环节:(1)信息收集与传递:收集突发事件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人员。(2)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唐山海运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至2031年中国磷酸根分析仪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机器人感知与决策-第6篇-深度研究
- 企业招聘与离职率控制-深度研究
- 2025年度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解除与员工离职后竞业禁止协议
- 2025年度轻伤刑事和解协议书附带刑事和解风险评估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舞蹈工作室舞蹈版权授权与合作合同
- 2024年1月高考适应性测试“九省联考”英语 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 2024浙江省农发集团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慢性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与调理方法
- 《白蛇缘起》赏析
- Interstellar-星际穿越课件
- 苏教版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开学摸底考试卷(五)含答案与解析
-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 临建标准化图集新版
- 安监人员考核细则(2篇)
- 生活老师培训资料课件
- 腹主动脉瘤(护理业务学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