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网络组态与监控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工业网络组态与监控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工业网络组态与监控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工业网络组态与监控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工业网络组态与监控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网络组态与监控作业指导书TOC\o"1-2"\h\u30188第1章工业网络基础 350931.1工业网络概述 3267951.2工业网络结构与特点 3284751.2.1结构 4230621.2.2特点 4139061.3工业网络协议与应用 4168671.3.1常用工业网络协议 467341.3.2工业网络应用 419429第2章网络组态软件介绍 5169052.1网络组态软件功能与特点 5196052.1.1功能 5319922.1.2特点 5304472.2常用网络组态软件简介 6138472.2.1WinCC 6179592.2.2InTouch 6284962.2.3ifix 6250832.3网络组态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643442.3.1安装 6150282.3.2配置 630296第3章网络设备与布线 7169163.1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7100763.1.1设备选型原则 742853.1.2设备选型与配置 7288953.2工业以太网布线技术 79883.2.1布线标准与规范 7225713.2.2布线材料与设备 7320273.2.3布线施工与验收 729813.3网络设备连接与测试 8325473.3.1设备连接 8168383.3.2网络设备测试 8294963.3.3系统调试与优化 816577第4章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入网络 822324.1传感器与执行器概述 8236964.2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入方式 8259834.2.1有线接入方式 8261764.2.2无线接入方式 9221434.3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配置与调试 978534.3.1参数设置 9271534.3.2硬件连接 941114.3.3软件配置 9270764.3.4系统调试 93337第5章数据采集与传输 960745.1数据采集技术 9187155.1.1模拟量采集 10296475.1.2数字量采集 10239645.1.3通信协议采集 10120675.2数据传输协议与方式 10265505.2.1传输协议 10268095.2.2传输方式 1138215.3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搭建与调试 11256735.3.1系统搭建 113175.3.2系统调试 1113438第6章工业网络组态设计 1163576.1组态设计原则与步骤 11235976.1.1组态设计原则 11166316.1.2组态设计步骤 12180026.2画面设计与组态 1267906.2.1画面设计原则 12130066.2.2画面组态 1297936.3报警与事件组态 12261696.3.1报警组态 12106996.3.2事件组态 127508第7章网络设备监控与维护 13281367.1网络设备监控技术 1322587.1.1监控系统概述 13101307.1.2监控技术分类 13318867.1.3监控指标与参数 13109677.1.4监控系统部署 1354917.2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 13157837.2.1故障诊断方法 13295987.2.2故障诊断流程 13209787.2.3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13211157.2.4故障预防与预警 13270747.3网络设备维护与管理 14222597.3.1设备维护策略 14156817.3.2维护操作流程 14276207.3.3网络设备升级与更换 14147887.3.4设备资产管理 1419127.3.5设备功能优化 1427217第8章工业网络安全 14184568.1工业网络安全概述 1474868.2常见工业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1435958.2.1常见工业网络安全威胁 14306798.2.2防护策略 1579428.3工业网络安全配置与监控 15287238.3.1工业网络安全配置 1528658.3.2工业网络监控 159879第9章系统集成与调试 1519089.1系统集成概述 1589919.2系统集成步骤与方法 16202329.2.1系统集成步骤 16249649.2.2系统集成方法 16283119.3系统调试与优化 1692719.3.1系统调试 16116459.3.2系统优化 174393第10章工业网络应用案例分析 171174510.1案例一: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网络监控系统 172814710.1.1系统概述 172527810.1.2网络架构 171594310.1.3数据采集与传输 171308210.1.4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172426610.2案例二:智能仓储物流网络系统 17715510.2.1系统概述 171836810.2.2网络架构 172833810.2.3数据采集与处理 181593210.2.4仓储物流系统软件设计 183076110.3案例三:电力监控系统网络组态与监控 181221110.3.1系统概述 183183010.3.2网络架构 18488610.3.3数据采集与处理 18551810.3.4电力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181738510.4案例四:工业大数据分析与优化系统 181478510.4.1系统概述 181201810.4.2网络架构 183248410.4.3数据采集与处理 18958410.4.4工业大数据分析与优化软件设计 19第1章工业网络基础1.1工业网络概述工业网络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数据传输、信息交换和远程监控等关键任务。它将各类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和监控系统连接成一个统一、高效的系统,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本章将对工业网络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介绍。1.2工业网络结构与特点1.2.1结构工业网络结构主要包括三个层次:设备层、控制层和管理层。(1)设备层:主要由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现场仪表组成,负责实时采集现场数据,执行控制指令。(2)控制层: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远程终端单元(RTU)等设备,负责实现控制策略,对设备层进行监控和管理。(3)管理层:包括监控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负责对控制层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实现对整个工业网络的监控和管理。1.2.2特点工业网络具有以下特点:(1)实时性:工业网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传输和处理,以保证生产过程的实时性和可靠性。(2)可靠性:工业网络需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故障恢复能力,保证在恶劣环境下稳定运行。(3)安全性:工业网络涉及关键生产数据,需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访问。(4)可扩展性:工业网络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后期系统升级和扩展。1.3工业网络协议与应用1.3.1常用工业网络协议工业网络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Modbus: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2)Profibus:一种现场总线标准,支持多种传输介质和通信速率,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3)Profinet: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实时通信协议,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4)CAN(ControllerAreaNetwork):一种控制器局域网络,主要用于汽车和工业自动化领域。1.3.2工业网络应用工业网络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生产过程控制:通过工业网络实现生产设备的自动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2)设备维护与管理: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提前发觉并排除故障,降低维修成本。(3)能源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节能减排。(4)远程监控:通过工业网络实现远程数据采集和监控,便于管理人员实时掌握生产情况。(5)智能制造:工业网络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为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支持。第2章网络组态软件介绍2.1网络组态软件功能与特点网络组态软件是工业控制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其主要功能是对工业网络进行配置、监控和管理。以下是网络组态软件的主要功能与特点:2.1.1功能(1)网络拓扑图的绘制与编辑:支持用户绘制工业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并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2)设备参数配置:实现对工业网络中各种设备的参数配置,如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3)数据采集与监控:实时采集工业现场的数据,并进行监控,便于用户了解设备运行状态。(4)报警与事件管理:对工业网络中的异常事件进行实时报警,并提供事件记录和分析功能。(5)历史数据存储与查询:存储工业现场的历史数据,便于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故障排查。(6)报表与统计:各类报表,对工业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1.2特点(1)易于使用:采用图形化界面,降低用户操作难度。(2)高度可定制:支持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功能定制,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3)跨平台: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4)稳定性:采用可靠的通信协议和数据存储技术,保证软件的稳定运行。(5)可扩展性:支持多种工业协议和设备,便于扩展和升级。2.2常用网络组态软件简介以下是几款常用的网络组态软件:2.2.1WinCCWinCC(WindowsControlCenter)是西门子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业监控软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其主要特点包括: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灵活的报警系统、丰富的图形库和高度可定制的界面。2.2.2InTouchInTouch是Wonderware公司的一款知名网络组态软件,适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场合。其主要特点有:易于使用的界面、高度可定制的组件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2.2.3ifixifix是GE公司推出的一款工业自动化软件,具有实时性、稳定性、可扩展性等特点。其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报警管理、历史数据存储和分析等。2.3网络组态软件的安装与配置2.3.1安装(1)对应操作系统的网络组态软件安装包。(2)按照安装向导进行安装,保证安装过程中所需的组件和驱动完整。(3)安装完成后,启动软件进行基本设置。2.3.2配置(1)新建项目,设置项目名称、描述等信息。(2)绘制工业网络的拓扑结构图,并添加相应的设备。(3)配置设备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4)设置数据采集、报警和事件管理等相关参数。(5)根据需求,定制报表、图表等展示界面。(6)保存并运行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第3章网络设备与布线3.1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3.1.1设备选型原则在选择工业网络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靠性:设备需具备高可靠性,适应工业现场恶劣环境,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2)实用性: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避免过度配置,降低成本。(3)兼容性: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便于与现有系统或其他设备集成。(4)扩展性: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便后期升级或扩展。3.1.2设备选型与配置(1)交换机:根据网络规模和功能需求,选择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配置相应的端口数量和速率。(2)路由器:根据网络拓扑和跨网段通信需求,选择工业级路由器,配置合适的路由协议。(3)网络介质:选择适应工业环境的以太网电缆、光纤等,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4)网络接口:根据设备类型和接口需求,配置相应的网络接口模块。3.2工业以太网布线技术3.2.1布线标准与规范(1)遵循国际和国内相关布线标准,如TIA/EIA568B、GB50311等。(2)保证布线系统满足工业环境要求,如防水、防尘、抗干扰等。3.2.2布线材料与设备(1)电缆:采用工业级以太网电缆,如Cat5e、Cat6等,满足高速数据传输需求。(2)连接器:选用符合工业标准的RJ45连接器,保证连接可靠。(3)管槽:选择合适的管槽材料,如金属管、PVC管等,保证布线安全。3.2.3布线施工与验收(1)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布线,遵循施工规范。(2)保证线缆敷设整齐、固定,避免交叉干扰。(3)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保证布线系统符合设计要求。3.3网络设备连接与测试3.3.1设备连接(1)根据设计图纸,将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与终端设备(如PLC、工控机等)连接。(2)保证连接器接触良好,电缆敷设整齐。(3)对于光纤连接,需注意光纤的清洁和保护。3.3.2网络设备测试(1)使用网络测试仪等设备,对网络链路进行测试,保证链路畅通。(2)检查网络设备的配置,确认设备工作正常。(3)进行网络功能测试,如吞吐量、延迟等,评估网络功能是否满足需求。3.3.3系统调试与优化(1)根据测试结果,调整网络设备配置,优化网络功能。(2)检查网络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保证整个网络系统稳定可靠。(3)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预防措施。第4章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入网络4.1传感器与执行器概述传感器与执行器作为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工业生产过程中监测、控制与执行的重要设备。传感器负责采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等非电量信息,将其转换为可处理的电量信号;执行器则根据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中的设备进行调控,完成预期的动作。在本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传感器与执行器在工业网络中的接入问题。4.2常用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入方式传感器与执行器的接入方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业网络的功能与稳定性。以下为几种常用的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入方式:4.2.1有线接入方式有线接入方式主要包括以太网、串行通信(如RS232、RS485)等。这类接入方式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较好的抗干扰功能。(1)以太网接入:通过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网关等设备,实现传感器与执行器的网络连接。(2)串行通信接入: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将传感器与执行器连接至控制单元。4.2.2无线接入方式无线接入方式主要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这类接入方式具有布线简单、易于扩展和维护的优点。(1)WiFi接入:通过无线接入点(AP),将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入工业网络。(2)蓝牙接入:适用于短距离通信的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入。(3)ZigBee、LoRa接入:适用于低功耗、远距离的传感器与执行器接入。4.3传感器与执行器的配置与调试为保证传感器与执行器在工业网络中的稳定运行,需要对其进行配置与调试。以下是配置与调试的主要步骤:4.3.1参数设置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参数进行设置,包括采样频率、量程、输出类型等。4.3.2硬件连接按照设计要求,将传感器与执行器与控制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进行连接。4.3.3软件配置通过相应的软件平台,对传感器与执行器进行网络配置、地址分配、通信协议设置等。4.3.4系统调试(1)检查硬件连接是否正确,保证无短路、断路等现象。(2)启动传感器与执行器,观察其工作状态,检查输出信号是否正常。(3)通过实际运行,验证传感器与执行器的响应速度、精度等功能指标。(4)针对发觉的问题,进行故障排查与优化调整,直至系统运行稳定。通过以上步骤,完成传感器与执行器在工业网络中的接入、配置与调试工作。第5章数据采集与传输5.1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是工业网络组态与监控的关键环节,其技术主要包括模拟量采集、数字量采集和通信协议采集等。本节将对这些技术进行详细阐述。5.1.1模拟量采集模拟量采集涉及对工业现场的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信号进行采集。主要采用以下技术:(1)多通道模拟量输入/输出(/AO)卡:用于实现与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连接,完成数据采集与控制。(2)信号调理:对模拟信号进行放大、滤波、隔离等处理,使其满足数据采集卡的要求。5.1.2数字量采集数字量采集主要包括对开关量、脉冲信号等数字信号的采集。主要技术如下:(1)数字量输入/输出(DI/DO)卡:实现与各种开关量设备、传感器等的连接。(2)计数器:用于对脉冲信号进行计数,如流量计、编码器等。5.1.3通信协议采集通信协议采集是指通过工业现场总线、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主要涉及以下技术:(1)工业现场总线技术:如Modbus、Profibus、CAN等,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2)以太网技术:包括工业以太网和普通以太网,用于实现高速、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5.2数据传输协议与方式数据传输协议与方式是保证数据在工业网络中高效、可靠传输的关键。本节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输协议与方式。5.2.1传输协议(1)TCP/IP协议: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和工业以太网,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2)UDP协议:无连接的数据传输协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3)工业现场总线协议:如Modbus、Profibus、CAN等,适用于设备间的数据传输。5.2.2传输方式(1)有线传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具有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的特点。(2)无线传输: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适用于环境恶劣或布线困难的场景。5.3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的搭建与调试在完成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的选型后,本节将介绍如何搭建与调试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5.3.1系统搭建(1)硬件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卡、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2)软件配置:配置数据采集与传输软件,包括驱动安装、参数设置等。(3)网络搭建:根据实际场景,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搭建工业网络。5.3.2系统调试(1)硬件调试:检查各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卡、传感器、执行器等。(2)软件调试:通过上位机软件,观察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实时性、准确性等功能指标。(3)网络调试:检查网络通信是否正常,包括数据传输速率、稳定性等。(4)系统优化:针对调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对硬件、软件及网络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第6章工业网络组态设计6.1组态设计原则与步骤6.1.1组态设计原则(1)实用性原则:组态设计应充分考虑生产过程的需求,保证系统稳定可靠,便于操作与维护。(2)标准化原则:遵循国家及行业标准,保证组态设计的通用性和互换性。(3)安全性原则:保证组态设计满足生产安全要求,防止因组态错误导致的设备故障和生产。(4)灵活性原则:组态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调整和扩展。6.1.2组态设计步骤(1)分析需求:了解生产过程,明确监控需求,确定组态设计目标。(2)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制定组态设计方案,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和网络拓扑等。(3)设备选型: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设备,保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4)组态配置:利用组态软件进行设备参数配置、画面设计、报警设置等。(5)调试与优化:对组态设计进行调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优化。(6)验收与交付:完成组态设计验收,将系统交付给用户。6.2画面设计与组态6.2.1画面设计原则(1)直观性:画面设计应简洁明了,便于操作人员快速了解设备运行状态。(2)一致性:保持画面风格和布局的一致性,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3)可扩展性:画面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后续功能扩展和升级。6.2.2画面组态(1)图形组态:使用组态软件绘制设备、工艺流程等图形,展示设备运行状态。(2)数据组态:配置数据源,实现实时数据、历史数据的显示和查询。(3)控制组态:设计控制逻辑,实现设备远程控制。6.3报警与事件组态6.3.1报警组态(1)报警分类:根据报警级别和设备类型,设置不同的报警分类。(2)报警设置:配置报警阈值、报警延迟、报警确认等参数。(3)报警展示:在画面上展示实时报警信息,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处理。6.3.2事件组态(1)事件分类:根据事件类型,如设备启动、停止、故障等,设置事件分类。(2)事件记录:配置事件记录参数,实现事件记录的自动保存。(3)事件查询:提供事件查询功能,便于分析设备运行状况和故障原因。注意:本章节内容仅涉及工业网络组态设计,不包括具体案例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请根据项目需求进行相应调整。第7章网络设备监控与维护7.1网络设备监控技术7.1.1监控系统概述介绍网络设备监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及其在工业网络中的重要性。7.1.2监控技术分类分析当前主流的网络设备监控技术,包括SNMP、CMIP、Syslog、NetFlow等。7.1.3监控指标与参数详细阐述网络设备监控的关键指标,如带宽、延迟、丢包率、设备温度等,以及如何合理设置监控参数。7.1.4监控系统部署讨论监控系统部署的步骤、策略及注意事项,保证监控覆盖全面,提高网络运维效率。7.2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7.2.1故障诊断方法介绍常用的网络设备故障诊断方法,如故障树分析、协议分析、日志分析等。7.2.2故障诊断流程详细描述从故障发生、发觉、定位到解决的整个诊断流程,提高故障处理效率。7.2.3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列举工业网络中常见的设备故障案例,分析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7.2.4故障预防与预警探讨如何通过设备维护与管理降低故障发生的风险,实现故障的提前预警。7.3网络设备维护与管理7.3.1设备维护策略阐述网络设备维护的基本原则、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等,保证设备稳定运行。7.3.2维护操作流程详细讲解网络设备维护的操作流程,包括维护前的准备工作、维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维护后的记录与总结。7.3.3网络设备升级与更换分析网络设备升级的必要性、时机以及升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讨论设备更换的标准与流程。7.3.4设备资产管理介绍网络设备资产管理的意义、方法及其在设备维护与管理中的作用。7.3.5设备功能优化探讨如何通过调整设备配置、优化网络拓扑等手段,提高网络设备功能,降低运维成本。第8章工业网络安全8.1工业网络安全概述工业网络作为工业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对于保障生产过程稳定运行。工业网络安全涉及网络设备、控制系统、通信协议及数据安全等方面,旨在保证工业控制系统在各类威胁下的正常运行。本章主要介绍工业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及其与工业控制系统的关系。8.2常见工业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8.2.1常见工业网络安全威胁(1)病毒、木马攻击:通过网络传播,感染工业控制系统,导致设备故障、数据丢失等问题。(2)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无效请求,占用网络资源,导致工业控制系统无法正常工作。(3)数据泄露:攻击者窃取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对企业造成损失。(4)横向和纵向渗透:攻击者通过入侵网络中的一个节点,进而控制整个工业控制系统。(5)物理攻击: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硬件设备进行破坏,如切断电源、破坏通信线路等。8.2.2防护策略(1)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规则,限制非法访问。(2)入侵检测与防护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觉并阻止恶意攻击。(3)安全审计:定期检查系统日志,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4)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5)物理安全:加强硬件设备的保护,防止物理攻击。8.3工业网络安全配置与监控8.3.1工业网络安全配置(1)网络划分:将工业控制系统划分为不同安全等级的区域,实现安全隔离。(2)设备配置:合理配置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保证其安全可靠。(3)操作系统与软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修复安全漏洞。(4)安全策略:制定并实施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保护等。8.3.2工业网络监控(1)实时监控: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网络流量、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2)日志分析:收集并分析系统日志,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3)安全事件响应:建立安全事件响应机制,对安全事件进行快速处置。(4)定期检查:定期对工业网络安全进行检查,保证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掌握工业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威胁及其防护策略,并能对工业网络安全进行有效配置与监控。第9章系统集成与调试9.1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将工业网络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通信设施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整合,保证整个工业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相互协作。本章主要介绍系统集成的概念、重要性及其在工业网络组态与监控中的应用。9.2系统集成步骤与方法9.2.1系统集成步骤(1)需求分析:明确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功能、可靠性等要求。(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制定系统架构、硬件配置、软件功能和网络布局等方案。(3)设备选型与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和网络设备。(4)系统集成:将选定的设备、软件进行安装、配置和调试,保证系统正常运行。(5)测试与验证:对集成后的系统进行功能、功能、安全等方面的测试,保证满足用户需求。(6)培训与交付:对用户进行系统操作、维护等方面的培训,完成系统集成项目的交付。9.2.2系统集成方法(1)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功能模块,便于系统集成和扩展。(2)标准化接口:采用标准化的接口协议,提高系统组件的兼容性和互换性。(3)层次化架构:构建层次化的系统架构,降低系统复杂性,提高运行效率。(4)分布式部署: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布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提高系统功能。9.3系统调试与优化9.3.1系统调试(1)硬件调试:检查硬件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包括通信线路、传感器、执行器等。(2)软件调试:对软件系统进行功能测试,保证各个模块正常运行,实现预期功能。(3)系统集成调试:验证系统各个组件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9.3.2系统优化(1)功能优化:通过调整系统参数、优化算法等手段,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和稳定性。(2)安全性优化: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防止外部攻击和内部故障,保证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