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1页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2页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3页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4页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指南TOC\o"1-2"\h\u1994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 383971.1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 346211.2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 4153291.3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与目标 428254第2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533082.1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5320972.1.1通信网络设施 5156382.1.2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5108582.2城市感知系统建设 5322602.2.1传感器部署 634942.2.2感知数据融合 6265932.3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 611452.3.1数据中心建设 663392.3.2云计算平台建设 66626第3章智慧交通 6102413.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699533.1.1关键技术 6218813.1.2应用案例 749193.2公共交通优化与调度 7235183.2.1关键技术 784383.2.2应用案例 7180423.3无人驾驶与车联网技术 7168243.3.1关键技术 8281763.3.2应用案例 810877第4章智慧能源 876204.1能源互联网建设 8172754.1.1网架架构 8102774.1.2技术支持 8152044.1.3互联互通 8137934.2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 94954.2.1分布式能源接入 988634.2.2能源管理系统 9193764.2.3优化策略 987194.3能源大数据与智能分析 944644.3.1数据采集与处理 9302694.3.2智能分析应用 9204064.3.3智能决策支持 92463第5章智慧环保 9120575.1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 947325.1.1监测网络建设 10175505.1.2预警系统构建 10211475.2污染源治理与减排 10206985.2.1污染源治理 10239005.2.2减排措施 10247735.3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 10244915.3.1生态保护 10316905.3.2资源循环利用 11103第6章智慧社区 11156986.1智能家居与社区服务 11259136.1.1智能家居系统架构 11216946.1.2社区服务功能 1117766.1.3信息安全保障 1127636.2社区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1166126.2.1社区安全监控系统 1179626.2.2应急响应机制 11126976.2.3安全数据分析 1199456.3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12178746.3.1电子健康档案 1276556.3.2在线医疗服务 1289846.3.3医疗资源共享 1297066.3.4健康促进与教育 1230266第7章智慧 1228547.1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 12190027.1.1数据共享机制 1295097.1.2数据开放平台 12222417.1.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265007.2电子政务与在线服务 12115597.2.1电子政务系统 13308837.2.2在线服务平台 13306747.2.3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13131997.3智能决策与指挥调度 13312097.3.1决策支持系统 1325247.3.2智能指挥调度 134997.3.3人工智能应用 1328424第8章智慧经济 13408.1数字经济发展策略 13313278.1.1数字经济概述 1379108.1.2数字经济发展目标 13255938.1.3数字经济发展路径 14307758.2产业智能化升级 14242638.2.1智能制造 1461908.2.2工业互联网 14245538.3创新创业与智慧园区 14151898.3.1创新创业 15290758.3.2智慧园区 159870第9章智慧城市安全与隐私保护 15207809.1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15839.1.1物理安全 157119.1.2网络安全 15135389.1.3数据安全 16303669.1.4应用安全 16235399.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6215779.2.1数据分类与分级 16149699.2.2数据加密与脱敏 164499.2.3隐私保护 16184519.2.4权限管理与审计 16172909.3网络空间治理与法律法规 16156339.3.1网络空间治理 16182169.3.2法律法规 17219019.3.3政策宣传与培训 17128799.3.4国际合作 176763第10章智慧城市评估与优化 172570110.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71823610.1.1经济发展指标 171775010.1.2社会民生指标 172364110.1.3环境质量指标 17506710.1.4技术与创新指标 18990510.2智慧城市建设成效评估 183026810.2.1数据收集与分析 18488910.2.2评估方法 182802510.2.3评估结果应用 18439110.3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优化策略 183190210.3.1政策与制度创新 181072110.3.2技术创新与应用 181474010.3.3公众参与与民生改善 192066510.3.4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19第1章智慧城市概述1.1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以信息化为驱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旨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民生服务,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2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智慧城市是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各个领域进行智能化感知、传输、处理和应用,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感知:通过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收集城市运行数据,为城市治理提供决策依据。(2)智能决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城市运行进行实时分析、预测和决策,提高城市治理水平。(3)协同运行:各部门、各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形成高效的城市运行体系。(4)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需求,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5)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1.3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与目标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为引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着力推进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光纤、移动通信、物联网等网络覆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2)推动数据资源整合:建立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数据共享与开放,为城市治理提供数据支撑。(3)创新城市治理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运行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4)优化民生服务:以民生需求为导向,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5)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6)保障信息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证城市运行安全和数据安全。通过以上发展战略的实施,智慧城市将实现以下目标:(1)城市运行更加高效: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城市运行高效有序。(2)民生服务更加优质:为市民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公共服务,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3)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城市竞争力。(4)生态环境更加美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5)城市文化更具特色: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培育现代城市文明,提升城市软实力。第2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1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是其核心,是保证城市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本节主要介绍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容。2.1.1通信网络设施(1)宽带网络:推进光纤到户、无线宽带覆盖,提高城市宽带接入速率,实现高速、稳定、广泛的互联网接入。(2)移动通信网络:优化4G网络覆盖,加快5G网络建设,提升城市移动通信能力。(3)物联网网络:构建覆盖城市全域的物联网感知网络,为各类智能应用提供数据支持。2.1.2互联网数据中心(IDC)(1)建设高可用、高安全、高可靠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城市各类应用提供强大的数据存储、计算、传输能力。(2)优化IDC布局,提高IDC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2.2城市感知系统建设城市感知系统是智慧城市的基础,通过各类传感器对城市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2.2.1传感器部署(1)交通领域:部署交通流量、车辆速度、交通等传感器,实现智能交通管理。(2)环境领域:部署空气质量、水质、噪声等传感器,实时监测城市环境状况。(3)公共安全领域:部署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等传感器,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2.2.2感知数据融合(1)构建统一的城市感知数据平台,实现各类感知数据的整合与共享。(2)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城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2.3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为城市各类应用提供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服务。2.3.1数据中心建设(1)提高数据中心硬件设施水平,保证数据安全、稳定、高效运行。(2)优化数据中心能源管理,降低能耗,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2.3.2云计算平台建设(1)构建城市云计算平台,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存储资源。(2)推进政务云、行业云等特色云平台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3)加强云计算平台安全防护,保证数据安全。第3章智慧交通3.1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减轻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本节主要介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应用。3.1.1关键技术(1)交通信息采集技术:通过地磁、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设备,实时采集道路交通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交通数据融合技术:将多源交通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提高交通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根据实时交通数据,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路口通行效率。(4)交通诱导与发布技术:通过多种渠道向驾驶员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合理选择出行路径。3.1.2应用案例(1)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交通信号的实时优化,提高路口通行能力。(2)交通信息发布平台:为出行者提供实时交通信息,便于提前规划出行路线。3.2公共交通优化与调度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与调度公共交通资源,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具有重要意义。3.2.1关键技术(1)公共交通线网优化技术:通过分析出行需求,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布局,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2)公共交通调度技术:根据实时客流数据,调整公共交通运力配置,实现公共交通资源的合理调度。(3)公共交通信息集成技术:整合公共交通信息资源,为乘客提供实时、准确的出行信息。3.2.2应用案例(1)公共交通线网优化:通过调整线路走向、延长运营时间等措施,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便捷性。(2)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根据实时客流数据,动态调整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和运力配置。3.3无人驾驶与车联网技术无人驾驶与车联网技术是智慧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未来城市交通具有深远影响。3.3.1关键技术(1)无人驾驶技术:通过车载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2)车联网技术: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实时信息交互。(3)车辆协同控制技术: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多车辆间的协同行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3.2应用案例(1)无人驾驶公交车:在特定线路和区域,实现公交车的无人驾驶运营。(2)车联网示范应用: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实时路况信息推送、紧急救援等功能。(3)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为无人驾驶和车联网技术提供测试和验证平台。第4章智慧能源4.1能源互联网建设能源互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能源与信息的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安全、便捷利用。本节主要阐述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内容。4.1.1网架架构能源互联网的网架架构主要包括骨干网、配电网和分布式能源网络。骨干网负责大范围能源的输送与调配;配电网实现能源的精细化供应;分布式能源网络则涵盖各类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1.2技术支持能源互联网的建设需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调度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储能技术、需求侧响应技术等。4.1.3互联互通能源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是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消费各环节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4.2分布式能源管理与优化分布式能源管理是智慧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旨在实现能源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2.1分布式能源接入分布式能源接入包括光伏、风电、燃料电池等各类分布式发电设备。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4.2.2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EMS)是分布式能源管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能源生产、消费、储能等环节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实现能源的最优分配。4.2.3优化策略分布式能源优化策略包括:动态调度、需求侧管理、储能系统优化等。通过运用先进算法,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4.3能源大数据与智能分析能源大数据与智能分析是智慧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能源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3.1数据采集与处理能源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涉及各类能源设备、系统、平台的实时数据。通过数据清洗、整合、存储等环节,为后续智能分析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4.3.2智能分析应用智能分析应用包括:负荷预测、能源消耗分析、设备故障预测、能源市场分析等。通过运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能源系统的深度认知和预测。4.3.3智能决策支持基于能源大数据和智能分析的成果,为企业、用户提供决策支持,促进能源政策制定、能源市场交易、能源消费优化等方面的科学决策。(本章完)第5章智慧环保5.1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是智慧环保的基础,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监测网络,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5.1.1监测网络建设(1)大气监测网络:采用卫星遥感、地面站点、移动监测等多种手段,对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2)水环境监测网络:构建涵盖地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等水域的监测网络,实时掌握水质状况。(3)土壤监测网络:对土壤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持。5.1.2预警系统构建(1)建立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对各类环境风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2)开发环境预警模型,实现环境风险的实时预警。(3)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提高预警信息的传播效率。5.2污染源治理与减排污染源治理与减排是智慧环保的关键环节,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5.2.1污染源治理(1)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2)农业污染源治理:推广农业环保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3)生活污染源治理: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加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5.2.2减排措施(1)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2)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引导企业减少碳排放。5.3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是智慧环保的核心任务,旨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5.3.1生态保护(1)加强生态红线管理,保护重要生态空间。(2)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3)推进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受损生态系统。5.3.2资源循环利用(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2)加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废弃物处理水平。(3)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通过以上措施,智慧环保将有效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6章智慧社区6.1智能家居与社区服务6.1.1智能家居系统架构智慧社区的基础单元是智能家居,其系统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通过各类传感器、智能设备、家庭网关等设备,实现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和智能控制。6.1.2社区服务功能智慧社区充分利用智能家居系统,为居民提供便捷的社区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物业缴费、报修投诉、邻里互动、周边商家信息等。6.1.3信息安全保障在智能家居与社区服务中,信息安全。应采取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措施,保证用户数据安全。6.2社区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6.2.1社区安全监控系统构建社区安全监控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等,实现实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6.2.2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应急响应机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流程和责任人。通过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突发事件的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6.2.3安全数据分析对社区安全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挖掘,为社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提升安全管理水平。6.3社区医疗卫生服务6.3.1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健康数据的长期积累和跨区域共享,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6.3.2在线医疗服务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提供在线挂号、远程诊疗、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方便居民就医。6.3.3医疗资源共享整合社区内外医疗资源,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同时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6.3.4健康促进与教育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通过智慧社区平台,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第7章智慧7.1政务数据共享与开放7.1.1数据共享机制政务数据共享是智慧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流程和责任主体,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政务数据交换与共享。7.1.2数据开放平台构建政务数据开放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据查询、应用等服务,促进政务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发社会创新活力。7.1.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加强政务数据安全防护,建立数据安全监控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强化个人隐私保护,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严格限制数据使用范围。7.2电子政务与在线服务7.2.1电子政务系统优化升级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政务信息的一站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7.2.2在线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和满意度。7.2.3政务服务效能提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政务服务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提高政务服务效能,降低行政成本。7.3智能决策与指挥调度7.3.1决策支持系统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海量政务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7.3.2智能指挥调度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场景下的快速响应和高效处置。7.3.3人工智能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决策、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助力智慧建设。第8章智慧经济8.1数字经济发展策略8.1.1数字经济概述数字经济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应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本节主要阐述智慧城市建设中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8.1.2数字经济发展目标(1)优化数字经济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2)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加快5G、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3)培育数字人才,提高全民数字素养,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4)加强数字经济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8.1.3数字经济发展路径(1)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核心产业;(2)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农业等为重点,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3)加强数字经济区域协同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8.2产业智能化升级8.2.1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通过集成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智能、绿色。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智能制造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1)智能工厂: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2)智能装备:发展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装备,提升装备功能;(3)智能服务: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8.2.2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连接设备、系统、人员等,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决策与优化。本节介绍以下内容:(1)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面向不同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等服务;(2)工业APP:发展面向特定场景的工业APP,实现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3)工业互联网安全: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保障产业智能化升级的顺利进行。8.3创新创业与智慧园区8.3.1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创新创业在智慧经济中的作用:(1)政策支持: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2)载体建设: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如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为创业者提供便利条件;(3)人才培育: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8.3.2智慧园区智慧园区是智慧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园区管理、服务、运营等方面的智能化。本节介绍以下内容:(1)园区基础设施:构建高速、稳定、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园区智能化提供支持;(2)园区管理与服务平台:搭建一体化园区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园区资源优化配置;(3)园区产业生态:培育园区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第9章智慧城市安全与隐私保护9.1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保证城市运行稳定、可靠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四个方面展开论述。9.1.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对数据中心、通信设施等硬件资源的保护。应采取防火、防盗、防雷、防震等措施,保证硬件设施安全可靠。9.1.2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边界安全: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设备,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过滤和监控,防止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2)传输安全: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3)主机安全:对服务器、终端等设备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恶意软件和病毒感染。(4)漏洞管理: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及时发觉并修复安全隐患。9.1.3数据安全数据安全是智慧城市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恢复、数据加密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9.1.4应用安全应用安全主要针对智慧城市中的各类应用系统,通过安全开发、安全测试、安全运维等手段,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9.2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是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9.2.1数据分类与分级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程度和影响范围,对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级,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9.2.2数据加密与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采用脱敏技术,防止数据泄露。9.2.3隐私保护遵循最小化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证个人信息在合法、正当、必要的范围内使用。9.2.4权限管理与审计建立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对数据访问进行严格审计,防止数据被非法使用和泄露。9.3网络空间治理与法律法规网络空间治理与法律法规是维护智慧城市安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