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3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4页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胡风创作于1949年至1951年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是(

)。

答案:《时间开始了》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反映知识分子成长道路的优秀长篇小说是(

)。

答案:《青春之歌》1962年在大连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上,(

)提出了(

)的观点,强调创作文艺作品时更多地要反映大多数的中间人物。

答案:邵荃麟;中间人物论一般把郭小川和(

)称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

答案:贺敬之小说《保卫延安》的作者是(

),小说因塑造了我党高级将领(

)的形象在1959年受到批判。

答案:杜鹏程;彭德怀1949年7月2日到1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分别代表解放区文学和国统区文学做报告的是(

)(

)。

答案:周杨;茅盾50年代以后,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主办的刊物,尤其是(

)和(

),是发布文艺政策,推进文学运动,举荐优秀作品的“阵地”。

答案:《文艺报》;《人民文学》“七月诗派”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在文艺界活跃。

答案:错赵树理因其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在当代文学史上一直被视为文学发展的旗帜。

答案:错“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继承了“五四”时期乡土小说的启蒙意识。

答案:错建国初期的“中心作家”大多认定文学是服务于革命事业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答案:对完成于1954年的诗歌《回答》的作者是(

)。

答案:何其芳《红楼梦研究》的作者是(

)。

答案:俞平伯下列作品中是农村题材小说的是(

)。

答案:《登记》20世纪50年代初期,引发文坛争议并受到不公正批评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其作者是(

)。

答案:萧也牧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时间是(

答案:1949年7月以下关于“当代”诗歌发展情况或相关现象的描述,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诗人李季举家到大庆油田“落户”,诗歌创作以石油工业、油矿劳动者为表现对象,在当时被赞赏地称为“油田诗人”。以下关于“革命历史小说”的描述,有误的是哪一项?

答案:梁斌《红旗谱》是"当代"最早被评论家从"史诗"的角度评论的作品。以下不属于山西作家群代表作家作品的是哪一项?

答案:王汶石《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以下关于小说《创业史》的描述,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小说创造的人物形象,比较突出的有“新人”梁生宝,还有在个人发家与共同富裕两条路线之间徘徊、摇摆的“中间状态”的人物郭世富。以下哪个不是小说《青春之歌》中的人物?

答案:朱老忠以下关于丛书与作品的搭配,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中国人民文艺丛书》:话剧《雷雨》以下关于50-70年代戏剧相关的文学现象的描述,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是以当时广为宣传的“长安街上好八连”的事迹为素材。以下哪一项不是剧作家在50—60年代创作的话剧作品?()

答案:郭沫若《高渐离》以下关于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文化性格的描述,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作品多取材于江南地区,重视政治意识、社会政治生活经验和表现农民生活。以下关于小说《山乡巨变》的描述,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小说人物有在"两条道路"之间摇摆的落后农民盛佑亭,也有进行破坏的暗藏的阶级敌人姚士杰。以下不属于“文革”期间“地下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的是哪一个?

答案:“红卫兵诗歌”以下对“新民歌运动”的描述,有误的是()。

答案:期间编选、出版了《新中国歌谣》,收入新民歌3000首。以下关于小说《红豆》的说法,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小说故事在叙事人同情态度的回忆上展开,涉及爱情经历时会显露出反省、批评的意识。以下关于作品与作品中人物的匹配,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赵慧文、林震、齐虹、刘世吾。以下关于老舍剧作《茶馆》的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答案:剧作中有一以贯之的、激烈的剧情冲突,体现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几代人之间强烈的家仇国恨。以下关于田汉剧作《关汉卿》的描述,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剧作只涉及关汉卿形象的塑造,不涉及当时其他的作家、艺术家的形象。以下关于百花文学的描述,有误的是?

答案:百花文学指的是1958年和1959年上半年纷纷发表的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提供了新视点和表达方式的探索性文学作品。以下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作报告的人物与报告名称搭配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邵荃麟《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以下小说作品中,不属于工业题材的是()。

答案:《李双双小传》以下关于“三突出”创作原则,描述有误的是哪一项?

答案:这种创作原则与“文革文学”作品公式化的弊病没有关系。以下对50—60年代散文发展状况及相关现象的描述,有误的是()。

答案:“叙事性”的、具有文学意味的通讯、报告(报告文学、特写),是被包括在狭义的散文概念之内的。以下关于西南边疆诗群的描述,有误的是哪一项?

答案:这些诗人的创作有超乎当时一般水准的表现,主要是基于诗人们的个人才能,与他们生活的自然、人文环境没有关系。以下关于“杨朔模式”描述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他的散文常常取材激烈的革命战争,有宏大的战斗场面描写,有革命英雄主义的乐观基调。以下涉及胡风的相关描述,有误的是哪一个?

答案:1958年初《文艺报》开辟“再批判”专栏,把胡风、王实味、丁玲、艾青、罗烽等1942年在延安发表、当时已受过批判的杂文、小说加以“再批判”。以下哪一个是小说《三里湾》中的人物?

答案:“常有理”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现实一种》、《美食家》、《黄金时代》的作者分别是莫言、余华、陆文夫、王小波。(

答案:对谌容《人到中年》、铁凝《我是谁》、王安忆《长恨歌》、宗璞《山上的小屋》,以上作家作品搭配都正确。

答案:错在八十年代,存在着散文概念“窄化”的趋势。

答案:对报告文学在80年代有两次“高潮”:“文革”结束后不久和80年代初。

答案:错以下关于昌耀诗歌《斯人》的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静极——谁的叹嘘?密西西比河此刻风雨,在那边攀援而走。地球这壁,一人无语独坐。

答案:题目《斯人》暗用杜甫《梦李白》诗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是向读者暗示,诗作《斯人》的抒情主人公也是孤独、憔悴的人。;有类似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那种面对苍茫宇宙的孤独、悲怆,诗作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强调的是发生在同一时刻、不同地域的可能的事件,让写作者所在的空旷高原和喧嚣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一体,也写出了内心与世界交融的大宇宙。;以比较古朴的语言和意境(虽有“密西西比河”这样的外来语汇),完成“疑惑——惊叹——震撼——沉思”的心灵旅程,短短三行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以下对张炜小说《古船》的说法,正确有哪些?

答案:小说情节的时间跨度,历史重要“关节”与故事、人物之间确立的关系,涉及的思想、性格命题,象征性对写实的融入等,显示了作品追求“史诗性”的意图。;写的是胶东半岛洼狸镇隋、赵、李这三个家族在“土改”、“文革”、1980年代农村经济改革等40多年社会历史事变中的浮沉纠葛。;展开了作家对当代历史、政治、文化心理、人性的反思,塑造了赵炳、隋见素、隋抱朴等有深度的人物。以下关于“朦胧诗潮”的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答案:朦胧诗不少代表作发表于1978年创刊的《今天》这一自办刊物,朦胧诗以“叛逆”精神打破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新的生命力,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代表诗人有食指、芒克、北岛(诗作《回答》《宣告》)、顾城(诗作《远和近》《一代人》)、舒婷(诗作《致橡树》《神女峰》)、梁小斌、江河、杨炼等。;朦胧诗人在诗作中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朦胧诗潮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伴随着文学的“转折”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故得“朦胧”之名。以下关于私人写作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答案:私人写作在中国对建构女性身份、挑战男权文化中心地位、拓展当代小说叙事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类作品往往有更清晰的女性的(而非男性的)观察世界的视角。;这类作品多以独白、“自传式”的方式写女性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生活经验、身体欲望等。根据课程所用教材关于女性文学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项?

答案:语言和叙述风格上表现了某种独立的女性“主体意识”;表现的是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前提是女作家写作女性题材关于下面这首诗,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一九七〇年

答案:这首诗在80年代常被用来说明众多"复出者"相通的心态:落寞而不甘沉沦,遭遗弃而不倦地重新确定位置,品尝孤独而渴望被接纳,有所怨恨但更多的是爱和信念。;这是“七月诗派”诗人曾卓创作的诗歌,题为《悬崖边的树》。;

作者把自己的思绪情感寄托于自然"物象",以临近深谷的悬崖边的树,创造一个有着沉重"时代感"的,挣扎然而不屈的形象。以下关于新写实小说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答案:具有明显的平民化、世俗化特点,虽采用写实手法,但消解传统意义上的情节构成与典型人物塑造。;新写实小说为90年代文学在另一个价值平面上的展开提供了新的地标。;强调消解生活的“本质”或“意义”,多写小人物琐碎、日常、原生态的生活,展现其物质的、精神的困境。“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这句诗出自穆旦的《冥想》,穆旦在晚年还创作了以下哪些诗?

答案:《停电之后》;《智慧之歌》;《秋》根据一般的看法,以下关于“第三代诗”(新生代诗)的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答案:“第三代”诗歌群体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第三代”诗歌群体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力图反叛与超越朦胧诗,书写世俗人生情感与生命体验,呈现出反英雄、反崇高的特征,形式上有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的特点。;“第三代诗”代表流派有“他们”(诗人韩东、于坚等)、海上诗派(诗人王寅、陈东东、宋琳等)、新传统主义(诗人廖亦武等)、莽汉主义(诗人李亚伟、万夏等)、非非主义(诗人周伦佑、蓝马、杨黎等)等。;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第三代诗”,“中国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是其崛起的标志。以下关于北岛的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答案:“朦胧诗”时期北岛最重要的诗艺特征,是象征性意象密集并置产生的对比、撞击,在诗中形成了"悖谬性情境",常用来表现复杂的精神内容和心理冲突。;他在七八十年代之交的诗,多是以预言、判断、宣告的语式,主要表达一种怀疑、否定的精神,以及在理想世界的争取中,对虚幻的期许,对缺乏人性内容的生活的拒绝。如诗作《回答》《宣告》《结局或开始》,诗歌主调是沉重、悲壮。;80年代末之后北岛旅居国外,诗歌的语式变为陈述、"反省"、犹疑、对话,意象、情绪与观念之间的较为单一的联结方式得以改变,语言、情感也朝着简洁、内敛的方向发展。;80年代初,北岛的写作曾有过中断,再次执笔,否定的锋芒仍在,但诗中明确的社会政治取向已趋于模糊,他可能更多地追求对于社会、人生的弱点和缺陷的批判能到达人类历史的普遍本质。以下哪些诗句出自翟永明的《女人》(组诗)?

答案:穿黑裙的女人夤夜而来/她秘密的一瞥使我精疲力竭。/我突然想起这个季节鱼都会死去/而每条路正在穿越飞鸟的痕迹;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偶然被你诞生。泥土和天空/二者合一,你把我叫作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我是最温柔最懂事的女人/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渴望一个冬天,一个巨大的黑夜/以心为界,我想握住你的手/但在你的面前我的姿态就是一种惨败;无力到达的地方太多了,脚在疼痛,母亲,你没有/教会我在贪婪的朝霞中染上古老的哀愁。我的心只像你//你是我的母亲,我甚至是你的血液在黎明流出的/血泊中使你惊讶地看到你自己,你使我醒来关于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答案:这是很具代表性的学者散文集(或文化散文集),多以游记的方式进行文化思考,在90年代出版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作品语言追求文雅,常常直抒胸臆,能以思绪情感引领和贯穿史实和文化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拼凑知识。;其中的散文作品往往能够将文史知识与情思、历史踪迹追寻与现实问题思考,将人、历史、自然交融,这种构思、格局在当代独创一格。以下关于马原的小说《冈底斯的诱惑》的分析,正确的有哪些?

答案:小说中有“元叙事”手法的使用,作家列出a、b、c的选项,与读者探讨顿珠、顿月兄弟故事如何继续往下讲。;小说不断地转换人称,从头至尾没有统一的人称。;小说中会省略某些故事的要素,出现文本的空白,例如小说中人物的几次探险活动都有始无终。;小说把叙事因素置于比情节更重要的地位,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以下关于阿城小说《棋王》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答案:王一生下棋痴迷,追求心灵自由,虽身处俗世,但能超越世俗,与道家文化内涵是相通的。;小说借鉴明清白话小说,以自然素朴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直接呈现人物和事件。;王一生“赛棋成王”在小说中非常出彩、很有生气,诠释了道家表面虚寂无为、实则勇猛精进的精义。;小说写到知青的日常生活场景,但在其中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家文化的深厚底色。关于80年代“女性诗歌”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答案:作为"女性诗歌"重要"事件"和文本,还有唐亚平《黑色沙漠》、伊蕾《独身女人的卧室》及张烨、海男等的诗作的面世,和由此引起的争论。;翟永明的《女人》(组诗)及其序言《黑夜的意识》,陆忆敏的《美国妇女杂志》,常被看做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开端的"标志性"作品。;"女性诗歌"此时的突出特征,是"‘黑夜'以及与‘黑色'相关的语象在她们手里被作了集束性的、刻骨铭心的、有时近于夸张程度的使用"。对剧作《陈毅市长》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项?

答案:大部分场次围绕人物性格展开冲突;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和矛盾冲突;融合了历史真实性、生活具体性和细节丰富性以下关于反思文学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答案:一般认为伤痕文学是反思文学源头,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两种思潮的界线不十分清晰。;反思文学强调历史责任的追溯和探究,常以作品中心人物的生活道路串联历史事件。;反思文学深入思考和评判影响党和人民历史命运的政治运动乃至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上的“封建主义”积习。以下关于诗人昌耀的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答案:他在“新时期”“复出"后,虽也有作品哀伤地回顾自己过去20多年的遭遇,但很快又继续表现对高原和民族世俗生活的挚爱,如诗作《乡愁》《慈航》《雪,土伯特女人和她的男人及三个孩子之歌》《峨日朵雪峰之侧》。;他的诗作语言是充分“散文化”的,拒绝“格律”而注重内在的节奏;常有意(也不免过度)采用奇倔的语汇、句式;诗的意象构成是高原的历史传说、神话,是实存的民族世俗生活和细节。;他倾心于贯穿不同历史时代的古老、然而新鲜的命题:对爱和生命的审视和吟咏。在冷峻、雄浑的诗行中,流贯着英雄的血脉,也有强烈的悲剧性因素和形而上的孤独感,如诗作《鹿的角枝》《斯人》。;在80年代后期到他2000年去世的十余年,他诗中的形而上的孤独感愈发扩大、加深。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强烈体验到“朝圣者”在一个"红尘已洞穿沧海"的时代的眩惑和孤愤。如诗作《烘烤》(1992年)以下关于伤痕小说的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答案:多用现实主义手法,一般有强烈政治色彩和情绪化倾向,说教味浓,文学性相对比较欠缺。;这是在中国70年代末开始出现的文学现象,指的主要是中短篇小说,“伤痕”的得名与卢新华小说《伤痕》有关。;这类作品旨在揭露“文革”给人们身心造成的伤害,恢复了文学对人性、人情、人的价值尊严的正面书写。以下关于舒婷诗歌的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

答案:她作品中表现的情感、心理冲突,包括被放大了的"历史责任"所构成的精神压力,以及与"不曾后悔过"的"承担"相伴随的女性忧伤、需要呵护的愿望的倾诉,如诗作《会唱歌的鸢尾花》。;她的诗歌意象,多来自她所生活的地域的自然景物;她偏爱修饰性的词语,也大量使用假设、让步、转折等句式,这与曲折的内心情感的表达相关。;她通过内心的映照来辐射外部世界,捕捉生活现象所激起的情感反应,探索人与人的情感联系。以下哪些句子出自史铁生散文《我与地坛》?

答案: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以下有关韩东的诗作《有关大雁塔》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答案:诗人面对着有丰厚历史内涵的大雁塔,却专门写普通人的日常感受,不做历史意义的、文化意义的拔高,具有反崇高的清晰倾向。;这是第三代诗诗人韩东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的“诗到语言为止”的创作主张,诗作具有反意象、反修辞和口语化的特点。;韩东类似风格的诗作还有《你见过大海》等,这是对朦胧诗诗歌想象方式的反叛,在白话诗歌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关于舒婷诗作《神女峰》的分析,正确的是哪些?

答案:这首诗戳穿了千百年来传说故事中的男性性别权力参与和造就的虚幻与欺瞒。;诗人发现了神女峰背后忠贞神女的传说故事中含有漠视人性的因素,抹去了女性人性、人情的丰富性。;这一首诗形式自由,写景与抒情互相融合,并采用了映衬、象征等手法。;诗作的女性抒情主体与诗中的女性抒写对象感同身受,尤其是最后两句诗让神女从石头还原为一个真实的人。在80年代,(

)、(

)等,成为80年代“新启蒙”思潮的主要“武器”,是进行现实批判、推动文学观念革新的最主要“话语资源”。

答案:人道主义;主体性;“主体论”;主体论具有敏锐的"象征"意识的读者,将艾青"归来"后发表的第一首诗(《

》)(刊载于1978年4月30日的《文汇报》),看做是诗歌"春天"到来的标志;1980年,艾青把他恢复创作之后的第一本诗集命名为(《

》),这部诗集收录的短诗《鱼化石》、《失去的岁月》、《互相被发现》等,以平易、质朴方式透露了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感悟,有豁达也有沉痛;收录的长诗《在浪尖上》、《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期望从纵深、开阔的时空基座上,来把握民族、以至人类的历史过程,提出由生命过程所感悟的历史哲学。

答案:红旗;归来的歌“文革”后,许多诗人都抱有与"文革"(以至"十七年")诗歌"断裂",实现诗歌重建的期待。但诗歌与文学的其他样式相比,不仅当代诗歌观念和写作需要检讨,也要面对新诗从诞生起就存在的难题。即这时面临双重的"合法性"的诘难,一是当代诗歌相对于(

)的"贫困",另一是新诗相对于(

)的"羸弱"。因此,"诗歌危机"这一"永恒"命题在70年代末又再次提出。

答案:现代诗歌;古典诗歌80年代文学的特征,一是作家有意无意地对“历史”清算和记忆(群体的、个人的)的书写,所导致的沉重与紧张的情感基调、结构形态,二是(

)、(

)的强烈意识,三是“潮流化”的特征。

答案:探索;创新比起50—70年代,80年代的诗歌环境有了许多改善,尤其是在可能获取的"诗歌资源"方面。在80年代的诗歌发展过程中,(

)和大陆三四十年代"(

)"倾向的诗歌,被革新者置于首要位置,作为激活诗创造的主要推动力。

答案:外国诗歌;现代主义80年代"七月诗派"的名誉得到恢复。1981年,绿原、牛汉编选的这一诗歌群体的诗合集(《

》)出版,其中收录了阿垅、鲁藜、冀汸、曾卓、绿原、牛汉等20位诗人的诗作,主要是他们在四十年代创作的作品,也有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甚至少数的五六十年代创作的作品。而“中国新诗派(”九叶派“或“九叶诗派”)作为新诗史上被普遍承认的“流派”是在80年代之后,“九叶”的名称与1981年出版的诗合集(《

》)有关,其中收录了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9人在四十年代(主要是1945-1949年)创作的作品。

答案:白色花;九叶集与社会政治关联紧密的中国文学界,把“文革”后的中国文学称为“(

)文学”,这一文学的发生,被看做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另一次重大“转折”。但80年代文学界仍有种种争执、冲突,这种复杂情况表明50-70年代确立的“新的人民文学”已失去它的绝对地位,“(

)”的文学格局开始解体。

答案:新时期;一体化90年代由中国作协主办的全国性重要文学奖项,一是1981年设立的(

),奖励长篇小说作品,每四年为一届;另一是90年代设立的(

),奖励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文学翻译等门类,每两年为一届。

答案: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80年代作家的“主体”,一是50年代因政治或艺术原因受挫者,他们在80年代被称为“(

)作家”(或“归来作家”),如艾青、牛汉、王蒙、流沙河等。另一是“(

)”作家,他们在"文革"中经历了从"革命主力"到"接受再教育"的身份速变,经历了上山下乡运动,"文革"结束后绝大部分返城;在80年代曾经被看作是这类作家的有韩少功、张承志、史铁生、贾平凹、王安忆、郑义、梁晓声、李杭育、阿城、铁凝等。

答案:复出;知青关于海子的诗歌创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他的诗作可分为抒情短诗与“大诗”;他的短诗单纯、简洁、流畅、想象力充沛,语词在浪漫、梦幻中飞翔;他以但丁、歌德、莎士比亚为榜样来写作“大诗”;《土地》《弥赛亚》《遗址》是他的长诗代表作关于王朔笔下的“顽主”形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在王朔的小说中,“顽主”是其中的中心形象;他们既是作品主角,也是叙事人显示的姿态;这些人物表现了对作为主体中心的意识形态的抗拒倾向;作为这一形象的基本特征的,是那种调侃、嘻笑怒骂为基调的语言二十一世纪文学可以被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答案: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网络文学下列选项中属于90年代文化事件的是(

答案:“陕军东征”;“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诗人之死;“人文精神讨论”关于王蒙在80年代创作的意识流小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被看作是学习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成果;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情节中心模式;代表作有《布礼》、《蝴蝶》、《春之声》等下列选项中,属于“归来诗人群”创作的共同特征的是(

答案:“归来”的主题;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自叙传”的叙述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