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1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2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3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4页
地质学基础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PhysicalGeology课程编号:021006080课程性质:R必修£选修课程类别:□通识课程R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适用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课程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实验0课程学分:2应开课学期:第一学期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系统介绍地球的物质组成(矿物和岩石)、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古生物及演化、地质发展史以及内外力地质作用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并辅以野外地质认识实习实践,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知识体系、初步掌握地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地学思维,能够认识和理解地球演化历程、地质作用发展史及生物演化规律,能够初步分析和判断常见的地质现象,为后续的非常规天然气、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等专业课程和野外地质工作打下基础。课程讲授内容为13章,理论教学32学时。课程结束后,安排野外实习2周,安排在暑期第1-2周,其中野外踏勘1周,室内资料整理、实习报告撰写1周,实习地点在河南登封地区,域内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均有出露,前寒武“三大运动”构造遗迹保存清晰,各类地质构造、矿产资源丰富,集地质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地质实习场所。二、课程教学的目标及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一)课程目标课程总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思维,培养地学思维,能够认识和理解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质作用及发展史,认识地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典型案例的介绍学生系统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地球的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作用等,掌握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释常见的一些地质现象;以李四光等地质学家的科研历程为例,融入爱岗敬业、五四奉献等思政元素;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地质考察方法,能够正确判读简单的地质地貌图件,看懂并运用基础地质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将地学研究思维方法与科研工程相结合,融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等思政元素;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地质学研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学现象、发现地学规律的兴趣,提升珍惜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的生态理念。以地学现象中地层的抬升沉降为例,融入树立正确人生观等思政元素。(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目标支持的主要毕业要求如下表:课程目标毕业要求1.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典型案例的介绍学生系统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地球的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作用等,掌握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释常见的一些地质现象;以李四光等地质学家的科研历程为例,融入爱岗敬业、五四奉献等思政元素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勘查、开发与综合利用中的工程问题,具备工程科学思维和工程管理意识。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理论与技术,并结合数学、自然科学等基本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对新能源勘查、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具备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独立分析工程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方法。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地质考察方法,能够正确判读简单的地质地貌图件,看懂并运用基础地质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将地学研究思维方法与科研工程相结合,融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等思政元素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与方法,结合具体生产实践,分析、解决新能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的技术问题。能够正确认识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文献信息提炼、归纳能力。能够提出工程问题的关键理论问题和技术难题,善于利用文献资料及团队技能开展初步科学研究与技术攻关。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地质学研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学现象、发现地学规律的兴趣,提升珍惜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的生态理念。以地学现象中地层的抬升沉降为例,融入树立正确人生观等思政元素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评价新能源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知识单元知识点学时数课程目标线下授课线上授课实验/实践1.绪论知识点1.1:地学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知识点1.2:中国的地学优势知识点1.3:当代地质学的最新进展2课程目标32.矿物知识点2.1:基本概念知识点2.2:矿物的物理性质知识点2.3:矿物鉴定知识点2.4:常见矿物的一般特征及识别4课程目标13.岩浆作用与岩浆岩知识点3.1:喷出作用与喷出岩知识点3.2:侵入作用与侵入岩知识点3.3:火成岩的组构;知识点3.4:火成岩主要类型;知识点3.5:岩浆的形成与地球内热4课程目标14.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知识点4.1:外力地质作用知识点4.2:沉积岩的特性知识点4.3:代表性沉积岩知识点4.4:沉积岩与矿产4课程目标15.变质作用与变质岩知识点5.1:变质作用知识点5.2:变质作用中的原岩变化知识点5.3:变质作用类型及主要变质岩知识点5.4:变质作用与矿产2课程目标16.古生物与地质年代知识点6.1:古生物与化石知识点6.2:地质年代的确定知识点6.3:地质年代表知识点6.4:地质时期生物大爆发与灭绝事件2课程目标37.地震与地球内部构造知识点7.1:地震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点7.2:地震强度知识点7.3:地震分布知识点7.4:地球内部构造2课程目标3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知识点8.1:构造运动的基本方式知识点8.2:岩石变形与褶皱构造知识点8.3:岩石变形与断裂构造知识点8.4:地层接触关系4课程目标2风化作用知识点9.1:风化作用的类型知识点9.2: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知识点9.3:风化作用产物2课程目标2河流及其地质作用知识点10.1:河流概述知识点10.2:河流的侵蚀作用知识点10.3:河流的搬运作用知识点10.3:河流的均蛮夷化作用知识点10.5: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4课程目标2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知识点11.1:地下水的概念、类型知识点11.2:地下水与地热开发知识点11.3:地下水的地质作用2课程目标3合计320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我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课程如矿物岩石学、大地构造与构造地质学、非常规地质学、地下水文学、地热学、新能源勘查方法与技术和钻完井工程等课程开设的前提。重点讲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清洁型气体能源、地热资源的形成过程中的基本地质作用、富集场所,为后续新能源勘查开发理论与技术的理解打下基础。五、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含教学参考书或在线资源)(一)建议教材[1]舒良树.普通地质学[M](第四版).地质出版社,2020.(十二五高等教育规划教材)[2]陶晓风、吴德超.普通地质学[M].科学出版社,2019.(二)其他教学资源[1]夏邦栋.普通地质学[M].地质出版社,1984.[2]刘本培编.地史学教程[M](第三版),地质出版社,1996.[3]DianeCarlson,CharlesC.Plummer,LisaHammersley.PhysicalGeology:EarthRevealed[M](15版).McGraw-Hill,2016.[4]于炳松编.岩石学[M].地质出版社,2017.(十二五高等教育规划教材)[5]罗金海、梁文天、于在平编著,构造地质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六、教学方法与学习建议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研究性教学、师生互动等形式,精讲多练。教学过程集文字、图件、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后布置适量思考题、练习题,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野外和现场实践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岩石、矿物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类型,矿物的物理性质,岩浆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类型及特征,三大岩的一般特征及识别,不同地质作用与矿产的关系,构造运动的方式,地质构造类型及特征,风化作用的类型及产物,河流的形态及要素,河流作用的类型和特征,地质作用与环境保护,地震的基本概念、强度及地震预测预报方法,地下水的类型和地热资源,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方式及其特征,岩溶现象。难点:包括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地质构造的分类及识别特征,地下水的类型及其循环方式,地热资源与地下水的关系。后续自主学习建议:查阅文献,深入了解地学学科前沿、发展方向以及我国地学研究的地域优势;观察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地质学现象,掌握运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常见的一些地质现象等。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一)课程考核教学过程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采取教师讲授与专题讨论、课前导学与课后督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强调日常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地质事件的内涵和发生机制的专题讨论。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本课程成绩评定包括平时考核(考勤)、过程考核(随堂问答、课堂测验、课后作业)和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过程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具体要求及评分方法如下:平时成绩:出勤成绩采用扣分制,每缺勤一次扣平时成绩1分,每迟到或早退一次扣平时成绩0.5分,无故旷课4次以上者取消本次课程成绩,占总成绩的10%。过程成绩:课堂测验、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未按时提交作业或作业有抄袭(雷同)现象的,该次作业成绩按零分计,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评价:形式为闭卷考试,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二)课程目标与考核内容的关系课程具体目标与知识单元和考试内容的关系如下:课程目标知识单元考试内容1.通过本课程学习和典型案例的介绍学生系统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包括地球的特征、矿物与岩石、构造运动与构造变动、地壳演化史、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作用等,掌握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释常见的一些地质现象;以李四光等地质学家的科研历程为例,融入爱岗敬业、五四奉献等思政元素2.矿物;3.岩浆作用与岩浆岩;4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5.变质作用与变质岩;考核知识点:岩石、矿物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岩石、矿物有哪些,矿物的物理性质;岩浆作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类型及特征,三大岩的一般特征及识别。不同地质作用与矿产的关系考核要求:了解掌握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掌握元素、矿物、岩石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够运用地质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解释常见的一些地质现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地质考察方法,能够正确判读简单的地质地貌图件,看懂并运用基础地质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将地学研究思维方法与科研工程相结合,融入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等思政元素6.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7.风化作用;8.河流及其地质作用;考核知识点:构造运动的方式,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产物;河流的形态及要素,河流作用的类型和特征.考核要求:掌握地质构造的分类及识别特征,了解地质构造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风化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河流阶地的形态和特征,河流地质作用方式及特征,河流发育与地质构造的关系。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地质学研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学现象、发现地学规律的兴趣,提升珍惜和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地质资源的生态理念。以地学现象中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