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师版)九年化学上册讲义_第1页
2.2.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师版)九年化学上册讲义_第2页
2.2.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师版)九年化学上册讲义_第3页
2.2.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师版)九年化学上册讲义_第4页
2.2.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师版)九年化学上册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第2节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识知识导航知识精讲知识精讲知识点0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

(4)固态CO2又叫干冰。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

【即学即练1】下列有关CO2的实验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A. B. C. D.【答案】【解析】A、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产的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B、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D、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故选:D。知识点0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如图所示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通过分析该实验的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两点性质: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②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但不是所有物质,有些物质如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二氧化碳+水碳酸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碳酸水+二氧化碳

(3)CO2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常利用此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OH)2+CO2→CaCO3↓+H2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注意:=1\*GB3①把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时,会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碳酸。盐酸、稀硫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GB3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GB3③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CaCO3(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即学即练2】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此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此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D.此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A、可用导管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此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浑浊,此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此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中实验,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这是化学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即学即练3】向空矿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盖紧瓶盖,迅速来回摇晃矿泉水瓶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 B.该实验中矿泉水瓶变瘪现象不够明显 C.若倒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更明显 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CO2,故A正确;B、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塑料瓶变瘪的现象也不明显,故B正确;C、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仅有0.03%,所以加入较多的澄清石灰水,实验现象也不明显,故C错误;D、迅速摇晃矿泉水瓶可以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故D正确。故选:C。【即学即练4】如图,在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容器中有一支燃着的蜡烛,现用一只杯子将蜡烛罩住,猜想一下,杯子内会有什么现象发生()A.蜡烛燃烧不变,液面不变 B.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下降 C.蜡烛燃烧更旺,液面上升 D.火焰逐渐熄灭,液面上升【答案】D【解析】随着蜡烛的燃烧,杯子中的氧气越来越少,蜡烛的火焰会逐渐熄灭;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杯子内的气压减小,水就会进入杯子,液面上升;故选:D。知识点03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1、用途(1)气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制汽水、作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等。

(2)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用作①制冷剂,②形成人工云雾(舞台上),③人工降雨。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及对策:(1)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它们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由于一些天灾和乱砍滥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和草原绿地却在不断消失,从而导致碳氧循环不平衡,致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2)温室效应的危害:①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会被淹没;②地球表面的水分蒸发,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3)防治措施:①减少煤、石油等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等。②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提倡种草种花增加绿化面积等。3、空气中CO2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能说CO2是空气污染物,一般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大约在0.03%左右。

4、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保持不变及人类的生存、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即学即练5】“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D.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答案】A【解析】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循环,说法错误;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C、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故均发生了化学变化,说法正确;D、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说法正确;故选:A。知识点04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对人体的影响1%感到气闷、头昏、心悸45%感到气闷、头痛、眩晕6%以上是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即学即练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B.二氧化碳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B【详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为弱酸,不能引发酸雨,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能吸收大量的热,使水蒸气凝结,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制作碳酸饮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性质,说法错误;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说法错误。故选:B。知识点05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特点多变一一变多举例磷﹢氧气五氧化二磷过氧化氢水+氧气【即学即练7】下列四个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

镁+氧气→点燃氧化镁

C.

碳酸→水+二氧化碳

D.

铁+稀盐酸→氯化亚铁+氢气【答案】C【解析】A.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考查二氧化碳性质与用途关系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B.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解析】A.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碳酸饮料,故正确;B.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故正确;C.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没有毒,故错误;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大气中CO2的主要消耗途径,故正确.故选C.2.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器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答案】B【解析】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错误;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故正确;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和水在叶绿素和太阳能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可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用作气体肥料,故错误。故选B。考法02考查二氧化碳性质探究实验1.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①试管内液面上升;②试管内溶液变红;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④试管内溶液变蓝;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⑤【答案】A【解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故①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②正确。故选:A。2.我们曾经做过以下一组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④CO2不支持燃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①对比试验1、2,无法得到CO2密度比空气密度的比较,故①错误;②对比试验1、2,干石蕊花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红色,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石蕊变红,故②正确;③由试验1证明CO2不能使干石蕊纸花变色,故③正确;④对比试验1、2,不能得到CO2不支持燃烧,故④错误。故选:B。考法03考查二氧化碳与自然、环境关系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蓝色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不支持一般物质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溶液变为红色,故错误。B、化石燃料是目前重要的燃料,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故错误。C、二氧化碳不支持一般物质的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故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人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地方会因窒息而死亡,因此人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先要进行灯火实验,并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故错误。故选:C。考法04考查反应类型的判别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B.硫+氢气硫化氢 C.氧化汞汞+氧气 D.氧气+红磷五氧化二磷【答案】D【解析】A、生成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A错误;B、是化合反应,但是没有氧参加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B错误;C、氧化汞汞+氧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中含有氧气,所以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反应物为红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D。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当我们打开汽水或啤酒瓶时,会看到有气体冒出,这种气体()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答案】B【详解】汽水或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当打开瓶盖时,压强减少,气体的溶解度变低所以二氧化碳气体冒出,B选项正确。故选B。2.向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答案】B【详解】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故选B。3.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氢氧化钙)抹墙,墙壁逐渐变得又白又硬的原因是()A.石灰浆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碳酸钙B.石灰浆跟水反应生成碳酸钙C.石灰浆的水分日渐蒸发D.石灰浆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答案】D【详解】石灰浆的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可以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白色固体碳酸钙,D选项正确。故选D。4.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过氧化氢水+氧气 B.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C.镁+氧气氧化镁 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答案】A【详解】分解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总结为“一变多”,过氧化氢水+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是分解反应,A选项正确;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应,B选项错误。镁+氧气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不是分解反应,C选项错误;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D选项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①可以助燃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答案】A详解】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错误;②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浑浊现象,正确;③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可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中有少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错误;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正确;故选A。6.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化合反应,后者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铁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在空气中燃烧B.过氧化氢分解;硫在氧气中燃烧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加热氯酸钾分解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汞在空气中加热【答案】C【解析】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化合反应;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属于分解反应;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合反应。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加热氯酸钾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属于分解反应。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汞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汞,属于化合反应。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A.④比①先红,②、③不变红B.①比④先红,②、③不变红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②、③不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红。故选A。8.请回忆老师做的“倾倒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结合图回答问题。甲、乙两名同学共同收集满两瓶质量相等的二氧化碳,并分别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a.甲同学用图A所示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b.乙同学用图B所示方式向烧杯中倾倒足够的二氧化碳,观察到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分析:甲、乙两名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乙同学直接将二氧化碳倾倒在火焰上方,由于蜡烛燃烧________,使二氧化碳的温度________,密度________,无法进入烧杯。【答案】①.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②.倾倒二氧化碳时是否用玻璃片遮挡③.放热④.升高⑤.变小【详解】(1)甲倾倒二氧化碳时由于玻璃片存在,二氧化碳沿着容器壁慢慢流到底部,使最下层蜡烛先接触到二氧化碳而熄灭,而后二氧化碳由下而上充满烧杯,上面蜡烛也慢慢熄灭,所以能观察到: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2)观察图可知甲、乙两名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不同点在于:倾倒二氧化碳时是否用玻璃片遮挡;由于蜡烛燃烧放热,使得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往火焰上面运动,二氧化碳不能和火焰接触,从而蜡烛不会熄灭,所以(3)放热;(4)升高;(5)变小。9.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原因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加热这红色液体,又褪为________色,原因是:(用反应方程式表示)。【答案】红;;紫;【解析】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反应方程式为:,加热这红色液体,碳酸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石蕊又会恢复原来的紫色,方程式为:。故答案为:红,,紫色。题组B能力提升练1.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

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

C.

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也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答案】D【解析】A、实验将观察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A不符合题意;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不明显,移开玻璃片,更有利于二氧化碳下降进入到烧杯中,B不符合题意;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着火点属于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会因为加入二氧化碳而改变,C不符合题意;D、去掉烧杯中的1支蜡烛,烧杯与蜡烛的位置比集气瓶的位置低,烧杯中的蜡烛会熄灭,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的结论,D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功能,如收集、洗涤、贮存气体等,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

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B.

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C.

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D.

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气体应从b端进入【答案】D【解析】A、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故说法不符合题意;B、气体从b端进入集气,相当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故说法不符合题意;C、将此装置倒置后,气体从a端进入集气,空气从b端被排出,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说法不符合题意;D、装置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因为气体的密度比水小,因此气体应从a端进入,故说法符合题意。3.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C.

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D.

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答案】B【解析】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A、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符合题意;B、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长颈漏斗的下端有气泡冒出,故符合题意;C、滴入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二氧化碳的体积减少,瓶内压强变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故不符合题意;D、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故不符合题意.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①产生的现象是;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澄清石灰水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答案】(1)①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试管内液体变成红色;②二氧化碳+水→碳酸。(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气体进入气球,使气球膨胀。【解析】(1)①甲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轻轻振荡试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由于气体减少,压强减小,试管内液面会上升。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二氧化碳+水→碳酸。(2)澄清石灰水滴入烧瓶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气体进入气球,使气球膨胀。故答案为:(1)①试管内液面上升,同时试管内液体变成红色;②二氧化碳+水→碳酸;(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使烧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气体进入气球,使气球膨胀。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如下实验来探究和验证CO2的部分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实验一:探究CO2能否与水发生反应?【设计实验】分别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表实验:序号①②③④实验示意图实验现象紫花变红紫花紫花不变色紫花变红【分析讨论】实验④中紫花变红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论】依据实验①~④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实验二:验证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1向充满CO2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盖紧瓶盖,上下振动软质塑料瓶塑料瓶变瘪C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方案2向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适量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产生【反思交流】小明指出根据上述方案1中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CO2一定与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可能是。【拓展应用】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某种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或验证的方法来证明反应的发生。【答案】【分析讨论】CO2+H2O=H2CO3【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酸【方案设计】白色沉淀【反思交流】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能使软塑料瓶变瘪。【拓展应用】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实验一:【分析讨论】实验④中喷了水后的紫色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填:CO2+H2O=H2CO3;【实验结论】依据实验①~④的现象可知,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且生成一种酸,故填: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实验二:【方案设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填:白色沉淀;【反思交流】向软塑料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或溶于水也能使软塑料瓶变瘪,故填: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也能使软塑料瓶变瘪;【拓展应用】验证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通过检验某种反应物的消失或减少或验证有新物质产生,故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题组C培优拔尖练1.“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结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C.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用途:CO2可用于制冷、灭火等;CO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答案】D【解析】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即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B、CO2能溶于水,且部分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所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燃烧,选项B不符合题意;C、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选项C不符合题意;D、CO2可用于制冷、灭火,还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具有可燃性,可做气体燃料,选项D符合题意。2.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收集并检验CO2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C.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D.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答案】A【解析】A、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故A符合题意;B、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液封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故B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所以丙图装置可以测量CO2的体积,植物油是为了防止CO2气体溶于水,故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丁图中为了检验CO2,滴入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故D不符合题意。3.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向充满CO2的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C.关闭K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D.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答案】B【解析】A、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变浑浊,不符合题意;B、反应消耗二氧化碳,锥形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下端进入锥形瓶,使装置内气压最终与大气压相等,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会上升,符合题意;C、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下端进入锥形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