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岗位操作规程_第1页
压缩岗位操作规程_第2页
压缩岗位操作规程_第3页
压缩岗位操作规程_第4页
压缩岗位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缩岗位操作规程

文件编号:

版次:A/2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编制:审核:批准:

2014-10-15发布2014-10-20实施

压缩岗位操作规程

1岗位任务

将来自脱硫、碳化、醇煌化岗位的气体分别加压,达到工艺指标所

规定的相应压力,输送到有关岗位使用。

2适用范围

合成分厂压缩岗位。

3职责

3.1在本班调度及值班长的领导和指挥下,负责本岗位全系统的生产操

作、安全卫生等项工作。

3.2负责本岗位的开停车工作与不正常故障的处理工作。

3.3根据本岗位生产操作中的情况变化作好与脱硫、变换、碳化、醇煌

化、合成等岗位的联系工作。

3.4负责操作汕水回收装置。

3.5负责本岗位的交换班工作。

4工艺流程

4.1工艺流程简述:

六级(M16)压缩机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脱硫岗位的半水煤气,进入氢氮气压缩机一段加压,加压后的

气体经冷却器和一段油水分离器分离油水后,再进入压缩机二段加压至

1.55Mpa,加压后的气体经油水分离器分离油水后,再送变换岗位将CO

变换成CO2,经汽水分离器至变脱岗位,再次脱除变换气中的H2S,然后

送碱厂加压碳化脱除CO?。由碳化来的气体先经过原料气分离器,分离水

后气体进三段加压经水冷、油水分离器后依次进入四段、五段及各段水

冷器及油水分离器,由五段油水分离器出来的气体,送入醇燃化岗位,

通过醇煌化系统后的气体进入压缩机六段进行压缩,再经水冷器和六段

油水分离器后送到合成岗位。

七级(M25、H12)压缩机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脱硫岗位的半水煤气,进入氢氮气压缩机一段加压,加压后的

气体经冷却器和油水分离器分离油水后,再依次分别进入压缩机二、三

段加压至L55Mpa,加压后的气体经冷却及油水分离器分离油水后(H12

压缩机二、三段加压至L55Mpa后直接送变换),再送变换岗位将CO变

换成CO2,经汽水分离器至二次脱硫岗位,再次脱除变换气中的H2S,然

后送碱厂碳化脱除C02o由碳化来的气体先经过原料气分离器,分离了

水的气体进入四段加压经冷却及油水分离器后依次进入五段、六段及各

段水冷器及油水分离器,由六段油水分离器出来的气体,送入醇烧化岗

位,通过醇烧化后的气体就进入压缩机七段缸进行压缩,再经水冷器和

油水分离器后送到合成岗位。

4.2工艺流程简图:

压缩工段工艺流程图

5主要设备与性能

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

氢氮压缩机M-73/314AQ=73m3/min2

1

附电机TK1250-16/2150N=1250KW2

氢氮压缩机H12I-57/320Q=57m3/min2

2

附电机TK1000-14/1730N=1000KW2

氢氮压缩机M-180/314Q=180m3/min

34

附电机TK3100-18/2600N=3100KW

其中:Q:---------打气量

N:---------功率

6操作指标

6.1气体压力和温度

M16局压机指标

级别吸入压力MPa吸入温度排出压力MPa排出温度

一级WO.045W50℃WO.38W200c

二级WO.38W55℃W1.55W200C

三级WO.9W55℃W2.2W130C

四级W1.8W55℃W5.9W160C

五级W5.9W55℃W14.0W150C

六级W14W40℃W31.4W140C

H12高压机指标

级别吸入压力MPa吸入温度排出压力MPa排出温度

一级W0.045W55℃WO.28W200℃

二级WO.28W55℃WO.7W200℃

三级WO.7W55℃W1.55W150C

四级WO.9W55℃W2.5W150C

五级W2.5W55℃W6.4W150C

六级W6.4W40℃W14.0W140C

七级W14W40℃W31.4W140℃

M25局压机指标

级别吸入压力MPa吸入温度排出压力MPa排出温度

一级WO.045W55℃WO.30W185C

二级WO.30W55℃WO.95W160C

三级WO.95W55cW1.55W120C

四级WO.95W55cW2.2W140C

五级W2.0W55℃W5.9W160C

六级W5.9W55℃W14.0W150C

七级W14W25℃W31.4W100℃

6.2曲轴油箱油位1/2-2/3

6.3注油器油位22/3

7开车准备和开车程序

7.1压缩机的试车及调试

7.1.1压缩机的试车

当压缩机安装完毕,需经检查,认为合格后即可分经下几个阶段进

行试车运行。

7.1.1.1电气系统试运行。

7.1.1.2冷却水路系统试运行。

7.1.1.3循环油路系统试运行。

7.1.1.4气缸润滑油路系统试运行。

7.1.1.5主电机单独试运行(无负荷)。

7.1.1.6压缩机无负荷试车。

7.1.1.7管路吹净。

7.1.1.8空气负荷试车。

7.1.1.9工艺试车及调试。

7.2电气系统试运行按M25、M16、H12等各自电控制和自控设计资料及

有关说明书和技术规范进行。

7.3冷却水路系统试运行

开启上、下水总管路阀门及气缸、油冷却器等分管阀门,在

0.2-0.3MPa水压下,认真检查泄漏点,通过水箱上各回水点检查水路是

否畅通无阻,在试运转中排除各种故障,检查调整降压讯号,报警的灵

敏性。

7.4循环润滑油路试运行

7.4.1油路试运转应在确保油路彻底干净的条件下进行。

7.4.2开启油泵电机把油压调至0.4MPa工作压力下进行试验检查油路系

统是否有泄漏及各进口是否畅通,排除一切故障。

7.4.3调试检查润滑油压降,讯号和联锁的灵敏性和可靠性。

7.4.4油路试运转时间2-4小时,并在试运转后要检查润滑油的质量,

如变质需更换。

7.4.5润滑油的牌号,夏季用液压油L-HL68,冬季用液压油L-HL46。

7.5气缸润滑油路的试运转

开启注油器电机,逐点检查油路是否畅通(从打开油管末端看)检

查注油器工作可靠性。

气缸用油:夏季L-DAB150压缩机油

冬季L-DAB100压缩机油

7.6主电机单独运行

单机运行只能与主机连接后,无负荷试车时运行。

7.7无负荷试车

经上述各项单独试运转后,为检查主机安装质量,排除故障,为负

荷试车做好准备,拆去各段进出口活门,试车步骤如下:

7.7.1开启冷却水管路阀门。

7.7.2开启注油器电机,把注油器的油量调节到最大。

7.7.3开启循环油泵。

7.7.4开启盘车电机,进行盘车。

7.7.5第一次瞬时启动从主电机的瞬时旋转时,检查主电机的旋转方向

是否正确,在运转中是否有撞击声和其它故障。

7.7.6第二次启动,运转5分钟,检查机器各部位有无过热,振动等异

常现象,如果有异常,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7.7.7第三次启动,运转4个小时,开始无负荷试车运转。

7.7.8无负荷试车应检查下列内容:

机器运转是否平稳,噪声要小

主机主轴承温度不超过65℃

电机主轴承温度不超过80℃

连杆轴承,十字头销等处温度不超过60℃

各填料温度不超过75℃

活塞杆温度无异常现象

油泵压力0.3MPa

电机温度无异常现象

电机电流,电压应作好记录

整个机组应无漏油、漏水等不正常现象

7.8管路吹净

7.8.1利用自身为动力,空气为介质,对辅机设备和管路,逐级吹净,

吹净在低压下进行,一、二级用0.15MPa,三、四、五级用0.2MPa,五、

六、七级用0.3MPa<)

7.8.2吹净时,各阀门全开,仪表和安全阀应拆除,吹净后装上,在吹

除的管路上,安装供吹净使用的压力表,吹净时最好将排出气体引向室

外,暂时吹净的设备应保持好,以免有尘杂物落入。

7.8.3一级吸气管路,用其它风源事先进行吹净。

7.8.4逐级装入吸、排气阀,逐级吹扫,吹扫时经常敲出口管子,以便

震掉焊渣和氧化物,直到吹净为止。

7.8.5吹净吹除结束后,应认真检查各磨擦面是否有拉毛零件,是否有

损坏,要及时修好或更新。

7.9空气负荷试车

7.9.1目的是全面考核机器设计制造质量,施工安装质量及管路的气密

性。

7.9.2试车时从I级连续到末级,从常压压缩到19.62MPa。

7.9.3试车时,应切断与工艺系统相连的进、出口阀门,利用直通阀,

实现I级至末级的连续压缩,若近路太小,也可临时安装管径较大近路,

以便进行空气试车。

7.9.4开车程序

开启冷却水系统~开启循环润滑油系统一开启注油器(注油量调节到最

大值)一盘车~打开放油水阀门,回路阀门,放空阀门,近路阀门一启

动主机空转1小时,检查各项目同前,一切正常后,逐渐加载。

7.9.5加载过程中应注意不断观察各个检测项目,只有当设备未出现特

殊高温时,才予继续加载,加载中,要检查机器基础的振动情况,管路

的振动情况,管路各处的密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清除,为工艺试车创

造条件。

7.10工艺试车及调试

7.10.1低压下用氮气、蒸汽或其它工艺气体进行转换工艺试车。

7.10.2开车程序同空气试车,但应关闭近路阀门及各级与各工艺系统连

通阀。

7.10.3开车后,逐级加压,逐级与系统接通,加载时,通过逐级关闭油

水阀门,回路阀,开启系统阀门,直到最终压力达到31.4MPa0加载时

应缓慢地进行,使每个压力段,有一定平衡稳定时间,工艺试车不少于

24小时,调试与试车同时进行。

7.10.4工艺试车中应考核记录下列项目

通过流量计考核压缩机输气量

各点排气压力,温度

电机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功率及电机温升

通过流量计考核冷却水消耗量

冷却水进水温度,压力和回水温度

循环油泵压力,温度

轴承温度及其它未经仪表测量点的磨擦温度

基础振动,噪音小

管路振动

自动控制信号和联锁及其它仪表的工作情况

调整各级安全阀的开启压力

各级安全阀开启压力是各级工作压力的L05-1.1倍

7.11工作程序

开停车操作:

加压试车合格后,即可投入生产

7.11.1开车的操作

7.11.1.1检查各应开和应关的阀门

应开的阀门:一段进口阀,各段放空阀,总放空阀或总回收阀。直

通阀、各段放油水阀,放油水总阀,各压力表阀,及填料漏气回收阀,

冷却水总阀,各段缸及水冷器冷却水阀。

应关的阀门:去变换出口阀、原料气进口阀、去醇烧化的出口阀、

醇燃化回来的进口阀、去合成的出口阀。

7.11.1.2检查电动机及电器设备的技术情况。

7.11.1.3检查各冷却水量是否适度。

7.11.1.4启动注油器电动机,观察上油是否正常。

7.11.1.5与造气、脱硫、变换、碳化、醇燃化、合成岗位取得联系。

7.H.1.6盘车后,联系电工启动压缩机。

7.11.2排气:加压前必须进行置换,将设备内的空气排除掉,以免与原

料气混合以后形成爆炸气体。

7.11.2.1压缩机启动后3-5min,将压缩系统内空气排出。

7.11.2.2关各放油水阀,关前几段放空阀,气体由末级放空阀放空。

7.11.3加压:空气排净后,即可加负荷,逐步关死回收阀、放空阀,并

关小末级放空阀,调节各段压力在指标范围内。

7.11.4向系统送气:由各段压力趋于正常,首先通知变换岗位、碳化岗

位,开去变换出口阀、通过控制低压直通阀向变换送气。待变换、变脱

充压开车正常,碱厂碳化充压开车正常,指标合格,接值班长通知,开

原料气进口阀,关死低压直通阀。通知醇煌化岗位,开去醇燃化出口阀、

适当调节高压直通阀向醇煌化送气。送气后检查醇燃化气体成分有无变

化,若正常,末级进口阀、关闭高压直通阀,通知合成岗位,即可用末

级放空阀置换调节,使末级压力升至合成所需压力时开末级出口阀,关

死末级放空阀向合成送气。

8正常操作要点

8.1稳定各段压力和温度

经常检查各段进出口气体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负荷变化时,

应加强与脱硫、变换、碱厂碳化、醇煌化、合成等有关岗位的联系。

8.2输气量的调节

8.2.1压缩机开车正常运行后,向变换、碱厂碳化、醇煌化、合成岗位

输气时必须待出口压力略高于外工段压力时,才能开启出口阀门。

8.2.2压缩机在停车过程中当其出口阀尚未完全关闭时,须注意出口管

回路的开启度,防止气体倒回压缩机或出口压力超指标。

8.2.3输气量增减要缓慢,以利于各有关岗位稳定生产。

8.3防止抽负压及带水。

8.4注意异常响声和保证良好润滑。

8.5巡回检查

8.5.1根据记录表,按时检查记录。

8.5.2每十五分钟检查一次系统各点压力和温度。

8.5.3每小时检查一次压缩机运转情况及其活门,气缸活塞环,填料及

有关异常情况。

8.5.4每小时检查一次系统各段放空阀,直通阀,回路阀,排油阀的关

闭情况。并认真填写生产报表。

8.5.5各段油水分离器应按时排放。

9停车准备和停车程序

9.1事先将停车通知脱硫、变换、碳化、醇煌化、合成等有关岗位。

9.2稍开末级放空阀,关末级出口阀切断合成用气。

9.3稍开五段放空阀,开高压直通阀,关五段出口阀、六段进口阀(M25、

H12机开六段放空阀,开高压直通阀,关六段出口阀、七段进口阀)切

断醇烧化用气。

9.4开低压直通阀,关去变换出口阀、原料气进口阀切断碳化用气。

9.5逐步开启各段放空阀,卸去各段压力。

9.6开启各段放油水阀。

9.7停主电机及注油器电机。

9.8关一段进气总阀,关放油水总阀。

紧急停车:

当压缩机出现异常情况,可采用紧急停车措施,以防发生更大的事

故,首先应立即切断主电机电源,切断各系统阀门,然后及时打开回路

阀门,和放空阀门,卸压、关闭进排气总阀门,关闭循环油泵。

10异常情况及处理

10.1压缩机带液

原因:由于前工段(如脱硫,碳化,醇烧化等)液位过高或气量波

动太大或超负荷生产和压缩机各段油水积存过多。

处理:通知有关岗位,控制好液位,稳定气量加强压缩机各段油水

排放工作。

10.2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

10.2.1原因

10.2.1.1冷却水量小

10.2.1.2冷排,气缸,夹套结垢。

10.2.1.3活门损坏

10.2.1.4水分过高。

10.2.2处理

10.2.2.1加大冷却水用量

10.2.2.2.清除,冷排,气缸夹套结垢。

10.2.2.3处理活门

10.2.2.4降低冷却水温度

10.3活塞杆顶弯,活塞打碎气缸盖

原因:机械零件或金属物掉入气缸

处理:停车修理

11安全措施

11.1应设置本系统入口压力低限报警装置和罗茨机与压缩机停车联

锁装置。

11.2压缩机去变换、醇烧化、合成各工艺管道上应装止逆阀。

11.3压缩机各段出口管道上,应安装安全阀,并定期检查确保灵活可靠,

安全阀出口导气管应接出室外,并高出厂房1m。

11.4压缩机总集油槽上排气阀应保持常开严禁憋压。

11.5要确保各压力、温度电流、电压、报警等仪表控制装置在有效期内,

并灵敏、准确、可靠。

11.6严格执行开停车操作规程。

11.7禁止带负荷启动压缩机。

11.8水压、油压,保持正常,有关管线要畅通。

11.9气缸水夹套断水时,要禁止立即加冷却水,应停车后等冷却后,再

进行处理。

11.10严格控制润滑油位,及时加油,确保压缩机各部件供油正常,齿

轮油泵,油压不低于工艺指标规定值,应设置油泵与压缩机运行联锁装

置。

11.11更换气缸活门,必须卸尽压力,更换过程中要加强通风,不得撞

击,杜绝事故发生。

11.12排油水时,禁止过快过猛,防止大量窜气,严禁数台压缩机同时

排油水。

11.13压缩机倒机时,要认真检查相关的各段直通阀是否关严,不能内

漏,以确保醇煌化,合成工序正常操作。

11.14压缩机开停机,倒机过程中,升压或卸压必须缓慢,防止气体倒

流发生事故。

11.15压缩机开停机,大幅度加减负荷,应事先与有关岗位联系。

12质量记录和表式

附录一、岗位物料危险特性

本岗位涉及的物料有:半水煤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甲烷、

硫化氢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气体),各物质特性表如下所示。

1岗位主要物质特性

1.1氢气物质特性

表1.1氢气物质特性表

中文名氢CAS号1333-74-0

标识

分子式分子量2.01

H2

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理化熔点(℃)-259.2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醛

性质沸点(C)-252.8相对密度0.07(-252℃)

(kPa)-蒸气相对密度0.07

燃烧性本品易燃聚合危害不聚合

爆炸极限(V%)4.1-74.1稳定性稳定

燃烧禁忌物:强氧化剂、卤素。

爆炸

危险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

性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浸等卤素会剧烈

反应。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

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健康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的分

危害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急救[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措施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工程控制]: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措施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

作业,须有人监护。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泄漏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

处理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

检验M再用。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C,相对■湿度

不超过80%。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

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

储运

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

条件

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

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卤素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

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

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1.2一氧化碳物质特性

表1.2一氧化碳物质特性表

中文名一氧化碳CAS号630-08-0

标识

分子式CO分子量28.01

外观、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

熔点(℃)-199.1溶解性

理化有机溶剂

性质

沸点(℃)-191.4相对密度0.79

饱和蒸气压(kPa)—蒸气相对密度0.97

燃烧性本品易燃聚合危害不聚合

燃烧

爆炸极限稳定性稳定

爆炸(V%)12.5-74.2

危险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

.性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

爆炸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

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氧化碳、干粉

急性毒性:LCso:2069mg/m\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

浓度可高于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

健康10%;

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乳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苣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

危’古

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

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MAC(mg/m3):非高原:-高原:-海拔2000米〜:20海拔>3000米:15

卫生

TWA(mg/m3):非高原:20高原:-海拔2000米〜:-海拔>3000米:

标准

STEL(mg/m3):非高原:30高原:-海拔2000米〜:-海拔>3000米

[侵入途径]:吸入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急救

|眼睛接触I: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措施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误服者,饮适量温水,催吐。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防护[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措施

1手防护J: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

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

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

泄漏

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

处理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

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

储运

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

条件

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

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

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

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

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1.3二氧化碳物质特性

表1.3二氧化碳物质特性表

-二氧化碳

标识英文名:carbondioxide分子式:CO2

分子量:44.01CAS号:124-38-9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溶解性:溶于水、烧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熔点(℃):-56.6(527kPa)沸点(℃):-78.5(升华)

理化相对密度(水=1):1.56(-7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3

性质

临界温度(℃):31临界压力(MPa):7.39

主要用途:用于制糖工业、制碱工业、制铅白等,也用于冷饮、灭火及有机合成。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

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

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领化碳在

危险

概述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慢性影响: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

紊乱等。但在生产中是否存在慢性中毒国内外均未见病例报道。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急救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

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

本品不燃。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方法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

应急

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

处理

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包装标志:不燃气体

包装方法:钢质气瓶;安甑瓶外普通木箱。

Bi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等混装混

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1.4甲烷物质特性

表1.4甲烷物质特性分析表

中文名甲烷CAS号:74-82-8

标识分子式CH4相对分子质量16.04

危规号21007分类:易燃气体

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工)-182.5相对密度(水=1)0.42(-164℃)

沸点(℃)-161.5相对密度(空气=1)0.55

闪点(C)-188引燃温度(°C)538

理化

性质爆炸上限1%(V/V)]15爆炸下限[%(V/V)15.3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酸。

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

化澳、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

燃爆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特性及消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火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

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25%〜

健康

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

危害

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急救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

措施吸困难,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