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_第1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_第2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_第3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_第4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2022新高考一轮复习课时练习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

1走进思维世界.........................................................-1-

2把握逻辑要义.........................................................-7-

3领会科学思维........................................................-10-

4准确把握概念........................................................-15-

5正确运用判断........................................................-19-

6掌握演绎推理方法....................................................-23-

7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29-

8把握辩证分合........................................................-32-

9理解质量互变........................................................-38-

10推动认识发展.......................................................-Al­

li创新思维要善于联想.................................................-47-

12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52-

13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58-

1走进思维世界

一、选择题

1.“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维却可以帮助人们突破

这一天然的界限。这种观点表明思维具有()

A.概括性B.能动性

C.间接性D.预见性

2.有一次,日本的营销人员在一家饭店观察到“老外”饮茶。由于欧洲人的

鼻子较大,当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碰到杯沿上,若想喝完茶水,必须仰起脖

子,既不方便,也有失欧洲人的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研制生产了“斜

口杯”,风靡了欧洲市场。这表明思维创新()

A.是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B.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反映

C.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

D.不能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只能运用非常规的方法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

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A.感性认识对于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理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4.“物质的抽象、自然规律的抽象、价值的抽象以及其他等等,一句话,一

切科学的抽象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着自然。”这一论断说明()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抽象的东西是深刻的、正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5.两个分别以30万千米/秒和5万千米/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在速度上的差别,

人们凭感官是不能直接感知的,然而科学工作者却能理解。以5万千米/秒的速度

飞向某一遥远星球的星际飞船,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科学工作者对光速的

理解说明思维具有()

A.间接性B.直接性

C.概括性D.抽象性

6.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总具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人等个性特征。

“人”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会思维能劳动。这说明思

维具有()

A.间接性B.概括性

C.形象性D.能动性

7.我们平时看到的树,总是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叶、乔木

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个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

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这反映出思维具有________特征。()

A.间接性B.能动性

C.概括性D.主观性

8.如图漫画说明了()

如果有胡子就算知识渊博,

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佚名

①人的思维风格不同,表现出很多差异②人们可以直接感知到未知的事物

③只看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不能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④如果感性材料虚假

或片面,或加工制作失误,就容易导致认识上失真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9.从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思维可划分为()

A.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B.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C.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D.创新思维和经验思维

10.从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①抽象思维②聚合思维③发散思维④形象思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1.虽然战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可喜的发展。第三世界,

包括中国,希望自己发展起来,而战争对他们毫无好处。第三世界的力量,特别

是第三世界国家中人口最多的中国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所

以,从政治角度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对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都是有利的。等

到中国发展起来了,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将会大大增强。上述材料从思维基本形

态上看属于()

A.形象思维B.创造性思维

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12.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①思维表达的严谨性②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③基本单元的形象性④运行

方式的想象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东汉时候,王戎和几个小朋友到野外玩耍。看到路边有棵李子树,树上结

满了李子,小朋友们纷纷跑上去摘李子,王戎却站在一边一动也不动。小朋友们

就问他为什么不摘李子吃,王戎说:“李子树长在路边,结满了李子,却没人吃,

说明李子是苦的。”小朋友们一尝,果然是苦的。

(1)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

(2)简要说明思维具有这一特征的原因。

14.图1画的是位少女,图2画的是位老妪,有人做过实验,让两组人分别看

图1和图2,再共同看图3,结果出现不同效果。

请根据材料回答:

⑴你在图3中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同样一幅图案,会读出多种含义?

(3)图形欣赏产生的不同效果表明科学思维常识的什么道理?

⑷试一试,你能否将解读到的不同含义的画面同时呈现出来。

答案及解析

1.解析:题干中的观点表明人的思维能够突破感官的界限,而人们之所以能

突破这一界限,理解那些不能亲自感知的东西,就在于思维具有间接性。故选C。

答案:c

2.解析:没有''老外”饮茶的实际困扰,就不可能有日本营销人员的思维创

新,很明显思维创新离不开人们的实践,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把握。本题要说明的是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指出二者的层次不同,一个是初级阶段,一个是高

级阶段,答案是C。

答案:C

4.解析:“一切科学的抽象''即理性认识“都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

映着自然”,体现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B正确;抽象的东西有正确的,

也有错误的,排除C;A、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5.解析:思维的间接性告诉我们,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

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两个高速运动的物体,人们凭感官无法感知,但是科学工作者却可以透过现象发

现其本质和规律。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解析:“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人”是人的个性特征,从中得出

“会思维、能劳动”这一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A、D两

项不符合题意,C项不是思维的特征,均应排除。

答案:B

7.解析:“树”这个概念,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了一切树木所

具有的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这是思维具有概括性的表现。

答案:C

8.解析:思维属于理性认识,若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只是认识了事物的

现象,即认识了事物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而不能对事物内在的、共同的、本

质的属性有所认识,从而导致认识上的失真。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

答案:A

9.答案:A

10.答案:D

11.解析:思维的基本形态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故排除B、D两项,而

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形象思维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

等反映认识对象,故选C。

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1)王戎没有直接品尝就对事物的属性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体现了思

维的间接性。

(2)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

可能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

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14.答案:(1)图3中既有少女的形象,也有老妪的形象。

(2)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是同思维的能动性相联系的。人们已有的经

验和知识不同,对被观察的对象加工就不同,形成的认识就不同。

(3)思维方式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4)不能。至多能在两种图像之间进行切换,说明思维加工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2把握逻辑要义

一、选择题

1.爱好逻辑的小华在网上购买逻辑学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那

么多的“逻辑学'':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这些"逻辑学”之间的关系是

()

A.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B.形式逻辑包含逻辑学和辩证逻辑

C.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包含辩证逻辑

D.逻辑学包含辩证逻辑,辩证逻辑包含形式逻辑

2.每一门学科均有其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

A.把握从假前提推导出假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B.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假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C.把握从假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D.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3.某教师:“小红是什么时候转学到你们班的?”某学生:“小红刚刚来我们班不到两个

学期。”这个学生回答的错误在于他()

①自相矛盾②违背了矛盾律③违背了排中律④违背了同一律

A.①④B.①②

C.①③D.②④

4.张先生买了块新手表。他把新手表和家中的挂钟对照,发现手表比挂钟慢了三分

钟;后他又把家中的挂钟与电台的标准时间对照,发现家中的挂钟比电台标准时间

快了三分钟。张先生因此断定:他的表是准确的。以下哪项是对张先生推断的正确

评价()

A.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手表比挂钟慢三分钟,挂钟比标准时间快三分钟,这

说明手表准时

B.张先生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他的手表是新的

C.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他不该把手表和挂钟比,应该直接和标准时间比

D.张先生的推断是错误的。因为挂钟比标准时间快三分钟,是标准的三分钟;手表比

挂钟慢三分钟,是不标准的三分钟

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刚成立时萧条荒凉、民生艰难的中国,

经过71年的发展已成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中国。据此完成第5—6题。

5.上述说法()

A.正确,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B.正确,符合排中律的要求

C.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D.错误,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

6.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同一律要求对同一对象的判断一定是同一的

B.同一律否认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C.同一律并不否认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条件下,认识对象可以发生变化

D.同一律反对任意变更概念和判断

二、非选择题

7.在一次物理课上,物理老师问学生:铁水凝成铁块体积缩小了1/34,铁块若化成铁水,

体积将增加多少?

学生甲:增加1/33o

学生乙:同样是这么多东西,缩小的是1/34,增加的是1/33,这不是违反同一律吗?

学生丙:你俩说得都对。

学生丁:你俩说得都不对。

请你运用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相关知识来判断学生甲、乙、丙、丁的观点是否正

确。

答案及解析

1.A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

都称为逻辑学。随着学科分化,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

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思维方法

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A项正确。

2.D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D项正

确。

3.B“刚刚”表示时间不长,一个学期至少五个月,“不到两个学期”就是半年以上、一

年以内,表示时间不算短了。“时间不短''与"刚刚”是矛盾的。可见,该同学自相矛盾,

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4.D从材料中可以确定前后两个三分钟不是同一概念。张先生的推断违反同一律,

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

5.A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

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71年的发展”说明时间已不同了,故本题符合同一律的要

求。

6.C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

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和判断。A、B、D三项说法错误,故选C项。

7.答案甲的观点是正确的。乙的观点违反了同一律,他混淆了概念,因为缩小的1/34

是就铁水的体积而言的,增加的1/33是就铁块的体积而言的。丙的观点违反了矛盾

律,因为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丁的观点违反了排中律,因为互相矛盾的思

想不能同假。

解析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是逻辑思维应该遵守的三个基本规律。本题中乙、

丙、丁的观点分别违反了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它启示我们:科学的思维必须

是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

3领会科学思维

一、选择题

1.“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表明()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定量化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2.甲乙两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甲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

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乙画了一个急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

棵小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从思维定势的角度,

说明()

A.甲利用了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懂得安静的真义

B.乙利用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不懂得安静的真义

C.甲乙都利用了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体现出安静的真义

D.乙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懂得安静的真义

3.人,论力气比不上野牛大象,论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马,论攀登比不上敏捷

的猿猴……然而,通过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看似生灵中弱者的人却

成了万物之灵!其原因是()

A.人有大脑B.人能直立行走

C.人有双手D.人有思维

4.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

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表明()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普适性

5.由于天文学家事前做出了准确预报,使得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目睹了流星雨

这一壮丽天文奇景。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之前,天文学家对此做出了准确预报。这

一事实表明()

A.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脱离物质而存在

B.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符合人们的意志

C.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规律

D.科学思维能够把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对客观事物做出超前反映

6.我们平日进行的“脑筋急转弯”游戏,如猫为什么见了老鼠就跑?是因为

在追老鼠。在这里我们主要采用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的思维方法B.综合的思维方法

C.想象的思维方法D.创造性思维方法

7.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是()

A.思维B.抽象思维

C.正确的思维D.形象思维

8.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

结论,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这体现了科学思维的

()

A.定量化B.客观性

C.预见性D.可检验性

9.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经历,有人拍你左边的肩膀,你会把脸转

向左边;有人拍你右边的肩膀,你会转向右边,这主要是的作用。()

A.思维的间接性B.思维定势

C.思维的概括性D.思维的预见性

10.东北长白山区中华蜜蜂基因所特有的DNA序列的发现,对保护和开发长

白山中华蜜蜂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A.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C.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能够弥补直接感知的不足

11.有人根据杜甫的《绝句》中的“门泊东吴万里船”推断:既然是“门泊东

吴万里船”,那成都杜甫草堂前,原先应该有水道,否则,这首名诗就有问题。

后经勘探,果然找到了旧时水道的遗迹。这说明()

①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③正确运

用形式逻辑可以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职责④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有

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12.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几个与观测有关的预言,如光线在经过巨

大星体时,在引力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1919年5月29日,借助出现日全食的

机会,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1882〜1944)等人率领两支考察队,分别在非洲西部几

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南美巴西的索布腊尔进行观测,测得两地星光经过太阳时

的平均偏转值为L79",与爱因斯坦预言的1.75"相差无几。这一材料揭示的科

学思维的特点是()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二、非选择题

13.1929年,丹麦的达姆博士研制了一种饲料,并利用小鸡进行试验,发现

食用了该饲料的小鸡皮下和肌肉都会出血。达姆进行了无数次试验,都没有解决

小鸡出血的问题。直到1939年,达姆在农村调研时,发现食用了该饲料的农家小

鸡,没有一只患出血症。他猜想农家小鸡一定是吃了某种能防治出血的特殊物质。

经研究,他发现农家小鸡经常食用的绿色植物叶子中含有的维生素K,可以防治

食用该饲料的小鸡患出血症。

上述材料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点?

14.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可以随时

更方便地获取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信息,并且我们也发现如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

越来越高。天气预报员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整理信息进行思维

决策的过程。对于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报员的预报结论又是各级领导对社会

公众指导和进行防灾活动决策的前提,因此,预报员对预报结论负有重大的社会

责任,必须慎重地作出。这就要运用科学决策。科学的预报思维是预报员对于预

报对象,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性分析,运用判断进行综合的思维。

经过一系列程序化的思维,目的是减少预报工作中的随意性,弥补技术和经验的

不足,以清晰的科学逻辑思维制作更接近于实况的天气预报。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当今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

答案及解析

1.解析: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它尊重实践

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而创新中的思维活动也离不开从实践

中总结出的科学思维方法。故可判断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解析:乙的做法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是科学思维的具体表现。

答案:D

3.解析: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有思维,这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在正确思维的指导下,其实践活动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D正确。

答案:D

4.解析:材料体现了专家对人类破坏环境恶果的预见,B项符合题意,故应

入选。A、C、D三项观点均与材料不符,故应排除。

答案:B

5.解析:天文学家对流星雨的准确预报是把握了流星雨爆发的规律,是对客

观事物做出超前反映的具体表现,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6.解析:“脑筋急转弯”游戏中的问题,往往会使人陷入思维定势的负面作

用中,没有大胆的创新,但回答却出人意料,说明掌握了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

创造性,选D。

答案:D

7.解析:人人都有思维,但思维是有差异的,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

的思维才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C正确。

答案:C

8.解析:材料中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体现了科学思维具有客观性。故选

Bo

答案:B

9.答案:B

10.解析:材料说明中华蜜蜂基因所特有的DNA序列的发现,对保护和开发

长白山中华蜜蜂的意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1.解析:材料中此人根据杜甫的《绝句》,大胆假设,运用形式逻辑证明,

最后又经过实践的检验,这充分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预见性,也

说明了正确运用形式逻辑的意义,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材料没

有涉及辩证思维,故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2.解析:材料中爱因斯坦的预言与实际观测的数值相差无几,体现了科学思

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D正确;A、C在材料中未体现;B不属于科学思维的特点。

答案:D

13.答案:①达姆进行试验、调研,体现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维生素K对防治小鸡出血症有奇效,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③达姆通过调研分析,作出猜想,体现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14.答案:①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

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它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

②天气预报信息的作出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每个地方的气象台站都是根据本

地的气候特征,结合实践经验,确定对某类天气的预报流程,这是科学预报的基

础。

③天气预报信息的作出,就是凭借过去积累下的经验和历史资料,再加上对现

实天气资料的跟踪分析,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

天气变化的规律,然后对天气变化的发展趋势作出更进一步的准确预报。

4准确把握概念

一、选择题

1.“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只抓住“人”

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如张

三或李四),而指所有的“人”。这表明()

①概念具有抽象性②概念具有生动性③概念具有概括性④思维具有间

接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④

2.桌子,既包括木桌、石桌,也包括圆桌、方桌或书桌、饭桌等。桌子这个

概念是所有的桌子的共同本质,即“有桌面,有支柱,能够在上面放置东西或进

行操作”,而不管它是木头的还是石头的,不管它是方的还是圆的,也不管它是

书桌还是饭桌。这表明概念具有()

①整体性②概括性③抽象性④系统性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3.概念的内涵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

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

的是()

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B.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思想、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C.鱼是用鲤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4.在“《屈原》的作者是郭沫若”这个命题中,“《屈原》的作者”和“郭

沫若”这两个概念是()

A.全同关系B.反对关系

C.全异关系D.交叉关系

5.从概念的外延来看“马”与“白马”和“中国的首都”与“北京”是()

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

C.种属关系、交叉关系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

6.“中国位于亚洲。”这句话中的“中国”和“亚洲”两个概念的外延是

A.包含关系B.全异关系

C.交叉关系D.包含于关系

7.有人把三角形划分为直角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这样的划分()

A.违反了划分必须是相称的规则

B.符合划分的规则

C.违反了划分的子项应互相排斥的规则

D.违反了划分标准必须同一的规则

8.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西南财大——西南财大法学院

B.花——花蕊

C.资本----固定资本

D.党——党员

9.下列表示反对关系的图是()

ABCD

10.男同学和女同学的关系是()

A.矛盾关系B.反对关系

C.交叉关系D.全异关系

11.设a、b为两个概念,若所有a是b,并且所有b是a,则a、b两个概念

具有()

A.交叉关系B.全同关系

C.属种关系D.种属关系

12.“罪犯就是犯罪的人”这个定义()

A.错误,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B.正确,符合定义种差加属概念的原则

C.错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D.错误,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高三学生甲和乙,争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的问题。甲问:“你

说,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乙说:“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

的宇宙观。形而上学嘛,当然也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宇宙观。”甲说:“我

不同意这个说法,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这算什么

回答呢。”

从给概念下定义的角度看,用形而上学说明辩证法,又用辩证法说明形而上学

是否合乎逻辑?为什么?

14.下列语句作为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数学就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的科学。

(2)学生可划分为大学本科生、专科生、自考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外国留学

生。

答案及解析

1.解析:舍去个性特征,只抓住一类事物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

性,体现了概念的抽象性和概括性,①③符合题意。生动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

具有形象思维特征,概念属于理性认识的思维形式,②观点错误。思维的间接性

是指思维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

的本质和规律,④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的基本特征。从桌子的概念可以看出,桌子这个概念

是从众多具体形式的桌子中抽象出来的,又是对所有桌子共同本质的概括,因此

体现了概念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故D正确。

答案:D

3.解析:根据定义,概念的内涵即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A、C、D三项反

映事物的本质属性;B项只是反映了社会关系所包含的内容,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

属性。

答案:B

4.解析:在“《屈原》的作者是郭沫若”这个命题中,“《屈原》的作者”

与“郭沫若”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故应为全同关系,A正确。故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A

5.答案:B

6.解析:“中国”是一个国家,“亚洲”是一个大陆,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

对象。二者间无种属关系。只在地理位置上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答案:B

7.解析:在本题中,对三角形的划分,既按照“角”来划分,又按照“边”

来划分,显然违反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的规则。

答案:D

8.解析:属种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符合

这一要求的是C。A、B、D所包含的概念都是不同的概念,不是属种关系。

答案:C

9.解析: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

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D项符合要求。A项是全同关系,B项是矛

盾关系,C项是全异关系。

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解析: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

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上述定义“罪犯”和“犯罪的人”,就是同语反复,

故选A项。

答案:A

13.答案:(1)不合逻辑。

(2)①正确地给概念下定义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是:定义项不得直接或间接

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出现被下定义的概念靠下定义的概念、下定义的概念

又靠被下定义的概念去揭示和说明,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②乙所下的定

义是一种“循环定义”,这使人们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概念中兜圈

子,未能真正揭示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内涵,因而是不合逻辑的。

14.答案:(1)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所指的范围必须等同”

的规则,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划分不正确。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或答犯了“多出子项”的

逻辑错误;或答违反“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的规则;或答违反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的规则)。

5正确运用判断

一、选择题

1.“道德标准和艺术标准都不是超历史、超现实、超人类的东西。”这一语

句属于()

A.性质判断B.关系判断

C.联言判断D.简单判断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对这个判断认识正

确的是()

A.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B.对认识的情况没有正确认识

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

D.这个判断没有确定好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3.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反映。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不能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

成判断③恰当搭配和使用概念的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④全称判断不得用

作特称判断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在直言判断划分中,不需要量项的是()

A.全称判断B.特称判断

C.肯定判断D.单称判断

5.从判断的类型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①简单判断②关系判断③性质判断④联言判断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6.“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的关系

B.“吸烟”和“患肺癌”有必然性的条件关系

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

D.这个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正确

7.依据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不同,假言判断分

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判断属

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A.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B.全国人民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共克难关

C.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8.“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个判断是()

①肯定判断②否定判断③特称判断④单称判断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9.对“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这个判断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些”是量项②“中学生”是主项③“是”是谓项

④“是”是联项⑤“共青团员”是谓项⑥“共青团员”是主项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⑥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

A.两个联言判断

B.第一个是联言判断,第二个是选言判断

C.两个选言判断

D.第一个是性质判断,第二个是关系判断

11."或者P,或者Q,或者R;是P,所以不是Q,不是R。”这个推理在

时,才是正确的。()

A.支判断P、Q、R为不相容关系

B.支判断P、Q、R为相容关系

C.支判断P、Q、R为交叉关系

D.支判断P、Q、R为属种关系

12.只有她去,你和我才会一起去唱“卡拉OK”;而她只到能跳舞的“卡拉

OK”唱歌,那些场所都在市中心。只有你参加,她妹妹才会去唱“卡拉OK”。

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则以下哪一项也一定为真()

A.她不和她妹妹一起唱“卡拉0K”

B.你和我不会一起在市郊的“卡拉0K”唱歌

C.我不在,你不会和她一起去唱“卡拉0K”

D.她不在,你不会和她妹妹一起去唱“卡拉0K”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小华在作文中写道:”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

样。”

材料二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

植物。样子很特别。”

材料三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

报上发表的。”

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的不当之处。

14.某人请客,见主客迟迟未到,便焦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来陪客

的人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还未到,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

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的客人都走了。此人傻了:“我错在

哪儿了?”

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哪里?

答案及解析

1.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本题中的几种事

物情况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属于联言判断。故选C。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简单判断,题干中呼吸阳光和海水表达不当。

答案:c

3.解析:④错误,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

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因此,全称判断可以用作特称判断。故选A项。

答案:A

4.解析:全称判断量项有“一切”“所有”“凡是”等,特称判断的量项有

“有些”“有的”“少数”等,全称判断的量项有时可以省略,特称判断的量项

不可以省略,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

答案:D

5.解析:“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反映的是曹操与曹植的关系,为关系判

断,而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同为简单判断。①②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

③④不符合题意,不应入选。

答案:B

6.解析:吸烟和患肺癌不存在必然关系,选D。

答案:D

7.解析: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可知: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

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B项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A项为充分条件假

言判断,C项为联言判断,D项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答案:B

8.解析:题干中的句子从质上看属于肯定判断,从量上看“我国的”属于特

称判断,故选①③,即选A项。

答案:A

9.答案:A

10.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都是并列复句,属于联言判断。

答案:A

11.解析:题意表明:P、Q、R三个支判断中只有一真,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

辑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因此可知这一判断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三

者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关系。

答案:A

12.解析:由题干可知,你和我在一起唱“卡拉0K”,则她一定也在;如果

你和我是在市郊,则她也是在市郊,这与她只在市中心的“卡拉0K”唱歌矛盾,

故一定不会在市郊的“卡拉”OK唱歌。其余各项不一定为真。

答案:B

13.答案:(1)材料一属于“‘钉子’精神”与“学习榜样”的主项与谓项关系

搭配不当,应该说雷锋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材料二的不当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

误认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也不是树木”。

(3)材料三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

14.答案: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他在请客时没有运用好关系判断的量项,

结果造成了别人的误解,致使请客失败。

6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换位推理的是()

A.有些胎生的动物是会飞的,所以,有些会飞的是胎生动物

B.金子是发光的,所以有些发光的是金子

C.有些教师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所以,有些教师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

D.所有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所以,有些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是商品

2.“中学生不是没有理想的",对这一判断的种类、主项和谓项分析正确的

是()

A.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

B.特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

C.全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

D.单称否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周延

3.《雷雨》和《日出》都是曹禺的剧作,所以,《日出》是曹禺的剧作。这是

一个()

A.联言推理的合成式B.相容的选言推理

C.联言推理的分解式D.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4.以“一个有效的三段论,或其大前提是肯定的,或其小前提是肯定的”为

一前提进行选言推理,则另一前提可以是()

①这个有效的三段论大前提是肯定的②这个有效的三段论大前提不是肯定

的③这个有效的三段论小前提是肯定的④这个有效的三段论小前提不是肯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我们不靠天吃饭,而靠天吃饭是自然界的奴隶,所以,我们不做自然界

的奴隶。”这个三段论是()

①三段论有效式②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

③犯大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④违反“前提中不周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

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6.“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

义,除了()

A.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

B.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C.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D.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改正错误

7.信任离不开互相尊重,信任是保持长期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某些私人关

系的维持,例如友谊,还需要有共同的爱好。长期的友谊离不开互相尊重和共同

爱好的支持。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知道()

A.在长期的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意味着信任

B.仅由信任和互相尊重支撑的友谊不会持续长久

C.建立在共同爱好基础上的友谊会比其他关系更持久

D.由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支撑的私人关系总会持续很久

8.彭平是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新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

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计算机编程专家。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新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9.航天局认为优秀宇航员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丰富的知识;第二,熟练

的技术;第三,坚强的意志。现有至少符合条件之一的甲、乙、丙、丁四位优秀

飞行员报名参选,已知:①甲、乙意志坚强程度相同;②乙、丙知识水平相当;

③丙、丁并非都是知识丰富;④四人中三人知识丰富,两人意志坚强,一人技术

熟练。航天局经过考查,发现只有一人完全符合优秀宇航员的全部条件。他是()

A.甲B.乙C.丙D.T

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成语竞赛的成绩,老师说:你

们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丙的成绩,给乙看丙的成绩,

给丁看甲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根据以上信息,则

()

A.乙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B.丁可以知道四人的成绩

C.乙、丁可以知道对方的成绩

D.乙、丁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

11.《红楼梦》是杰出的古典文学著作。所以《红楼梦》真实地再现了历史。

这是一个直言三段论的省略式,它省去了,恢复后O()

A.大前提正确B.大前提不正确

C.小前提正确D.结论不正确

12.今年秋季入学的学生当中有些是免费的师范生。所有的免费师范生都是家

境贫寒的。凡家境贫寒的学生都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则以

下各项必然为真,除了()

A.有些免费师范生不一定参加了勤工俭学活动

B.今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中有人家境贫寒

C.凡没有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都不是免费师范生

D.有些参加勤工俭学活动的学生是今年秋季入学的

二、非选择题

13.一个人只有刻苦学习而又方法得当,他才会学有所成;小王学无所成;所

以小王或者未刻苦学习,或者方法不得当。

这一推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它违反了什么规则?犯了何种逻辑错误?

14.星期天,王珊、张丽、李玲一起上街。她们走到一家电影院门前,看到买

票的人排成很长的队。王珊立即提议说:“我们看电影吧,今天的电影一定很好

看。”“你怎么知道?”张丽问。“你看好多人买票哦,如果买票的人很多,电

影就一定好看。”王珊说。张丽接着说:“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买票的人不多,

电影就不好看了?”王珊说:“我可没这个意思。”这时李玲插话了,她对张丽

说:“王珊的确没这个意思。她只是说‘只有买票的人不多,电影才会是不好看

的,。”

请根据有关知识说明:张丽和李玲两个人中,谁正确地理解和转述了王珊的意

思?

答案及解析

1.解析:C属于换质推理;A、B、D都是换位推理。

答案:C

2.解析:“中学生”代表所有的中学生,断定了“中学生”的全部对象,周

延;联项属否定式,故谓项也周延。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3.解析:这是一个联言推理的分解式,前提是用一个联合主项的紧缩句表达

的联言判断。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它的联言支都是真的,因而推出了其中

一个联言支“《日出》是曹禺的剧作”必然是真实的结论。

答案:c

4.解析:根据已知条件,这个推理的前提是选言判断,且两个选言支是相容

的。相容的选言推理只有一种有效形式,即否定肯定式。因此,另一个前提只能

是否定选言前提中的一个选言支。故②④符合题意,选D。

答案:D

5.解析:①错误,材料所述的三段论是无效的,因为“靠天吃饭是自然界的

奴隶”这一大项不当周延,起不到确定大项与小项关系的媒介作用,由前提到结

论没有保真关系;②不符合题意,“靠天吃坂是自然界的奴隶”犯大项不当周延

的逻辑错误,而不是犯小项不当周延的逻辑错误;③④符合题意,“靠天吃饭是

自然界的奴隶”这一大项不当周延,因此,材料所述的三段论违反''前提中不周

延的大项或小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的规则。故选D。

答案:D

6.解析:题干讲的是,“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A项的连

接词是“除非……否则不……”;B项的连接词是“如果不……那么不……”,都

与题干的意思完全一致;C项强调“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也与

题干的意思一致。D项则认为,“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条件,显然

不能表达题干的意思。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D

7.解析:根据''信任离不开互相尊重”,可以知道互相尊重是信任的必要条

件,显然A是不能推出来的;根据“长期的友谊离不开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的支

持”,可以知道互相尊重和共同爱好都是长期的友谊的必要条件,显然C、D也是

不能推出来的。

答案:B

8.解析:题干中有四个陈述。即陈述1:彭平是计算机编程专家;陈述2:姚

新是一位数学家;陈述3: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陈述4:今天国内

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计算机编程专家。四个陈述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陈

述4中表示时间和范围的词''今天""国内”“大多数”说明计算机编程专家可

以在其他时间、地点、学校培养出来,因此,A是错误的。另外,陈述4中“大

多数”是说明大学的,并非说明计算机编程专家,故B也不对。陈述4并不能说

明综合性大学不培养数学家,况且“今天国内大多数”以外的综合性大学是否培

养数学家并不能排除,所以C是毫无根据的。因此D正确。

答案:D

9.解析:由条件②③④可知,四人中三人知识丰富,乙、丙两人知识水平相

当,丙、丁知识水平不相当,故知识不丰富的是丁,知识丰富的是甲、乙、丙三

人。因为只有一人完全符合条件,显然丁不是完全符合条件的人。再由条件④只

有一人技术熟练,可推知丁也不是技术熟练的人。又因为甲、乙、丙、丁都至少

符合条件之一,若甲、乙意志坚强,则丁一项条件也不符合,故丁为意志坚强的

人,相应的甲、乙两人意志则不坚强。由条件①④可得,另一意志坚强的人是丙,

相应的技术熟练的人也是丙,所以全部符合条件的是丙。

答案:C

10.解析:依题意,四人中有2位优秀,2位良好,由于甲知道乙、丙的成绩,

但还是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则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