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12章 国际贸易争议及处理_第1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12章 国际贸易争议及处理_第2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12章 国际贸易争议及处理_第3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12章 国际贸易争议及处理_第4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件 第12章 国际贸易争议及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库网商务办公系列PPT模板HTTP://WWW.588KU.COM/PPT第12章

国际贸易争议及处理第一节商品的检验第二节对外贸易争议与索赔第三节不可抗力第四节国际贸易仲裁第十二章

国际贸易争议及处理第一节

商品的检验商品检验(commodityinspection),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对卖方交付给买方货物的质量、数量和包装进行检验,以确定合同的标的是否符合买卖合同规定;有时还对装运技术条件或货物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残损、短缺进行检验或鉴定,以明确事故的起因和责任的归属;商品检验还包括根据一国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对某些进出口商品实施强制性检验或检疫。一、商品检验的含义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分处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地域跨度大,常常会在交付货物的品质或数量等问题上发生争议;又因为货物须经长途运输和多次装卸,还可能发生涉及承运人、保险公司或装卸部门的责任问题,就会引起有关方面的争议。为了保障买卖双方的各自利益,避免发生争议,以及发生争议后便于明确责任进行处理,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习惯做法,即由专业的检验机构或公证机构以第三方身份出面,对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以及装运技术条件或货损、货差等进行检验和鉴定,并出具相应的检验证书,作为买卖双方交接货物、支付货款或处理贸易纠纷的依据之一。一、商品检验的含义二、买方的检验对于商品检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36条(1)款作了如下规定:“卖方应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对风险转移到买方时所存在的任何不符合合同的情形负有责任,即使这种不符合合同的情形在该时间后方始明显。”本规定在确定了买方对货物有检验权的基础上,明确了如货物不符合合同的情形在风险转移时就已存在,应由卖方负责。商品检验是对外贸易业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买方“收到”货物并不意味着已经“接受”货物,卖方交货之后,也不意味着完成了应尽的义务。对外贸易中的商品一般都要经过检验的程序,根据检验的结果是否与合同规定相符,来决定买方是否接受货物以及卖方是否完成了交货义务。买方的检验权三、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外贸实践,对买方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在出口国检验1.在出口国检验可分为产地或工厂检验、装船前或装船时检验两种。如果在产地或工厂检验,卖方承担货物离开产地(工厂、农场、矿山等)前的责任,而检验后在运输途中出现品质、数量和包装等方面的风险由买方负责。我国在进口大型成套设备时,通常是在出口国发货前于工厂安装调试运转,如有质量问题由供货厂家负责解决。2.装船前或装船时检验,属于装运港或装运地检验,由双方约定的商品检验机构出具的品质、重量、数量和包装等检验证明,作为决定交货品质、重量、数量、包装等的最后依据,买方无复验权,但对于运输途中发生的货损,买方有权向有关责任方提出索赔,这称为离岸品质和离岸重量(数量)。三、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的外贸实践,对买方检验时间和地点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方法。(二)在进口国检验在进口国检验可分为目的港(地)检验、买方营业处所或最终用户所在地检验两种。目的港(地)检验又称为“到岸品质,到岸重量(数量)”,是指货到目的港(地)卸离运输工具后,由双方约定的目的港(地)商检机构验货并以其出具的检验证书作为卖方所交货物品质、重量、数量、包装的最后依据。在买方营业处所或最终用户所在地检验,则由双方约定的目的地商检机构在货物运抵买方营业处所以及最终用户的所在地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检验,验货后出具的检验证明作为买方接受货物的依据。这种做法主要适用于密封包装、规格复杂、精密度高的货物,以及在口岸开件检验后难以恢复原包装的商品,由于不能在使用前拆开包装检验,需具一定的检验条件或检验设备才能检验时,可将货物运至买方营业处所或最终用户所在地进行检验。(三)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以出口国装运港(地)商检机构出具的检验证书作为卖方要求买方支付货款或向银行议付时提交的单据之一,但并非最后依据,货到目的港(地)后,买方有复验权。这种做法对买卖双方都比较公平合理,因而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使用。以上三种做法,第一种对卖方有利,第二种对买方有利,第三种对买卖双方都有利,它既保障了卖方的权利,即在出口国由卖方提供的检验证书,能够作为卖方交付货物和结算货款的单据,又合理地给予买方复验权,把买方在进口国复验货物后取得的检验证书作为买方向卖方索赔的依据。我国进出口贸易通常采用这种做法。当买方质疑所购商品与合同中商品卖方出口国检验不一致,合同条款承认买方的复验权,并把在进口国复验结果作为买方索赔的依据;而出口国商品检验局出具的检验证书并不是确定交货品质和重量的最后凭据,只能作为卖方议付的依据,不能否定买方在行使复验权时而产生的索赔权。三、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四、商检机构、商检证书和商检标准

(一)商检机构商检机构是指接受委托进行商品检验与公证鉴定工作的专门机构,可以是官方的和非官方的检验机构。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商品检验机构有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美国粮谷检验署、美国担保人实验所、英国劳合氏公证行、法国国家实验室检测中心、瑞士日内瓦通用鉴定公司、日本海事鉴定协会、香港天祥公证行。在我国主管全国出入境商品检验、鉴定和管理工作的机构是海关总署设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进出口商品的口岸、集散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简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管理所负责地区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四、商检机构、商检证书和商检标准

(二)商检证书商品检验证书是商检机构依据委托人的要求,对进出口商品的品质、重量或数量、包装等内容进行检验。检验、鉴定后出具的书面证明文件称为商品检验证书。1.商检证书的作用商品检验证书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检验证书是证明卖方所交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以及卫生条件等方面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依据。如检验证书中所列结果与合同或信用证规定不符,银行有权拒绝议付货款。(2)检验证书是办理索赔和理赔的依据。如果买方所收到的货物经指定的商检机构检验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须在合同规定的索赔有效期内,凭指定的商检机构签发的检验证书向有关责任方提出索赔。(3)检验证书是海关验关放行的依据。凡属法定检验范围的商品,必须向海关提供商检机构签发的检验证书,否则海关不予放行。(4)检验证书是卖方办理货款结算的依据。当规定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时,一般都规定,卖方在向银行办理货款结算时,在所提交的单据中,必须包括检验证书。2.商检证书的种类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商品检验证书有以下几类:(1)品质检验证书(InspectionCertificateofQuality)。(2)重量或数量检验证书(InspectionCertificateofWeightorQuantity)。(3)兽医检验证书(VeterinaryInspectionCertificate)。(4)卫生检验证书(SanitaryInspectionCertificate)。(5)消毒检验证书(DisinfectingInspectionCertificate)。(6)熏蒸检验证书(InspectionCertificateofFumigation)。(7)残损检验证书(InspectionCertificateofDamagedCargo)。(8)积载鉴定证书(AppraisalCertificateofLoading)。此外,常见的检验证书还有财产价值鉴定证书、船舱检验证书、生丝品级及公量检验证书、产地证明书、集装箱租箱交货检验证书等。在实际业务中,买卖双方应根据成交货物的种类、性质及有关国家的法律和贸易惯例来确定交易中应取得何种商品检验证书,并在合同中加以规定。四、商检机构、商检证书和商检标准

(三)商品检验的标准可供检验和衡量商品的标准有很多种,如生产厂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等,采用不同的检验标准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因此,买卖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检验标准。但是,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检验标准不能与国家法律规定使用的标准相冲突;否则,该项合同的内容是无效的。在选用何种标准时,通常遵循以下原则:1.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标准必须使用。在信用证支付的交易中,信用证中规定的标准也是必须使用的。2.法律或行政法规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的标准,按照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标准进行检验。凭样成交的,应当按照样品检验。3.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标准如果低于买卖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则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标准进行检验。4.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没有规定必须使用的标准,而且买卖合同中也没有约定检验标准或约定的检验标准不明确,则按照生产国标准检验。没有生产国标准,则按国际通用标准检验;如果生产国标准和国际通用标准都没有,则按进口国的标准检验。对进口商品一般按我国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如对方要求按照对方或第三国标准进行检验,须与海关总署等有关部门研究后再确定。四、商检机构、商检证书和商检标准

、合同中的商品检验条款

(一)在规定进口方有复验权时,应明确复验期限,因为复验期限也就是索赔的期限。不在规定的复验期限内检验商品,即使以后检验发现商品有问题,也无权向出口方提出索赔。如果合同中没有规定复验期限,虽然可以用“合理时间”来确定复验期限,但对“合理时间”的解释可能会产生争议,因此最好明确规定复验期限。(二)复验期限的长短应考虑商品的特点、检验需要的时间和港口的情况。1.对品质容易发生变化的商品(如海鲜、冷冻品),复验期限宜短;对品质比较稳定的商品(如五金、矿产),复验期限可以长一些。2.对检验操作简单的商品,复验期限可短一些;对检验操作复杂的商品,复验期限可订得长一些。3.若港口拥挤、装卸能力差,复验期限可适当放宽。进口商品的复验期限最好订明“在目的港卸货后,若干天内进行复验”,这比“到达目的港后若干天内复验”有利。(三)对商品检验机构的选择要考虑符合三项条件:一是商检机构与买卖双方无利害关系;二是商检机构要有足够的检验能力和检验设备;三是商检机构办事公平合理,有良好的声誉第二节

对外贸易争议与索赔国际商品买卖业务环节多、涉及面广、履约时间长,加之国际市场变幻莫测,时常发生对当事人不利的变化,致使合同得不到履行或被撕毁,导致另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害,从而引发索赔和理赔问题。一、争议与索(理)赔的含义争议与索(理)赔的含义所谓争议(dispute),是指交易的一方认为对方未能部分或全部履行合同规定的责任与义务而引起的纠纷。所谓索赔(claim),是指遭受损害的一方在争议发生后,向违约方提出赔偿的要求.在法律上是指主张权利,在实际业务中,通常是指受害方因对方违约而根据合同或法律提出予以补救的主张。所谓理赔,是指违约方对受害方所提赔偿要求的受理与处理。索赔与理赔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受害方是索赔,在违约方是理赔。对外贸易争议与索赔交易中双方产生争议进而引发索赔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卖方违约,包括不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期交货,或不交货,或所交货物的品质、规格、数量、包装等与合同规定不符,或所提供的货运单据种类不齐、份数不足等。二是买方违约,包括在使用信用证支付方式时不按期开证或不开证,不按合同规定付款赎单,无理拒收货物;在FOB条件下,不按合同规定如期派船接货等。三是买卖双方都有违约。争议与索(理)赔的含义二、不同法律对违约行为的不同解释

(一)大陆法的规定大陆法一般将违约的形式概括为不履行合同和延迟履行合同两种情况。前者又称为给付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履行其合同义务。后者又称为给付延迟,是指债务人履行期已届满,而且是可能履行的,但债务人没有按期履行其合同义务。违约方是否要承担违约责任,则要看是否有归责于他的过失。如果有过失,违约方就承担违约责任;但当事人不履约时,只要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就可不承担任何责任。(二)英国法的规定英国法将违约的形式划分为违反要件(breachofcondition)和违反担保(breachofwarranty)两种。前者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中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条款。按英国法,买卖合同中关于履约的时间、货物的品质和数量等条款都属于合同的要件。后者是指当事人违反合同中次要的、从属于合同的条款。按照英国法的有关规定,在违反要件的情况下,受损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而在违反担保的情况下,受损方可以要求赔偿损失,但不能拒绝履行合同的义务或解除合同。(三)美国法的规定美国法根据违约的性质和后果将违约划分为两类:轻微的违约(minorbreachofcontract)和重大的违约(materialbreachofcontract)。(四)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条件(违反合同)时,另一方有权要求赔偿损失或者采取其他合理的补救措施。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后,尚不能完全弥补另一方受到的损失的,另一方仍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如果当事人双方都违反合同,则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五)《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将违约划分为根本性违约(fundamentalbreachofcontract)和非根本性违约(non-fundamentalbreachofcon-tract)。三、异议索赔条款

异议索赔条款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条款之一,它不仅约束卖方履行合同义务,也约束买方实际履行合同义务。因此,在一般的商品买卖合同中,大多会订立此条款。该条款通常包括索赔依据、索赔期限及索赔金额等内容。(一)索赔依据根据世界各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任何当事人提出索赔时,均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这里提到的证据包括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前者是指一方当事人对违约事实提出的索赔事项都必须符合合同和有关国家法律的规定;后者是指违约的事实、情节及其证据,以证明违约的真实性。(二)索赔期限索赔期限也称索赔有效期,即指索赔方向违约方提出索赔的有效时限。根据法律规定,若超过索赔期限,则受损害的一方就失去了在合同交易方面要求损害赔偿或者宣告合同无效的权利。四、违约金条款

违约金(penalty),又称罚则,是指当事人双方中的一方如在未来不履行合同义务,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罚金。在买卖大宗商品和机械设备一类商品的合同中,除订明异议索赔条款外,再另订违约金条款,该条款事先约定若一方违反合同,应向对方支付一定额度的金钱。它对合同的履行起着辅助与保证作用。违约金条款一般适用于卖方延期交货,或者买方延迟开立信用证和延期接运货物等情况。违约金数额由交易双方商定,并规定最高限额。违约金的多少以违约时间的长短而定。关于违约金起算日期的计算方法,应在合同中订明。计算违约金起算日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约定的交货期或开证期终止后立即起算;另一种是规定宽限期,即在约定的有关期限终止后再宽限一个时期,在此宽限期内仍可免于罚款,待宽限期届满后再起算违约金。五、定金罚则

定金(earnest)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约定,预先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额,以保证合同的履行,是作为债权担保而存在的。在买卖合同中,只要定了定金条款,无论合同当事人哪方违约,都要承担与定金数额相等的损失,这种以定金方式确保合同履行的方法被称为定金罚则。在通常情况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在国际贸易中,定金罚则也被广泛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促使合同双方减少合同纠纷的发生。此外,在国际贸易业务中,还应注意区分定金和订金的区别,以防产生歧义。实际上,订金(subscription)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它具有预付款的性质,只是一种支付手段,其目的是解决合同一方周转资金短缺问题,它不具有担保债务履行的作用,也不能证明合同的成立。法律规定,收受预付款一方违约,只需返还所收款项,而无须双倍返还。第三节

不可抗力不可抗力(forcemajeure)是一项法定的免责事由,是指在货物买卖合同签订以后,不是由于订约者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而是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既不能预见、又无法事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意外事故,以致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遭受意外事故的一方可以免除履行合同的责任或延期履行合同。一、不可抗力的含义二、不可抗力的范围(一)自然力量的事故自然力量的事故是指非人类自己造成的事故,通常包括给人类造成灾害的诸多自然现象,如水灾、冰灾、火灾、风灾、暴风雨、雷电、大雪、地震、海啸、干旱、山崩、森林自燃等。(二)政府的行动政府的行动是指当事人签约后,有关政府当局发布了新的法律法规、行政措施,如颁布禁令、调整政策制度等。政府的这些行动往往影响到国际经济贸易的正常开展、致使当事人不得不放弃履行原合同。(三)社会异常事故社会上出现的异常事故(如骚乱、暴动、战争等)往往构成当事人履约的障碍。这类事故对于普通的合同当事人来说,也属于不可抗力,也是他们无法控制、不能预见和无法克服的。三、不可抗力的条件(一)事件的发生是当事人无法预见的如果当事人可以预见该事件的发生,则当事人理应采取一定的行为规避该事件,如果他没有做到这一点,他在行为上就是有过错的,他应当承担由此而造成的后果,而不能申请免责。所以如果事件是发生在合同签订前,哪怕其后果要在合同签订后才显现.遭受事件的一方也不能要求免责,因为他在签订合同时就应该把该事件的影响考虑在内,(二)事件的发生是当事人不能避免与不能克服的不能避免是指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当事人虽然尽了合理的注意义务,但仍不能阻止这一事件的发生:不能克服则是指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虽已尽了最大努力,但仍不能克服,并因此而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三)事件的发生不是由于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如果事件的发生是由当事人的过失或疏忽造成的,则当事人在行为上就存在过失,也就无法要求免责。(四)事件的发生必须造成不能履行或不能如期履行合同如果事件的发生对合同的履行没有影响,则遭受事件的一方无权要求免责。四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也规定,一方当事人享受的免责权利只对履约障碍存在期间有效,如果合同未经双方同意宣告无效,则合同关系继续存在,一旦履行障碍消除,双方当事人仍须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因此,不可抗力事件所引起的后果可能是解除合同,也可能是延迟履行合同,应由双方按法律及合同规定并结合具体形势商定。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后,买卖双方应按约定的处理原则和办法,并考虑相应的国际贸易惯例及时进行处理。究竟如何处理,应视事故的原因、性质、规模及其对履行合同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程度而定。《民法典》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这样既便于准确界定责任界限,又有利于对方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因其对情况不知而继续履行已方义务所导致的不必要损失,同时又能使双方尽快协商,对合同权利义务做出处理,或变更,或解除,如未履行这一通知义务,给对方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则对于此类损失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要求免责,受不可抗力影响不能履行合同的一方应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而不能认为有了不可抗力作为法定免责事由就可以听任损失的扩大。此外,对方也要依诚实信用原则积极作为,主动配合,以防止损失扩大,否则因其不作为而导致的损失无权要求对方赔偿。五、不可抗力的证明与附随义务第四节

国际贸易仲裁一、解决对外贸易争议的方式二、仲裁协议的形式、内容和作用三、仲裁条款的主要内容四、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一、解决对外贸易争议的方式(一)协商协商(consultation),又称友好协商,它是指在发生争议后,由当事人双方直接进行磋商,自行解决纠纷。以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的好处很多:首先、协商的气氛友好,不仅可以解决双方的争议,而且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促进其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其次,协商不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在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对有关争议事项协商一致,达成协议,争议即告解决,有利于及时解决争议,节省时间。再次、由于无须缴纳仲裁费或诉讼费,也节约了费用。最后,协商中没有第三者参与,协商各方就他们之间的任何涉及商业秘密的争议进行谈判,如果谈判成功,当事人之间有可能公之于众的争议就会在极秘密的情况下化解,从而能有效地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在实践中,不少国家的法律均要求当事人尽量协商解决争议,而且,许多争议也都是当事人自己协商解决的。(二)调解调解(conciliation)是指发生争议后,双方协商不成,邀请第三者居间调停。调解人的作用是帮助当事人弄清事实,分清是非,并找到一种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办法。若调解成功,双方应签订和解协议,作为一种新的契约予以执行;若调解意见不为双方或其中一方所接受,则该意见对当事人无约束力,调解即告失败。调解在性质上与协商并没有什么区别,最后的解决办法还须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才能成立。然而,调解员一般都应具有专业知识或实践经验,有利于公平、公正地解决争端。(三)诉讼诉讼(litigation)即打官司,是指由司法部门按法律程序来解决双方的贸易争议。在争议出现后,可由任何一方当事人,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依法予以审理,并做出公正的判决。诉讼须按诉讼程序法进行,判决按实体法进行,一旦法院判决了结果,则必须执行,没有协调的余地。除具有强制性外,诉讼还具有程序复杂、处理问题慢、费用高和导致双方关系紧张,不利于今后贸易关系发展的特点。(四)仲裁仲裁(arbitration)也称公断,是指买卖双方按照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签订的协议,自愿把他们之间的争议交给仲裁机构进行裁决,并约定裁决是终局的,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对双方均有约束力。若对方不执行裁决,另一方有权向法院起诉,要求予以强制执行。仲裁有其自身的立法及程序,断案迅速,费用低廉。仲裁员一般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仲裁经验,为确切、合理、公正地解决争议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一般不损害当事人双方的业务关系,有益于买卖业务的继续开展。因此,在解决争议方面得到国际贸易界的普遍承认和广泛应用。仲裁方式既有自愿性的一面,又有强制性的一面。自愿性主要体现在仲裁的提起要有双方达成的协议;强制性则表现在仲裁裁决是终局性的,双方必须遵照执行。对于双方当事人来说,仲裁比诉讼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为仲裁员不是由国家任命而是由双方当事人指定的。而且仲裁员一般都是贸易界的知名人士或有关方面的专家,比较熟悉国际贸易业务,处理问题一般比法院迅速及时,费用也比较低。由于这些原因,争议双方在通过友好协商不能解决问题时,一般都愿意通过仲裁方式裁决。一、解决对外贸易争议的方式二、仲裁协议的形式、内容和作用

(一)仲裁协议的形式仲裁协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双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订立的,表示同意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协议。这种协议一般都已含在合同内,作为合同的一项条款,即我们所说的仲裁条款(arbitrationclause)。另一种是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这两种仲裁协议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其法律作用与效力是相同的。如果合同中已订有仲裁条款,争议发生后提交仲裁时,无须再订立提交仲裁的协议。(二)仲裁协议的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协议必须包含以下内容: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仲裁事项;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仲裁协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当事人只能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约束双方当事人只能以仲裁方式解决争议,不得向法院起诉。由于已签有仲裁协议,当事人之间一旦发生争议,任何一方就不得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一方违背仲裁协议,自行向法院起诉,另一方可根据仲裁协议做出抗辩,要求法院予以撤案,并将争议案件退回仲裁机构予以审理。2.仲裁机构取得争议案的管辖权仲裁协议使仲裁机构取得对有关争议案的管辖权。日后一方当事人如果将争议案件提交仲裁,而另一方如果在规定的时限内未出庭应诉,则仲裁机构有权进行缺席审理和做出缺席裁决。(三)仲裁协议的作用四、仲裁条款的主要内容

我国进出口合同中的仲裁条款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仲裁事项、仲裁地点、仲裁机构、仲裁规则、仲裁裁决的效力以及仲裁费用的负担。此外,有的还包括仲裁使用的语言等。(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