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案件处理流程指南TOC\o"1-2"\h\u19021第1章法律案件受理与立案 3173081.1案件受理条件 3217551.2立案材料的准备与提交 4127751.3立案审查与决定 433891.4案件分类与分配 430046第2章案件调查与取证 574882.1调查取证的原则与方法 5227152.1.1原则 5207542.1.2方法 5233392.2证据的收集与固定 5187432.2.1证据收集 5268772.2.2证据固定 5243472.3证人证言与当事人陈述 67392.3.1证人证言 6127532.3.2当事人陈述 641342.4鉴定意见与现场勘查 6179132.4.1鉴定意见 6152222.4.2现场勘查 614802第3章案件审理前准备 6305243.1案件材料的审查与分析 6221933.2诉讼请求与答辩状的撰写 7280683.3证据交换与质证 7213803.4诉讼保全与先予执行 7430第4章案件开庭审理 7307204.1开庭前的准备工作 7291914.1.1送达开庭通知书: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将开庭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开庭时间、地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737564.1.2确定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应当确认出庭参加诉讼的代理人、辩护人等诉讼参加人,并在开庭前向法院提交相关授权手续。 7295684.1.3收集证据:当事人应当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并在法定期限内提交法院。 7173914.1.4准备诉讼文书:当事人应当根据案件需要,准备好起诉状、答辩状、证据目录等诉讼文书。 721324.1.5预备庭审提纲:法官及当事人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制定庭审提纲,保证庭审过程中不遗漏重要事项。 7170854.2法庭调查与辩论 8170634.2.1法庭调查:法官应当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对证人、鉴定人等进行询问,查明案件事实。 891264.2.2法庭辩论:当事人及代理人、辩护人等诉讼参加人可就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发表意见,进行辩论。 8214704.3当事人陈述与证人证言 8105724.3.1当事人陈述:当事人有权在庭上陈述自己的主张、事实和理由,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反驳。 860714.3.2证人证言: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和法官的询问。法官应对证人的证言进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8239414.4裁判与调解 83474.4.1裁判:法官根据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对案件作出判决、裁定或决定。 8319404.4.2调解:在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法院可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法院可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终结诉讼。 816827第5章案件执行 8188015.1执行程序的启动 8312115.2执行措施与手段 8285075.3执行阻却与执行和解 985485.4执行终结与执行回转 98044第6章上诉与抗诉 9182626.1上诉的条件与程序 936526.1.1上诉的条件 9203276.1.2上诉的程序 1052256.2抗诉的条件与程序 1034776.2.1抗诉的条件 10258946.2.2抗诉的程序 105446.3上诉与抗诉案件的审理 10146866.3.1审理原则 10157656.3.2审理程序 10301586.4二审裁判与执行 11303316.4.1二审裁判 11206346.4.2执行 1125911第7章再审与重审 11225617.1再审程序的启动 11245967.1.1当事人申请再审 1134177.1.2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 11165397.1.3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 1157167.2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与程序 1193737.2.1审理范围 11290787.2.2审理程序 11288307.3重审案件的审理 1264957.3.1重审程序的启动 12262417.3.2重审案件的审理 12159047.4再审与重审裁判的执行 12313937.4.1裁判的生效 12147667.4.2执行程序 1289027.4.3执行监督 1210480第8章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 12300938.1法律援助的条件与程序 12184588.1.1法律援助的条件 12261688.1.2法律援助的程序 13198988.2法律援助的范围与方式 1320678.2.1法律援助的范围 1389858.2.2法律援助的方式 13240048.3司法救助的条件与程序 1332668.3.1司法救助的条件 1372258.3.2司法救助的程序 14113138.4司法救助的实施与监督 14179548.4.1司法救助的实施 14194418.4.2司法救助的监督 1427666第9章诉讼费用与司法赔偿 14127239.1诉讼费用的计算与缴纳 14324399.1.1诉讼费用的计算依据 14200089.1.2诉讼费用的缴纳方式 14194049.1.3诉讼费用的逾期缴纳 1483579.2诉讼费用的减免与退还 14173379.2.1诉讼费用的减免条件 1453329.2.2诉讼费用的退还 14217459.3司法赔偿的条件与程序 1548649.3.1司法赔偿的条件 15213969.3.2司法赔偿的程序 15327079.4司法赔偿的范围与标准 15222469.4.1司法赔偿的范围 1536129.4.2司法赔偿的标准 15908第10章案件归档与管理 15799010.1案件材料的整理与归档 161247210.1.1材料整理 16138410.1.2材料归档 16195610.2案件档案的保管与利用 162770310.2.1档案保管 163074310.2.2档案利用 162911910.3案件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172334010.3.1信息统计 17451510.3.2信息分析 171093410.4案件管理的规范化与信息化建设 171127010.4.1规范化管理 173191710.4.2信息化建设 17第1章法律案件受理与立案1.1案件受理条件案件受理是法律案件处理流程的首要环节。为保证案件受理的合法性和准确性,以下条件需被满足:(1)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明确,存在争议;(2)案件属于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受理范围;(3)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具备诉讼或者仲裁权利能力;(4)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的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或者仲裁请求符合法律规定的受理条件;(5)案件未超过法定诉讼时效。1.2立案材料的准备与提交当事人根据案件性质和诉讼请求,应准备以下立案材料:(1)起诉状或者仲裁申请书,载明当事人基本情况、诉讼或者仲裁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等;(2)证据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3)授权委托书,如有委托代理人的;(4)相关诉讼或者仲裁费用预交凭证;(5)其他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要求提交的材料。当事人将上述材料提交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1.3立案审查与决定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收到立案材料后,对案件进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审查案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2)审查起诉状或者仲裁申请书等材料是否符合规定;(3)审查证据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4)审查授权委托书等法律手续是否完备。审查结束后,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作出立案决定,并向当事人送达立案通知书。1.4案件分类与分配案件立案后,根据案件性质、诉讼请求、当事人情况等因素进行分类与分配。案件分类与分配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根据案件类型,将案件分配至相应的审判庭或者仲裁庭;(2)根据案件涉及的领域和专业知识,合理配置审判人员或者仲裁员;(3)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案件分配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案件分类与分配完成后,正式进入审理阶段。第2章案件调查与取证2.1调查取证的原则与方法调查取证是法律案件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原则与方法对案件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下为调查取证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2.1.1原则(1)合法性原则:调查取证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遵守法定程序;(2)客观公正原则:调查取证应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案件事实;(3)及时性原则:调查取证应迅速、及时,防止证据灭失;(4)保守秘密原则:调查取证过程中,应保守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2.1.2方法(1)询问:向当事人、证人等了解案件事实;(2)勘验:对案发觉场进行勘查,提取相关证据;(3)搜查:依法对相关场所、物品进行搜查,查找证据;(4)扣押:对涉嫌犯罪的物品、文件等进行扣押;(5)鉴定:对案件中涉及的专业问题进行鉴定;(6)技术侦查:运用技术手段获取证据。2.2证据的收集与固定证据的收集与固定是调查取证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证据的效力。以下为证据收集与固定的相关规定:2.2.1证据收集(1)全面收集:收集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所有证据,保证证据的完整性;(2)合法收集: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保证证据的合法性;(3)及时收集:迅速、及时地收集证据,防止证据灭失。2.2.2证据固定(1)采用合法手段固定证据,如拍照、录像、录音等;(2)制作勘验笔录、询问笔录等书面材料,保证证据的稳定性;(3)对涉嫌犯罪的物品、文件等进行扣押,保证证据的保管安全。2.3证人证言与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是案件事实的重要依据,对案件定性具有重要作用。2.3.1证人证言(1)证人应当具备作证能力;(2)证人证言应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案件事实;(3)对证人的询问应遵循合法、公正、客观的原则;(4)证人证言应当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保证证据的可靠性。2.3.2当事人陈述(1)当事人应如实陈述案件事实;(2)当事人陈述应具备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3)对当事人的询问应遵循合法、公正、客观的原则;(4)当事人陈述应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保证证据的可靠性。2.4鉴定意见与现场勘查鉴定意见和现场勘查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2.4.1鉴定意见(1)鉴定人应具备相应的资质;(2)鉴定程序应合法、公正;(3)鉴定意见应明确、具体、科学;(4)鉴定意见应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保证案件事实的准确认定。2.4.2现场勘查(1)现场勘查应迅速、及时,防止证据灭失;(2)现场勘查应全面、细致,提取与案件有关的所有证据;(3)现场勘查笔录应真实、客观、详细地记录勘查情况;(4)现场勘查应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共同证明案件事实。第3章案件审理前准备3.1案件材料的审查与分析在案件审理前,首先应对案件材料进行详细审查与分析。审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案件事实、法律关系、当事人主体资格、诉讼时效等。通过对案件材料的深入分析,明确案件争议焦点,为后续诉讼策略制定提供依据。3.2诉讼请求与答辩状的撰写在审查分析案件材料的基础上,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撰写诉讼请求和答辩状。诉讼请求应明确、具体,符合法律规定;答辩状则要针对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回应,陈述事实和理由,反驳对方主张。3.3证据交换与质证在案件审理前,双方当事人应进行证据交换。根据法律规定,提交证据应符合法定形式,具备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质证阶段,双方对对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核,对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提出异议或认可。通过证据交换和质证,有助于查清案件事实,为公正审理提供保障。3.4诉讼保全与先予执行在必要时,当事人可以申请诉讼保全或先予执行。诉讼保全旨在保障诉讼顺利进行,避免因当事人行为导致案件难以执行;先予执行则是为了解决当事人生活、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迫切需要。在申请诉讼保全或先予执行时,应提交相应材料,并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审理法院将依法审查,决定是否批准。第4章案件开庭审理4.1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开庭审理前,各方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庭审的顺利进行。以下为开庭前的准备工作要点:4.1.1送达开庭通知书: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将开庭通知书送达当事人,告知开庭时间、地点及相关注意事项。4.1.2确定诉讼参加人:当事人应当确认出庭参加诉讼的代理人、辩护人等诉讼参加人,并在开庭前向法院提交相关授权手续。4.1.3收集证据:当事人应当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并在法定期限内提交法院。4.1.4准备诉讼文书:当事人应当根据案件需要,准备好起诉状、答辩状、证据目录等诉讼文书。4.1.5预备庭审提纲:法官及当事人应当根据案件情况,制定庭审提纲,保证庭审过程中不遗漏重要事项。4.2法庭调查与辩论开庭审理过程中,法庭将进行以下调查与辩论:4.2.1法庭调查:法官应当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对证人、鉴定人等进行询问,查明案件事实。4.2.2法庭辩论:当事人及代理人、辩护人等诉讼参加人可就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发表意见,进行辩论。4.3当事人陈述与证人证言4.3.1当事人陈述:当事人有权在庭上陈述自己的主张、事实和理由,对对方当事人的陈述进行反驳。4.3.2证人证言: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和法官的询问。法官应对证人的证言进行审查,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4.4裁判与调解4.4.1裁判:法官根据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对案件作出判决、裁定或决定。4.4.2调解:在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法院可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法院可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终结诉讼。第5章案件执行5.1执行程序的启动执行程序是法律案件处理的重要环节,其启动需遵循法定程序。当案件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生效后,如义务人未按期履行义务,权利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人民法院受理执行申请后,应当及时审查,对符合执行条件的案件,裁定予以立案执行。5.2执行措施与手段为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可采取以下执行措施与手段:(1)财产查控:通过查询、扣押、冻结、划拨、拍卖、变卖等手段,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控;(2)收入扣押:对被执行人的工资、奖金、稿费等合法收入进行扣押;(3)限制高消费: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禁止其进行高消费行为;(4)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5)强制传唤:对被执行人进行强制传唤,要求其履行义务;(6)司法拘留:对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依法采取司法拘留措施;(7)追究刑事责任:对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3执行阻却与执行和解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阻却执行的情况:(1)被执行人提出执行异议,经审查异议成立,需中止执行;(2)被执行人提供担保,经权利人同意,可暂缓执行;(3)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需中止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执行和解协议经人民法院审查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如被执行人按照和解协议履行义务,权利人可申请撤回执行申请。5.4执行终结与执行回转执行终结的情形包括:(1)权利人申请撤回执行申请;(2)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义务;(3)权利人死亡或终止,无权利人申请执行;(4)其他应当终结执行的情形。在执行过程中,如发觉原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确有错误,需依法进行执行回转。执行回转是指根据新的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对已经执行的财产重新进行执行分配,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6章上诉与抗诉6.1上诉的条件与程序6.1.1上诉的条件(1)不服一审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的当事人,在收到判决书、裁定书或者调解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上诉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影响案件公正审理。6.1.2上诉的程序(1)提交上诉状。上诉状应当载明上诉人的基本信息、上诉请求、事实和理由。(2)缴纳上诉费。上诉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缴纳上诉费,逾期未缴纳的,视为放弃上诉。(3)送达上诉状。上诉人应当将上诉状副本送达被上诉人,同时将上诉状正本提交给上一级人民法院。6.2抗诉的条件与程序6.2.1抗诉的条件(1)人民检察院认为一审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应当提起抗诉。(2)抗诉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有新的证据,足以影响判决、裁定;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程序违法,影响案件公正审理。6.2.2抗诉的程序(1)提出抗诉意见。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判决书、裁定书之日起10日内,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意见。(2)审查抗诉。同级人民法院收到抗诉意见后,应当在5日内将抗诉书和相关材料送达上诉人、被上诉人及其他当事人。(3)抗诉审理。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抗诉书之日起3个月内审理完毕。6.3上诉与抗诉案件的审理6.3.1审理原则(1)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全面审查一审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2)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充分保障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权。(3)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依法进行,保证程序公正、实体公正。6.3.2审理程序(1)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2)开庭审理。合议庭应当公开开庭审理,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3)制作裁判文书。合议庭应当在审理结束后,及时制作判决书、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6.4二审裁判与执行6.4.1二审裁判(1)上诉案件。二审法院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2)抗诉案件。二审法院应当在收到抗诉书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6.4.2执行(1)一审判决、裁定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履行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2)当事人不履行判决、裁定确定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二审法院应当依法对执行申请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及时立案执行。第7章再审与重审7.1再审程序的启动7.1.1当事人申请再审当事人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申请再审应当符合法定条件,提交书面申请书,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7.1.2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人民法院发觉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再审的,应当启动再审程序。7.1.3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人民检察院发觉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应当提出抗诉,启动再审程序。7.2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与程序7.2.1审理范围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包括:对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适用的法律和诉讼程序进行审理。7.2.2审理程序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2)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3)作出新的判决、裁定。7.3重审案件的审理7.3.1重审程序的启动重审程序是指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违反法定程序,需要重新审理的案件。7.3.2重审案件的审理重审案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撤销原判决、裁定;(2)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3)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7.4再审与重审裁判的执行7.4.1裁判的生效再审或者重审作出的判决、裁定,经送达当事人后,即发生法律效力。7.4.2执行程序当事人应当履行再审或者重审作出的判决、裁定。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7.4.3执行监督人民法院应当对再审和重审裁判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保证裁判得到正确执行。第8章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8.1法律援助的条件与程序8.1.1法律援助的条件法律援助是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能够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我国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条件。申请法律援助应满足以下条件:(1)申请人应具有我国国籍或者在我国境内有固定住所的非我国国籍人士;(2)申请人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诉讼费用;(3)申请事项属于法律援助范围。8.1.2法律援助的程序(1)申请:申请人向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审查:法律援助机构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3)指派:法律援助机构为申请人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4)实施:律师根据法律援助机构的要求,为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5)结案:法律援助事项办理完毕后,律师向法律援助机构报告案件办理情况。8.2法律援助的范围与方式8.2.1法律援助的范围法律援助范围包括:(1)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2)刑事诉讼;(3)非诉讼法律事务。8.2.2法律援助的方式法律援助方式包括:(1)法律咨询;(2)代写法律文书;(3)代理诉讼、仲裁、调解等法律事务;(4)其他法律援助方式。8.3司法救助的条件与程序8.3.1司法救助的条件司法救助是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当事人能够顺利开展诉讼活动,我国法律规定了相应的条件。申请司法救助应满足以下条件:(1)申请人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诉讼费用;(2)申请事项属于司法救助范围。8.3.2司法救助的程序(1)申请:当事人向受理案件的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审查:法院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事项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3)实施:法院根据司法救助规定,为申请人减免或缓交诉讼费用;(4)监督:法院对司法救助的实施进行监督。8.4司法救助的实施与监督8.4.1司法救助的实施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根据申请人的实际情况和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实施司法救助,以及救助的具体方式。8.4.2司法救助的监督法院对司法救助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救助措施落实到位,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对违反司法救助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第9章诉讼费用与司法赔偿9.1诉讼费用的计算与缴纳9.1.1诉讼费用的计算依据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证人费、鉴定费等。其计算依据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诉讼费用交纳标准》。9.1.2诉讼费用的缴纳方式诉讼费用应当在案件受理时一次性缴纳。当事人可以通过银行转账、现金支付等方式进行缴纳。9.1.3诉讼费用的逾期缴纳逾期缴纳诉讼费用的,按日加收迟延履行金。逾期超过三十日未缴纳的,视为放弃诉讼。9.2诉讼费用的减免与退还9.2.1诉讼费用的减免条件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无法承担诉讼费用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免诉讼费用。符合条件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减免。9.2.2诉讼费用的退还案件审理结束后,诉讼费用如有结余,应当退还给当事人。9.3司法赔偿的条件与程序9.3.1司法赔偿的条件司法赔偿是指国家依法对在司法活动中受到侵害的当事人给予赔偿。具备以下条件时,当事人可以申请司法赔偿:(一)司法行为已经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司法行为与当事人受到的损害存在因果关系;(三)司法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9.3.2司法赔偿的程序当事人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向作出司法行为的人民法院提出赔偿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9.4司法赔偿的范围与标准9.4.1司法赔偿的范围司法赔偿的范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侵犯人身自由的;(二)侵犯生命权的;(三)侵犯财产权的;(四)侵犯知识产权的;(五)其他应当赔偿的情形。9.4.2司法赔偿的标准司法赔偿的标准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布的《司法赔偿费用标准》执行。具体包括:(一)侵犯人身自由的赔偿标准;(二)侵犯生命权的赔偿标准;(三)侵犯财产权的赔偿标准;(四)侵犯知识产权的赔偿标准;(五)其他赔偿标准。第10章案件归档与管理10.1案件材料的整理与归档案件材料的整理与归档是案件处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案件审理结束后,应对案件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保证归档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逻辑性。10.1.1材料整理(1)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临时职工合同范本
- 信托通道业务合同范例
- 个人红酒购销合同范本
- 仔猪采购合同范本
- 代收美金合同范本
- 个人和业主装修合同范本
- 临时幼师合同范本
- 植物油罐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2025四川泸州市纳溪区融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劳务服务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智慧物流作业》模块MC竞赛样题
- 人事专员简历模板
-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病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 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工艺介绍
- 2024年卫生资格(中初级)-内科学主治医师笔试考试历年真题含答案
- 消防设施维保服务投标方案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 课件 赵丽 第1-4章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系统构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辅助供电系统、电动列车常用电气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2024年)新版黄金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资产拆除报废申请表
- 《社区康复》课件-第九章 言语障碍患者的社区康复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