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材料汇编_第1页
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材料汇编_第2页
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材料汇编_第3页
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材料汇编_第4页
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材料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材料汇编

课题编号—

课题研究单位—县第一中学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A

课题研究成员B

制作时间:二O一九年五月

导论

从2011年起,文综全国新课标I卷第41或42题就被固定为历史学科的开

放性试题,至今已经七年,其分值固定为12分。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这七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坚持以能力立意,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渐

加强了从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试题由过去重视考查记忆

能力向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考生全面发展方向转变。从长远来看这种题型

在高考中已是常规题,那么如何答好这种题,从而取得高分就非常重要,所以教

师在平时上课,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创新

能力。

高考试题的创新开放,自然冲击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跟进。

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在这种情况面前,如何践行《历史新课程标准》

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历史课堂”的基本理念?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

带来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让历史

课堂摇曳出生命的活力?教师对教育改革的认识越深刻,就意味着他们在教育观

念上也会容易发生新的变化。就学生而言,学生是一个人,是应该尊重他们,并

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但学生要发展,更多的还是要靠教师的管

理,传统教师只有通过多布置作业,多补补课,多去教室走走,才能促使学生在

学习上多花时间。一句话,学生是主体,但学生是不自觉的,需要教师多加督促

才能发展。现在觉得这样对“主体性”的理解是有问题的,在对学生的态度上更

多地会倾向于“不自觉性”的一面,其结果是管教过严过死,使学生更缺乏主动

性和创造性,而这与信息时代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违背。那么教师就需要不

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多制定便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多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有发表白己见解的平等权利,让学生成了真正

的学习主人。

基于此,怀着孩童的好奇与渴望,行走在历史教育一线的我们,开始了一次

大胆的探索,走一程勇敢的实践之路,准备收一季初探的经验,完成我们在课堂

教学领域的课题研究:

在今天,我们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更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

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我们知道,探索的路上会有

许多艰辛和困惑,但只要我们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有一种谦逊的求是态度,

有一种勇敢的创新品质,就一定会克服种种困难,去找到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能

力培养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最佳契合点,让我们的学生在开放而有效的教学活动中

自由的呼吸,高效的收获知识。

我们期待我们有丰硕的收获,期待几位一起探索的伙伴携手共进!

一^>^>

课题组成员个人简历

A:女,1988年出生,硕士研究生,2014年8月参加工作,任教于县第一中

学,二级教师。本课题的课题负责人,一直从事高中历史一线教学工作。从事教

学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具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自身素质较高,思进取、肯钻研。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

方法,联系生活,深入浅出,让学生自觉自发地去体会历史之美,用心经营着教

育,用爱温暖着学生,引领学生积极进取。

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专制下的启蒙》教学设计和课件在县2015

——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荣获高中组壹等奖;2017

年课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在县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壹等

奖;获得2017年高考教学成果奖。

B:女,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2014年2月参加工作,中学历史二级教师。

一直担任历史教学工作,工作踏实,积极上进,在教学中勇于创新,善于学习,

教学基本功扎实,改革意识浓。在教育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教学成果:在2015—

—2016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课例《商鞅变法》被评为教育

部优课,及陕西省省级优课。2018年获县中学教学能手称号。

目录

课题实施方案.......................................A(1-7)

中期报告...........................................A(8-13)

结题报告...........................................A(14-26)

论文:

高考历史论述题题型的探究..........................A(27-30)

高中历史论述题答题技巧探析........................A(31-35)

2017年文综全国I卷第41题的思考和启示...........B(36-40)

教学设计及反思:

《历史高考提供观点开放型试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及反思……A(41-48)

《历史高考提炼观点开放型试题答题技巧》教学设计及反思……A(49-56)

教学案例及反思:

《历史高考开放式论述题》教学案例及反思.........B(57-64)

附录:

附件一: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学生调查问卷......(65-66)

附件二:个人荣誉证书....................................(67-72)

后记....................................................(73-74)

《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实施方案

县第一中学执笔人:A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全国卷文综41题或42题,就其题型的功能来看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视角来

认识历史事物,是当今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

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基于这一认知国内外教学对探究性学习、创新思维的研究已

取得一定成果。但其涵盖范围比较笼统,没有将理论与学生实际学习、考试中遇

到的问题相结合,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题化、系统化的答题能力的培养,而就论述

题答法的研究要么是理论化、要么是实践,没有将二者统一,这将不利于学生在

高考中对这一题的答题得分。

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渐加强

了从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试题由过去重视考查记忆能力

向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考生全面发展转变。从长远来看这种题型在高考中

已是常规题,那么如何答好这种题,从而取得高分就非常重要,那么教师在平时

上课,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正

是基于上述因素,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形成教学的优势资源切实完成课堂

教学任务,从而提高高考历史成绩,提高本地区、本校的教学水平。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学生通过专题练习的教学手段获取答题技巧,解决学生在高考文综41题

答题过程中存在的失误较多、得分较低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有

知识,有自学能力的新型人才。

2.教师具备通过专题练习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开发新课程资源,

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

3.应用“专题练习”来响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

堂、练习、考试等方面都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

的提高。

4.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通过教师的正确“导学”,让

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考

生的全面发展达到质的飞跃。

三、课题研究内容

全国卷第41题或42题的这种题型为历史科目的特有题型,占12分,也是

考生最难驾驭的题型,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

有束手无策的感觉,通过研究希望能使学生掌握这一类型题的答题技能,目标分

层次如下:

1、根据学情帮助答题困难的学生了解这一题的评分体系,确立适合自己的

等级。

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

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

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

述不清楚。

2、寻找历年高考41题真题,指导学生进行精细化审题,然后总结审题经验。

首先找到2011一一2017年高考41题或42题的真题,罗列41题或42题的问题,

请学生观察问题的构成要素:对时间地点的限制,答案来源角度,括号答题要求,

问题关键词。让学生先搞懂问题问什么,然后再寻找破解之法。

3、经过精细化审题,引导学生掌握全国卷41题或42题的破解与增分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今年全国卷第41题或42题的各种提问关键词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阐释类,常见的提问关键词有“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

述)。这种类型答题思路:提炼观点一一阐释论证一一小结升华。

第二种:探讨类,常见的提问关键词有“评”、“评述”、“评论”、“评析”(评

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这种类型答题思路:判断观点一一论证评价一

一小结提升。

4、基于对破解与增分的掌握,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

能力素养。第一、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科书始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

资源,以课本为依托,扩充学生的历史知识。第二、注重历史学科的史证思维。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高考41题或42题也

是对这一观念的一种体现。第三、注重历史学科多元史观。近年来,唯物史观、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日益影响高考试题的出题。第四、

注重学生答题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在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中至关

重要,学科专业术语及答题概述的全面性,要求学生语言连贯,思维连贯。

5、基于课堂学习经验,课后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课堂解题经验,发

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掌握方法后,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大家可以小组合作练习,

根据审题答题,展示答案,然后相互打分,交流经验,依据参考答案进行精确分

析,为以后答题积累经验。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网上学习、查找资料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依

据。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相对集中地选定自己研究的小课题,

并定时作阶段成果汇报。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思、

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二).研究对象

高三年级,课题组成员分组具体负责实施。

五'课题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8月——2017年11月):

1.课题论证,撰写实验方案,开题,培训教师;

2.探索”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教学评价目标、内容、评价量表。

第二阶段:实施计划,随时记录反思并调整方案(2017年12月一一2019年4

月):

1、历年真题的搜集分析:将最近七年的高考41或42题的真题搜集,然后就题

型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阐述类、探讨类或者提供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提炼观

点型开放探究试题,做到有重点有难点地进行讲解。

2.针对试题类型提出解题技巧:(1)提供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答题的技巧:

第一步:确定要回答问题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有选择阅读,找出可

进行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的关键语句。

第二步:选定明确观点,即从提供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点。

第三步:搜寻史实,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出能论证该观点的重要史实,进

行多角度论证。

第四步:组织答案,做到史论结合,高度概括,逻辑严密。

(2)提炼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答题的技巧:第一步:观点明确。提炼观点也好、

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也

就是说观点一定要明确。

第二步:多角度逻辑论证。可以按先对内后对外,现主要后次要、先材料后教材

等顺序进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进行,也可以从事物本身

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

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

第三步:史论结合。应对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

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

开材料与具体知识而乱发挥是不行的。

第四步:语言通顺准确,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

3.课后辅导个别讲解: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及能力,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课后辅导讲解,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习内容。这样针对性的辅

导之后可以真正做到各层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发挥,实现优等生“挖得深”,中

等生“挖的广”,边缘生“挖得着二

第三阶段:检测实验效果(2019年5月):

1.总结经验,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对实验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总结研

究效果,撰写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

2.收集论文,请专家评审,结题:收集、整理选编课题组研究的优秀教案、论文及

典型课件;为结题做好一切准备工作,申请结题。

3.结题。

六、课题研究人员及课题管理

专业

姓名工作单位学历学科承担任务

职称

二级组织、管理、协调课题研究、

A县第一中学硕士高中历史

教师总体规划、研究汇总。

课题研究、研究应对教学模

二级

B县第一中学硕士高中历史式、教学实践、收集资料、总

教师

结方法经验。

七、开展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一).阶段成果

时间研究阶段阶段成果

前期准备阶段:

成立合作组,做好人员分工。拟定研究题目,

调查报告、课题

2017年8设计方案,做好研究前的准备工作,撰写开题报

研究小结、教学

月——2017年告。

设计、教学反思

11月

等。

全面收集各类相关材料。

调研生物学习适应性问题,完善方案。

《高中历史课上

中期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论述题答题能力

年培养的研究》论

2017实施课题研究,制定阶段目标,有计划有步

12月——2019文集、教学设计

骤的实施。实施过程中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

年月集、教学反思集、

4在保持研究方案不变的前提下,及时修正部分研

学生感想集、课

究方略,同时定期交流,初步形成研究结论。

题研究小结等。

后期总结阶段:

结题报告,课题

2019年5月教学实践探究成果。

工作总结。

汇总和整理结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二).最终成果

1.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实施方案

2.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3.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4.课题成员高中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论文集

5.高中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及反思集

6.高中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案例设计及反思集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均为校青年一线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理论修养和较

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教学中敢于创新和实践,并且担任本校不同层次的班

级教学任务,具有良好的口碑。

2.近年来,学校在任爱歧校长的带领下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不断普及现代

化教育技术。校领导一贯全力支持教研工作,在教科研的组织管理、资金技术及

量化考核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确保教研活动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7-1

(2)谢春风,时俊卿:《新课程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张静等:《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汪海云:《解答历史高考论述题能力有效培养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2011

年18期

(5)刘方义:《试谈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问题》,历史教学,1957年12期

《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中期报告

县第一中学执笔人:A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由于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关注他们全面

的发展。全国卷文综41题或42题,就其题型的功能来看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视

角来认识历史事物,是当今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因此对这一题型的研究很有必要,教师在平时上课,学生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并经过努力还

可以提高成绩,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探究这一题的解题技巧。

二、课题研究目标

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实践探究意义很大,因此,在学校教研室的大

力支持下,历史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力争在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实践

探究中有所突破,使得学生的高考成绩及能力都有所提升,也力争在本校有一定

的推广意义。

三、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

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

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4.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可以常用的方法。

5.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

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

新的思路。

四、课题概况

1、根据学情帮助答题困难的学生了解这一题的评分体系,确立适合自己的

等级。

2、寻找历年高考41题真题,指导学生进行精细化审题,然后总结审题经验。

首先找到2011——2017年高考41题或42题的真题,罗列41题或42题的问题,

请学生观察问题的构成要素:对时间地点的限制,答案来源角度,括号答题要求,

问题关键词。让学生先搞懂问题问什么,然后再寻找破解之法。

3、经过精细化审题,引导学生掌握全国卷41题或42题的破解与增分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历年全国卷第41题或42题的类型大致分为两种:提供观点型开

放探究试题、提炼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

4、基于对破解与增分的掌握,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

能力素养。第一、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科书始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

资源,以课本为依托,扩充学生的历史知识。第二、注重历史学科的史证思维。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高考41题或42题也

是对这一观念的一种体现。第三、注重历史学科多元史观。近年来,唯物史观、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日益影响高考试题的出题。第四、

注重学生答题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在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中至关

重要,学科专业术语及答题概述的全面性,要求学生语言连贯,思维连贯。

5、基于课堂学习经验,课后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课堂解题经验,发

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掌握方法后,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大家可以小组合作练习,

根据审题答题,展示答案,然后相互打分,交流经验,依据参考答案进行精确分

析,为以后答题积累经验。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中期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

课题立项后不久,我们组织了开题论证会,会后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及时校

正了研究方向、整合了研究内容、完善了研究方案、优化了研究方法。以目前为

止,课题组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

在课题实施的初期,我们就成立了课题实施研究小组,负责对课题的协调、

研究和管理。课题研究分工清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在实施过程

中,我们真抓实干,定期活动,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

过程管理,提升研究品味。我们努力走实、走稳、走好研究过程,坚持每月一次

的课题例会制度,汇报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布置各自的任务,及时总

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保证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2.制订课题开展计划,收集历年真题进行分类及解题技巧分析。

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自2011年以来每年的41题以多种形式呈现,被称为

“开放性试题”,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将题序由41题变成42题,总共七

年的真题,试题类型大致分为两类:提供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提炼观点型开放

探究试题。

3.深入调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解决问题。

在课题中期,我们以高三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查找文献,选择有关

历史学科课堂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类,从中找出一套可靠的,具有实

际意义和代表性的《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问卷调查》(见附录二)发给

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后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已形成调

查报告。

调查内容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总结出可能影响考生得分低下原因

及解决建议:

考生得分低下的主要原因,一是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不足;

二是考生缺乏对开放性试题的日常训练;三是考生没有掌握答题技巧;四是对教

材熟悉程度不够。

对此,提出历史教学的改进建议:

第一,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该题考生普遍得分低的

一大原因在于,对原材料的分析不足,没有很好把握该题的核心。部分考生或者

干脆不答,或者摘抄材料的部分内容,说空话、套话的现象。因而,中学教学要

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材料分析题要将所有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综

合理解,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坚决反对学历史以死记硬背为主,只

强调记忆知识点,将历史分割记忆的办法对应不了高考。培养能力是高中历史新

课程的目标之一,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贯彻到平时教学中。

第二,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日常训练。全国卷41题或42题是一个开放性试

题,采用SOLO分类评价准则,侧重考查学生的思维层次,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

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拓展结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对新课程内容中的问题一个个地

进行分析,由点、线、面、立体、系统的方式进行,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学生的

思维水平。

第三,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历史,

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必修一、二、三及选修中的相关内容。评卷组依据陕西省使用

的人民版教材,将这些要点的具体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制定了上述评分细则。依

据SOLO分类评价法,该题正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并进行抽象概括,

运用于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我们多次召开课题成员会议,组织课题培训活动。我们把每一次集体备课当

作“问题导学法”在课堂实践的研究活动,努力使每次集体备课带给教师“经验

上的分享”、“理智上的挑战”和“价值上的建构”,逐步使教师成为实践者、思

想者,进一步完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积极主动、坦诚无私地公开自己的教学与

思想,课题组积极组织老师参加学校组织的“三课”活动,教师开公开课时将问

题导学法应用到教学中,其他教师展开听课评课活动,,分析实施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和困惑及应对策略。通过这些现场的研讨,澄清了部分教师对该模式的误解,

达成了深入推进课堂改革的共识。

5.总结反思,撰写论文。

在注重课堂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对平时的教学行为的深入反思,多积累,多

反思。发动课题组的教师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撰写与

课题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针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困惑,评课讨论中的收获,

课题组教师能及时总结,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在反思中成长,在写作

中提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收集调查报告1篇,教学案

例1篇,教学论文2篇,教学设计1篇。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1.疲于应付考试,学生的成绩指导一切的思想的作祟,老师偏爱优等生,而

忽略后进生。实施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教学后,我们欣喜的看到了这一问题

的解决,学生对这一题的答题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

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仅仅唯成绩论,教学能力得到了锤炼,靠精彩

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了组内教师的凝

聚力,而且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大大增加,很多教师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学

习成绩得以提高,学习习惯转变,学习兴趣浓厚,而且生活、思想上的问题也愿

意拿出来和老师分享交流。

3.摸索构建了专题教学的基本模式。以高考的某一种类型题为切入点,进行

分析总结,形成专门的教学方法,有了可操作性,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

考。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高考历史论述题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距离真正意义的落实还有一定的差

距。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

但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迫于高考的压力,暂时无法找到一条很好的解决道路。

2.学生也没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这一答题方法。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的

不同,对这一方法的掌握情况也会不同。于是只能根据不同情况赋予他们去尽力

达到自己的理想分值及能力培养。

3.这一方法只在少数班级展开,没有形成气候,经验得不到推广。

4.专项练习的作业完成有一定的难度,高考时间紧、任务重,专项练习题课

前不做好,课上老师的讲解就会意义不大,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七.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加强深度学习和深度研究,引领教师通过课题组活动和自我研修,提升自

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教师自身教育科研的能力,做到多思考、多积累、

多交流、多总结,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转变,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2.加强过程管理,提炼研究成果。规范课题管理,对课题组成员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严格执行课题研究的序时进度,确保课题研究如期顺利结题。及时收

集教师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学案例、研究论文、经验总结等过程性资

料,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做好课题资料的整理、归档和提炼工作完善充实课题研

究资料。

3.提出清晰的结题工作任务和目标,按计划举办课题研究成果交流、展示活

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同

时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结题鉴定的相关准备工作。

以上是课题的中期研究工作汇报,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

们知道,为做好课题研究我们还须加倍努力,不断提出新思路、总结新方法。

一^

《高中历史课上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县第一中学执笔人:A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高考文综第41题或42题的设置基本不变,重视对历史主干知识的

依托,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试题命制灵活,在覆盖面上属于小切口,深内

涵,重视对背景、结果及影响的探究。而它的变的方面体现在,与传统问题中条

件结论的“封闭性”是相对而言的,它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有变通的能力,是否

具有知识迁移的能力,是否具有创新的能力,近几年设问的开放性日益增强、答

案设计上也日益体现多元化。这其中的‘'变与不变",总的来讲对学生的综合能

力的要求比较高,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这其中的关键,自然对学生的成绩及能力

的培养都会带来很大的困境。

近年来,高考文综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引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逐渐加强

了从注重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转变,试题由过去重视考查记忆能力

向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考生全面发展转变。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在第41

题或42题中的表现特别明显:第一,答题思维上倡导多角度、多层次发现、分

析和解决问题;第二,答题原则上强调论从史出、论从证出和史论结合;第三,

语言表达上强调逻辑严密、文字通顺。它的这些特点足以体现出高考历史论述

题答题能力培养实践探究意义很大,值得我们去探究。

综上,力争在高考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实践探究中有所突破,使得学生

的高考成绩及能力都有所提升,已成为历史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任务,为此

我校从2017年8月起,进行了“高中课上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的

课题。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学生通过专题练习的教学手段获取答题技巧,解决学生在高考文综41题

答题过程中存在的失误较多、得分较低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有

知识,有自学能力的新型人才。

2.教师具备通过专题练习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开发新课程资源,

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

3.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4.应用“专题练习”来响应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

堂、练习、考试等方面都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

的提高。

5.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通过教师的正确''导学",让

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考

生的全面发展达到质的飞跃。

三、课题研究内容

全国卷第41题或42题的这种题型为历史科目的特有题型,占12分,也是

考生最难驾驭的题型,对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较高,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

有束手无策的感觉,通过研究希望能使学生掌握这一类型题的答题技能,目标分

层次如下:

1、根据学情帮助答题困难的学生了解这一题的评分体系,确立适合自己的

等级。

一等(12-10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

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

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

述不清楚。

2、寻找历年高考41题真题,指导学生进行精细化审题,然后总结审题经验。

首先找到2011——2017年高考41题或42题的真题,罗列41题或42题的问题,

请学生观察问题的构成要素:对时间地点的限制,答案来源角度,括号答题要求,

问题关键词。让学生先搞懂问题问什么,然后再寻找破解之法。

3、经过精细化审题,引导学生掌握全国卷41题或42题的破解与增分方法。

通过观察发现,今年全国卷第41题或42题的各种提问关键词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阐释类,常见的提问关键词有“说明”(证明)、“阐述”(阐明并论

述)。这种类型答题思路:提炼观点一一阐释论证一一小结升华。

第二种:探讨类,常见的提问关键词有“评”、“评述”、“评论”、“评析”(评

价并论述)、“探讨”或“探究”。这种类型答题思路:判断观点一一论证评价一

一小结提升。

4、基于对破解与增分的掌握,教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

能力素养。第一、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科书始终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

资源,以课本为依托,扩充学生的历史知识。第二、注重历史学科的史证思维。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法,高考41题或42题也

是对这一观念的一种体现。第三、注重历史学科多元史观。近年来,唯物史观、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等日益影响高考试题的出题。第四、

注重学生答题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书面表达能力在非选择题的答题过程中至关

重要,学科专业术语及答题概述的全面性,要求学生语言连贯,思维连贯。

5、基于课堂学习经验,课后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课堂解题经验,发

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掌握方法后,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大家可以小组合作练习,

根据审题答题,展示答案,然后相互打分,交流经验,依据参考答案进行精确分

析,为以后答题积累经验。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

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

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

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实践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后记、反

思、经验总结论文等,适时在一定范围内交流。

5.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

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

寻找新的思路。

五'课题预期达到的效果

1.营造富有乐趣、快乐合作的课堂气氛,学生通过“高考41或42题专题探

索”教学的教学手段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有知识,有自学能

力的新型人才。

2.教师具备针对“高考41或42题专题探索”进行教学的意识和能力,能够

开发新课程资源,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

3.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形成鲜明的个人特色,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4.探索出在新课标的大环境下,应用“高考41或42题专题探索”来响应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练习、考试等方面都有针对性

的训练,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5.形成一套有本校特点的教育资源,并集结成册,宣传,推广。

六、课题研究步骤

我们的研究从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准备阶

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我们稳扎稳打,作了深入扎实的准备工作,这为第二阶段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夯

实了基础。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我们的工作又分四步走:

第一步(2017.08—2017.11),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

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二步(2017.12——2018.02),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

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步(2018.03——2019.04),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

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

查。

第四步(2019.05),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

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七、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一).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

(二).主动开展课题组成员的培训。

为了把上级的有关培训精神及时传达给课题组成员,教师们在上级培训的

基础上结合本校及本课题的实际,由校教科室组织对有关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了培

训I,主要是科研方法、方式的培训。教师们利用学校教科所编印的教材,结合许

多老师从事课题研究的现身说法对有关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

训,其效果很明显。

(三).积极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开展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于阅读中产生的疑问

与思考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作为今后开展研究的思考基础,止匕外,实验实验教师们

还通过网络查询了大量的有关知情合一的研究资料,获得了较为前沿的研究信

息,为课题的下一步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实施:

1、摸底调查,制定研究计划

集体讨论设计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研究组,问卷调查测试获得数据,制订课

题研究的总体计划。(详见附录一)

2.实施计划,记录反思并调整方案

(1)历年真题的搜集分析:将最近七年的高考41或42题的真题搜集,然

后就题型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阐述类、探讨类或者提供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

提炼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做到有重点有难点地进行讲解。

(2)针对试题类型提出解题技巧:

①提供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答题的技巧:

第一步:确定要回答问题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对材料进行有选择阅读,找

出可进行概括的或隐含着观点的关键语句。

第二步:选定明确观点,即从提供的多种观点中选出自己最有把握论证的观

点。

第三步:搜寻史实,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出能论证该观点的重要史实,

进行多角度论证。

第四步:组织答案,做到史论结合,高度概括,逻辑严密。

②提炼观点型开放探究试题答题的技巧:

第一步:观点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

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也就是说观点一定要明确。

第二步:多角度逻辑论证。可以按先对内后对外,现主要后次要、先材料后

教材等顺序进行,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进行,也可以从事物

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

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出思维的过程。

第三步:史论结合。应对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

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

抛开材料与具体知识而乱发挥是不行的。

第四步:语言通顺准确,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

(3)通过问卷调查对存在相同问题的同学结合考试成绩高低进行分组,以

便课堂上教师关注,及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以强带弱。基于课堂学习经验,课

后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课堂解题经验,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掌握方法后,

还需要不断的练习,大家可以小组合作练习,根据审题答题,展示答案,然后相

互打分,交流经验,依据参考答案进行精确分析,为以后答题积累经验。

(4)课后辅导个别讲解: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及能力,对不

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课后辅导讲解,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习内容。这样针

对性的辅导之后可以真正做到各层学生都能得到能力的发挥,实现优等生“挖得

深”,中等生“挖的广”,边缘生“挖得着”。

3.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

(1)技巧备课,明确教学方向

在备课的过程中,根据问卷调查中同学分别提出存在不同的问题,然后根

据问题对学生进行不同层次分组,以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

中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课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

哪些内容在有些组只是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课后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

些问题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作到心中有数。

(2)分组授课,促进合作交流

高考41或42题专题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组授课。限

于目前的客观条件,不可能将同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让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

上课,因此,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目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

同学的具体要求,教师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全靠教师把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便能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也不容易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

内容而在课堂上睡觉或讲话或作小动作的现象,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自然

也能带动成绩的提高。

(3)分组提问,激发学习潜力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多问问他们的

解题思路,对学生答错问题的情况因势利导,让其他学生帮助纠错。这样又增加

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教师也在情感激励上给

予不同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教师给

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实验实验教师则投出期待的眼神,让

他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

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

(4)分组作业,强化思维训练

仅靠课堂45分钟的练习是不够的,课后练习也很关键,它不仅体现在量的

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

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找

到观点提供型开放性试题和观点提炼型开放性试题分为两类,提不同的要求;要

求学习暂困生能达到三等评分标准,中等生能达到二等评分标准,优等生能达到

一等评分标准。教师不仅精心对两类题型进行分类,而且寻找一定数量的相似探

索性、开放性模拟题,保证全体学生保质保量的对习题好好地练习,起到提高成

绩及答题能力的目标,同样予以加分鼓励。

课外作业通常采用分组互帮互助的处理方法:优等生的作业“学生互批”,

中等生的作业“教师粗批”;学习暂困生的作业“教师面批”。改变传统的批改

符号,对有创造性的解法打“☆”,在部分错或全错的题上打“\",在有错误、

有问题的地方画上“?”,打“\”的题,要求学生在原题订正,哪里错就从哪

里改起,不必从头到尾做一遍,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对错处留下深刻印象。学生

改错后,实验教师就在“\”加上“/”,构成“这样作业中避免出现“X”,

作业评级上记上“优”,既减少错误对学生心理的刺激,又调动了其订正错误的

积极性。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所有学生都

能体验到经过自身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全体学生奋发向上的自信

心,并对促进学生形成乐观、顽强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融洽了师生关系,

促进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的形成与巩固。

(5)针对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针对性评价是适应个别差异的评价,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评价准

则,绝对不能用整齐划一的绝对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互

评,老师评价,评价量规表,建立电子档案,活动前、活动进行中、活动结束后

都可以作为评价的衡量标准和方法,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大的发展。

(6)分组辅导,强化学生记忆

“十个指头一样长”,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习暂困生,教师都给予必要的

辅导,使全体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以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的目标。对于优生来说,辅导的重点在于强化兴趣,拓宽知识面,发展其特长;

对于中等生来说,重点在于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

“要教师学”为“教师要学”;对于学习暂困生来说,重点在于补差补缺,防止

知识负积累,促进转化。教师应更加“偏爱”学习暂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辅导

和帮助。在辅导形式上,实验实验教师坚持做到“四结合”:一是集体与个别相

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

合,实验教师在讲清知识关键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读书,寻找

有关知识,启发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课内与校外相结

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题课内解决,如课内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可安排在

课外补救,或通过第二课堂适当延伸补充,开阔知识视野。四是校内校外结合,

实验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

(7)分组测试,增强学生自信

测试是一种教学反馈与评价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对学习暂困

生来说,一提考试,他们就谈虎色变,望而生畏。为了帮助学习暂困生克服害怕

考试的心理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多样的测

试方法,在考试内容上教师采用一部分简单化的模拟基本题,计100分;另一部

分为高考真题的附加题,每次一至二题,计加分12—24分;或采用A级、B级

两张试卷,A级为基本要求的测试题,B级为要求略高的测试题,由学生根据自

己的能力自由选做。在考试方法上有时采用“学习暂困生助考”的方法,即允许

个别学习暂困生在考试中看书或向老师请教,允许第一次未考及格的学生经过补

习后的一星期内再考第二次,试卷不同,但要求基本相同,并承认第二次成绩。

在达标标准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制订不同的标准。比如,单元测试优等学生

85分为达标,中等生70分为达标,学习暂困生60分为达标。多样的考试方法,

不同的达标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多项教学活动。

分组测试,在测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试卷,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实际

水平,使学生不会因为自己的测验成绩过低颜面尽失,不少同学都愿意选择上一

个小组的试题以显示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这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学生的自信心。

(8)分组管理,促进学生提高

分组管理是本课题的一个创新点,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认知

水平和自我约束能力,精细识别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层次,设计相应层次的管理

手段、方法,实施层次对应的有效管理,既能减少管理不同层次的不对称性而导

致的资源浪费,又能促进不同学生的提高。

八、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1.疲于应付考试,学生的成绩指导一切的思想的作祟,老师偏爱优等生,而

忽略后进生。实施历史论述题答题能力培养教学后,我们欣喜的看到了这一问题

的解决,学生对这一题的答题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

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仅仅唯成绩论,教学能力得到了锤炼,靠精彩

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增强了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了组内教师的凝

聚力,而且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大大增加,很多教师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学

习成绩得以提高,学习习惯转变,学习兴趣浓厚,而且生活、思想上的问题也愿

意拿出来和老师分享交流。

3.摸索构建了专题教学的基本模式。以高考的某一种类型题为切入点,进行

分析总结,形成专门的教学方法,有了可操作性,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

考。

九、教学方法的更新

1.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个体差异、性格取向等方面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

中如果能力悬殊太大,会导致那些弱势群体兴趣更加淡化。通过学生日常学习意

识和方法研究,教师能清晰地把握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

记忆能力、合作力、自制力、领悟性等。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该努力

考虑到这点。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极力地挖掘他们潜在的竞争意识,达到激发兴

趣,主动参与的目的。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学生,与学生合作,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遵守校规校纪,克服惰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是真正体

现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一则可以随时给他们学习模仿的机会;二则能够拉

近学生与老师的感情距离。

3.让教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根本上解决教学

方法陈旧、单一的问题,改变传统教学中采用的“一刀切”、“满堂灌”、“齐

步走”的教学行为。

4.解决学生个体差异和统一教学要求的矛盾,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

能,树立起信心,并使他们的知识、能力与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最大程度

的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