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1页
专题九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2页
专题九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3页
专题九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4页
专题九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学并整理以下问题答案世界古代史1、中古西欧特征。2、中古西欧王权加强、城市自治的意义3、为什么说中古西欧孕育近代曙光4、阿拉伯帝国对文化的贡献新航路开辟1.背景、线路2、影响(注意价格革命、商业革命、大西洋三角贸易、太平洋贸易)中世纪前期(5-10世纪)“黑暗时代”

中世纪后期(11-15世纪)“孕育曙光”政治经济文化阶级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据;教权高于王权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农奴制度基督教会垄断文化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王权逐渐强大,英法等国走向中央集权,城市自治;议会出现大学的兴起、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思想复苏。工商业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城市中的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封建主、自由民、农奴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史分期:上古史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中古史封建社会近代史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西罗马灭亡(476年)新航路开辟(16世纪前后)十月革命(1917年)古代史现今人类产生(距今约2、300万年前)文明产生(BC3500年前)2020智者学派2021雅典民主2022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2023古代文明交流近几年的山东高考题:命题分析:注重新教材新添加的内容,与近代相联系的部分、体现文明交流的部分专题九

史前时代至中古时期: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多元世界的初现世界古代史显著特点:地域性历史、多元发展、区域性交往课程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4.了解古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5.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主干点一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人类文明的产生;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特征: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中华文明(良渚)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北温带,

大河流域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式:

农耕经济,工商业经济政治体制:奴隶制城市国家、统一国家;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BC3500BC2900BC18CBC10C-7CBC6C-4C苏美尔文明产生亚述帝国地理环境特点:影响(1)西亚两河流域文明P3-P4时空坐标相对开放政治:频繁的民族迁移和冲突,王朝更迭。经济:灌溉农业,商品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波斯帝国BC4C亚历山大帝国城市国家古巴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1)西亚两河流域文明——以法典著称的古巴比伦王国古代文明地域时间文明的早期发展(成就)经济政治文化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实行君主专制(君权神授),颁布世界最早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西亚文明两河流域约BC3500土地制度:王室、神庙、官员、贵族、商人占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出租给佃户。食物生产:种植小麦、大麦、豆类,养殖羊、牛商业:交通便利,契约、借贷普遍。居住:民居使用黏土芦苇砖块、木材制成,由前厅、前室和主室构成。文字:楔形文字,泥板书,史诗:《吉尔伽美什》记录洪水传说,数学:发明60进制。建筑和艺术: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亚述帝国的人首飞牛,波斯王宫。亚述帝国前8C重点突破:解读《汉漠拉比法典》(1)产生原因:政治:社会:经济:法制:汉谟拉比实现统一,需巩固统治各族不断入侵争战,民族关系复杂交通便利,经济活跃,工商业发达

两河流域有重视法律治理的传统(2)特点:法典的公正观念,法典的阶级属性(3)史料价值: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材料2:两河流域文明处在一个连结近东地区各部分的贸易网络的中心地带,它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贸易和商业特点。

——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材料3:在迄今所发现的楔形文字文献中,有关法律方面的内容在苏美尔文献中占95%左右。在《汉穆拉比法典》颁布之前,两河流域已有《乌尔纳木法典》(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苏美尔法典》、《苏美尔亲属法》等。——摘编自于殿利《巴比伦古文化探研》材料4:如果自由民毁损任何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毁其眼睛。(第196条)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第203条,第205条)

——摘编自《汉谟拉比法典》(2)东北非,古埃及文明——执着于来世P5古代文明地域时间文明的早期发展(成就)经济政治文化土地制度:王室和神庙占有土地,奴隶集体劳动商业贸易:以物易物,国家控制对外贸易。借贷合约广泛完备。BC11世纪,使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居住:用泥和木材建筑房屋,有庭院和柱廊。医疗:防腐技术高超(木乃伊)文字:象形文字书写材料:莎草纸文学: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历法:太阳历,建筑:金字塔、神庙,东北非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约BC3500埃及王朝: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至上,君神合一。,(3)古代印度文明——等级森严,宗教博物馆古代文明地域时间文明的早期发展(成就)经济政治文化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使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得到开发。文字:梵文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宗教: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建筑艺术:佛教建筑佛塔、石柱和石窟数学: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南亚印度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公元前3000-500年种姓制度,影响至今

《摩诃婆罗多》婆罗门教寺庙佛教佛塔重点突破:种姓制度(1)特点(2)实质:(3)影响:《32》P202【探究点一】

史料2: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摘编自印度《摩奴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雅利安人)特权的等级制度。贵贱有别职业世袭互不通婚②积极:安于现状的平和心态,有利于维护统治,维持社会安定③消极:民族凝聚力较弱,民众进取心差①总:深刻影响印度社会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佛教:BC6世纪产生,提倡“众人平等、忍耐顺从,以求得来世福报。印度教:4世纪兴起,减少婆罗门教许多烦琐仪式,打破婆罗门在宗教中垄断特权,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重点突破:印度的宗教婆罗门教:BC1500左右雅利安人建立国家过程中形成,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主张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宣扬灵魂不灭论、轮回转世论、善恶因果论、解脱论,是种姓制度的理论和宗教基础。改变继承冲击婆罗门教得到国王和富人支持________教是印度的主要宗教。________教文化在东南亚和中国产生深远影响印度佛1.下表所示为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部分)。据此可以推断()A.文明发展深受河流影响B.中央集权体制严密C.最早建立君主专制政体D.国王事务比较繁忙2.古王国时代的埃及常常发动对周边国家的军事远征,并从那里带回来“各种各样上好的产品”。除军事活动外,埃及与周边国家和平的商贸活动也十分频繁。这是由于()A.埃及国内自然资源较匮乏B.专制主义强化的发展需要C.正常商贸无法满足统治者D.埃及由王国迈向帝国阶段2.印度历史上被较大的外来民族征服的经历有十多次,部分是由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住的今生。这反映了()A.印度宗教超越等级强调隐忍B.频繁的外来入侵强化了种姓制度C.宗教使民众丧失了反抗意识D.宗教对印度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地理环境特点:

影响:(4)古代希腊P5-P6时空坐标多山少平原适合农耕土地少,城邦众多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三面环水,港湾众多跨海商贸、沿海拓殖平等、开放、自由、包容三大洲交汇处便于汲取亚非文明成果,视界开阔博采兼容(4)古代希腊文明古代文明地域时间文明的早期发展(成就)经济政治文化南欧希腊文明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部分岛屿BC2000年—BC5世纪古典时代:城邦政治,民主政治(雅典)寡头政治(斯巴达),基层治理:村社自治。古典时代:文学:《荷马史诗》神话、戏剧历史:希罗多德《历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物雕塑:米隆的《掷铁饼者》建筑: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学校教育:希腊产生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食物生产:平原谷物与蔬菜轮作,山区葡萄和橄榄种植和加工。公民拥有土地,使用奴隶劳动。商业贸易:海外贸易活跃。居住:城市布局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民居核心是列柱围廊的中庭。产生特征代表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希腊城邦想象图重点突破:城邦政治城邦制度: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集体。出身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及外邦移民则被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人们因此把古希腊城邦比喻成“男性公民的俱乐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城邦公民: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雅典:民主制产生职责实质________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陪审法庭—主要司法机关,陪审员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公民大会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权力制约、公民意识、法律至上。形成过程:BC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基BC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确立BC5世纪:伯里克利——顶峰BC4世纪:衰落评价:积极:①伟大文明的催化剂②西方民主制度的渊源局限:①少数人的民主②原始直接民主③抽签选举轮流坐庄的民主形式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实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斯巴达:贵族寡头制产生职责特点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希腊城邦国家中寡头政治的代表国王王位世袭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一切国家大事由长老会议讨论拟定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监察官

28名长老,有丰富行政经验和较高道德水准的年满60岁的男性公民史料1

斯巴达政体包含了寡头政体、君主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因素。——摘编自晏绍祥《古典斯巴达政治制度中的民主因素》雅典斯巴达同异类型最高权力机关①有民主精神:选举、分权、任期;②公民大会,公民直接参政,有益于城邦的发展。民主政治寡头政治公民大会贵族组成的长老院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塔哥拉泰勒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研究“人”的学问研究人以及社会等广泛的领域。“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泰勒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人啊,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用人类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由富有智慧的“哲人王”做统治者,勇敢的武士为保卫者,勤劳的人民为生产者——柏拉图“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共性特点: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个性思想:影响:重点突破: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悲剧……有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陷阱,由美国学者提出,此说法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得出的结论,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学者用这个概念来说明,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之所以发表出来,

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至于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特点:人文精神突出戏剧的作用:教育公民,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历史之父”,开创叙事体撰史体裁开创“政治现实主义学派1.有学者认为,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任何个人脱离了城邦,将失去独立人格,沦为他邦的奴隶;失却公民的城邦,将沦为空壳,背离了公共利益,城邦将失去存在的理由。这一论断的依据在于A.城邦是公民的共同体B.广大人民掌握城邦权力C.城邦利益高于公民利益D.公民自由受到城邦制约1.(2022全国乙卷)32.据学者研究,古代雅典官员在接受任职资格审查时,需要回答:直系亲属姓名及男性亲属所在村社名称、崇拜的神祗及其圣所所在地、墓葬方位、是否善待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下列属于成为古代雅典官员前提条件的是A.军事才能、宗教信仰B.道德品质、演说能力C.丰厚财力、贵族血统D.本邦籍贯、成年男性提能升华古代文明的比较特点地理位置发源地自然地理因素产生时间古埃及法老掌握经济、政治等最重要的权力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地处干旱地区,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印度种姓制度、佛教亚洲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恒河流域雨水丰沛、植被茂盛公元前3千纪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欧洲南部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公元前2千纪地理环境对区域文明的影响:①提供客观条件。②影响生产方式。③生产力水平影响作用程度:生产力落后,几乎起决定性作用;生产力提高,决定性作用减弱。真题探析

模拟演练1.[2021广东,11,3分]公元前5世纪中期,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A.公正性缺失导致城邦瓦解 B.内部矛盾扩大了社会阶层的对立C.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 D.轮番而治削弱了平民的政治地位2.[2021全国甲,32,4分]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在一部作品中写道,雅典某陪审员对他儿子说,他一到那里,“就有人把盗窃过公款的温柔的手”递给他,并向他鞠躬:经过这么一恳求,他的火气也就消了,随即进入法庭。这可以用于说明,在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 B.民主政治制度已趋于完善C.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D.公民法注重调解经济纠纷3.[2021广东佛山二模]“国家”在古代雅典意为父辈的土地,公民可从中找到财富、安全、法律、信仰以及神灵,而失国则失去一切,因此苏格拉底宁死也不接受“离开雅典”这种“极刑”。这主要表明,雅典公民()A.认同城邦至上原则 B.依靠宗教维系城邦C.捍卫城邦领土主权 D.维护集体决策机制主干点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文明拓展古代帝国文明区连接1.文明扩展的代表、扩展条件及表现,2.总结不同类型文明扩展的方式和特点主要的帝国:建立与灭亡,国家治理手段,文化成就早期文明交流的表现,方式、影响类型代表条件表现方式特点农耕文明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两河流域的统一,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古埃及文明古西亚两河文明古巴比伦文明亚述帝国对土地的需求较发达的社会分工、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海洋文明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组织能力强;航海技术和武器先进;政治斗争环海,山多地少,生存需求古希腊文明海外城邦独立于母国,未形成统一帝国,呈点状扩展一、古代文明的扩展P8-P9二、古代世界的帝国PP9[概念阐释]帝国狭义上形容由君主(皇帝)统治的强大国家;广义上形容国力强大、向外扩张、疆域辽阔的国家,而不限于君主制国家。古代世界的帝国基本上都是奴隶制大帝国。名称建立统治灭亡波斯帝国BC6世纪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王权至上;君权神授;②地方:行省制,行省总督与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③财政:从中央到地方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④道路交通:驿道BC4世纪晚期,被亚历山大灭亡二、古代世界的帝国名称建立统治灭亡亚历山大帝国BC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建立①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中央君主专制集权,君权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东征②推广希腊文化亚历山大死后,帝国迅速走向瓦解二、古代世界的帝国希腊化世界的文化主要成就:文化中心东移,欧几里德《几何原本》、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学者精确计算地球周长,医生解剖研究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是人类最早的博物馆。名称建立统治灭亡古罗马帝国BC1世纪,屋大维建立4世纪末,分裂。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王政时代君主制共和时代:贵族寡头制帝国时代:君主专制(构图解史)罗马帝国兴衰《32》P206史料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政治:元首制,君主专制统治;地方:行省制度。军事:职业军队法律:罗马法;经济:奴隶制经济繁荣,发展海外贸易文化:基督教。4世纪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罗马的政治制度(链接·选择性必修1)1)罗马共和国产生职责特点______两人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罗马共和国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执政官2)罗马帝国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特点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君主独裁统治

共和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中期前3世纪早期公元前3世纪中期前27年3世纪6世纪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公民法罗马共和国向外扩张万民法诞生帝国建立公民和非公民区别消失《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体系化习惯法:默认的、口头相传、约定俗成的法律。贵族可以随意解释法律,损害平民利益。成文法: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程序制定,以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的法。特点是条文清晰,有法可依。【重点突破: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是平民贵族斗争的产物,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有习惯法的残留,但限制贵族法律特权。

共和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中期前3世纪早期公元前3世纪中期前27年3世纪6世纪习惯法《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公民法罗马共和国向外扩张万民法诞生帝国建立公民和非公民区别消失《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体系化【重点突破: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是平民贵族斗争的产物,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有习惯法的残留,但限制贵族法律特权。公民法万民法适用群体罗马本邦公民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内容偏重公法(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轻私法(个人财产关系)注重调解贸易、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以案例为主,简洁灵活,实用有效罗马法的影响①维系古罗马国家的政治经济统治②近现代法学的渊源和先驱③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价值永恒古罗马的文化成就《32》P207法律《_____________》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虽然其内容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文学与史学1)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2)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建筑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古罗马建筑中的代表历法凯撒时期制定的_________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十二铜表法儒略历研究罗马早期及罗马共和国历史的重要文献研究罗马帝国早期(14—68年)政治史的重要文献"塔西佗陷阱":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款是对古代习惯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说明《十二铜表法》()A.限制了贵族对司法权的滥用B.混淆了法律与习惯的界限C.有利于贵族对法律随意解释D.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022浙江卷)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地方习俗互相抵触的不同地区的人们之间,例如西班牙商人和埃及商人之间是有纠纷的,罗马法官不得不以某种方式加以排解。于是,罗马法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习俗未必正确,还有一种藉以做出公平决定的更高的、普遍的法则……(这)是从人的本性和理性产生出来的,因而是为所有人所了解和接受的。”上述材料反映出A.罗马成文法的起源B.公民法逐渐取代万民法C.万民法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D.以习惯法排解外邦人之间的纠纷提能升华古代各大帝国兴起的条件及区域性影响《32》P2081.条件地理因素依靠大河或海洋的有利条件,便利了对外贸易和扩张经济因素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和对外贸易发展,增强了实力政治因素国家的建立和统一;较为完备的官僚机构和军事实力文化因素具有发达的文化并向周边地区扩展、渗透外交因素利用自身优势和军事实力,殖民扩张;吸收和借鉴不同地区文明建立方式:依靠军事征服建立;统治方式:依靠官僚体系维持;统治范围:地跨亚非欧三大洲;帝国影响:促进文明间的交流;2.早期各大帝国的共同点2.区域性影响:各大帝国的区域性扩张,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传播了先进的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波斯帝国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希腊、小亚细亚和波斯文化实现了和平共处和相互交融;促进了帝国商业的繁荣和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帝国的建立及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代多个文明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地中海地区保持了200多年的和平,帝国在1—2世纪空前繁荣;罗马化使帝国统治下有着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地区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客观上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强盛三、文明的交流农耕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雕刻艺术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文字腓尼基字母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中外交往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农业工具的变化:新石器:距今1万年冶铜技术:BC7500年最早出现于西亚冶铁技术:BC15—BC14世纪小亚细亚的赫梯人最早掌握腓尼基字母:腓尼基人将埃及图像文字简化成字母,BC1500形成,是字母文字的源头。阿拉马字母:中东地区使用,后演化出印度、阿拉伯、希伯莱、波斯等民族字母。中国的维吾尔、蒙古、满文字母也是由此派生演化而来。中古时期的世界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2.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世界中古史命题分析:注重新教材新添加的内容,与近代相联系的部分、体现文明交流的部分中古西欧的城市、封建制度与王权的增强、庄园;东亚2023高考真题考查角度海南卷古代非洲浙江6月阿兹特克文明北京卷中世纪城市自治湖南卷中古时期的日本、中古时期的东亚湖北卷西欧封建庄园近西方的法律制度渊源新课标五省卷拜占庭的兴衰浙江1月卷罗马法、玛雅文明2022辽宁卷王权的加强2022海南卷中世纪城市自治2022山东卷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时空定位】前21世纪476年西罗马亡上古

中世纪1453前2070年古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前221年夏商周秦汉220年三国两晋南北朝581年907年隋唐宋元1368年1840年明朝古代欧洲古代中国五代十国┃西欧封建社会•黑暗的中世纪东罗马亡中国[南北朝隋唐宋元明]西欧[中世纪]政治国家基本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欧洲长期分裂封君封臣制度经济地主所有庄园制度领主庄园制度思想三教归流理学重生基督神学时代主干点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年份试卷考点2021湖南卷罗马法2022浙江卷罗马法辽宁卷王权的加强海南卷中世纪城市自治山东卷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2023浙江卷罗马法新课标卷拜占庭的兴衰湖北卷西欧封建庄园;近西方的法律制度渊源北京卷中世纪城市自治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认识这一时期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中古时期的的欧洲命题分析:(1)考查知识点:中古西欧的城市、拜占庭帝国及罗马法,欧洲的庄园经济等;(2)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考查中西对比,重视儒家文化圈产生的影响。┃西欧走进中世纪•西罗马灭亡西晋罗马备注气候公元3-4世纪全球气候变冷比现在低2-3度自然灾害频发蛮族势力罗马文明内部农民起义八王之乱奴隶起义四帝共治外部五胡乱华日耳曼入侵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概念解读欧洲中古时期=欧洲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时间5—15世纪: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的这段时期,另有说法认为中世纪结束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

1453年(1500年)古代史近代史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灭亡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中古时期(欧洲中世纪史))西罗马灭亡,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继续发展476年(5世纪)欧洲封建社会什么是“中世纪”?这个概念直到启蒙运动时才使用,指的是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或荷马时代)——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中世纪欧洲初印象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本内特等《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历史》黑暗中孕育光明停滞中暗潮涌动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欧洲崛起日耳曼人南迁影响:征服西罗马帝国;在欧洲建立众多国家。被罗马文化征服;建立西欧封建制度。

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大陆: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帝国→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不列颠岛:英吉利王国伊比利亚半岛:西哥特王国一、西欧封建社会(一)封建社会的形成(1)背景:(2)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材料1:日曼人夺取罗马人的土地,并把大片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和亲信,以及部分自由的日耳曼农民。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兵役的压迫,自由农民日益破产。国王为保证兵源,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要求他们按照土地规模提供相应数量的兵员。大封建主们也大体依照这一模式,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授予土地者为封君,接受土地者成为封臣。封君要保护封臣,如提供司法建议或者在封臣遭到侵犯时保护封臣。封臣则以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形式效忠封君,并且不能做不利于封君的任何事情。——《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概述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主要背景和基本特征。

日耳曼人扫荡罗马帝国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王国,社会动荡,自由农民破产;国王为保证兵源,逐步建立起层层分封的封君封臣制度;8世纪后又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一、西欧封建社会(一)封建社会的形成(1)背景:(2)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材料1:日曼人夺取罗马人的土地,并把大片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和亲信,以及部分自由的日耳曼农民。由于频繁的战争和兵役的压迫,自由农民日益破产。国王为保证兵源,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要求他们按照土地规模提供相应数量的兵员。大封建主们也大体依照这一模式,把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属下,属下继续分封,直到骑士。授予土地者为封君,接受土地者成为封臣。封君要保护封臣,如提供司法建议或者在封臣遭到侵犯时保护封臣。封臣则以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形式效忠封君,并且不能做不利于封君的任何事情。——《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概述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主要背景和基本特征。

日耳曼人扫荡罗马帝国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系列王国,社会动荡,自由农民破产;国王为保证兵源,逐步建立起层层分封的封君封臣制度;8世纪后又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将领分封土地封君封臣制度破产农民需要庇护封建庄园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一、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1.政治:封君封臣制度形成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内涵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义务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影响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材料

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任何没有直接签订契约的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或义务关系。因此中世纪流传着一句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世界历史读本》①以土地为纽带;②契约意识,③双向权利与义务④层层分封,不能越级从属特点能力提升:

据下面的两幅图结合所学,比较封君封臣制与分封制的何异同。比较项封君封臣制度西周分封制不同点社会形态纽带统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相同点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以土地为纽带,靠契约/宣誓效忠来维系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层级间相对独立,不可越级统治天下共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等级秩序森严;造成割据分裂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封君封臣制度有哪些特征?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美】约翰·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上卷封君封臣仅限于互相宣誓的两个个体之间,双方以契约约束了彼此的关系:一方面,封臣不尽义务不得享受权利;另一方面,王侯超权索取,封臣也可以反抗。——《世界历史读本》以土地为纽带、等级森严、双向权利义务、契约意识、层级间相对独立、王权有限。封君与封臣制度孕育了民主与自治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封建庄园经济——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➊形成发展:➋土地组成:➌居民构成:9世纪逐渐流行,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领主自营地、农民份地(自耕农份地、农奴份地)领主:主持法庭、维护秩序自耕农:法律上自由、缴纳地租、服劳农奴:法律上非自由、为领主服劳役地租材料一: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和专职手工业者。庄园生产主要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材料二:(庄园制下)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

—特点⑴经济上:领主所有;自给自足,相对封闭;剥削农奴。⑵政治上:领主拥有法庭,统治管理,⑶相对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政治单位。影响:①经济:促进农业发展,为封建社会提供经济基础;②政治:维持基层秩序;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相对封闭独立,导致中古西欧的割据状态,阻碍王权的强化。阅读材料,概括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材料1

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每年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和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分到的土地不能加以剥夺,农业改良时受益。……实际上义务固定,处境比奴隶好得多,很少完全听凭领主随意打发。

——《西方文明史》材料2

与古代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高些。农奴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们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农奴与奴隶的异同

农奴的地位相对较高,受到的束缚更宽松

在法律上都是非自由人,受到剥削压迫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异:同:材料

从12世纪开始,流行把劳役地租改为货币地租。14—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更为发达,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不再参与生产管理,租地农场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经营,并将产品推向市场,领主、租地农场主、雇工按契约分配产品。在14世纪早期,因为人口膨胀土地短缺,西欧很多地方出现了饥荒,接着是瘟疫,经过这两个灾难之后,西欧的人口急剧减少,封建主纷纷把自营地及死亡或逃亡的农奴份地改变租佃制,农奴只要交纳一笔赎金,即可宣布释放,获得人身自由。于是庄园经济逐渐瓦解。时间:14—15世纪原因:地租:劳役地租→货币地租土地制度:领主自营或农奴份地→租佃制,劳动者:农奴、自由民→雇工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庄园制和农奴制的解体中国庄园西欧庄园采邑中国井田产权庄园主[地主]私有领主使用权而无产权诸侯贵族使用权无产权生产地主自营地农民耕种农民份地自耕自收领主自营地农奴耕种农民份地自耕自收诸侯自营地公田农民集体耕种农民自留地“私田”自耕自收分配地主自营地自营自收交税农民份地缴纳地租农民服劳役无报酬领主自营地自营自收农民份地缴纳租税农民服劳役无报酬诸侯自营地自营自收缴纳贡赋农民份地缴纳租税农民服劳役无报酬类型自然经济自然经济自然经济备注庄园无治权有族权农民部曲和自由民庄园法庭维护秩序农民农奴和自由民诸侯维护乡村秩序农民农奴和自由民1.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2.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A.带有基层自治色彩B.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C.具有完全独立主权D.有利于形成强大王权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和教会1.王权的变化封建初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但是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被视为最高的领主,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

表现:①法国王权的加强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对抗罗马教皇,确立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标志法国建立等级君主制。英法百年战争,法国民族意识觉醒,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1302年1337-1453年1661年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把法国各地的贵族邀来居住,进一步削弱了贵族势力,法国王权达到顶峰。(君主专制制度)②英国王权的加强诺曼征服,王室设立法院,加强对贵族的控制,强化封建王权。英王约翰被迫签订《大宪章》,缓解了王权统治危机,成为英国宪政的源头。1066年1215年

14C中期16C中期模范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下院地位提高。王权受限《大宪章》a.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神圣不可侵犯,b.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国王不得随意征税,不得随意侵犯人身自由c.保障封建主的特权,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王权反弹1295年模范议会,由大贵族、大主教和骑士、市民代表参加,议会开始有请愿、决定征税,干预国家财政、制定法律,监督弹劾行政官员的权力。王权加强百年战争,走上中央集权道路玫瑰战争(争夺王位的内战),削弱旧贵族,建立都铎王朝,加强君权,议会衰落宗教改革,摆脱罗马教廷控制,建立君主专制统治。3)影响①国家逐步走向统一,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③法国和英国出现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④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中古西欧封建国家新君主制特征‖西欧走出中世纪•王权加强国家政体新君主制基本概况形成背景基本结构影响法国等级君主制14世纪初国王VS教会冲突;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教士贵族城市市民国王相互合作强化王权1789年制宪会议转近代议会英国议会君主制13世纪国内诸侯VS国王矛盾尖锐16世纪国王VS罗马教皇13世纪初贵族

骑士和市民迫使国王签署《大宪章》13世纪中后期英国议会出现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支持;议会要求国王改善统治1688议会发动光荣革命德国选举君主制德国内封建诸侯国势力强大;1125年诸侯选举罗退尔为“罗马人民的国王”选帝侯选举国王再经过罗马教皇加冕名义上“罗马”皇帝实际无实权

长期分裂1871年德国王朝统一特点等级代表会议[如法国三级会议、英国议会等]与各国国王相互支持相互制约(二)城市的兴起:(经济新变化)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背景时间概况城市自治方式结果影响①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②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技术提高,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比较有效的利用。③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兴起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但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与封建主谈判、以金钱赎买、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工商业者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的上层把持城市政权。(1)有利于城经济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条件;(2)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推动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3)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冲击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总之,城市自治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3.教会《32》P2111)发展历程2)特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形成了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3)地位:在中古西欧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1世纪

392年

496年

756年

800年1076年1305年“王权”与“教权”结合查理大帝加冕丕平献土,教皇国建立克洛维皈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发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教权高于王权特点:教权与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阿维尼翁之囚王权强化教权衰落卡诺莎之辱教士们搜集抄录经典宣讲教义开办学校介入人们的社会生活4)基督教教化措施消极影响积极影响材料:西欧中古时期,广大民众普遍没有文化,不少上层贵族也目不识丁,由教士垄断了文化教育。教皇宣称“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强调知识服从信仰,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天主教神学。①文化:保存和传播了古典文化;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必要基础②政治:具有社会教化作用;有利于基层治理①政治: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形成;②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愚民宣传,压抑了人性④文化:少有科学成就1世纪诞生小亚细亚犹太教一支313年米兰敕令合法化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日耳曼建立一系列封建割据国家1054年第一次大分裂罗马天主教(罗马公教)希腊东正教(正教)16世纪第二次大分裂罗马天主教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希腊东正教74392年确定为罗马国教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教会多项特权教会逐步和王权共同主宰西欧社会甚至超越王权基督教历史┃西欧走出中世纪•宗教改革米兰大教堂中国佛教[南北朝隋唐宋元明]西欧基督教

[中世纪]起源起源印度1世纪发源巴勒斯坦省发展过程公元前后传入南北朝盛极一时隋唐三教并流→三教归一三武灭佛宋明理学392年成为罗马国教496年蛮族克洛维皈依756年丕平献土凌驾王权800年教皇为查理曼加冕1077年德皇卡诺莎之辱1308-1378年“阿维农之囚”结果汉武帝后儒学基本据主导地位王权始终高于教权基督教会举足轻重文化控制人们精神生活经济拥有庄园和征什一税政治教会严密等级V王权┃西欧封建社会•宗教文化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神父中世纪前期(5-10世纪)“黑暗时代”

中世纪后期(11-15世纪)“孕育曙光”政治经济文化阶级封君封臣制度,分裂割据;教权高于王权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农奴制度基督教会垄断文化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王权逐渐强大,英法等国走向中央集权,城市自治;议会出现大学的兴起、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文艺复兴推动人文主义思想复苏。工商业发展,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城市中的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封建主、自由民、农奴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中西封建社会的对比项目西欧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时间跨度约5世纪——1453年公元前221年——1840年形成背景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入侵,基督教影响小农经济,地大物博,法家思想政治制度封君封臣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阶级矛盾领主与农奴地主与农民经济制度庄园制土地私有,小农经济为主城市发展自治传统,起步较晚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思想文化基督教垄断文化儒家思想占主流传统中孕育现代政治封君封臣制度王权强化,议会兴起经济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兴起,市民自治思想基督教控制精神生活大学兴起,思想解放民族国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旧社会中孕育着未来社会的胚胎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原来自给自足的庄园,也开始依据市场的规律,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C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13世纪,当时封建庄园并未崩溃,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寻求农产品的价格最大化,并不能表现真的能依此获利,所以不能得出获利丰厚,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是英国15世纪至19世纪的土地变革运动,题干涉及时间是13世纪,与圈地运动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C寻求农产品价值利益的最大化,反映出此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影响到农业,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提高高考真题演练:8.(2022·山东高考)下图所列为12世纪前期法兰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间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A.推动城市崛起B.加强国王权力C.建立民族国家D.发展庄园经济【解析】

考点:中世纪后期王权的强化。

路易六世支持城市公社,获得工商业阶层的支持;御前会议吸收忠于国王的中下层力量,有利于扩大其统治基础;让儿子娶公爵女继承人为妻加强控制一些领土,有利于增强国王力量,即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加强王权,故选B项;10—11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民族国家指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具有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以及统一的民族文化的、由本国统治阶级治理并在法律上代表全体国民的主权国家,与材料主旨不符,且王权加强为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排除C项;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发展庄园经济不利于加强王权,与材料举措无关,排除D项。B(一)拜占庭帝国(1)发展演变(2)发展成就

395年6C建立鼎盛6C中期后1453年走向衰落三、中世纪的东欧经济:①工商业发达,垄断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②君士坦丁堡是欧洲重要城市,是沟通东西的桥梁。文化:继承性、开放性、包容性①法律:《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形成②国教:东正教③建筑和雕塑:圣索菲亚大教堂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一)拜占庭帝国

395年6C建立鼎盛6C中期后1453年走向衰落三、中世纪的东欧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把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率军包围君士坦丁堡,当时城内兵力甚少,最终被攻陷。连年征战消耗游牧部族冲击内部矛盾重生,(3)衰落原因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开放包容促发展保守狭隘致衰落(4)启示知识扩展:

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罗马法)1.共和国早期:习惯法

未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不确定性和随意性)。2.公元前5世纪中期:

成文法

(1)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注重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利益;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产物,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2)公民法:

公元前3世纪之前的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罗马法律,也称市民法。(3)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版图的扩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已经无法适应新变化。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度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子女财产权和婚姻中的妇女地位。3.《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4.自然法: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提出,被誉为“自然法之父”。具体含义:(1)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2)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3)自然法体系下,人人生而平等。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5.评价:①有利于稳定秩序、巩固统治;②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局限性:实质上保障和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知识扩展:

古代罗马的法律制度(罗马法)(二)俄罗斯帝国1.基辅罗斯:①9世纪建立,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②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13世纪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2.莫斯科公国:①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②强盛:1547年,伊凡四世正式称沙皇,是近代沙皇俄国诞生的标志;③结果: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3.民族:

东斯拉夫人,诺曼人。后对外扩张形成多民族国家。4.宗教:

最初信仰多神崇拜,10世纪末皈依基督教,并宣布其为国教。知识点3:拜占庭与俄罗斯基础概念:

伊凡四世改革(1)内容:①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②实行“特辖领地制”:把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转区包括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③组成“特辖军团”:成为国君与大贵族斗争的得力工具。(2)影响:

伊凡四世改革巩固了中央集权并促进了俄罗斯统一国家的最终形成。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发展,俄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高考真题演练:1.(2023·全国新课标卷)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解析】

考点:拜占庭帝国的衰落。

据本题材料时间“13世纪”,“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导致材料中拜占庭人认为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D项正确;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最早出现于15世纪,由著名律师傅德斯古爵士明确提出限制君王权力的主张,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创建时间始于1299年,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13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处于初建阶段,排除B项;14世纪前后,欧洲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故选D项。D高考真题演练:3.(2023·广东高考)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加冕宪章规定了国王对教会财产及诸侯领地所拥有的权利,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是一份明确规定封建关系的法律文件。该文件A.明确了君主立宪制的原则B.体现了王权有限的观念C.激化了王权与教会的矛盾D.维护了市民阶层的利益【解析】

考点:西欧王权的加强——议会君主制。

据材料“特别是载明了国王所不能做或决意不去做的事”可知加冕宪章明确规定了王权与贵族之间的权限关系,对王权的权力范围进行了明确界定,体现了有限王权的观念,故选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的时间是在光荣革命之后,当时的英国依然处于封建专制时代,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加冕宪章实际上对王权、教会和贵族的权限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有利于规范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客观上有利于缓和王权与教会的矛盾,排除C项;加冕宪章只能一定程度上减轻王权对市民阶层利益的侵犯,但是无法保证贵族和教会对市民阶层利益的侵犯,排除D项。B高考真题演练:4.(2023·北京高考)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

考点:西欧城市的自治。

“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说明自治城市科隆拥有一定的特权,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故①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以市政命令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机器,而非工人罢工,故②错误;“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说明行会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有利于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故③正确;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A高考真题演练:5.(2022·海南高考)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这一历史现象A.表明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B.概括了西欧封建庄园的特征C.呈现了王权逐步加强的趋势D.说明了城市自治产生的前提【解析】

考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据材料“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可知中世纪一些城市允许庄园居民恢复人身自由,有利于加速庄园经济的解体,为城市自治经济的兴起奠定法律基础,故选D项;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领主与骑士之间,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西欧封建庄园晚期逐步解体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王权与领主、市民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王权加强的趋势,排除C项。D高考真题演练:6.(2022·辽宁高考)下图为11-14世纪法兰西卡佩王朝时期的王室领地示意图。该图中领地变化体现出法兰西A.民族国家形成B.封建社会衰落C.诸侯势力扩大D.王权不断加强【解析】

考点:中世纪后期王权的强化。

地图中显示的信息是卡佩王朝时期领地的不断扩大信息,图例中特别明确自腓力•奥古斯都之后都是新“获得”的领地。这反映的史实就是:中古中后期,法兰西国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击败各地封建主,扩大王室领地,逐步强化王权的趋势。法兰西王室扩张过程建立在打击削弱各地封建主即诸侯势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