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704第1章绪论 3226171.1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概述 3261611.2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 413040第2章园林地形与地貌设计 4172292.1地形设计基本原理 4251142.1.1地形设计的定义与作用 5150952.1.2地形设计的原则 5250322.2地貌设计手法 596122.2.1地貌设计的基本类型 531472.2.2地貌设计的手法 6291492.3地形与地貌在园林中的应用 69195第3章水景设计 653453.1水景类型与特点 6241403.1.1静态水景 6225463.1.2动态水景 6102073.1.3水体与植被结合的水景 69103.2水景设计原则与方法 7184133.2.1设计原则 726813.2.2设计方法 746173.3水景工程与技术 7212973.3.1水源及给排水系统 7306873.3.2水体净化与维护 7169753.3.3水景施工技术 799233.3.4水景后期管理 89870第4章植物配置与造景 8303134.1植物分类与特性 8217754.1.1植物分类 8232144.1.2植物特性 81434.2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8226204.2.1配置原则 8275384.2.2配置方法 9156894.3造景技巧与案例分析 9216414.3.1造景技巧 977534.3.2案例分析 913435第5章道路与铺装设计 10291235.1道路设计原则与分类 10275855.1.1设计原则 1051055.1.2道路分类 1055865.2铺装材料与设计手法 10107665.2.1铺装材料 10174555.2.2设计手法 10174055.3道路与铺装在园林中的应用 1086875.3.1园林道路设计 10225815.3.2铺装设计 11195865.3.3道路与铺装的结合 1121488第6章建筑与小品设计 11214026.1建筑与小品的功能与分类 1125436.1.1功能 1185486.1.2分类 11236416.2建筑与小品设计原则 11218726.2.1符合园林整体风格 1188206.2.2突出主体建筑 12122866.2.3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 1244296.2.4强调空间变化 12226656.2.5生态环保 12262556.3建筑与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 12250236.3.1主体建筑的应用 12202446.3.2辅助建筑的应用 12159596.3.3小品的应用 123829第7章照明设计 12136577.1照明设计原理与分类 12243557.1.1照明设计原理 1266097.1.2照明设计分类 13217177.2照明设备与光源选择 13268937.2.1照明设备选择 1323787.2.2光源选择 13194097.3照明在园林中的应用 14114407.3.1道路照明 1466977.3.2建筑照明 14177117.3.3水体照明 14160597.3.4绿化照明 1490677.3.5休闲场所照明 14322077.3.6节日照明 148187第8章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 1413768.1公共设施设计原则与分类 1445158.1.1人性化原则:公共设施设计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1458798.1.2美观原则:公共设施应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 14108358.1.3环保原则:公共设施设计应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14248668.1.4安全原则:保证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功能。 1464648.1.5休息设施:如座椅、亭子、休息亭等。 1535118.1.6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售货亭、垃圾桶等。 156508.1.7休闲运动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 15295288.1.8信息设施:如指示牌、导视系统等。 1585258.1.9照明设施:如路灯、景观灯等。 1530118.2无障碍设计要求与方法 15202458.2.1平等原则:保证无障碍设施对所有使用者公平可用。 1576688.2.2安全原则:无障碍设施应具备安全功能,预防意外。 15174158.2.3易用原则:无障碍设施应易于使用,简化操作流程。 15169448.2.4无障碍通道:设置宽敞、平缓的坡道,满足轮椅通行需求。 15156798.2.5导视系统:采用醒目、易懂的标识,便于特殊群体识别。 15223718.2.6无障碍卫生间:设置宽敞、安全、易于操作的卫生间。 15253958.2.7休息设施: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休息亭。 15318698.2.8信息服务:提供语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 15225588.3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在园林中的应用 15301328.3.1在园林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的布局,使其融入整体景观。 15221978.3.2在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15258118.3.3在无障碍设计方面,结合园林特点,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提高设施的实用性。 15193978.3.4注重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的后期维护与管理,保证其功能性和美观性。 15135658.3.5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的利用率,增强园林的活力。 1526975第9章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15239489.1生态园林的基本概念 16268119.2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策略 16319949.2.1可持续发展原则 1661519.2.2可持续发展策略 1651079.3生态园林实践案例分析 1631660第10章规划设计实施与项目管理 171074410.1规划设计流程与步骤 171814010.1.1设计准备阶段 171236210.1.2设计方案阶段 171980710.1.3设计深化阶段 172379310.2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 172482610.2.1项目管理 171819410.2.2组织协调 182429610.3施工监理与验收评价 18588110.3.1施工监理 18569110.3.2验收评价 18第1章绪论1.1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概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公园、绿地、居住区、校园、企事业单位等室外空间进行合理布局和美化的过程。它是融合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艺术审美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创造生态、美观、实用、可持续的室外环境。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不仅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品质,而且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1.2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1)规划设计原则(1)尊重自然原则:充分了解和利用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保护原有生态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以人为本原则:关注人的需求,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行为、心理、生理特点,创造舒适、安全、便捷、富有情趣的室外空间。(3)综合效益原则:在满足景观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4)美学原则:运用形式、色彩、质感、尺度等美学元素,创造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景观空间。(5)可持续原则: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景观空间的适应性和自我调节能力。(2)规划设计方法(1)现状分析:对基地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包括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2)目标定位:根据现状分析,明确规划设计的目标、功能、风格、规模等。(3)概念设计:运用创造性思维,提出设计概念,形成初步设计方案。(4)方案设计: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布局、形态、细节等方面的设计。(5)技术经济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优化设计,保证项目可行性。(6)施工图设计:根据方案设计,绘制详细施工图纸,明确施工要求。(7)施工指导与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质量、进度等进行监督指导,并在工程完成后进行验收。第2章园林地形与地貌设计2.1地形设计基本原理地形设计是景观园林规划设计的基石,关系到园林的空间布局、景观效果及功能使用。本节将阐述地形设计的基本原理,为园林地形设计提供理论指导。2.1.1地形设计的定义与作用地形设计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的需求,对地形进行人工改造或利用自然地形,创造优美的园林空间环境。地形设计在园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塑造空间:地形设计可以划分和围合园林空间,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2)改善景观:利用地形的起伏变化,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丰富景观效果。(3)调节气候:地形设计可影响园林内部的微气候,提高游园舒适度。(4)组织排水:合理的地形设计有助于园林排水,防止积水和水土流失。2.1.2地形设计的原则地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尊重自然: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地貌,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破坏。(2)功能优先:地形设计应满足园林的功能需求,如交通、排水等。(3)景观协调:地形设计应与园林整体景观风格相协调,形成和谐统一的效果。(4)经济实用:在满足功能与景观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地形设计的工程成本。2.2地貌设计手法地貌设计是对地形表面进行艺术处理,使之具有优美的形态和丰富的景观效果。本节介绍地貌设计的基本手法。2.2.1地貌设计的基本类型地貌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平地:指地形变化较小的平坦区域,适用于广场、草坪等。(2)坡地:指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地形,可用于营造层次丰富的景观。(3)山地:指地形起伏较大、具有一定海拔高度的区域,可打造独特的山体景观。(4)水景:利用地形低洼处营造水体景观,如湖泊、池塘等。2.2.2地貌设计的手法地貌设计手法包括:(1)堆山:通过人工堆土或利用自然山体,塑造起伏变化的地形。(2)挖湖:在低洼处挖掘水体,形成湖泊、池塘等水景。(3)梯田:在坡地上采用梯田形式,进行植被种植,形成优美的农业景观。(4)台地:在坡地上设置不同高度的台地,用于布置建筑、广场等。2.3地形与地貌在园林中的应用地形与地貌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布局: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合理布局园林空间,实现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2)景观营造:利用地形地貌的起伏变化,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视觉焦点。(3)生态保护: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生态功能,保护自然地形,减少对环境的破坏。(4)游线组织:根据地势起伏,规划合理的游览路线,引导游客欣赏园林美景。(5)文化表达:利用地形地貌特点,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展现园林的独特魅力。第3章水景设计3.1水景类型与特点3.1.1静态水景静态水景主要包括湖泊、水池、水塘等。其特点是水面平静,有利于反映周边景观,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具有调节气温、提高湿度、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3.1.2动态水景动态水景包括溪流、瀑布、喷泉等。其特点是水流动性强,具有生动的视觉效果和悦耳的听觉效果,能营造出活泼、灵动的氛围。3.1.3水体与植被结合的水景此类水景将水体与植被相结合,如湿地、沼泽等。它们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水质净化,同时营造出自然、和谐的环境。3.2水景设计原则与方法3.2.1设计原则(1)尊重自然:水景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2)突出主题:根据景观园林的整体风格和功能需求,确定水景设计的主题,使之与其他景观元素相协调。(3)注重生态:充分考虑水景的生态功能,提高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4)体现人文:融入地域文化、历史典故等元素,提升水景的文化内涵。3.2.2设计方法(1)水体形态设计:根据地形、地貌特点,设计合适的水体形态,如曲线、折线等。(2)水体与周边景观的衔接:注重水体与周边地形、植被、建筑等景观元素的过渡与衔接,使之形成和谐的整体。(3)水景空间布局:根据景观园林的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水景,提高空间利用效率。(4)水景细部设计:对水景的边缘、驳岸、桥梁等细部进行处理,丰富水景的视觉效果。3.3水景工程与技术3.3.1水源及给排水系统(1)水源:根据水景规模和周边水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源,如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2)给排水系统:设计合理、可靠的给排水系统,保证水景的正常运行和水质安全。3.3.2水体净化与维护(1)物理净化: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去除水中悬浮物、泥沙等杂质。(2)生物净化: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技术,对水体进行净化,提高水质。(3)化学净化:采用化学药剂,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和去除。3.3.3水景施工技术(1)土方工程: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形塑造,保证水体稳定。(2)驳岸及护坡工程: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形式,进行驳岸及护坡施工。(3)水景设备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水泵、喷头、灯光等设备,保证水景效果。3.3.4水景后期管理(1)定期检查:对水景设施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修复。(2)水质监测与维护:定期监测水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保持水质稳定。(3)植被养护:对水景周边的植被进行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第4章植物配置与造景4.1植物分类与特性植物作为景观园林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对整体景观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之前,首先要了解植物的分类及特性。4.1.1植物分类(1)按生长习性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等。(2)按观赏特性可分为:观花植物、观叶植物、观果植物、观形植物等。(3)按生长周期可分为:常绿植物、落叶植物、半常绿植物等。4.1.2植物特性(1)生态习性:了解植物的适生环境、生长速度、耐阴、耐寒、耐旱等特性。(2)观赏特性:考虑植物的花色、叶色、果色、形态、芳香等。(3)文化内涵:挖掘植物的文化寓意、象征意义等。4.2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植物配置是景观园林设计的核心内容,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4.2.1配置原则(1)生态原则:遵循植物生长的生态习性,保证植物生长良好。(2)美观原则:考虑植物的色彩、形态、质感等,营造和谐美观的景观。(3)功能原则:根据园林空间功能需求,合理选择植物种类。(4)经济原则:合理利用植物资源,降低成本。4.2.2配置方法(1)空间划分: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形成不同的景观区域。(2)层次搭配:通过不同高度、不同色彩的植物搭配,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3)季相变化:考虑植物四季的观赏特性,营造季相分明的景观效果。(4)意境营造:运用植物的文化内涵,营造富有诗意的园林景观。4.3造景技巧与案例分析造景是植物配置的升华,通过巧妙的造景技巧,可以营造出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4.3.1造景技巧(1)对比与统一:通过植物的色彩、形态、质感等形成对比,同时保持整体风格的统一。(2)节奏与韵律:利用植物有序排列,形成节奏感和韵律感。(3)借景与透景:运用借景手法,将外部景观引入园林,同时通过透景手法,增加景观层次。(4)框景与对景:运用框景手法,强调重点景观,同时通过对景手法,形成相互呼应的景观效果。4.3.2案例分析以下为我国某城市公园的植物配置与造景案例分析:(1)入口区域:采用规则式种植,以观花植物为主,形成热烈的氛围。(2)休闲区域:选用遮荫效果好的乔木,结合观叶植物,营造舒适宜人的休闲空间。(3)水景区域:选用水生植物,结合观赏草,营造自然生态的水景效果。(4)轴线区域:采用对称式种植,以常绿植物为主,突出轴线景观。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在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时,应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空间特点及景观目标,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和造景手法,以实现优美的景观效果。第5章道路与铺装设计5.1道路设计原则与分类5.1.1设计原则(1)符合园林功能需求,保证交通便捷、安全;(2)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注重景观效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4)合理布局,提高空间利用效率。5.1.2道路分类(1)主要道路:连接园林各主要景点,承担主要交通功能,宽度较大;(2)次要道路:连接主要道路与园林内各小景点,宽度适中;(3)游步道:供游客漫步、休憩,宽度较小,蜿蜒曲折;(4)特殊道路:如水上栈道、登山步道等,根据特定地形地貌设计。5.2铺装材料与设计手法5.2.1铺装材料(1)天然石材:花岗岩、大理石、板岩等,质感自然,耐用性强;(2)烧结砖:陶瓷砖、透水砖等,色彩丰富,环保节能;(3)木材:防腐木、碳化木等,质感温暖,适合营造休闲空间;(4)其他材料:玻璃、金属、塑料等,可根据设计需求选择。5.2.2设计手法(1)图案设计: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组合,形成丰富多变的图案,提升景观效果;(2)色彩搭配:合理运用色彩,使铺装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营造和谐氛围;(3)质感对比:利用不同材料的质感差异,增强铺装的层次感;(4)尺度处理:根据道路宽度、空间大小选择合适的铺装尺度,提高空间舒适度。5.3道路与铺装在园林中的应用5.3.1园林道路设计(1)结合地形地貌,营造自然曲折的道路线形;(2)利用道路引导游客视线,展现园林景观;(3)合理设置道路节点,提高游览兴趣;(4)注意道路与绿化的结合,形成生态、舒适的游憩空间。5.3.2铺装设计(1)广场铺装:根据空间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图案和色彩,营造氛围;(2)步行道铺装:注重舒适度、安全性和美观性,合理设置排水设施;(3)水体铺装:采用防水、防滑材料,与水体景观相结合;(4)特殊场所铺装:如儿童游乐区、运动场地等,考虑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铺装材料。5.3.3道路与铺装的结合(1)统一风格:道路与铺装在设计风格上保持一致,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2)过渡处理:通过铺装图案、材质的变化,实现道路与铺装之间的自然过渡;(3)细节处理:关注道路与铺装的收边、连接等细节,提高整体品质。第6章建筑与小品设计6.1建筑与小品的功能与分类6.1.1功能建筑与小品在景观园林中具有多重功能,主要包括:(1)提供游览、休憩、观赏的场所;(2)丰富园林空间,增强景观层次;(3)体现园林主题,表达文化内涵;(4)满足实用需求,如避雨、遮阳等。6.1.2分类建筑与小品可分为以下几类:(1)主体建筑:如亭、台、楼、阁等;(2)辅助建筑:如廊、桥、榭、舫等;(3)小品:如石狮、碑刻、雕塑、花架等。6.2建筑与小品设计原则6.2.1符合园林整体风格建筑与小品设计应与园林整体风格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6.2.2突出主体建筑主体建筑应占据园林中的重要位置,成为景观焦点。6.2.3注重实用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建筑与小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应注重造型美观、富有创意。6.2.4强调空间变化建筑与小品设计应考虑空间布局,使园林空间富有层次感和动态感。6.2.5生态环保建筑与小品设计应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3建筑与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6.3.1主体建筑的应用主体建筑在园林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可应用于:(1)园林入口:作为标志性建筑,引导游客进入园林;(2)景观节点:作为焦点,丰富园林景观;(3)观景平台:提供观赏远处景色的场所。6.3.2辅助建筑的应用辅助建筑在园林中起到连接、过渡、点缀等作用,可应用于:(1)游览路径:作为休息、观赏的场所;(2)水域景观:与水景相结合,形成美丽的倒影;(3)植物景观:与植物搭配,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6.3.3小品的应用小品在园林中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可应用于:(1)节点装饰:如雕塑、石狮等,突出景观主题;(2)道路引导:如碑刻、指示牌等,引导游客游览;(3)休憩设施:如花架、座椅等,提供休息场所。通过以上应用,建筑与小品在园林中相互衬托,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提升园林景观品质。第7章照明设计7.1照明设计原理与分类7.1.1照明设计原理照明设计是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合理配置光源和照明设备,为园林景观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展现景观的夜间魅力,同时满足功能性和美观性的需求。照明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保证照明系统安全可靠,避免产生眩光和光污染。(2)功能性:根据园林景观的不同功能区域,合理选择照明方式和灯具,满足使用需求。(3)舒适性:创造舒适、宜人的照明环境,提高游园体验。(4)美观性:通过照明设计,突出景观特色,提升园林整体美感。7.1.2照明设计分类照明设计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功能性照明:以满足园林景观使用功能为主要目的,如道路照明、广场照明等。(2)装饰性照明:以美化景观、营造氛围为主要目的,如建筑照明、水体照明等。(3)情景照明:结合园林景观特色,运用照明手法创造特定氛围,如节日照明、主题照明等。7.2照明设备与光源选择7.2.1照明设备选择照明设备的选择应根据以下因素进行:(1)灯具类型:根据照明需求,选择合适的灯具类型,如路灯、庭院灯、水下灯等。(2)灯具材质:考虑灯具的耐候性、防护等级等功能,选择适合室外环境的材质。(3)灯具安装方式:根据景观特点和安装条件,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如地面安装、壁挂安装、吊装等。7.2.2光源选择光源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光效高:选择光效高的光源,提高照明效果,降低能耗。(2)色温适宜:根据园林景观的氛围需求,选择合适色温的光源。(3)显色性好:选择显色性好的光源,使景观色彩更加真实。(4)寿命长:选择寿命较长的光源,降低维护成本。7.3照明在园林中的应用7.3.1道路照明道路照明应保证路面亮度均匀,无眩光,灯具安装高度和间距合理,满足行车和行人安全需求。7.3.2建筑照明建筑照明应突出建筑特色,运用不同类型的灯具和光源,创造独特的夜景效果。7.3.3水体照明水体照明可采用水下灯、喷泉灯等设备,展现水体的动态美和静态美,营造生动的水景氛围。7.3.4绿化照明绿化照明应选择柔和的光源,避免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同时展现园林绿化的层次感和立体感。7.3.5休闲场所照明休闲场所照明应创造舒适、宜人的环境,通过照明设计提高游园体验,如座椅、亭子等区域的照明。7.3.6节日照明节日照明可根据节日特点,运用装饰性照明手法,营造节日氛围,如彩灯、灯笼等。第8章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8.1公共设施设计原则与分类公共设施是景观园林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8.1.1人性化原则:公共设施设计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8.1.2美观原则:公共设施应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8.1.3环保原则:公共设施设计应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8.1.4安全原则:保证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功能。公共设施分类如下:8.1.5休息设施:如座椅、亭子、休息亭等。8.1.6服务设施:如公共厕所、售货亭、垃圾桶等。8.1.7休闲运动设施:如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8.1.8信息设施:如指示牌、导视系统等。8.1.9照明设施:如路灯、景观灯等。8.2无障碍设计要求与方法无障碍设计旨在保障残疾人士、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在园林中的通行、使用和观赏需求,应符合以下要求:8.2.1平等原则:保证无障碍设施对所有使用者公平可用。8.2.2安全原则:无障碍设施应具备安全功能,预防意外。8.2.3易用原则:无障碍设施应易于使用,简化操作流程。无障碍设计方法如下:8.2.4无障碍通道:设置宽敞、平缓的坡道,满足轮椅通行需求。8.2.5导视系统:采用醒目、易懂的标识,便于特殊群体识别。8.2.6无障碍卫生间:设置宽敞、安全、易于操作的卫生间。8.2.7休息设施:提供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座椅和休息亭。8.2.8信息服务:提供语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8.3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在园林中的应用8.3.1在园林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的布局,使其融入整体景观。8.3.2在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注重细节处理,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8.3.3在无障碍设计方面,结合园林特点,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法,提高设施的实用性。8.3.4注重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的后期维护与管理,保证其功能性和美观性。8.3.5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公共设施与无障碍设计的利用率,增强园林的活力。第9章生态与可持续发展9.1生态园林的基本概念生态园林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强调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园林。生态园林的核心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本章将从生态园林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其规划设计与实践方法。9.2可持续发展原则与策略9.2.1可持续发展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在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证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连续性。(2)物种多样性原则:注重植物多样性的配置,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3)节约资源原则: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降低能源消耗。(4)循环经济原则: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9.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