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8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8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8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8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8讲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师用书教案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8讲新兴力气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新兴力气的崛起(一)欧共体的形成与发展1.背景(1)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失去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2)两极格局下,西欧受到美国的限制和苏联的威逼。(3)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2.进程(1)经济一体化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②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③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成欧洲共同体。(2)政治一体化①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②立法:1975年欧共体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3.影响(1)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经济和政治的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2)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抗衡美国的政治限制,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3)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联合的特点欧洲在走向联合的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且程度不断加深;由一个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变为一个具有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二)快速兴起的日本1.缘由(1)经济政策: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外交政策: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靠美国的爱护。(3)科学教化:政府加强投资发展教化,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2.表现:20世纪60年头末,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其次位,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3.影响:试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追求成为“政治大国”。(三)中国的振兴1.发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变更了国际政治力气的对比。(2)抗美援朝斗争的成功,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3)1957年“一五”安排的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4)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快速增长。2.地位(1)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睬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平安。(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1)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抗。(2)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希望保持和平中立。2.标记: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3.主见(1)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主见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标记着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了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别了,雅尔塔”1.东欧剧变: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东欧剧变、新政权向西方靠拢。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2.苏联解体(1)缘由:根源于苏联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干脆缘由)。(2)过程:1991年,八一九事务后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苏联完全解体。(3)影响:战后存在四十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表现(1)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先后对伊拉克、科索沃、阿富汗发动斗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2)欧盟: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1999年欧元正式启用;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3)日本: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4)俄罗斯:继承苏联政治遗产,加强改革,渐渐走出低谷。(5)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已成为政治大国;先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又相继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召开亚太经合组织其次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特点:目前,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动,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气对比更趋平衡,世界多极化深化发展。美国不同意多极化格局理论,它坚持单极格局推断。因为它以综合国力标准评判其他“极点”力气,认为除自己外,谁都难符合这一标准。如何看待当今的国际格局?提示:在国际关系的任何一个领域,美国事实上已不得不与其他国家进行协商,多极化进程已启动,美国的单极世界预想难以实现。在合作共赢中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供应了自己的方案。一方面,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敬重、公允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另一方面,中国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精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政府已领先身体力行,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等详细措施,使自己的发展惠及世界。1.区域一体化的特点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国家之间建构起超国家的地区合作机制,须要国家将某些主权让渡给超国家的地区机制,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这是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新现象、新趋势。——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思维激活]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主权部分让渡成为地区合作机制的重要问题。2.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面临的新问题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已经不再是左右各国外交的最重要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民族主义的高涨。如何处理民族国家追求本民族富强而导致的相互碰撞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思维激活]民族主义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协调各国国家利益、促进国际合作成为当前国际关系面临的重要内容。►探究一欧洲走向联合的缘由及特点史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运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醒悟地相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史料二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确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年六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确定将上述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1992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12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盟成立;1999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4年,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1)史料一中“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说明欧洲的联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该史料反映出欧洲有走向联合的内心渴望。(2)史料二反映了欧洲渐渐走向联合的过程、合作的领域及欧盟合作方式的变更。(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促进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2)依据史料二,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中有何显著特点。[提示](1)欧洲统一的历史渊源;法国与德国的和解;战后欧洲各国经济的复原;美苏争霸的威逼。(2)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领域;成员国数量渐渐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水平越来越高。全面相识欧洲走向联合的缘由、特点和影响1.缘由(1)西欧各国地域相连,经济结构和体制相近,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也基本相同,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2)二战后欧洲的经济复原和发展,贸易往来亲密,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须要。(3)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逼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限制。2.特点(1)合作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2)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3)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4)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加。(5)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3.影响(1)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加。(2)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国际关系上:减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探究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史料一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款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绽开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重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重量。”——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1983年7月28日)史料二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成功,但它的确是个灾难。缘由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挡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时代》(1)史料一信息“跟着美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与绽开“多边自主外交”反映了日本寻求摆脱美国的限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揭示出日本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成为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2)史料二解读时抓住“缘由有二”,从“美国的盟国”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冲击以及“约束斗争的作用”两个方面阐述。(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自20世纪六七十年头至今美日关系发展的特征。(2)依据史料二,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提示](1)20世纪60年头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其次号经济大国,日美经济竞争和日本反对美国限制的斗争渐渐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依旧存在,但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在政治、外交方面,日本并不完全和美国保持一样。(2)西欧国家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关系出现新冲突和新冲突,减弱美国霸权;国际恐怖主义多发,严峻威逼美国的国家平安;核扩散问题;等等。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状况下出现的。(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更而实现的。(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须要一个困难漫长的过程,短暂为“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趋势不行避开。(4)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气结构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困难,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2.影响(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减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相识世界多极化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过去500年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的崛起进程始于15世纪,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是在18世纪末期;其次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它发生在19世纪行将结束之际;目前世界正经验着第三次权力大转移,这次转移可以称之为“他者的崛起”。一个真正的全球秩序诞生了。——据法里德·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大国崛起的经济新秩序时代》请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现代史学问,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拟定一个详细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15世纪至19世纪,西方的崛起推动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论证:15世纪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西方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纷纷确立;新航路开拓、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方的崛起。随着西方的崛起,欧美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倾销商品,拓展世界市场,20世纪初确立起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示例二: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20世纪后特殊是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的衰落和美苏的崛起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论证:从19世纪末起先,其次次工业革命使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制度渐趋完善,至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限制联合国,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而传统的力气中心西欧衰落;苏联通过安排经济体制快速实现工业化,在其次次世界大战中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快速增加,成为与美国匹敌的大国。在这种局面下,其次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示例三: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20世纪90年头以来,随着苏联解体以及经济实力的多极化推动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论证:20世纪90年头,苏联解体标记着两极格局的瓦解;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减弱,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第三世界等力气的崛起,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推动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缘由:经济确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气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表现:当今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五个力气中心。其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平安与稳定。但是多极化趋势与美国单极霸权企图之间的斗争远未结束,反而愈演愈烈。3.现状: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4.意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平安。在建立多极化政治格局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应当遵循同等、合作、互利的原则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秩序。【考法示例】创设学习情境,综合考查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2024·全国卷Ⅰ)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更状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知情境:本题以图示的形式创新学习情境,要求从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变更的状况,相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明立意:从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说明等学科核心素养。抓关键:变更最大的是非洲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数量,说明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新兴国家的平台。理思路:本题材料直观,以饼状图的形式展示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更状况;同时材料跨越了1945年、1955年、1965年、1975年四个时间段,解题时要留意四个时期饼状图的变更以及联合国成员国分布区域的变更。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其次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很多国家赢得独立,它们纷纷加入联合国,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属于第三世界,故选A项。【真题体验】练点: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2024·全国卷Ⅰ)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更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化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A[从材料信息可知,在七国集团发展为二十国集团过程中,增加了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国家,这一变更反映了两极格局瓦解后新兴经济体国家实力上升;从七国集团合作到二十国集团合作解决世界经济问题,说明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受到冲击。]1.(2024·合肥一模)从1958年9月14日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首次会见到1963年10月阿登纳去职,双方会见达15次之多,会谈时间达100多小时,书信往来40余件。法德意在()A.摆脱美苏限制 B.谋求共同发展C.缓和冷战形势 D.走向联合争霸B[法德领导人亲密会见意在加强两国关系,谋求共同发展,而非联合争霸,故选B项,解除D项;法德两国皆没有被苏联限制,解除A项;法国和联邦德国属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两国领导人亲密会见与缓和冷战形势无关,解除C项。]2.(2024·贵阳二模)1959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需有重大的变更。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A.欧洲摆脱了美苏的限制B.全球化冲击下的西欧C.法国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D.世界都步入多极化C[“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要使欧洲成其为欧洲,必需有重大的变更。首先苏联不再是现在的苏联,而成为俄国。’1964年中法建交,‘两个希望自己把握命运的……背靠背站在了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倚重’”,材料反映了法国力图摆脱冷战思维束缚,故选C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两极格局之下欧洲没有摆脱美苏的限制,解除A项;“西欧”与材料“苏联”“中法建交”不符,解除B项;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至今尚未形成,解除D项。]3.美国伊恩·布雷默指出,在这个充溢不测事务的世界中,由谁来主导就很重要。……世界正处在“零国集团”(G­zero)时代:在这个时代,谁也没有实力使棋盘上形成力气平衡的格局。材料旨在强调()A.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经济全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C.美国已丢失对世界的限制权D.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零国集团”指的就是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担当起领导世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角色。20世纪90年头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故选D项;政治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现在还没有形成多极化格局,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解除B项;冷战结束以后,美国虽然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没有限制世界,“丢失”一说无从谈起,解除C项。]4.(2024·张家口一模)某学者总结了二战后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尤其是“七十七国集团”,以联合国讲坛为政治斗争的舞台,利用联合起来的集体力气,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等方面发挥了先导作用。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