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教学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海湾斗争》教学目标(一)学问与目标:1、识记:1990年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联合国安理睬第678号决议;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动;1991年的“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及其结果;伊拉克政府和军队的抗拒措施。2、理解:伊拉克出兵侵略科威特、美国等国家出兵海湾的缘由,了解“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的基本战术。3、运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美国出兵海湾的缘由,分析海湾斗争的深远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探究伊拉克与科威特的冲突根源,进而探讨海湾斗争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2、分析比较:两伊斗争与海湾斗争的异同点,进而相识到高科技斗争的特点和影响。3、人物评价:参照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评价历史人物,如美国总统布什和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任何践踏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行为都为国际社会所不容;2、高科技在当前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进一步培育酷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教学重难点重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斗争的特点。难点:美国领导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的缘由;海湾斗争的影响。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导入:老师先在屏幕上打出右图照片,并作解说:出示几张海湾斗争后的图片,大家可以试着视察这张图片,看看你能从中读取哪些信息?接着问:(稍事停顿)劫后余生的海湾地区,自然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滚滚浓烟遮天蔽日,炎炎烈焰狂舞飞腾。几头仓惶无助的骆驼,正试图逃离这人间地狱。原委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一幕人间惨剧?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而导入新课学习。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科威特在公元7世纪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81年起哈立德家族统治科威特。1871年科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1939年科正式沦为英国的爱护国。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1、缘由:(1)边界纠纷:伊拉克方面认为科威特自古以来是伊拉克的一个省,两国存在着边界纠纷;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伊拉克和科威特还都属于奥斯曼帝国。事实上,科威特这块1.8万平方千米的弹丸之地当时隶属伊拉克巴士拉省。1913年,爆发斗争的传闻在欧洲甚嚣尘上,英国和土耳其签了一个协议,将科威特变成一个自治县。法国和英国为了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于1916年签订了锡克—皮科(Sykes-Picot)协议,依据这项协议,伊拉克由原土耳其的三个省组成:即巴格达、巴士拉和摩苏尔。有一个说法绝妙地概括了这种状况:“伊拉克是丘吉尔发神经病时造出来的,丘吉尔要把基尔库克和摩苏尔这两个毫不相干的油井连成一体,又要把三个水火不相容的人民凑到一块儿,即库尔德人、逊尼派穆斯林和什叶派穆斯林。”(2)石油利益:两国之间的鲁迈拉油田之争是斗争的重要导火索;伊拉克寄望于吞并科威特后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科威特石油和自然气储量丰富,现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6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8%,居世界第四位。南部的布尔干油田为世界最大油田之一。自然气储量为1.49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储量的1.1%。科威特的主要油田有大布尔干油田,位于科威特东南部。大布尔干油田是世界最大的砂岩油田,也是仅次于加瓦尔油田的世界其次大油田。伊科之间有长约120公里的陆地边界,其中盛产石油的沙漠地带未划定边界,伊指控科在两伊斗争期间蚕食伊拉克领土,在属于伊拉克的地区建立军事哨所和石油设施,还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南部盗采了价值24亿美元的石油。(横穿两国边界的鲁迈拉油田呈锅底状地形,“锅底”在科威特境内,造成了伊拉克的石油开采量总是低于科威特。)科认为,鲁迈拉油田南部延长到科境内,应属科领土,并要求阿盟组成一个仲裁委员会,依据科伊现有的条约和有关文件划定两国边界。(3)债务问题:历时8年的两伊斗争结束以后,伊拉克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为缓解危机,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了包括勾销债务和租借岛屿等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即以此为借口发动斗争。两伊斗争期间伊拉克所欠700多亿美元债务中,欠科威特、阿联酋及其他海湾国家的债务约350亿美元。伊拉克提出它与伊朗作战是保卫阿拉伯民族,因此应正式免除斗争期间所欠科威特、阿联酋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科认为,伊未经协商单方面提出取消全部债务的做法是难以接受的,阿联酋指出,伊的做法引起争辩,不利于阿拉伯民族履行义务。另外,由于石油供过于求,油价从1990年1月的每桶21美元下跌到7月的14美元。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有意超产石油、降低油价,使伊拉克损失14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科威特表示,两伊停火后,科始终遵守欧佩克规定的生产配额,为限产保价政策作出了牺牲。科要求增加生产配额,是为了满意它在西欧发展石油“下游业务”的需求。阿联酋也拒绝伊的指控,指出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稳定是欧佩克内外产油国的共同责任,为稳定石油价格,阿联酋宁可将产量削减到配额以下。2、经过:斗争爆发、科威特埃米尔流亡、伊拉克宣布吞并科威特。(1)斗争爆发:1990年8月2日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起先攻打市内目标。(2)埃米尔流亡: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o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旁边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作为波斯湾产油大国科威特的元首,贾比尔除了富可敌国的个人资产外,其人生也非常具有传奇色调。1977年12月31日贾比尔从他叔叔手中继任第13任埃米尔之后,他设立了一项为了下一代基金,以保证科威特人在石油开采完之后还可以生活,他每年要求将石油收入的10%捐入基金中,到现在这笔基金保持在600亿美元左右。萨达姆和贾比尔可以算得上是势不两立的仇敌,这不但表现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萨达姆还多次支配暗杀贾比尔。萨达姆还形容贾比尔是一个十足的“玩弄女人”的人,他一生结婚40多次,有70多个孩子。2006年1月15日,贾比尔因病去世,享年77岁。(3)伊拉克吞并科威特:1990年8月2日上午9时,伊军基本限制科威特市。下午4时,伊军占据了科威特全境。8月8日,伊拉克宣布同科威特“合并”。8月28日,萨达姆签署法令,将科威特并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9月24日,伊拉克确定取消科威特货币,限期兑换成伊拉克货币。9月27日,又颁布法令,限令全部科威特籍公民改领伊拉克身份证。二、“沙漠盾牌行动”(1990年8月):1、联合国的反应:(1)联合国第660号决议(1990年8月2日):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联合国平安理事会即召开第2932次会议,探讨伊科局势并作出了第660号决议,指责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并要求伊拉克马上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继660号决议之后,安理睬于8月6日通过661号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对伊实施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8月8日,伊拉克公然宣布吞并科威特,安理睬于8月9日通过662号决议,宣布伊拉克兼并科威特为非法。此后至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平安理事会通过对伊拉克的最终通牒之前,先后通过了11个相关决议,一再要求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宪章》,无条件撤军,以复原科威特主权的独立与完整,但伊拉克置若罔闻。(2)联合国第678号决议(1990年11月29日):伊拉克撤军的最终通牒(运用一切必要手段……复原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平安)1990年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睬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终期限。要求伊拉克必需在1991年1月15日前完全遵守联合国安理睬第660号决议(有关伊拉克非法入侵科威特的问题)以及之后的全部有关决议;如伊拉克拒不执行,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利用一切必要手段维护并执行第660号决议和之后的全部有关决议,并复原这个地区的国际和平和平安。决议要求伊拉克完全遵守安理睬关于伊拉克马上、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复原科威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第660号决议及其它全部有关决议,同时规定了期限,赐予伊拉克最后一次遵守决议的机会。决议恳求全部成员国对执行该项决议所实行的行动供应适当支援。2、美国的反应: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务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一向视海湾地区的石油为其生命线的美国,快速对此作出剧烈反应。(1)关注:石油利益8月2日凌晨,也就是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即向平安理事会递交了一封信,表达美国对此事的关注。美国总统布什甚感震惊,国防部五角大楼指挥中心也处于一片忙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连发几道吩咐:吩咐停岸在巴林麦纳麦港的6艘美国军舰马上起锚驶离港口,以防伊拉克空军突然攻击,造成“其次次珍宝港事务”;吩咐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向阿曼湾靠拢待命;吩咐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美军基地处于一级战备状态,基地上的B-52轰炸机随时准备出击;吩咐美军驻希腊苏扎湾海军基地处于高度战备状态。美国为什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如此关注呢?美国总统布什说过:“假如世界富裕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的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损失。”伊拉克地处海湾的心脏,是波斯湾南北两翼的结合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美国限制了伊拉克,就有利于从南北两翼限制整个海湾地区的石油。自不待言,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首先是严峻触犯了美国在中东的根本利益――石油输出的平安畅通,破坏了美国寻求限制石油资源,从而维护自身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命脉的战略意图。据1995年统计,美国、西欧和日本石油进口的25%、45%和65%来自海湾地区。依据美国战略探讨界人士的话说:“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假如再兼并沙特阿拉伯,就驾驭了世界近一半的石油资源,这无疑等同于取得了对西方国家经济的生杀大权。”(2)调兵:8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向海湾地区派兵的“沙漠盾牌”支配8月4日早晨,美国军政要人齐聚戴维营。会议经过一成天的探讨,一项代号为“沙漠盾牌”行动的支配就在这次会上敲定下来。该支配的主旨是向海湾地区紧急增兵、阻挡伊拉克进一步入侵沙特,并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8月7日凌晨2时,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沙漠盾牌”行动支配。7时30分,美军第82空降师的2300人作为“沙漠盾牌”行动的先头部队登机完毕,5分钟后,运载这批伞兵的飞机奉命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基地起飞前往沙特。“沙漠盾牌”行动由此拉开了帷幕。经过3个月惊慌的海空运输,到11月初,到达海湾地区的美军总兵力达到24.5万人。其中,地面部队17万人,800辆坦克;空军部队3万人,各型飞机444架;海军部队4万人,各型舰船85艘,舰载机553架。依美国总统布什之见,经过3个月的禁运、封锁和经济制裁,再加上20多万大军压境,足可以让萨达姆从科威特滚蛋。然而萨达姆不仅没有从科威特撤军,反而在国内加紧备战,并向科沙边疆又增调了20个师的兵力。与此同时,萨达姆还绽开宣扬攻势,宣布扣留西方人质,号召阿拉伯人开展“圣战”,打击美国和“推翻阿拉伯的统治者”。萨达姆的言行激怒了布什。11月8日,布什总统宣布,在2个月内再向海湾增兵20万,以便使美军“拥有在必要状况下实行适当的进攻性军事行动的选择”。在美国大举进兵海湾的同时,布什还派人四外游说,动员劝服它的西方盟国以及部分阿拉伯国家派兵参战和担负斗争费用。到1991年1月15日,有30多个国家答应出兵参战,这样再加上海湾地区的6个国家,共有40多个国家的多国部队云集在海湾地区,总兵力达70万人,装备飞机3510架,坦克2900辆,装甲车2200辆,舰艇400艘。在多国部队中,美国军队占绝大多数,总兵力为52.7万人,其中陆军29.5万,海军陆战队9.4万、海军8.2万,空军5.6万。部署坦克2200辆,装甲车2000余辆,飞机2800架。自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美国进行的历次斗争中,空中力气都扮演了主要角色,这一次也不例外。为了折服萨达姆,美国将空中力气的精锐悉数派往海湾。其中就有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以及美国空军第8航空队、第5航空队,海军的几个航母战斗群等,大多参与过二次大战、朝鲜斗争和越南斗争。另外,还将其武器库中几乎全部新式武器都拿出来亮相,以获得技术上的优势,以质量取胜。在空战兵器中,其佼佼者是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3)和谈:未能达成协议就在美国加强对伊制裁,主动寻求世界各国对美支持的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努力和平化解危机。8月底,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与伊外长阿齐兹会谈,敦促伊拉克撤军。阿拉伯国家普遍坚持用和平方式解决危机。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先后提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方案。约旦国王侯赛因呼吁各方尽力避开危机升级,并与萨达姆实行会谈。9月初,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与见克会见时强调了埃及希望和平解决危机的立场。但这些和平努力都未获成功。伊拉克仍顽固坚持其侵占科威特的立场。为了赢得尽可能多的时间作好斗争准备,就在联合国通过678号决议的其次天,美国伸出了和平橄榄枝。布什提出美国情愿与伊拉克干脆对话,探讨海湾危机。伊拉克随即表示有条件地接受,并于12月7日释放了全部西方人质。国际社会掀起新一轮和平努力。但是,由于双方敌意很深,在美伊高级会谈的日期问题上争吵不下。最终,布什提出,由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国务卿贝克在第三国会见,但不能把会谈支配在靠近1月15日的时间。经过讨价还价,伊拉克1991年1月4日同意在日内瓦与美国实行两国外长会谈。但在1月9日的会谈中,伊拉克不但坚持不从科威特撤军,而且仍旧要求把海湾危机的解决与巴勒斯坦问题联系起来。美伊会谈以失败告终。斗争不堪一击。1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前往巴格达与萨达姆会谈,为和平解决危机作最终的努力。但是他没有劝服伊拉克撤军,斡旋失败。随后,布什正式签署国会两院通过的对伊动武的第77号法案。英、法议会也分别通过授权政府对伊动武的议案。至此,斗争的爆发已无可挽回。[来3、中国的看法:反对伊拉克侵略行径,希望和平解决海湾危机中国明确反对伊拉克的侵略行径,要求伊拉克遵守联合国平安理事会通过的相关决议,复原科威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是中国同时反对任何大国的军事干预,所以在联合国安理睬对第678号决议,即要求伊拉克撤军的最终通牒进行表决的时候投了弃权票。这张弃权票的含义表明,具“一票推翻权”的中国肯定不会阻拦科威特最终获得解放,但是我们对运用武力能否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持怀疑的看法。中国希望海湾国家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自行或借助联合国的帮助解决这一危机。中国外长钱其琛还曾经出访阿拉伯国家以寻求解决的方案,但未果。三、“沙漠风暴”和“沙漠军刀”行动:1、“沙漠风暴”行动——空中打击(1991年1月17日~2月23日):(1)经过: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持续38天的空中突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限制系统瘫痪,严峻减弱了伊军的战斗力。1991年1月17日巴格达时间凌晨2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动了1000架次飞机,放射了10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大规模空袭巴格达,揭开了海湾斗争的序幕。空袭作战从1月17日起2月23日止,历时38天。最初参战的是美、英、法、意、加、沙特、科威特7国,后来又加上卡塔尔、巴林和阿联酋共10国,共出动飞机11.2万架次,投弹量达10多万吨,其中美军出动的架次占总数的80%,投弹量为近9万吨。美国飞机主要从沙特和土耳其的基地或是航母上起飞对伊轰炸,间或也从海上舰只上放射巡航导弹攻击伊军事目标。伊拉克的反击:①对美国的盟友以色列以及亲美的温柔阿拉伯国家进行报复性攻击。1月17日,多国部队发动空袭的第一天,伊拉克就向沙特放射了两枚导弹,并向以色列放射8枚“飞毛腿”地对地导弹进行报复。在整个38天空袭过程中,伊拉克16次向沙特放射导弹,放射导弹达40枚。它还先后对以色列进行了17次导弹攻击,共放射40枚导弹,造成4人死亡,230多人受伤。伊拉克进攻以色列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把以色列拖入海湾斗争,挑起阿以冲突,破坏反伊联合行动。美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每次伊用导弹攻击以色列,美国领导人都用平安联线与以磋商,力劝以色列保持克制,并向其保证美军会对伊实行措施。鉴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和美国政府持续不断的压力,以色列虽然强调保留防卫的权利,但始终没有进行报复,使伊拉克的图谋没有得逞。②点燃科威特油井并倾泻石油。伊拉克引爆、焚烧科威特的部分油田,并不断向科威特沿海倾倒石油,造成石油资源的大量散失和海湾地区大面积的海水污染,破坏了海湾地区的生态环境,企图以此增加多国部队饮水和登陆作战的困难。为了阻挡石油污染的扩散,布什于1月底派遣政府工作小组前往沙特处理海湾海面上的原油问题,同时美国用精密制导的炸弹轰炸了科威特沿岸的输油管道枢纽,阻挡了石油接着外流。(2)结果:重创伊军,为地面进攻创建条件。尽管伊拉克的种种措施延长了斗争的进程,但是并不能变更其被动挨打的局面。经过38天的集中空袭,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近10万架次,投弹9万吨,放射288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和35枚空射巡航导弹,并运用一系列最新式飞机和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对选定目标实施多方向、多波次、高强度的持续空袭,极大减弱了伊军的(指挥、限制、通信和情报)实力、斗争潜力和战略反击实力,使科威特战场伊军前沿部队损失近50%,后方部队损失约25%,80%的指挥系统被摧毁,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地面部队补给线基本被切断,为发起地面进攻创建了条件。2、“沙漠军刀”行动——地面攻势(1991年2月24日~27日):(1)经过:三面进攻1991年3月22日,美国总统布什向萨达姆发出最终通牒。他提出23日12时起伊拉克从科威特大规模撤军,一周内撤完;48小时内全部撤出科威特城;释放全部战俘等七项条件,宣称假如伊拉克不想遭遇地面进攻,就必需在2月23日中午12时前公开宣布接受这七项条件,并正式通知联合国。23日,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莫斯科宣布苏伊协议的内容,并没有理睬美国的通牒。2月24日,美国为首的11国(美、英、法、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部队发动全线地面进攻。多国部队的空军和海军也每日出动3000架次以上的飞机协同作战。东线:进攻科威特的伊军西线:深化伊拉克西部,切断伊军后路中线:地面进攻的重点,集中1300辆坦克从沙特向北攻入伊拉克后快速转向东方,摧毁伊拉克共和国卫队。(2)结果:地面作战仅100小时,伊拉克军队全县溃退;2月27日伊拉克无条件接受安理睬决议,斗争结束。海湾斗争中,伊军伤亡约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损失了绝大多数的坦克、装甲车和飞机。而美军只有148人阵亡(非战斗死亡138人),458人受伤(非战斗受伤2978人)。其他国家阵亡192人,受伤318人。【合作探究】1991年3月27日,多国部队收复科威特城,战线推移到伊拉克境内。多国部队的进攻变成了对伊军的追剿。在美军可以直捣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时候,布什总统宣布停止进攻性军事行动。美国完全有实力借机推翻萨达姆政权,但却适时结束了斗争,缘由何在?①美国为战后海湾格局计,只准备通过海湾斗争严峻减弱伊拉克的军事进攻实力,阻挡其卷土重来,威逼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利益,挑战美国的主导地位。但是,美国并不希望打垮甚至肢解伊拉克,为伊朗的崛起和填补势力真空创建条件。28而且,美国领导人看到,伊拉克国内反对派活动频繁,大有倾覆萨达姆政权之势。美国这时收兵,可以坐山观虎斗,静观其变,假如能假伊拉克内部反对派势力之手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就可以既不冒政治上的风险,又坐收渔利之利。②从军事上讲,美军在沙漠气候条件下深化伊拉克的腹地与伊军决战,必将陷入消耗战的泥潭。这不但会使美军伤亡巨大,增加美国内对侵伊斗争的疑虑和反感,而且可能动摇美国已经取得的成功果实,颇为得不偿失。③美国领导的多国反伊联盟是在联合国授权下进行海湾斗争的。联合国规定的斗争目标是把萨达姆驱除出科威特,复原科威特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合法政府。到27日,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在这个时候停火,既不影响美军大获全胜的形象,又能在政治上和国际舆论上赢得主动。美国并未就此罢休。一方面它仍在伊拉克南部120平方公里驻扎军队,威逼巴格达,对伊拉克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迫其就范。与此同时,4月3日,安理睬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美国提交的永久停火决议,即第687号决议。规定,伊拉克必需承认它与科威特1963年划定的边界;在科伊边界设置非军事区,由联合国视察员负责监督和管理,非军事区在伊拉克境内延长10公里,向科威特境内延长5公里;伊拉克必需无条件地接受国际监督,销毁、拆除其生化武器和射程超过150公里的弹道导弹;不准拥有或研制核武器以及生产核武器所需的材料,要将其现有的核材料完全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之下;伊拉克必需赔偿因其侵占科威特给外国政府、公民和公司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不得参与或支持恐怖主义活动,不得允许恐怖组织利用其国土作为活动基地。这个决议事实上由美国一手操办,全面地反映了美国遏制伊拉克的政策立场,对战后伊拉克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战后的美伊对抗埋下了伏笔。三、海湾斗争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是一场高科技斗争。①电子信息战成为斗争的核心,标记着高技术局部斗争登上了世界军事舞台。②精确制导武器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空袭的精确性。③向传统的斗争观念提出了挑战,表现在:a.空中力气发挥了确定性作用。海湾斗争开创了以空中力气为主体赢得斗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将来斗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斗争样式(犹如科索沃斗争一样);b.电子战成为将来斗争的核心,对斗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c.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d.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实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2)是二战后参战国最多的局部斗争。2、影响:(1)对中东:打破了中东地区原有的战略格局,使战后的中东面临新的力气分化组合。①海湾斗争是中东新旧格局的分水岭。海湾斗争之所以对中东格局的影响巨大,首先是由于海湾斗争发生之时正值冷战两极对峙格局渐渐解体之际,它加速了两霸争夺中东的旧格局的解体,成为中东新旧格局的分水岭。80年头末以后,苏联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渐衰落,但在一些阿拉伯国家中仍保持着肯定的影响力。海湾斗争的发生彻底地变更了这种局面。美国的军事力气借海湾危机堂而皇之地进驻中东地区,美国联合原来亲苏的一些阿拉伯国家发动海湾斗争解决伊、科争端,这些行动基本上确立了美国在中东事务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新格局。②海湾斗争首开美国遏制地区强权挑战的先例。中东冷战格局解体的一个干脆影响是地区强权势力抬头。伊拉克悍然入侵并吞并科威特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海湾斗争在中东新旧格局交替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武力遏制了伊拉克的扩张。从这个意义上讲,海湾斗争是应对旧格局解体后地区强权势力挑战的试验。一方面,海湾斗争为美国遏制地区强权势力的挑战开了先例,另一方面,它也促使很多阿拉伯国家更加重视发展自身的军事力气,以反击地区大国的武力威逼。海湾斗争后,中东地区悄然兴起的军备竞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状况。③海湾斗争严峻地减弱了伊拉克的地区大国地位。海湾斗争自身的特点也影响了中东政治格局的发展。海湾斗争既是一场高科技斗争,又是一场高度立体化的斗争。精密制导的高科技武器的运用,有效地打击了伊拉克的斗争实力。多国部队实施的空地一体战,使伊拉克损失惨重。海湾斗争的这两个特点,使多国部队能够以微小的代价,对伊拉克的军事力气实施毁灭性的打击,而且速战速决。这对于多国部队来讲是最志向的结果,但对伊拉克而言则是最可怕的后果。它的军事力气遭到重创,经济陷入严峻困难,政治影响力大大减弱,整个国家元气大伤。战后的伊拉克国力衰微,一时难以成为威逼以色列和“温柔派”阿拉伯国家平安的现实力气。伊朗在海湾危机中宣称自己保持中立,并坚决反对美国插手海湾事务,力图通过独树一帜的立场,谋求地区大国的地位。战后,随着伊拉克的失败,伊朗一跃成为海湾地区的大国。它加紧复原国力,扩充军备,试图驾驭核武器技术。④海湾斗争导致阿拉伯世界的严峻分裂。海湾斗争导致阿拉伯世界发生严峻分裂,面临新的分化组合。约旦、巴勒斯坦、也门、利比亚以及一些北非的阿拉伯国家在海湾危机中反对美国武力解决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问题。埃及、叙利亚和海湾合作委员会的国家则参与了美国为首的反伊联合行动。战后,巴解组织、约旦等由于在海湾危机中支持伊拉克而遭遇到巨大的政治困难,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的力气则得到加强,在地区事务中起先扮演越来越主动的角色。⑤海湾斗争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海湾斗争使海湾石油富国科威特、沙特也遭遇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经济的复原和重建燃眉之急。复原正常的石油生产、输出,摆脱经济逆境,是战后初期这些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总之,海湾斗争后,冷战时期两霸争雄中东的局面被彻底打破,美国取得了在中东事务中的支配地位。中东地区的国家重新洗牌,起先了新一轮竞争和较量。原有的诸多冲突不仅没有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逝,反而日益凸显。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寻求地区的平安与稳定,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旺盛,确立“美国治下的中东和平”,成为海湾战后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基本政策目标。(2)对世界格局:海湾斗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苏联在海湾危机和斗争中的表现说明,它作为两极格局中的一极已名存实亡,从前的超级大国只能听任事态的发展。从肯定程度上讲,美国在海湾斗争中既是打伊拉克,也是在打苏联。海湾斗争后,苏联最终解体,为两极格局画上了句号。美国在海湾斗争中大获全胜,成为冷战后惟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没变更世界基本力气的对比,相反,世界加速向多极化发展。(3)对美国:增加了限制海湾地区的实力,助长了其建立单极世界的野心。海湾斗争在肯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加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实力和信念,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