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_第1页
三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_第2页
三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_第3页
三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_第4页
三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村合作社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TOC\o"1-2"\h\u25026第1章农业生产基础 423631.1土壤管理与改良 4105451.1.1土壤类型与特点 4109731.1.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 4212841.1.3土壤改良措施 473201.2气候与农作物生长 4232491.2.1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4276761.2.2温度与农作物生长 4167121.2.3降水与农作物生长 581421.2.4气象灾害与农作物生长 516011第2章耕作技术与作物布局 5302262.1耕作制度 531272.1.1深耕与浅耕 5275982.1.2耕作时机 577792.1.3耕作方式 5113332.2作物布局 511982.2.1作物布局原则 5236672.2.2作物布局方法 6155102.3轮作与间作 616752.3.1轮作原则 6183032.3.2间作原则 6200552.3.3实施方法 610786第3章播种与育苗技术 775473.1播种技术 7266773.1.1土地准备 7120113.1.2种子处理 7262483.1.3播种时间 7233293.1.4播种方法 7120233.2育苗技术 7211913.2.1育苗基质 7114733.2.2育苗设施 792063.2.3播种与催芽 7280793.2.4苗期管理 715983.3秧田管理 845593.3.1秧田选择 830863.3.2秧田准备 8123953.3.3移栽 831263.3.4秧田管理 822437第4章灌溉与施肥技术 8277964.1灌溉技术 8197154.1.1灌溉原则 8325664.1.2灌溉方式 867944.1.3灌溉时期 8280204.1.4灌溉水量 856284.2施肥技术 9186254.2.1施肥原则 9150494.2.2肥料种类 9223594.2.3施肥方法 9134844.2.4施肥时期 989314.3水肥一体化 9102524.3.1水肥一体化设备 9168524.3.2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9283194.3.3水肥一体化应用注意事项 1022537第5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10291475.1病害防治 10291565.1.1病害识别 10230985.1.2病害防治方法 10135905.2虫害防治 10167365.2.1虫害识别 10318955.2.2虫害防治方法 10180785.3农药安全使用 11250105.3.1农药选择 1183015.3.2农药使用 115185.3.3农药安全间隔期 1123247第6章农田杂草防除 1148376.1杂草识别 11127366.1.1杂草分类 1152576.1.2杂草特征 11123106.2杂草防除技术 12194306.2.1农业防除 12160056.2.2生物防除 1282346.2.3物理防除 12275556.3化学除草剂使用 1284936.3.1除草剂选择 12156446.3.2使用技术 12262016.3.3安全措施 137031第7章农产品采收与储藏 13127517.1采收技术 13135977.1.1确定采收时期 13250577.1.2选择适宜的采收工具和设备 13231697.1.3采收方法 13192117.1.4采收后的初步处理 1393697.2采后处理 13100107.2.1清洁与消毒 1377.2.2预冷处理 13271687.2.3分级与包装 13191077.2.4冷链运输 1352167.3储藏方法 14241367.3.1常温储藏 1441947.3.2冷藏储藏 14315037.3.3冷冻储藏 14263097.3.4气调储藏 14216007.3.5其他储藏方法 147565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 14244428.1农业机械化 1417958.1.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14141878.1.2农业机械化技术 1493058.2设施农业概述 14188278.2.1设施农业的定义 1588858.2.2设施农业的类型 15222538.3设施农业技术 15279838.3.1灌溉技术 15313518.3.2育苗技术 15260548.3.3环境调控技术 1583068.3.4病虫害防治技术 1571308.3.5水肥一体化技术 15971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266659.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698419.1.1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6106579.1.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95749.2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 1691629.2.1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 1637029.2.2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 16112849.2.3农业资源保护关键技术 16196529.3农业可持续发展 1617339.3.1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16108809.3.2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1662139.3.3农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议 1665319.3.4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1730167第10章农业政策与市场分析 171680810.1农业政策解读 173097010.1.1国家农业政策概述 17284710.1.2地方农业政策分析 172126510.1.3农业政策发展趋势 171946010.2农产品市场分析 171920010.2.1农产品市场现状 171536110.2.2农产品市场趋势预测 172376410.2.3农产品营销策略 17967510.3农业风险管理 172963410.3.1自然风险识别与管理 171989610.3.2市场风险识别与管理 183096910.3.3政策风险识别与管理 183218610.3.4资金风险识别与管理 18156210.3.5人才风险识别与管理 18第1章农业生产基础1.1土壤管理与改良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农作物生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土壤管理与改良的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1.1.1土壤类型与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土壤类型繁多,主要包括:黑土、黄土、红土、水稻土等。各类土壤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点是进行土壤管理与改良的前提。1.1.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通过土壤肥力评价,掌握土壤养分状况,采取相应的提升措施,如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等,提高土壤肥力。1.1.3土壤改良措施针对不同土壤类型和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深翻、松土、轮作、绿肥种植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1.2气候与农作物生长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本节主要介绍气候因素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2.1光照与农作物生长光照是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不同作物对光照需求不同,合理利用光照资源,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2.2温度与农作物生长温度对农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影响作物生长。掌握温度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合理安排播种期和栽培措施,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1.2.3降水与农作物生长降水是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不同作物对降水需求不同,了解降水与作物生长的关系,采取合理的水分管理措施,如灌溉、排涝等,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1.2.4气象灾害与农作物生长气象灾害如干旱、洪涝、低温冻害等,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严重影响。了解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降低灾害损失,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第2章耕作技术与作物布局2.1耕作制度耕作制度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介绍适用于农村合作社的耕作制度。2.1.1深耕与浅耕深耕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提高土壤肥力。浅耕则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快有机质分解。2.1.2耕作时机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生长需求和农业机械作业能力,合理选择耕作时机。一般而言,播种前进行一次深耕,有利于作物生长。2.1.3耕作方式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和农业机械条件,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如翻耕、旋耕、深松等。2.2作物布局作物布局是指根据农业生产目标、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配置各种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本节主要介绍农村合作社作物布局的原则和方法。2.2.1作物布局原则(1)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等自然因素,选择适宜的作物种类。(2)适种适养:充分考虑当地农业技术水平和农民种植习惯,发展适宜的作物种植。(3)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4)生态平衡:保持作物种植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2.2.2作物布局方法(1)确定主要作物: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农村合作社的主导作物。(2)配置辅助作物:在保证主导作物生产的前提下,合理配置辅助作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调整作物种植比例:根据市场变化和农业生产效益,适时调整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2.3轮作与间作轮作与间作是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措施。本节主要介绍轮作与间作的原则和实施方法。2.3.1轮作原则(1)合理安排轮作周期: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轮作周期。(2)避免连作:避免同一种作物连续种植,减少病虫害发生。(3)选择互补作物:轮作作物应具有一定的生态互补性,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2.3.2间作原则(1)选择适宜的间作组合:根据作物生长习性和对环境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间作组合。(2)合理配置间作比例: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合理配置间作作物的比例。(3)优化间作模式:不断摸索和创新适宜当地条件的间作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3.3实施方法(1)制定轮作计划:根据轮作原则,制定农村合作社的轮作计划。(2)落实间作措施:根据间作原则,合理安排间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比例。(3)加强田间管理:在轮作与间作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作物生长健康。第3章播种与育苗技术3.1播种技术3.1.1土地准备在播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翻、细耙,保持土壤疏松,为种子发芽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肥力状况,施足底肥,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3.1.2种子处理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病、弱、瘪种子。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进行种子消毒和浸种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防治病虫害。3.1.3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及茬口安排,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一般而言,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开始播种。3.1.4播种方法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方法,如条播、穴播、撒播等。播种深度要适中,以保证种子发芽。3.2育苗技术3.2.1育苗基质选用通气性好、保水性强、养分丰富的育苗基质。可选用泥炭、珍珠岩、蛭石等按一定比例混合配制。3.2.2育苗设施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育苗设施,如温室、拱棚、遮阳网等。3.2.3播种与催芽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育苗基质上,覆盖一层薄薄的基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种子发芽。3.2.4苗期管理在苗期要加强对温度、光照、水分和肥料的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幼苗健壮生长。3.3秧田管理3.3.1秧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病虫害较少的地块作为秧田。3.3.2秧田准备对秧田进行深翻、细耙,施足底肥,为移栽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3.3.3移栽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秧田条件,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进行规范化的移栽操作。3.3.4秧田管理移栽后要加强对秧田的水分、肥料、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保证作物生长健壮。同时注意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第4章灌溉与施肥技术4.1灌溉技术4.1.1灌溉原则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保证作物生长水分需求的重要措施。应根据作物种类、生长期、土壤类型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灌溉计划。灌溉应遵循适时、适量、适地的原则。4.1.2灌溉方式(1)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等,适用于多数作物。(2)喷灌: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节水效果明显,适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3)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省肥、减少病虫害等优点,适用于设施农业和干旱地区。4.1.3灌溉时期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湿度、天气状况等因素确定灌溉时期。一般而言,作物生长初期和中期需水量较大,生长后期和成熟期逐渐减少。4.1.4灌溉水量灌溉水量应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灌溉方式等因素进行计算。合理灌溉水量应保证土壤湿润层深度达到作物根系活动层,同时避免水分过多导致土壤氧气不足。4.2施肥技术4.2.1施肥原则施肥应根据作物需求、土壤肥力、肥料特性等因素进行。施肥原则为:科学施肥、合理配比、分层施用、适时施用。4.2.2肥料种类(1)有机肥:包括农家肥、商品有机肥等,具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2)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可快速补充作物所需营养元素。(3)微生物肥料:含有活性微生物,可促进作物生长,提高肥料利用率。4.2.3施肥方法(1)基肥:在作物播种或栽植前施入土壤,以有机肥为主,配以适量化肥。(2)追肥: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土壤肥力状况,分次施用化肥,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3)叶面肥:通过叶面喷施,快速补充作物营养,适用于作物生长后期。4.2.4施肥时期施肥时期应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土壤肥力状况、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基肥在播种或栽植前施用,追肥在作物生长关键期施用,叶面肥在作物生长后期施用。4.3水肥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实现水分和养分的同步供应,具有节水、省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优点。4.3.1水肥一体化设备主要包括施肥泵、施肥器、管道、喷头等。应根据作物种类、种植面积、施肥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4.3.2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1)肥料选择:选择易溶解、腐蚀性小的肥料,保证施肥均匀。(2)施肥浓度:根据作物需肥量和灌溉水量,计算施肥浓度,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3)施肥时机:结合灌溉时期,保证作物生长关键期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4.3.3水肥一体化应用注意事项(1)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清洗设备,保证施肥系统正常运行。(2)土壤监测:加强对土壤湿度、肥力的监测,及时调整施肥方案。(3)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第5章病虫害防治技术5.1病害防治5.1.1病害识别农业生产中,病害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影响严重。需对常见病害进行识别,掌握其症状特点,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常见的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性病害。5.1.2病害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翻、减少田间病残体等;(2)物理防治:采用高温闷棚、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杀灭病原菌;(3)化学防治:合理选用农药,按照推荐剂量和次数进行防治;(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病害。5.2虫害防治5.2.1虫害识别虫害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需对常见虫害进行识别,了解其生活习性、为害特点,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常见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叶面害虫、果实害虫等。5.2.2虫害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合理布局作物、调整播期、清除田间残枝败叶等;(2)物理防治:利用色板、灯光、性诱剂等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施用;(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防治虫害。5.3农药安全使用5.3.1农药选择根据病虫害种类、作物生长期和农药特性,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5.3.2农药使用(1)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推荐的剂量、次数和方法使用;(2)注意农药混用,避免药害发生;(3)避免在作物幼苗期、开花期和采收期使用农药;(4)施药后及时清洗器械,妥善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5.3.3农药安全间隔期根据农药标签上的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同时加强农药残留监测,保证农产品符合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第6章农田杂草防除6.1杂草识别农田杂草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识别并了解杂草的特征,对于有效防除具有重要意义。本章首先对常见农田杂草进行分类介绍,以便农业生产者能够准确识别并采取相应防除措施。6.1.1杂草分类根据杂草的生长习性、形态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一年生杂草:生命周期短,一年内完成生长、繁殖、死亡的全过程。如稗草、马唐、狗尾草等。(2)多年生杂草:生命周期长,多年生长、繁殖。如芦苇、茅草、狗牙根等。(3)宿根杂草:具有多年生地下茎或根状茎,地上部分每年枯萎,翌年重新发芽。如香附子、苍耳等。6.1.2杂草特征了解杂草的特征,有助于农业生产者进行有效识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1)叶形: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2)茎:观察茎的形态、高度、分枝情况等。(3)花果:观察花果的形态、颜色、排列方式等。(4)生长习性:了解杂草的生长速度、繁殖方式、生态适应性等。6.2杂草防除技术针对农田杂草的防除,应采取综合措施,结合农业、生物、化学等多种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杂草的目的。6.2.1农业防除(1)轮作:通过改变种植制度,减少杂草的生长机会。(2)深翻:翻耕土壤,将杂草种子深埋,减少其萌发。(3)覆盖:利用秸秆、地膜等覆盖地面,抑制杂草生长。(4)中耕:适时进行中耕,破坏杂草生长环境,减少杂草生长。6.2.2生物防除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杂草进行控制,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1)天敌:引入或培育对杂草有害的昆虫、病原微生物等。(2)微生物:利用对杂草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等。6.2.3物理防除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直接破坏杂草的生长。(1)人工拔除:在杂草生长初期,人工拔除,减少其繁殖。(2)机械除草:利用除草机具,进行机械除草。6.3化学除草剂使用化学除草剂是一种快速、高效的除草方法,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除草剂、掌握使用技术和安全措施。6.3.1除草剂选择根据杂草种类、作物品种、生长时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除草剂。(1)针对性:针对不同杂草种类,选择对其敏感的除草剂。(2)安全性:选择对作物安全的除草剂,避免产生药害。6.3.2使用技术(1)用药时期:选择杂草生长的敏感时期,以提高除草效果。(2)用药剂量: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剂量,避免过量或不足。(3)喷洒方式:采用均匀喷雾方式,保证除草剂覆盖杂草。6.3.3安全措施(1)防止药害: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避免对作物产生药害。(2)环境保护:合理使用除草剂,减少对环境的影响。(3)个人防护:在使用除草剂时,佩戴防护用品,保证人身安全。第7章农产品采收与储藏7.1采收技术7.1.1确定采收时期根据不同农产品的种类和成熟度标准,准确判断并确定适宜的采收时期。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以保证农产品品质。7.1.2选择适宜的采收工具和设备根据农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采收工具和设备,降低采收过程中的损伤,提高农产品品质。7.1.3采收方法介绍不同农产品的采收方法,如手工采收、机械采收等。强调采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对农产品造成损伤。7.1.4采收后的初步处理对采收后的农产品进行去杂、分级、预冷等初步处理,以提高后续储藏和运输环节的品质。7.2采后处理7.2.1清洁与消毒对采收工具和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避免病原菌的传播。7.2.2预冷处理对农产品进行预冷处理,降低其呼吸速率,延长保质期。7.2.3分级与包装根据农产品的大小、色泽、品质等进行分级,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7.2.4冷链运输在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降低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7.3储藏方法7.3.1常温储藏介绍适用于常温储藏的农产品种类及其储藏方法,如通风、干燥等。7.3.2冷藏储藏介绍适用于冷藏储藏的农产品种类及其储藏方法,如调节温度、湿度等。7.3.3冷冻储藏介绍适用于冷冻储藏的农产品种类及其储藏方法,如快速冷冻、缓慢解冻等。7.3.4气调储藏介绍气调储藏的原理及其在农产品储藏中的应用,如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7.3.5其他储藏方法介绍其他新型农产品储藏方法,如辐射储藏、生物保鲜等。并对各种储藏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简要分析。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8.1农业机械化8.1.1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农业机械化主要包括耕作、播种、施肥、植保、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8.1.2农业机械化技术(1)动力机械:包括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为农业生产提供动力。(2)耕作机械:包括旋耕机、犁、深松机等,用于土壤的翻耕、松土和整地。(3)播种机械:包括条播机、点播机等,实现精准播种,提高播种效率。(4)植保机械:包括喷雾器、喷粉机等,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5)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脱粒机等,实现粮食作物的快速收获。8.2设施农业概述8.2.1设施农业的定义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光、温、湿、气等环境条件,实现全天候、反季节、高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8.2.2设施农业的类型(1)温室:包括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用于种植蔬菜、花卉、水果等。(2)拱棚:主要用于春提前、秋延后的蔬菜生产。(3)遮阳网:用于夏季降温、防晒、保湿。(4)防虫网:用于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8.3设施农业技术8.3.1灌溉技术(1)滴灌: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节水、节肥、提高产量。(2)喷灌:利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提高作物生长环境。8.3.2育苗技术(1)穴盘育苗:利用穴盘进行播种,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育苗。(2)嫁接育苗: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幼苗嫁接,提高作物抗逆性、产量和品质。8.3.3环境调控技术(1)温度调控:通过通风、加热、降温等措施,保持设施内适宜的温度。(2)光照调控:利用补光灯、遮阳网等,调节设施内光照强度。(3)湿度调控:通过灌溉、喷雾、除湿等措施,保持设施内适宜的湿度。8.3.4病虫害防治技术(1)物理防治:利用色板、诱杀灯等,诱杀有害生物。(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3)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8.3.5水肥一体化技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精准供应,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9.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9.1.1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分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包括土壤质量、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9.1.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壤退化;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9.2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9.2.1农业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农业资源利用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如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生态环境破坏等。9.2.2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策略提出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