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_第1页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_第2页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_第3页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_第4页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一)开设语文选修课程不始于今日。1921校就进行过选修课程实验;19221549。[1]适应推行新学制的需要,廖世承等身体力行,在江苏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语文选修课实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80为此,语文教育的着眼点就由知识本身转变为人的发展。其次,主体意识增强。“所谓主”[]学生主体意识表现在选课的自主性方面,教师主体意识表现在参与课程开发方面。学生由“去中心”转变为“课程中心”,课程由“防教师课程”转变为“教师自觉参与开发课程”不断深入,“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对话文化”“学习文化”正在逐步整合成“语文选修课程文(二)“文选型”93国文读本》,10819935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五个模块分解为若干个子模块。以诗歌、科目、模块”的课程结构。从语文选修教材编排体系看,“文选系统、知识系统、助学系统、巩固系统”四维体系已被打破。语文教育工作者正在探索建构学习目标体系、学习内这些将共同构成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语文选修教材体系(三)“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它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学科课程)所计划的教学目标,旨在接受一定教学内容(教养内容、教材),循的原则性的步骤。”[6]中国的语文教育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朱熹的“有疑无疑法”,陶行知的“小先生教学法”圣陶的“精读略读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无不凝聚着先贤们的智慧,至今仍有实践价值。2080“情感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法,张富的“摘桃子”教学法,魏书生的“自主学习法”,蔡澄清的“点拨教学法”。方法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育实践的发展“怎么教”上,而应放在研究“怎么学”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7]这本身就昭示方法的变革。师在实践中也存在偏差,诸如一提“自主”教师就“失语”,一提“合作”就是“四人一组”的小组联合,一提“探究”学生就可以舍弃文本侃侃而谈。实践的偏差并不能掩盖教师接受学习方法变革的现实。“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8]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逐渐认识到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建构”,而知识建构可以通的形似向追求神似过渡(一)]课标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必须以课程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愿望的选修课。”[7]显然,课程改革设计65“广告语言鉴赏”,长沙明德中学的张建斌开发的“《离骚》研究性学习指导”,长沙一中高阳平等开发的“《人间词话》选读”发的“《论语》选读”等选修课程都成了课程开发的典范。然而,我们在课改实践中也看到(二)43186933(当然,这是不现实的),39(三)“”选修课程中要求“010]显然,这些属于可以量化的评价指标。李老师还提出非量化评价指标,即“言谈、举止、态度、习惯等”。[1]广大教师正努力用多元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面对这样的现实:有的教师为了留住选修学生刻意降低评价标准;有的教师迫于高考压力随意降低评价标准;有的教师迫于社会人情压力降低评价标准;等等。人们不禁提出:语文选修课的评价还能坚守公平性原则吗?学生们提出选修不同的模块,将(一)个性发展的做法是十分危险的。美国的高中选修课有许多限制,诸如“教师择优推荐”“某科合格者”“被确认为资优者”自由度,却漠视了学生选修课程的社会价值。如此,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否实现,也就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二)(三)语文选修课程张扬“人文性”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7]语文选修课程在实践中当然要体现这些特点,但在20“利器说”,叶圣陶先生发展为“工具说”。人们一直认为语文是一种工具。2080“人文性”。语文界又争论了二十年。课标把“工具性”与“人文性”而这种总结又给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带来了诸多麻烦。第一,教师不敢讲知识,因为讲知识就是强调“工具性”。第二,教师要用大量时间进行文本迁移,因为不迁移就不能体现“人文性”。第三,教师不敢阐述自己观点,因为阐释自己观点就怕背上违背自主学习要求的黑锅。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看到教师用于知识教学的时间少了,用于文本“思想性”,然后围绕这些材料讨论海子死亡的原因。教师试图用这种方式进行“人文教育”这充其量是一种“思想教育”。用“思想性”取代“人文性”]笔者认为,不论怎样划分知识类型,什么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什么客观知识、生成性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