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故意既遂的作为犯构成要件符合性目录一、概述二、客观的构成要件三、主观的构成要件四、混合的构成要件:罪量一、概述(一)什么是构成要件(二)构成要件的功能(三)构成要件要素的类型(一)什么是构成要件构成要件与刑法分则(刑罚法规)条文的关系(以故意杀人罪为例)2.犯罪事实、构成要件与构成要件符合性3.犯罪构成与构成要件4.构成要件、违法性及罪责的关系(二)构成要件的功能自由保障功能犯罪个别化功能违法性推定机能故意规制功能(三)构成要件要素的类型描述性的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性的构成要件要素封闭的构成要件要素与开放的构成要件要素(非法定的目的犯,如伪造货币罪)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与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二、客观的构成要件(一)行为(二)行为主体(三)行为客体(四)结果(五)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六)客观附随情状(一)行为“无行为即无犯罪”(行为原则)——刑法不惩罚思想行为的学说行为的要素行为的类型:作为、不作为与持有2.行为的学说(1)因果行为论:行为是由主观意志导致外部世界发生某种变动的人的举止。(2)目的行为论:行为是目的的实现。(3)社会行为论:凡人类的举止(不论作为还是不作为),不问故意或过失,只要足以惹起有害于社会的结果而具有社会重要性,都是行为。(4)人格行为论:人格是主体的现实化。行为是人格的体现,是在人格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根据行为人的主体态度而实施的。3.行为的要素(1)行为的体素:举止性(身体的动静)(2)行为的心素:有意性A.不具有有意性的行为:①反射行为;②机械行为(强制行为);③本能行为具有有意性的行为:①自动行为;②冲动行为;③精神胁迫行为;④忘却行为;⑤原因自由行为3.行为的类型:
作为、不作为与持有(1)作为(2)不作为(3)持有(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作为利用自身动作实施的作为利用机械力实施的作为(例如爆炸)利用自然力实施的作为(例如决水)利用动物实施的作为利用他人实施的作为(间接正犯)岳仕群故意杀人案被害人与被告人岳仕群系夫妻关系,被告人之女许xx(未满14周岁)随母在被害人家共同生活。被害人与被告人因被害人不愿意出资为被告人女儿许xx上中学、办理户口等家庭经济问题经常吵架。被告人之女许xx也因为被害人对其歧视性言行而积怨。两人经合谋后,决定以投毒的方式报复杀害被害人。被告人岳仕群购买了“毒鼠强”,其女儿许xx将“毒鼠强”当着被告人岳仕群的面掺入被害人的饭内,被害人中毒死亡。裁判理由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犯罪主体都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许XX不满14周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故本案不构成共同犯罪。许xx为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对事物尚缺乏辨别能力,她的投毒行为取决于被告人是否准许。许xx将“毒鼠强”当着被告人的面掺人被害人的饭内,被告人没有阻止是希望毒死被害人的结果的发生,被告人有杀人的犯罪故意。许xx的行为是受被告人指使而实施的行为。因此,被告人有杀人的犯罪故意,且在犯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许XX的行为应视为受被告人指使、利用而实施的行为,故被告人岳仕群构成故意杀人罪,对本案应负全部刑事责任。(2)不作为含义:行为人负有某种作为义务,并且能够履行而不履行,因而造成一定的法益侵害的行为方式。成立条件:(1)具有一定的作为义务(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业或者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法律行为产生的义务以及先行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2)能够履行而没有履行;(3)造成一定的法益侵害类型:纯正不作为犯与不纯正不作为犯(3)持有作为第三种行为类型含义:行为人与某些法律所禁止的物品之间存在的支配关系持有的性质作为说(如何取得?)不作为说(交出义务?)第三种行为类型说(既不是如何取得,也不是交出义务,而是对控制状态的否定评价)(二)行为主体自然人单位1.自然人(1)自然人的一般特征(2)身份犯的具体类型以特定职务为内容(国家工作人员(第382条))以特定职业为内容(医务人员(第335条))以特定法律义务为内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第201条))以特定法律地位为内容(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第305条))以持有特定物品为内容(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第128条))以患有特定疾病为内容(严重性病患者(第360条))以居住地和特定组织成员为内容(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第294条))以不具有特定资格为内容(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第336条))2.单位(1)刑法第30条: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2)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由有关负责人员代表单位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或不履行单位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而由法律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3)单位犯罪的基本特征主体特征:必须是依法成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行为特征: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目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法律特征:必须有法律的明文规定。a.主体特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2006年)第2条: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2001年)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实施犯罪行为的处理。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亦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就不将其认定为单位犯罪,而按照个人犯罪处理。b.行为特征未经单位决策程序所实施的盗用、冒用单位名义的犯罪行为,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或者单位内部并不具有决策权的成员未经单位决策机构批准、同意或者认可而实施犯罪的,或者单位内部成员实施与其职务活动无关的犯罪行为的,均不属于单位犯罪,应当按照相关的自然人犯罪处理。c.目的特征单位为个人利益或者单位少数成员利益实施的犯罪,应当按照有关个人犯罪处理。d.法律特征:单位贷款诈骗与单位盗窃是否按照贷款诈骗罪与盗窃罪处理?否定说(1)2001年1月21日《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作出规定:“根据刑法第30条和第193条的规定,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对于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行为,不能以贷款诈骗罪定罪处罚,也不能以贷款诈骗罪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十分明显地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签订、履行借款合同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符合刑法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构成要件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2)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在《以单位名义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解答》中指出,我们认为,对单位盗窃不能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因为根据刑法第30条的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而我国刑法中关于盗窃罪的有关条文中,均没有单位犯罪的。因此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肯定说2002年7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明确规定:“单位有关人员为谋取单位利益组织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学说上的争议否定说: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是以单位构成犯罪为前提的,既然单位不构成犯罪,那么对上述人员也不能追究刑事责任。肯定说:在刑法没有规定单位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单位不能追究刑事责任,但这并不妨害对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个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4)单位犯罪的类型纯正的单位犯罪:例如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单位受贿罪与单位行贿罪不纯正的单位犯罪:(1)多数在法条之后另起一款规定,并对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与个人犯罪相同之刑;(2)少数在本条规定不纯正单位犯罪之后,对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较个人犯罪为轻之刑;(3)在刑法分则某些章之下“节”的末尾设专条规定本届的所有单位犯罪(刑法第220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213条至第219条(侵犯知识产权罪)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刑法第191条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帐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4)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判处与个人犯罪相同刑罚(如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在少数情况下,判处低于个人犯罪的刑罚(例如个人犯受贿罪的,最重可以判处死刑,但根据刑法第387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c.单罚制——仅处罚个人①并非为本单位谋利益,而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私分国有资产、私分罚没财物等犯罪;②单位实施的过失犯罪(第137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③处罚单位会损害无辜者的利益(第161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第161条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d.单位犯罪与单位消灭①2002年7月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涉嫌犯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涉嫌犯罪的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当根据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对实施犯罪行为的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追诉。
②单位分立与合并的情形。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是在单位实施的犯罪中起决定、批准、授意、纵容、指挥等作用的人员,一般是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在单位犯罪中具体实施犯罪并起较大作用的人员,既可以是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也可以是单位的职工,包括聘任、雇佣的人员。应当注意的是,在单位犯罪中,对于受单位领导指派或奉命而参与实施了一定犯罪行为的人员,一般不宜作为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三)行为客体行为客体是行为所指向的有形的人或物行为客体与保护客体的区分行为客体的类型人(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拐骗儿童罪)物(盗窃罪)混合客体(抢劫罪)两性人能否成为拐卖妇女罪的客体:张世林拐卖妇女罪1990年5月12日,被告人张世林伙同芦山县仁加乡村民竹子刚(已判刑),以外出旅游为名,邀约被告人张世林的女友李某,并通过李某邀约芦山县双石镇西川四组“女青年”王某一同外出。四人从芦山县出发,乘汽车、火车到达安徽省利辛县后,张世林、竹子刚对王某谎称外出的钱已用完,叫王某到竹子刚一朋友家暂住几天,他们去其他地方找到钱后再来接王某,并由竹子刚通过其姐夫张登贤(安徽省利辛县人)介绍,将王某卖与利辛县赵桥乡谭阁村村民谭某为妻,获赃款1900元,除去路费,张世林分得赃款380元。谭某将王某带回家,当晚同居时发现王某有生理缺陷,遂将王某退回竹子刚姐夫家,后王某被送回芦山县。经芦山县人民医院检查诊断,王某系“以男性为主之两性人”。判决意见被告人张世林无视国法,以出卖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手段,将王某卖与他人为妻,张世林的行为己触犯刑律,构成拐卖妇女罪,虽事后经检查王某系两性人,但被告人拐卖时并不知情,仍视作妇女拐卖,属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本案申并不影响其刑事责任。依法判处拐卖妇女罪(未遂)。裁判理由以拐卖妇女为目的的拐卖两性人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从犯罪构成上分析,刑法中拐卖妇女罪的犯罪对象必须是妇女。而两性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由于胚胎的畸形发育而形成的具有男性和女性两种生殖器官的人“。对于行为人明知是年满14周岁的两性人而以出卖为目的实施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行为的,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不能以拐卖妇女罪定罪处罚。但对于行为人因对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误将两性人视为妇女而予以拐卖的,属于刑法理论上的对象不能犯未遂。这种对象不能犯末遂,因行为人的行为己具备刑法规定的拐卖妇女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只是因为行为人的疏忽或者是相关知识的欠缺,致使意欲实施的行为与其实际实施的行为形似而质异,才未能发生行为所希望的犯罪后果,但仍具有社会危害性,不影响拐卖妇女罪的成立,只对犯罪形态产生影响,应以拐卖妇女(未遂)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本案被告人张世林错误地认为王某是妇女而将其拐卖,并已将被害人王某卖给他人为妻,收了买主的钱,其犯罪行为已实行终了,但是由于壬某是以男性为主的两性人而被买主退回,没有出现被告人张世林所追求的犯罪后果。故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条的规定,被告人张世林的行为已构成拐卖妇女(未遂)罪。虚拟财产能否成为盗窃罪的客体:孟动等盗窃案被告人孟动窃取被害单位上海茂立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立公司)的账号和密码后,提供给被告人何立康,二人密谋由孟动通过网上银行向买家收款,何立康入侵茂立公司的在线充值系统窃取Q币,然后为孟动通知的买家QQ号进行Q币充值。从2005年7月22日18时32分至次日1时5分,何立康从茂立公司的账户內共窃取价值人民币24869.46元的Q币32298只,窃取价值人民币1079.5元的游戏点R50点134张、100点60张。孟动、何立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网络系统共同秘密窃收他人总计价值人民币25948.96元的财物。裁判理由Q币和游戏点卡是腾讯公司、网易公司在网上发行的虚拟货币和票证,是网络环境中的虚拟财产。用户以支付真实货币的方式购买Q币和游戏点卡后,就能得到发行Q币和游戏点卡的网络公司提供的等值网上服务,因此Q币和游戏点卡体现着网络公司提供网络服务的劳动价值。被害单位茂立公司是Q币和游戏点卡的代理销售商,按照合同约定的折扣,通过支付真实货币,从腾讯公司、网易公司得到Q币和游戏点卡。茂立公司付出对价后得到的Q币和游戏点卡,不仅是网络环境中的虚拟财产,也代表着茂立公司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享有的财产,应当受刑法保护。(四)结果结果是行为对客体造成的客观影响。结果仅存在于结果犯(实害犯与具体危险犯)之中,行为犯(抽象危险犯)不存在结果。结果的类型物质性结果(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与精神性结果(侮辱、诽谤罪)实害结果与危险结果(五)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1.因果关系是行为与结果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一种客观联系;因果关系作为结果犯的不成文构成要件要素。2.因果关系的判断通常仅限于结果犯,行为犯通常不需要判断因果关系3.因果关系判断的两个层次:归因(条件关系)与归责(客观归责)归因与归责的区分
案例1:侄子想继承叔叔的遗产,于是劝说叔叔乘飞机去旅行,并且希望飞机失事,结果飞机真的失事,叔叔和其他乘客命丧当场。案例2:合法的武器供应商A将一把手枪卖给B,B用该手枪杀害了C。3.条件关系(归因—事实判断)(1)基本公式:若无前者,即无后者(ButFor公式)(2)根据条件关系,所有条件都具有相同的价值(等价性)。
(3)条件关系的修正:
择一的因果关系例:甲将足以致人死亡的毒药置于乙的咖啡中,丙在与甲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亦将足以致人死亡的毒药置于乙的咖啡之中,乙喝完咖啡后立刻一命呜呼。
条件关系的修正:对这些条件进行择一的考虑而非累积的考虑,因为如果无个别择一的条件结果就不会发生。多数的条件,均是造成结果之原因。即当其中择一条件不存在,结果仍会发生时,则每一个条件均为造成结果之原因。区别于累积的因果关系甲乙在没有意思联络的情况下,各用二分之一、不足以致人于死的毒药放入丙的咖啡之后,丙在喝完咖啡后一命呜呼。(4)条件关系的运用
第一,条件关系的判断必须建立在明确的事实基础上,如果事实不明确,则只能根据存疑时有利于被告原则,否定因果关系。
例:甲乙二人不约而同地朝丙开枪,其中仅有一颗子弹直接命中丙的要害,导致丙立刻死亡。但无法查明致命的一枪究竟是由甲还是乙发射。
第二,判断有无因果关系是单纯以事实上发生的事件与具体结果之间,有因果上的关联(排除假定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是具体情境下的关联)。已经发生的具体结果,即使以后可能由于其他事件或以另一方式发生,也不影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假定的因果关系不影响条件关系例1:甲欲杀乙,追赶至机场,终于在乙登机之前将其杀死。之后,乙本来想搭乘的飞机起飞不久即失事坠落,机上乘客无一人生还。例2:甲开枪将乙杀死,其实乙是癌症晚期患者,即使不被甲枪杀,估计也只剩下几天寿命。例3:甲乙二人均与丙有仇,当他们得知丙要到沙漠去旅行的时候,在没有相互意思联系的情况下,甲在丙的水壶里边投下了致命的毒药,而乙则在丙的水壶底下凿了一个小洞。当丙带着水壶进入沙漠,因为感到口渴想喝水的时候,但发现随身带的水壶里面的水已经漏完了。例4:甲因杀害乙而被判死刑,甲坐在电椅中等待行刑,行刑官正要按动电钮之时,乙的父亲丙冲进行刑室抢按电钮,甲当即死亡。第三,无论结果是由被害人的异常体质、被害人行为的参与,还是第三人的故意行为或者过失行为的介入等而发生,或者结果的发生是违反常规的方式而发生的,只要条件的影响继续作用到结果发生,就不影响该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反之,如果该条件虽已发生作用,但因为有其他条件的介入,迅速单独地造成具体结果的,则这个后介入的独立条件,就会切断前条件与最终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超越的因果关系)。介入因素与因果关系例1(被害人的参与):甲下毒杀乙,乙虽中毒不至于死,但因中毒后腹部疼痛难忍,于是上吊自杀。例2(被害人的特殊体质):甲持刀砍杀乙,乙虽然受伤,但就受伤部位而言,并非致命,然而乙是血友病人,因受刀伤流血不止而死。例3(第三人的故意行为):甲持刀砍杀乙,乙负伤逃命中,正巧被其仇人丙碰上,丙眼见乙有伤在身,认为复仇良机绝不可失,于是持刀尾随其后,终于将乙砍死。例4(第三人的过失行为):甲交通肇事导致乙受重伤,乙受伤住院治疗,因主治医师丙的医疗过失行为,导致伤口恶性发炎,终于不治身亡。例5(反常的因果流程):甲交通肇事导致乙受重伤,乙受伤住院治疗期间,医院意外失火,导致乙葬身火海。超越的因果关系甲在乙的咖啡中放入致死量的毒药,乙在喝下咖啡、毒药发挥效用之前,被仇人丙开枪打死。第四,行为只要是造成结果的一个条件,或者是加速结果发生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肯定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至于在整个因果关系的链条中究竟有多少个条件,则在所不问。一果多因在一个庆典活动中,一名想到酒馆用餐的食客在黑暗中掉进了没有掩盖的井里,并因此而死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该井的建造者、酒馆老板的儿子——他在工作后未将盖子盖上,还有老板本人,因为他不能确信在客人到来之前井盖是否已经盖好,还有协会理事会,它将原本封闭的大厅通向庭院的大门给打开了,最后还有酒馆的雇员,他还以为大门是锁着的,庭院中的灯已经熄灭。第五,条件关系的判断仅限于因果关系,至于行为是否实现所有构成要件要素,以及行为是否具备违法性与罪责,属于其他刑法需要判断的问题。4.客观归责(归责—规范判断)(1)条件说与客观归责的区别:前者是从经验的观点来判断“结果原因”;后者则是以规范的观点来判断“结果归责”——某一结果是否为行为人的“作品”(Werk)。(2)客观归责的判断公式:行为人制造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该风险实现在结果之中,且因果流程在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之内。A.行为人制造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
行为人的行为必须对行为客体造成了不被容许的风险;反之,行为与结果之间即使有因果关系,但该行为仍在法所容许的界限内之时,行为人就没有制造出法律上具有重要性的风险,即使结果发生,也不能归责于行为人。a.没有制造法律上具有重要性的风险例1:甲怂恿乙在雷雨天到森林里散步,并希望乙被雷电击毙,结果乙真的被雷电击倒。例2:甲为了尽早继承其叔叔乙的财产,于是鼓励乙乘坐飞机到巴拿马旅游,希望飞机失事,结果飞机真的失事,无一人生还。b.没有制造法不容许的风险法所容许的风险(只要危险范围不逾越规范,都受到容许)信赖原则第一,含义第二,范围(交通领域和医疗领域)第三,例外(自己未能遵守规范者、老年人、儿童、残障者、明显六神无主的人车、失去方向感的人车(如醉酒开车))c.风险降低就是没有制造风险在行为客体所处的状况下,因为行为人的介入而获得改善,使其风险因之降低者,则行为人的行为即可排除结果的归责。
例:甲即将被乙枪杀之际,丙见情况危急,猛地拉开甲,使原本会打中甲心脏的子弹打中了其手臂。风险降低与替代性风险风险降低(排除客观归责):降低了一个已经存在的风险替代性风险(排除违法性):制造了一个新的风险(在火灾现场,甲为了避免婴儿乙被烧死,于是将其扔出窗外,结果导致婴儿摔伤)陈全安交通肇事案2005年6月27日23时许,被告人陈全安驾驶悬挂鄂A/17734号牌(假号牌)的大货车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往西樵镇方向行驶,至樵丹路北西科技园路口时靠边停车等人。期间张伯海驾驶粤Y/B9357号小型客车(车上搭载关志明)同向行驶,追尾碰撞陈全安驾驶的大货车尾部,导致粤Y/B9357号车损坏、关志明受伤和张伯海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陈全安驾车逃逸。2005年7月29日,陈全安及其肇事货车被公安机关缉获。经交警部门认定,被告人陈全安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张伯海酒后驾驶机动车,负事故的次要责任。诉讼过程与裁判理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认为,陈全安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肇事后逃逸,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判处陈全安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一审判决后,被告人不服提出上诉。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交通事故发生在前,陈全安的逃逸行为发生在后,其逃逸行为并非引发本次交通事故的原因。至于陈全安有无其他与本次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如陈全安是否在禁止停车路段停车、其停车是否阻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陈全安的其他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应否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一审没有查明,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应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如果陈全安有在禁止停车的路段停放车辆从而妨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的违规行为,结合本案事实,其也只应负同等责任以下的事故责任。因此,本案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认定陈全安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原判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裁定发回重审。B.实现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
行为与结果之间虽有因果关系,且行为人制造了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但须实现该不法风险才能归责;反之,结果虽然发生,但并非基于该风险所导致的,则因无风险实现而不可归责。a.未实现制造的风险(结果与行为之间的常态关联)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常态的关联,才能认为风险已经实现,即如果行为与结果之间如果有重大的因果偏离,则不能认为风险实现了。例1:受枪伤的被害人在医院住院期间被大火烧死例2:桥墩案b.未实现法不容许的风险
构成要件结果必须具有可避免性,才能归责。如果行为人遵守注意义务,结果仍然会发生,那么就没有实现法不容许的风险例1:山羊毛案例2:货车司机案例3:上海医院大火事件c.注意规范保护目的范围
即使行为人违反注意规范而制造了风险,而且最后结果也发生了,还不足以认为不法风险已经实现了,必须该结果在注意规范的保护目的范围之内,即只有特定规范的保护目的正是为了避免该结果发生的,才能归责。例1:自行车骑行案(两个自行车手夜行均未开灯,前后而行,前行者与迎面而来的另一自行车手对撞。如果后行的骑士点灯,应该不会发生。这个后行的车手,应否被归责?答案是不能被归责。要求自行车夜行必须开灯,规范目的是为了避免车手自己与他人对撞,而不是要求车手去照亮别人,保护别人,避免别人发生事故。所以,后行的车手没有开灯,虽然制造了不被容许的危险,但是基于规范目的不相关理由,不能将结果归责于不开灯的行为)例2:心肌梗塞案C.构成要件的效力范围
仅仅在结果与行为人所制造的法不容许的风险之间有因果关系,还不足以满足客观构成要件,必须这一结果落在避免危险的构成要件效力范围之内,客观上才能归责。责任范围的划分参与他人故意的自我危害(赛车案)同意他人造成危害(梅梅尔河案)第三人责任范围(他人的专属责任领域)(引发火宅的人是否应当对因救火而丧生的消防员负责?疏于注意致使小孩落水的母亲是否应对因救人而丧命的救生员负责?)杨春过失致人死亡案2008年12月4日14时许,被告人杨春驾驶牌号为苏B30687的轻型货车至无锡市滨湖区景丽东苑20—11号车库吴雪琴经营的杂货店送桶装净水,杨春将水卸在吴雪琴店门口,吴要求杨将桶装水搬入店内,遭杨拒绝。随后杨春驾驶车辆欲离开,吴雪琴遂用右手抓住汽车的副驾驶室车门、左手抓住车厢挡板,阻止杨离开。杨春见状仍驾车向前低速行驶数米并右转弯,致吴跌地后遭汽车右后轮碾轧,吴因腹部遭重力碾轧造成左肾破裂、多发骨折致失血性休克,经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裁判理由被告人杨春明知被害人吴雪琴悬吊在其行侧车窗外,已经预见到其低速行驶可能致使吴雪琴掉地受伤,但轻信吴雪琴会自动放手而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最终造成吴雪琴死产的严重后果,其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杨春与吴雪琴虽因琐事发生口角,但无明显的争执与怨恨;杨春关于案发当时急于脱身,且驾车低速行驶,认为吴雪琴会自己松手,不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以及未能及时意识到吴雪琴倒地后可能会被右转过程中的车后轮碾轧的辩解符合情理;综合法医鉴定以及杨春在事发后能积极协助抢救被害人等行为,应当认定被害人吴雪琴的死亡并非杨春的主观意愿。田玉富过失致人死亡案2005年6月,被告人田玉富与其妻康滕青为违法生育第三胎而被本县板栗树乡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带至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站实施结扎手术。6月25日上午11时许,被告人田玉富为使其妻逃避结扎手术,而对计生工作人员谎称其妻要到指导站住院部三楼厕所洗澡。骗取计生工作人员信任后,在厕所里,被告人田玉富先用手掰开木窗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尼龙绳系在其妻胸前,企图用绳子将其妻从厕所窗户吊下去逃跑,但由于绳子在中途断裂,致使康滕青从三楼摔下后当场死亡。判决理由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因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的行为。这种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且这种过失是对死亡结果而言的。本案中,田玉富夫妇为了逃避计划生育措施,冒险用绳从楼上滑下,结果因绳索断裂造成田妻死亡。在这种冒险行为中,田玉富夫妇均存在共同的过失,即认为系上绳索可以从高楼安全下滑,不会造成损害结果,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
在我国,共同犯罪不包括共同过失的罪过,因此,本案中的共同过失行为不能作为一种刑法类型化的整体行为来评价,需单独评价田玉富夫妇的行为。就田玉富的行为而言,他应当预见到绳索可能发生断裂等危险但没有预见到,从而导致其妻从三楼摔下,故可以认定其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钟平过失致人死亡案1999年12月26日12时许,被告人钟平与龙某(女,时年36岁)驾驶夏利牌小轿车到延庆县境内官厅水库耿营湾河岔南侧游玩,为能够更加近距离观赏野鸭子,钟平在查看了河岔冰面后,认为可以承载其驾驶汽车穿越冰面,即驾驶该车载龙某向河岔对岸行驶,当车行至河岔中心偏北一侧时,冰面破裂,汽车落入冰下水中,钟平弃车逃离,龙某溺死于水中。钟平浮出水面后未采取抢救措施亦未报案,悄然返回北京。2004年5月24日,当地渔民打鱼时发现了该车及死者的尸体;被告人钟平于2004年6月11日被查获。裁判理由被告人钟平在与龙丽娟游玩过程中,在预感到冰面上行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仍冒险驾车穿越冰面,导致车辆及二人中途落入冰窟窿,致使龙丽娟溺死于水中,其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应依法处罚。纵观本案,被告人钟平是成年人,对于在冰面上开车的危险性应当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的后果,而且也确实预见到了危险性的存在,只是在查看冰面情况后,过于自信地认为能够避免危险的发生,而实施了穿越冰面的行为,不是不能预见和不能抗拒。。。龙丽娟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危险的存在应当预见,仍与钟平一同穿越冰面,溺死于车中,亦应负一定的民事责任,鉴于本案的情节,应由死者龙丽娟承担40%的民事责任。货车司机罚款案甲在黑暗中驾驶自己的卡车,尾灯不亮,一辆巡逻的警车拦住他,要对他处以罚款。为了保证后面来车的安全,一名警察就在公路上放置了一个发红光的手电筒,警察命令甲将车开到一个加油站,警车将跟在后面,保护这辆尾灯不亮的卡车。在甲开车之前,警察把手电筒从路上捡回来,但就在这时,这辆尾灯不亮的卡车就被其他卡车撞上了,并使那辆卡车上的乘客受了致命的伤害。(六)客观附随情状犯罪的时间:刑法第434条战时自伤罪(“战时”);刑法第341条非法狩猎罪(“禁渔期”)犯罪的地点:刑法第444条遗弃伤病军人罪(“在战场上”);刑法第341条非法狩猎罪(“禁渔区”)三、主观的构成要件(一)故意(构成要件故意)(二)目的(特殊的主观构成要件要素)(一)故意刑法第14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的两个因素:(1)认识因素:对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具有认识(缺乏认识
错误论)(2)意志因素: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故意的认识因素:客观的构成要件(一)行为(二)行为主体(三)行为客体(四)结果(五)因果关系与客观归责(六)客观附随情状3.直接故意(1)定义: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认识因素:对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区分描述性构成要件要素与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3)意志因素:行为人积极追求实现客观构成要件。4.间接故意(1)定义: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2)认识因素:对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3)意志因素:放任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为了追求某种犯罪结果而对同一对象可能造成的另一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对某一对象实施犯罪行为时,放任对另一对象造成危害结果)突发性犯罪中不计后果放任某种严重危害结果的发生。(二)目的直接故意中的犯罪目的与目的犯中的目的。目的犯的两种类型法定的目的犯:刑法第152条第1款走私淫秽物品罪:以牟利或者传播为目的,走私淫秽的影片、录像带、录音带、图片、书刊或者其他淫秽物品的。。。非法定的目的犯:刑法第170条伪造货币罪:伪造货币的。。。四、混合的构成要件:罪量(一)罪量概述罪量的体系性地位构成要件说可罚的违法性说客观处罚条件说超过的客观要素说客观处罚条件德国刑法第283条前5款规定了欺诈破产罪的罪状与法定刑,其第6款规定:“行为人仅在停止支付,或就其财产宣告破产程序或宣告破产的申请因缺乏破产人财产而被驳回时,始可处罚。”日本刑法第197条第2款(事前受贿罪)规定:“即将成为公务员的人,就其将要担任的职务,接受请托,收受、索要或者约定贿赂,在就任公务员的场合,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2.罪量产生的根源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立法定性、司法定量我国:司法与行政双重制裁体系(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政策的意义天价葡萄案2003年8月,4名外地来京民工,进入北京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葡萄研究园内偷摘葡萄约47斤。殊不知此葡萄系科研新品种,民工的行为导致研究所研究数据断裂。北京物价部门对被偷的葡萄评估金额为1.122万元。此后,4名民工中除一人年仅16周岁且“情节显著轻微”被拘留外,其余三人被批捕。一时间,4名馋嘴民工成了新闻人物。由于民工偷吃“天价葡萄”案情比较特殊,司法也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该案审查起诉期间,由于存在较大争议,公诉机关将此案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侦查机关听取专家等各方意见,决定对葡萄价格进行重新鉴定。鉴定机关按照“市场法”对葡萄价格的鉴定结论为376元。2005年2月21日,3名民工已先后收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决定不起诉书。自此,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天价葡萄案”终于尘埃落定。沈某某盗窃案2002年12月2日晚12时许,被告人沈某某在某市高明区“皇家银海大酒店"3614房与潘某某进行完卖淫嫖娼准备离开时,乘潘不备,顺手将潘放在床头柜上的嫖资及一只“伯爵牌”18K黄金石圈满天星G2连带男装手表拿走,后藏匿于其租住的某市某区荷城甘泉街90号二楼的灶台内。次日上午,潘某某醒后发现自己的手表不见,怀疑系沈所为,便通过他人约见了沈某某。潘询问沈是否拿了他的手表,并对沈称:该表不值什么钱,但对自己的意义很大,如果沈退还,自己愿意送2000元给沈。沈某某坚决否认自己拿走了该表。潘某某报案后,公安机关遂将已收拾好行李(手表仍在灶台内,被告人未予携带或藏人行李中)准备离开某市的沈某某羁押。沈某某在被羁押期间供述了自己拿走潘手表的事实及该手表的藏匿地点,公安人员据此起获了此手表,并返还给被害人。另经查明,在讯问中,沈某某一直不能准确说出所盗手表的牌号、型号等具体特征,并认为该表只值六七百元;拿走潘的手表是因为性交易中潘行为粗暴,自己为了发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522-13:2024 EN-FR Electrical relays - Tests and measurements - Part 13: Corrosive atmospheres due to sulfur impact
- 【正版授权】 IEC 62309:2024 EN-FR Dependability of new products containing reused parts and life-extended products
- 2025-2030年中国降血脂药行业运营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银矿石市场运行动态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铝合金防火门窗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钢构件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远洋渔轮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轿车悬架弹簧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美体塑身衣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绣花机市场运行动态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快手申诉文本
- 现金调拨系统操作手册教学课件
- 学校物业管理宿舍管理方案995
- PFMEA-失效模式分析案例
- 荔枝依旧年年红
- SMT贴片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加坡公司法-英文版
- 第五版-FMEA-新版FMEA【第五版】
- 口腔修复学第三章牙体缺损的修复
- 建设部环卫劳动定额
- 2023年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