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养殖全流程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渔业养殖全流程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渔业养殖全流程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渔业养殖全流程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渔业养殖全流程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渔业养殖全流程作业指导书TOC\o"1-2"\h\u17112第1章渔业养殖概述 4134871.1渔业养殖的定义与分类 494471.1.1按养殖水域分类 4161171.1.2按养殖对象分类 4155791.2渔业养殖的意义与前景 4313381.2.1意义 424781.2.2前景 531486第2章养殖环境选择与规划 594462.1养殖地选择原则 5235732.2养殖水域环境要求 5195902.3养殖规划与布局 623332第3章养殖设施与设备 6270473.1养殖池塘建设 6165033.1.1池塘选址 6247543.1.2池塘设计 6202093.1.3池塘施工 683373.2养殖设备选型与配置 7314943.2.1投喂设备 7205693.2.2增氧设备 7271963.2.3水质监测设备 7141283.2.4水温调控设备 720343.2.5养殖笼具 762713.3水处理设施及其应用 785243.3.1沉淀池 7201533.3.2生物滤池 7187893.3.3超滤设备 73083.3.4反渗透设备 741603.3.5水质自动调控系统 830182第4章养殖品种选择与苗种繁育 8107624.1养殖品种选择原则 8179314.1.1适应当地环境:选择对当地气候、水质等条件有较强适应性的品种,以保证养殖成功率。 8209094.1.2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消费者喜爱的品种,提高产品销售竞争力。 8135684.1.3经济效益:选择生长快、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以提高养殖收益。 8186364.1.4技术要求:结合养殖技术水平,选择易于管理、病害少的品种。 889104.1.5资源保护:优先选择我国本土品种,保护和利用本地渔业资源。 8103784.2苗种繁育技术 882534.2.1亲本选择:选择健康、生长迅速、无病虫害的优质亲本。 845764.2.2亲本培育:加强亲本饲养管理,保证亲本体质健壮,提高繁殖能力。 862564.2.3繁殖设施:配置合适的繁殖设施,如孵化器、育苗池等,保证繁殖环境稳定。 83294.2.4孵化技术:采用科学的孵化方法,提高苗种孵化率。 8256774.2.5育苗管理:加强育苗期的水质、饲料、密度等管理,保证苗种健康生长。 8268854.3苗种质量鉴别与筛选 8323234.3.1观察外观:选择体态正常、规格整齐、无畸形、无病虫害的苗种。 836554.3.2检查活力:挑选游动活泼、反应敏捷、逆水性强、无病态的苗种。 83044.3.3体重筛选:根据养殖需求,选择适宜规格的苗种。 8186984.3.4检测病原:对苗种进行病原检测,保证无病原携带。 8131634.3.5适应性试验:进行小规模适应性养殖,观察苗种在当地的生长情况,作为大规模养殖的参考。 9870第5章饲料与投喂技术 9100585.1饲料种类与选择 9318895.1.1天然饵料:包括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等,适用于养殖初期及部分滤食性鱼类。 911715.1.2配合饲料:根据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将多种原料进行科学配比,制成的颗粒状或粉状饲料。 9135605.1.3添加剂饲料: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用于补充养殖对象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9273215.1.4特殊饲料:如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等,用于提高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和改善水质。 9215245.2饲料配方设计 966235.2.1确定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参考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养殖对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976485.2.2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根据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选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原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 9166145.2.3确定饲料配方比例: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各种原料的配比,以满足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 9320375.2.4调整饲料配方:根据养殖效果、水质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饲料配方。 92895.3投喂技术与策略 1043395.3.1投喂频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摄食习性及环境条件,合理确定投喂次数。 10318345.3.2投喂量:根据养殖对象的体重、生长阶段和摄食率,计算投喂量。注意观察养殖对象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 10243145.3.3投喂时间:合理安排投喂时间,避免在光照强烈、气温较高或较低时段投喂。 10103195.3.4投喂方法:采用均匀投喂、分区投喂等方法,保证饲料的充分利用。 1065655.3.5投喂设备:选择合适的投喂设备,如自动投喂机、手动投喂器等,提高投喂效率。 10150605.3.6水质管理:在投喂过程中,加强水质监测与调控,减轻饲料残渣和粪便对水质的影响。 108232第6章养殖水体管理 10236056.1水质监测与调控 10204496.1.1监测项目 10311286.1.2监测方法 10147676.1.3调控措施 1080396.2水体富营养化防治 1190166.2.1防治措施 11174176.2.2监测与评估 11151596.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11280266.3.1预防措施 11248946.3.2防治方法 1112410第7章养殖生产操作流程 1193697.1常规养殖操作流程 11159877.1.1水质管理 11315377.1.2投喂管理 1280027.1.3病害防治 12308817.1.4换水与排污 12241927.2稻渔综合种养操作流程 12201887.2.1稻田准备 12286867.2.2水稻种植 12279237.2.3养殖对象投放 12281347.2.4田间管理 12303957.3设施渔业养殖操作流程 1285727.3.1养殖设施准备 12235317.3.2养殖设备配置 1374837.3.3养殖对象投放 13259527.3.4日常管理 133813第8章养殖病害防治与质量控制 13230178.1常见养殖病害及其防治 13311898.1.1病毒性疾病 13205018.1.2细菌性疾病 13165058.1.3寄生虫病 1357098.2养殖产品质量控制 13241948.2.1投喂管理 13114598.2.2水质管理 144028.2.3养殖密度控制 14265928.3养殖环境消毒与净化 14236738.3.1养殖工具消毒 14181958.3.2养殖水体消毒 14126108.3.3底泥处理 14110598.3.4生态净化 1412433第9章养殖产品收获与加工 14124989.1养殖产品收获技术 143029.1.1收获时间 14220599.1.2收获方法 1463219.1.3收获后的处理 1545069.2养殖产品加工工艺 1557929.2.1初加工 15257899.2.2深加工 1575609.2.3加工设备与工艺参数 1565759.3养殖产品储存与运输 15168559.3.1储存条件 157599.3.2储存方法 1593429.3.3运输要求 1572079.3.4运输过程中的监控 1516290第10章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5620810.1养殖废弃物处理技术 152404210.1.1废水处理技术 15519810.1.2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 161463710.2污泥与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16611210.2.1污泥资源化利用 162547710.2.2粪便资源化利用 16672810.3生态渔业与养殖环境保护策略 163023410.3.1优化养殖模式 161504310.3.2提高饲料利用率 16694310.3.3加强养殖环境监测与管理 16280810.3.4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16第1章渔业养殖概述1.1渔业养殖的定义与分类渔业养殖是指通过人工方法,在一定的水域环境中,对水生生物进行育苗、饲养、管理和捕捞的一种生产活动。渔业养殖可分为以下几类:1.1.1按养殖水域分类(1)淡水养殖:在淡水环境中进行的养殖活动,如池塘养鱼、水库养鱼等。(2)海水养殖:在海水环境中进行的养殖活动,如海水鱼类养殖、贝类养殖等。(3)半咸水养殖:在半咸水环境中进行的养殖活动,如对虾养殖等。1.1.2按养殖对象分类(1)鱼类养殖:以鱼类为养殖对象,如草鱼、鲤鱼、鲈鱼等。(2)甲壳类养殖:以甲壳类动物为养殖对象,如对虾、螃蟹等。(3)贝类养殖:以贝类为养殖对象,如扇贝、牡蛎等。(4)藻类养殖:以藻类为养殖对象,如紫菜、海带等。1.2渔业养殖的意义与前景1.2.1意义(1)保障食品安全:渔业养殖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满足了人们对优质蛋白的需求,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2)促进经济发展:渔业养殖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3)保护水生生态环境:渔业养殖可以减少对野生水生生物资源的过度捕捞,有利于保护水生生态环境。1.2.2前景(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渔业养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养殖设施技术等不断发展,为渔业养殖提供了技术支持,提高了产业水平。(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国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渔业养殖给予支持,有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章对渔业养殖的定义、分类、意义和前景进行了概述,为后续章节详细介绍渔业养殖全流程作业提供基础。第2章养殖环境选择与规划2.1养殖地选择原则在选择渔业养殖地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理位置:选择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供电稳定且远离污染源的区域。(2)水源条件:保证水质清洁、无污染,水量充沛,能满足养殖需求。(3)地形地貌:地势平坦,排水条件良好,不易发生内涝现象。(4)气候条件:气候适宜,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有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5)土壤条件:土壤肥沃,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为养殖生物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2.2养殖水域环境要求养殖水域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1)水质要求: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2)水深要求:根据养殖种类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水深,以满足养殖生物的生活习性。(3)水流要求:保持适宜的水流速度,有利于提高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促进养殖生物的新陈代谢。(4)水温要求:根据养殖生物的生长需求,保持适宜的水温,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影响生长。(5)水色要求:保持水色清澈,水草丰富,有利于养殖生物的生长。2.3养殖规划与布局养殖规划与布局应考虑以下方面:(1)养殖模式:根据养殖地条件、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养殖模式,如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工厂化养殖等。(2)养殖面积:根据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和预期产量,合理规划养殖面积。(3)养殖设施:配置必要的养殖设施,如增氧设备、投饵设备、水质监测设备等。(4)养殖分区:根据养殖生物的生长需求和养殖技术要求,对养殖区域进行合理划分。(5)环境保护:在养殖规划与布局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措施,保证养殖过程中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6)安全生产:加强养殖安全生产管理,制定养殖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养殖场的安全水平。第3章养殖设施与设备3.1养殖池塘建设3.1.1池塘选址池塘选址应充分考虑地形、水源、排水、交通等因素。选址时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区域。3.1.2池塘设计池塘设计要符合养殖需求,包括池塘形状、大小、深度等。池塘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面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池塘深度应满足养殖对象生长需求,一般为1.52.5米。3.1.3池塘施工池塘施工要保证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池塘底部及边坡处理:要求平整、坚实,防止渗漏;(2)防逃设施:设置合理的防逃设施,防止养殖对象逃逸;(3)进排水设施:设置合理的进排水系统,保证水质良好;(4)增氧设施:根据养殖需求配置增氧设备。3.2养殖设备选型与配置3.2.1投喂设备选用适合养殖对象的自动或半自动投喂设备,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3.2.2增氧设备根据养殖水体面积和养殖密度,选择合适的增氧设备,如增氧泵、增氧机等,保证水体中溶解氧充足。3.2.3水质监测设备配置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状况,为调整养殖管理措施提供依据。3.2.4水温调控设备根据养殖对象对水温的需求,配置适当的水温调控设备,如加热器、制冷机等。3.2.5养殖笼具根据养殖对象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养殖笼具,如网箱、网笼等。3.3水处理设施及其应用3.3.1沉淀池利用沉淀池对养殖水体进行初步处理,去除悬浮物、有机物等杂质。3.3.2生物滤池采用生物滤池对养殖水体进行生物处理,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3.3.3超滤设备利用超滤设备对养殖水体进行深度处理,提高水质。3.3.4反渗透设备采用反渗透设备对养殖水体进行进一步处理,满足高要求水质需求。3.3.5水质自动调控系统集成水质监测、调控设备,实现养殖水体水质的自动调控,保证养殖环境稳定。第4章养殖品种选择与苗种繁育4.1养殖品种选择原则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4.1.1适应当地环境:选择对当地气候、水质等条件有较强适应性的品种,以保证养殖成功率。4.1.2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消费者喜爱的品种,提高产品销售竞争力。4.1.3经济效益:选择生长快、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品种,以提高养殖收益。4.1.4技术要求:结合养殖技术水平,选择易于管理、病害少的品种。4.1.5资源保护:优先选择我国本土品种,保护和利用本地渔业资源。4.2苗种繁育技术苗种繁育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以下为苗种繁育技术的相关内容:4.2.1亲本选择:选择健康、生长迅速、无病虫害的优质亲本。4.2.2亲本培育:加强亲本饲养管理,保证亲本体质健壮,提高繁殖能力。4.2.3繁殖设施:配置合适的繁殖设施,如孵化器、育苗池等,保证繁殖环境稳定。4.2.4孵化技术:采用科学的孵化方法,提高苗种孵化率。4.2.5育苗管理:加强育苗期的水质、饲料、密度等管理,保证苗种健康生长。4.3苗种质量鉴别与筛选为保证养殖效果,应对苗种进行质量鉴别与筛选,具体方法如下:4.3.1观察外观:选择体态正常、规格整齐、无畸形、无病虫害的苗种。4.3.2检查活力:挑选游动活泼、反应敏捷、逆水性强、无病态的苗种。4.3.3体重筛选:根据养殖需求,选择适宜规格的苗种。4.3.4检测病原:对苗种进行病原检测,保证无病原携带。4.3.5适应性试验:进行小规模适应性养殖,观察苗种在当地的生长情况,作为大规模养殖的参考。第5章饲料与投喂技术5.1饲料种类与选择渔业养殖中,饲料的种类与质量对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合理选择饲料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饲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类:5.1.1天然饵料:包括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等,适用于养殖初期及部分滤食性鱼类。5.1.2配合饲料:根据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将多种原料进行科学配比,制成的颗粒状或粉状饲料。5.1.3添加剂饲料:主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用于补充养殖对象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5.1.4特殊饲料:如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等,用于提高养殖对象的抗病能力和改善水质。在选择饲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养殖对象的种类和生长阶段;(2)饲料的营养成分、质量和成本;(3)养殖环境及水质条件;(4)饲料来源的可靠性和稳定性。5.2饲料配方设计饲料配方设计应根据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生长阶段和养殖环境进行。以下是饲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步骤:5.2.1确定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参考相关研究资料,了解养殖对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5.2.2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根据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选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原料,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5.2.3确定饲料配方比例: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各种原料的配比,以满足养殖对象的营养需求。5.2.4调整饲料配方:根据养殖效果、水质变化等因素,适时调整饲料配方。5.3投喂技术与策略合理的投喂技术与策略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养殖成本和减轻水质污染。以下是投喂技术与策略的要点:5.3.1投喂频率: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速度、摄食习性及环境条件,合理确定投喂次数。5.3.2投喂量:根据养殖对象的体重、生长阶段和摄食率,计算投喂量。注意观察养殖对象的摄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5.3.3投喂时间:合理安排投喂时间,避免在光照强烈、气温较高或较低时段投喂。5.3.4投喂方法:采用均匀投喂、分区投喂等方法,保证饲料的充分利用。5.3.5投喂设备:选择合适的投喂设备,如自动投喂机、手动投喂器等,提高投喂效率。5.3.6水质管理:在投喂过程中,加强水质监测与调控,减轻饲料残渣和粪便对水质的影响。第6章养殖水体管理6.1水质监测与调控6.1.1监测项目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监测,主要包括以下项目: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酸盐、叶绿素a等。6.1.2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行业公认的方法进行监测。监测设备需定期校验,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6.1.3调控措施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调控水质:(1)调整投喂量,控制残饵;(2)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洁;(3)使用微生物制剂、底改剂等改善底质;(4)适时开启增氧设备,提高溶解氧;(5)调整水体pH值,使其处于适宜范围。6.2水体富营养化防治6.2.1防治措施(1)合理确定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2)定期清淤,减少底泥积累;(3)优化投喂方式,减少残饵;(4)种植水生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5)适时采用生物浮床等技术,降低富营养化程度。6.2.2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水体富营养化指标,如总氮、总磷、叶绿素a等,评估防治效果,及时调整防治措施。6.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6.3.1预防措施(1)选用抗病力强的养殖品种;(2)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持水质稳定;(3)做好苗种检疫工作,防止病原体传播;(4)定期对养殖工具、设备进行消毒;(5)合理使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6.3.2防治方法(1)发病初期,及时诊断,确定病因;(2)采用有效药物进行治疗,严格遵守用药规定;(3)加强养殖管理,提高水体溶解氧,减少病原体繁殖;(4)对病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体传播;(5)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数量。通过以上措施,保证养殖水体水质稳定,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水产养殖效益。第7章养殖生产操作流程7.1常规养殖操作流程7.1.1水质管理(1)定期检测水质,保证各项指标符合养殖要求。(2)根据水质检测结果,调整投喂量、换水量及使用微生物制剂等。7.1.2投喂管理(1)选择适合养殖对象的饲料,保证饲料质量。(2)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阶段、天气、水质等因素,调整投喂量。(3)定期检查养殖对象的摄食情况,调整投喂策略。7.1.3病害防治(1)定期检查养殖对象,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做好养殖环境的消毒工作,预防病害发生。(3)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7.1.4换水与排污(1)根据水质情况,定期进行换水,保持水质稳定。(2)及时清除池塘底部粪便、残饵等污染物,减少病害发生。7.2稻渔综合种养操作流程7.2.1稻田准备(1)选择适宜的稻田,进行土地平整、修复田埂等工作。(2)设置排水、灌溉系统,保证稻田水位可控。7.2.2水稻种植(1)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育秧。(2)按照当地水稻种植技术要求,进行插秧、施肥、除草等管理。7.2.3养殖对象投放(1)选择适宜的养殖对象,如鱼、虾、蟹等。(2)根据稻田条件,确定合理的投放密度。7.2.4田间管理(1)定期检查稻田水位、水质,调整灌溉、排水。(2)合理投喂,保持养殖对象生长。(3)防治病虫害,保证水稻和养殖对象安全。7.3设施渔业养殖操作流程7.3.1养殖设施准备(1)选择适宜的养殖设施,如池塘、网箱、水槽等。(2)检查设施的安全性、密封性,保证养殖环境稳定。7.3.2养殖设备配置(1)配置增氧、过滤、循环等设备,保证水质稳定。(2)安装自动投喂系统,实现精准投喂。7.3.3养殖对象投放(1)选择适宜的养殖对象,如鱼类、贝类、藻类等。(2)根据设施条件,确定合理的投放密度。7.3.4日常管理(1)定期检查设施设备运行情况,保证养殖环境稳定。(2)监测水质,调整投喂量、换水量等。(3)预防病害,合理使用药物。(4)定期清理设施,保持养殖环境整洁。第8章养殖病害防治与质量控制8.1常见养殖病害及其防治8.1.1病毒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是渔业养殖中的一大难题,常见的有鱼类病毒性出血病、鲤鱼痘疮病等。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养殖环境管理,提高养殖水体质量;定期对养殖工具进行消毒;采用疫苗免疫预防;发病时及时隔离病鱼,避免疫情扩散。8.1.2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主要有鱼类弧菌病、链球菌病等。防治方法有:加强养殖环境管理,保持养殖水体清洁;合理投喂,避免过量喂食;定期对养殖工具和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发病时及时用药治疗。8.1.3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包括原生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等,如鱼类的车轮虫病、锚头鳋病等。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养殖环境管理,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使用安全有效的驱虫药物进行防治。8.2养殖产品质量控制8.2.1投喂管理合理投喂是保证养殖产品质量的关键。应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需求、水温、天气等因素调整投喂量,保证饲料质量,避免过量喂食。8.2.2水质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有利于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应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pH等指标,及时调整水质,保证水质符合养殖要求。8.2.3养殖密度控制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有利于减少养殖病害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应根据养殖水体的承载能力、养殖技术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养殖密度。8.3养殖环境消毒与净化8.3.1养殖工具消毒定期对养殖工具进行消毒,如网具、捞具等,可用高锰酸钾、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处理。8.3.2养殖水体消毒采用安全、高效的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消毒,如氯制剂、碘制剂等,以杀灭病原体,防止疾病传播。8.3.3底泥处理定期清理养殖池底泥,减少底泥中的有机质积累,降低病原体的滋生。8.3.4生态净化利用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态方法,净化养殖水体,降低污染物浓度,提高养殖环境质量。第9章养殖产品收获与加工9.1养殖产品收获技术9.1.1收获时间根据养殖对象的生长周期、市场需求及季节性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收获时间。一般情况下,应在养殖产品达到预期规格、肉质鲜美时进行收获。9.1.2收获方法根据养殖产品的种类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收获方法。常见的收获方法包括:网捕、笼捕、电捕、手工捕捉等。在收获过程中,要保证操作规范,降低对养殖产品的损伤。9.1.3收获后的处理收获后的养殖产品应及时进行预冷处理,以降低体内温度,减缓生理活动,延长保质期。预冷方法包括冰水预冷、冷库预冷等。9.2养殖产品加工工艺9.2.1初加工初加工主要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