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同课异构完整材料_第1页
幼儿园同课异构完整材料_第2页
幼儿园同课异构完整材料_第3页
幼儿园同课异构完整材料_第4页
幼儿园同课异构完整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幼儿园同课异构活动通知活动主题: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罐子》;中班语言活动:《狮子和老鼠》;大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 活动时间:2024年11月14日——11月18日 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旨在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由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策略的不同选择、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园际共研,共同进步的目的。 活动形式:园本教研“  同课异构 ”。即:平行班级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参加范围:本幼儿园大班、中班、小班的主班教师。 活动程序: 1. 设计教案: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2、教学观摩:由平行班几位主班老师执教同一课题,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听课、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教学总结:通过观摩了几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进行总结交流。2024年11月10日xxx幼儿园教师同课异构一览表上课时间姓名参赛课题授课班级11/14胡文艳科学《神奇的罐子》小1班11/15范秀娟科学《神奇的罐子》小2班11/24张赟科学《神奇的罐子》小3班11/17张敏音乐活动:大猫和小猫中1班11/18刘丽霞健康活动:香喷喷的米饭大1班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罐子》小1班胡文艳活动目标: 识别不同物体放在罐子里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锻炼孩子的认知感官能力。 增强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5个分别装有米、红豆、和核桃的罐子 游戏图卡 教学过程: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出示一个空罐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罐子,你们来猜一猜罐子里有东西么?” 2、“你们是怎么知道罐子里没有东西”引出———耳朵听见没有声音,是用耳朵听的。 3、放入一颗核桃,让幼儿再听一次。“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你们再来听一听,里面有东西了么” 4、问“为什么有东西了”引出——听见了,有声音就是有东西了。 二、孩子参与 1、让孩子每人拿一个罐子“现在,桌子上这么多罐子,你们来选择一个肚子里有东西的的罐子。”强调:“罐子是封着的,不可以看的,用耳朵听一听,用耳朵找一找” 2、“找到了么,找到就坐回去”给孩子时间用耳朵探索罐子里的东西发出的声音。 3、分辨声音“请保护好罐子宝宝,如果罐子宝宝一直发出声音就会哑掉的~现在小朋友们听一听罐子宝宝一样吗?” 4、找朋友,找出一个孩子摇罐子,请其他小朋友听,一样的站出来成为好朋友。“不一样对吧,那我们来找找朋友好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出来,听听他的罐子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和他一样的请站出来,找到好朋友会很热闹的,找不到就会很孤单哦” 5、一样的小朋友坐在一起,成为好朋友。成为好朋友的可以“干杯”增加乐趣。 6、请孩子们把罐子重新以朋友一组的形式放会桌子,最后一组不用再找,分别摇动听一听那个不同的。老师摇三种不同的罐子问“这里面的东西一样么?”“不一样,今天老师在罐子里放了三样东西,大家来瞧一瞧认识么? 7、出示米、红豆、核桃的图卡,“你来猜一猜谁是核桃宝宝?”分别摇动三种不同的罐子,问罐子是什么宝宝“这是核桃宝宝么,这是什么宝宝?”分组“你是什么宝宝,现在你是什么宝宝就把你刚才的罐子宝宝拿回去”全部拿回去以后,教孩子按照老师的节奏摇动罐子。8、游戏,掌握节奏以后,要求大家不要出声,“我们来做游戏了,现在我们来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将图卡翻过来,并说“现在我把哪个翻过来,哪个宝宝就用力晃动罐子宝宝四下好么?其他罐子宝宝不要发出声音,如果哪个罐子宝宝没有遵守规则,他就要被请回到桌子上休息哦。9、按节奏出示图卡,几轮以后,全部出示一起快速的晃动。10、结束,送罐子宝宝回家。小班科学:神奇的罐子小2班范秀娟活动分析:

薯片罐子是幼儿生活里最常见的,空的薯片罐子能再利用,做成的各种玩具让幼儿爱不释手,而听各种各样的声音能训练幼儿的感官,二者结合的话,即听薯片罐子里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的声音会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活动方案及修改意见: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让罐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2.引导幼儿辨别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发展听觉能力。

3.让幼儿获得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装有核桃、黄豆、米的罐子若干、空罐子若干。

2.《小动物走》音乐、标记牌。

3.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摇一摇

1.老师出示一个空易拉罐摇一摇,幼儿听一听。

师:这个罐子里有东西吗?

幼:没有东西。

师:你怎么知道没有东西的?

幼:没听到声音,所以没东西。

2、老师转身在罐子里放进一个核桃,摇一摇,幼儿听一听。

师:现在里面有东西吗?

幼:有东西了。

师:你怎么知道有东西的呢?

幼:我听见声音了。

师:刚才我们摇一摇罐子没有听见声音的说明里面没有东西,听的见声音的说明里面有东西。

(评析:薯片罐的出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通过摇一摇、比一比,听罐子里的声音的方法来辨别罐子里是否有东西,这种简单的经验来自于幼儿的生活。)

二、听一听猜一猜

1、老师请幼儿用耳朵找到一个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师:请小朋友用小耳朵听一听,找一找,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玩一玩。

(幼儿自由选择玩罐子)

2.集中交流:你的罐子里有东西吗?谁来摇给小朋友听一听。

3.为自己的罐子找声音相同的朋友,教师根据罐子的声音把幼儿分成三组坐下。

师:老师也来摇一摇罐子(a:核桃),你听听老师的声音是不是和你的一样的。

幼:逐一摇罐子听声音,和老师声音相同的幼儿坐到一起。

师:摇罐子(b:黄豆),剩下的幼儿逐一摇罐子后和老师一样声音坐到一起。

师:摇罐子(c:米),幼儿同上。

(评析:在“罐子找朋友”的情景感染下,幼儿都能仔细地听辨罐子里的声音,。教师一对一的让幼儿摇罐子,能使幼儿听起来更清楚,更激起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让幼儿了解每个罐子中的材料。

(1)教师:我在罐子里放了三种东西(米宝宝、红豆宝宝、核桃宝宝),出示标记牌,依次认识核桃、米、黄豆标记牌。

(2)请你摇一摇罐子,猜猜自己罐子里是核桃宝宝?(米、红豆)感知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声音。

幼1:我觉得我的是核桃。

幼2:我听出来我的是米。

幼3:。。。。。。

(3)验证。

幼儿打开罐子看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及时调整幼儿位置,一样的坐到一起。

(评析:这一环节满足了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前面的听的过程作了一个验证,既使幼儿体验到自己猜测正确的喜悦,又为一些判断错误的幼儿提供了一次改正的机会。)

四、听一听玩一玩

1.《红绿灯》游戏:

幼儿了解游戏规则:看标记牌,分组轮流摇罐子,听声音。

2.听音乐《小动物走》,跟着音乐节奏,师幼一起摇罐子演奏。

五、延伸探究活动

1.师摇一摇装有餐巾纸的罐子,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师:罐子里有没有东西?

幼:没有东西。

2.教师打开罐子,拿出餐巾纸。

师:这个罐子摇起来听不见声音,里面却藏着东西,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东西放到罐子里摇一摇听不见声音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听一听。小班科学活动:罐子的秘密小3班张赟设计意图:各种各样的罐子在小区、家里到处都有。在成人眼里,空的罐子就成了垃圾;但在孩子们眼里却成了宝贵的玩具,可看可玩可制作……由此可见罐子也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何不充分利用这些唾手可得的废旧物来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呢?由此,产生了此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2、自然地讲述探索结果。3、对听辨声音感兴趣。重点:知道不同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学习分辨2种声音。难点:自然讲述探索结果。经验准备:会开启八宝粥罐子。物质准备:八宝粥罐子32个,(8个装米,盖上有暗标记,9个装塑料珠子;15个空罐)。米、塑料珠子各2盆。空筐2个(贴有米和珠子标记)。【活动过程】一、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我发现了什么?(3分钟)⒈幼儿第一次探索,听辨有无声音。师:“桌上有许多漂亮的罐子,请你不要打开,摇一摇,听一听,再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⒉与同伴分享:你发现了什么?二、学习听辨两种声音。(10分钟)⒈幼儿第二次探索,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⒉学习听辨二种声音。(1)为什么会发出声音?(2)猜猜罐子里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发出的?(3)谁和他的声音是一样的?(4)打开来看看是什么?(进行验证:米、珠子)小结:原来罐子里装了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了。⒊归类摆放⑴听口令摇动对应的罐子。师:米宝宝一起来唱歌;珠子宝宝一起来唱歌;⑵出示有标记的筐,请幼儿按指令归类摆放。师:米宝宝罐子放在米宝宝标记的家里,珠子宝宝罐子放在珠子宝宝标记的家里。⒋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制作会唱歌的罐子。互相猜猜罐子里的秘密,进一步巩固对二种声音的认识。师:下面请小朋友选择桌上的珠子或米其中一种装进空罐子里,然后盖上盖子,一起来做会唱歌的罐子。(1)要求:把罐子放在脸盆里装,米和珠子不要洒出来。(2)分组演奏。按材料不同分两组坐,听指挥演奏。三、活动延伸:寻找不同声音。(2分钟)再去找找,罐子装了其他材料会发出什么声音?反思:值得肯定的地方:1.幼儿对活动关注度高,始终乐于探索,兴趣盎然。2.活动目标符合本班幼儿实际能力。3.教师语言儿童化,既不失科学活动的精炼,又符合托班幼儿年龄特征。4.教师能够根据本次活动实际发展,及时、灵活调整活动环节。存在不足及调整措施:1.幼儿在第一次探索操作环节,出现拿着罐子敲桌子现象,虽属“自由探索”,但是敲击会损害桌子,教师应该及时制止、教育。2.第一环节,教师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不要打开罐子,幼儿把罐子打开米撒了一地,个别幼儿注意力转移,去地上捡米,导致一些混乱。3..幼儿按标记归类摆放环节,教师发现了一名幼儿摆错位置,提出质疑:“我看到咚咚咚的罐子放到小标记的盒子里了,应该放哪里呀?”教师发现了幼儿的错误,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纠正错误,教师的指导语明显指示正确的是放在大标记盒子里,幼儿也就用不着思考了。中班语言活动:《狮子和老鼠》一、活动目标 1. 能够明白大狮子和小老鼠的本领不同,理解故事意思 2. 能勇于交流想法,并讲述整个故事。 二、活动准备 PPT,大狮子和小老鼠的手偶各一个 三、活动过程  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我带了一个谜语给你们猜猜看,你们想不想要试试看啊!“头发乱蓬蓬,样子很威风,开口吼一声,百兽都进洞。” (大狮子) 师:好多小朋友都猜对了。今天啊,还有一只小动物也来玩了,我们一起猜猜他又是谁?“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 (小老鼠)2. 那你们觉得大狮子和小老鼠谁的本领比较大?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个故事,看看故事里面是怎么讲的?故事的名字叫《大狮子和小老鼠》(放到小老鼠把大狮子吵醒): 师:大狮子会怎么对待小老鼠呢?(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1)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想法。 (2)继续讲述故事(放到小老鼠路过看到大狮子被网住了): 师:小老鼠会怎么做呢?为什么? (3)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为什么。 (4)继续讲述故事,并提问:(大狮子听到小老鼠说要来救自己)大狮子听到小老鼠要来救自己,它会怎么想呢?小老鼠到底能不能救出大狮子呢? (5)开动脑筋想象故事情节,互相交流讨论。 (6)继续讲述故事,揭晓故事结局。 故事里面小老鼠是怎么就出大狮子?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大狮子?这些办法大狮子来试,可不可以啊? 3.再次倾听故事 请小朋友们模仿动物语气,表演故事内容大班数学活动:《图形变变变》大1班刘丽霞活动目标 通过对图形的分割和拼合,感受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能够用语言表述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有探究的兴趣,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卡刀模教具“图形卡片”;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纸各一份2、学具“图形桥”、操作单页第73-76页;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梯形纸若干,剪刀、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出示教具中的几何图形,创设情境:这里有几个图形宝宝,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教师依次出示各种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二、操作探索 1.通过分割图形,感受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师边创设情境边用正方形演示变身的过程。教师:图形宝宝喜欢变魔术,它们经常进行魔术比赛,看谁能够变成其他形状。正方形来参加比赛,它把自己对着一下,变成了什么形状?(注意正方形对折后会出现2个三角形或者2个长方形的情况) 教师引导幼儿将正方形的纸进行折叠,使其发生改变。并提问:你会用折叠的方法把正方形变成长方形或者三角形吗? 教师鼓励幼儿把折叠好的图形沿折痕剪开,并提问: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