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农业技术的种植技术指导手册_第1页
基于现代农业技术的种植技术指导手册_第2页
基于现代农业技术的种植技术指导手册_第3页
基于现代农业技术的种植技术指导手册_第4页
基于现代农业技术的种植技术指导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现代农业技术的种植技术指导手册TOC\o"1-2"\h\u21581第1章现代农业技术概述 465921.1农业技术发展简史 4163181.2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 4197621.3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意义 416188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 540632.1土壤类型与特点 520172.1.1沙质土壤 519312.1.2粘质土壤 584922.1.3壤土 5233882.1.4盐碱土 5258002.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 5309772.2.1土壤肥力评价 5249722.2.2土壤肥力提升 6215602.3土壤调理与修复技术 6254692.3.1物理调理 6315572.3.2化学调理 6125022.3.3生物调理 628759第3章育种与种子处理 6195593.1育种方法与原理 6304523.1.1选择育种 6204183.1.2杂交育种 6158413.1.3诱变育种 7174353.1.4分子育种 7207643.2种子质量检验与处理 7222033.2.1种子质量检验 7237853.2.2种子处理 7282773.3良种繁育与推广 7209893.3.1良种繁育 744953.3.2良种推广 7154363.3.3良种保护 718408第4章播种与种植技术 8268924.1播种时间与方式 8172584.1.1确定播种时间 876444.1.2播种方式 8105144.2种植密度与排列 8292464.2.1种植密度 8263734.2.2排列方式 896624.3高效种植模式与实例 8103874.3.1间作套种 8247064.3.2立体种植 9161554.3.3智能化种植 930993第5章灌溉与水肥一体化 9202565.1灌溉技术及其选择 9290715.1.1灌溉技术的分类 9192295.1.2灌溉技术的选择原则 9122405.2水肥一体化技术 9209475.2.1水肥一体化技术概述 9201935.2.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 10297345.2.3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要点 1076745.3节水灌溉与水资源管理 10181175.3.1节水灌溉技术 10163825.3.2水资源管理措施 101585第6章植物保护技术 11143206.1农药使用与安全 1120156.1.1农药的选择 11209906.1.2农药使用方法 11188266.1.3农药安全使用 1156626.2病虫害防治策略 11143176.2.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162186.2.2农业防治 11206106.2.3生物防治 11235176.2.4物理防治 1176686.2.5化学防治 11273006.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 12198156.3.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 1214326.3.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 12191426.3.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使用 1217512第7章设施农业技术 1212037.1设施类型与结构 12251347.1.1温室 12155717.1.2大棚 12105137.1.3遮阳网 12121647.2环境调控技术 12152567.2.1光照调控 12302747.2.2温度调控 12127987.2.3湿度调控 13251647.2.4二氧化碳调控 13293887.3设施农业管理与优化 13146577.3.1种植模式 13106157.3.2水肥一体化 13194027.3.3病虫害防治 1348337.3.4智能化管理 13242177.3.5资源循环利用 1322251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3246338.1农业机械类型与选型 1380518.1.1耕作机械 13313658.1.2播种机械 13246998.1.3施肥机械 14176078.1.4灌溉机械 1487778.1.5收获机械 14173488.2机械化种植与收获 14260458.2.1机械化种植 1439128.2.2机械化收获 14154138.3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 14289098.3.1自动化控制系统 14142658.3.2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 14118208.3.3无人驾驶技术 14156768.3.4互联网农业 1438.3.5智能农机装备 1521048第9章农产品采后处理与储运 1532469.1采后处理技术 1520399.1.1采收时机 1572419.1.2采收方法 15312959.1.3预处理 15182559.1.4预冷与散热 15174659.2储藏方法与设施 1557199.2.1常温储藏 1596869.2.2低温储藏 1511559.2.3气调储藏 1594599.2.4真空储藏 1688149.2.5设施设备 1643659.3质量监控与运输 16178349.3.1质量监控 16177489.3.2运输要求 16207459.3.3运输方式 1692819.3.4储运一体化 1617473第10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62488410.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163013210.1.1问题描述 16399610.1.2对策措施 161212210.2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72782610.2.1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72870510.2.2土壤保护技术 171634710.2.3水资源保护技术 172388110.3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 172025210.3.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7293710.3.2推广低碳农业技术 17418010.3.3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71782510.3.4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17第1章现代农业技术概述1.1农业技术发展简史农业技术伴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刀耕火种、手工劳作,到铁器牛耕、水利设施的运用,再到现代农业机械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突破,农业技术不断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物质基础。在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水稻栽培、桑蚕养殖、土地利用等。但是受限于历史条件,传统农业技术整体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1.2现代农业技术发展趋势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2)绿色化:生物技术、生态农业等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3)设施化:设施农业技术发展迅速,通过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等手段,实现了农产品生产的环境可控、周年生产,提高了产量和品质。(4)标准化: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的市场竞争力。(5)多元化:现代农业技术发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领域,而是拓展到了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休闲农业等多个领域。1.3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与意义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产量和品质:现代农业技术通过优化作物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手段,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2)降低生产成本:现代农业技术采用高效的生产方式,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3)保护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技术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4)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就业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5)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现代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将继续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2章土壤管理与改良2.1土壤类型与特点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了解土壤类型及其特点是实现高效种植的关键。我国土壤类型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2.1.1沙质土壤沙质土壤质地疏松,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差,温度变化大。适宜种植作物:花生、西瓜、甜瓜等。2.1.2粘质土壤粘质土壤质地紧密,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性差,容易板结。适宜种植作物:水稻、甘蔗、莲藕等。2.1.3壤土壤土质地介于沙质土壤和粘质土壤之间,具有较好的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适宜种植多种作物。2.1.4盐碱土盐碱土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盐分,对作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改良后的盐碱土可以种植棉花、小麦等作物。2.2土壤肥力评价与提升2.2.1土壤肥力评价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等条件的能力。评价土壤肥力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土壤有机质:反映土壤肥力的基础。(2)土壤养分:包括氮、磷、钾、钙、镁等元素。(3)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4)土壤酸碱度: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2.2.2土壤肥力提升(1)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2)平衡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化肥,避免过量或不足。(3)轮作与间作: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4)深翻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2.3土壤调理与修复技术2.3.1物理调理(1)深翻松土:提高土壤通气性,减轻土壤压实。(2)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3)沙土混合:改善沙质土壤和粘质土壤的质地,提高土壤肥力。2.3.2化学调理(1)土壤酸碱度调节:通过施用石灰、硫磺等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2)盐碱土改良:采用冲洗、排盐、生物改良等方法降低土壤盐分。2.3.3生物调理(1)接种微生物: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2)种植绿肥:利用豆科、禾本科植物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通过以上土壤管理与改良技术,可以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综合采用多种技术进行土壤调理与修复。第3章育种与种子处理3.1育种方法与原理3.1.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基于自然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期获得遗传稳定性高、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其原理是通过对目标性状的持续选择,使有利基因频率逐渐增加。3.1.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不同品种或不同种间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产生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新品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选择优良组合和后代,实现优良性状的遗传。3.1.3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诱导植物基因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进而选育出新品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3.1.4分子育种分子育种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植物基因进行定向改造,实现优良性状的遗传。主要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基因敲除等手段。3.2种子质量检验与处理3.2.1种子质量检验种子质量检验主要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个方面。检验方法有:形态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生理生化检验和种子健康检验等。3.2.2种子处理种子处理包括种子清选、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步骤。(1)种子清选:通过风选、筛选、比重选等物理方法,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破损种子和不成熟种子。(2)种子消毒: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和害虫,减少病害的发生。(3)浸种:将种子浸泡在适宜浓度的溶液中,提高种子吸水速度和发芽势。(4)催芽: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促使种子提前发芽,提高种子发芽率。3.3良种繁育与推广3.3.1良种繁育良种繁育是通过选优、纯化和繁殖,使优良品种保持稳定的遗传特性,为生产提供优质种子。主要方法有:原种繁育、良种繁殖和良种更新。3.3.2良种推广良种推广是将良种及其配套技术应用于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广方法有: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政策扶持和信息服务等。3.3.3良种保护良种保护是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遗传资源和科研价值的品种进行保护,防止品种退化、混杂和丧失。主要措施有:设立保护区、实施品种权保护、建立种子库等。第4章播种与种植技术4.1播种时间与方式4.1.1确定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确定需考虑作物种类、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一般而言,春季和秋季是播种的两个主要时期。播种前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进行。4.1.2播种方式(1)直播:将种子直接播撒在土壤中,适用于大部分作物。播种深度和间距需根据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2)育苗移栽:先将种子在育苗盘或育苗床上发芽,待幼苗长至一定阶段后,再移植到大田中。此方式有利于提高作物生长质量和产量。4.2种植密度与排列4.2.1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作物株数。合理密植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种植密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4.2.2排列方式(1)等距排列:作物株距相等,适用于大部分作物。(2)宽窄行排列:作物行距交替使用宽行和窄行,有利于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3)三角形排列:作物株距呈三角形分布,适用于分枝能力较强的作物。4.3高效种植模式与实例4.3.1间作套种间作套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通过合理搭配作物种类和生育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实例:小麦与大豆间作套种,小麦生育期与大豆生育期相互错开,实现土地全年利用率。4.3.2立体种植立体种植是指在同一土地上,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种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例:蔬菜立体种植,利用搭架、悬挂等方式,使蔬菜在空中生长,提高土地利用率。4.3.3智能化种植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实现作物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实例:智能化温室大棚,通过传感器监测作物生长环境,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第5章灌溉与水肥一体化5.1灌溉技术及其选择5.1.1灌溉技术的分类灌溉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地面灌溉、喷灌、微灌和滴灌。各类灌溉技术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应根据作物种类、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5.1.2灌溉技术的选择原则(1)作物需水量与生长周期: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不同,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生长周期选择合适的灌溉技术。(2)水资源状况:根据当地水资源总量、分布特点、水质等因素,选择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3)地形地貌:平原地区适合采用地面灌溉,丘陵山地适合采用喷灌、微灌和滴灌。(4)经济条件:考虑投资成本、运行维护成本以及作物收益,选择经济可行的灌溉技术。5.2水肥一体化技术5.2.1水肥一体化技术概述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种现代农业技术,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节水、节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目的。5.2.2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1)节水: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渗透损失,提高灌溉水分利用效率。(2)节肥:减少肥料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3)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实时供应水分和养分,有利于作物生长。(4)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施肥、灌溉等环节的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5.2.3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要点(1)设备选型:根据作物种类和种植规模,选择合适的水肥一体化设备。(2)肥料选择:选用适合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肥料,如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等。(3)施肥方案: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时间、施肥量和施肥比例。(4)运行管理:加强设备运行维护,保证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稳定运行。5.3节水灌溉与水资源管理5.3.1节水灌溉技术(1)改进地面灌溉技术:采用畦灌、沟灌、膜上灌等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2)喷灌技术: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降低水分蒸发损失。(3)微灌技术: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减少水分流失。(4)滴灌技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直接滴到作物根部,实现精准灌溉。5.3.2水资源管理措施(1)水资源合理配置:根据作物需水量、水资源状况,合理规划灌溉制度和灌溉面积。(2)水源保护与利用: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率。(3)灌溉预报与调度:根据气象、土壤、作物等数据,制定灌溉预报和调度方案。(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灌排渠系、蓄水设施等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水平。本章内容旨在指导农业生产者在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6章植物保护技术6.1农药使用与安全6.1.1农药的选择合理选择农药是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关键。应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病虫害种类及抗性情况,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产品。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6.1.2农药使用方法掌握正确的农药使用方法,提高防治效果,降低农药残留。施药前应仔细阅读农药标签,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次数和使用时期进行操作。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6.1.3农药安全使用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规定,防止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施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穿戴防护用品,遵循安全操作规程。禁止在作物收获前安全间隔期内使用农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6.2病虫害防治策略6.2.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6.2.2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育抗病虫害品种、优化栽培管理技术、减少病虫害传播途径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率。6.2.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制剂,降低病虫害种群密度,保护生态环境。6.2.4物理防治采用色板诱杀、灯光诱杀、防虫网等技术,减少病虫害发生。6.2.5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轮换使用,防止抗药性产生。6.3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6.3.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根据作物种类、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选择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达到调节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6.3.2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时间和方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注意施用浓度、次数和时期,避免过量或不当使用。6.3.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安全使用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和残留情况,保证使用安全。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防止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影响。第7章设施农业技术7.1设施类型与结构7.1.1温室温室是设施农业的主要类型之一,具有保温、保湿、遮阳、通风等功能。根据覆盖材料,可分为玻璃温室、塑料薄膜温室和阳光板温室等。其结构包括屋脊、立柱、桁架、覆盖材料及配套设施。7.1.2大棚大棚是一种简易的设施农业类型,主要用于蔬菜、花卉等作物的种植。根据材料可分为竹竿大棚、钢管大棚和水泥大棚等。结构主要包括拱架、覆盖材料、压膜线等。7.1.3遮阳网遮阳网是一种用于降低光照强度、调节温度和湿度的设施,适用于夏季高温、强光照的地区。根据遮光率,可分为高遮光、中遮光和低遮光遮阳网。7.2环境调控技术7.2.1光照调控通过遮阳网、百叶窗等设施调节光照强度,以满足不同作物对光照的需求。同时采用人工补光技术,如LED植物生长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7.2.2温度调控利用通风、湿帘、空调等设备,调节设施内温度,使作物生长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7.2.3湿度调控通过喷雾、滴灌、通风等手段,保持设施内适宜的湿度,促进作物生长。7.2.4二氧化碳调控采用二氧化碳发生器、燃烧植物残渣等方法,提高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促进作物光合作用。7.3设施农业管理与优化7.3.1种植模式根据作物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种植模式,如立体栽培、水培、基质栽培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量。7.3.2水肥一体化采用滴灌、微喷等灌溉技术,结合施肥系统,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提高水肥利用效率。7.3.3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如使用防虫网、诱虫灯、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7.3.4智能化管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设施农业环境的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远程管理,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率。7.3.5资源循环利用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有机废弃物堆肥、沼气发电等,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8.1农业机械类型与选型8.1.1耕作机械耕作机械主要包括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在选择耕作机械时,应考虑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地块大小等因素,以保证机械的适用性和作业效率。8.1.2播种机械播种机械包括播种机、穴播机、条播机等。选型时需关注播种深度、播种速度、种子间距等参数,以保证播种质量。8.1.3施肥机械施肥机械有撒肥机、深施机、追肥机等。根据肥料种类、施肥方式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施肥机械。8.1.4灌溉机械灌溉机械包括喷灌机、滴灌设备、微灌设备等。应根据地块形状、水源条件、作物需水量等因素选型。8.1.5收获机械收获机械包括收割机、脱粒机、烘干机等。选型时要考虑作物种类、成熟度、产量等因素。8.2机械化种植与收获8.2.1机械化种植机械化种植包括耕作、播种、施肥、覆土等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机械,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种植作业。8.2.2机械化收获机械化收获包括收割、脱粒、清选、烘干等环节。应根据作物种类、成熟度、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8.3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8.3.1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包括土壤湿度监测、气象监测、作物生长监测等。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8.3.2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持。8.3.3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实现自动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8.3.4互联网农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信息化,提高农业产业链的智能化水平。8.3.5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具有自主导航、智能控制、远程监控等功能的农机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第9章农产品采后处理与储运9.1采后处理技术9.1.1采收时机农产品采收时机的选择对其品质及耐储运性具有重要影响。应根据不同农产品的成熟度、用途及市场需求,科学确定采收时间。9.1.2采收方法采用正确的采收方法可以降低农产品损伤,提高其品质。主要包括手工采收、机械采收等,具体方法应根据农产品种类及特点选择。9.1.3预处理采收后的农产品应及时进行预处理,如去杂、分级、清洗、消毒等,以减少病虫害传播,提高农产品品质。9.1.4预冷与散热采后的农产品应尽快进行预冷处理,降低其呼吸速率,延长保质期。散热则是通过适当的通风、摊晾等方式降低农产品温度。9.2储藏方法与设施9.2.1常温储藏常温储藏主要包括室内堆藏、架藏等,适用于部分耐储农产品。储藏时应注意通风、降湿、防霉变。9.2.2低温储藏低温储藏是通过控制储藏环境的温度,降低农产品的呼吸速率,延长保质期。主要包括冷藏和冷冻两种方式。9.2.3气调储藏气调储藏是通过调节储藏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抑制农产品的呼吸作用,延缓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