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_第1页
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_第2页
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_第3页
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_第4页
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某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讨论院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名目第一章总则其次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三章旅游规划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七章巡游设施规划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九章植被规划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十一章经济进展引导规划第十二章分期进展规划第十三章实施措施其次部分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其次章景区基本概况一、自然及资源条件二、历史沿革三、社会经济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一、景观资源概况二、景观资源评价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一、规划依据二、规划参考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五、规划期限六、性质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一、总体布局二、景点规划第六章旅游规划一、景区旅游业进展背景分析二、景区旅游进展现状三、旅游市场开拓四、巡游路线组织五、旅游环境容量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一、土地资源分析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三、土地利用原则四、土地利用安排五、景区用地平衡表第八章专项规划一、保护培育规划二、典型景观规划三、巡游设施规划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五、植被规划六、基础工程规划七、经济进展引导规划八、分期进展规划第九章实施措施第三部分图件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巡游设施规划图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进展规划图正文第一章总则第1条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批复》为依据,是对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的深化,是西山景区范围内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在西山景区内进行各项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太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本规划。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4年)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999年)5、《太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实施细则》(1988年)6、《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1986年)7、《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8、《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第3条规划参考1、《吴县市沿太湖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2000年)2、《吴县市市域规划》(1996年)3、《苏州市西山镇镇区总体规划》(2000年)4、《吴县太湖西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996年)5、《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规划》(1987年)第4条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1、规划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2、规划指导思想(1)连续与强化西山镇镇区总体规划思路,尊重与听从太湖风景名胜区规划的总体要求。突出西山山水萦抱、茶香果绿的自然景观特色和乡韵深厚、古村名宅众多的吴地山乡地域特色,使西山景区真正成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沿湖重要景区。(2)以进展旅游为契机,兼顾风景区的功能,满意人们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的多方面的需求,创建一个供国内外游客赏花撷果、湖滨休闲、古村民俗巡游、科技农业观光于一体的风景巡游区。(3)在切实保护、恢复风景名胜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风景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加强地被植物和植物景观培育,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巡游体系。(4)坚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近期、中期与远期相结合,并强调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5)可持续地利用和开发景区资源。第5条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1、规划范围西山及属西山的太湖诸岛及四周部分水面均属景区。景区面积为235.4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82.36平方公里,水面153.12平方公里)。2、外围保护地带范围西山岛四周除景区范围外,太湖水面均属外围保护地带。第6条规划期限本规划为至二十一世纪中叶的长远规划,简略分为近、中、远三个建设时段,其中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5—10年。第7条规划性质以自然群岛风光、古村落风貌和吴越文化为景观特色,适宜开展巡游观光、尝果品茗、自然保护科普与水上活动、休闲度假的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其次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第8条总体布局依据西山景区现状资源特点和周边用地条件,规划布局为田园农业观光区、驾浮名胜巡游区、消夏湾民俗巡游区、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及太湖风情观光区六个子景区。每个子景区由若干个景点组成,每个景点又包含若干个子景点。第9条田园农业观光区规划要点规划主要景点4处,即农业高科技观光园、天皇荡休闲垂钓中心、地质公园及鹿村稻浪。◆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农业高科技观光园中的“稻香果绿”景观。1、农业高科技观光园位于渡渚天皇荡边,占地约600亩,分为设施疏散园、蝴蝶兰花园、珍奇瓜果园、鱼菜共生园、新果精品园及功能服务区,规划中可建议其适当增加部分休闲巡游设施,以便利游客参观之余进行休闲游憩活动。2、天皇荡休闲垂钓中心位于北庄村的荡田渔塘区,建休闲垂钓中心,设置休闲设施,成为一处以“渔乐”为主题的休闲娱乐景点。3、地质公园在辛村与鹿村交界之处,建地质公园。园内结合地质地貌,建一处地质博物馆,以陈设、展现不同时代地质特征的化石、岩石标本为主;结合文字介绍,发挥科普教育意义,并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鹿村稻浪利用现有大片稻田,恢复鹿村稻浪古景,结合道路群几块场地,建农家菜馆,烧烤场等餐饮休闲服务设施,使游客能体验“回归田园”的农家风情。第10条驾浮名胜巡游区规划要点规划主要景点8处,即梅园、古樟园、包山禅寺、林屋洞、罗汉寺、石公山、镇夏古镇及赏湖翠房。◆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林屋洞中的“林屋晚烟”及石公山中的“石公秋月”景观。1、梅园为古时景观鸡笼梅雪所在地,现已建成公园,规划中可选择观景佳处增景亭,供游客赏梅景。2、古樟园园内因有宋元两棵古樟而得名,规划中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增加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园内植被景观,以增加景点吸引力。3、包山禅寺古刹包山寺为西山岛上规模最大的一座寺院,位于梅益村包山坞,四周林木葱郁、青山如黛,宜对寺院内部的附房建筑进一步完善,对局部场地的铺装,绿化进一步细化。4、林屋洞林屋洞景点位于西山龙洞山,规划中除完善景点内部环境以外,还应对景点外部环境进行统一规划,形成西山地方传统特色商业街,为林屋洞制造别具传统韵味的整体氛围。5、罗汉寺座落于秉场村罗汉山坞,寺庙虽小,却占尽山林优势。规划中应加强巡游道的建设和其它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对寺前两棵明代古樟进行重点保护。6、石公山石公山面临太湖,自然风光绝好。规划中应以保护为主,对植被进行适当调整。7、镇夏古镇依托古镇区的人文风情及自然风貌,适当增设镇区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品质。8、赏湖翠房在景区的东南部山坡上可建一组仿古建筑,观太湖的秀丽风光。第11条消夏湾民俗巡游区规划要点以消夏湾为中心,实行“退田还湖”措施,恢复消夏湾古貌,围绕明湾、东西蔡三个古村的景观资源开发景点,规划主要景点9处,即消夏离宫、明湾古村、烽火连城、荷莲碧秀楼、东西蔡古村、消夏渔枋、祭祀园、太湖水寨及观音园。◆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明湾古村的“明湾探古”及消夏渔舫的“消夏渔歌”景观。1、消夏离宫为规划新景点,位于消夏湾东南岸。依山错落布置一组小型古建筑群,既可观景休闲、住宿,又可自成一景,临水处可建水上音乐台,游客可以观看民俗歌舞表演,观赏古代歌舞音乐。2、明湾古村明湾村位于大明湾,村落依山傍水,布局精致讲究,规划中把古民居建筑群修旧如旧,整理入口水池广场,恢复明月寺古时盛景,保护明建码头和画眉池,使周围环境与古迹相协调。在原有基础上有选择地改建部分民宅作为餐馆、茶肆、酒楼、客栈等餐饮休闲服务设施,吸引游客游赏和逗留。3、烽火连城位于西山东南部山脊,北起黄家堡,沿山脊南行,后分为二支,一支至消夏宫,另一支连续向南至潜龙岭,再分二支,一支至大明湾,另一支向东至小明湾。规划城墙每隔300~400米设一座烽火台,走势起伏,造型生动,四周皆可观赏与被观赏,成为区域性标志,兼有交通功能。4、荷莲碧秀楼为规划景点,通过退田还湖,遍植荷花、莲藕、莼菜、芡实、鲜菱、茭白,饲养各种鱼类等水生植物,恢复消夏荷湾古时胜景,使这里水草丰富,引来鸳鸯、野鸭、雁鹅等水禽来此栖息。临水建一观景茶楼,游客可品茗观荷,意趣无穷。5、东西蔡古村位于缥缈峰南麓,修缮春熙堂、爱日堂、芥舟园等古宅,逐步对外开放,保护村中东西向古街的金山条石匍地和古树,增加古村古韵。6、消夏渔枋为规划景点,临湖而建,除了供游客观景之外,还具有茶社、餐饮和游船码头等服务功能,让游客游赏之中领会消夏渔歌风情。7、祭祀园位于祭山,结合古时遗风,在此规划祭祀公园,定期举办庙会、祭祀等当地渔民的民俗活动,供游人观看、领会当地民俗民情,设祭水台、庙会阁等子景点。8、太湖水寨为规划景点,支配在圻村半岛,种植芦苇水草,辟一块水面,停靠数只大小渔船,用栈桥与陆地相连,游客可体验渔家生活,品尝太湖特产。9、观音园位于凤凰山的西北部,建一座高88米的观音佛像,周边配以寺庙建筑,建筑风貌与环境相协调,有水路直通此景点。第12条缥缈峰生态游赏区规划要点以缥缈峰主峰为中心,形成以山林植被为主的生态游赏区,规划主要景点8处,即缥缈仙阁、果园小筑、原野生态园、纪念林、果林苑圃、水月坞、万花谷及枫林溢彩阁。◆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缥缈仙阁中的“缥缈晴岚”景观。1、缥缈仙阁位于缥缈主峰,建筑形式古朴,阁中配观光望远镜,以便利游客观四景。2、果园小筑汇合西山代表性果树,包括柑桔,枇杷、杨梅、桃子、青梅、石榴,建开放式果园,游客可现摘观赏,同时建果园小筑等园林建筑及园林小品,满意游客休息、娱乐的需要。3、原野生态园为规划景点,位于野猫洞,生态园建筑采纳山村民居形式,配备各类登山、露营设备,为山村生态巡游基地。4、纪念林供应社会性植树活动,可设重要大事纪念林、名人林、大众林、科普林等。5、果林苑圃位于景区东部,在原无公害果品基地基础上,建大型观光果园,栽种当地特色果品及国内外优良水果品种,供游人采摘品尝。6、水月坞位于缥缈峰西团子岭,这里也是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规划露营森林,在视野开阔处设帐蓬、木屋,可作为露营森林的生态旅游休憩点,进行风筝放飞和篝火晚会等活动;恢复水月寺、水月泉等古时胜迹;在适合动物生长之地饲养野生动物,使这里成为动物的乐园。7、万花谷坞内种植成片杜鹃、山茶、鸢尾、栀子花、六月雪、萱草、桔梗等花草,供游客沿途观赏。8、枫林溢彩阁位于涵村山坞,以秋景观赏为主,坞中满载大片桂花,周围环绕漫山红叶,并于半山置枫林溢彩阁,供游客赏秋景闻桂香。第13条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规划要点规划主要景点15处,即鹿角观涛、治水纪念园、揽湖山廊、野生动物放养园、桔海梨云、堂里古镇、涵村古店铺、东湾古樟群、碧螺茶园、植里古道、绿竹园、金庭古镇、东村古村、山乡秀野台及生肖石。◆此景区中重点突出景点堂里古镇的“古镇遗风”景观。1、鹿角观涛在鹿角咀依山势建远眺亭,修沿湖巡游道以便利到达,使之成为观赏湖景的佳处。2、治水纪念公园结合现有禹王庙,扩充适当范围建治水纪念公园,通过图片陈设、景墙、壁雕等形式介绍先皇尧、舜、禹的典故、传奇,纪念他们治水治国的丰功伟绩。3、揽湖山廊为规划景点,建筑为仿古爬山廊形式,位于平龙山,近可俯瞰甪里山土风情,远可远眺太湖风光。4、野生动物放养园位于石屋顶一带,山不高,水源足,且位置较偏,居民较少,相对独立,沿湖湾建野禽滩,于山坡建鹿苑,远期逐步扩大规模,增加物种,以吸引游客。5、桔海梨云改造部分桔林,栽植梨树,恢复甪里梨云古景,同时形成桔海梨云新景。6、堂里古镇位于西山西部,为西山古镇之一。古镇民居众多,但部分地段原有风貌遭破坏较严重,需要进行恢复。7、涵村古店铺属明代店铺,具有较高的讨论价值。规划修缮建筑,使周边环境与之协调,让游人重温昔日繁华景象。8、碧螺茶园结合生产基地,辟出肯定范围作为开放式茶园,同时建茶舍,供游人采摘、品茗。9、东湾古樟群规划一处古树名木纪念园,结合挂牌、立碑铭示古树的来历及故事,形成一处生态旅游园地。10、植里古道古桥建于清朝,桥边有三株古樟。古道、古桥、古樟、流水、人家构成一幅天然的画卷,保护恢复古景,使周边环境与之协调。11、绿竹园位于里屠坞,竹林中建竹楼、竹亭,供餐饮小憩,同时可加工出售根雕,竹制手工艺品。12、金庭古镇位于西山的东北部,保护古镇区的老街古迹,增设旅游服务设施,完善古镇区旅游品质。13、东村古村位于西山北部,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古村风貌保存较完好的基础上,保护修缮古宅、栖贤巷门、永安桥,东园公祠等古迹,完善古村旅游服务设施。14、山乡秀野台位于貌虎顶视线开敞处,建观景台,既可俯瞰古村风貌,领会山乡风情,又可远眺太湖群岛,饱览湖光山色。15、生肖石位于西山北部环岛路边,形态各异,生动活泼,规划中应对其环境进行整理,使其能更鲜活地展现于游人面前。第14条太湖风情观光区规划要点规划主要景点6处,即石雕园、游船俱乐部、湖滨巡游村、水上游乐岛、湖岛人家及太湖大桥。◆此景区重点突出景点太湖大桥中的“银练碧波”景观。1、石雕园为规划景点,位于渡渚山深思湾,在开山采石处,建石雕园,尽可能削减因开山而造成的视觉污染。2、游船俱乐部在大干山建游船俱乐部,开展摩托艇、帆船、龙舟等活动。3、湖滨巡游村结合横山岛上古迹遗存如盘龙寺、游龙泉、游龙潭和古柏等,开辟巡游景点;搬迁部分居民,建度假别墅、休闲中心,使之成为修身养性之佳境。4、水上游乐岛规划在召山建水上游乐岛,设天然湖滨浴场,建少量休闲服务设施,开展各类水上健身、娱乐活动。5、湖岛人家结合阴山岛上的村舍及古迹遗址,开辟湖岛村落巡游,体验岛上人家风情民俗,修缮恢复明代建筑东狱庙及石碑刻等文物古迹,保护千年古樟。6、太湖大桥由陆地进入西山岛的唯一途径,桥身全长4308米,共180个桥孔,是全国内湖第一长桥,也是进入西山的第一景。规划借此太湖大桥,推出桥岛风光,加强桥岛公园的建设。第三章旅游规划第15条巡游路线组织西山景区巡游路线分为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详见西山景区巡游路线图表3-1、3-2、3-3。1、一日游主要巡游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巡游路线图表1)2、二日游主要巡游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巡游路线图表2)3、三日游主要巡游线路组织方案:(见西山景区巡游路线图表3)第16条旅游环境容量1、景区环境容量分析依据各景点的空间容量分析,进行景区的环境容量猜测。近期游客以一日游为主,选择部分景点,可按现状主要景点的日容量之和计;中期游客以二日游为主,日容量可按主要景点日容量和其他景点日容量的65%计;远期游客以二、三日游为主,日容量按各景点日容量之和计:年容量(人次/年)=全年高峰数(日/年)×高峰日容量(人次/日)+全年一般日数×一般日容量(人次/日)。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第17条土地利用原则1、突出景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点,扩大风景用地。2、保护各类风景游赏用地、林地、水源地。3、综合分析各地块的特色,确定规划功能与性质。4、因地制宜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进展符合景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与结构。第18条土地利用安排1、风景点建设用地风景点建设用地是风景区内向游人开放的、巡游赏景对象集中的用地,是巡游活动得以开展的主要用地区域。规划将田园农业观光区、驾浮名胜巡游区、消夏湾民俗巡游区、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太湖风情观光区的大部分土地规划为风景点建设用地。2、风景保护用地风景保护用地是指独立于景点以外的自然景观、史迹、生态等保护用地,主要以自然景观和生态用地为主。该用地范围内要保护和维持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及功能特征,保护典型而具有示范性的自然综合体,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能力及景区对人为负荷的承载力。规划中将缥缈峰生态游赏区山林中部景点开发较少的区域和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北部湖滨地带以及湖中一些未开发的小岛如大沙山岛、西南湖岛、东南湖岛、小大山岛、小庭山、老鼠山等规划为风景保护用地。3、巡游设施用地巡游设施用地是指直接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于景点之外的旅行巡游接待服务设施用地。包括服务点、游娱文体、疗养保健、购物商贸等设施,直接为游人服务。规划中将镇区西部部分用地划做主要的巡游设施用地,同时,结合现状将镇夏古镇、堂里古镇、石公山景区北部、秉汇村、甪里村以及横山岛的部分用地划为巡游设施用地。4、居民点建设用地居民点建设用地是间接为游人服务而独立设置的用地类型。规划中对散布于景区中的各个居民点实行调控的原则,划定对景区风貌影响较小的区域,使居民点相对集中,以利于景区的管理建设。规划将镇区东部作为主要的居民点建设用地;另外,在镇夏古镇、堂里古镇、秉汇村、秉场村、爱国村、甪里村、横山村、阴山村辟部分用地作为居民点建设用地,作为居民搬迁汇聚用地。5、交通与工程用地交通工程用地是风景区自身需求的对外、内部交通通讯与独立的基础工程用地。景区内道路的建设,要注意与地形地势的结合,同景区景观和环境相协调,在选线时尽量削减对地貌和环境的破坏,不得损坏景物和景观;景区外围道路的建设要与景区风貌相协调,按景观路的要求建设,主要停车场均做成生态型。第19条景区用地平衡表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第20条保护培育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指导思想以保护为前提,协调处理好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之间的有机关系。通过对各类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保育类别和等级,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较为完善的保护培育体系。2、规划原则(1)可持续进展原则;(2)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有机协调原则;(3)突出重点、逐步完善原则;(4)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原则。第21条保护类别、级别与范围的确定1、保护类别保护类别的区分以资源类型和功能特性为依据,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景源和景观,划出肯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在景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代史迹遗址的周围,应划出肯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史迹保护区;对景区内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划出肯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恢复区;对景区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集中地,划出肯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风景巡游区;在景区范围内,对以上各类保育区以外的用地与水面及其他各项用地,均划为进展掌握区。2、保护级别保护级别的划分以景源价值及区域重要性为依据,将重要景物、景源分布的重要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将次要景物、景源及其周边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在景区范围内,将以上各级保护区之外的区域划为三级保护区。3、保护范围依据规划目标和规划原则,综合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两种方法,将西山景区划为以下几大区域:(1)一级自然保护区主要针对西山景区内自然条件优越、人为干扰和破坏较小的山林、湖滨、岛屿等地带,进行范围的划定和保护培育的掌握。针对自然山林植被的保护培育而划定的一级保护区是缥缈峰中部的山林区域;针对湖滨地带的一级保护区是由爱国村到甪里的带状区域;针对岛屿的一级保护区分别是大沙山岛、西南湖岛、东南湖岛、小大山岛、小庭山、老鼠山等。一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共约729.7公顷。(2)二级史迹保护区以古樟园、包山禅寺、罗汉寺为核心,以自然山林背景为依托,形成二级史迹保护区,面积约121.1公顷。(3)一级风景巡游区以一级景源林屋洞、石公山为核心,划定一级风景巡游区,面积约54.1公顷。(4)二级风景巡游区指一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巡游区以外的大部分风景巡游地,包括驾浮名胜巡游区的大部分山林和沿湖地带、消夏湾民俗巡游区的大部分区域、缥缈峰生态游赏区中心山体以外的大部分区域、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的大部分区域、太湖风情观光区面积约3111.2公顷。(5)三级风景巡游区将田园农业观光区的大部分用地、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中爱国村、甪里村的部分区域划为三级风景巡游区,面积约2347.1公顷。(6)风景恢复区将西山东北部遭到开山采石严重破坏的大片山林地区和消夏湾由于围湖造田活动而形成的农田地区划为风景恢复区,面积约1118.7公顷。(7)进展掌握区指景区范围内古镇区东部的镇区用地,面积约754.1公顷。(8)外围保护地带西山岛四周除景区范围外,太湖水面均属外围保护地带。第22条保护内容1、一级自然保护区:是景区内天然景源和景观保存较为完好的区域,在该区域内,对开发行为应做严格限制,掌握游人进入,不得支配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工具及其设施进入。严禁破坏自然植被、山体、湖岸的破坏性建设,可以配置必要的步行巡游和平安防护设施,局部地段可考虑环保型的电动交通工具进入。2、二级史迹保护区:对现存的古迹寺庙园林进行重点保护,同时保护其周边环境,保证保护区景观环境的和谐。可依据旅游进展需要少量支配旅宿设施,但必须限制与其无关的建设,局部地段考虑机动交通工具的进入,但应对其数量进行限制。3、一级风景巡游区:在该区域内,严禁建设与风景无关的设施,不得支配住宿床位,机动交通工具不得进入该区域,停车场应设置在一级巡游区范围之外。4、二级风景巡游区:在该区域内,可进行适度的资源利用行为,适宜支配各种巡游观赏项目,可考虑少量支配旅宿等旅游服务设施,但必须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设,考虑机动交通工具的进入,但应对其数量进行限制,景区交通以电动交通为主。5、三级风景巡游区:结合现状,适度建旅游服务设施,可划出肯定范围作为周边居民回迁用地,但建设必须与风景环境相协调。6、风景恢复区:严禁对其不利的活动,杜绝破坏性的开采,并采纳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对被破坏的山体和植被部分进行恢复;同时,依据景观要求对消夏湾进行退田还湖,恢复消夏湾秀丽湖湾风光。7、进展掌握区:可以准许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可支配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全都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可以支配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但应分别掌握各项建设的规模与内容。8、外围保护地带:太湖水体的保护工作要以《太湖水源保护条例》为依据,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严格掌握新污染源的建立,掌握主要入湖河道污染物排入总量,保持生态环境的协调。第23条保护管理措施1、以立法或政府令形式,保证保育规划的简略实施,使现有景观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2、设立各级风景管理机构,依法加强管理。3、加强对现有居民点的掌握和管理,严禁乱扩、乱建以及破坏风景区的行为。4、加强宣扬力度和惩罚措施,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5、景区内建设严格按规划进行,严防管理人员以牺牲景区利益来谋取私利。第24条核心保护区1、范围为了切实保护西山景区中的各类不行再生性资源和生态敏感区,将西山景区内的一级自然保护区和一级风景巡游区划为核心保护区。规划将该区域确定为保护的重点内容,并落实强制性保护措施。2、保护措施除了遵循一级自然保护区、一级风景巡游区的各项保护要求以外,还应强调以下内容:(1)在核心保护区不能规划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及疗养院(所)等任何与资源保护无关的项目,确有需要恢复一些历史遗迹的,也要经过批准。(2)不得任意建筑各类人造景观,尤其不得任意建立各种开发区和度假区。(3)绝不能在核心保护区推行任何实质性的经营权转让。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第25条规划原则与目标1、保护景观本体及其环境,保持典型景观的永续利用。2、挖掘和合理利用典型景观特征与价值,突出特点,组织适宜的游赏项目与活动。3、妥善处理典型景观与其他景观的关系,发挥其应有作用。第26条规划内容西山景区的典型景观为地质景观、植物景观和建筑景观。1、地质景观规划(1)地质景观规划思想①维护地质遗迹体系及形成条件,保护地质遗迹的各种景物及其形成因素,保护珍稀、独特的地貌遗迹及其存在环境。②遵循自然与科学规律及其成景原理,兼顾地质景观的观赏、科学、历史、保健等价值,有序有度地利用与发挥地质景观的潜力,组织适合地质遗迹的景观特征。(2)地质景观规划要点西山景区的地质遗迹十分丰富,在保护和展现地质珍迹的同时,合理利用地形要素和地景要素,严禁破坏植被及水体。规划在辛村与鹿村交界之处,建地质公园,通过这个载体,对地质构造、岩溶地貌、湖蚀地貌、水动力作用集于一体的太湖西山地质景观,有一个感性熟识,并结合地质景观的观赏、科学、历史、保健等价值,进一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发挥科普教育的重要性。2、植物景观规划(1)植物景观规划思想①维护原生种群和区系,保护古树名木和现有大树,培育地带性树种和特有植物群落。②因境制宜地恢复、提高植被掩盖率,以适地适树的原则扩大林地,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优势,改善景区的生态和环境。③利用和制造多种类型的植物景观和景点,重视植物的科学意义。④植物景观分布应同其他内容的规划分区相互协调,在旅游设施和居民社会用地范围内,应保持肯定比例的高绿地率或高掩盖绿掌握区。(2)植物景观规划要点西山景区典型植物景观有:①位于太湖水岸的湖滨地段的植被,格外是张家湾—涵村—蛇头山—平龙山沿线和消夏湾—石公山—四龙山沿线地段,在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基础上,增加色叶及观果景观植物,以提高水源涵养林的观赏效果,丰富季相变化。规划绿地率大于70%,垂直郁闭度大于0.4,植被主要以色叶乔灌景观林、水生植被景观林、湿地植被景观丛的形式配置。②位于西山丘陵山地的中上部植被,主要以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为主,对于局部地区的单一林相进行改造,体现西山植被的地域性特色。规划绿地率大于80%,其中,由单层同龄林构成,水平郁闭度为0.4~0.7,由复层异龄林构成,垂直郁闭度大于0.4,植被主要以针阔混交景观林、常绿乔灌景观林的形式配置。③位于西山下部山坞、山麓的植被,主要以保护和恢复原有各种经济果林,体现西山植被的地域性特色。规划绿地率大于70%,水平郁闭度为0.4~0.7,植被主要以观果乔灌景观林的形式配置。3、建筑景观规划(1)建筑景观规划思想①应维护一切有价值的原有建筑及其环境,严格保护文物类建筑,恢复特色建筑原有的风貌。②景区的各类新建筑,应听从风景环境的整体需求,不得与大自然争凹凸,在人工与自然协调融合的基础上,制造建筑景观和景点。③建筑布局与相地立基,均应因地制宜,充分顺应和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削减对原有地物与环境的损伤或改造。(2)建筑景观规划要点西山典型建筑景观有古宅名园和传统民居区。①古宅名园:西山景区内现存保护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都是文物保护类建筑。规划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体形、颜色风格,修缮如旧;其周边的建设掌握地带范围内建筑的形式应为坡屋顶,建筑门、窗、墙、屋顶及其它细部必须是西山古镇传统民居的做法。体量宜小不宜大,颜色应以黑、白、灰为主色调,高度为二层,功能应为居住或公共建筑。②传统民居区:金庭、镇夏、堂里古镇和甪里村、东村、明湾村、东西蔡村等古村落都有传统民居区。规划选择相对完整地段加以维修恢复,保持原有空间形式及建筑风格,功能为居住建筑,以“体量小、色调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绿化带”的原则及建筑高度应严格依据“西山古镇高度掌握规划”执行进行规划建设;古村落沿湖河风貌带应保持原有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传统特色,全部该范围内的建筑应为坡屋顶,颜色为黑、白、灰色调,功能以居住及公共建筑为主、门、窗、墙体、屋顶等形式应符合风貌要求。第七章巡游设施规划第27条巡游设施规划原则1、西山景区的游客接待主要以现有大型宾馆、旅馆为依托,并且在环境容量允许和严格防止区域污染的条件下,在各子景区结合当地民居,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适当设置一些巡游服务设施。2、服务设施建筑风格必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尤其是建在镇区以外各子景区的服务设施,应与分区内的景观特色融为一体。3、服务设施与巡游配套,以平安舒适,清洁卫生的优质服务吸引游客。第28条巡游设施配置以西山景区环境容量测算及子景区各景点的分布情况为依据,依据景区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以及景区保护培育规划,科学地配置景区巡游服务设施,其中综合服务设施基地含服务种类多的综合型的度假中心,包含食宿、文化娱乐、医疗保健、金融商务、商场等服务设施。巡游服务设施规划如下:1、田园农业观光区规划主要的巡游设施为:子景区行政管理机构、不同规模和档次的旅馆和宾馆、商店卖品部、公共厕所、医疗保健设施、图片摄影点、餐饮部、野营地、消防设施、停车场、公安保卫站等。结合规划景点天皇荡休闲垂钓中心建一综合服务设施基地。2、缥缈峰生态游赏区规划主要的巡游设施为:子景区行政管理机构、不同规模和档次的旅馆和宾馆、商店卖品部、公共厕所、医疗保健设施、图片摄影点、餐饮部、野营地、消防设施、停车场、公安保卫站、气象站等。该子景区不设置综合服务设施基地。3、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规划主要的巡游设施为:子景区行政管理机构、文化娱乐设施、不同规模和档次的旅馆和宾馆、商店卖品部、公共厕所、医疗保健设施、图片摄影点、餐饮部、金融商务设施、邮电通讯设施、消防设施、旅游码头、停车场、公安保卫站等。在镇区设大型综合服务设施基地。4、驾浮名胜巡游区规划主要的巡游设施为:子景区行政管理机构、文化娱乐设施、不同规模和档次的旅馆和宾馆、商店卖品部、公共厕所、医疗保健设施、图片摄影点、餐饮部、消防设施、旅游码头、停车场、公安保卫站等。结合现有上海总工会疗养院、西山宾馆、银湖宾馆形成3处综合服务设施基地。5、消夏湾民俗巡游区规划主要的巡游设施为:子景区行政管理机构、不同规模和档次的旅馆和宾馆、商店卖品部、公共厕所、医疗保健设施、图片摄影点、餐饮部、消防设施、旅游码头、停车场、公安保卫站等。结合现有明月山庄形成1处综合服务设施基地。6、太湖风情观光区规划主要的巡游设施为:子景区行政管理机构、不同规模和档次的旅馆和宾馆、商店卖品部、公共厕所、医疗保健设施、图片摄影点、餐饮部、消防设施、旅游码头、停车场、公安保卫站等。在横山岛东部迁部分民宅建综合服务设施基地。第29条巡游设施规模测算1、游客人数进展规模猜测猜测近期游人数为50万人;中期为70万人;远期为120万人。2、不同巡游天数游人比例测算,见表3、巡游床位数测算(1)高峰期住宿游客人数猜测设置高峰月游客比例近期为30%,中期为25%,远期为20%。高峰期留宿游客计算公式为:年游人数×高峰期游客占全年比例×(2日游比例×1+3日游比例×2)不同目标年高峰期住宿游客人天数分别为:近期:50×30%(30%×1+5%×2)=6.0万人•天中期:70×25%(45%×1+20%×2)=14.9万人•天远期:120×20%(40%×1+45%×2)=31.2万人•天高峰日住宿游客数为:近期:6.0万人天/60天=1000人中期:14.9万人天/60天=2483人远期:31.2万人天/60天=5200人(2)床位数猜测标准的最佳客房出租率为70~80%,选择80%。近期:1000÷80%=1250(床)中期:2483÷80%=3104(床)远期:5200÷80%=6500(床)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第30条调控规划原则1、严格掌握景区人口规模,建立适合景区特点的社会运行机制和居民点系统。2、依据西山镇总体规划的要求,逐步引导居民向新镇区集中。3、强化绿色产业进展思路,引导淘汰型产业的劳力合理转向及居民生活、生产的良性循环。4、以生态目标为导向,保护和建设综合协调、近期和远期有机连接。第31条人口调控1、调控规划西山景区内平均居住人口密度约为541人/km2,因此,必须实行措施对居民人口进行合理调控,以满意风景区用地的容量要求。人口调控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景区划分为无居民区、居民衰减区、居民掌握区3种类型。(1)无居民区将没有开发景点的山岳林地、湖滨地带、岛屿以及需要进行生态恢复的山林地区规划为无居民区,居住人口密度掌握在0—100人/km2,简略为西山丘陵中部的山林地区;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北部湖滨地带;西山东北部遭到开山采石严重破坏的大片山林地区;一级景源林屋洞、梅园和石公山周边地区以及周边一些小岛。该区域必须严格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培育生态群落。(2)居民衰减区规划将山乡古镇风俗巡游区除新镇区以外部分;驾浮名胜巡游区除镇夏以外大片区域和太湖风情观光区规划为居民衰减区。鉴于西山景区内村落分散、人口较多,在近期内将居民完全迁出有较大难度,因此,应实行引导居民点迁往规划聚居区的措施,将居民逐步集中。以恢复山乡自然面貌。该区域居住人口密度掌握在100—450人/km2。(3)居民掌握区规划将新镇区以及东部大片区域、镇夏古镇区、消夏湾民俗巡游区规划为居民掌握区,该区域一方面必需保证有肯定的居民在此生活,另一方面又要掌握人数增长。依据西山居民现状实际情况,将该区域的居住人口密度掌握在1500-2000人/km2。第32条居民点系统调控从西山景区环境特点动身,居民点分四种类型,分别加以调控,最终景区内容纳居住人口为41199人,景区内搬迁至景区外约2364人,见表1、搬迁型无居民区内的居民点应划为搬迁型,在近期内将村民搬迁聚集到居民聚居区。2、缩小型居民衰减区内的大部分居民点应划为缩小型,实行逐步搬迁的原则,最终将居民完全迁出。3、掌握型在居民掌握区内的大部分居民点以及居民衰减区内的少部分居民点应划为掌握型,严格掌握其进展规模,不得增加民房层数,对居民点建筑的颜色、风格、高度均提出严格要求。4、聚居型在居民掌握区内选择部分对景区景观影响较小的区域划为聚居型居民点,安置从子景区迁出的居民。第九章植被规划第33条植被规划原则1、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坚持可持续进展,增强保护意识,科学、合理、有序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做到立足保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2、以再现自然、改善与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为宗旨,以人与自然共存为目标,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3、依据植被演替规律,通过适地适树途径,规划经济林与风景林相结合,植被生态与风景景观并重的风景经济林体系。4、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的综合功能,突出自然野趣,体现旅游环境的生态性、景观性、游憩性、娱乐性、保健性和文化性。注意与各功能分区的山、林、水相协调,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5、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加强对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的抚育、改造,不断提高景区的景观质量。第34条植被分区及内容依据西山景区地域特点及现有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使景区的植被形成水域涵养林系统、人工改造景观林系统、城镇景观林系统、果园经济林系统、自然生态林系统、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田园生态林系统七个分区。1、水域涵养林系统注意对太湖水岸的生态保护,沿西山局部湖滨地段(张家湾—涵村—蛇头山—平龙山沿线和消夏湾—石公山—四龙山沿线)规划100—800米宽不等的水域涵养林。同时,结合湖滨景点景观设计需求,在林缘增加色叶及观果景观植物,如红枫、盐肤木、乌桕、银杏、桃树等,以提高水源涵养林的观赏效果,丰富季相变化,形成湖滨亮丽的风景线。•植被主要以色叶乔灌景观林、水生植被景观林、湿地植被景观丛的形式配置。2、人工改造景观林系统应避开进行破坏性的建设,以保证整个植被系统的稳定与完整。考虑到原有植被较为单调,缺乏色相和季相变化,可适当作林相改造,丰富植被景观,对局部地段进行植被改造,以满意肯定的景观要求,突出植被景观特色。改造甪里部分桔林,种植成片梨树,恢复甪里梨云古景;改造鹿角嘴、平龙山一带林相,形成色叶乔灌景观林;对凉冒顶以北涵村山坞进行植被改造,形成层林尽染的秋林景观,山坞内满栽大片桂花,周围漫山红叶,树种有枫香、黄连木、重阳木、漆树、榉树、盐肤木等;改造潜龙岭、明湾一带林相,形成观赏乔灌景观林;改造林屋洞、石公山景区林相,形成观赏乔灌景观林。•植被以观赏乔灌景观林、色叶乔灌景观林、观果乔灌景观林的形式配置。3、城镇景观林系统以金庭和镇夏两个镇区的绿化体系为主,形成与西山景区相协调,能反映当地植物文化特色的城镇景观林系统。丰富镇区街景景观,以花灌木为基调树种,使镇区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景观;依据旅游开发及娱乐、休闲的需要,营造自然草地,适当种植乔、灌木,形成开敞的绿色空间。•植被以观赏花灌木景观林、疏林乔灌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4、果园经济林系统主要分布在西山山地中下部的山坞、山麓,果树主要品种有柑桔、板栗、杨梅、枇杷、青梅、桃、银杏、石榴、李、枣、杏等;人工用材林主要有马尾松、国外松、杉木、柏树、香樟等,采纳开放型经营方式,形成将参加、观光相结合的自助式开放果园,增加技术含量,进展具有现代高新技术和优质品种的风景经济林。•植被以观果乔灌景观林的形式配置。5、自然生态林系统位于西山丘陵山地的中上部,是西山景区植被的核心部分,属于原有植被保留相对较完好的区域。该区域主要以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为主,对于局部地区的单一林相进行改造,体现西山植被的地域性特色。•植被以针阔混交景观林、观果乔灌景观林、常绿乔灌景观林、观赏竹类景观林的形式配置。6、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位于西山东北部,处于景区入口地段,由于开山采石,山体和植被破坏严重,该区域着重于山体植被的恢复,停止一切开山采石活动,实现生态系统的重建。针对废弃场的不同地形类型(如平地型、斜坡型、台地形、绝壁型)实行不同的绿化恢复手段,同时结合植被的景观改造,形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植物景观。•植被主要以观赏乔灌景观林、疏林乔灌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7、田园生态林系统保留金庭镇区东部的大片农田,结合农业高科技观光园形成展现古今农业风貌特色的区域。•植被主要以针阔混交景观密林、观赏花灌木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第35条树种规划结合西山景区的乡土树种及植被分区情况,选用以下适合西山景区生长的树种。1、水域涵养林系统:水杉、池杉、合欢、广玉兰、枫杨、雪柳、黄连木、乌桕、及荷花、芦苇、菱莆等水生植物。2、人工改造景观林系统:榉树、泡桐、青桐、枫杨、槭树类、红枫、木槿、夹竹桃、南天竹、紫薇、凌霄、石蒜、石竹、红花酢浆草、萱草、二月兰、常夏石竹、紫露草、地肤、白三叶、金鸡菊、淡竹、紫竹、孝顺竹、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3、城镇景观林系统:香樟、刺槐、合欢、广玉兰、紫穗槐、臭椿、合欢、大叶黄杨、雀舌黄杨、小叶女贞、石楠、海桐和各类绣线菊、小檗、夹竹桃、紫薇、杜鹃、云南黄素馨、迎春、金钟、野蔷薇、爬山虎、常春藤、扶芳藤、络石、凌霄、石蒜、石竹、红花酢浆草、萱草、二月兰、常夏石竹、紫露草、金鸡菊、刚竹、淡竹、紫竹、孝顺竹、结缕草、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4、果园经济林系统:银杏、桔树、梅树、桃树、桂花、枇杷、柿树、板栗、枣、石榴、杏、葡萄、结缕草、香根草等树种。5、自然生态林系统:马尾松、国外松、杉木、侧柏、榆树、青冈栎、梅花、云南黄素馨、迎春、金钟、野蔷薇、毛竹、刚竹、淡竹、狗牙根、假俭草等树种。6、人工恢复景观林系统:杉木、枫杨、榆树、青檀、刺槐、臭椿、合欢、黄连木、野蔷薇、结缕草、狗牙根等树种。7、田园生态林系统:马尾松、侧柏、国外松、银杏、臭椿、合欢、海棠、木槿、夹竹桃、南天竹、紫薇、凌霄、石蒜、石竹、红花酢浆草、常夏石竹、紫露草、地肤、白三叶、金鸡菊、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第36条道路交通规划1、规划原则(1)兼顾旅游和村镇交通,形成通达的交通体系,使对外公路、环山公路、景点支线公路及巡游步行道功能明确,联系便捷。(2)依据镇区现状,结合景区内景点建设,保护修复原有古道,增修新的步行巡游路,使之与规划交通网络串联,便利交通。(3)在道路尽端和主要景点四周设置停车场,但规划建设必须以不破坏景点的原有景观风貌为前提。(4)道路交通规划不仅要考虑交通功能的满意,更要依据巡游需要和游人心理,形成平安、舒适的交通环境,增加沿途旅游风光,使游客能在沿线观赏到较好的景致。2、道路系统规划•景区主路:以现有环山路为基础,路宽为9~11米,完善各路段路面及绿化环境建设,减轻其对景区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景区交通体系的环状骨架。•景区次路:通往各子景区和主要景点的通车路,宽5~7米,主要以巡游车辆的通行为主,由于西山景区山风光积较大,风景区次路近期要形成连通有较大难度,因此次级路多规划为尽端路。•景区游步道:古镇区和古村内加快对现有古街巷的修复整理,形成富有特色的步行交通体系,山林中游步道的建设以现状山道为基础,尽可能突出园林曲线美,路面材料可尽量丰富,游步道规划宽度为1.5~3米。3、交通设施规划为满意游客巡游和当地居民生活需要,合理组织交通线路。环岛交通除利用现有公交运输外,可开辟专营旅游线路,主要为游客服务,使游客能便利到达各景点,除采纳不定班小公共汽车作为旅游车外,还应大力进展环保型的电动巡游车。依据西山景区游客量及景区内各居民点的规模、位置,合理布置各类停车场和游船码头,共规划设置社会停车场5处,景区停车场12处,游船码头6处。第37条给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西山景区给水采纳联合供水,由西山镇水厂和规划的甪里水厂联合供水,水源为太湖湖水。主给水管沿环山路呈环状布置;供水水质满意国家现行卫生饮用水标准,景区严格禁止开采地下水。2、水量的确定西山景区内镇区给水量15000立方米/日,各村(包括各景点)用水量10000立方米/日,总用水量2.5万立方米/日。3、水厂及净水站西山镇镇区及各行政村统一由西山景区的二个水厂供水,西山镇水厂供水规模15000立方米/日,甪里水厂供水规模10000立方米/日。4、管网规划供水管网采纳主体环状与局部枝状相结合方式,西山景区采纳环状布置,西部甪里镇采纳枝状布置,主干管DN600~DN400mm,支管DN200~DN150mm。第38条排水工程规划1、规划原则景区内采纳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由污水管道收集后,分片处理排放;雨水分片收集就近排入内河及太湖。2、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量20000立方米/日。3、污水处理厂(站)设置镇区设置1个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000立方米/日,东村、堂里村、甪里村、太湖水寨、东西蔡村、明月湾村各设一个污水处理站。4、污水管网污水管网采纳枝状布置,主排水管管径D600mm。5、雨水规划景区内雨水原则上分片、重力、就近排入内河及太湖。雨水量计算:Q=径流系数φ×设计降雨强度q×汇水面积F。暴水强度公式为:q=2887.45[1+0.794lgp]/(t+18.8)0.57第39条供电工程规划1、负荷猜测猜测西山景区总用电负荷约6万千瓦,其中镇区(进展掌握区)用电负荷约2.8万千瓦。2、电源依据西山镇镇区总体规划,今后视负荷进展情况将35KV西山变升压为110KV变电所,作为西山景区主供电源。3、110KV变电站设置规划110KV西山变电站采纳110/10KV电压等级,主变容量按3台4万千伏安考虑,用地按3000平方米掌握。4、10KV配网规划景区以规划110KV变电所为电源,10KV主干线路伸入到各片区景点和各居民点,依据用户实际情况建设10KV变配电所,其电源可由10KV主干线路支接引入。5、线路敷设景区内35KV及以上电力线路主要采纳架空敷设,走廊掌握宽度:220KV按30~40米掌握,110KV按15~25米掌握,35KV按12~20米掌握。景区内10KV电力线路采纳架空和电缆埋地敷设相结合,至各景点和居民点的10KV线路均沿景区内主要道路以架空敷设为主;镇区和重要景点内新建10KV线路主要采纳电缆埋地敷设。电力线路原则上以路东路南作为主要通道,与通信线路分置道路两侧。第40条电信工程规划1、电信容量猜测规划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65线/百人以上,景区内固定电话主线需求量达2.83万线以上。规划移动电话普及率达50部/百人以上。2、规划目标西山景区以镇区电信局作为电信交换中心,规划交换机总容量达4万门以上。在部分居民点和主要景点结合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设置电信模块局和邮政服务网点,模块局预留面积100平方米,邮政网点预留面积100-150平方米。景区电信交换以光纤接入网为主,光纤敷设至各居民点和各景点,为信息化小区及光纤用户接入网的建设奠定基础。3、通信管线规划镇区、各居民点和各景点内的通信线路均采纳管道埋地敷设,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通信管道容量的设置应考虑到各家通信运营公司在景区的业务进展需求。第41条有线电视工程规划1、用户猜测有线电视网络主要满意景区内居民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及主要景点设施需求,住宅的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区内各景点及公共服务设施均考虑足够的有线电视终端。2、规划目标保留现状西山镇有线电视网络中心,有线电视光缆干线掩盖全区。有线电视网络逐步由目前的光纤、电缆混合网向全光纤网过渡,建成一个开放式的能传输图像、语音和数据的宽带高速综合业务数字网,为用户供应全方位的高速信息平台。第十一章经济进展引导规划第42条规划原则西山景区的经济进展应以苏州市和西山镇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规划、风景与旅游进展战略为基本依据,形成独具风景区特征的经济运行条件;保证社会、经济、环境协调进展;同时挖掘其自身特色,使得西山景区具有最大限度的共性和吸引力。第43条经济进展引导1、经济进展战略坚持可持续进展的原则,经济进展严格尊循风景区保护规划的要求;坚持保护与进展相协调的战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进展;树立大旅游的理念,以旅游经济为核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乐观培育和打造旅游品牌,统筹支配旅游休闲及配套服务业、现代农业、传统手工业等的进展,促进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2、产业引导(1)旅游休闲及配套服务业西山景区可利用自身资源特点,制定景区旅游进展策略,乐观开展以山水旅游、农业旅游为重点的旅游活动。在满意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和生态敏感区太湖的保护要求前提下,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基础上,有步骤、有秩序的开发新景区、新景点,塑造独特的水乡景观,联合推出系列地方特产和地方特色游;加强景区旅游体系的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制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推动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进展。同时依托现有观光农业的基础,结合湿地保护区、生态绿地,进展生态旅游子景区、观光农业子景区等。(2)现代农业随着苏州西南部地区经济的不断进展,景区内的农业用地逐步削减,进展外向型、设施性、生态型、特色型、高效型农业是该区农业进展的方向。有重点的推动都市农业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加快农业利用外资步伐,大规模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乐观鼓励外商创办中外合资、合作的高科技农业企业,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农副产品和创汇农业。利用现有防护林带、生态走廊进展苗圃花圃果圃。依据市政府的统一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削减太湖水产养殖规模,有效掌握太湖富营养化。以进展高科技示范农业和推广农业为方向,包括示范果园、示范水产养殖、示范花卉区、示范蔬菜基地、示范种植业、示范桑园、示范稀有珍禽养殖等,在示范基础上进行推广,并进展相应的高科技示范加工业。示范农业以科技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其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进展都市型农业,与观光、休闲相结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发挥示范区的吸引力。示范农业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从进展旅游的角度,在个别地段还可再现吴地先民所制造的生态农业模式。(3)传统手工业乐观扶持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业的进展,如苏绣、旅游纪念品,以及地方特色食品的加工等等,促进旅游相关产品的开发。第十二章分期进展规划第44条分期进展规划原则市场需求、经济实力、生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当地居民利益、可持续进展需要是影响分期建设的6个主要因素。1、依据市场需求猜测确定建设规模和时序;2、分析国家、省、市、区域旅游进展形势;3、考虑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