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中国)。题干材料“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说的是分封制,柳宗元认为,西周分封的诸侯遍布各地,可以起到拱卫王室、镇守地方的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C项正确;分封制实行后,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所以等级秩序是分封制的产物,不能说是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排除B项;西周尚没有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2.下面为西汉时期几位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帝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自汉武帝开始,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在太学中教习儒家经典,说明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西汉选官有察举、征辟、太学中选拔等多种方式,且表格信息不能反映入仕途径的选择,排除B项;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秦朝“焚书坑儒”就结束了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洪州是中唐以后的新兴城市,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凡岭南货物,多从广州越大庾岭取水道至洪州,再由此沿江而东,运往各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洪州的兴起直接受大运河航运的影响 B.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洪州是著名的手工业中心〖答案〗A〖解析〗大运河航线不经过洪州,A项符合题意;洪州的发展说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当时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C项;洪州窑瓷器较为著名,排除D项。故选A项。4.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屈辱。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和平达一百一十七年。辽于订盟后,大举汉化,内政进步甚速。这说明,澶渊之盟()A.有利于宋辽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 B.导致北宋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C.使辽国的统治中心移到黄河流域 D.致使辽军事实力增长超过北宋〖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宋辽实现百余年的和平,这有利于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A项正确;北宋“强干弱枝”是其政治体制所致,与和议无关,排除B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辽国军事实力本就在宋朝之上,排除D项。故选A项。
5.晚明学术四杰中,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进化史观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表明我国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A.奠定了民主革命基础 B.包含向近代转型的因素C.是西学东渐进程的产物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等晚明学术四杰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突破传统,其擅长实证研究、提出新的国家概念、阐明进化史观和开辟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等,表明明清时期我国包含了向近代转型的某些因素,B项正确;明清时期的思想没有脱离传统和儒家经世致用的观念,不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排除A项;是西学东渐进程的产物与徐光启的研究发生在西学东渐之前等不符,排除C项;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6.孙中山指出,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在此,孙中山()A.指出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B.认为义和团成员盲目排外C.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可知,孙中山肯定了义和团的自信和勇敢,称赞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对义和团的肯定和赞扬,而非批判,排除AB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对义和团的评价,没有体现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7.据记载,1917年,江苏常州已出现“文明结婚”(也称“新式结婚”)。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穿礼服、披白色长纱,教堂证婚,礼仪从简。这种现象说明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新式婚俗成为主导潮流C.删繁就简文明之风盛行 D.婚俗受到西方风俗礼仪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近代中国常州地区出现新式婚礼。结合所学可知,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因此材料中的西装革履、白色长纱礼服、教堂证婚、礼仪从简反映了西方风俗对中国婚俗的影响。D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是指政治方面,而材料是社会习俗,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当时已经出现的新式的婚礼,但传统的婚礼仍然是主流,排除B项;删繁就简的婚礼出现,但并不是主流,因此不能得出盛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8.“战时国际法规对于投降的士兵应该给予战俘的特殊待遇,保护其生命安全,但这是指的穿军服,经过训练,并有指挥官管辖的战斗员而已。而日军攻占南京时,卫戍司令唐生智逃脱,神州士兵脱掉军衣步入安全区成为便衣兵,日军将他们团体处刑是正当的,为了搜索他们,日军才误杀平民。”对材料观点的四种解读中正确的是()A.日军攻占南京后遵守了国际法 B.南京卫戍部队抗战不力C.投降的中国士兵违反了国际法 D.无耻地为大屠杀作辩护〖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材料中将日军屠杀中国军民解读为搜索便衣兵而误杀平民,这混淆了史实,是对大屠杀无耻辩护,D项正确;日军攻占南京后大肆屠杀中国军民,没有遵守国际法,排除A项;材料是对日军大屠杀的无耻辩护,并不能体现南京卫戍部队抗战不力,排除B狭隘观念;投降的中国士兵并没有违反国际法,排除C项。故选D项。9.1965—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总结出工厂与公社结合的新模式,主要内容为“厂社结合,工农并举,两种所有,分别核算,互相支援,等价交换,大庆大寨,共同发展”。当时,总结和推广这一新模式的意图是()A.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消除城乡社会发展的鸿沟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D.探索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65—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总结出工厂与公社结合的新模式。”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65年10月开始,先是在西南三省,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厂社结合”是在“三五计划”的重心由解决吃穿用问题向三线建设转变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理想化的工农结合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探索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径,D项正确;“克服弊端”表述过于绝对,且总结和推广这一新模式的意图并非是减少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排除A项;“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总结和推广“厂社结合”新模式的意图是协调工农关系,并非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10.公元前241年,西西里省成立,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一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同时还设立了专门审理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西西里省的设立A.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B.提供治理地方经验C.推动罗马民主发展 D.巩固罗马帝国统治〖答案〗B〖解析〗〖祥解〗材料体现的是西西里省在治理方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如“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一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说明的是西西里省的设立提供了治理地方的经验,B项正确;材料与权力的制约平衡无关,排除A项;罗马属于奴隶主专制社会,排除C项;此时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所在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B.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大学主要是为教会服务的,即“国际性”(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随着宗教改革的展开,欧洲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纷纷崛起,政治和宗教活动逐渐分离,大学从为教会服务转向为世俗国家服务,D项正确;文艺复兴主要影响社会上层,宗教改革的影响遍及中下层,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世俗教育发展而非人文主义的影响,排除B项;随着大学世俗化,其内容更加多元化,而非丧失学术自由,排除C项。故选D项。12.《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A.推动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C.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D.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这场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3.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说明()A.人口迁移导致疾病的全球性传播 B.传染病造成了大量原住民的死亡C.传染病造成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D.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1800年(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据材料可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后出现的现象,表明人口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全球性传播,A项正确;B项为表象,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原住民大量死亡不等于原有社会解体,排除C项;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很多代表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这一主张()A.使中央政府的司法权力得到加强 B.有效解决了南北方的矛盾C.与美国的民主传统密切相关 D.反映了美国加强中央权力的诉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787年(美国)。据材料“很多代表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可知,很多代表主张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威,体现了美国加强中央权力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而并未提及司法权力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南北方的矛盾,排除B项;这一主张与美国的民主传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些举措A.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B.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C.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D.进一步弱化了农业地位〖答案〗C〖解析〗由材料“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挂钩,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苏联政府在生产方面的灵活调整,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C项正确;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模式,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进一步弱化了农业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认为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瓦解,出现两个平行对立,彼此隔绝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相互合作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市场。这反映了()A.美苏对抗的重点在经济领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C.冷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D.苏联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世界的理论,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这是冷战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美苏对抗的重点不局限于经济领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涉及苏联战后经济恢复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盖宋室君臣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权重,故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材料二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答案〗(1)措施:路设诸司互相牵制;以中央文官出任地方长官;州设通判分权;废节度使制;收缴各州赋税;将地方精兵编入禁军。(2)特点: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意义: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出现,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得出路设诸司互相牵制;据材料“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得出以中央文官出任地方长官;据材料“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得出州设通判分权;从节度使制度分析,得出废节度使制;据所学可知,从财政措施分析,得出收缴各州赋税;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政策分析,得出将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得出三权分立原则;据材料“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得出人民主权原则。意义:据材料“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得出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出现,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从对美国稳定和发展分析,得出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答案〗(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认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可知,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根据材料“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可知,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材料“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可知,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认识:根据材料“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植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交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玉米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并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弗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并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有历史学家在评述玉米在世界上传播的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摘编自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历史学家说玉米在世界上传播的“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的原因。〖答案〗(1)特点:地理范围大,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意义更加深远,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交流的种类更丰富,包含动植物、疾病、人种等多个方面;(2)原因:改变了欧洲、亚洲、非洲的粮食生产结构;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解析〗〖祥解〗【小问1】特点:根据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可归纳出地理范围大,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根据材料“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可归纳出意义更加深远,使世界的面貌发生了永久性的变化;从材料中的物种交流来看,交流的种类更丰富,包含动植物、疾病、人种等多个方面。【小问2】原因:根据材料“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弗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可归纳出改变了欧洲、亚洲、非洲的粮食生产结构;根据材料“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可归纳出缓解了粮食供应的压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美国、苏联、中国经济政策简表美国苏俄(苏联)中国自由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干预经济新经济政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新自由主义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选出至少两项经济政策,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简要评析。(要求:主题立意明确;评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干预经济
主题:经济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
评析: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发展生产。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克服了国内的政治危机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目的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总统大胆放弃自由放任政策,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整顿金融、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实行以工代赈等,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并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功,与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民主政治的传统等国情密不可分。综上所述,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
本题为开放试题,还可以选择其他经济政策确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评析。
〖解析〗经济政策:根据材料,选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两项经济政策。主题:结合所学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国家干预经济”两项经济政策都是立足于国情,取得了成效的经济政策,为此确定主题为:经济政策的调整要符合国情。评析:结合所学知识,从两项经济政策面临的背景、政策内容、实施结果等方面加以阐述,并进行评价。最后总结升华。(本题为开放试题,还可以选择其他经济政策确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评析。)广东省汕尾市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 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中国)。题干材料“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说的是分封制,柳宗元认为,西周分封的诸侯遍布各地,可以起到拱卫王室、镇守地方的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C项正确;分封制实行后,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所以等级秩序是分封制的产物,不能说是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排除A项;材料强调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排除B项;西周尚没有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排除D项。故选C项。2.下面为西汉时期几位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整理)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帝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汉元帝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博士弟子50人100人200人1000人3000人7000人A.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C.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答案〗A〖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自汉武帝开始,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迅速增加,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根据董仲舒建议设立太学,在太学中教习儒家经典,说明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西汉选官有察举、征辟、太学中选拔等多种方式,且表格信息不能反映入仕途径的选择,排除B项;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秦朝“焚书坑儒”就结束了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洪州是中唐以后的新兴城市,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凡岭南货物,多从广州越大庾岭取水道至洪州,再由此沿江而东,运往各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洪州的兴起直接受大运河航运的影响 B.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洪州是著名的手工业中心〖答案〗A〖解析〗大运河航线不经过洪州,A项符合题意;洪州的发展说明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排除B项;当时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C项;洪州窑瓷器较为著名,排除D项。故选A项。4.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这次和议,宋的损失虽不算大,却是有宋以来空前未有的屈辱。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保持和平达一百一十七年。辽于订盟后,大举汉化,内政进步甚速。这说明,澶渊之盟()A.有利于宋辽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 B.导致北宋形成强干弱枝的局面C.使辽国的统治中心移到黄河流域 D.致使辽军事实力增长超过北宋〖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使宋辽实现百余年的和平,这有利于边境生产的恢复发展,A项正确;北宋“强干弱枝”是其政治体制所致,与和议无关,排除B项;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辽国军事实力本就在宋朝之上,排除D项。故选A项。
5.晚明学术四杰中,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进化史观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表明我国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A.奠定了民主革命基础 B.包含向近代转型的因素C.是西学东渐进程的产物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等晚明学术四杰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突破传统,其擅长实证研究、提出新的国家概念、阐明进化史观和开辟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等,表明明清时期我国包含了向近代转型的某些因素,B项正确;明清时期的思想没有脱离传统和儒家经世致用的观念,不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基础,排除A项;是西学东渐进程的产物与徐光启的研究发生在西学东渐之前等不符,排除C项;明清之际,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并未发生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6.孙中山指出,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的自信力便完全失去,崇拜外国的心理便一天高过一天。在此,孙中山()A.指出义和团的愚昧落后 B.认为义和团成员盲目排外C.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肯定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可知,孙中山肯定了义和团的自信和勇敢,称赞了义和团的反帝精神,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对义和团的肯定和赞扬,而非批判,排除AB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对义和团的评价,没有体现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7.据记载,1917年,江苏常州已出现“文明结婚”(也称“新式结婚”)。新郎西装革履新娘穿礼服、披白色长纱,教堂证婚,礼仪从简。这种现象说明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近代新式婚俗成为主导潮流C.删繁就简文明之风盛行 D.婚俗受到西方风俗礼仪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近代中国常州地区出现新式婚礼。结合所学可知,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因此材料中的西装革履、白色长纱礼服、教堂证婚、礼仪从简反映了西方风俗对中国婚俗的影响。D项正确;民主共和观念是指政治方面,而材料是社会习俗,排除A项;材料信息反映当时已经出现的新式的婚礼,但传统的婚礼仍然是主流,排除B项;删繁就简的婚礼出现,但并不是主流,因此不能得出盛行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8.“战时国际法规对于投降的士兵应该给予战俘的特殊待遇,保护其生命安全,但这是指的穿军服,经过训练,并有指挥官管辖的战斗员而已。而日军攻占南京时,卫戍司令唐生智逃脱,神州士兵脱掉军衣步入安全区成为便衣兵,日军将他们团体处刑是正当的,为了搜索他们,日军才误杀平民。”对材料观点的四种解读中正确的是()A.日军攻占南京后遵守了国际法 B.南京卫戍部队抗战不力C.投降的中国士兵违反了国际法 D.无耻地为大屠杀作辩护〖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材料中将日军屠杀中国军民解读为搜索便衣兵而误杀平民,这混淆了史实,是对大屠杀无耻辩护,D项正确;日军攻占南京后大肆屠杀中国军民,没有遵守国际法,排除A项;材料是对日军大屠杀的无耻辩护,并不能体现南京卫戍部队抗战不力,排除B狭隘观念;投降的中国士兵并没有违反国际法,排除C项。故选D项。9.1965—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总结出工厂与公社结合的新模式,主要内容为“厂社结合,工农并举,两种所有,分别核算,互相支援,等价交换,大庆大寨,共同发展”。当时,总结和推广这一新模式的意图是()A.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消除城乡社会发展的鸿沟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 D.探索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65—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总结出工厂与公社结合的新模式。”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65年10月开始,先是在西南三省,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厂社结合”是在“三五计划”的重心由解决吃穿用问题向三线建设转变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理想化的工农结合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探索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径,D项正确;“克服弊端”表述过于绝对,且总结和推广这一新模式的意图并非是减少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排除A项;“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总结和推广“厂社结合”新模式的意图是协调工农关系,并非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10.公元前241年,西西里省成立,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一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同时还设立了专门审理控诉行省总督案件的特殊法庭。西西里省的设立A.实现权力制约平衡 B.提供治理地方经验C.推动罗马民主发展 D.巩固罗马帝国统治〖答案〗B〖解析〗〖祥解〗材料体现的是西西里省在治理方面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如“行省总督在财政上只起监督作用”“具体事务由罗马国家派去的财务官负责”“当地居民一般案件的审判权由西西里的城市法庭掌握”,说明的是西西里省的设立提供了治理地方的经验,B项正确;材料与权力的制约平衡无关,排除A项;罗马属于奴隶主专制社会,排除C项;此时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1.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所在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B.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中世纪,大学主要是为教会服务的,即“国际性”(教会凌驾于国家之上)。随着宗教改革的展开,欧洲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纷纷崛起,政治和宗教活动逐渐分离,大学从为教会服务转向为世俗国家服务,D项正确;文艺复兴主要影响社会上层,宗教改革的影响遍及中下层,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世俗教育发展而非人文主义的影响,排除B项;随着大学世俗化,其内容更加多元化,而非丧失学术自由,排除C项。故选D项。12.《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A.推动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C.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D.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C项正确;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这场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3.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说明()A.人口迁移导致疾病的全球性传播 B.传染病造成了大量原住民的死亡C.传染病造成美洲原有社会的解体 D.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00—1800年(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据材料可知,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后出现的现象,表明人口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全球性传播,A项正确;B项为表象,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原住民大量死亡不等于原有社会解体,排除C项;欧洲人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讨论中,很多代表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这一主张()A.使中央政府的司法权力得到加强 B.有效解决了南北方的矛盾C.与美国的民主传统密切相关 D.反映了美国加强中央权力的诉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787年(美国)。据材料“很多代表主张联邦政府享有最高权威,试图在宪法中加入国会有权否决各州立法的条款”,可知,很多代表主张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威,体现了美国加强中央权力的诉求,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而并未提及司法权力状况,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南北方的矛盾,排除B项;这一主张与美国的民主传统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些举措A.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模式 B.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C.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D.进一步弱化了农业地位〖答案〗C〖解析〗由材料“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挂钩,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苏联政府在生产方面的灵活调整,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C项正确;改变了计划经济的模式,选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表述过于绝对,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排除B项;进一步弱化了农业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6.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认为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瓦解,出现两个平行对立,彼此隔绝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相互合作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市场。这反映了()A.美苏对抗的重点在经济领域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C.冷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D.苏联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世界的理论,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这是冷战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美苏对抗的重点不局限于经济领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内容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不涉及苏联战后经济恢复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盖宋室君臣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权重,故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材料二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各自分立,由选民分别选出。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国会没有要求政府辞职的权力,也没有将总统免职的权力;国会不向总统负责,总统也没有解散国会的权力。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摘编自任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论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答案〗(1)措施:路设诸司互相牵制;以中央文官出任地方长官;州设通判分权;废节度使制;收缴各州赋税;将地方精兵编入禁军。(2)特点:三权分立原则;人民主权原则。意义: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出现,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得出路设诸司互相牵制;据材料“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得出以中央文官出任地方长官;据材料“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得出州设通判分权;从节度使制度分析,得出废节度使制;据所学可知,从财政措施分析,得出收缴各州赋税;结合所学知识,从军事政策分析,得出将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美国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得出三权分立原则;据材料“总统只对人民负责,不向国会负责”,得出人民主权原则。意义:据材料“国会与总统彼此独立,没有相互依存关系,更没有从属关系”,得出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出现,维护资产阶级民主;从对美国稳定和发展分析,得出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形成三次现代化高潮:英国工业革命触发了第一次高潮,并在大西洋两岸形成现代化的始发区;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是第二次高潮,它使欧洲核心地区迅速卷入现代化,并且向其他地区强劲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和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但问题在于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每个社会都被简化为在本质上与西方相同的社会。显而易见,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这反过来又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摘编自[英]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标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述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应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2)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识。〖答案〗(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2)认识: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结构而形成的,曾经取得重大成功。但是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和压迫基础上的,并不适合所有的国家和民族。世界上既不存在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抓住两次现代化浪潮的机遇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只有在第三次现代化浪潮时期,领导下才取得了成功。中国式现代化是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从根本上突破了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老路,为世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中国模式。〖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中国)。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封建旧王朝体制下的清政府谋求封建王朝的延续和资本主义的改革。”可知,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世界第二次现代化高潮兴起,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有识之士顺应世界现代化的浪潮,先后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以及君主立宪运动等,探索自强求富、救亡图存、君主立宪的新途径,这是中国在西方现代化浪潮冲击下进行的早期现代化探索,但由于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根据材料“从1911年到1946年,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实现了向资本主义模式的转变,但处于自发的游离状态。”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追求民主共和,民国政府通过立法,开展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明显发展,城市化、商业化以及工农业都有了明显进步;但这一时期的现代化道路举步维艰。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真正的全球性浪潮,世界一切地区几乎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现代化潮流。”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性现代化浪潮出现,国民政府专制独裁,民主政治进程受阻,虽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但忙于内战,收效甚微,直至中断;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选择了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非资本主义现代化。”可知,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始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根据材料“1979年后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找到了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发展方式。”可知,1979年后,中国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解放和发展现代生产力,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内政外交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实现了现代化模式的根本转变,找到了一条顺应全球发展潮流、兼采各国发展所长、发挥自身独有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叶至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认识:根据材料“各国根据其发展阶段的不同水平,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注定要像西方一样,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按照这种思维,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式现代化道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现代化道路,是基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路径以及特定的阶级阶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费服务合同模板
- 搭简易钢架棚合同范例
- 养鸡养殖服务合同范例
- 健康礼品合同范例
- 安全事故合同范例
- 平房租房住房合同模板
- 承包道路绿化养护合同范例
- 店铺更换门窗合同范例
- 清洁管道服务合同范例
- 工程报价咨询合同范例
- GB/T 5237.1-2017铝合金建筑型材第1部分:基材
- GB/T 26121-2010可曲挠橡胶接头
- GB/T 25497-2010吸气剂气体吸放性能测试方法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9章 工业绿地规划
- 高中思想政治课选择性必修2《法律与生活》教材使用建议与典型课例研究课件
- 数学的发展历史课件
- 外来人员入厂安全告知书
- DB22-T 5036-2020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程序标准-(高清正版)
- 工程监理聘用合同(一)
- 写作指导:顺叙倒叙插叙课件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息技术-4网络信息辨真伪》优质课件-26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