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第1页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第2页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第3页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第4页
5年中考3年模拟试卷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编号单元大概念素养目标对应新课标内容对应试题Y7204001学习文章,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P4】P62T5(1);P63T6(3);P66T6;P70T6(4)Y7204002学习略读,根据一定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P6】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P33】P66T5(3);P68T6(1);P74T9Y7204003在阅读的过程中,对其内容和表达等要有自己的感受和心得。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P14】P68T6(3);P71T8(4);P74T12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修润(rùn)生疏躬行(gōng)一以惯之B.商酌(zhuó)别扭妥帖(tuǒ)宽厚待人C.譬如(bì)朦胧慎重(shèn)南腔北调D.累赘(zhui)垦切草率(lǜ)历史悠久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陈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深受学生家长敬重。B.我们要敢于向老师提问,养成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C.此生若得幸福安稳,谁又愿颠沛流离?!D.你是班长,应以身作则,给同学们做个榜样。3.【新独家原创】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一个怀有梦想的学子,都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通过奋斗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B.基本的文化素养与持续学习的能力,是一个人在各行各业做得更好、更出彩不可或缺的。C.有些事物能够经受住岁月淘洗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凡响的价值。D.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4.【新考法·语法综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该句是双重否定句,意在强调“都深受感动”)B.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于是”是介词,“和”是连词,“的”是助词)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在”是介词,“完美”是形容词,“并且”是连词)D.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能力提升全练5.(2023广西柳州鹿寨实验中学月考,5—7)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成(1)—(3)题。(6分)(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Y7204001)()A.课文举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这一过人品性的典型事例。B.通过复信一事,具体说明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C.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简洁”和“简明”。D.本文引导我们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并通过反复修改,锤炼语言,提高写作水平。(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这是对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描写,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明先生主张行文力求简洁,不累赘拖沓。B.“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句话承上启下,第一句承接上文,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C.“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这句话写了叶圣陶先生工作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生活上随和。D.“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这句话写了叶圣陶先生为作者的生活处境而“悲伤”,体现了他对作者的深厚情谊。(3)(★★☆)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本文是追忆故人的文章。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虽然内心有深重的悲哀,但在写作时,却把感情潜藏在文章深处了。B.本文是一篇记人的文章,但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而是以议论为主,结合记叙,以小见大,突显了人物的精神风貌。C.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的核心是“写话”与“简洁”,这是我们每一个学习和使用语文的人都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他的主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性。D.在文风方面,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不失真挚的感情。6.(2022江苏扬州中考,17—20)文学类阅读。(15分)将来之花园(节选)汗浸(1)上课铃响罢,学生们吃惊地看着走进教室的先生:还是一身农民打扮,头上多了一顶列宁帽,像干部,但肩上扛着一大捆甘蔗!(2)先生把甘蔗立在黑板旁,拍拍手上的土:“同学们,咱沙河南出的甘蔗,是中国最甜的甘蔗!这是我家地里的甘蔗,刚砍下来,新鲜。今天扛来一捆,下课后,班长负责分给大家。为啥呢?解放了,刘邓大军在咱们鲁山县成立豫西军分区了,老百姓日子会像甘蔗,节节高,节节甜。没有了压迫剥削,也没有了兵荒马乱。你们要成为新中国的主人了,长才干,有出息。我也参加革命工作了,当选人民代表了。最近要参加代表大会,政府让我在会上做报告,讲讲种红薯。”(3)学生们轰的一声都笑了。有调皮女生指了指窗外树上拴着的那一头老牛。它正在反刍先生早晨所喂的一把红薯干,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无动于衷。那头牛是先生从牛肉馆外救来的。他心疼这头眼泪汪汪的牛,就掏钱从牛肉馆屠夫尖刀下买过来,养着它。(4)“笑啥哩?我是你们先生嘛,不论啥事情,都要先懂一懂。能教书,也能种红薯、养牛——哎,这是有很多门道的。我家红薯就种得好,牛养得不错,政府让我讲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还是有眼光的。”先生摸摸那一把花白山羊胡子,嘴巴咧开笑了,像喜悦的山羊。(5)“下午放学,咱们排练秧歌舞,我刚学会,领你们跳,准备去县城汇演。现在开始上课。今天我讲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写的就是我们的家乡。我先读一遍:‘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美不美啊?”(6)“美!”学生们朗声回答。窗外,战火终于熄灭的山河,在积蓄生机。沙河哗哗啦啦流淌。稍远处,好峰蜿蜒,随意浓淡,似乎想把南边的南阳、西边的洛阳、东边的开封,都连绵拥抱在一起。(7)这是1948年秋的一天,鲁山中学。留山羊胡子的先生,就是20世纪20年代声震中国、30年代淡出文坛的诗人徐玉诺。(选自《黄河文学》2021年第2/3期合刊)(1)(★★☆)说说第(3)段和第(4)段画线句中“笑”的内涵。(2分)答:

(2)(★☆☆)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第(6)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答:

(3)(★★☆)结合内容,说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Y7204001)答:

(4)(★★★)作品最后才交代“先生”的姓名和声望,好在哪里?(3分)答:

素养探究全练7.《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出版的儿童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班级开展以“叶圣陶先生与《开明国语课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学科素养·思维能力】近年来,《开明国语课本》再次受到关注,尤其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成为畅销书。请结合该书的封面和其中的两篇课文,说出三点该书受欢迎的原因。答:

(2)【学科素养·语言运用】右图是《开明国语课本》中的一页,由丰子恺绘图,叶圣陶配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解读图片中的内容吗?答:

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BA.惯→贯。C.譬pì。D.垦→恳,率shuài。2.B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用在此处,不合语境。3.C句式杂糅,可删去“的原因”。4.B“于是”是连词。能力提升全练5.答案(1)B(2)C(3)B解析(1)应是“待人厚”的一面。(2)没有写“生活上随和”。(3)应是以记叙为主,结合议论。6.答案(1)第(3)段的“笑”:嘲笑,笑老师将要在人代会上做报告,讲种红薯。第(4)段的“笑”:自得的笑,为政府让自己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而自得。(2)实写:窗外,战火终于熄灭,山河在积蓄生机。虚写:好峰蜿蜒,各地都连绵拥抱在一起。虚实结合,表现了师生希望祖国各地紧密团结的美好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3)热爱祖国,关心民生;关注学生,善施教化;不仅会教学,还会农业生产;热爱家乡,注重家乡的文化建设。(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照应前文,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解析(1)由第(2)段老师说的话和第(3)段老牛“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无动于衷”可知,第(3)段的“笑”,指嘲笑,笑老师竟将在人代会上“讲种红薯”。由第(4)段老师说的话可知,第(4)段的“笑”,指自得的笑,为自己不仅能教书,还能讲种红薯,帮助农民提高产量而自得。(2)先分别概括实写和虚写的内容,再分析表达效果。由“窗外”“似乎”两词可知,实写的是窗外战火终于熄灭、山河在积蓄生机的景色。虚写的是稍远处好峰将各地连绵拥抱在一起。因此该画线句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师生希望全国各地紧密团结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3)由第(2)段的“解放了……政府让我在会上做报告,讲讲种红薯”可知,“先生”热爱祖国,关心民生;由第(5)段的“现在开始上课……我们的家乡”可知,“先生”关注学生,善施教化;由第(4)段“能教书,也能种红薯、养牛”可知,“先生”不仅会教学,还会农业生产;由第(2)段“咱沙河南出的甘蔗,是中国最甜的甘蔗”和第(5)段“今天我讲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写的就是我们的家乡”“咱们排练秧歌舞……准备去县城汇演”可知,“先生”热爱家乡,注重家乡的文化建设。(4)第(1)段描写“先生”惊人的外在形象,后文又写其幽默生动的语言,却迟迟不提“先生”姓名,这样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2)至(6)段讲述人物故事,多角度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最后才交代人物的姓名和声望,与前文相照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

素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