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地区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手册_第1页
三农地区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手册_第2页
三农地区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手册_第3页
三农地区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手册_第4页
三农地区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地区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手册TOC\o"1-2"\h\u175第1章引言 4145721.1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 4310201.2三农地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现状 520597第2章产品种类及特性 5188642.1粮食作物 5192412.1.1水稻 5327562.1.2小麦 6296612.2经济作物 6264792.2.1棉花 6195232.2.2油料作物 658492.3特色农产品 6258102.3.1水果 6263412.3.2蔬菜 7320362.3.3茶叶 7944第3章种植环境要求 7307563.1土壤条件 758093.1.1土壤类型:适宜三农产品种植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壤土、砂壤土和轻黏土。这些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排水功能,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7191323.1.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应适中,既不过于粗糙,也不过于细腻。土壤颗粒组成应以粗砂、中砂和细砂为主,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和排水。 7136233.1.3土壤pH值:不同三农产品对土壤pH值的要求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5.5~7.5。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及品质。 72283.1.4土壤肥力:土壤应具备一定的肥力,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土壤中应避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7244953.2气候条件 851893.2.1温度:三农产品生长的温度范围应适中,一般而言,适宜生长温度为15~35℃。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作物种类进行调整。 8773.2.2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三农作物的生长,每日光照时数应不少于8小时。光照强度应适中,避免强光直射造成作物损伤。 8268253.2.3降水:降水量应适中,生长季节降水量在600~800毫米为宜。降水分布应均匀,避免干旱或洪涝灾害。 830203.2.4风:风速应控制在5米/秒以下,避免强风对作物造成损害。 899323.3水资源 8157143.3.1水源类型:三农产品种植应优先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如地下水、山泉水和河水等。 8101943.3.2水质要求: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pH值在5.5~8.5之间,硬度在150~450毫克/升。水中应避免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 8284413.3.3供水设施:应建立健全供水设施,保证作物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 84589第4章种子与种苗 8230844.1种子选择 8243654.1.1品种选择 8100144.1.2种子质量要求 8148144.1.3种子来源 8132114.2种子处理与保存 870004.2.1种子处理 8257124.2.2种子保存 9191194.3种苗繁育 9194724.3.1育苗地选择 93904.3.2育苗基质 9293184.3.3播种 9288794.3.4苗期管理 9127464.3.5移栽 9277164.3.6移栽后管理 929128第5章育苗与移栽 9314435.1育苗技术 9106565.1.1育苗基质选择 9151965.1.2育苗盘准备 9306975.1.3种子处理 9185475.1.4播种 10291745.1.5育苗环境调控 10232905.2移栽技术 1026795.2.1移栽前准备 10109655.2.2秧苗选择 10127785.2.3移栽时间 10179335.2.4移栽方法 10101605.3苗期管理 1066715.3.1水分管理 10268305.3.2肥料管理 1020325.3.3病虫害防治 10208885.3.4间苗、定苗 11255755.3.5中耕除草 11291475.3.6植株调整 11330第6章田间管理 11202966.1土壤管理与施肥 11143006.1.1土壤管理 11287076.1.2施肥管理 11297476.2灌溉与排水 1162816.2.1灌溉 11134196.2.2排水 12140246.3病虫害防治 1270646.3.1病害防治 1280976.3.2虫害防治 1222923第7章收获与储藏 123647.1收获时期 12209607.1.1确定收获时期是保证三农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应根据三农产品种类、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 12280137.1.2依据农产品成熟度、色泽、口感等指标,结合农业部门发布的农业生产指南,合理安排收获时间。 1211467.1.3对于不同生长周期的农产品,应制定相应的收获计划,保证农产品在最佳成熟度时收获。 1243287.2收获方法 1227677.2.1根据农产品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收获工具和设备,保证收获过程中减少损伤和损失。 13173287.2.2人工收获时,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避免对农产品造成损伤,同时注意人员安全。 13227157.2.3机械化收获时,应根据作物品种和生长条件调整设备参数,保证收获效果。 13657.2.4对于易腐烂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应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收获,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腐烂。 1393877.3储藏设施与条件 13147637.3.1储藏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隔热、防潮、防虫等功能,保证农产品在适宜的环境中储存。 13149447.3.2根据农产品种类和储藏时间,选择合适的储藏容器和包装材料,如塑料箱、纸箱、泡沫箱等。 13260727.3.3储藏设施内应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避免农产品出现低温伤害、腐烂、霉变等现象。 13216627.3.4储藏设施内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处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1317747.4储藏期管理 13157497.4.1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农产品,发觉病虫害、腐烂等现象,及时处理。 1353447.4.2根据农产品种类和储藏条件,合理调整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保证农产品品质。 13128927.4.3储藏期间应避免强烈光照、高温和低温等不良环境因素,减少农产品营养损失和品质下降。 13287817.4.4对于不同农产品,应制定相应的储藏期管理策略,如通风、翻堆、湿度调节等,以延长保质期。 1312061第8章加工与包装 1348858.1初加工 1399898.1.1原料验收 1330308.1.2清洗 1468978.1.3预处理 1458038.1.4护色与硬化 14172298.1.5杀菌消毒 14197468.2精加工 14294138.2.1烹饪加工 1483258.2.2调味 14166028.2.3真空包装 1447158.2.4速冻 14152298.3包装材料与设计 1417048.3.1包装材料选择 14130388.3.2包装设计 1487018.3.3包装工艺 14249938.3.4检验与合格 14751第9章质量检测与追溯 15108219.1质量检测标准与方法 15201439.1.1检测标准 1575819.1.2检测方法 1566569.2检测仪器与设备 15205459.2.1检测仪器 15139409.2.2检测设备 1519009.3产品追溯体系 15282869.3.1追溯体系构建 15156849.3.2追溯信息记录 16202699.3.3追溯信息管理 16164389.3.4追溯信息查询 1621633第10章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16367710.1市场分析与定位 161376110.1.1市场环境分析 162178310.1.2市场需求分析 161465910.1.3竞争对手分析 163229610.1.4市场定位 162955210.2营销策略与渠道 161616210.2.1产品策略 171308410.2.2价格策略 17126310.2.3促销策略 171162010.2.4渠道策略 17938210.3品牌建设与推广 171988810.3.1品牌定位 171742910.3.2品牌视觉设计 172932110.3.3品牌传播 171630310.3.4品牌维护 172621510.4售后服务与客户关系管理 171656510.4.1售后服务政策 17707110.4.2客户服务流程 17353610.4.3客户关系管理 171154910.4.4客户反馈与改进 17第1章引言1.1产品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产品标准化生产是提升产品质量、保障消费安全、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标准化生产已成为农产品生产领域的一大趋势。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可以有效规范农产品的生产流程、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保证农产品品质的稳定与提升,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品质需求。1.2三农地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现状三农地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另,各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逐步认识到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纷纷开展标准化生产实践,提升产品质量。但是三农地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仍面临一些问题。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地区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相对落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不完善,部分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标准化生产的认识程度不同,导致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有限。面对这些挑战,三农地区应继续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力度,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标准化生产意识,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向更高水平迈进。在此基础上,本章以下内容将详细介绍三农地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期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第2章产品种类及特性2.1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三农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这些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稳定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1.1水稻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三农地区具有广泛的种植。其特性如下:(1)对水分需求量大: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对灌溉条件有较高要求。(2)生长期较长:水稻从播种到收获需要100200天,生育期较长。(3)产量稳定:在我国三农地区,水稻产量相对稳定,具有较高的种植效益。2.1.2小麦小麦是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我国三农地区种植面积广泛。其特性如下:(1)适应性较强:小麦适应性较强,可种植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2)生长期适中:小麦从播种到收获需90150天,生长期适中。(3)产量稳定:在我国三农地区,小麦产量稳定,是重要的粮食作物。2.2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用于商业目的的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等。2.2.1棉花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我国三农地区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其特性如下:(1)生长期较长:棉花从播种到收获需200250天,生长期较长。(2)适应性较强:棉花适应性较强,可种植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3)产量和品质受气候影响较大:棉花产量和品质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需注意防旱、防涝、防病虫害。2.2.2油料作物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花生、大豆等,在我国三农地区种植面积广泛。其特性如下:(1)适应性较强:油料作物适应性较强,可种植在多种土壤和气候条件下。(2)生长期适中:油料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100150天,生长期适中。(3)产量和品质受品种和栽培技术影响较大:选择优良品种和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对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品质。2.3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产品,包括水果、蔬菜、茶叶等。2.3.1水果我国三农地区水果种类繁多,如苹果、梨、桃、葡萄等。其特性如下:(1)品种丰富:各地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发展了不同的水果品种。(2)生长周期长:水果从种植到收获需25年,生长周期较长。(3)产量和品质受气候和管理水平影响较大: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对水果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2.3.2蔬菜蔬菜是我国三农地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包括叶菜类、根菜类、茄果类等。其特性如下:(1)种类繁多:蔬菜种类繁多,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2)生长周期短:蔬菜生长周期短,可实现周年生产。(3)产量和品质受栽培技术影响较大:采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2.3.3茶叶茶叶是我国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特性如下:(1)品种多样:茶叶品种繁多,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2)生长环境要求较高:茶叶对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有较高要求。(3)产量和品质受采摘和加工技术影响较大:采摘和加工技术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第3章种植环境要求3.1土壤条件3.1.1土壤类型:适宜三农产品种植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壤土、砂壤土和轻黏土。这些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肥力和良好的排水功能,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3.1.2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应适中,既不过于粗糙,也不过于细腻。土壤颗粒组成应以粗砂、中砂和细砂为主,有利于土壤通气、保水和排水。3.1.3土壤pH值:不同三农产品对土壤pH值的要求略有差异,但总体而言,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5.5~7.5。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及品质。3.1.4土壤肥力:土壤应具备一定的肥力,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土壤中应避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3.2气候条件3.2.1温度:三农产品生长的温度范围应适中,一般而言,适宜生长温度为15~35℃。不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作物种类进行调整。3.2.2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三农作物的生长,每日光照时数应不少于8小时。光照强度应适中,避免强光直射造成作物损伤。3.2.3降水:降水量应适中,生长季节降水量在600~800毫米为宜。降水分布应均匀,避免干旱或洪涝灾害。3.2.4风:风速应控制在5米/秒以下,避免强风对作物造成损害。3.3水资源3.3.1水源类型:三农产品种植应优先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如地下水、山泉水和河水等。3.3.2水质要求:水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pH值在5.5~8.5之间,硬度在150~450毫克/升。水中应避免含有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3.3.3供水设施:应建立健全供水设施,保证作物生长期间的水分供应,同时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效率。第4章种子与种苗4.1种子选择4.1.1品种选择根据三农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市场需求及种植目的,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所选品种应具备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等特点。4.1.2种子质量要求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相关标准规定,要求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水分≤13%。4.1.3种子来源选择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信誉良好的种子企业或供应商购买种子。禁止购买来源不明、质量无保障的种子。4.2种子处理与保存4.2.1种子处理种子购回后,应进行晾晒、筛选、消毒等处理,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防治病虫害。4.2.2种子保存将处理后的种子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520℃,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避免与农药、化肥等有毒有害物质混放。4.3种苗繁育4.3.1育苗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块作为育苗地,避免连作。4.3.2育苗基质选用无菌、排水良好、富含养分的育苗基质,或自行配制营养土。4.3.3播种按照种子说明书推荐的播种量,进行均匀播种。播种后覆土厚度适宜,保持土壤湿润。4.3.4苗期管理加强苗期水肥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进行间苗、定苗、壮苗等操作。4.3.5移栽当种苗达到一定生长程度,进行移栽。移栽前应对种苗进行适度炼苗,以提高移栽成活率。4.3.6移栽后管理移栽后及时浇水、施肥,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种苗健康成长。第5章育苗与移栽5.1育苗技术5.1.1育苗基质选择选用通气性好、保水性强、无病虫害的优质育苗基质。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特性,合理调配基质的pH值、养分含量及排水功能。5.1.2育苗盘准备选择合适规格的育苗盘,保证盘底排水孔畅通。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虫害的传播。5.1.3种子处理选用优质种子,进行筛选、消毒处理。根据不同作物种子的发芽特性,进行适宜的浸种、催芽处理。5.1.4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撒在育苗盘内,覆盖适当厚度的基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5.1.5育苗环境调控保证育苗棚(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符合不同作物的生长需求。及时进行通风、降湿、增温或降温等调控措施。5.2移栽技术5.2.1移栽前准备选择合适的地块,进行整地、施肥、土壤消毒等处理。准备移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5.2.2秧苗选择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秧苗进行移栽。移栽前对秧苗进行适度控水,提高移栽后成活率。5.2.3移栽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特性,选择适宜的移栽时间。避免高温、阴雨等不良天气影响移栽成活率。5.2.4移栽方法采用合适的移栽方法,如开沟移栽、挖穴移栽等。注意保持秧苗间距、行距的均匀,避免伤根。5.3苗期管理5.3.1水分管理根据气候变化和作物生长需求,合理进行浇水、排水。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影响秧苗生长。5.3.2肥料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适时施用有机肥、化肥。注意氮、磷、钾等元素的平衡施用。5.3.3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3.4间苗、定苗根据作物生长情况,进行间苗、定苗,保持适宜的株距、行距。5.3.5中耕除草定期进行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减少杂草对水分、养分的竞争。5.3.6植株调整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摘心、打顶、整枝等植株调整措施,促进作物健康生长。第6章田间管理6.1土壤管理与施肥6.1.1土壤管理(1)土壤翻耕: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需求,每年秋季或春季对土壤进行深翻,以利于根系生长和水分渗透。(2)中耕松土:作物生长期间,定期进行中耕松土,保持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呼吸。(3)土壤改良:针对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用石灰、有机肥等。6.1.2施肥管理(1)底肥:在播种或移栽前,施入充足的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搭配适量的磷钾肥。(2)追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分阶段进行追肥。追肥以氮肥为主,注意氮、磷、钾的平衡施用。(3)叶面肥:在作物生长关键期,适量喷施叶面肥,补充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6.2灌溉与排水6.2.1灌溉(1)灌溉方式: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水源条件,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如地面灌溉、喷灌、滴灌等。(2)灌溉时期:掌握作物生长关键期的灌溉需求,如播种期、苗期、抽雄期等。(3)灌溉水量: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长期,合理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6.2.2排水(1)排水设施:建立健全排水系统,保证田间排水畅通。(2)排水时期:在雨季或灌溉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病虫害发生。6.3病虫害防治6.3.1病害防治(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减少病原菌的传播。(2)化学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降低病原菌数量,减轻病害发生。6.3.2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源。(2)化学防治:在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生物资源,控制虫害发生。同时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设置粘虫板、诱虫灯等,降低虫害发生。第7章收获与储藏7.1收获时期7.1.1确定收获时期是保证三农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应根据三农产品种类、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收获时期。7.1.2依据农产品成熟度、色泽、口感等指标,结合农业部门发布的农业生产指南,合理安排收获时间。7.1.3对于不同生长周期的农产品,应制定相应的收获计划,保证农产品在最佳成熟度时收获。7.2收获方法7.2.1根据农产品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收获工具和设备,保证收获过程中减少损伤和损失。7.2.2人工收获时,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避免对农产品造成损伤,同时注意人员安全。7.2.3机械化收获时,应根据作物品种和生长条件调整设备参数,保证收获效果。7.2.4对于易腐烂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应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时收获,以减少水分蒸发和腐烂。7.3储藏设施与条件7.3.1储藏设施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隔热、防潮、防虫等功能,保证农产品在适宜的环境中储存。7.3.2根据农产品种类和储藏时间,选择合适的储藏容器和包装材料,如塑料箱、纸箱、泡沫箱等。7.3.3储藏设施内应保持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避免农产品出现低温伤害、腐烂、霉变等现象。7.3.4储藏设施内应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处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7.4储藏期管理7.4.1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农产品,发觉病虫害、腐烂等现象,及时处理。7.4.2根据农产品种类和储藏条件,合理调整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保证农产品品质。7.4.3储藏期间应避免强烈光照、高温和低温等不良环境因素,减少农产品营养损失和品质下降。7.4.4对于不同农产品,应制定相应的储藏期管理策略,如通风、翻堆、湿度调节等,以延长保质期。第8章加工与包装8.1初加工8.1.1原料验收对收购的农产品进行严格验收,保证原料新鲜、无病虫害、无污染。验收合格后,进行分类、分级处理。8.1.2清洗对原料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杂质、泥土等,保证产品卫生。8.1.3预处理根据不同农产品特性,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去皮、去核、切片等。8.1.4护色与硬化针对易氧化变色的农产品,采用适当方法进行护色处理。同时对需要硬化的农产品进行硬化处理。8.1.5杀菌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农产品进行杀菌消毒,延长保质期。8.2精加工8.2.1烹饪加工根据产品特点,采用炖、煮、炒、炸等烹饪方法,制作成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产品。8.2.2调味根据产品口味需求,添加适量调味品,调整口感。8.2.3真空包装采用真空包装技术,保持产品原有风味,防止氧化变质。8.2.4速冻对需要速冻的产品进行快速冷冻,保证产品品质。8.3包装材料与设计8.3.1包装材料选择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级包装材料,保证产品安全。8.3.2包装设计根据产品特点及市场需求,设计美观、实用的包装。包装上需清晰标注产品名称、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8.3.3包装工艺采用先进、合理的包装工艺,保证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安全。8.3.4检验与合格对包装后的产品进行严格检验,保证包装质量符合要求。合格产品方可进入市场销售。第9章质量检测与追溯9.1质量检测标准与方法9.1.1检测标准本章节主要针对三农地区三农产品制定质量检测标准。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产品特性,制定适用于三农地区三农产品的一系列质量检测标准。9.1.2检测方法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方法,对三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主要包括:a)感官指标检测:通过观察、品尝、嗅闻等方式,评价产品的外观、口感、气味等特性;b)理化指标检测:对产品的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添加剂含量等进行分析;c)微生物指标检测:对产品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9.2检测仪器与设备9.2.1检测仪器三农产品质量检测所需的仪器包括:a)分析仪器: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b)生物检测仪器:如PCR仪、酶标仪等;c)物理检测仪器:如电子天平、硬度计、粘度计等。9.2.2检测设备三农产品质量检测所需的设备包括:a)样品处理设备:如切割机、研磨机、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