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与动力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热力与动力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热力与动力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热力与动力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热力与动力工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力与动力工程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538第1章热力学基本概念 341611.1热力学系统 3114861.2状态与状态参数 338311.3状态方程与过程方程 311595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4325462.1能量守恒定律 4212692.2系统内能的变化 4192092.3热量与功的传递 422325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5103113.1可逆与不可逆过程 580003.1.1可逆过程 5232913.1.2不可逆过程 5266953.2熵的概念与熵增原理 5224233.2.1熵的概念 5312263.2.2熵增原理 5245873.3卡诺循环与热机效率 6111623.3.1卡诺循环 6244113.3.2热机效率 64538第4章气体动力学基础 679134.1气体运动的基本方程 689364.1.1质量守恒方程 628034.1.2动量守恒方程 6211674.1.3能量守恒方程 7102584.2定常流动与非定常流动 7239554.2.1定常流动 7106954.2.2非定常流动 756154.3声速与马赫数 7231294.3.1声速 7166174.3.2马赫数 718049第5章燃烧与燃料 8194095.1燃烧反应的基本类型 8296385.1.1完全燃烧 896385.1.2不完全燃烧 8241865.1.3爆炸燃烧 896235.2燃烧产物与热效率 893805.2.1燃烧产物 8283465.2.2热效率 8116335.3燃料特性与燃烧设备 85935.3.1燃料特性 8227425.3.2燃烧设备 932077第6章换热器与热交换 9249636.1换热器的基本类型 989586.1.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 9111146.1.2间壁式换热器 997296.2对流传热与导热 10192876.2.1对流传热 10271236.2.2导热 10144496.3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 1029356.3.1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 10242186.3.2确定换热面积 10106256.3.3选择合适的材料 10166536.3.4优化流动与换热功能 105326.3.5考虑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105803第7章蒸汽动力循环 11178747.1蒸汽发生器与锅炉 11219637.1.1蒸汽发生器的分类及特点 11248377.1.2锅炉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 1150157.1.3蒸汽发生器和锅炉的选型与设计 11117967.2蒸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11315397.2.1蒸汽轮机的类型及结构 11257287.2.2蒸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118397.2.3蒸汽轮机的功能参数及效率 11288897.3蒸汽动力循环的改进 11319027.3.1蒸汽动力循环的基本流程 1113577.3.2蒸汽动力循环的改进措施 11110007.3.3蒸汽动力循环的优化与集成 1228606第8章涡轮机械 12249048.1涡轮机的基本原理 12270148.1.1涡轮机概述 1294528.1.2涡轮机的工作原理 12302838.1.3涡轮机的类型及功能参数 12142468.2涡轮叶片与流场分析 12211478.2.1涡轮叶片概述 1298238.2.2涡轮叶片的流场分析 12143638.2.3涡轮叶片的设计方法 12110028.3涡轮机械的强度与振动 12114168.3.1涡轮机械的强度分析 13250218.3.2涡轮机械的振动分析 13312938.3.3涡轮机械的强度与振动控制措施 135924第9章内燃机与汽车工程 1388759.1内燃机的工作原理 13228029.2汽车排放与污染控制 13276099.3汽车发动机的节能减排 143771第10章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142377710.1太阳能热利用 141350610.1.1太阳能热利用概述 142920710.1.2太阳能热水系统 14188410.1.3太阳能热发电 141924810.2风能利用技术 142930610.2.1风能资源与评估 142745210.2.2风力发电技术 15825810.2.3风能利用的其他形式 15863410.3生物质能及其应用 1510210.3.1生物质能概述 151154310.3.2生物质能的利用技术 151410310.3.3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152721610.4核能利用与安全性评价 15630910.4.1核能概述 151705110.4.2核能利用技术 151613810.4.3核能安全性评价 152027710.4.4核能发展前景 15第1章热力学基本概念1.1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系统是指研究热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相互转换的规律和过程的一个确定的物体或物质集合。在本作业指导书中,我们将重点关注封闭系统、开放系统和隔离系统三种类型的热力学系统。封闭系统指与外界无物质交换,仅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开放系统则与外界有物质和能量交换;隔离系统则既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1.2状态与状态参数状态是指在某一瞬间系统内部宏观物理量的具体数值,可以完全描述系统在该时刻的性质。状态参数是表征热力学系统状态的基本物理量,主要包括温度、压力、比容、密度、焓、熵等。这些状态参数是相互关联的,共同决定了系统的状态。1.3状态方程与过程方程状态方程描述了热力学系统在平衡状态下的状态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常见的一元状态方程包括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范德瓦尔状态方程等。多元状态方程则包括更为复杂的关系式,如立方型方程、多参数方程等。过程方程则描述了系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根据过程的特点,可以将热力学过程分为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体过程、绝热过程等。这些过程方程为研究热力学系统的实际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在本作业指导书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以下过程方程:(1)等温过程方程:PV=常数;(2)等压过程方程:VT=常数;(3)等体过程方程:P/T=常数;(4)绝热过程方程:PV^γ=常数,其中γ为比热比。第2章热力学第一定律2.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系统总能量始终保持恒定。在热力与动力工程领域,能量守恒定律为我们分析热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2系统内能的变化系统内能是指系统内部所有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等)的总能量。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了系统内能的变化与热量和功的传递之间的关系,即: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热量交换,W表示系统与外界之间的功交换。正值表示系统吸收热量或对外做负功,内能增加;负值则相反。2.3热量与功的传递热量和功是热力学过程中两种基本形式的能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是指系统与外界之间由于温差而导致的能量传递。热量传递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在热力与动力工程中,了解和掌握热量传递规律对于优化设备设计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功的传递是指系统与外界之间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的能量传递。功的传递方式包括体积功和流动功。体积功是指系统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功,如压缩或膨胀过程中活塞所做的功;流动功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做的功,如泵、风机等设备中流体所做的功。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框架下,研究热量与功的传递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热力学过程的本质,并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第3章热力学第二定律3.1可逆与不可逆过程3.1.1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是指在理想情况下,系统经历一个过程后,能够沿原路径逆向返回初始状态,且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无能量损耗的过程。可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过程无限缓慢,使得系统在每一步都与外界保持热力学平衡。(2)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的能量交换仅以热量的形式进行,且温度差异无限小。(3)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不影响各自的宏观性质。3.1.2不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是指在实际情况下,系统经历一个过程后,无法沿原路径逆向返回初始状态的过程。不可逆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存在能量损耗,如摩擦、阻力等。(2)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导致能量交换不完全。(3)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可能影响各自的宏观性质。3.2熵的概念与熵增原理3.2.1熵的概念熵是热力学中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反映了系统在微观层面上无序性的大小。熵的数学表达式为:S=klnW其中,S表示熵,k为玻尔兹曼常数,W为系统的微观态数。3.2.2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指在孤立系统中,不可逆过程总是使得系统熵增加,直至达到最大值。熵增原理表明,自然过程具有方向性,即从有序向无序方向发展。熵增原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1)解释实际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2)评价热力学过程的效率。(3)指导热力学过程的设计和优化。3.3卡诺循环与热机效率3.3.1卡诺循环卡诺循环是热力学中理想化的热机循环,由两个可逆的等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的绝热过程组成。卡诺循环具有以下特点:(1)在等温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的温差无限小,能量交换完全。(2)在绝热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之间无能量交换。(3)卡诺循环的效率仅取决于工作物质的性质和热源、冷源的温度。3.3.2热机效率热机效率是指热机在循环过程中,输出功与输入热量的比值。卡诺循环的热机效率表达式为:η=1T2/T1其中,η表示热机效率,T1和T2分别为热源和冷源的温度。卡诺循环的热机效率为所有热机循环中效率的最高值,是评价实际热机效率的参考标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通过优化热机循环,使其接近卡诺循环,可以提高热机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第4章气体动力学基础4.1气体运动的基本方程气体动力学是研究气体运动规律及其与物体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气体运动的基本方程主要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4.1.1质量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即连续性方程,描述了在流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任意截面的气体质量保持不变。其数学表达式为:\[\frac{\partial\rho}{\partialt}\nabla\cdot(\rho\mathbf{v})=0\]其中,ρ表示气体密度,v表示气体速度,t表示时间,∇表示散度算子。4.1.2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描述了在流动过程中,气体动量的变化等于作用在气体上的力。其数学表达式为:\[\rho\left(\frac{\partial\mathbf{v}}{\partialt}(\mathbf{v}\cdot\nabla)\mathbf{v}\right)=\nablap\mu\nabla^2\mathbf{v}\mathbf{f}\]其中,p表示气体压力,μ表示气体粘度,f表示作用在气体上的体积力。4.1.3能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描述了在流动过程中,气体内能、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rhoc_p\left(\frac{\partialT}{\partialt}\mathbf{v}\cdot\nablaT\right)=\nabla\cdot(k\nablaT)\Phi\]其中,T表示气体温度,c_p表示气体定压比热容,k表示气体热导率,Φ表示单位时间内气体与外界的热交换。4.2定常流动与非定常流动根据流动过程中气体参数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可以将流动分为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4.2.1定常流动定常流动是指流动过程中气体参数(如密度、速度、压力等)不随时间变化,仅随空间位置变化的流动。定常流动的研究对于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4.2.2非定常流动非定常流动是指流动过程中气体参数随时间变化的流动。非定常流动现象广泛存在于实际工程中,如飞行器尾流、爆炸波等。4.3声速与马赫数声速与马赫数是描述气体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4.3.1声速声速是指气体中声波传播的速度,记为a。在理想气体中,声速与气体温度和气体性质有关,其表达式为:\[a=\sqrt{\frac{\gammap}{\rho}}\]其中,γ表示气体比热容比。4.3.2马赫数马赫数(M)是气体速度与声速的比值,用于描述气体流动的相对速度。马赫数分为亚声速(M<1)、跨声速(M=1)和超声速(M>1)三种情况。本章主要介绍了气体动力学基础,包括气体运动的基本方程、定常流动与非定常流动以及声速与马赫数等概念。这些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分析热力与动力工程中的气体流动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第5章燃烧与燃料5.1燃烧反应的基本类型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基本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5.1.1完全燃烧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热能。在此过程中,燃料中的碳、氢元素完全转化为CO2和H2O。5.1.2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是指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导致燃烧产物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热效率较低,同时会产生环境污染。5.1.3爆炸燃烧爆炸燃烧是指在瞬间完成大量燃料的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对设备造成破坏。爆炸燃烧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需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5.2燃烧产物与热效率5.2.1燃烧产物燃烧产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水、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是燃烧的主要产物,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5.2.2热效率热效率是指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与燃料化学能之比。提高热效率有助于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热效率受到燃烧方式、燃烧设备、燃料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5.3燃料特性与燃烧设备5.3.1燃料特性燃料特性主要包括燃料的热值、燃烧温度、燃烧速度、化学成分等。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对燃烧设备的设计和运行有重要影响。5.3.2燃烧设备根据燃料特性和燃烧方式,燃烧设备可分为以下几种:(1)层燃炉:适用于固体燃料,如煤、生物质等。层燃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缺点是热效率较低,污染排放较高。(2)悬浮燃烧炉:适用于粉状、雾状燃料,如煤粉、油雾等。悬浮燃烧炉具有燃烧速度快、热效率高等优点,但设备复杂,运行维护成本较高。(3)气体燃料燃烧器:适用于气体燃料,如天然气、煤气等。气体燃料燃烧器具有热效率高、污染排放低、操作简便等优点。(4)液体燃料燃烧器:适用于液体燃料,如柴油、重油等。液体燃料燃烧器具有热值高、燃烧稳定等优点,但污染排放较高。合理选择燃烧设备和优化燃烧过程对提高热力与动力工程的热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第6章换热器与热交换6.1换热器的基本类型换热器作为热力与动力工程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能源、石油、化工、制冷等领域。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两种流体之间的热量交换。根据换热方式,换热器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6.1.1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是指冷热两种流体直接接触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根据流体流动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1)混合式:冷热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充分混合,达到热量交换的目的。(2)喷射式:热流体以高速喷射进入换热器,与冷流体进行热量交换。6.1.2间壁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是指冷热流体通过换热器壁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根据换热器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1)管壳式: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冷流体在管外流动,通过管壁进行热量交换。(2)板式:由多个板片组成,冷热流体在板片之间流动,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3)空气冷却式:热流体在管内流动,外部空气流过管外表面,通过管壁进行热量交换。6.2对流传热与导热换热器内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有两种:对流传热和导热。6.2.1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是指流体流动过程中,流体内部及其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包括:(1)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热量传递:热量从高温固体表面传递到低温流体。(2)流体内部的热量传递:热量在流体内部通过分子碰撞和湍流扩散进行传递。6.2.2导热导热是指热量在固体内部的传递过程。导热的基本原理是物体内部的热量通过分子振动和电子运动进行传递。影响导热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热导率、温度差、物体形状和尺寸等。6.3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换热器的设计与优化是保证热交换效率、降低能耗、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环节。以下是换热器设计与优化的主要考虑因素:6.3.1选择合适的换热器类型根据工艺要求、流体特性、设备投资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换热器类型。6.3.2确定换热面积根据热量交换需求,计算换热面积,保证足够的换热效率。6.3.3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流体性质、温度、压力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导热性和力学功能的材料。6.3.4优化流动与换热功能通过调整流体流速、流向、流道结构等,优化流动与换热功能,提高换热效率。6.3.5考虑设备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保证换热器在长期运行中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第7章蒸汽动力循环7.1蒸汽发生器与锅炉7.1.1蒸汽发生器的分类及特点本节主要介绍蒸汽发生器的分类,包括火管式、水管式和组合式蒸汽发生器,并分析各自的特点及适用范围。7.1.2锅炉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本节详细阐述锅炉的组成部分,如炉膛、燃烧器、受热面、空气预热器等,并解析锅炉的工作原理。7.1.3蒸汽发生器和锅炉的选型与设计本节探讨蒸汽发生器和锅炉的选型原则,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热效率、燃料适应性、排放标准等。7.2蒸汽轮机的工作原理7.2.1蒸汽轮机的类型及结构本节介绍蒸汽轮机的分类,包括冲动式、反动式和组合式蒸汽轮机,并对各类蒸汽轮机的结构进行解析。7.2.2蒸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本节阐述蒸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在轮机内的膨胀过程、能量转换过程以及排汽过程。7.2.3蒸汽轮机的功能参数及效率本节介绍蒸汽轮机的功能参数,如功率、效率、转速等,并分析影响蒸汽轮机效率的因素。7.3蒸汽动力循环的改进7.3.1蒸汽动力循环的基本流程本节简要介绍蒸汽动力循环的基本流程,包括加热、蒸发、膨胀、冷凝和给水回热等过程。7.3.2蒸汽动力循环的改进措施本节探讨蒸汽动力循环的改进措施,如回热循环、再热循环、给水加热循环等,以提高循环热效率和降低能耗。7.3.3蒸汽动力循环的优化与集成本节分析蒸汽动力循环的优化与集成方法,包括热力学优化、设备选型优化、控制系统优化等,以提高整个蒸汽动力系统的功能。通过以上内容,本章对蒸汽动力循环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为蒸汽动力工程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第8章涡轮机械8.1涡轮机的基本原理8.1.1涡轮机概述涡轮机是一种将流体动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热力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船舶、航空、化工等领域。本节主要介绍涡轮机的工作原理、类型及主要功能参数。8.1.2涡轮机的工作原理涡轮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流体在叶片通道内流动时,对叶片产生作用力,使叶片旋转,从而驱动负载工作。本节将详细阐述涡轮机的工作过程及其能量转换关系。8.1.3涡轮机的类型及功能参数根据流体类型、用途和结构特点,涡轮机可分为多种类型。本节将介绍常见涡轮机的类型及其功能参数,为涡轮机械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8.2涡轮叶片与流场分析8.2.1涡轮叶片概述涡轮叶片是涡轮机中的关键部件,其功能直接影响涡轮机的效率、可靠性和寿命。本节主要介绍涡轮叶片的结构特点、设计要求和材料选择。8.2.2涡轮叶片的流场分析涡轮叶片流场分析是研究涡轮叶片功能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从流体动力学角度,分析涡轮叶片流场的特性,为叶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8.2.3涡轮叶片的设计方法基于流场分析,本节介绍涡轮叶片的设计方法,包括叶片型线设计、叶型优化和叶栅参数选择等,以提高涡轮机的功能和稳定性。8.3涡轮机械的强度与振动8.3.1涡轮机械的强度分析涡轮机械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强度分析是保证涡轮机安全运行的关键。本节将介绍涡轮机械强度分析的方法和要点。8.3.2涡轮机械的振动分析涡轮机械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振动,影响其正常运行。本节将从振动原因、振动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涡轮机械的振动控制提供依据。8.3.3涡轮机械的强度与振动控制措施为保障涡轮机械的安全运行,本节将提出一系列强度与振动控制措施,包括结构优化、材料选择、监测与维护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涡轮机械的可靠性和寿命。第9章内燃机与汽车工程9.1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内燃机是一种将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发动机。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四个冲程: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1)进气冲程: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形成负压,吸入新鲜空气和燃油混合气体。(2)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将吸入的混合气体压缩,使气体温度升高。(3)做功冲程: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体,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对外做功。(4)排气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为下一个循环的进气冲程做准备。9.2汽车排放与污染控制汽车排放污染主要包括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控制汽车排放污染,我国采取了以下措施:(1)实施排放标准:对汽车排放污染物进行限制,如国六排放标准,降低污染物排放。(2)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