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_第1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_第2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_第3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_第4页
人教版 八上 历史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 辛亥革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图解要点速记重难突破达标训练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1)概况: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

(2)结果: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

(3)地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4)影响: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绍兴起义

(1)概况: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

(2)结果: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1)概况: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2)结果: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

(1)背景: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2)概况: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3)结果: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4)影响:历史上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二、武昌起义

1.背景: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2.直接原因:1911年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3.时间:1911年10月10日。

4.地点:湖北武昌。

5.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6.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一、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1.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

2.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时机完全成熟。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多年来全国各地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工作和前仆后继的斗争,就不会有武昌起义。

3.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1)历史背景: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阶段,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都是资产阶级领导。

(4)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1)政治主张: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2)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就。一、选择题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DA.皖浙起义

B.镇南关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萍浏醴起义2.右面是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在某一期报刊上的插图,其含义是(

)

C①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②革命前途光明,曙光就在前面

③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

④推翻清王朝,解除民族压迫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3.孙中山和黄兴一同为革命并肩作战有九年,同盟会的成立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他们二人功劳最大,所以当时被人们并称为“孙黄”。下列起义由孙中山和黄兴共同领导并参加的有(

)

C①萍浏醴起义

②皖浙起义

③镇南关起义

④黄花岗起义

⑤武昌起义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③④⑤4.“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定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然后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材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

D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5.下面是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示意图,从中反映出(

)

BA.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B.革命形势发展迅猛,清政府统治面临瓦解C.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D.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6.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张季子九录·文录》中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他之所以肯定辛亥革命,是因为它(

)

DA.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

B.使中国走上民主共和道路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结束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7.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立即被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反映了当时(

)

B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大量创办宣传共和报刊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8.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是(

)

AA.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B.推翻君主制度C.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D.用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二、综合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1)材料中一的“是役”是指哪一次起义?该起义造成了什么影响?[答案]

起义:黄花岗起义。影响: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材料二

为控制四川省骚乱,清廷将部分湖北新军调往那里,这场调动使武昌要枢防守空虚,而这一时机也很快为革命党人所利用。……10月10日,工程营率先夺取了武昌的官方军火库,炮兵营也与工程营联合向总督衙门发动进攻……两人分别为瑞澂与张彪。新军起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至中午时分,他们便完全控制了该城。……孙中山后来追忆,这样迅速的胜利的确是十分侥幸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武昌取得“这样迅速的胜利”的原因。[答案]

原因: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清廷将部分湖北新军调往四川控制骚乱,革命党人抓住了武昌兵力空虚的机遇;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等。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又有谓各国皆由野蛮而专制,由专制而君主立宪,由君主立宪而始共和,次序井然,断难躐等;中国今日亦只可为君主立宪,不能躐等而为共和。此说亦谬……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什么理想目标?[答案]

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民主共和制。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在成立兴中会的时候就在神州大地上第一次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先生又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政治理念,把民主主义推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早期革命活动为辛亥革命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答案]

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推动同盟会的成立,提出“三民主义”。准备: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准备和思想准备。

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