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培训与教育实施手册_第1页
三农培训与教育实施手册_第2页
三农培训与教育实施手册_第3页
三农培训与教育实施手册_第4页
三农培训与教育实施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培训与教育实施手册TOC\o"1-2"\h\u17907第1章农业基础知识培训 4327261.1农业生产概述 4278031.1.1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 4145171.1.2农业生产的特点 4143601.1.3农业生产的分类 4322651.1.4农业发展趋势 4210821.2农作物种植技术 4193751.2.1作物种植基本环节 47091.2.2关键技术 488181.2.3管理措施 5107671.3农业机械化与设备选择 5325081.3.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576421.3.2农业机械化的优势 514071.3.3设备选择原则 527201第2章农村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 5285672.1农村政策解读 5288532.1.1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5302472.1.2农村社会政策 5222382.1.3农村土地政策 5325822.2农业法律法规普及 634142.2.1农业法 6226512.2.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6136952.2.3农业技术推广法 6183812.3农村土地管理与使用 699212.3.1土地承包管理 6211172.3.2土地利用规划 658702.3.3土地征收与补偿 620065第3章农村产业发展与规划 7180843.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7151563.1.1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 7230143.1.2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729113.1.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原则 715943.1.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703.2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 7192253.2.1产业发展规划概述 767183.2.2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 7200793.2.3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7297403.2.4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评估与调整 716553.3农村产业融合与升级 796673.3.1农村产业融合的概念与类型 7254133.3.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机制 7160663.3.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7321743.3.4农村产业升级策略 825715第4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 8159904.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 8232034.1.1水体污染 8184134.1.2土壤污染 8146704.1.3空气污染 8320914.1.4生态破坏 8237664.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879184.2.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9196424.2.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 9261244.2.3农膜回收利用 9299854.2.4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 9115714.3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9127344.3.1循环农业模式 9183774.3.2立体农业模式 944964.3.3休闲农业模式 9275044.3.4低碳农业模式 915001第5章农村金融与保险服务 9102245.1农村金融体系概述 9153375.1.1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 10262895.1.2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 105605.2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 10113585.2.1农村金融服务 1018535.2.2农村金融产品 10153835.3农业保险种类与理赔 1161665.3.1农业保险种类 11295995.3.2农业保险理赔 1113539第6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11200116.1农村劳动力培训 1184546.1.1培训目标与原则 11272796.1.2培训内容与方法 11115406.1.3培训体系建设 1161016.1.4培训政策与支持 12208856.2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 12172816.2.1人才引进策略 12104106.2.2人才培养机制 12161486.2.3人才激励机制 1215566.2.4人才流动与共享 12160136.3农村创新创业指导 12102796.3.1创新创业政策支持 12163706.3.2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1245346.3.3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 12195006.3.4创新创业典型示范 1223545第7章农村信息技术应用 13173367.1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1322947.1.1互联网接入与覆盖 13158747.1.2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13250857.2农业信息化与数据应用 13308147.2.1农业大数据建设 1328677.2.2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13312267.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13318097.3.1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13318137.3.2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与创新 13203817.3.3农村电子商务政策支持 1425496第8章农村文化教育与传承 1494868.1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14128418.1.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4310618.1.2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4285558.1.3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492548.2农村教育改革与提升 1444338.2.1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14304168.2.2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1455068.2.3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 1523788.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15179288.3.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申报 15287978.3.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1551858.3.3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与传播 1512287第9章农村社会保障与救助 15139059.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527279.1.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 15153489.1.2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法规 15124349.1.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情况 15160879.2农村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 16324129.2.1农村养老保险 16129959.2.2农村医疗保险 16251789.2.3农村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 16153959.3农村扶贫与救助政策 16202399.3.1农村扶贫政策 16265349.3.2农村救助政策 16213099.3.3农村扶贫与救助政策的实施情况 1613329第10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民主管理 17709910.1农村基层组织架构与功能 171010710.1.1农村基层组织架构 172264510.1.2农村基层组织功能 171318910.2农村民主管理与监督 172260110.2.1农村民主管理 17213410.2.2农村民主监督 17731610.3农村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 171340210.3.1农村社会治理创新 172725210.3.2农村社会治理实践 17第1章农业基础知识培训1.1农业生产概述农业生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质量。本章将从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概述,为农民朋友提供农业生产的基础理论。1.1.1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农业生产是指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管理和利用生物资源,以获得粮食、经济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等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渔业和林业等。1.1.2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风险性和劳动密集型。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1.1.3农业生产的分类农业生产可分为粮食作物生产、经济作物生产、畜牧业生产、渔业生产和林业生产等。各类生产具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和市场前景。1.1.4农业发展趋势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逐渐向现代化、规模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农民应关注农业发展动态,掌握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益。1.2农作物种植技术农作物种植技术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章将重点介绍农作物种植的基本环节、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1.2.1作物种植基本环节作物种植基本环节包括:整地、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每个环节都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产生影响。1.2.2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包括:良种选育、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农民应掌握这些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1.2.3管理措施科学的管理措施对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合理轮作、间作套种、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和绿色防控等。1.3农业机械化与设备选择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途径。本章将介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优势及设备选择原则。1.3.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装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助于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1.3.2农业机械化的优势农业机械化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优势。1.3.3设备选择原则设备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应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农民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农业机械设备。第2章农村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2.1农村政策解读农村政策是指导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依据,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稳定发展。本节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农村政策进行解读,旨在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了解政策、运用政策。2.1.1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政策主要包括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村金融政策、农村产业融合政策等。这些政策旨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1.2农村社会政策农村社会政策主要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旨在改善农村民生,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1.3农村土地政策农村土地政策是关系到农村稳定和农民利益的关键政策。主要包括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征收等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旨在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2.2农业法律法规普及农业法律法规是保障我国农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法律依据。本节将对我国农业法律法规进行普及,以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2.2.1农业法农业法是我国农业领域的基本法律,明确了农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法律责任。2.2.2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体系、标准和监管措施,保障消费者和农民的利益。2.2.3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技术推广法规定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原则、体系和政策措施,旨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发展。2.3农村土地管理与使用农村土地管理与使用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农民土地权益和农村经济发展。本节主要介绍农村土地管理与使用方面的知识。2.3.1土地承包管理土地承包管理包括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等方面。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农民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土地权益。2.3.2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导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知识,有助于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2.3.3土地征收与补偿土地征收与补偿是农村土地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了解土地征收的程序、补偿标准和相关政策,有助于农民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本章的学习,希望农民朋友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农村政策与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第3章农村产业发展与规划3.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3.1.1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意义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本节将阐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意义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3.1.2农村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分析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状况,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产业的比例关系,以及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3.1.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原则明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为实际操作提供指导。3.1.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策略从政策、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策略。3.2产业发展规划与实施3.2.1产业发展规划概述介绍产业发展规划的定义、内容、作用及其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3.2.2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详细阐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方法、程序和要点。3.2.3农村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分析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保证规划的有效实施。3.2.4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评估与调整建立农村产业发展规划评估与调整机制,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3.3农村产业融合与升级3.3.1农村产业融合的概念与类型介绍农村产业融合的定义、类型及其在农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3.3.2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机制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提供理论支持。3.3.3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模式3.3.4农村产业升级策略从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农村产业升级的具体策略。通过以上内容的阐述,为农村产业发展与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建议,以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4章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4.1农村生态环境现状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主要面临以下问题: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生态破坏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章将从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入手,探讨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4.1.1水体污染农村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这些污染源在雨水冲刷下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由于处理设施不足,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则主要来源于乡镇企业,部分企业超标排放,加剧了农村水体污染。4.1.2土壤污染农村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的乱堆乱放。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4.1.3空气污染农村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秸秆焚烧、畜禽粪便排放,以及农村生活能源消耗等。这些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4.1.4生态破坏农村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森林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这些生态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2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关键环节。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本章提出以下治理措施:4.2.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化肥施用量。4.2.2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粪便处理设施建设,推广粪便堆肥化、发酵床等技术,提高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4.2.3农膜回收利用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宣传,推广使用可降解农膜,建立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减少农膜残留。4.2.4生态农业技术集成与推广集成生态农业技术,如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节水灌溉等,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3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生态农业是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几种典型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4.3.1循环农业模式以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构建农业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闭合循环,提高资源利用率。4.3.2立体农业模式利用农田、水面、空间等多种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业生产的立体化、多层次、高效益。4.3.3休闲农业模式结合农村旅游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4.3.4低碳农业模式采用节能、减排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农业。通过以上措施和发展模式,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5章农村金融与保险服务5.1农村金融体系概述农村金融体系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本章将从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功能及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5.1.1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农村金融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政策性金融机构: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负责农业政策性贷款的发放和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开展。(2)商业性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为农村提供商业性贷款、存款、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3)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农村信用合作社,主要服务于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存款、保险等服务。(4)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为农村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5.1.2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农村金融体系具有以下功能:(1)资金融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满足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2)风险管理:通过保险、担保等手段,帮助农村各类经济主体规避和分散风险。(3)支付结算:为农村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4)信用创造:通过贷款等业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信用。5.2农村金融服务与产品5.2.1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贷款业务:为农户、农村企业等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2)存款业务:吸收农村居民和企业的存款。(3)支付结算业务:提供汇兑、转账、代收代付等支付结算服务。(4)保险业务:为农村居民和企业提供各类保险产品。5.2.2农村金融产品农村金融产品主要包括:(1)信贷产品:如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企业贷款、扶贫贷款等。(2)存款产品:如活期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3)保险产品:如农业保险、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5.3农业保险种类与理赔5.3.1农业保险种类农业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种植业保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的保险。(2)养殖业保险:如生猪、家禽、水产等养殖业的保险。(3)林业保险:针对林木种植、森林资源等提供保险。(4)农村财产保险:为农村居民和企业提供房屋、设备等财产保险。5.3.2农业保险理赔农业保险理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报案:农户或企业发生保险后,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2)查勘定损:保险公司对保险现场进行查勘,确定损失程度。(3)理算赔付:根据保险合同约定,计算赔偿金额。(4)赔付:保险公司向被保险人支付赔偿金。通过以上环节,农业保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助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第6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6.1农村劳动力培训6.1.1培训目标与原则农村劳动力培训旨在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培训应遵循需求导向、分类施训、注重实效和保障质量的原则。6.1.2培训内容与方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创业指导、政策法规等方面。采用现场教学、实操演练、远程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培训效果。6.1.3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培训课程等。加强培训资源整合,提高培训质量。6.1.4培训政策与支持落实培训政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训,为农民提供免费或优惠的培训服务。6.2农村人才引进与培养6.2.1人才引进策略制定农村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农业科技、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人才。通过政策扶持、项目资助等方式,吸引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6.2.2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农村人才的综合素质。6.2.3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待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方式,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6.2.4人才流动与共享推动农村人才流动与共享,建立健全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6.3农村创新创业指导6.3.1创新创业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创新创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贷款贴息等支持。6.3.2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搭建农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分析、管理咨询、融资对接等服务。6.3.3创新创业培训与指导开展农村创新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组织专家团队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服务,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6.3.4创新创业典型示范第7章农村信息技术应用7.1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7.1.1互联网接入与覆盖在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广信息技术应用的首要任务。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接入速度。(2)推进农村4G、5G网络覆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3)鼓励电信运营商在农村地区提供优惠政策,降低农民上网成本。7.1.2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稳定性。(2)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提高网络速度。(3)加强农村网络安全防护,保障农民上网安全。7.2农业信息化与数据应用7.2.1农业大数据建设(1)整合农业数据资源,建立农业大数据平台。(2)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农业产业监测、预警和分析。(3)推动农业数据开放共享,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数据支持。7.2.2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1)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2)利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开展农业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3)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流通信息化。7.3农村电子商务发展7.3.1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1)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渠道。(2)鼓励电商平台下沉农村市场,助力农产品上行。(3)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电商培训、技术支持等。7.3.2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与创新(1)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产业发展。(2)摸索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如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3)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与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相结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7.3.3农村电子商务政策支持(1)制定农村电子商务政策,提供资金、税收等支持。(2)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电商技能。(3)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第8章农村文化教育与传承8.1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8.1.1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配备必要的文化设施,为农民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8.1.2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民俗活动等,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农村文化带头人,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8.1.3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使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焕发新的生命力。8.2农村教育改革与提升农村教育改革与提升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环节,关乎农村未来的发展潜力。以下是农村教育改革与提升的主要内容。8.2.1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普及率。同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文化素质。8.2.2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村教育。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8.2.3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8.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8.3.1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与申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申报国家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3.2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建立健全保护机制,落实保护责任。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支持,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8.3.3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与传播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演出等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普及,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尊重。同时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促进其传承与发展。第9章农村社会保障与救助9.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基本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政策法规及实施情况。9.1.1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方面。这些保障项目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网络。9.1.2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包括《农村养老保险条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等,为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9.1.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情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果,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覆盖面逐步扩大。但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水平不高、制度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9.2农村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健康福祉。本节重点介绍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9.2.1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主要包括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提高养老保障水平。9.2.2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医疗保险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通过提高筹资水平、优化补偿方案等举措,不断提高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障能力。9.2.3农村养老保险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