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空坐标课程标准16世纪《战争与和平法》维也纳体系《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国联《联合国宪章》非战公约国际法院16251648181519201928194519461917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独立近代国际法形成,近代外交制度建立推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国际关系外交关系概念解释所谓民族国家,是欧洲中世纪后期出现并在资产阶级时代普遍形成的国家形式,是以民族为基础的主权国家,它必须具备两个重要的因素,即国家主权与民族一体性。——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结合材料思考:中世纪是否存在民族国家?材料:封建西欧……像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这些概念,基本上是一种地域概念……现代人脑子里的“民族”观念,在中世纪是很模糊的。同时,“国家”的概念也一样模糊……因此,人们说在中世纪西欧,只有领地,没有国家……事实上,如果说中世纪西欧有什么共同点,那就是它是个天主教大世界,天主教是所有人共同的身份认同。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可言,他们的忠诚要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①封君封臣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②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中世纪西方人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一)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材料一:城市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级逐渐强大起来,成为重要的社会力量。国王为了战胜封建贵族,取得了市民阶级的支持,王权与市民的联盟才逐渐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任务一:探究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百年战争期间,农家姑娘贞德揭竿而起,宣布上帝召唤她来拯救法国,她的号召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尽管贞德后来不幸牺牲,但当时法国民众对她夹杂着迷信的崇拜,被历史学家视为法兰西民族精神的第一次明确体现,贞德从此成为法国的民族英雄。此后,英国人被驱逐出法国,法国人开始树立起“法国人的法国”的观念。材料三:

百年战争不仅激发了英国民众反对法国国王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激发了英国民众的民族一体性,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从而缔造了英吉利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以激励民族国家的形成。(2)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3)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材料: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4)宗教改革沉重打击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教随国定)。(一)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任务一:探究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15—18世纪,欧洲国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朕即国家路易十四(1643—1715)宣称“朕即国家”——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朕乃君主,故可以为所欲为。——(普鲁士)腓特烈·威廉一世思考: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削弱贵族势力,成为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封建神权国家专制王权国家近代民族国家“神的国家”“王的国家”“我的国家”专制王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发动革命,推翻专制王权新兴资产阶和王权结盟寻求统一和经济发展

在16、17世纪,“专制君主”成了民族国家的第一个阶段,形成了国内独占的权威,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清除,国家的发展具备了初步的条件。—洪霞·《欧洲的灵魂:欧洲认同与民族国家的重新整合》“印刷品的广泛出现与宗教改革运动相结合,在欧洲迅速催生出一个人数众多的非拉丁语阅读团体。这些人在阅读和思考中由于使用本地语言,进一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共同体想象。——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一些学者认为,现代民族国家主要由制度化要素构成:(1)国家政权,(2)领土,(3)语言,(4)宗教,(5)历史,(6)礼仪与庆典。—RethinkingNationalismandEthnicity民族语言强化民族认同。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民族大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法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杨宁《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狄德罗启蒙思想传播民主观念,与民族主权观念相结合。(二)从专制王权国家到民族国家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思考: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①推翻了法国专制王权,否定了“朕即国家”“朕即民族”;②推动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③也冲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民族观的形成。(二)从专制王权国家到民族国家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法国民族意识觉醒欧洲民族意识觉醒反对专制反对侵略反抗法国侵略接受启蒙思想政治: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标志欧洲民族国家形成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觉醒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加强推动民族国家产生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基本要素民族认同(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主权独立(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共同的语言国民的文化认同探究:总结推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因素。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认同主体国王(个人)国民身份臣民政体专制国家(共同体)公民民主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材料一:中世纪时,罗马帝国的普济主义存在于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所有的西方基督教徒都属于天主教会,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使用拉丁语。民众应该忠于国家这一点是无人知晓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首先是基督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区如勃艮第或康沃尔的居民。如果实在要说的话……才是法兰西人或英吉利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的权力,粉碎了领土割据,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所有居民都被忠君思想联结在一起。1534年英国《至尊法案》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的首领,拥有任命教会各种神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拒绝接受这一法案者以叛国罪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主张“专制之下无祖国”、“热爱祖国就是热爱自己”,(政权)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法国革命中要求所有法国公民都说法语,灌输民众对国家的热爱,还创立了像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那样的民族仪式和象征。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概括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阶段特征,并予以说明。中世纪处于不知有国的前民族国家阶段,没有完整主权,没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国家观念淡薄。西欧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封君封臣制度下的分裂割据和超国家势力天主教会的存在使国家主权被层层分割;教权与王权并立的二元政治结构和基督教会对西欧人精神生活的深刻控制导致民族和国家意识淡薄。中世纪晚期到15、16世纪,专制王权国家出现,民族国家具备雏形。随着11世纪以来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城市自治和市民社会兴起,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王联合市民阶层及资产阶级,在同教会和贵族的斗争中逐渐占据上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出现,国家主权观念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通过支持王权、提高民族意识来对抗教会神权,强化了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18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向强调公民主权意识、具有独立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演变。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专制王权逐渐成为阻碍。启蒙运动抨击君主专制、宣传人民主权、自由、平等思想,资产阶级发动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践行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理想,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逐步超越了对宗教和国王的忠诚,封建臣民逐渐向国家公民转变。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国际法的出现是民族国家发展的结果。在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中,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同时,教权日益衰落,协调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权威和法理依据都有所削弱。于是,各国的矛盾冲突不断,使得欧洲局势更加动荡。1.国际法的理论奠基【学思之窗】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合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荷]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主权国家间的关系适用于契约原则国际关系的利益主体是主权国家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确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主权国家平等、独立原则以国际会议和谈判确定协议解决国际争端集体制裁否定教会权力对国际事务的干预历史意义:开创以以国际会议和谈判确定协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奠定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标志国际法的初步形成。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宗教改革后,欧洲形成了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的对立。1618年德意志内战爆发。欧洲各国为了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纷纷卷入战争。战争很快演变成为全欧洲的战争,一直持续了三十年之久。1648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史称《威斯特伐利亚条约》。1793年到1813年英国与俄国、普鲁士、西班牙、奥地利等国先后组织了6次欧洲反法同盟维也纳体系是继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历史上第二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关系体系。该体系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它在欧洲大陆恢复了旧的专制制度,并通过战胜国财产的瓜分不仅满足了列强的领土野心,而且初步建立起一个新的欧洲大陆的均势。第二,它是一个五极均势结构,依靠英国、法国、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着欧洲的稳定。第三,它开始用“会议外交”的方法,通过上述五大国定期举行国际会议,对列强各自的利益和矛盾进行协商解决,从而维护大国的利益。——摘编自《国际关系史上四大体系的演变》

3.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17世纪,欧洲各国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外交制度逐渐建立——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

(2)发展:维也纳体系的确立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特点:大国协调,欧洲均势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次世界规模的大战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个133造成人死亡,人受伤1000万2000万战火影响的人口达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15亿2/3直接经济损失达美元2700亿历史纵横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署、译署,是清政府为办理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1901年改为外务部。总理衙门的成立,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都由地方督抚大员兼办外交的历史,这使中国开始有了一个统一的专门外交机构,逐渐依据近代主权国家平等交往的原则处理与西方各国的关系。但清廷外交变化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不可能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万国公法》1864年,美国人丁韪良完成了美国学者惠顿所著《国际法原理》一书的中文翻译工作,恭亲王奕诉上奏折请求批准拨500两白银资助印行此书。后来,这本书以《万国公法》为名印行,这标志着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表现:①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②一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①国联被英法控制,美国未加入,苏联加入很晚,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②“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思考:国际联盟有何局限?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一)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919巴黎和会1919《凡尔赛和约》1921-1922华盛顿会议1922《九国公约》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公约并未真正得到实行。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遭破坏。2.表现:1943.11开罗会议(埃及首都)1943.11德黑兰会议(伊朗首都)1945.2雅尔塔会议(克里米亚半岛)1945.7波茨坦会议

(德国柏林市郊)苏美英苏美英苏美英中美英二战中后期建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战后国际新秩序——“雅尔塔体系”⑴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⑵1945年6月,国际法院在荷兰海牙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二)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比较项国际联盟联合国异原则成员特征作用同宗旨性质影响“全体一致”原则大国一致”原则成员国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国际法维护和平的作用更具普遍性,因此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不利于国际法的发展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都宣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宗旨,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都是政治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都出现过大国强权政治的现象,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对国际法发展作用的异同1964.41964.81967.101973.121989.111992.6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关于保护伤病员的《红十字公约》关于和平探索宇宙、平等利用太空的《外层空间条约》维护各国海洋权益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保障儿童权利的《儿童权利公约》《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颁布了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评价: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积极: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通过《巴黎协定》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局限: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三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专制王权国家近代民族国家背景、形成、特点背景进程外交制度建立维也纳体系一战后二战后《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体系、评价课堂总结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西欧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2)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1)国际法形成的原因(2)国际法形成过程(3)外交制度建立(4)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发展(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17-20世纪世界体系的演变三十年战争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课堂总结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在民族共同地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有密切关系。民族主义:又称国民主义、国族主义,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也指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利益的认同,旨在追求民族的生存、发展、兴盛,这一观念则起源于人民主权论。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建立起来的国家,其成员的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治体制。其基本特征包括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的民族市场等。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对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由15个理事国中的9个同意票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决,要求包括5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享有否决权。维也纳体系: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及有关条约、宣言和文件构成了维也纳体系。它以均势原则、正统主义和补偿原则等为指导思想,在拿破仑帝国瓦解后的欧洲,建立起新的政治均势,并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间的和平与协调。但是,其旨在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历史的反动。【重要概念】1.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

)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国家的主权意识不断增强,B项正确;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国际协调,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维也纳体系,但是这仅是题干的表象所在,与题干设问“反映”不符,排除A项;题干虽然述及了瑞士、荷兰等国家,但是并不能据此扩大为“各国”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由大国所主导的国际法是在20世纪,这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B项。真题演练2.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也是20世纪之前欧洲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德意志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之后,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下列各项中,属于这套“外交体系”的有(

)①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②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③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④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