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_第1页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_第2页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实践教学环节跟不上,教材内容滞后,考核方式单一。针对这一现状,对如何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加强实践性教学模式,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和探讨。关键词:课程特点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学生素质教学策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内容丰富、知识更新较快,注重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课程,要学好,需要多方面的理论与技能素质的支撑。原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当今中等职业教育突出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的培训的能力要求,更不能将其原样照搬到现在的教学当中来。因此,立足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教并重”“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为突破口,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进行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节众所周知,科技的飞速发展使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通常需要三到五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与现代技术脱节严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不断补充相关的最新硬件知识,在黑板上也只能列出相关要点而已,而大部分学生只是水过鸭背地听一遍,课后学生又没有相应内容复习或自学,这样就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积极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及调试、软件的安装和常见故障的分析及处理,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来实现。相对来说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较弱,主动学习积极性又不强,这样的硬件实验室就不能使学生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然而现有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单一的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重结果轻过程,部分学生只是在准备要考试前才猛地去啃书,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二、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引入先进的教学策略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或从网上下载一些交互性强、操作性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硬件图片及说明等多媒体课件结合实验室现有设备如VCD机、投影仪等进行相应知识和技术的讲解与示范,通过视频动画与现场实物相结合教学的形式,便于学生轻松直观的认识常用硬件、学习动手组装主机、连接数码外设和网络、从容完成硬盘分区和安装操作系统等,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加大了传递信息容量;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动画以直观教学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课余时间,要让学生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及体验,也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听取教师或他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例如在“计算机组装与调试”这一实验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创造问题:在将计算机配件组装完成后,开机启动时常遇到的故障,如开机无显示、开机不上电、屏幕出现错误提示、出现报警声音等等,哪些属于致命性的硬件故障,哪些属于非致性的硬件故障。2、确定问题:在微机出现问题后,引导学生遵循“由外到内、由简到繁、先软后硬”的维修原则,通过“看一看”(开机不上电是否电源未接好,屏幕提示的错误信息判断故障类型)、“听一听”(由计算机发出的报警声音判断是否关键性硬件故障,进一步确认是哪个配件的故障)、“闻一闻”(上电开机后是否有焦臭味来判断是否是关键性故障)等的方法来确定微机故障所在。3、自主学习:微机出现故障后,教师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是什么类型的故障,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故障,并在小组内讨论确诊并动手解决问题,若不能确诊问题所在的,可以请教教师加以解决。4、合作学习:每组学生将组装与调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以加深每个学生对组装调试过程中遇到故障的理解及解决方法。5、归纳总结:教师针对每组学生遇到故障的解决方法予以检测、评价和记录,然后归纳总出本次实验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小组给予表扬鼓励。在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设计上主要着重三点:(1)本次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2)在安装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并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习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学生学会观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从而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立了良好的条件。做好教材的选定和更新,增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所以,教材必须突出它的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和先进性,然而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相关实验和实训教材的内容明显陈旧,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必须及时补充相关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积极性。在教材选择上任课老师可以建议教务科在订购教材时要选择适合中职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的教材,尽量是最新出版的,基本上包含有较新的硬件知识和新的装机技术,最好是能配备有相应课件的。另外,任课教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的书籍等方式来了解最新硬件与装机技术的发展方向,以便在授课过程中及时补充最新知识。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要求内容新、更新快,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按照课本目录来上课,在充分利用实验室硬件资源的基础上,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授课,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采取边讲边练,或者是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例如在讲解操作“BIOS详细设置”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只能采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由于BIOS的设置全都是英文,而学生的计算机英语能力有限,在没讲解前基本上不懂得是什么意思,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实际操作。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能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对不同实验来设计不同实践环节,使学生有足够的实验条件来掌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实践能力,为最终具备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教学目的,改变考试方式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训练掌握具备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掌握,而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是7+3模式,即理论占70%,实践占30%;现在我们采取3+7的模式,即理论占30%,实践占70%,突出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考核,以考试引导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试考核为辅、实践操作比重高于笔试,各单项实验项目独立计分,在实验的考核方式上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实行分组讨论、调研报告、实验报告书等,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装机、调试、安装操作系统、设置局域网络及维护等一条龙的操作,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做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为毕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苏仲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